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李淵


    今天我們來講講唐朝的曆史


    武德元年(618)——九年(626)


    唐高祖李淵,是大唐帝國的開創者。


    多年以來,人們言唐帝必首稱唐太宗,特別是由於著名詞章《沁園春·雪》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吟詠,更進一步深化了這一傾向。高祖李淵在人們的頭腦中一直缺乏應有的印象,在兒子太宗“貞觀之治”的盛名下不免有些黯然失色。


    殊不知,李淵真正是一個膽略超群、富有權謀的政治家。他不僅善於把握時機開創了一代帝業,而且目光遠大,在政治上積極進取,奠定了大唐帝國的基業。作為輝煌燦爛的唐帝國的奠基人,李淵不僅具備我國曆史上所有創業者的傑出政治才幹和膽識,而且還擁有很多政治家不曾具備的品格。李淵出生貴胄之家,這既不同於出身泗水亭長的西漢高祖劉邦,也有別於放牛娃出身且作過小和尚的明□□朱元璋,更與以蒙古族、滿族等少數民族身份入主中原的元朝、清朝的建國者有異。可以說,高祖李淵個人政治生涯中的起伏波折,與大唐帝國的興衰隆替一樣,充滿了無限魅力。現在,我們就來撥開李淵身上的層層迷霧,重顯這位大唐帝國開創者應有的曆史風采。


    李唐家世:王公貴胄


    李淵在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元年(566)出生於長安(今西安市)。由於他後來登基建唐,人們把唐王朝稱為“李唐”。


    正說唐朝二十一帝對於李淵的家世淵源、出身籍貫,舊史上的記載頗多歧異,疑團不少。比如說其籍貫,宋朝人歐陽修、宋祁的《新唐書》記載為隴西成紀人,而同為宋代人修的《冊府元龜》和五代時人的《舊唐書》等則記載為隴西狄道人,而到李淵曾祖李熙時定居於武川。有的曆史學家經過研究認為,李唐祖上雖然有一些行蹤可考,但“並無移鎮及家於武川之事”,至於說其祖上為西漢名將李廣之後,後來定居隴西成為□□(高祖祖父李虎)永陵華表、石虎當地名門大族也是“改托隴西”之姓望,未必確有其事。唐朝人李延壽撰《北史》一百卷,其在全書之後作“序傳”,更是盛稱其“李氏之先”出自帝顓頊(zhuānxu)高陽氏。在唐堯之時,高陽氏有個兒子叫庭堅,官居“大理”,因自稱為理氏。在商紂之時,其先人以直道得罪逃隱,因為食木子而得活命,遂改理為李氏。周朝時的柱下史李耳是其祖上。這麽說,李唐家世有很多粉飾成分,關鍵是加上了一些耀眼的光環。按照著名史家陳寅恪的說法:“李唐先世本為漢族,或為趙郡李氏徙居柏仁之‘破落戶’,或為鄰邑廣阿庶姓之‘假冒牌’,既非華盛之宗門,故漸染胡俗,名不雅馴。”應該說明的是,南北朝以來,社會上注重門第和家庭出身,李唐家世中存在的這一問題也便屬情理之中,不足為怪了。


    隋唐波斯銀幣


    不能否認的是,在李淵的祖父李虎時,其家族開始飛黃騰達。李虎因為積極參與後魏權臣宇文泰的政變並獲得成功,與宇文泰、太保李弼、大司馬獨孤信等八人一起被稱為“八柱國家”。因為功參佐命成為西魏的開國功臣,官為太尉,還被賜予鮮卑姓大野氏。李唐的祖上顯然是依靠軍功發跡的,後來又倚賴婚姻鞏固了這樣的家世門風。以八大柱國為核心的軍人之家,曆史上往往稱為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由於李虎和宇文泰交情很深,在宇文泰的兒子篡(西)魏建(北)周時,雖然他本人已死,仍被追封為唐國公。至此,李淵的家世就與唐聯係起來。所謂唐,就是傳說中堯舜禹中的唐堯之唐。李淵的父親李昞在北周時官居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爵唐國公。李淵建國以後,追尊祖父李虎為□□景皇帝,追尊父親為世祖元皇帝。


    在北周時期,李淵的父親就遷居到長安。由於父親早死,家中排行第四的李淵7歲就襲爵唐國公。他的母親獨孤氏,是同為八柱國之家的獨孤信的女兒。獨孤信的長女是北周明帝的皇後,還有一個女兒是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楊堅的皇後。這麽說來,李淵自從祖父以來,家世貴顯,不僅是北周皇室宇文氏的姻親,也是隋朝楊家的貴戚。細論起來,李淵乃是隋文帝的內甥,隋煬帝楊廣的姨表兄弟。


    李淵的妻子竇氏,也是鮮卑軍事貴族。其父竇毅,在北周時為上柱國,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竇氏自幼聰明,讀書能夠過目不忘,武帝大加喜愛,將其養於宮中。竇毅見女兒才貌如此,認為不能隨便嫁人,要為她善擇“賢夫”,遂在門屏上畫了兩隻孔雀,約定凡求婚者發給兩支箭,能用箭射中孔雀眼睛者才有資格。結果前後有求婚者數十人,均未能如願。隻有李淵連發兩箭,各中孔雀一目,竇毅大喜,終將女兒許配給他。這一故事說明在他們生活的北朝時期,武學才藝仍然是貴族子弟的立身之本。李淵能夠脫穎而出,反映出他此時的卓爾不群。


    李淵任隋鄭州刺史時,於大業二年(606)祈求李世民病愈所刻石碑像記


    在隋朝建立之初,李淵還隻是因為貴族的出身補為千牛備身。這是貴族子弟的進身之階,不過,一直到隋文帝在世時,李淵也隻是做到地方州郡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刺史(後稱為太守)。到隋煬帝大業年間,李淵才調任中央朝廷擔任了殿內少監,後來又改任衛尉少卿。在他個人的政治發展過程中,其妻竇氏發揮過重要作用。李淵任職地方時,她曾經勸李淵迎合隋煬帝對聲色犬馬的喜好,將自己的數匹駿馬進獻。李淵開始時猶猶豫豫,結果招致隋煬帝的不滿。後來,李淵幡然醒悟,屢屢搜求鷹犬進獻,很快便得到了升遷。


    在那個極其注重家庭門第出身和姻親關係的時代,李淵一出場就獲得了很多人不具備的極大便利。他自言“承七葉之餘慶,資五世之克昌;遂得地臣戚裏,家稱公室”,正是真實的寫照。


    大業末年,隋煬帝的□□引起了天下大亂。這不僅加深了隋煬帝統治的危機,也進一步激化了隋煬帝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隋朝大貴族楊素的兒子楊玄感起兵造反,有相當多的貴族子弟追隨其後反對隋煬帝,進一步加重了隋煬帝對大臣的猜忌。李淵身為隋朝貴戚,也不能幸免。隋煬帝在一次巡幸當中,征召李淵來行宮覲見。李淵稱病沒有前來,結果招致隋煬帝的不滿。隋煬帝曾對身邊的宮人說:這病,可得死否?在這樣的形勢下,李淵除了更加倍小心謹慎以外,必然也要設法自保,尋求出路。


    由於隋煬帝出兵高麗、鎮壓各地的造反者,不能不繼續重用李淵。在大業十三年(617)以前,李淵政治上仍然忠於隋煬帝,盡心盡職。到了大業十三年,他被任命為太原留守,情況發生了逆轉。因為,就在這一年,他在太原開始謀劃起兵。從此,李淵走上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太原古城壁建國立製:奠基大唐


    李淵從太原起兵進入關中,一路軍紀嚴明、宋刻唐長安城殘碑秋毫無犯。占領隋朝舊都大興城(即長安,今西安)以後,更以高超的政治手腕與政治謀略展示出一個新王朝開創者的風采。


    占據長安,建立唐朝在李淵強大的政治攻勢和軍事打擊下,防守長安城的隋軍很快土崩瓦解。李淵大軍占領京師以後,“封府庫,收圖籍,禁擄掠”,為穩定局勢,立即出城駐紮,完全仿效當年漢高祖劉邦入關“約法三章”、占據鹹陽以後還軍灞上的做法。李淵也嚴明軍紀,“與民約法十二條,悉除隋苛禁”,在政治上完全占據了主動。


    李淵按照既定的政治思路,首先立代王侑為新君,曆史上稱為隋恭帝,改大業十三年為義寧元年,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這實際上是李淵從政治上確立了代王為正統,取消了早已失去民心的隋煬帝的正統地位,為自己後來的改朝換代提供了便利。特別是次年三月宇文化及發動江都兵變殺死隋煬帝以後,此舉的政治意義就越發凸現出來。隋朝末年,不僅有很多的割據者稱帝稱王,隋朝宗室也有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揚州)擁立秦王浩為帝,東都洛陽王世充所立的越王侗(皇泰)等。群雄逐鹿,李淵在長安立代王,當然也就是另樹一幟了。


    唐長安城下水道鐵閘門義寧元年(617)十一月十五日,李淵迎13歲的代王侑即皇帝位於大興殿。李淵被授為都督內外諸軍事、大丞相,進封唐王,總理軍國機務。以大丞相讚輔國政,其實是漢魏以來權臣奪取軍政大權的一貫做法。遠的像曹操篡漢、西晉司馬氏代魏的故事不說,近世隋文帝楊堅的代周,也和此時李淵的身份沒有兩樣。這樣做,盡管也是掩耳盜鈴的做法,但是用他自己的話說:“雖失意於後主(楊廣),幸未負於先帝(楊堅)。”就是說,雖然背叛了隋煬帝,他也不想落個臣子謀篡的惡名。


    義寧二年(618)三月,代王侑以李淵“功德日隆,天曆有歸,欲行禪讓之禮”,朝廷大臣也勸他順水推舟。但是,由於當時李淵感覺時機還不成熟,沒有答應。後來,裴寂等率群臣二千人又三番五次勸進,李淵仍然態度堅決。一直到了五月,他才假裝勉為其難,同意正式即位。


    唐長安城青龍寺遺址出土的石燈台殘段義寧二年(618)五月二十日甲子,李淵在太極殿正式登基,因為其封爵為唐王,故改國號為“唐”,仍然定都長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有女同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福雲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福雲酥並收藏穿越之有女同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