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熙竹聽李棄歌這麽說,笑著搖了搖頭,說道:“真正的福分還在後頭呢!你以為我師父看到青蓮居士這一手之後,會那麽簡單的就讓他離去麽?”
“自然不會!想必公孫前輩一時技癢,定要與我師父比試一番了吧?”李棄歌笑道。
“是啊,家師與青蓮居士這兩人當真是天生的冤家。”公孫熙竹便將那日的事情接著講了出來:
“當時,家師不過是剛過而立之年,但青蓮居士卻已有四十歲了,若比內力深厚和對劍意體會,家師無論如何也比不上李居士的。但家師爭強好勝,當下想了一個法子。他二人就站著不動,以兩支竹枝做兵刃互相比試劍招,若是誰的腳動上一動,或是在竹枝中用上了內力,那就算是輸了。”
眾人聽到這種比試方法,都不由得暗讚公孫大娘機敏。
包恕琪讚道:“如此一來,李前輩的步法身形以及內力都無法使用,整身功夫便隻剩下七成左右了。”
李棄歌聽後,搖頭說道:“哪有七成?我師父的劍招都需以身法帶動、以內力運轉,否則便成了死招。若是雙足不能動,內力也不使,那能剩下五成功力已經不錯了。隻不過這樣一來,公孫前輩自己不也是束手束腳麽?”
“家師既然提出這般比法,自然是不在乎的。”公孫熙竹說道。
“這又是為何?”
“隻因家師自幼學習劍舞,而劍舞其中一種,便是雙足不動,單憑雙臂和腰身運轉,故而此時雖不能用內力,整身功夫倒不見得弱上多少。”公孫熙竹解釋道,“隻是她實在沒想到青蓮居士的武藝居然高到了圓通自如的地步。”
“他二人就在那小院中站定,彼此相距不過七尺左右,手中各拿著一根竹枝相鬥。初時,家師憑著劍舞的功底,雙足不需移動,整個身子卻能夠像風中柳條一般,前傾後仰,無所不至。這樣一來,家師手中的竹枝,就不僅僅限於攻擊對方身前了,左右兩側乃至雙足,都可觸及。這般打法,數次逼得青蓮居士險象環生,險些便敗下陣來。”
“而青蓮居士在前百招之內始終采取守勢,百招過後,每十招能還上一招。再過得二百招左右,青蓮居士劍招一變,整個人喝醉了似的,也開始顛顛倒倒的使其劍招來。但見他也是雙足釘死在地上,上身時左時右,搖搖晃晃的,我師父不少的劍招都被他避了過去,而他抽空還能還上一、兩招,這已經讓我師父頗為棘手了。”
李棄歌聽後,朝公孫熙竹示意了一下,反手拿起一根筷子,走到雅室中一處寬敞的角落,說道:“那套劍法我卻也學過,諸位請看。”隨後以箸作劍,舞了十幾招。
公孫熙竹看罷,點頭說道:“不錯,劍招絲毫不錯。不過當時青蓮居士使得似乎還沒師弟你這般順手,招式之間也不甚連貫……”說到這裏,她忽然掩口驚呼道,“莫非這劍法是李前輩當時為了與我師父對敵而創出來的?”
“沒錯。”李棄歌說道,“我也正是想到這一點才演幾招給你看看。這套劍法名叫《月下酌》,是我師父近十年來最常使用的劍招,嘿嘿,如此想來,隻怕也與公孫前輩脫不開幹係。”
“唉……這麽多年了。”公孫熙竹長歎一聲,說道,“我師父一心想勝過青蓮居士,可是除了水月塢這場比鬥之外,竟是處處被比了下去。如今,家師若是得知這套精妙劍法是李前輩他臨敵新創的劍招,隻怕是要心灰意冷了。”
她這話說完,林楚楚卻從她的話中聽出一處疑點,問道:“公孫姐姐,你方才說水月塢這場比鬥是你師父贏了?莫非她當時破了謫仙前輩的劍法?”
公孫熙竹微笑著搖了搖頭,隨後卻又點了點頭。
“這算什麽?”林楚楚更加摸不著頭腦了,“到底是破了還是沒破?”
“若說破了,確實是沒有。但是即便是沒破,家師卻也贏了。”公孫熙竹說道。
“這可奇了?!既然沒破的了李謫仙的劍招,為何還會贏?”
“隻因我師父想了個取巧的法子。”公孫熙竹講道,“他二人拆至五百招左右時,我師父額上已經布滿了汗珠,可青蓮居士卻氣定神閑,絲毫不見疲態。按理說,我師父要比李居士年輕十歲,體力也應該要好於對方,可是家師的劍舞過於耗費體力,而李居士的劍招又精妙的很,想要拆解必費極大心神。如此自然是難上加難、疲上加疲。”
武林中兩個功力相當的高手,若是當真過起招來,打個一千幾百招難分勝負,也是常有的事。但那也是用上了內力,四肢百骸不覺得疲倦,方才能做得到。當時,公孫蘭與李白均不肯用內力,能拆到五百招左右已是遠超旁人了。
“家師體力漸漸不支,又見青蓮居士越戰越勇,當時便想著尋個別的法子。她又接了李前輩幾招,隨後右肩處不知怎地就露出個破綻,李前輩此時劍隨心走,直接便將竹枝點在了家師右肩肩井穴上。家師立即棄了手中竹枝,捂著右肩蹲在地上。青蓮居士見到家師這副模樣,還以為是自己興之所至,出手重了,所以也丟了竹枝,上前一步,想查看家師傷勢。”
荊天留聽到這裏,不由得驚呼一聲:“不好!李前輩這下可輸了!”
眾人給他嚇了一跳,同時又覺得荊天留是在胡言亂語,明明是公孫蘭中招了,為何他偏說是李白輸了?
公孫熙竹卻頷首說道:“荊公子是聰明絕頂之人啊,當時的確是李前輩輸了。”
“這又是為何?”林楚楚問道?
荊天留笑了笑,說:“這個疑問我來替公孫姑娘解答吧,公孫姑娘說了這麽多,想必也是口幹舌燥了。”隨後看向公孫熙竹,詢問她的意思。
公孫熙竹自無不允,做了個“請”的手勢,隨後便續了杯熱茶,緩緩品嚐。
荊天留抽出懷中折扇,搖頭晃腦的說道:“其實這事簡單得很。最初李前輩與公孫前輩過招時,曾約定了:‘先用內力,或腳步先動者敗’,那麽公孫前輩自然是要從這規則上入手。”
“她不需要真的在招式上勝過什麽,隻要引得李前輩雙腳動一動就好了。所以我猜她受傷是假,引對方來查看是真。”荊天留一邊用扇子在手心拍擊,一邊說道,“公孫前輩捂著肩膀蹲下的時候,要保持雙腳不動並不算難。可是李前輩上前看她傷勢,卻非要挪動腳步不可。”
在場眾人都心思敏捷,荊天留說了個開頭,他們便也猜到了大致原因。此時荊天留說完,李棄歌頗為不服氣地說道:“這算什麽贏法?偷奸耍賴麽?”
“哈哈……李二少,你這麽說倒是也對!可這江湖上,又有幾種功夫不是偷奸耍賴的?戰場上又有幾次勝利是光明正大的打贏的?若說‘偷奸耍賴’,這世上倒有九成的功夫是靠偷奸耍賴來取勝的。”說這話的人卻是楚卿恒。
“楚兄這話說的不無道理。”厲蒼秋說道,“不過要說絕對堂堂正正的功夫,倒也不是沒有。像那三絕之首、大相國寺的‘緣顛’前輩,所使的功夫便純是剛猛正統一路。不過若是將武藝練到他老人家那個程度,單憑一力降十會便成了,招式什麽的倒不免掣肘。”
聽他說完這幾句,在場諸人不免陷入沉寂,各個陷入關於武學思考之中。李棄歌見氣氛壓抑,便岔開話題,問公孫熙竹道:“師姐!我師父那個人我了解,他不是個會輕易服輸的人,這次輸給了公孫前輩,他又豈肯善罷甘休?”
公孫熙竹聽李棄歌有此一問,連連點頭道:“你說的可是一點兒都沒錯!那位李前輩的確好勝的緊!”
“家師見他上前查看,便站起身來,邊笑邊說他輸了。李前輩自然不甘心,說道:‘今日是你使詐贏了,明日我再來拜會。’他這麽說完,家師自然不甘示弱,便接下了這樁比試。結果第二日李前輩果然來了,他二人又過了幾百招,這回卻是我師父輸了。我師父也不甘心,便約定了明日再比。”
講到這裏,眾人又都笑了起來,均覺得這兩位前輩也太過爭強好勝了,簡直像兩個小孩子似的。
隻聽公孫熙竹繼續說道:“這一比就是一個多月,我師父前幾次與李前輩比試劍招,除了第一天再沒贏過。便又該比丹青、音律、手談等等技藝,可誰曾想青蓮居士竟是天縱奇才,諸班技藝,無一不精,竟是每一樣都將家師比了下去!”
聽到這裏,顏易侖有些不敢相信的問道:“無一不精?這話有些過了吧?音律、丹青、書法等技藝,李前輩想來是會的,可我卻不信他連庖丁也會!”
“噗嗤……”卻是公孫熙竹忍俊不禁,說道,“顏大哥,家師若是想與李前輩比試,自然是挑自己會的技藝來。可這庖丁一道,家師自己也不會,又如何拿出來比試?”
“這倒是我疏忽了。”顏易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撓著頭說道。
公孫熙竹搖了搖頭,繼續說道:“一月之後,李前輩打算去別處遊玩,又怕我師父為了纏著他比鬥,便留了一句上聯和一封信,悄無聲息的走了。”
“那上聯應該就是‘玉帝行兵’一聯了吧?”李棄歌問道,“那封信裏寫的什麽?”
“信裏寫道:‘若思再比,先破此聯,下聯即出,自能相見;一飲一啄,命數使然,與卿一別,山高水遠。’落款處,隻有一個‘白’字。”
<!-- 雙倍活動不在活動期間 -->
“自然不會!想必公孫前輩一時技癢,定要與我師父比試一番了吧?”李棄歌笑道。
“是啊,家師與青蓮居士這兩人當真是天生的冤家。”公孫熙竹便將那日的事情接著講了出來:
“當時,家師不過是剛過而立之年,但青蓮居士卻已有四十歲了,若比內力深厚和對劍意體會,家師無論如何也比不上李居士的。但家師爭強好勝,當下想了一個法子。他二人就站著不動,以兩支竹枝做兵刃互相比試劍招,若是誰的腳動上一動,或是在竹枝中用上了內力,那就算是輸了。”
眾人聽到這種比試方法,都不由得暗讚公孫大娘機敏。
包恕琪讚道:“如此一來,李前輩的步法身形以及內力都無法使用,整身功夫便隻剩下七成左右了。”
李棄歌聽後,搖頭說道:“哪有七成?我師父的劍招都需以身法帶動、以內力運轉,否則便成了死招。若是雙足不能動,內力也不使,那能剩下五成功力已經不錯了。隻不過這樣一來,公孫前輩自己不也是束手束腳麽?”
“家師既然提出這般比法,自然是不在乎的。”公孫熙竹說道。
“這又是為何?”
“隻因家師自幼學習劍舞,而劍舞其中一種,便是雙足不動,單憑雙臂和腰身運轉,故而此時雖不能用內力,整身功夫倒不見得弱上多少。”公孫熙竹解釋道,“隻是她實在沒想到青蓮居士的武藝居然高到了圓通自如的地步。”
“他二人就在那小院中站定,彼此相距不過七尺左右,手中各拿著一根竹枝相鬥。初時,家師憑著劍舞的功底,雙足不需移動,整個身子卻能夠像風中柳條一般,前傾後仰,無所不至。這樣一來,家師手中的竹枝,就不僅僅限於攻擊對方身前了,左右兩側乃至雙足,都可觸及。這般打法,數次逼得青蓮居士險象環生,險些便敗下陣來。”
“而青蓮居士在前百招之內始終采取守勢,百招過後,每十招能還上一招。再過得二百招左右,青蓮居士劍招一變,整個人喝醉了似的,也開始顛顛倒倒的使其劍招來。但見他也是雙足釘死在地上,上身時左時右,搖搖晃晃的,我師父不少的劍招都被他避了過去,而他抽空還能還上一、兩招,這已經讓我師父頗為棘手了。”
李棄歌聽後,朝公孫熙竹示意了一下,反手拿起一根筷子,走到雅室中一處寬敞的角落,說道:“那套劍法我卻也學過,諸位請看。”隨後以箸作劍,舞了十幾招。
公孫熙竹看罷,點頭說道:“不錯,劍招絲毫不錯。不過當時青蓮居士使得似乎還沒師弟你這般順手,招式之間也不甚連貫……”說到這裏,她忽然掩口驚呼道,“莫非這劍法是李前輩當時為了與我師父對敵而創出來的?”
“沒錯。”李棄歌說道,“我也正是想到這一點才演幾招給你看看。這套劍法名叫《月下酌》,是我師父近十年來最常使用的劍招,嘿嘿,如此想來,隻怕也與公孫前輩脫不開幹係。”
“唉……這麽多年了。”公孫熙竹長歎一聲,說道,“我師父一心想勝過青蓮居士,可是除了水月塢這場比鬥之外,竟是處處被比了下去。如今,家師若是得知這套精妙劍法是李前輩他臨敵新創的劍招,隻怕是要心灰意冷了。”
她這話說完,林楚楚卻從她的話中聽出一處疑點,問道:“公孫姐姐,你方才說水月塢這場比鬥是你師父贏了?莫非她當時破了謫仙前輩的劍法?”
公孫熙竹微笑著搖了搖頭,隨後卻又點了點頭。
“這算什麽?”林楚楚更加摸不著頭腦了,“到底是破了還是沒破?”
“若說破了,確實是沒有。但是即便是沒破,家師卻也贏了。”公孫熙竹說道。
“這可奇了?!既然沒破的了李謫仙的劍招,為何還會贏?”
“隻因我師父想了個取巧的法子。”公孫熙竹講道,“他二人拆至五百招左右時,我師父額上已經布滿了汗珠,可青蓮居士卻氣定神閑,絲毫不見疲態。按理說,我師父要比李居士年輕十歲,體力也應該要好於對方,可是家師的劍舞過於耗費體力,而李居士的劍招又精妙的很,想要拆解必費極大心神。如此自然是難上加難、疲上加疲。”
武林中兩個功力相當的高手,若是當真過起招來,打個一千幾百招難分勝負,也是常有的事。但那也是用上了內力,四肢百骸不覺得疲倦,方才能做得到。當時,公孫蘭與李白均不肯用內力,能拆到五百招左右已是遠超旁人了。
“家師體力漸漸不支,又見青蓮居士越戰越勇,當時便想著尋個別的法子。她又接了李前輩幾招,隨後右肩處不知怎地就露出個破綻,李前輩此時劍隨心走,直接便將竹枝點在了家師右肩肩井穴上。家師立即棄了手中竹枝,捂著右肩蹲在地上。青蓮居士見到家師這副模樣,還以為是自己興之所至,出手重了,所以也丟了竹枝,上前一步,想查看家師傷勢。”
荊天留聽到這裏,不由得驚呼一聲:“不好!李前輩這下可輸了!”
眾人給他嚇了一跳,同時又覺得荊天留是在胡言亂語,明明是公孫蘭中招了,為何他偏說是李白輸了?
公孫熙竹卻頷首說道:“荊公子是聰明絕頂之人啊,當時的確是李前輩輸了。”
“這又是為何?”林楚楚問道?
荊天留笑了笑,說:“這個疑問我來替公孫姑娘解答吧,公孫姑娘說了這麽多,想必也是口幹舌燥了。”隨後看向公孫熙竹,詢問她的意思。
公孫熙竹自無不允,做了個“請”的手勢,隨後便續了杯熱茶,緩緩品嚐。
荊天留抽出懷中折扇,搖頭晃腦的說道:“其實這事簡單得很。最初李前輩與公孫前輩過招時,曾約定了:‘先用內力,或腳步先動者敗’,那麽公孫前輩自然是要從這規則上入手。”
“她不需要真的在招式上勝過什麽,隻要引得李前輩雙腳動一動就好了。所以我猜她受傷是假,引對方來查看是真。”荊天留一邊用扇子在手心拍擊,一邊說道,“公孫前輩捂著肩膀蹲下的時候,要保持雙腳不動並不算難。可是李前輩上前看她傷勢,卻非要挪動腳步不可。”
在場眾人都心思敏捷,荊天留說了個開頭,他們便也猜到了大致原因。此時荊天留說完,李棄歌頗為不服氣地說道:“這算什麽贏法?偷奸耍賴麽?”
“哈哈……李二少,你這麽說倒是也對!可這江湖上,又有幾種功夫不是偷奸耍賴的?戰場上又有幾次勝利是光明正大的打贏的?若說‘偷奸耍賴’,這世上倒有九成的功夫是靠偷奸耍賴來取勝的。”說這話的人卻是楚卿恒。
“楚兄這話說的不無道理。”厲蒼秋說道,“不過要說絕對堂堂正正的功夫,倒也不是沒有。像那三絕之首、大相國寺的‘緣顛’前輩,所使的功夫便純是剛猛正統一路。不過若是將武藝練到他老人家那個程度,單憑一力降十會便成了,招式什麽的倒不免掣肘。”
聽他說完這幾句,在場諸人不免陷入沉寂,各個陷入關於武學思考之中。李棄歌見氣氛壓抑,便岔開話題,問公孫熙竹道:“師姐!我師父那個人我了解,他不是個會輕易服輸的人,這次輸給了公孫前輩,他又豈肯善罷甘休?”
公孫熙竹聽李棄歌有此一問,連連點頭道:“你說的可是一點兒都沒錯!那位李前輩的確好勝的緊!”
“家師見他上前查看,便站起身來,邊笑邊說他輸了。李前輩自然不甘心,說道:‘今日是你使詐贏了,明日我再來拜會。’他這麽說完,家師自然不甘示弱,便接下了這樁比試。結果第二日李前輩果然來了,他二人又過了幾百招,這回卻是我師父輸了。我師父也不甘心,便約定了明日再比。”
講到這裏,眾人又都笑了起來,均覺得這兩位前輩也太過爭強好勝了,簡直像兩個小孩子似的。
隻聽公孫熙竹繼續說道:“這一比就是一個多月,我師父前幾次與李前輩比試劍招,除了第一天再沒贏過。便又該比丹青、音律、手談等等技藝,可誰曾想青蓮居士竟是天縱奇才,諸班技藝,無一不精,竟是每一樣都將家師比了下去!”
聽到這裏,顏易侖有些不敢相信的問道:“無一不精?這話有些過了吧?音律、丹青、書法等技藝,李前輩想來是會的,可我卻不信他連庖丁也會!”
“噗嗤……”卻是公孫熙竹忍俊不禁,說道,“顏大哥,家師若是想與李前輩比試,自然是挑自己會的技藝來。可這庖丁一道,家師自己也不會,又如何拿出來比試?”
“這倒是我疏忽了。”顏易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撓著頭說道。
公孫熙竹搖了搖頭,繼續說道:“一月之後,李前輩打算去別處遊玩,又怕我師父為了纏著他比鬥,便留了一句上聯和一封信,悄無聲息的走了。”
“那上聯應該就是‘玉帝行兵’一聯了吧?”李棄歌問道,“那封信裏寫的什麽?”
“信裏寫道:‘若思再比,先破此聯,下聯即出,自能相見;一飲一啄,命數使然,與卿一別,山高水遠。’落款處,隻有一個‘白’字。”
<!-- 雙倍活動不在活動期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