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果真如李隆基所說,他能有今日之位是多虧了那個皇弟的話,那這位王爺真可稱得上是居功至偉了,其禮遇應該是蟒袍玉帶,名聲也該是家喻戶曉才對。但是如今的朝中上下,卻沒有一位王侯能有這種待遇。
“怪哉!”李棄歌心道,“莫非這李隆基也幹了這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勾當?那位王爺早已變成壟上一捧黃土了麽?”
李隆基哪裏曉得麵前這後生正在不懷好意的揣摩著自己?他眯著眼睛,繼續講述道:“當時朕身登大寶,封賞功臣。朕這個皇弟也受封為王,可是僅僅過了三年,他卻在朕最艱難的時候做了一件對朕極為不利的事……”
“什麽!?莫非他謀反了?!”李棄歌驚道,隨後立刻回過神來,“不對!這位王爺既然能輔佐聖上登基,便斷然不會做謀反篡逆之事,這不是多此一舉麽?”
“他當然不會行謀逆之事……”李隆基說道,“但是他卻被那些反對朕的人抓住了把柄,並以此來造謠生事,當時的朝中大臣和宿老都已經對此事表示了不滿。上書要求朕懲處於他。”
“這倒也無可厚非。隻是不知道他做的到底是什麽事,居然引起滿朝公卿的激憤?”李棄歌說道,“聖上方才也說了,這位王爺的人品智謀都是上上之選,若說他會欺男霸女、魚肉百姓,草民卻是不信。”
“唉!說起來這事也算是朕的一件家事,他當時喜歡上了一位女子,而那女子的身份又實在是特殊,所以才惹出了禍端。”
“聖上是在開玩笑不成?”李棄歌笑著說道,他此時與李隆基聊了半晌,對李隆基這個皇帝的身份已經不大畏懼,故而說話就有些沒了分寸,“這位王爺既然是立過汗馬功勞的,區區一個女子怎麽可能讓他惹出禍端?”
“棄歌,你記著,朝堂不是軍營,更不是江湖。將功贖罪或是功過相抵這種事,是萬萬不存在的。”李隆基用一種長輩的口吻教訓道,“朕不能因為他有過功勞,就抵了他的罪過。”
“好,就算是如此!那是什麽樣的女子,才能觸怒朝中上下大臣,以至於逼得聖上您都左右為難呢?”
“尋常人家的姑娘當然沒什麽打緊的……”李隆基歎道,“可那女子姓‘武’。”
“武?”李棄歌一時沒反應過來,“哪個武?”
“武曌的‘武’!武後的‘武’!女主武氏的‘武’!”李隆基說完,從椅子上站起來,舒展了一下身子,看著李棄歌說道,“朕這麽說,你可明白了?”
“聖上原來是在給草民講述家父家母的舊事,”李棄歌長舒了一口氣,“草民早該猜到的,您為甚麽第一次見了草民就青眼有加,初時草民還道是因為家師的緣故,沒想到卻是因為出身……”
“看來你已經知道了你母親的來曆了?是從何得知的?”李隆基問道。
“是李相爺告知的,不過他所言也不甚詳盡。”
“哦,原來如此。他對你的家事本來也了解不少,隻是朕不允許他泄露罷了。”李隆基說道,“你娘親是武後的孫輩,武三思的子侄。唉,若非武氏嫡係人家的女子,倒也罷了。可她偏是個純純正正的武家女子,其性格與當年的武後、太平等如出一轍。”
“李家的兒子喜歡上了武家的女兒,這事兒聽起來倒是熟悉得很。”李棄歌心道,“似乎當初唐高宗李治就是如此吧?”
隻聽李隆基接著說道:“當時朕的根基未穩,不得不借助那些舊臣的勢力,又哪裏敢開罪他們?萬般無奈之下,隻得委屈一下你爹,削了他的王位,貶為平民。不過這樣一來,他倒是歡喜的緊。”
“那是自然。”李棄歌笑道,“這樣一來,他就不用看那些大臣的臉色了,就算娶了我娘,也不會惹人非議。”
“是啊!”李隆基說完也露出笑容,隨後卻像是想起什麽似的,重新皺起眉頭說道,“可惜天不遂人願啊。他二人的本擬著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哪知卻出了血光之災。”
“出了什麽事?我娘是怎麽死的?”李棄歌忽然沒頭沒腦的問了這麽一句。
李隆基聽後神情一滯,跟著說道:“朕也不知道。那是大約二十年前的某天早上了,那天朕有些思念兄弟,便親自去給他二人送些金銀,來到他二人府上,卻發現你爹抱著你娘的屍身,呆呆的坐在地上,當時你和你兄長還是兩個沒斷奶的娃兒。”
“您怎麽會不知道?”李棄歌問道,語氣不悲也不喜,平靜地像是在詢問別人家的事,不過事實也是如此。“您可是皇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什麽事能逃過您的眼睛?”
李隆基打眼見李棄歌神情自如,並未有什麽悲憤之情,心中更是讚賞李棄歌的心性,說道:“不隻是朕不知道,就連你爹自己都不知道!他隻是說那夥人武功很高,以他當時的實力,在其中一人手下卻隻堅持了二十餘招。可這江湖上武藝高強之人數不勝數,朕總不能將他們全部抓捕起來吧?”
“那這件事就這麽擱下了?”
“當然不是!朕當時剛好也在計劃著將朝廷勢力滲入江湖之中,而你爹又需要朕的支持去查明真凶。”李隆基頗為自得的說道,“所以才有了你們風雨鎮李家。”
“什麽?”李棄歌這回卻有些捉摸不透了,“我爹難道不是因為救駕有功,這才打下李家基業麽?”
“救駕有功?那不過是一出戲罷了。一出我和你爹商議好了,做給江湖中人看的戲。”李隆基道。“因為你爹想徹底舍棄皇家身份,為了免得江湖中人懷疑你爹的來曆,他甚至二十年間沒有和別人再動過手。”
“那當時那些刺客呢?也是假的?”
“自然是假的!他們都是朕的近衛。而且你爹當時因為喪妻之痛,出手之時全力施為,沒有分寸,還失手打死了數名親衛。”說到這裏,李隆基有一絲不忍的道,“那可都是朕的親信啊!朕隻好在事後善待他們的親屬,也算是做些彌補吧……”
李棄歌在此之前猜測過很多種可能,但是與今天李隆基所說的均是相差甚遠,不過心中疑團解開,到底是暢快了許多,於是他回往禮部侍郎府時還帶著笑容。
“如何?”荊天留看到李棄歌回來,上前問道,“你和聖上都聊了些什麽?”
“沒什麽,都是家事。”李棄歌敷衍道,心中暗想:“我倒是沒想到,聖上居然真是我的三伯。可惜為了幫我爹隱瞞身份,我還不能說出去,真是要活活把人憋死……”
“你不想說算了。”荊天留說道,“對了,明日淩呆子要作東,說是慶賀我們這些人都通過了文試。”
“哈哈……說起來這淩呆子還真是有福氣。”李棄歌笑道,“本來都失敗了,居然陰差陽錯的又被選了回來。”
“是呢。”荊天留也不禁笑道,“所以他才要作東啊!”
“地點在哪?還是水月塢麽?”
“當然不是,他可沒那麽多銀子。”荊天留說道,“在城東的太白居,除了那小和尚鑒空之外,竹姑娘和蘭姑娘等人都會去的。”
“好啊!明天我們把夜菡也叫上吧!上次去水月塢前得罪了她,這次就算賠罪了!”李棄歌忽然想起這事,便順嘴說了出來。
“隨便你。”荊天留說完,轉身回往自己的臥房去了。
<!-- 雙倍活動在活動期間 -->
<h4>月票雙倍計算</h4>
如果覺得本章寫的精彩,捧場支持一下吧~投月票也可以哦!
<ul>
<li>
捧場100縱橫幣抽月票
</li>
<li>
捧場500縱橫幣
</li>
<li>
捧場10000縱橫幣
</li>
<li>
捧場100000縱橫幣當盟主
</li>
</ul>
“怪哉!”李棄歌心道,“莫非這李隆基也幹了這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勾當?那位王爺早已變成壟上一捧黃土了麽?”
李隆基哪裏曉得麵前這後生正在不懷好意的揣摩著自己?他眯著眼睛,繼續講述道:“當時朕身登大寶,封賞功臣。朕這個皇弟也受封為王,可是僅僅過了三年,他卻在朕最艱難的時候做了一件對朕極為不利的事……”
“什麽!?莫非他謀反了?!”李棄歌驚道,隨後立刻回過神來,“不對!這位王爺既然能輔佐聖上登基,便斷然不會做謀反篡逆之事,這不是多此一舉麽?”
“他當然不會行謀逆之事……”李隆基說道,“但是他卻被那些反對朕的人抓住了把柄,並以此來造謠生事,當時的朝中大臣和宿老都已經對此事表示了不滿。上書要求朕懲處於他。”
“這倒也無可厚非。隻是不知道他做的到底是什麽事,居然引起滿朝公卿的激憤?”李棄歌說道,“聖上方才也說了,這位王爺的人品智謀都是上上之選,若說他會欺男霸女、魚肉百姓,草民卻是不信。”
“唉!說起來這事也算是朕的一件家事,他當時喜歡上了一位女子,而那女子的身份又實在是特殊,所以才惹出了禍端。”
“聖上是在開玩笑不成?”李棄歌笑著說道,他此時與李隆基聊了半晌,對李隆基這個皇帝的身份已經不大畏懼,故而說話就有些沒了分寸,“這位王爺既然是立過汗馬功勞的,區區一個女子怎麽可能讓他惹出禍端?”
“棄歌,你記著,朝堂不是軍營,更不是江湖。將功贖罪或是功過相抵這種事,是萬萬不存在的。”李隆基用一種長輩的口吻教訓道,“朕不能因為他有過功勞,就抵了他的罪過。”
“好,就算是如此!那是什麽樣的女子,才能觸怒朝中上下大臣,以至於逼得聖上您都左右為難呢?”
“尋常人家的姑娘當然沒什麽打緊的……”李隆基歎道,“可那女子姓‘武’。”
“武?”李棄歌一時沒反應過來,“哪個武?”
“武曌的‘武’!武後的‘武’!女主武氏的‘武’!”李隆基說完,從椅子上站起來,舒展了一下身子,看著李棄歌說道,“朕這麽說,你可明白了?”
“聖上原來是在給草民講述家父家母的舊事,”李棄歌長舒了一口氣,“草民早該猜到的,您為甚麽第一次見了草民就青眼有加,初時草民還道是因為家師的緣故,沒想到卻是因為出身……”
“看來你已經知道了你母親的來曆了?是從何得知的?”李隆基問道。
“是李相爺告知的,不過他所言也不甚詳盡。”
“哦,原來如此。他對你的家事本來也了解不少,隻是朕不允許他泄露罷了。”李隆基說道,“你娘親是武後的孫輩,武三思的子侄。唉,若非武氏嫡係人家的女子,倒也罷了。可她偏是個純純正正的武家女子,其性格與當年的武後、太平等如出一轍。”
“李家的兒子喜歡上了武家的女兒,這事兒聽起來倒是熟悉得很。”李棄歌心道,“似乎當初唐高宗李治就是如此吧?”
隻聽李隆基接著說道:“當時朕的根基未穩,不得不借助那些舊臣的勢力,又哪裏敢開罪他們?萬般無奈之下,隻得委屈一下你爹,削了他的王位,貶為平民。不過這樣一來,他倒是歡喜的緊。”
“那是自然。”李棄歌笑道,“這樣一來,他就不用看那些大臣的臉色了,就算娶了我娘,也不會惹人非議。”
“是啊!”李隆基說完也露出笑容,隨後卻像是想起什麽似的,重新皺起眉頭說道,“可惜天不遂人願啊。他二人的本擬著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哪知卻出了血光之災。”
“出了什麽事?我娘是怎麽死的?”李棄歌忽然沒頭沒腦的問了這麽一句。
李隆基聽後神情一滯,跟著說道:“朕也不知道。那是大約二十年前的某天早上了,那天朕有些思念兄弟,便親自去給他二人送些金銀,來到他二人府上,卻發現你爹抱著你娘的屍身,呆呆的坐在地上,當時你和你兄長還是兩個沒斷奶的娃兒。”
“您怎麽會不知道?”李棄歌問道,語氣不悲也不喜,平靜地像是在詢問別人家的事,不過事實也是如此。“您可是皇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什麽事能逃過您的眼睛?”
李隆基打眼見李棄歌神情自如,並未有什麽悲憤之情,心中更是讚賞李棄歌的心性,說道:“不隻是朕不知道,就連你爹自己都不知道!他隻是說那夥人武功很高,以他當時的實力,在其中一人手下卻隻堅持了二十餘招。可這江湖上武藝高強之人數不勝數,朕總不能將他們全部抓捕起來吧?”
“那這件事就這麽擱下了?”
“當然不是!朕當時剛好也在計劃著將朝廷勢力滲入江湖之中,而你爹又需要朕的支持去查明真凶。”李隆基頗為自得的說道,“所以才有了你們風雨鎮李家。”
“什麽?”李棄歌這回卻有些捉摸不透了,“我爹難道不是因為救駕有功,這才打下李家基業麽?”
“救駕有功?那不過是一出戲罷了。一出我和你爹商議好了,做給江湖中人看的戲。”李隆基道。“因為你爹想徹底舍棄皇家身份,為了免得江湖中人懷疑你爹的來曆,他甚至二十年間沒有和別人再動過手。”
“那當時那些刺客呢?也是假的?”
“自然是假的!他們都是朕的近衛。而且你爹當時因為喪妻之痛,出手之時全力施為,沒有分寸,還失手打死了數名親衛。”說到這裏,李隆基有一絲不忍的道,“那可都是朕的親信啊!朕隻好在事後善待他們的親屬,也算是做些彌補吧……”
李棄歌在此之前猜測過很多種可能,但是與今天李隆基所說的均是相差甚遠,不過心中疑團解開,到底是暢快了許多,於是他回往禮部侍郎府時還帶著笑容。
“如何?”荊天留看到李棄歌回來,上前問道,“你和聖上都聊了些什麽?”
“沒什麽,都是家事。”李棄歌敷衍道,心中暗想:“我倒是沒想到,聖上居然真是我的三伯。可惜為了幫我爹隱瞞身份,我還不能說出去,真是要活活把人憋死……”
“你不想說算了。”荊天留說道,“對了,明日淩呆子要作東,說是慶賀我們這些人都通過了文試。”
“哈哈……說起來這淩呆子還真是有福氣。”李棄歌笑道,“本來都失敗了,居然陰差陽錯的又被選了回來。”
“是呢。”荊天留也不禁笑道,“所以他才要作東啊!”
“地點在哪?還是水月塢麽?”
“當然不是,他可沒那麽多銀子。”荊天留說道,“在城東的太白居,除了那小和尚鑒空之外,竹姑娘和蘭姑娘等人都會去的。”
“好啊!明天我們把夜菡也叫上吧!上次去水月塢前得罪了她,這次就算賠罪了!”李棄歌忽然想起這事,便順嘴說了出來。
“隨便你。”荊天留說完,轉身回往自己的臥房去了。
<!-- 雙倍活動在活動期間 -->
<h4>月票雙倍計算</h4>
如果覺得本章寫的精彩,捧場支持一下吧~投月票也可以哦!
<ul>
<li>
捧場100縱橫幣抽月票
</li>
<li>
捧場500縱橫幣
</li>
<li>
捧場10000縱橫幣
</li>
<li>
捧場100000縱橫幣當盟主
</li>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