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馬車前頭的鄧夜菡正扭過頭去,繪聲繪色的給鑒空講述著自己兄妹和莫盈姿的仇怨。
鑒空自幼在寺中清修,所接觸的都是僧人。僧人多是沉默寡言、專心吃齋念佛之輩,未曾見過有人會如此熱情的與別人攀談。此時鄧夜菡聲情並茂地給他講述,他便微笑傾聽,時不時的還問一些問題。
一旁的鄧無期速來不喜言辭,但見他二人聊得投機,便任由他們在那邊談天說地。
此時,李棄歌與荊、楚二人離著幾十步遠疾奔而來,喊的那一聲卻隻有鄧無期聽見了。鄧無期瞥眼看見了三人,本想打招呼,忽地想起,自己押送這趟鏢來此,相當於幫他們白當了一次長工,心中有些微微一笑,並未理睬他們。
而鄧夜菡正扭過頭去,和小和尚鑒空聊得熱火朝天,背對著李棄歌等三人,絲毫沒有察覺。
李棄歌見他們沒反應,還以為對方沒注意到自己,便想和他們開個玩笑,提氣縱身,朝那頭裏的馬車躍去,滿擬著從天而降,嚇他們一嚇。孰料他這人剛到到半空,鑒空便已發覺。
他哪裏知道李棄歌與鄧無期二人早就相識?此時看見李棄歌突然離著老遠朝這邊躍來,身形迅捷無比,還道他是圖謀不軌,意圖加害鄧氏兄妹。鑒空心道:“鄧無期大哥救過我父親,鄧姑娘又在方才為我解了圍,此人若要加害這兩兄妹,我哪有不出手之理?”
說時遲,那時快。這李棄歌人至半空,眼見要落足在馬車上,鑒空原本盤坐著的雙腿放鬆開來,在馬車上借力而起,正迎著李棄歌而去。
李棄歌本來沒注意到鑒空,因為鄧無期和鄧夜菡二人都坐在靠近自己的一側,剛好將鑒空擋了個嚴嚴實實。此時他忽見一個身形肥胖的人朝自己躍來,登時也嚇了一跳,連忙使出“千斤墜”的功夫,原本在半空的身體向下使力,重重的落在地上,甫一落地,已反手取下劍匣,滿眼提防地看向鑒空。
小和尚鑒空見對方一起一落之間,收放自如,心知是遇上了勁敵,暗道:“師父說讓我出來見見世麵,當真是沒錯!若是一直在寺中清修,隻怕難以遇到這般好手!”隨即心中一動,想到那個在二十年中與自己交手四次的小道士,情不自禁的將他與眼前之人對比起來。
李棄歌見麵前這小和尚長著一張笑麵,怎麽看也不像個惡人,卻不知他為何阻攔自己,便開口問道:“小和尚,你是誰?攔著我做什麽?”
“阿彌陀佛……”鑒空行了一個佛禮,說道:“我隻是想勸施主莫要行凶,須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啊?”李棄歌被問愣了,反問道:“我回頭幹嘛?我要找的人就在你身後啊!”
他這一說,鑒空更是對自己的猜測深信不疑,說道:“阿彌陀佛,那就別怪小僧出手阻攔了!”
“你這小和尚,真是呆子!”李棄歌笑罵道,“我找他二人與你何幹?”
“小僧與這兩位施主投緣的很,自然不會坐視不理!”鑒空此時已緩緩擺開架勢,雙腳緩緩張開,膝部彎曲,蹲出了一個最淺顯的馬步,上身卻仍是挺直不動,雙手合十。
鄧夜菡早已看到是李棄歌和荊、楚二人,卻不知道鑒空犯得是什麽呆脾氣,竟然和李棄歌放起對來!當下便要開口喝止。
哪知此番卻是鄧無期心存好奇,想看看這鑒空到底到了什麽程度,見鄧夜菡要開口,便伸手捂住了妹妹的嘴巴,小聲笑道:“看看再說。”
鄧夜菡拍開兄長的手,問道:“萬一他們二人兩敗俱傷了呢?”
“不會!我在這盯著呢。”鄧無期說道,“三絕的弟子交手,機會難得!你也仔細看看。”
鄧夜菡細細一想,也的確有些道理,便也不在開口阻攔。
此時,李棄歌見對方一副劍拔弩張的樣子,心中也漸漸有了火氣。他自風雨鎮一路來到長安,何曾有人無緣無故與自己為難過?這會兒偏偏遇上個呆和尚,站在這裏跟自己叫板!
“小禿驢,你讓是不讓?”李棄歌雙目一眯,目光如電,盯著鑒空,朗聲問道。
“阿彌陀佛!”鑒空緩緩唱了一聲佛號,隨後緩緩向後踏了一步,李棄歌定睛看去,隻見他原本的立足之地微微下陷,竟然被他硬生生踩出兩個足印。
這手內力委實駭人,李棄歌看到之後也暗暗心驚,在心中盤算了一陣,想到:“哪裏冒出來這麽個小和尚,還是個硬手?”
可是心驚歸心驚,表麵上卻絲毫不動聲色,冷冷的問道:“小禿驢,來這兒顯本事麽?留兩個驢蹄子印是什麽意思?”
他這幾句話說的倒是陰損,但那鑒空自幼修佛,哪有那麽容易動怒?仍是一臉笑意,說道:“施主還不肯退麽?”
李棄歌緩緩從劍匣中取出“剖膽”,說道:“小禿驢,是你成心要和我作對,別怪本少爺劍下無情了。”
“施主火氣太大了,嗔念妄動,傷身傷肝啊!”
“少囉嗦!”李棄歌長劍一抖,直刺鑒空小腹而去。
這招卻不是李白的劍招,而是他原本自悟的劍招之一,名叫“打草驚蛇”,所謂“敵力不露,陰謀深沉,未可輕進,應遍探其鋒”,故而乃是一招起手試探的劍招,隻因李棄歌見對方內力深厚,便不敢輕易使出精妙招式,此時用這招來試探再合適不過。
鑒空見對方這一劍雖然快速精準,但是也並無出奇之處,便輕巧的向左側身避過。隨後左臂屈起,以手肘撞向李棄歌胸口的鳩尾穴。
這一擊正卡在李棄歌劍招用老的當口,對戰機的把握熟練之極,幸而李棄歌劍身並未刺的太深,此時及時收回,倒提著寶劍,用劍柄擋住了這一肘。
誰知鑒空這招乃是少林“如來千葉手”的精妙掌法,名為“蓬萊請僧”。這,門“如來千葉手”共有一百零八招,是極耗氣力的掌法,每一招之間都可互相變換,雖然一擊不中,但是後手卻是無窮無盡。
此刻李棄歌剛剛擋住對方這一記肘擊,鑒空的左臂便順勢舒展開來,左手五指成錐,凝住內力於指尖,反手點向李棄歌腋下十寸的肋骨處,那是人體軟肋所在,若是給他這凝了內力的五指點中,隻怕半邊身子都要使不上力氣。
這一招認穴精準,角度又刁鑽,原本是要逼得李棄歌後退幾步,但李棄歌性子倔強,不肯讓步,於是左手並掌如刀,狠狠切在了鑒空的手腕上,鑒空這手點穴便被他死死擋住,再難寸進。
鑒空本以為這一招必定能逼得對方後退,如此一來便可再次施展“如來千葉手”,隻要攻勢展開,便如長江大河一般,步步緊逼,定能占據主動。可是李棄歌死也不肯退,硬碰硬的擋駕他這一招,雖說有些誤打誤撞,但鑒空的“如來千葉手”也確實無法繼續施展。
然而李棄歌此時已經雙手並用,鑒空卻仍有一臂未用。鑒空見勢,當然不肯放過,回身以右手的僧袍袍袖向李棄歌揮去。
這招卻非“如來千葉手”,而是另一項少林絕學,名為“袖內乾坤”。
這路“袖裏乾坤”,是在過招之際將拳招藏於袖底,其形相路數都要比普通拳法雅觀得多,與佛門的悲天憫人思想相吻合。舞動之際,衣袖似是拳勁的掩飾,使敵人無法看到拳勢來路,攻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常人隻道這拳法精妙,殊不知他這衣袖之上卻也蓄有極淩厲的招數和勁力。練至最高境地,內力遍布衣袖,那衣袖收緊之際,便如同鐵棍鋼鞭一般;鼓氣之下,寬大的衣袖灌風而前,便如是兩道順風的船帆,威勢非同小可。要是敵人全神貫注的拆解他袖底所藏拳招,他便轉賓為主,徑以袍袖之力傷人。
小和尚鑒空自幼與師父學習武藝,最為精純的卻不是掌法和拳法,因此這路“袖裏乾坤”還沒練到師父的三成火候,饒是如此,此時他連拳力帶袖力,雙重勁道砸在李棄歌右肩上,也迫使李棄歌連退十步,這才化去勁力,穩住身形。
二人過招不過是在一眨眼之間,李棄歌已經吃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暗虧,鄧無期一直在一旁觀看,此時見二人過了幾招,心中已經大致有了計較,回身對鄧夜菡說道:“差不多了,你去勸勸吧。”
鄧夜菡點了點頭,從馬車上躍下,走到李棄歌與鑒空中間,笑著說道:“你們倆可以住手了,都是自己人,莫要動粗。”
“自己人?”李棄歌揉了揉被對方砸了一記的右肩,問道,“你什麽時候認識了這麽一個呆和尚?武功還真不賴……”
鑒空看到鄧夜菡攔在自己身前,雙手合十,行了一禮,說道:“阿彌陀佛,這位施主不是來為難你們兄妹的麽?”
“誰說的?他是和我們一路來的。”鄧夜菡指了指李棄歌,笑著對鑒空說道,“是你這小和尚自己胡思亂想,誤以為他是我們的對頭。”
鑒空這才知道是自己誤會了,連忙朝李棄歌行禮賠罪。
<!-- 雙倍活動不在活動期間 -->
鑒空自幼在寺中清修,所接觸的都是僧人。僧人多是沉默寡言、專心吃齋念佛之輩,未曾見過有人會如此熱情的與別人攀談。此時鄧夜菡聲情並茂地給他講述,他便微笑傾聽,時不時的還問一些問題。
一旁的鄧無期速來不喜言辭,但見他二人聊得投機,便任由他們在那邊談天說地。
此時,李棄歌與荊、楚二人離著幾十步遠疾奔而來,喊的那一聲卻隻有鄧無期聽見了。鄧無期瞥眼看見了三人,本想打招呼,忽地想起,自己押送這趟鏢來此,相當於幫他們白當了一次長工,心中有些微微一笑,並未理睬他們。
而鄧夜菡正扭過頭去,和小和尚鑒空聊得熱火朝天,背對著李棄歌等三人,絲毫沒有察覺。
李棄歌見他們沒反應,還以為對方沒注意到自己,便想和他們開個玩笑,提氣縱身,朝那頭裏的馬車躍去,滿擬著從天而降,嚇他們一嚇。孰料他這人剛到到半空,鑒空便已發覺。
他哪裏知道李棄歌與鄧無期二人早就相識?此時看見李棄歌突然離著老遠朝這邊躍來,身形迅捷無比,還道他是圖謀不軌,意圖加害鄧氏兄妹。鑒空心道:“鄧無期大哥救過我父親,鄧姑娘又在方才為我解了圍,此人若要加害這兩兄妹,我哪有不出手之理?”
說時遲,那時快。這李棄歌人至半空,眼見要落足在馬車上,鑒空原本盤坐著的雙腿放鬆開來,在馬車上借力而起,正迎著李棄歌而去。
李棄歌本來沒注意到鑒空,因為鄧無期和鄧夜菡二人都坐在靠近自己的一側,剛好將鑒空擋了個嚴嚴實實。此時他忽見一個身形肥胖的人朝自己躍來,登時也嚇了一跳,連忙使出“千斤墜”的功夫,原本在半空的身體向下使力,重重的落在地上,甫一落地,已反手取下劍匣,滿眼提防地看向鑒空。
小和尚鑒空見對方一起一落之間,收放自如,心知是遇上了勁敵,暗道:“師父說讓我出來見見世麵,當真是沒錯!若是一直在寺中清修,隻怕難以遇到這般好手!”隨即心中一動,想到那個在二十年中與自己交手四次的小道士,情不自禁的將他與眼前之人對比起來。
李棄歌見麵前這小和尚長著一張笑麵,怎麽看也不像個惡人,卻不知他為何阻攔自己,便開口問道:“小和尚,你是誰?攔著我做什麽?”
“阿彌陀佛……”鑒空行了一個佛禮,說道:“我隻是想勸施主莫要行凶,須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啊?”李棄歌被問愣了,反問道:“我回頭幹嘛?我要找的人就在你身後啊!”
他這一說,鑒空更是對自己的猜測深信不疑,說道:“阿彌陀佛,那就別怪小僧出手阻攔了!”
“你這小和尚,真是呆子!”李棄歌笑罵道,“我找他二人與你何幹?”
“小僧與這兩位施主投緣的很,自然不會坐視不理!”鑒空此時已緩緩擺開架勢,雙腳緩緩張開,膝部彎曲,蹲出了一個最淺顯的馬步,上身卻仍是挺直不動,雙手合十。
鄧夜菡早已看到是李棄歌和荊、楚二人,卻不知道鑒空犯得是什麽呆脾氣,竟然和李棄歌放起對來!當下便要開口喝止。
哪知此番卻是鄧無期心存好奇,想看看這鑒空到底到了什麽程度,見鄧夜菡要開口,便伸手捂住了妹妹的嘴巴,小聲笑道:“看看再說。”
鄧夜菡拍開兄長的手,問道:“萬一他們二人兩敗俱傷了呢?”
“不會!我在這盯著呢。”鄧無期說道,“三絕的弟子交手,機會難得!你也仔細看看。”
鄧夜菡細細一想,也的確有些道理,便也不在開口阻攔。
此時,李棄歌見對方一副劍拔弩張的樣子,心中也漸漸有了火氣。他自風雨鎮一路來到長安,何曾有人無緣無故與自己為難過?這會兒偏偏遇上個呆和尚,站在這裏跟自己叫板!
“小禿驢,你讓是不讓?”李棄歌雙目一眯,目光如電,盯著鑒空,朗聲問道。
“阿彌陀佛!”鑒空緩緩唱了一聲佛號,隨後緩緩向後踏了一步,李棄歌定睛看去,隻見他原本的立足之地微微下陷,竟然被他硬生生踩出兩個足印。
這手內力委實駭人,李棄歌看到之後也暗暗心驚,在心中盤算了一陣,想到:“哪裏冒出來這麽個小和尚,還是個硬手?”
可是心驚歸心驚,表麵上卻絲毫不動聲色,冷冷的問道:“小禿驢,來這兒顯本事麽?留兩個驢蹄子印是什麽意思?”
他這幾句話說的倒是陰損,但那鑒空自幼修佛,哪有那麽容易動怒?仍是一臉笑意,說道:“施主還不肯退麽?”
李棄歌緩緩從劍匣中取出“剖膽”,說道:“小禿驢,是你成心要和我作對,別怪本少爺劍下無情了。”
“施主火氣太大了,嗔念妄動,傷身傷肝啊!”
“少囉嗦!”李棄歌長劍一抖,直刺鑒空小腹而去。
這招卻不是李白的劍招,而是他原本自悟的劍招之一,名叫“打草驚蛇”,所謂“敵力不露,陰謀深沉,未可輕進,應遍探其鋒”,故而乃是一招起手試探的劍招,隻因李棄歌見對方內力深厚,便不敢輕易使出精妙招式,此時用這招來試探再合適不過。
鑒空見對方這一劍雖然快速精準,但是也並無出奇之處,便輕巧的向左側身避過。隨後左臂屈起,以手肘撞向李棄歌胸口的鳩尾穴。
這一擊正卡在李棄歌劍招用老的當口,對戰機的把握熟練之極,幸而李棄歌劍身並未刺的太深,此時及時收回,倒提著寶劍,用劍柄擋住了這一肘。
誰知鑒空這招乃是少林“如來千葉手”的精妙掌法,名為“蓬萊請僧”。這,門“如來千葉手”共有一百零八招,是極耗氣力的掌法,每一招之間都可互相變換,雖然一擊不中,但是後手卻是無窮無盡。
此刻李棄歌剛剛擋住對方這一記肘擊,鑒空的左臂便順勢舒展開來,左手五指成錐,凝住內力於指尖,反手點向李棄歌腋下十寸的肋骨處,那是人體軟肋所在,若是給他這凝了內力的五指點中,隻怕半邊身子都要使不上力氣。
這一招認穴精準,角度又刁鑽,原本是要逼得李棄歌後退幾步,但李棄歌性子倔強,不肯讓步,於是左手並掌如刀,狠狠切在了鑒空的手腕上,鑒空這手點穴便被他死死擋住,再難寸進。
鑒空本以為這一招必定能逼得對方後退,如此一來便可再次施展“如來千葉手”,隻要攻勢展開,便如長江大河一般,步步緊逼,定能占據主動。可是李棄歌死也不肯退,硬碰硬的擋駕他這一招,雖說有些誤打誤撞,但鑒空的“如來千葉手”也確實無法繼續施展。
然而李棄歌此時已經雙手並用,鑒空卻仍有一臂未用。鑒空見勢,當然不肯放過,回身以右手的僧袍袍袖向李棄歌揮去。
這招卻非“如來千葉手”,而是另一項少林絕學,名為“袖內乾坤”。
這路“袖裏乾坤”,是在過招之際將拳招藏於袖底,其形相路數都要比普通拳法雅觀得多,與佛門的悲天憫人思想相吻合。舞動之際,衣袖似是拳勁的掩飾,使敵人無法看到拳勢來路,攻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常人隻道這拳法精妙,殊不知他這衣袖之上卻也蓄有極淩厲的招數和勁力。練至最高境地,內力遍布衣袖,那衣袖收緊之際,便如同鐵棍鋼鞭一般;鼓氣之下,寬大的衣袖灌風而前,便如是兩道順風的船帆,威勢非同小可。要是敵人全神貫注的拆解他袖底所藏拳招,他便轉賓為主,徑以袍袖之力傷人。
小和尚鑒空自幼與師父學習武藝,最為精純的卻不是掌法和拳法,因此這路“袖裏乾坤”還沒練到師父的三成火候,饒是如此,此時他連拳力帶袖力,雙重勁道砸在李棄歌右肩上,也迫使李棄歌連退十步,這才化去勁力,穩住身形。
二人過招不過是在一眨眼之間,李棄歌已經吃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暗虧,鄧無期一直在一旁觀看,此時見二人過了幾招,心中已經大致有了計較,回身對鄧夜菡說道:“差不多了,你去勸勸吧。”
鄧夜菡點了點頭,從馬車上躍下,走到李棄歌與鑒空中間,笑著說道:“你們倆可以住手了,都是自己人,莫要動粗。”
“自己人?”李棄歌揉了揉被對方砸了一記的右肩,問道,“你什麽時候認識了這麽一個呆和尚?武功還真不賴……”
鑒空看到鄧夜菡攔在自己身前,雙手合十,行了一禮,說道:“阿彌陀佛,這位施主不是來為難你們兄妹的麽?”
“誰說的?他是和我們一路來的。”鄧夜菡指了指李棄歌,笑著對鑒空說道,“是你這小和尚自己胡思亂想,誤以為他是我們的對頭。”
鑒空這才知道是自己誤會了,連忙朝李棄歌行禮賠罪。
<!-- 雙倍活動不在活動期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