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沈越重回大青山的時候,南京城的晨鍾已經敲罷,街市上熙熙攘攘,人聲鼎沸。 ≧


    皇宮的禦花園中卻顯得十分安靜,與其說是禦花園,不如說是假山花壇環抱的一處菜園,皇宮在建之時,朱元璋便特別提出在此要留出專門種植糧食蔬菜的田地,曆朝皇帝雖都以農事為重,但多是在清明農耕之時到城外皇莊做做樣子,卻不曾向他這樣有辱斯文的在莊嚴肅穆的皇宮裏種起莊稼。


    內侍,宮女恭恭敬敬的站在田埂外,注視著田間忙碌的皇帝,互相不解的傳遞著眼神,往常勤於朝政的陛下今天早早結束了朝議,便來到這菜園揮汗如雨的幹起農活來。


    穩重而嫻熟的除草動作,無不顯示出這位皇帝不光是位善於治理天下的君王,更是一個精於農事的好手。難得一向嚴肅陛下今日如此高興,雖然烈日炎炎,內侍,宮女在一旁卻都放鬆下來。


    一陣稀疏的腳步聲傳來,兩個秀麗的宮女擁著一位端莊溫婉的婦人逐漸走近,宮人們趕緊提起精神,趨前兩步俯身下拜:“恭迎皇後娘娘。”


    婦人輕擺袍袖,內侍起身側立。“陛下來了多久?”


    “回娘娘話,陛下結束早朝之後,連奏折都沒去看,就到菜園來忙農活了,小的勸陛下休息片刻他都不肯。”


    揮退眾人後,婦人獨自走進田裏,見皇帝專注的仍揮舞著鋤頭,汗水浸濕了衣衫,連忙取出手帕,心疼的擦拭皇帝的額頭,


    “妹子,看咱種的莊稼如何?這眼看就要收獲了,到時候可要咱可等著你親手做的燒餅嚐嚐呢。”


    皇後掩嘴輕笑:“重八喝口水吧,百姓們知道這皇帝也這麽辛苦耕作,一定會更加擁護咱們大明,這天下人還不天天都有燒餅吃。”


    皇帝接過手帕,像粗俗的農人一樣,痛快的擦拭著臉上和脖頸的汗水,哈哈笑道,


    “咱當初起義反元,不就是為吃口飽飯,咱給地主放牛時就想啊,這皇帝是不是龍座上都擺滿了大餅,唉,現在咱真坐上這個位子,才知道這治理天下不易,如今剛剛建國,百廢待興,天下不知還有多少百姓吃不上飯,我這心裏頭著急呀。你說世間真有畝產三百斤的糧食嗎?若當真如此,可是我大明朝綿延萬世的希望啊。”


    “你是說那沈家的孩子獻上的作物?他家經營海外多年,之前受到朝廷打壓,想必不敢冒險投機,或許真是上天垂憐,讓他尋得了這等寶物,這也是上天對皇帝的認可,百姓之福啊。”


    皇帝聽自己的女人這樣真心誇讚,頓覺舒爽,接過內侍的水杯大口暢飲,


    “這也多虧了當初妹子你提他家求情,方才讓沈家存留至今,沈萬三那個老鬼還自作聰明,以為咱不知道他假死避禍,若不是他這孫兒給他長臉,他家早晚會被那些眼紅的官紳啃個幹淨。”


    “奴家哪敢居功,這全賴重八你對他家寬仁不咎,方才有此回報,若能長此以往,廣施恩德,大明朝一定會有更多的福報。”


    皇帝歎了口氣,將手帕扔給遠處的內侍,


    “妹子說的雖然在理,可是這皇帝不好當啊,那些功臣為大明基業確實流了不少血汗,可是如今天下安定了,他們卻征殺慣了,個個驕橫不訓成了大明的毒瘤,那些文官也都自恃才能,貪墨無度,叫我如何放心得下,過去元朝以寬治天下,結果盡是養些屍位素餐之輩,不還是弄得百姓難安,咱既然要當這個家,就要治之以嚴,矯枉過正是難免的。”


    話剛說完,婦人卻被日頭曬得身子有些眩暈,皇帝連忙扶住,將她抱到涼亭坐下,取來涼水浸過的毛巾,小心敷在皇後頭上,看著懷中蹙眉難受的結妻子,皇帝內心深感自責。


    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是這個女子一直陪伴,當年在義父郭子興手下,自己被猜疑下罪關入牢中,不許人探視,是她懷揣肉餅偷偷送飯,為讓自己吃上口熱乎的吃食,竟直接從廚房拿來藏於胸口以致燙傷;


    後來一次征戰中,自己不幸受傷,還是她用瘦弱的肩膀背起自己,躲過了敵兵的追殺;


    等到自己終於有了實力,也是她一心在背後默默輔佐,排憂解難,堪稱女中諸葛。


    自己能有今日,離不開她的情義,有妻如此,夫複何求!


    然而現在自己得到了天下,而她的身子卻日漸衰微,都說天子一怒,伏屍百萬,可是即使自己是天子,卻也無力讓她長久陪伴在自己身邊。


    “妹子好些了嗎?這朝中的太醫太不中用,我聽沐英來信,說那沈家孩子有神奇醫術,有起死回生之能,這次叫棣兒過去就是把他找來,給你醫治。”


    說著,從懷中取出一封奏章,交給皇後。


    皇後直起身子,接過奏章仔細閱讀,片刻就已看完,將奏章放到一邊,喃喃地道,


    “難得沐英這孩子的孝心,南征北戰還掛念著我這義母,不過他也說那叫沈越少年雖有輸血救人之舉,但對我這病情卻也不敢應承,怕同樣是無力回天,我這病自己心裏清楚,生死有命,你不要責怪那些太醫,沈家的孩子還年幼,他家族遭逢大難,能夠自強複起已是不易,就不要再給他多加壓力。否則我這寢食難安。皇上還是應以國事為重,那些作物才是治理天下的良藥。”


    皇帝看著皇後笑著說:“沐英為人謹慎,心細如,他從小飽受饑餓,加入我義軍之時,就願為天下無餓死之人不惜肝腦塗地。這次他推遲南下,和皇兒一同去確認作物,咱們等待月餘,真假便知。若真能如沈家小子所說的高產,咱也不吝惜賞賜,隻是這孩子出身有些蹊蹺,還寫了一本鼓吹海外寶藏的閑書,我看了一下倒是有點意思,但願此人不是如他爺爺那般,貪圖富貴權勢。”


    皇後雖然對朱元璋提到的那本閑書有些迷茫,但還是耐心勸慰道,


    “我看沐英對這孩子多有褒讚,能得到這個冷麵將軍喜愛,應該不是奸猾之徒,不過他還年幼,你也不要心急,多給他些時日,他既能找到高產作物,必是有大幸之人,說不定今後還會給咱們大明帶來更多的驚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初放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所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所之並收藏明初放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