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餐前,科拉姆騎著馬,手裏牽著另一匹馬出現,使斯佳麗吃了一驚。


    “你不是說喜歡騎馬嗎?”他提醒她說。


    “所以我特地去借了兩匹來。


    但得在中午前回來,你趕快去廚房帶些昨晚吃剩的麵包,免得屋子擠滿了客人就走不開了。”


    “沒有馬鞍,科拉姆。”


    “你到底是不是騎士?快去拿麵包,斯佳麗親愛的,布莉獲會幫你上馬的。”


    長大後她再沒跨騎過無鞍的馬,早已忘了騎馬的滋味兒。


    現在那滋味兒又嚐到了,仿佛從不曾間斷過騎馬,而且很快的,她簡直連韁繩都不用了,隻用膝蓋的壓力來駕馭馬的行動。


    “我們要去哪裏?”斯佳麗在一條陌生的步林上問。


    “去博因河,我要帶你去看看一些地方。”


    博因河。


    斯佳麗脈搏加速了。


    心裏有種力量同時在吸引她、排斥她。


    開始下雨了,幸好布莉獲勸她帶了圍巾出來。


    她把頭包住,靜靜地跟在科拉姆後麵,聽著雨滴沙沙打在灌木叢的葉子上,聽著馬蹄得得地緩慢行進。


    一切顯得如此安詳。


    不久雨果然又停了,在樹籬內躲雨的鳥兒又可以飛出來了。


    那條河就在步林道盡頭。


    河岸很低,河水都快要拍上岸來了。


    “這裏就是布莉獲洗澡的淺灘。”


    科拉姆說,“你也想洗個澡嗎?”斯佳麗猛顫了一下。


    “我沒那麽勇敢,水一定很冷。”


    “等會兒你就知道了,不過隻是濺濕一點點罷了。


    我們要過河到對岸,把韁繩抓牢。”


    馬蹄小心翼翼地踩入水中。


    斯佳麗撩起裙擺,塞在大腿下,跟了上去。


    科拉姆在對岸下了馬。


    “下來吃早餐,”他說。


    “我去把馬拴在樹上。”


    河岸附近就有不少樹,扶疏的葉影在科拉姆臉上映出點點斑紋。


    斯佳麗滑下馬背,把韁繩交給科拉姆。


    獨自找一塊有陽光的地方坐下來,背靠著一棵樹幹。


    河邊長滿小黃花和心形綠葉。


    她合上雙眼,聆聽著汩汩流水,頭頂上的樹葉籟籟作響,鳥兒婉轉啁啾。


    科拉姆坐到她身邊時,她才緩緩張開眼睛。


    他將半條蘇打麵包撕成兩截,把較大的一份給斯佳麗。


    “我邊吃邊講個故事給你聽,”科拉姆說。


    “我們腳底下的這塊地就叫巴利哈拉,在將近兩百年前是我們祖輩親人的家園,是奧哈拉家的土地。”


    斯佳麗猛地坐直身子,完全清醒了,東張西望。


    這就是奧哈拉家的土地!而巴利哈拉不就是他們曾經急馳而過的那座荒村?斯佳麗掉過頭來望著科拉姆,急著想知道下文。


    “別急,斯佳麗,先吃你的麵包,這故事說來話長。”


    科拉姆這一笑,她話到嘴邊又縮了回去。


    “兩千多年前,第一個奧哈拉家祖先在這裏定居,劃地歸己。


    一千年前——離我們出生的年代近多了,北歐海盜,現在稱作古代斯堪的那維亞人,發現了青翠富饒的愛爾蘭,便想占為己有。


    愛爾蘭人如奧哈拉家一類人,眼看龍頭大船可能順著河流入侵,於是建立了堅固的防禦工事來抵抗強敵。”


    科拉姆撕下麵包的一角,塞入嘴裏。


    斯佳麗不耐煩地等待著。


    曆史這麽悠久……她的腦子無法領會那麽多年前的事。


    一千年前之後,又發生了什麽事?“北歐海盜被趕走了,”科拉姆說,“奧哈拉家人如常地耕地、養牛,前後維持了兩百多年。


    這期間他們建造了一座足以容納所有家人和下人的堅固城堡,因為愛爾蘭人的記性好,想得遠,過去北歐海盜入侵過,生怕他們卷土重來。


    結果竟然不幸言中,但這次入侵的不是北歐海盜,而是曾經被法國統治的英國人。


    愛爾蘭的大半土地都被他們奪去了,隻有奧哈拉家人仍將他們擋在城牆外,繼續耕種他們的土地,如此又過了五百年。


    “平靜的日子一直過到博因河戰役爆發才終告結束,那個淒慘的故事你總該早知道了。


    奧哈拉家默默耕耘了兩千年的土地,最後全變成英國人的財產。


    浩劫後的奧哈拉家老弱婦孺全被趕過河去討生活。


    其中的一個小孩長大後,成了對岸英國人的佃農。


    他的孫子也是那裏的佃農,娶了我們的奶奶,凱蒂·斯佳麗,祖父曾站在他父親身旁,看著黃滔滾滾的博因河對麵,目睹奧哈拉家城堡倒塌,眼睜睜看著英國人蓋起新樓。


    但是名稱卻始終沒變,仍叫巴利哈拉。”


    爸爸也看過英國人的房子,知道那塊地原本是奧哈拉家的土地。


    斯佳麗終於了解爸爸為什麽每次一提到博因河戰役,嗓門就變得很大,流露出憤怒和悲傷的神情。


    想到這兒,她不禁流下了眼淚。


    科拉姆走到河邊用雙手捧水喝,再將手洗淨,捧水給斯佳麗喝。


    待她喝了水,便用濕手指擦去她臉上的淚水。


    “我原不想告訴你這些,斯佳麗——”斯佳麗忿忿地打岔。


    “我有權利知道。”


    “我也這麽認為。”


    “再說下去,看你臉色就知道你還有不少事沒說。”


    科拉姆仿佛痛苦不堪,臉色發白。


    “是的,還有不少事。


    英國人的巴利哈拉是由一個年輕貴族建造的,據說他長得和阿波羅一樣俊美,他也自認為是神,並決定要讓巴利哈拉成為全愛爾蘭最好的領地。


    由於巴利哈拉的一草一木全是他的財產,因此他的村莊一定要比其他地方,甚至比都柏林大。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雖然比不上都柏林,村裏的唯一街道也比首都最寬敞的街道還寬。


    他的馬廄蓋得像教堂,窗子明亮如鑽石,花園有如通往博因河的柔軟的地毯。


    草坪上孔雀開屏,有如花團錦簇,還有珠圍翠繞的美女陪他作樂。


    他是巴利哈拉的領主。


    “他唯一的遺憾是隻有一個兒子,而他本人也是單傳獨子。


    不過在他下地獄之前,倒是看到了孫子的出世。


    他那俊美的孫子也沒有兄弟姐妹,長大後也成了巴利哈拉領主,繼承了像教堂般的大馬廄和大林子,然後再傳給他兒子。


    “我還記得巴利哈拉那位年輕的領主。


    那時我年紀小,總以為他盡善盡美。


    他騎著一匹花毛的高頭大馬,每當貴族獵狐的馬蹄踐踏我們的玉米園,他總會丟銅子兒給我們這些小孩。


    他總穿著粉紅色外套。


    白色馬褲、高統馬靴,騎在馬上看起來身材高大修長。


    我那時不明白為什麽我父親要奪走我們手中的銅子兒,又碾碎了,還咒罵那個給我們錢的領主。”


    科拉姆站起身,開始沿著河岸踱步。


    聲音因極力壓抑而顯得細小“後來發生了大饑荒,餓浮遍地。


    ‘我不能眼睜睜看我的佃農受苦,’巴利哈拉的領主說。


    ‘我要買兩艘堅固耐用的船,免費將他們安全送去物產豐饒的美國。


    我不在乎我的奶牛沒人擠奶而哀哞,也不在乎田地因沒人耕種而荒廢;我在乎的是巴利哈拉的人民,不是牛,也不是玉米。


    ’“農民和村人爭相親他的手,感謝他的大恩大德,許多人都準備上船前往美國。


    但是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忍受離鄉之苦。


    ‘就算餓死,我們也要留下來。


    ’”他們如此告訴年輕的領主。


    他於是在四鄉傳下令來,無論男女隻要一開口,就能得到免費的船位。


    我父親又罵他,並遷怒於他的兩個兄弟馬特、布賴恩,指責他們接受英國人的饋贈。


    但兩人堅決要走……隻是誰也沒料到,他們跟其他人竟會隨著那兩艘破船一起葬身海底。


    那兩艘沉船後來被苦主稱為‘棺材船’。


    “有一個巴利哈拉人潛入像教堂般漂亮的大馬廄裏,趁年輕領主去牽馬時,抓住他,把金發的巴利哈拉領主吊死在博因河旁的樓塔上,那地方曾經是奧哈拉家人監視龍頭船的觀察哨。”


    斯佳麗立即用手捂住了嘴。


    科拉姆仍舊蒼白著臉在踱步,聲音像變了個人似的。


    樓塔!必定是那一座了。


    她把手緊緊捂住嘴唇。


    不敢吭聲。


    “沒人知道藏在馬廄裏的那個人是誰,”科拉姆說。


    “眾說紛紜後來英國士兵來了,留在巴利哈拉的人都不願指認誰是凶手,全被吊死。


    抵償年輕領主一條命。”


    科拉姆的臉在樹蔭下,顯得格外白皙。


    他嗓子眼裏突然爆出一聲哀號,是無言的控訴,慘絕人寰。


    科拉姆轉身麵對斯佳麗,斯佳麗猛一看到他狂怒的眼神和痛苦的表情,不覺畏縮起身子。


    “美景?”他吼道,吼聲有如炮火。


    人也應聲跪落在開滿黃花的河畔,彎下腰掩著臉,肩頭不住抽搐。


    斯佳麗向他伸出手去,卻又中途縮手,頹然垂在膝上。


    她不知道該怎麽做才好。


    “請原諒我,斯佳麗親愛的,”她熟悉的那個科拉姆抬起頭說。


    “我姐姐茉莉受西方世界遺毒太深,才會說出那樣的話,她總是有辦法把我惹火。”


    他又露出了令人信服的微笑。


    “如果你想去巴利哈拉看看,我們還有時間騎馬過去。


    那地方被遺棄了將近三十年,但沒有遭到破壞。


    也沒人敢靠近它。”


    他伸出手,死灰的臉龐掛著真摯的微笑。


    “來吧!馬就在附近等著。”


    科拉姆的馬踩過荊棘與藤蔓,開出一條路,斯佳麗不久便看到了樓塔的石頭巨牆矗立在眼前。


    科拉姆舉起手要斯佳麗別出聲,然後勒住了韁繩,再把手放在唇邊彎成漏鬥型。


    “西泉,”他大聲喊道。


    “西泉。”


    怪異的聲音在石牆之間回蕩。


    他轉過頭,眼帶愉悅的笑意,兩頰紅潤。


    “那是蓋爾語,斯佳麗親愛的,古老的愛爾蘭語言。


    有一個聰明的女人住在附近一間簡陋的小茅屋裏,她是個女巫,有人說她和塔拉的曆史一樣老,又有人說在二十年前她才從特裏姆逃離她丈夫布帕迪·弗林。


    我剛剛是在通知她說我們要路過此地,免得把她嚇著。


    我並不相信女巫,但是給人一些尊重並沒有害處。”


    他們繞樓塔騎了一圈。


    走近一看斯佳麗才發現塔牆的石塊間並沒有灰泥,而且接合處也沒有太大的推移。


    科拉姆說這塔有多久曆史了?一千年?還是兩千年?無所謂,反正她不怕。


    不管科拉姆的語調多不尋常。


    樓塔隻不過是一座她平生所看見過的最精美的建築罷了。


    根本沒什麽好怕的。


    事實上它還仿佛在邀請我走近前去呢!她騎馬走近些,手指撫著石縫。


    “你很勇敢,斯佳麗親愛的,有人說這裏常有一個被吊死的冤魂出沒。”


    “胡扯!世上哪有鬼。


    假如真有,馬也不敢靠近了,大家都知道動物可以感覺到那種東西。”


    科拉姆低聲輕笑。


    斯佳麗把手貼在石牆上,經過千年風吹日曬雨淋牆麵變得溜滑溜滑,她感覺到牆上陽光的溫暖以及雨水和風的寒冷。


    一種反常的寧靜滲透進她的心。


    “可以感覺得出的確很古老了。”


    她知道自己的話表達得不夠充分,但那沒關係。


    “它殘存下來了,”科拉姆說,“就像一棵根深蒂固的大樹。”


    “根深蒂固。”


    這句話她在哪兒聽到過?當然。


    是瑞特在談到查爾斯頓的時候提過。


    斯佳麗笑著撫摸古老的石頭。


    這會兒她也能跟他談談根深蒂固的其他例子了。


    等他下次再吹噓查爾斯頓有多古老的時候,一定要殺殺他的風景。


    巴利哈拉的房子也是石頭造的,隻不過都是加工過的花崗岩,每一塊都切削成完美的矩形。


    房子看起來堅固耐久,破碎的窗玻璃和褪了漆的窗框與絲毫未損的石牆極不協調。


    整座建築體積龐大,光是側翼就幾乎比斯佳麗看過的所有房子都大。


    這是造來傳之後世的,斯佳麗對自己說道。


    沒人住實在可惜,太糟蹋了。


    “巴利哈拉領主沒有子嗣嗎?”她問科拉姆說。


    “沒有。”


    科拉姆的聲音帶著滿足。


    “他應該是有妻子的,可能回她親人身邊去了,也有人說她發了瘋被送去瘋人院了。”


    斯佳麗覺得她最好別向科拉姆表露她對這棟大房子的讚賞。


    “我們參觀村莊去。”


    她說。


    其實這算是座小鎮,說是村子未免太大了。


    四處看不到一片完整的玻璃窗,也沒見到一扇完好的門。


    隻見村落一片被遺棄的荒涼景象,斯佳麗不禁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一切都是仇恨造成的。


    “走哪一條路回家最快?”她問科拉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斯佳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亞曆山德拉·裏普利(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亞曆山德拉·裏普利(美)並收藏斯佳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