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曆史裏那完美的愛情都是騙人的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作者:神隱的傲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備與孫尚香之間的愛情一直是為人所稱道的,但是,真正的曆史裏,他們真的是那麽回事嗎?
劉皇叔與孫權妹妹的婚姻,是靠譜的,權威史書《三國誌》裏的“先主傳”和“龐統法正傳”裏都有白紙黑字的記錄,跑不掉的;然而,愛情呢?對不起,史書不專門記錄愛情。因此,劉大叔和孫小妹之間的愛情,就和劉大叔那頂“皇叔”的帽子一樣,若有若無,在靠譜與不靠譜之間。
關於劉皇叔與孫小妹之間的愛情,見諸記錄的都是民間傳說和演義。
例如,孫小妹名為尚香;例如,孫尚香挫敗了娘家要扣押劉備奪回荊州的陰謀,陪著夫婿衝破重重阻攔,回到荊州。劉備病亡後,孫小妹跳江殉情。
這些版本很感人,我卻要忍著巨大的心理痛苦告訴大家,這些都是來自民間傳說和《三國演義》,而要了解三國真相,民間傳說和《三國演義》是不靠譜的,《三國演義》是部文學名著,不是史學著作,別看此書那麽權威,要是擱現在寫出來,早被史學家罵死了,因為它也戲說得厲害。
總之,關於孫夫人深明大義,力護夫君的故事,在正史裏是沒有記載的,甚至連名字都沒記載,尚香隻是一個傳說。
關於兩口子婚姻生活不協調的記錄,不用放大鏡顯微鏡,在史書上能找出兩處很明顯的記錄。
《三國誌》裏的“龐統法正傳”收錄了諸葛亮的一封信,解釋我們的劉大叔為什麽一到四川就那麽開心,理由是:想當年咱們劉皇叔在湖北公安的時候,出趟遠門怕曹操,在周邊走走又怕大舅子孫權,回到家又怕老婆,真是前怕狼後怕虎,進退狼狽,鬱悶著呢;如今得了四川,老婆也回娘家了,就好像那離開籠子的鳥兒,在廣闊的天空裏可以任意翱翔,怎麽就不許他高興啦?
這分明就是說孫小妹的離開,是一件讓劉備很開心的事,你說這樁婚姻幸福不幸福呢?如果大家不相信,我可以翻出部分原文來:“北則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今翻然翱翔,不可複製。”(《三國誌蜀書龐統法正傳第七》),如今展開翅膀自由飛翔,不再有人可以壓製他,你看看我們的劉大叔,孫小妹離開了他,他是多麽地幸福啊。
接下來,史書記錄了劉大叔與孫小妹苦逼的婚姻生活:工作了一天,劉大叔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裏,本來應該是老婆溫存地迎接上來,可現實是,房內房外都站滿了女保鏢,人數達百餘,相當於一個警備連,而且個個荷槍實彈,“侍婢百餘人,皆親執刀侍立”。有版本說孫小妹怕嚇著劉郎,將兵器全部撤走,哎,這是《三國演義》說的,代表了我們廣大讀者的善良願望,不是史實。劉大叔此刻的感受,史書上寫著:“衷心常凜凜”,不是威風凜凜,而是心中發涼的那種凜凜。
劉大叔的氣場壓不住孫小妹,隻好動用寶貴的創業資源:沙場虎將。這員虎將是趙雲,子龍將軍是位全能員工,對外可以震懾競爭對手,對內可以震懾老板太太,這樣的全能員工不多,於是,劉皇叔特意委任趙雲為“掌內事”,對孫小妹形成一種約束。這是《三國誌》引用的“趙雲別傳”所記載的。話說回來,在這裏作者君就想吐槽一句,聽起來是不是愈來愈像老板無能,強勢老板娘與得力員工之間不可告人的秘密了?
家庭婚姻生活如何,配偶雙方的年齡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劉大叔是60後,具體是161年出生的;孫小妹出生年月不詳,但可以推測,孫小妹有五個同父同母的哥哥,三哥孫翊生於公元184年,四哥五哥出生年份又不詳,但如果按照一年生一個的邏輯推算的話,孫小妹最早是公元187年出生的,而她的父親孫堅死於公元191年,孫小妹最遲或是191年出生的。以此推算,公元209年,孫小妹嫁給48歲的劉大叔時,年齡應該在18歲至22歲之間,有代溝啊。
然而,如果隻是因為代溝而分手的話,那今天的文章就沒什麽意義了,而且,那封建男權社會,老夫少妻也不算非主流,我個人覺得她與劉備的最終分手,與她身上的“男性特質”有關。
“男性特質”不是老劉發明的新名詞,而是心理學家榮格的專利。就是說女人的內心深處潛藏著爺們的氣概,積極的表現為勇敢、果斷、無畏、陽剛,消極的表現為絕決、破壞、粗魯、毀滅。
我們的孫小妹,如果從氣質而言,完全可以稱為孫爺。每次見老公,都要來個閱兵式;在老公的勢力範圍內,“驕豪”,“縱橫不法”。史書對她的性格總結是:“才捷剛猛”,身手敏捷,性格剛強,勇猛,還以為說的是張飛呢。
孫小妹對劉備不抱期望。
孫小妹的“男性特質”如果用在積極方麵,當然可以幫助老公開創事業,例如默多克老師的那位排球女將夫人,關鍵時候一巴掌能拍得敵人滿地找牙,然而,孫小妹的“男性特質”對於劉大叔而言,更多地是體現在消極方麵。
例如,當年劉備離開荊州,西去四川,就在這當口,孫小妹娘家來人,要接走孫小妹。在《三國演義》裏,有一個溫情的解釋:孫家編造一個謊言,說孫家老太太病重,想見女兒,很有孝心的孫小妹不辭而別,還抱走了阿鬥。各位朋友,千萬不要被《三國演義》這部大忽悠給騙了,曆史的真相是:孫小妹不想待下去了,決絕地走了。
這表現了孫小妹“男性特質”的消極方麵:決絕,破壞。她可能出於一種白富美嫁給窮大叔的心理,因為孫家是江東大族,而劉大叔是賣草席出身的,因此一直沒有做在劉家長久待下去的打算,她對於愛不一定執著,但對於不愛,一定很執著。
“男性特質”的消極作用之一就是:不相信期望。也就是說,孫小妹對劉大叔沒什麽期望,不是對他的事業不抱期望,而是對愛上他不抱期望。
孫小妹明知道此去不會再回,卻要抱走老公唯一的骨肉,不應該是出於親情,而是出於想對這個男人來一個沉重的打擊。可能劉備對孫小妹不夠好,一個隻顧自己跑路,把兩老婆扔在敵人手裏的男人,對老婆估計好不到哪裏去。
孫小妹或許出於一種破壞式的企圖,要抱走阿鬥。例如一些極端的母親,出於對老公的失望和怨恨,毒殺親兒女,這就是女人心中消極的“男性特質”在起作用。
孫小妹“男性特質”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還是她父親和兄長。孫家個個不是省油的燈,老爸孫堅是英雄,老哥孫策孫權是好漢,有這些爺們熏陶著,孫小妹能不是孫爺嗎?所以,《三國誌》評價孫小妹“有諸兄風”,為人做事有兄長的風格。
在孫小妹離開劉備之後,劉大叔是一種什麽樣的心理?我們從史書記載的蛛絲馬跡中去尋找劉備的心理吧。首先,孫小妹能順利走人,不是因為劉備不在場,而是劉備有意放人。
《三國誌》裏的“蜀書二主後妃傳”和“趙雲傳”都有記載,孫小妹帶著阿鬥乘舟東去,驚動了荊州水軍兩位艦隊司令:張飛和趙雲,他們截江救出阿鬥,但放走了孫小妹。而當時指示放人的是諸葛亮。諸葛亮能對老大的家事做出這樣的決定,肯定要有老大的授意。劉大叔對這位爺們式的妻子,已經厭倦和失望,如果她能主動走,當然求之不得,哪怕貼船票也行。否則,憑張飛和趙雲倆哥們,要攔截孫夫人,還是不成問題的。女人的“男性特質”會激怒配偶,60後的大叔放走80後的美眉,就是因為被她的“男性特質”激怒了。
劉與孫的婚姻不太協調,尤其是結局讓人不快,這種不快似乎影響到了劉備後來的婚姻。劉備入川後,又娶了一位妻子:吳氏。吳氏的前夫劉瑁是漢室宗親,當時劉瑁已死。劉備是皇叔,娶漢室宗親的老婆,等於娶嫂嫂,隻要是同宗同姓人的配偶,不宜婚娶,這不是老劉的觀點,是趙雲的觀點,所以當時的大臣極力反對。但劉備還是堅持娶了吳氏,並冊立為後。
劉備此舉是不是一種不幸婚姻的慣性行為呢?或許,他在前一樁婚姻吃盡了苦頭,覺得娶一個青春少女實在不靠譜,不如娶一個失去依靠,又久閱世事的師奶才靠譜呢?
浪花淘盡英雄,也淘盡愛情,劉備的心理不得而知,但前一樁感情史對後麵的感情和婚姻是有影響的,不管是消極影響還是積極影響。
劉皇叔與孫權妹妹的婚姻,是靠譜的,權威史書《三國誌》裏的“先主傳”和“龐統法正傳”裏都有白紙黑字的記錄,跑不掉的;然而,愛情呢?對不起,史書不專門記錄愛情。因此,劉大叔和孫小妹之間的愛情,就和劉大叔那頂“皇叔”的帽子一樣,若有若無,在靠譜與不靠譜之間。
關於劉皇叔與孫小妹之間的愛情,見諸記錄的都是民間傳說和演義。
例如,孫小妹名為尚香;例如,孫尚香挫敗了娘家要扣押劉備奪回荊州的陰謀,陪著夫婿衝破重重阻攔,回到荊州。劉備病亡後,孫小妹跳江殉情。
這些版本很感人,我卻要忍著巨大的心理痛苦告訴大家,這些都是來自民間傳說和《三國演義》,而要了解三國真相,民間傳說和《三國演義》是不靠譜的,《三國演義》是部文學名著,不是史學著作,別看此書那麽權威,要是擱現在寫出來,早被史學家罵死了,因為它也戲說得厲害。
總之,關於孫夫人深明大義,力護夫君的故事,在正史裏是沒有記載的,甚至連名字都沒記載,尚香隻是一個傳說。
關於兩口子婚姻生活不協調的記錄,不用放大鏡顯微鏡,在史書上能找出兩處很明顯的記錄。
《三國誌》裏的“龐統法正傳”收錄了諸葛亮的一封信,解釋我們的劉大叔為什麽一到四川就那麽開心,理由是:想當年咱們劉皇叔在湖北公安的時候,出趟遠門怕曹操,在周邊走走又怕大舅子孫權,回到家又怕老婆,真是前怕狼後怕虎,進退狼狽,鬱悶著呢;如今得了四川,老婆也回娘家了,就好像那離開籠子的鳥兒,在廣闊的天空裏可以任意翱翔,怎麽就不許他高興啦?
這分明就是說孫小妹的離開,是一件讓劉備很開心的事,你說這樁婚姻幸福不幸福呢?如果大家不相信,我可以翻出部分原文來:“北則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今翻然翱翔,不可複製。”(《三國誌蜀書龐統法正傳第七》),如今展開翅膀自由飛翔,不再有人可以壓製他,你看看我們的劉大叔,孫小妹離開了他,他是多麽地幸福啊。
接下來,史書記錄了劉大叔與孫小妹苦逼的婚姻生活:工作了一天,劉大叔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裏,本來應該是老婆溫存地迎接上來,可現實是,房內房外都站滿了女保鏢,人數達百餘,相當於一個警備連,而且個個荷槍實彈,“侍婢百餘人,皆親執刀侍立”。有版本說孫小妹怕嚇著劉郎,將兵器全部撤走,哎,這是《三國演義》說的,代表了我們廣大讀者的善良願望,不是史實。劉大叔此刻的感受,史書上寫著:“衷心常凜凜”,不是威風凜凜,而是心中發涼的那種凜凜。
劉大叔的氣場壓不住孫小妹,隻好動用寶貴的創業資源:沙場虎將。這員虎將是趙雲,子龍將軍是位全能員工,對外可以震懾競爭對手,對內可以震懾老板太太,這樣的全能員工不多,於是,劉皇叔特意委任趙雲為“掌內事”,對孫小妹形成一種約束。這是《三國誌》引用的“趙雲別傳”所記載的。話說回來,在這裏作者君就想吐槽一句,聽起來是不是愈來愈像老板無能,強勢老板娘與得力員工之間不可告人的秘密了?
家庭婚姻生活如何,配偶雙方的年齡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劉大叔是60後,具體是161年出生的;孫小妹出生年月不詳,但可以推測,孫小妹有五個同父同母的哥哥,三哥孫翊生於公元184年,四哥五哥出生年份又不詳,但如果按照一年生一個的邏輯推算的話,孫小妹最早是公元187年出生的,而她的父親孫堅死於公元191年,孫小妹最遲或是191年出生的。以此推算,公元209年,孫小妹嫁給48歲的劉大叔時,年齡應該在18歲至22歲之間,有代溝啊。
然而,如果隻是因為代溝而分手的話,那今天的文章就沒什麽意義了,而且,那封建男權社會,老夫少妻也不算非主流,我個人覺得她與劉備的最終分手,與她身上的“男性特質”有關。
“男性特質”不是老劉發明的新名詞,而是心理學家榮格的專利。就是說女人的內心深處潛藏著爺們的氣概,積極的表現為勇敢、果斷、無畏、陽剛,消極的表現為絕決、破壞、粗魯、毀滅。
我們的孫小妹,如果從氣質而言,完全可以稱為孫爺。每次見老公,都要來個閱兵式;在老公的勢力範圍內,“驕豪”,“縱橫不法”。史書對她的性格總結是:“才捷剛猛”,身手敏捷,性格剛強,勇猛,還以為說的是張飛呢。
孫小妹對劉備不抱期望。
孫小妹的“男性特質”如果用在積極方麵,當然可以幫助老公開創事業,例如默多克老師的那位排球女將夫人,關鍵時候一巴掌能拍得敵人滿地找牙,然而,孫小妹的“男性特質”對於劉大叔而言,更多地是體現在消極方麵。
例如,當年劉備離開荊州,西去四川,就在這當口,孫小妹娘家來人,要接走孫小妹。在《三國演義》裏,有一個溫情的解釋:孫家編造一個謊言,說孫家老太太病重,想見女兒,很有孝心的孫小妹不辭而別,還抱走了阿鬥。各位朋友,千萬不要被《三國演義》這部大忽悠給騙了,曆史的真相是:孫小妹不想待下去了,決絕地走了。
這表現了孫小妹“男性特質”的消極方麵:決絕,破壞。她可能出於一種白富美嫁給窮大叔的心理,因為孫家是江東大族,而劉大叔是賣草席出身的,因此一直沒有做在劉家長久待下去的打算,她對於愛不一定執著,但對於不愛,一定很執著。
“男性特質”的消極作用之一就是:不相信期望。也就是說,孫小妹對劉大叔沒什麽期望,不是對他的事業不抱期望,而是對愛上他不抱期望。
孫小妹明知道此去不會再回,卻要抱走老公唯一的骨肉,不應該是出於親情,而是出於想對這個男人來一個沉重的打擊。可能劉備對孫小妹不夠好,一個隻顧自己跑路,把兩老婆扔在敵人手裏的男人,對老婆估計好不到哪裏去。
孫小妹或許出於一種破壞式的企圖,要抱走阿鬥。例如一些極端的母親,出於對老公的失望和怨恨,毒殺親兒女,這就是女人心中消極的“男性特質”在起作用。
孫小妹“男性特質”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還是她父親和兄長。孫家個個不是省油的燈,老爸孫堅是英雄,老哥孫策孫權是好漢,有這些爺們熏陶著,孫小妹能不是孫爺嗎?所以,《三國誌》評價孫小妹“有諸兄風”,為人做事有兄長的風格。
在孫小妹離開劉備之後,劉大叔是一種什麽樣的心理?我們從史書記載的蛛絲馬跡中去尋找劉備的心理吧。首先,孫小妹能順利走人,不是因為劉備不在場,而是劉備有意放人。
《三國誌》裏的“蜀書二主後妃傳”和“趙雲傳”都有記載,孫小妹帶著阿鬥乘舟東去,驚動了荊州水軍兩位艦隊司令:張飛和趙雲,他們截江救出阿鬥,但放走了孫小妹。而當時指示放人的是諸葛亮。諸葛亮能對老大的家事做出這樣的決定,肯定要有老大的授意。劉大叔對這位爺們式的妻子,已經厭倦和失望,如果她能主動走,當然求之不得,哪怕貼船票也行。否則,憑張飛和趙雲倆哥們,要攔截孫夫人,還是不成問題的。女人的“男性特質”會激怒配偶,60後的大叔放走80後的美眉,就是因為被她的“男性特質”激怒了。
劉與孫的婚姻不太協調,尤其是結局讓人不快,這種不快似乎影響到了劉備後來的婚姻。劉備入川後,又娶了一位妻子:吳氏。吳氏的前夫劉瑁是漢室宗親,當時劉瑁已死。劉備是皇叔,娶漢室宗親的老婆,等於娶嫂嫂,隻要是同宗同姓人的配偶,不宜婚娶,這不是老劉的觀點,是趙雲的觀點,所以當時的大臣極力反對。但劉備還是堅持娶了吳氏,並冊立為後。
劉備此舉是不是一種不幸婚姻的慣性行為呢?或許,他在前一樁婚姻吃盡了苦頭,覺得娶一個青春少女實在不靠譜,不如娶一個失去依靠,又久閱世事的師奶才靠譜呢?
浪花淘盡英雄,也淘盡愛情,劉備的心理不得而知,但前一樁感情史對後麵的感情和婚姻是有影響的,不管是消極影響還是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