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隻是垂著頭歎氣,徐妙筠想起為了避免婆婆絮叨逃到京城來過年的唐囡囡,也是笑,唐家這個年也沒過安生,唐二奶奶也是整天求神拜佛希望唐囡囡能生兒子,這也是陳太太盼著孫子的緣故,要是謝芝蘭嫁到了陳家,一連生了兩個女兒,不知道會怎麽樣呢。
三月份,本來是春光明媚,萬物複蘇,徐妙筠還和伯讓商議著出遊的事,自打進宮,徐妙筠就沒出去過,以前有各種各樣的事操心,不覺得,如今倒覺得無聊起來。
伯讓便道:“京城西郊有行宮,要不咱們去住一陣子,也當是踏青了,行宮裏的景致可比宮裏好。”徐妙筠自然滿心歡喜的應了,張羅著要帶什麽去,結果卻傳來聖母太皇太後生病了的消息,這事也隻得耽擱下來。
聖母太皇太後,是先帝的唐裕妃,唐皇後的堂妹,當年因為唐皇後無子,為了鞏固唐家的地位被送進宮,結果生下了康王爺。
她性情溫柔懦弱,並沒有什麽有了兒子就得意起來的念頭,反而乖乖把兒子交給堂姐撫養,自己隻在旁邊默默的守候,平日裏誦經念佛,祈禱子孫平安,也不曾做出什麽爭寵的事情,安靜的仿佛不存在。
她麵上如此淡然,心裏卻是十分心疼兒子的,哪個做娘的不疼兒女?
說不疼的那都是違心話,可她明白,隻有唐皇後教養康王爺,才能讓康王爺有前途,有能力,做母親的不都是這樣,隻要兒子好了,什麽都肯犧牲。
她默默無聞存在了幾十年,看著兒子在唐皇後的教養下成為謙謙有禮的君子。接著娶妻生子,出宮建府,她心裏是極高興地。尤其是康王爺的三個兒子,按著血緣來說。那都是她的親孫子,她更是疼到了骨子裏。
端王叛亂,先帝死了她不難過,端王死了她也不難過,她真正難過的是康王的死,她生下來的兒子,沒有抱著寵過愛過。也沒為他做過什麽,就那麽去了,白發人送黑發人,她如何不心痛。即便被孫兒冊封為太皇太後,心裏還是空落落的。
也是她底子好,常年吃齋念佛,心境平和,即便受了打擊也沒有立刻就倒下。可到底是上了年紀,五十多歲的人了,唐皇後是冷情,凡事看得開,她卻是麵上坦然。憋屈在心裏,又趕上換季,這才一病不起。
聖母太皇太後生病,除了母後太皇太後外,太後,伯讓,徐妙筠,並住在宮外的仲然和叔寧都在床邊侍疾。
可伯讓是皇上,不可能一天到晚守在跟前,仲然和叔寧又是男孩子,在外頭看著熬藥開方子也就罷了,貼身的事卻不能讓他們做,太後也是長輩,不可能一直操勞,事情便落到了徐妙筠一個人身上,她既要顧著效賢和茂哥兒,也要顧著聖母太皇太後的病,忙的團團轉。
伯讓固然心疼,可一邊是妻子,一邊是祖母,總不能挑唆著妻子對祖母不孝,便把效賢和茂哥兒兩個的事攬了過來,讓她輕鬆輕鬆,徐妙筠便一心一意在病榻前侍疾。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聖母太皇太後病了大半個月,自己都覺得厭煩了,可徐妙筠還是仔仔細細的喂湯藥,配合宮女替她擦洗,心中自然十分感動,時常拉著徐妙筠的手道:“伯讓娶了你,是他的福氣。”
徐妙筠笑道:“您好好養病,這才是我們的福氣呢。”
聖母太皇太後歎道:“其實當初我一聽外頭的風言風語,說伯讓要娶你的時候,心裏其實是不怎麽樂意的,可是後來聽皇後誇讚你,我心裏這才放心,皇後的眼光是不會錯的。”
她至今仍然稱呼母後太皇太後為皇後,徐妙筠隻是抿著嘴笑,可聖母太皇太後卻打開了話匣子似的,回憶起以往的事情來,連康王爺小時候的事都翻出來念叨一遍。
徐妙筠在一旁配合著聽得很認真,可回去後便憂心忡忡的告訴伯讓:“我總覺得跟交代後事一樣。”
伯讓也是目光微沉,叫來素日服侍的鍾太醫問話,鍾太醫很隱晦的說了一句:“哀莫大於心死。”
伯讓獨自坐了大半天,回頭便吩咐內務府的人悄悄準備東西,也算是衝一衝。
可三月份過去了,聖母太皇太後的病便慢慢好轉了,伯讓也鬆了口氣,好幾日親自陪著逗老人家高興,太皇太後也是開開心心的,連吃飯都比尋常多了半碗。
徐妙筠也放下了心,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放在宮裏也一樣,都希望聖母太皇太後能好好的。
可過了清明沒兩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天氣驟然轉涼,聖母太皇太後坐在窗前看雨,結果半夜就又倒下了,這次連兩天也沒撐過去,便去世了。
宮裏頓時被悲哀的氣氛所籠罩,母後太皇太後更是哭的厲害,徐妙筠便讓泰寧進宮勸著些,自己操辦起喪事各色事儀來。
雖說有禮部和內務府的人幫著操持外麵的事,可宮裏的事卻要徐妙筠自己來管著,縱然有女官相助,也是忙得腳不沾地,還要以皇後的身份哭靈盡哀,效賢作為太子也有事情要做,他雖然年幼,也要由奶娘抱著在靈前守靈。
京城的勳貴外戚也聚集在宮裏哭靈,一直過了頭七,將聖母太皇太後的靈柩送進了先帝的陵寢,陪葬在一旁,這喪事才算是辦完。
宮裏少了一個人,越發的冷清起來,徐妙筠叫人收拾聖母太皇太後住的宮殿,該收起來的收起來,該供起來的供起來,該派人定期打掃的,也要派人手定期打掃,而且也空出了二十幾個服侍聖母太皇太後的宮女沒有差事。
照徐妙筠的意思,因為服侍過太皇太後,即便不到年紀,也給一筆銀子遣散歸家,也算是恩典了,可大多數都不肯出宮,徐妙筠去請示太後。太後便讓那些人掛到內務府名下,等有差事了再另外分派。
伯讓瞧著徐妙筠兩個月便瘦了一整圈,不由十分心疼。端午節又在眼前,天氣也有些熱了。徐妙筠穿著月白色繡梅蘭竹菊的常服,越發顯得瘦骨伶仃。
伯讓讓她別操心,把事情都交給下麵的人做,徐妙筠道:“端午節的事情也不少,有些事下頭的人也不好做決定。”伯讓不肯放人,寧願讓她在鳳儀宮裏抱效賢和茂哥兒也不想讓她操心這麽多事。
茂哥兒已經一歲零三個月了,而效賢也有八個月了。兩個人也越來越熟悉,玩的很好,小孩子不知道生離死別,依舊每天樂嗬嗬的。徐妙筠陪著兩個孩子玩了一圈,精神也放鬆了不少。
繡娟進來回話:“內務府的人把端午節用的香包彩紙都送了過來,娘娘看該如何處置。”徐妙筠一邊起身一邊笑道:“留下一部分,剩餘的按著往年的份例送到各家去……”
話未說完,便覺得天旋地轉。眼前發黑,徐妙筠下意識的想扶著炕桌穩住身體,可卻抓了個空,栽倒在地上,在繡娟驚呼聲中和茂哥兒的哭聲中暈了過去。不省人事。
醒來時已經是晚上,一睜眼便看到眉頭緊蹙,麵色擔憂的伯讓,徐妙筠隻覺得渾身沒勁兒,連抬抬手都覺得十分沉重,仿佛病入膏肓一般,心中也有些慌張,想問自己怎麽了,可說出口的卻是幾不可聞的喃喃聲。
伯讓見她醒了眼前一亮,立刻讓宋太醫來診脈,宋太醫也是鬆了口氣,扶了脈,確定道:“娘娘是操勞過度,好好休息便會沒事了。”
伯讓臉色陰沉著:“你三天兩頭的來給娘娘診脈,娘娘累成這樣也不是一日蹴成的,你為何早早不說?”
宋太醫嚇得跪在地上:“是臣疏忽了,臣見娘娘身子一向康健,素日裏也是麵色紅潤,便沒有放在心上,求皇上恕罪。”
伯讓怒道:“要你是做什麽的?該放在心上的卻不放在心上,莫非是仗著以往的功勞就得意起來了?”
宋太醫磕頭如搗蒜,卻不敢再說話。
徐妙筠沒力氣說話,隻是握著伯讓的手輕輕晃了晃,伯讓看著她的目光中帶有求情的意思,便歎了口氣,對宋太醫道:“快去把藥熬好端上來,娘娘若是好了,便算你將功折罪,若是不好,再一起算賬。”
宋太醫趕忙謝恩,退下去熬藥了。
此時內室隻得兩個守在門前的宮女,伯讓並不避諱,俯下身把徐妙筠抱在懷裏,聲音裏有幾分脆弱和後怕:“你知不知道你快要把我嚇死了,好好地一頭栽倒在地上,連效賢都被嚇得直哭。”
徐妙筠沒有說話,也沒有力氣說話,隻是在伯讓脖頸間蹭了蹭,以示安慰。
伯讓卻細細密密的吻她,帶了劫後重生的慶幸和喜悅,在她麵龐上不住流連,徐妙筠急了,偏頭去看守在內室門口的兩個宮女,誰知道已經退了下去,門也被關上了,不由得有幾分羞赧。
伯讓到底顧忌她的身體,也隻是親一親就罷了,等藥熬好了端上來,又親自喂她。
藥有安神的功效,徐妙筠也是累極倦極,好像十天半個月都沒合眼一樣,沉沉睡去,伯讓便在一旁守著,看著她沉靜的睡顏,聽著平和的呼吸,這才真正放下心來。
小亭子躡手躡腳走了進來,悄聲勸道:“皇上,您午膳就沒用,這晚膳若是還不用,身子可怎麽受得了,太後怪罪下來奴才可擔當不起。”
伯讓不耐煩,又怕驚醒了徐妙筠,低聲嗬斥道:“操這麽多心做什麽,太後問起來朕自會答話。”
小亭子愁眉苦臉,不敢不聽話,可又擔心伯讓,看著徐妙筠,靈機一動,道:“皇上,您要是不吃飯,娘娘知道了肯定會心疼,也不能安心養病了,為了娘娘,您也要保重好自己啊。”
伯讓便頓了一下,小亭子見有效果,立刻再接再厲道:“娘娘如今已經睡了,您也好好休息,等明兒娘娘醒了,見皇上精神奕奕的,心裏一高興,這病不也好的快些了?”
伯讓道:“那你叫人傳膳吧,小聲點,別把娘娘吵醒了。”小亭子激動地立刻答應了,一溜小跑著出去叫人傳膳。
徐妙筠黑甜一覺,連夢也沒做一個,醒來後已經是第二天上午,不像昨天似的覺得疲乏,反而有幾分神清氣爽的感覺,尤其是一睜眼便看到效賢和茂哥兒坐在**眼睛眨巴眨巴看著她,心裏頓時一片柔軟。
旁邊繡娟和丹桂趕忙扶著她坐起來,讓她靠著引枕,繡娟道:“皇上見娘娘睡得沉,便去承德殿處理政事了,說午膳前一定回來,太子和茂哥兒哭著要見您,隻得抱了過來。”
徐妙筠笑道:“我已經好多了,你們也別戰戰兢兢地。”又去抱效賢,丹桂趕忙攔著:“皇上說了,不能叫您再累著。”
徐妙筠看她們把自己當成脆弱的琉璃一樣,十分無奈,隻得放棄,一邊和兩個孩子逗樂一邊喝了藥,又吃了一小碗粥,頓時覺得胃裏暖暖的,十分熨帖。
伯讓不到午膳時候便匆匆過來了,見徐妙筠醒了十分欣喜,不避諱的把人攬在懷裏:“這臉色也好看多了,不比昨天,蠟黃蠟黃的,瞧著就讓人心疼。”
繡娟抿嘴一笑,和丹桂張羅著叫人把午膳端進來,在伯讓的堅持下,小祿子叫人抬了一張小桌來放在床頭,隻擺了簡單的三菜一湯,都十分清淡,伯讓給徐妙筠布菜,道:“我陪著你一起吃素,你多吃點,早點好起來,到時候想吃什麽我叫人做什麽。”跟哄小孩子一樣。
茂哥兒和效賢也沒被抱下去,關鍵是兩個孩子都膩著徐妙筠,效賢還由奶娘喂著吃奶,茂哥兒卻能吃一些簡單的肉糜粥食了,被奶娘抱著坐在一邊,脖子裏係著小兜兜,熬得軟軟糯糯的米粥吃的滿臉都是,徐妙筠覺得十分可樂,讓奶娘把茂哥兒抱過來自己親自喂他,她剛才喝了一碗粥,現在壓根不覺得餓。ro
三月份,本來是春光明媚,萬物複蘇,徐妙筠還和伯讓商議著出遊的事,自打進宮,徐妙筠就沒出去過,以前有各種各樣的事操心,不覺得,如今倒覺得無聊起來。
伯讓便道:“京城西郊有行宮,要不咱們去住一陣子,也當是踏青了,行宮裏的景致可比宮裏好。”徐妙筠自然滿心歡喜的應了,張羅著要帶什麽去,結果卻傳來聖母太皇太後生病了的消息,這事也隻得耽擱下來。
聖母太皇太後,是先帝的唐裕妃,唐皇後的堂妹,當年因為唐皇後無子,為了鞏固唐家的地位被送進宮,結果生下了康王爺。
她性情溫柔懦弱,並沒有什麽有了兒子就得意起來的念頭,反而乖乖把兒子交給堂姐撫養,自己隻在旁邊默默的守候,平日裏誦經念佛,祈禱子孫平安,也不曾做出什麽爭寵的事情,安靜的仿佛不存在。
她麵上如此淡然,心裏卻是十分心疼兒子的,哪個做娘的不疼兒女?
說不疼的那都是違心話,可她明白,隻有唐皇後教養康王爺,才能讓康王爺有前途,有能力,做母親的不都是這樣,隻要兒子好了,什麽都肯犧牲。
她默默無聞存在了幾十年,看著兒子在唐皇後的教養下成為謙謙有禮的君子。接著娶妻生子,出宮建府,她心裏是極高興地。尤其是康王爺的三個兒子,按著血緣來說。那都是她的親孫子,她更是疼到了骨子裏。
端王叛亂,先帝死了她不難過,端王死了她也不難過,她真正難過的是康王的死,她生下來的兒子,沒有抱著寵過愛過。也沒為他做過什麽,就那麽去了,白發人送黑發人,她如何不心痛。即便被孫兒冊封為太皇太後,心裏還是空落落的。
也是她底子好,常年吃齋念佛,心境平和,即便受了打擊也沒有立刻就倒下。可到底是上了年紀,五十多歲的人了,唐皇後是冷情,凡事看得開,她卻是麵上坦然。憋屈在心裏,又趕上換季,這才一病不起。
聖母太皇太後生病,除了母後太皇太後外,太後,伯讓,徐妙筠,並住在宮外的仲然和叔寧都在床邊侍疾。
可伯讓是皇上,不可能一天到晚守在跟前,仲然和叔寧又是男孩子,在外頭看著熬藥開方子也就罷了,貼身的事卻不能讓他們做,太後也是長輩,不可能一直操勞,事情便落到了徐妙筠一個人身上,她既要顧著效賢和茂哥兒,也要顧著聖母太皇太後的病,忙的團團轉。
伯讓固然心疼,可一邊是妻子,一邊是祖母,總不能挑唆著妻子對祖母不孝,便把效賢和茂哥兒兩個的事攬了過來,讓她輕鬆輕鬆,徐妙筠便一心一意在病榻前侍疾。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聖母太皇太後病了大半個月,自己都覺得厭煩了,可徐妙筠還是仔仔細細的喂湯藥,配合宮女替她擦洗,心中自然十分感動,時常拉著徐妙筠的手道:“伯讓娶了你,是他的福氣。”
徐妙筠笑道:“您好好養病,這才是我們的福氣呢。”
聖母太皇太後歎道:“其實當初我一聽外頭的風言風語,說伯讓要娶你的時候,心裏其實是不怎麽樂意的,可是後來聽皇後誇讚你,我心裏這才放心,皇後的眼光是不會錯的。”
她至今仍然稱呼母後太皇太後為皇後,徐妙筠隻是抿著嘴笑,可聖母太皇太後卻打開了話匣子似的,回憶起以往的事情來,連康王爺小時候的事都翻出來念叨一遍。
徐妙筠在一旁配合著聽得很認真,可回去後便憂心忡忡的告訴伯讓:“我總覺得跟交代後事一樣。”
伯讓也是目光微沉,叫來素日服侍的鍾太醫問話,鍾太醫很隱晦的說了一句:“哀莫大於心死。”
伯讓獨自坐了大半天,回頭便吩咐內務府的人悄悄準備東西,也算是衝一衝。
可三月份過去了,聖母太皇太後的病便慢慢好轉了,伯讓也鬆了口氣,好幾日親自陪著逗老人家高興,太皇太後也是開開心心的,連吃飯都比尋常多了半碗。
徐妙筠也放下了心,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放在宮裏也一樣,都希望聖母太皇太後能好好的。
可過了清明沒兩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天氣驟然轉涼,聖母太皇太後坐在窗前看雨,結果半夜就又倒下了,這次連兩天也沒撐過去,便去世了。
宮裏頓時被悲哀的氣氛所籠罩,母後太皇太後更是哭的厲害,徐妙筠便讓泰寧進宮勸著些,自己操辦起喪事各色事儀來。
雖說有禮部和內務府的人幫著操持外麵的事,可宮裏的事卻要徐妙筠自己來管著,縱然有女官相助,也是忙得腳不沾地,還要以皇後的身份哭靈盡哀,效賢作為太子也有事情要做,他雖然年幼,也要由奶娘抱著在靈前守靈。
京城的勳貴外戚也聚集在宮裏哭靈,一直過了頭七,將聖母太皇太後的靈柩送進了先帝的陵寢,陪葬在一旁,這喪事才算是辦完。
宮裏少了一個人,越發的冷清起來,徐妙筠叫人收拾聖母太皇太後住的宮殿,該收起來的收起來,該供起來的供起來,該派人定期打掃的,也要派人手定期打掃,而且也空出了二十幾個服侍聖母太皇太後的宮女沒有差事。
照徐妙筠的意思,因為服侍過太皇太後,即便不到年紀,也給一筆銀子遣散歸家,也算是恩典了,可大多數都不肯出宮,徐妙筠去請示太後。太後便讓那些人掛到內務府名下,等有差事了再另外分派。
伯讓瞧著徐妙筠兩個月便瘦了一整圈,不由十分心疼。端午節又在眼前,天氣也有些熱了。徐妙筠穿著月白色繡梅蘭竹菊的常服,越發顯得瘦骨伶仃。
伯讓讓她別操心,把事情都交給下麵的人做,徐妙筠道:“端午節的事情也不少,有些事下頭的人也不好做決定。”伯讓不肯放人,寧願讓她在鳳儀宮裏抱效賢和茂哥兒也不想讓她操心這麽多事。
茂哥兒已經一歲零三個月了,而效賢也有八個月了。兩個人也越來越熟悉,玩的很好,小孩子不知道生離死別,依舊每天樂嗬嗬的。徐妙筠陪著兩個孩子玩了一圈,精神也放鬆了不少。
繡娟進來回話:“內務府的人把端午節用的香包彩紙都送了過來,娘娘看該如何處置。”徐妙筠一邊起身一邊笑道:“留下一部分,剩餘的按著往年的份例送到各家去……”
話未說完,便覺得天旋地轉。眼前發黑,徐妙筠下意識的想扶著炕桌穩住身體,可卻抓了個空,栽倒在地上,在繡娟驚呼聲中和茂哥兒的哭聲中暈了過去。不省人事。
醒來時已經是晚上,一睜眼便看到眉頭緊蹙,麵色擔憂的伯讓,徐妙筠隻覺得渾身沒勁兒,連抬抬手都覺得十分沉重,仿佛病入膏肓一般,心中也有些慌張,想問自己怎麽了,可說出口的卻是幾不可聞的喃喃聲。
伯讓見她醒了眼前一亮,立刻讓宋太醫來診脈,宋太醫也是鬆了口氣,扶了脈,確定道:“娘娘是操勞過度,好好休息便會沒事了。”
伯讓臉色陰沉著:“你三天兩頭的來給娘娘診脈,娘娘累成這樣也不是一日蹴成的,你為何早早不說?”
宋太醫嚇得跪在地上:“是臣疏忽了,臣見娘娘身子一向康健,素日裏也是麵色紅潤,便沒有放在心上,求皇上恕罪。”
伯讓怒道:“要你是做什麽的?該放在心上的卻不放在心上,莫非是仗著以往的功勞就得意起來了?”
宋太醫磕頭如搗蒜,卻不敢再說話。
徐妙筠沒力氣說話,隻是握著伯讓的手輕輕晃了晃,伯讓看著她的目光中帶有求情的意思,便歎了口氣,對宋太醫道:“快去把藥熬好端上來,娘娘若是好了,便算你將功折罪,若是不好,再一起算賬。”
宋太醫趕忙謝恩,退下去熬藥了。
此時內室隻得兩個守在門前的宮女,伯讓並不避諱,俯下身把徐妙筠抱在懷裏,聲音裏有幾分脆弱和後怕:“你知不知道你快要把我嚇死了,好好地一頭栽倒在地上,連效賢都被嚇得直哭。”
徐妙筠沒有說話,也沒有力氣說話,隻是在伯讓脖頸間蹭了蹭,以示安慰。
伯讓卻細細密密的吻她,帶了劫後重生的慶幸和喜悅,在她麵龐上不住流連,徐妙筠急了,偏頭去看守在內室門口的兩個宮女,誰知道已經退了下去,門也被關上了,不由得有幾分羞赧。
伯讓到底顧忌她的身體,也隻是親一親就罷了,等藥熬好了端上來,又親自喂她。
藥有安神的功效,徐妙筠也是累極倦極,好像十天半個月都沒合眼一樣,沉沉睡去,伯讓便在一旁守著,看著她沉靜的睡顏,聽著平和的呼吸,這才真正放下心來。
小亭子躡手躡腳走了進來,悄聲勸道:“皇上,您午膳就沒用,這晚膳若是還不用,身子可怎麽受得了,太後怪罪下來奴才可擔當不起。”
伯讓不耐煩,又怕驚醒了徐妙筠,低聲嗬斥道:“操這麽多心做什麽,太後問起來朕自會答話。”
小亭子愁眉苦臉,不敢不聽話,可又擔心伯讓,看著徐妙筠,靈機一動,道:“皇上,您要是不吃飯,娘娘知道了肯定會心疼,也不能安心養病了,為了娘娘,您也要保重好自己啊。”
伯讓便頓了一下,小亭子見有效果,立刻再接再厲道:“娘娘如今已經睡了,您也好好休息,等明兒娘娘醒了,見皇上精神奕奕的,心裏一高興,這病不也好的快些了?”
伯讓道:“那你叫人傳膳吧,小聲點,別把娘娘吵醒了。”小亭子激動地立刻答應了,一溜小跑著出去叫人傳膳。
徐妙筠黑甜一覺,連夢也沒做一個,醒來後已經是第二天上午,不像昨天似的覺得疲乏,反而有幾分神清氣爽的感覺,尤其是一睜眼便看到效賢和茂哥兒坐在**眼睛眨巴眨巴看著她,心裏頓時一片柔軟。
旁邊繡娟和丹桂趕忙扶著她坐起來,讓她靠著引枕,繡娟道:“皇上見娘娘睡得沉,便去承德殿處理政事了,說午膳前一定回來,太子和茂哥兒哭著要見您,隻得抱了過來。”
徐妙筠笑道:“我已經好多了,你們也別戰戰兢兢地。”又去抱效賢,丹桂趕忙攔著:“皇上說了,不能叫您再累著。”
徐妙筠看她們把自己當成脆弱的琉璃一樣,十分無奈,隻得放棄,一邊和兩個孩子逗樂一邊喝了藥,又吃了一小碗粥,頓時覺得胃裏暖暖的,十分熨帖。
伯讓不到午膳時候便匆匆過來了,見徐妙筠醒了十分欣喜,不避諱的把人攬在懷裏:“這臉色也好看多了,不比昨天,蠟黃蠟黃的,瞧著就讓人心疼。”
繡娟抿嘴一笑,和丹桂張羅著叫人把午膳端進來,在伯讓的堅持下,小祿子叫人抬了一張小桌來放在床頭,隻擺了簡單的三菜一湯,都十分清淡,伯讓給徐妙筠布菜,道:“我陪著你一起吃素,你多吃點,早點好起來,到時候想吃什麽我叫人做什麽。”跟哄小孩子一樣。
茂哥兒和效賢也沒被抱下去,關鍵是兩個孩子都膩著徐妙筠,效賢還由奶娘喂著吃奶,茂哥兒卻能吃一些簡單的肉糜粥食了,被奶娘抱著坐在一邊,脖子裏係著小兜兜,熬得軟軟糯糯的米粥吃的滿臉都是,徐妙筠覺得十分可樂,讓奶娘把茂哥兒抱過來自己親自喂他,她剛才喝了一碗粥,現在壓根不覺得餓。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