孝昌元年正月初十。
嘉敏聽說鄭侍中來訪,吃了一驚。
初二鄭林已經來過一次,那是女婿回門。嘉欣雖然不是南平王的女兒,但是他們兄妹如今住在南平王府,回門自然也回的南平王府——倒是帶了不少年禮,隻是不見嘉欣,說是染恙在身,不便出門。
嘉敏揣度其中緣故,不便多問,倒是嘉媛擔心姐姐,說要上門探望,也被婉拒了,理由還是染恙在身,怕過人。
這初十……又算什麽日子。
還是讓人請進來。
王妃不在,謝雲然有孕,一應外客都由長史和嘉敏姐妹接待。嘉敏姐妹主要接待女客,但是鄭林……當然可以算是例外。
鄭林進門,劈頭第一句話就是:“三娘子沒聽說麽,令兄被奪職,軟禁在宮裏,如今羽林衛由元九暫領。”
嘉敏:……
沉默了整整半刻鍾方才能滯重地回答一個“沒”字。第一反應當然是慌:昭詡被奪職軟禁?誰軟禁了他?誰能軟禁他,太後?宮裏又發生了什麽變故?王妃呢?王妃怎麽會讓昭詡被軟禁,難道王妃也——
“母親呢?”她問。
“王妃無恙,三郎亦無恙。”鄭林說。
頭四個字入耳,嘉敏心裏已經平靜不少。王妃既然無事,宮裏就沒有發生什麽顛覆性的變故——如果太後有事,王妃第一個逃不掉。既然太後和王妃都還在,那麽即便軟禁,也不至於殃及性命。
至少目前不會。但是緊接著聽到“三郎亦無恙”五個字,嘉敏眼皮跳了一下:“三郎?”王妃進宮,昭詢是由九華堂莊嬤嬤看著。王妃叮囑了每日要與嘉言早晚報平安——嘉敏就不多問了。
嘉言疼愛弟弟,沒事就去瞧瞧,莊嬤嬤也就省了晨昏匯報。大概是時日久了,雙方都有所懈怠。何況王府裏能出什麽事。昭詢不認生,嘉敏都在園子裏碰到過幾次,撓得畫屏閣的仙鶴滿地跑。
也就這兩日沒見……王妃帶走昭詢這件事,九華堂裏下意識應該以為嘉言是知道的,也就沒有另行知會了——何況王妃帶走昭詢,那是天經地義。至於帶昭詢去做什麽,那就不是底下人能過問的了。
連嘉言都不必通知,更休說嘉敏。嘉敏這片刻功夫,已經捋清楚來龍去脈,也就知道昭詡為什麽會被軟禁了。
該是權宜之計。
如今皇宮還遠遠不是龍潭虎穴。
嘉敏微舒了口氣,問:“如果我想進宮——”
“我來安排。”鄭林道。
嘉敏於孝昌元年正月初十傍晚走進皇宮的時候,正是高陽王、北海王、廣陵王兄弟幾個碰頭的時候。原本該在場的還有廣平王——但是受元明熙兄弟、特別元明修的影響,廣平王已經下獄候審。
就隻有他的侄兒範陽王參與。
氣氛不算太好。
雖然口口聲聲都說是為了皇室血脈,但是個頂個心裏明白,大夥兒盯緊的,其實還是皇位——要有太後鴆殺先帝的證據也就罷了。如今沒有,就不能把人得罪死了。畢竟嗣君還是須得太後點頭。
症結當然還是在南平王父子身上。如果南平王如當初大將軍周肇一般遠征蜀中,確定了就算洛陽有變也趕不回來,而他們手裏又有一個如先帝一般名正言順、無可挑剔的繼承人,那還可以參照前事處理。
可惜雲朔沒那麽遠。
而先帝就隻有一個女兒。
這個整個帝國具有天然繼承權的孩子,偏偏就是個女兒——簡直讓他們心花怒放。這騰出來的,可是九五至尊的寶座啊!
一群人碰頭,起先是各自誇耀自家孩子聰慧,聽話,漸漸劍拔弩張起來。
子嗣多的認為嗣君需要足夠多的兄弟姐妹作為羽翼,以便日後親政;官位低的說親政尚早,首先得過太後這關——太後會讓你高陽王的子孫上位麽,那真不是給自個兒掘墓?也有強調血統遠近的。
高陽王幹咳了一聲——
要說血統,這裏誰也不遠,要說爵位,誰也不低,一般都是高祖子孫,有什麽好爭的,還能把各自內宅裏那點子陰私翻出來互相攻訐?那都不須太後出手——太後隻要坐在那裏笑破肚皮就夠了。
“十九郎大軍已經到司州。”高陽王說。
這才是他把新君是個公主的秘密公開的原因。不然呢,這群傻子,以為他高興找這麽多人來與他競爭麽。
“什麽?”北海王、廣陵王幾個異口同聲叫道。
“打的是為天子複仇的旗號。”高陽王安詳地補充說。
皇帝死得蹊蹺,這裏人人心中有數。之前不敢發難,泰半是看在新君麵上:新君能怎麽辦?他和他的父親一樣,骨肉得自太後,皇位依靠太後扶持,他能怎麽辦?倒翻出來是個公主,局麵就又不一樣了。
換句話說,新君必須退位,接下來的嗣君注定不是太後親生。血脈是這個世界上最靠得住的東西——在人類可以選擇的範圍之內,這件事已經經曆了千百年來曆史的驗證。這才是一眾宗室蠢蠢欲動的原因。
原以為自個兒在洛陽,已經是搶到先機,卻不想十九郎那個東西……幾個人不約而同泛起了酸:司州,司州離洛陽能有多遠,快馬加鞭,一日一夜而已。
可比雲朔還近得多。
“十九郎哪裏來的大軍?”範陽王問。一眾宗室王中以他年齡最小,輩分最低,問出來也不怕被笑話。
高陽王往南邊揚了揚下巴:“還不是那邊那位……”
“怕是沒安什麽好心。”一直沉默的臨洮王忽然說道。
當然沒安什麽好心:人會指望你大燕朝國泰民安,時和歲豐麽。都瘋了吧。人家就是看準了你國中內亂,打算扶持個傀儡。看來吳主也知道南北勢均力敵,一口吞不下,但是分一杯羹的誠意的還有。
然而——
幾個宗室王默契地把他這句話忽略過去。往前春秋戰國,借外國之兵回京奪權的公侯、王子數不勝數,就是本朝道武帝上位,也未嚐不是借賀蘭部之力——至於傀儡與否,就未必是始作俑者能左右的了。
——被道武帝提防了一輩子的賀蘭部,如今族人零散,哪裏還有當初勢力。
高陽王慢斯條理說道:“如今咱們需要確定的,是站太後,還是站十九郎?”
站太後,眼下就該行動起來,不要等到兵臨城下;萬一兵臨城下,該守城的守城,該出錢的出錢,該出力的出力,以後功勞在說,嗣君再議;站元明修——一旦元明修進城,這皇位當然是毋需多想。
元明修也不是啥子,南邊吳主也不是傻子,誰都不想白忙一場——當然功勞還是有份的。
室中陡然就沉默起來。
“篤篤篤——”
突如其來的叩門聲,幾個人都是一驚,範陽王雙手按在幾上,北海王已經鑽進案底,廣陵王、臨洮王一個按住腰刀,一個已經拔了出來。高陽王側耳聽了片刻,搖頭道:“不用慌,是阿韶。”
幾個宗室王默默然回歸原位。
高陽王提高聲音應道:“進來!”門被推開,進來身材修長,容顏秀美的少年,果然是高陽王的孫子元韶。元韶進門,先團團做了個揖——他與昭詡、元明修同輩,在場都是他的長輩——卻不說話。
高陽王點點頭,方才趨近,耳語幾句。高陽王指了指門,元韶退了出去。高陽王環顧四周,略有些得意地說道:“九郎進宮了。”
廣陵王最先反應過來:“十四郎——”
“聽說太後想扶南平王家那個小的上位,十四郎不答應……”高陽王說。
室中接連響起幾聲嗤笑。這同父異母的兄弟為了個王爵還能大打出手呢,何況皇位。讓家裏三小子上位,十四郎能服氣?可惜他年齡也太大了,莫說太後不容,就是認先帝為父——也怪寒磣。
一向聽說南平王治家有方,兄妹友愛——就這麽個友愛法?幾個人不由得幸災樂禍。他們家大業大,子孫繁盛的,哪個沒一腦門糟心事兒。還真當有人能把家裏料理得清爽——原來也不過如此。
既緣故在這裏,元明炬又進了宮,自然是衝著羽林衛去。羽林衛落到元明炬手裏,可比在昭詡手裏好對付多了。
幾個宗室王心裏都動了動。
範陽王問:“十九郎說為天子複仇——是什麽緣故?”
“說是鴆殺。”高陽王說。
室中又沉默了片刻。
這消息也不知道如何傳出去,竟然能落到元明修手裏。元明修能在短短半月之間抵達司州,恐怕一路沒有打過太硬的仗——多少與太後失德、人心渙散有關。
“……有實據麽?”臨洮王問。
“恐怕沒有。”
“南邊派了多少人給十九郎?”北海王問。
“不到一萬。”
幾個人齊齊倒吸了一口氣,不到一萬,能從青州打到司州,要沒人放水,還真不信了!
“不到一萬人,可攻不下洛陽。”範陽王說。他是廣平王的親侄兒,與元明修關係最近,自度搶到嗣君的可能性不大,又琢磨著最好能把叔叔撈出來,自然最先站定了元明修,“除非能拿下九郎。”
羽林衛在昭詡手裏,他們誰都不敢打這個主意,但是如今,既然是落到了元明炬手裏——就好辦多了。
“他家二十五娘還在宮裏呢。”廣陵王說。
“一個丫頭片子,能頂什麽。”範陽王輕輕鬆鬆地說。他心裏並不像是表麵上那樣輕鬆,所以他還補了一句,“我說的是拿下……”說服是拿下,軟禁也是拿下。說到底他並不十分瞧得起這個自小在宗寺裏長大的堂侄。
嘉敏聽說鄭侍中來訪,吃了一驚。
初二鄭林已經來過一次,那是女婿回門。嘉欣雖然不是南平王的女兒,但是他們兄妹如今住在南平王府,回門自然也回的南平王府——倒是帶了不少年禮,隻是不見嘉欣,說是染恙在身,不便出門。
嘉敏揣度其中緣故,不便多問,倒是嘉媛擔心姐姐,說要上門探望,也被婉拒了,理由還是染恙在身,怕過人。
這初十……又算什麽日子。
還是讓人請進來。
王妃不在,謝雲然有孕,一應外客都由長史和嘉敏姐妹接待。嘉敏姐妹主要接待女客,但是鄭林……當然可以算是例外。
鄭林進門,劈頭第一句話就是:“三娘子沒聽說麽,令兄被奪職,軟禁在宮裏,如今羽林衛由元九暫領。”
嘉敏:……
沉默了整整半刻鍾方才能滯重地回答一個“沒”字。第一反應當然是慌:昭詡被奪職軟禁?誰軟禁了他?誰能軟禁他,太後?宮裏又發生了什麽變故?王妃呢?王妃怎麽會讓昭詡被軟禁,難道王妃也——
“母親呢?”她問。
“王妃無恙,三郎亦無恙。”鄭林說。
頭四個字入耳,嘉敏心裏已經平靜不少。王妃既然無事,宮裏就沒有發生什麽顛覆性的變故——如果太後有事,王妃第一個逃不掉。既然太後和王妃都還在,那麽即便軟禁,也不至於殃及性命。
至少目前不會。但是緊接著聽到“三郎亦無恙”五個字,嘉敏眼皮跳了一下:“三郎?”王妃進宮,昭詢是由九華堂莊嬤嬤看著。王妃叮囑了每日要與嘉言早晚報平安——嘉敏就不多問了。
嘉言疼愛弟弟,沒事就去瞧瞧,莊嬤嬤也就省了晨昏匯報。大概是時日久了,雙方都有所懈怠。何況王府裏能出什麽事。昭詢不認生,嘉敏都在園子裏碰到過幾次,撓得畫屏閣的仙鶴滿地跑。
也就這兩日沒見……王妃帶走昭詢這件事,九華堂裏下意識應該以為嘉言是知道的,也就沒有另行知會了——何況王妃帶走昭詢,那是天經地義。至於帶昭詢去做什麽,那就不是底下人能過問的了。
連嘉言都不必通知,更休說嘉敏。嘉敏這片刻功夫,已經捋清楚來龍去脈,也就知道昭詡為什麽會被軟禁了。
該是權宜之計。
如今皇宮還遠遠不是龍潭虎穴。
嘉敏微舒了口氣,問:“如果我想進宮——”
“我來安排。”鄭林道。
嘉敏於孝昌元年正月初十傍晚走進皇宮的時候,正是高陽王、北海王、廣陵王兄弟幾個碰頭的時候。原本該在場的還有廣平王——但是受元明熙兄弟、特別元明修的影響,廣平王已經下獄候審。
就隻有他的侄兒範陽王參與。
氣氛不算太好。
雖然口口聲聲都說是為了皇室血脈,但是個頂個心裏明白,大夥兒盯緊的,其實還是皇位——要有太後鴆殺先帝的證據也就罷了。如今沒有,就不能把人得罪死了。畢竟嗣君還是須得太後點頭。
症結當然還是在南平王父子身上。如果南平王如當初大將軍周肇一般遠征蜀中,確定了就算洛陽有變也趕不回來,而他們手裏又有一個如先帝一般名正言順、無可挑剔的繼承人,那還可以參照前事處理。
可惜雲朔沒那麽遠。
而先帝就隻有一個女兒。
這個整個帝國具有天然繼承權的孩子,偏偏就是個女兒——簡直讓他們心花怒放。這騰出來的,可是九五至尊的寶座啊!
一群人碰頭,起先是各自誇耀自家孩子聰慧,聽話,漸漸劍拔弩張起來。
子嗣多的認為嗣君需要足夠多的兄弟姐妹作為羽翼,以便日後親政;官位低的說親政尚早,首先得過太後這關——太後會讓你高陽王的子孫上位麽,那真不是給自個兒掘墓?也有強調血統遠近的。
高陽王幹咳了一聲——
要說血統,這裏誰也不遠,要說爵位,誰也不低,一般都是高祖子孫,有什麽好爭的,還能把各自內宅裏那點子陰私翻出來互相攻訐?那都不須太後出手——太後隻要坐在那裏笑破肚皮就夠了。
“十九郎大軍已經到司州。”高陽王說。
這才是他把新君是個公主的秘密公開的原因。不然呢,這群傻子,以為他高興找這麽多人來與他競爭麽。
“什麽?”北海王、廣陵王幾個異口同聲叫道。
“打的是為天子複仇的旗號。”高陽王安詳地補充說。
皇帝死得蹊蹺,這裏人人心中有數。之前不敢發難,泰半是看在新君麵上:新君能怎麽辦?他和他的父親一樣,骨肉得自太後,皇位依靠太後扶持,他能怎麽辦?倒翻出來是個公主,局麵就又不一樣了。
換句話說,新君必須退位,接下來的嗣君注定不是太後親生。血脈是這個世界上最靠得住的東西——在人類可以選擇的範圍之內,這件事已經經曆了千百年來曆史的驗證。這才是一眾宗室蠢蠢欲動的原因。
原以為自個兒在洛陽,已經是搶到先機,卻不想十九郎那個東西……幾個人不約而同泛起了酸:司州,司州離洛陽能有多遠,快馬加鞭,一日一夜而已。
可比雲朔還近得多。
“十九郎哪裏來的大軍?”範陽王問。一眾宗室王中以他年齡最小,輩分最低,問出來也不怕被笑話。
高陽王往南邊揚了揚下巴:“還不是那邊那位……”
“怕是沒安什麽好心。”一直沉默的臨洮王忽然說道。
當然沒安什麽好心:人會指望你大燕朝國泰民安,時和歲豐麽。都瘋了吧。人家就是看準了你國中內亂,打算扶持個傀儡。看來吳主也知道南北勢均力敵,一口吞不下,但是分一杯羹的誠意的還有。
然而——
幾個宗室王默契地把他這句話忽略過去。往前春秋戰國,借外國之兵回京奪權的公侯、王子數不勝數,就是本朝道武帝上位,也未嚐不是借賀蘭部之力——至於傀儡與否,就未必是始作俑者能左右的了。
——被道武帝提防了一輩子的賀蘭部,如今族人零散,哪裏還有當初勢力。
高陽王慢斯條理說道:“如今咱們需要確定的,是站太後,還是站十九郎?”
站太後,眼下就該行動起來,不要等到兵臨城下;萬一兵臨城下,該守城的守城,該出錢的出錢,該出力的出力,以後功勞在說,嗣君再議;站元明修——一旦元明修進城,這皇位當然是毋需多想。
元明修也不是啥子,南邊吳主也不是傻子,誰都不想白忙一場——當然功勞還是有份的。
室中陡然就沉默起來。
“篤篤篤——”
突如其來的叩門聲,幾個人都是一驚,範陽王雙手按在幾上,北海王已經鑽進案底,廣陵王、臨洮王一個按住腰刀,一個已經拔了出來。高陽王側耳聽了片刻,搖頭道:“不用慌,是阿韶。”
幾個宗室王默默然回歸原位。
高陽王提高聲音應道:“進來!”門被推開,進來身材修長,容顏秀美的少年,果然是高陽王的孫子元韶。元韶進門,先團團做了個揖——他與昭詡、元明修同輩,在場都是他的長輩——卻不說話。
高陽王點點頭,方才趨近,耳語幾句。高陽王指了指門,元韶退了出去。高陽王環顧四周,略有些得意地說道:“九郎進宮了。”
廣陵王最先反應過來:“十四郎——”
“聽說太後想扶南平王家那個小的上位,十四郎不答應……”高陽王說。
室中接連響起幾聲嗤笑。這同父異母的兄弟為了個王爵還能大打出手呢,何況皇位。讓家裏三小子上位,十四郎能服氣?可惜他年齡也太大了,莫說太後不容,就是認先帝為父——也怪寒磣。
一向聽說南平王治家有方,兄妹友愛——就這麽個友愛法?幾個人不由得幸災樂禍。他們家大業大,子孫繁盛的,哪個沒一腦門糟心事兒。還真當有人能把家裏料理得清爽——原來也不過如此。
既緣故在這裏,元明炬又進了宮,自然是衝著羽林衛去。羽林衛落到元明炬手裏,可比在昭詡手裏好對付多了。
幾個宗室王心裏都動了動。
範陽王問:“十九郎說為天子複仇——是什麽緣故?”
“說是鴆殺。”高陽王說。
室中又沉默了片刻。
這消息也不知道如何傳出去,竟然能落到元明修手裏。元明修能在短短半月之間抵達司州,恐怕一路沒有打過太硬的仗——多少與太後失德、人心渙散有關。
“……有實據麽?”臨洮王問。
“恐怕沒有。”
“南邊派了多少人給十九郎?”北海王問。
“不到一萬。”
幾個人齊齊倒吸了一口氣,不到一萬,能從青州打到司州,要沒人放水,還真不信了!
“不到一萬人,可攻不下洛陽。”範陽王說。他是廣平王的親侄兒,與元明修關係最近,自度搶到嗣君的可能性不大,又琢磨著最好能把叔叔撈出來,自然最先站定了元明修,“除非能拿下九郎。”
羽林衛在昭詡手裏,他們誰都不敢打這個主意,但是如今,既然是落到了元明炬手裏——就好辦多了。
“他家二十五娘還在宮裏呢。”廣陵王說。
“一個丫頭片子,能頂什麽。”範陽王輕輕鬆鬆地說。他心裏並不像是表麵上那樣輕鬆,所以他還補了一句,“我說的是拿下……”說服是拿下,軟禁也是拿下。說到底他並不十分瞧得起這個自小在宗寺裏長大的堂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