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字無廣告


    四十五章大淩河堡,崩潰即


    “民間的火器?那有什麽用,即使拿過來了,也不會是台灣大軍的對手!”崇禎失望的說道。]


    “皇上,台灣配備給民間的火槍非常的先進。據臣得知,即使是西洋的火槍無法與之相比,比之大明神機營的火槍是要強上太多。比之弓箭什麽的,威力是大的不可以道理計。


    為關鍵的是,那些民間的火槍我們大明拿過來,就可以自己大規模的仿製。”吳榮堂自然知道台灣配給民間的火槍比之他們軍的落後很多,但即使是這樣,也比大明的火槍要強上太多。


    而且重要的是,關於台灣的火槍的情報,大明這邊也得到了。彈藥一體,不怕雨水天氣,射程遠,射速高,射擊精也不是普通的火槍所能比擬的。


    通過南部沿海的商人,大明也得到了幾杆式的二五式步槍。原本是想通過仿製來達到裝備上同台灣站同一起跑線上的目的,但是拿到步槍之後,那些大明的工匠徹底的傻眼了。


    這幾杆槍的各個部件,大明工匠都能夠外形上做到仿製,但問題是,那些仿製的火槍,使用一段時間之後,總是會出現鏽蝕的現象,從而是整杆火槍失去作用。


    這還不是要命的,要命的是那種子彈。沒有一個人能夠看得明白那子彈是怎麽點火的。


    不用說,台灣的子彈全部都是用精銅所製,大明要想造這一顆子彈,那花費就能將大明的財政給徹底的拖垮。總之,雖然得到了台灣的的火槍,大明卻始終無法仿製出來。


    後來根據得到的情報,這火槍的關鍵-子彈的製造用到了一種被台灣人叫做雷汞的東西。而這種東西還是賊酋蕭明乾的一個女人弄出來的。


    現台灣,隻有台北和基隆兩地有子彈製造工廠。而能夠接觸到子彈製造的人除了工匠和工廠的管理人員之外,隻有蕭明乾,唐洪生等絕對的高層,其他人凡是想要接觸子彈製造,必然會被台灣的內務部給盯上。而且,子彈製造工廠,是有整整一個守備師看守,當真是防守嚴密。想要從台灣取得子彈的製造技術,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這種情況之下,吳榮堂隻能將視線投向台灣民間的火槍。畢竟這些火槍雖然雨天會失去作用,但是其他其後條件之下,對台灣的大軍還是有些抵抗能力的。


    “而且皇上,這隻是我們的短期計策,我不相信,我大明萬工匠會比不上一個女娃娃!隻要我們弄出了那種叫做雷汞的東西,我們就能和台灣正麵抗衡了。再過十數年,甚至可以將台灣徹底的消滅,取台灣萬裏之地。”


    大臣,特別是那些想要依托皇權做些事情的大臣普遍喜歡用大話忽悠皇帝,隻有給了皇帝一個他看來非常有**力的景象,皇帝才會不遺餘力的去支持他。


    王安石如此,張居正如此,袁崇煥也是如此,現吳榮堂是如此。不過,吳榮堂比較聰明,他沒有像袁崇煥那樣把牛皮吹得那麽大。他將自己的策略實現日期提高到了十幾二十年,而且短期策略還的確能夠實現既定目標。


    這種情況之下,別人根本就抓不住他的短處,同時他還能夠借助短期的效果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第二天,崇禎便下詔,將徐光啟招入內閣,並兼任工部尚書。同時也將吳榮堂招入內閣,同時兼任兵部侍郎。同時頒布一係列詔書,其內容均旨仿照台灣對待工人的政策進行改革。


    這一番動作下來,是把那些混跡大明官場的官員是砸得頭暈眼花。隨之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反對和彈劾。不過,滅國的威脅之下,崇禎皇帝頂住了這些壓力,力挺吳榮堂進行變革。


    當然,吳榮堂的變革隻限於工匠和軍隊,崇禎皇帝不會同意他進行全麵的社會變革,他的目的隻是要將大明軍隊的戰鬥力提升上來。至少不能像現這樣,三十多萬大軍被人家圍得死死的。


    至於吳榮堂已經進入了內閣,為何還隻擔任兵部侍郎。這是因為兵部尚書現是被圍困大淩河堡的孫承宗,崇禎皇帝總不能人家還為大明朝拚命的時候,把人家的官職給下了。這怎麽都說不過去。


    不過,即使是變革並沒有觸及到那些士紳階層的經濟利益,大明內部對這次的改革的反對聲音還是此起彼伏,他們極大的牽製了大明投入變革的力量。使得提高工匠身份地位,幾乎成了一句空話,雖然有些效果,但是根本不足以改善大明的狀況。


    倒是吳榮堂所負責的建立裝備式火槍的軍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其後的數年時間裏,大明總計建立了裝備式火槍的部隊多達二十多萬。對內鎮壓反抗和對外抵抗台灣的過程,起到了不俗的效果。


    不過,這種無法變革大明腐朽根本的變革注定隻能對社會起到一定的啟蒙作用,對打破儒家的思想統治有一定的作用,並不能實現崇禎皇帝的希望。


    所有的這些隻是大明針對台灣的威脅而不得不做出的改變,但是這對於身山海關的洪承疇和被台灣大軍團團圍住的三十多萬大明軍隊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此時的大淩河堡內,軍隊的士氣已經跌到了低點。長達十八天的圍困,使得大淩河堡內的糧草已經出現了短缺,普通士兵一天隻能吃一頓用綠豆煮成的飯了。這種軍糧淡而無味,如果是讓台灣士兵去吃,他們根本咽不下去。


    但即使是這種東西,對於大淩河堡內的明軍來說,現也已經成為了後的企盼了。每每站城牆上,聞到台灣大軍營地裏飄出來的飯菜的香味,大部分士兵都覺得,似乎投降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如果不是有孫承宗的強力彈壓,大淩河堡早就崩潰了。


    不過,被圍了十八天之後,情況還是出現了些變化。這些變化終導致了大淩河堡的崩潰和孫承宗的死亡。


    !#


    !~--內容結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起明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北小白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北小白領並收藏龍起明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