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八年的三月有些陰冷,不僅僅是天氣,就算對大隋來說同樣如此。
三月十二日,兵部尚書、左候衛大將軍段文振去世。
十四日,楊廣到軍中。
十五日,兩軍在遼水橋對陣。
十九日,大軍遭敵軍抵抗,未能渡過遼水。
右屯衛大將軍、左光祿大夫麥鐵杖,虎賁郎將錢士雄、孟金叉等,皆戰死。
這次征討高句麗,寸功未得,卻折損了好幾員大將。所有人都在心裏怨恨著楊廣,他們之所以會戰死,就是因為楊廣出征之前的那一道旨意所至。
所有人都想為明白,早年當王爺的時候能征善戰的楊廣怎麽會如此昏庸,竟然約束了戰線前所有將軍的指揮權,這不是等於把人頭送給高句麗人去砍嗎?
可是死了這些大將,楊廣依舊沒有任何改變的意思,反而勒令眾將要按布置行事。
四月十五日,楊廣的車駕渡過遼水。
兩軍大戰於東岸,在楊廣的遙遙指揮之下,擊破賊軍,進兵圍困遼東城。
這個時候,大家總算明白了,楊廣這麽做隻有一目的,就是彰顯自己的統帥之能。別人可以敗,但是他一定要勝。
可是這樣的勝利,是用了大將和軍士的性命白白犧牲換來的,軍心開始動蕩。
有心的人,特別是李家的人,借此機會收買人心,磨刀霍霍。當然,這麽幹的不僅僅是一個李淵,但凡是有些野心的人都瞧出來楊廣此次不得軍心,都在暗地裏拉隴部將,準備這次搬師回朝之後跟楊廣叫板。
五月初四,納言楊達去世。
當時眾將領各奉楊廣的凡事都必須奏聞的旨意,不敢自尋機會出擊。
不久高句麗各城都固守,攻打不下來。
六月十一日,楊廣到遼東城,怒責諸將領。車駕停留在城西邊數裏地,又到六合戰。
如果說之前還有挽回的餘地,那麽這一次楊廣徹底把眾將逼向了絕路。
不是眾將無能,而是楊廣昏了頭。明明有千萬戰機,可是不能出戰有個鳥用。請示之後,高句麗人早就做出反應了,再出擊又等於送死。可是將令已下,明知道是死,他們也隻能硬著頭皮衝了。
比起回去被楊廣砍頭,他們更加願意戰死沙場,至少家人還能得到一筆錢,給自己的子孫撈一個好的名頭。
七月二十二日,宇文述等在薩水打了敗仗,右屯衛將軍辛世雄戰死。各路軍隊全部被打敗,將帥奔亡逃回的僅兩千人。
三十萬大軍,活著回到大營的僅僅兩千人,這是多大的諷刺?
從大隋立朝以來,還沒有吃過這樣的敗戰。
遼東城上,楊廣遙望著遠處的高句麗:“宇文負我,宇文負我,該死啊,我大隋三十萬大軍化作亡魂也不會放過你的。”
如果宇文述聽到楊廣這一番話,估計血都噴出來了。
要不是楊廣的限製,常年作戰的宇文述不至於敗成這樣。可是,他能說什麽呢,能怪楊廣嗎?
楊廣把鍋甩給了他,他除了能背起來
近八個月的征戰,讓楊廣的頭發白了大半,臉上的皺紋也越來越明顯了。
老了,所有人都感覺到楊廣老了。
不僅僅是旁人,感覺最深的就是楊廣自己。在得知宇文述大敗,險些命喪高句麗的時候,楊廣差點沒站穩從城上摔下去。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發覺得自己老了,沒有當年的精力。
這一戰會敗,他何償不知是自己的原因。可是,他卻有不得不這麽做的理由。
或許,除了他自己,沒有人理解他為什麽這麽做。
在外人看來,楊廣好大喜功,欲做那趕超漢秦的千古一帝,連征討高句麗這樣的功勞都隻能歸他一人所有,用別人的敗來烘托他的聖明。
可是在他自己看來,世家那些人已經準備好了亮刀子了,隻要刀子一亮,他就有機會衝世家下手。
一舉將世家都殲滅,這樣大隋才能長穩發展下去,不然早晚有一天被別人取代,就好像他的爺爺從宇文氏那裏得到帝位一樣。
可是他卻發現,自己老了,唯一的二子又十分不爭氣。
他,沒有能耐,沒有手腕跟世家鬥。
他心裏適合的人選楊炎,卻還年幼。
七個月時間,三千兵馬,他還成長不起來,無法跟所有世家鬥。
自己還得撐著,還得繼續打高句麗,練出一支鐵軍,交給楊炎,這樣他才能安心。
相比於遼東那邊的緊張氣氛,洛陽卻顯得依舊繁華,讓人感覺不到一點戰爭的氣息。
大家該玩的玩,該吃的吃,該紈絝的紈絝。
特別是世家子弟,因為家中長輩多半去了前線,沒有了約束之後就更加跋扈。特別是楊炎把自己的皇莊改成了一座小城,裏麵經常通宵達旦。最近城裏新開了一個武鬥場,他們經常讓自己的家將下場比鬥,然後大家壓注賭鬥。
如今的武鬥場熱鬧非凡,出入其中的全都是一些遊手好閑之輩。基中一個最常出入的就是李元霸,與別人不同的是他都是自己下場打別人,不僅滿足了手癮還賺了許多錢。
這不,昨天他就抱了好幾壇贏來的好酒去找楊炎。從他跟楊炎到了這洛陽以來,李元霸有事沒事總愛往楊炎府上跑,明麵上說是找楊炎切磋武藝,可是實際是來楊炎府中蹭吃蹭喝的。因為楊炎這些的火食都是後世的極有特色的各大菜係的美食,這個時代絕對沒有哪一家的食物能夠和楊炎府中相比。
一開始楊炎雖然不太喜歡李元霸,但是他對楊炎沒有一點敵意,而且十分的敬重,有什麽好東西就往楊炎府裏送。雖然不是寶貝的玩意,可是對李元吉來說卻是最好的了。
所以楊炎對他一直恨不起來,因為他看到的李元霸對他這個師兄是一片赤誠。
甚至,楊炎都會想,要是將來滅了李氏,一定會保住李元霸一條命。至於他會不會為李氏報仇,那就以後再看了。反正李元霸不論在武力還是謀略上,都被楊炎壓製著,根本算不上什麽威脅。
可是李家老二,卻是讓楊炎極為忌憚。
除了李二之外,楊炎對這個李建成極為關注,嶺南那邊早就布下了探子,從那些探子手中匯集過來的情報來看,李建成正在慢慢脫離李家,也慢慢開始擺脫李家的支持。
而且,在縣裏,他花了很多心思,將財政收入提高了一倍還不止,每隔十天都會寫信給楊炎,說一些困擾或者成就。
這就意味著,他投靠楊炎的心思越來越重了。
三月十二日,兵部尚書、左候衛大將軍段文振去世。
十四日,楊廣到軍中。
十五日,兩軍在遼水橋對陣。
十九日,大軍遭敵軍抵抗,未能渡過遼水。
右屯衛大將軍、左光祿大夫麥鐵杖,虎賁郎將錢士雄、孟金叉等,皆戰死。
這次征討高句麗,寸功未得,卻折損了好幾員大將。所有人都在心裏怨恨著楊廣,他們之所以會戰死,就是因為楊廣出征之前的那一道旨意所至。
所有人都想為明白,早年當王爺的時候能征善戰的楊廣怎麽會如此昏庸,竟然約束了戰線前所有將軍的指揮權,這不是等於把人頭送給高句麗人去砍嗎?
可是死了這些大將,楊廣依舊沒有任何改變的意思,反而勒令眾將要按布置行事。
四月十五日,楊廣的車駕渡過遼水。
兩軍大戰於東岸,在楊廣的遙遙指揮之下,擊破賊軍,進兵圍困遼東城。
這個時候,大家總算明白了,楊廣這麽做隻有一目的,就是彰顯自己的統帥之能。別人可以敗,但是他一定要勝。
可是這樣的勝利,是用了大將和軍士的性命白白犧牲換來的,軍心開始動蕩。
有心的人,特別是李家的人,借此機會收買人心,磨刀霍霍。當然,這麽幹的不僅僅是一個李淵,但凡是有些野心的人都瞧出來楊廣此次不得軍心,都在暗地裏拉隴部將,準備這次搬師回朝之後跟楊廣叫板。
五月初四,納言楊達去世。
當時眾將領各奉楊廣的凡事都必須奏聞的旨意,不敢自尋機會出擊。
不久高句麗各城都固守,攻打不下來。
六月十一日,楊廣到遼東城,怒責諸將領。車駕停留在城西邊數裏地,又到六合戰。
如果說之前還有挽回的餘地,那麽這一次楊廣徹底把眾將逼向了絕路。
不是眾將無能,而是楊廣昏了頭。明明有千萬戰機,可是不能出戰有個鳥用。請示之後,高句麗人早就做出反應了,再出擊又等於送死。可是將令已下,明知道是死,他們也隻能硬著頭皮衝了。
比起回去被楊廣砍頭,他們更加願意戰死沙場,至少家人還能得到一筆錢,給自己的子孫撈一個好的名頭。
七月二十二日,宇文述等在薩水打了敗仗,右屯衛將軍辛世雄戰死。各路軍隊全部被打敗,將帥奔亡逃回的僅兩千人。
三十萬大軍,活著回到大營的僅僅兩千人,這是多大的諷刺?
從大隋立朝以來,還沒有吃過這樣的敗戰。
遼東城上,楊廣遙望著遠處的高句麗:“宇文負我,宇文負我,該死啊,我大隋三十萬大軍化作亡魂也不會放過你的。”
如果宇文述聽到楊廣這一番話,估計血都噴出來了。
要不是楊廣的限製,常年作戰的宇文述不至於敗成這樣。可是,他能說什麽呢,能怪楊廣嗎?
楊廣把鍋甩給了他,他除了能背起來
近八個月的征戰,讓楊廣的頭發白了大半,臉上的皺紋也越來越明顯了。
老了,所有人都感覺到楊廣老了。
不僅僅是旁人,感覺最深的就是楊廣自己。在得知宇文述大敗,險些命喪高句麗的時候,楊廣差點沒站穩從城上摔下去。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發覺得自己老了,沒有當年的精力。
這一戰會敗,他何償不知是自己的原因。可是,他卻有不得不這麽做的理由。
或許,除了他自己,沒有人理解他為什麽這麽做。
在外人看來,楊廣好大喜功,欲做那趕超漢秦的千古一帝,連征討高句麗這樣的功勞都隻能歸他一人所有,用別人的敗來烘托他的聖明。
可是在他自己看來,世家那些人已經準備好了亮刀子了,隻要刀子一亮,他就有機會衝世家下手。
一舉將世家都殲滅,這樣大隋才能長穩發展下去,不然早晚有一天被別人取代,就好像他的爺爺從宇文氏那裏得到帝位一樣。
可是他卻發現,自己老了,唯一的二子又十分不爭氣。
他,沒有能耐,沒有手腕跟世家鬥。
他心裏適合的人選楊炎,卻還年幼。
七個月時間,三千兵馬,他還成長不起來,無法跟所有世家鬥。
自己還得撐著,還得繼續打高句麗,練出一支鐵軍,交給楊炎,這樣他才能安心。
相比於遼東那邊的緊張氣氛,洛陽卻顯得依舊繁華,讓人感覺不到一點戰爭的氣息。
大家該玩的玩,該吃的吃,該紈絝的紈絝。
特別是世家子弟,因為家中長輩多半去了前線,沒有了約束之後就更加跋扈。特別是楊炎把自己的皇莊改成了一座小城,裏麵經常通宵達旦。最近城裏新開了一個武鬥場,他們經常讓自己的家將下場比鬥,然後大家壓注賭鬥。
如今的武鬥場熱鬧非凡,出入其中的全都是一些遊手好閑之輩。基中一個最常出入的就是李元霸,與別人不同的是他都是自己下場打別人,不僅滿足了手癮還賺了許多錢。
這不,昨天他就抱了好幾壇贏來的好酒去找楊炎。從他跟楊炎到了這洛陽以來,李元霸有事沒事總愛往楊炎府上跑,明麵上說是找楊炎切磋武藝,可是實際是來楊炎府中蹭吃蹭喝的。因為楊炎這些的火食都是後世的極有特色的各大菜係的美食,這個時代絕對沒有哪一家的食物能夠和楊炎府中相比。
一開始楊炎雖然不太喜歡李元霸,但是他對楊炎沒有一點敵意,而且十分的敬重,有什麽好東西就往楊炎府裏送。雖然不是寶貝的玩意,可是對李元吉來說卻是最好的了。
所以楊炎對他一直恨不起來,因為他看到的李元霸對他這個師兄是一片赤誠。
甚至,楊炎都會想,要是將來滅了李氏,一定會保住李元霸一條命。至於他會不會為李氏報仇,那就以後再看了。反正李元霸不論在武力還是謀略上,都被楊炎壓製著,根本算不上什麽威脅。
可是李家老二,卻是讓楊炎極為忌憚。
除了李二之外,楊炎對這個李建成極為關注,嶺南那邊早就布下了探子,從那些探子手中匯集過來的情報來看,李建成正在慢慢脫離李家,也慢慢開始擺脫李家的支持。
而且,在縣裏,他花了很多心思,將財政收入提高了一倍還不止,每隔十天都會寫信給楊炎,說一些困擾或者成就。
這就意味著,他投靠楊炎的心思越來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