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一臉期盼的楊繼業,李靖心中十分為難。
當然李靖不是懷疑楊繼業的能力,以楊繼業的能力,威望,單獨率領一軍是綽綽有餘的。
正如楊繼業自己所說,李靖就是見楊繼業年邁,不敢輕易派楊繼業獨領一軍。
李靖身為頂尖統帥,考慮到的要比尋常人要多一些,獨領一軍方麵,李靖不僅要看將領的能力,威望是否足夠。還得看將領的年紀,體質是否過關。
楊繼業雖然如今身體硬朗,但畢竟年過花甲,李靖身為一方都督,自然知道獨領一軍,對身體的負荷是非常巨大的。將領不僅要在領軍時以身作則身先士卒,還要在謀劃戰爭,思考局勢上麵耗費心力。
一場戰爭下來,最累的不是普通士兵,還是一軍統帥,有時候他們看上去沒有做出什麽貢獻。其實一個小小的行軍路線,都讓他們身心俱疲。
若是一般的戰爭,楊繼業去了也就去了,可如今麵對蒙古十萬鐵騎,便是他李靖他親自出馬也馬虎不得。派楊繼業獨領一軍,李靖便是擔憂,楊繼業在在如此高強度的戰鬥下,身體能不能受得了。
畢竟廉頗八十上陣,是堅守城池,與楊繼業出兵跟蒙古十萬鐵騎正麵交鋒不可同日而語。
而楊繼業身體一但疲憊下來,又突然遭遇戰事,一根流矢,就可能要了他的老命。
畢竟楊繼業乃是漢室老臣,有洛陽救主之功,在軍中的威望非常大。若是他在戰爭中有個好歹,對於大漢軍方士氣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此刻,麵對楊繼業的請求,李靖非常為難,不敢輕易派楊繼業出馬。
至於並州其他將校,也隻有林禦有大將之才,奈何他沒有麵對大型戰役的經驗,李靖也不敢輕易派他領軍。其餘裴俊,裴元慶,陳到,李嗣業等將皆是勇猛有餘,智謀不足的大將,更加不能擔此重任。
便在此時,一個士卒走了進來,稟報道:“啟稟都督,府門外來了兩撥人馬,一個自稱是幽州薛都督麾下將領,還有一個自稱是楊將軍族叔,前來求見。”
“快快有請!”李靖聽聞薛仁貴派人前來連忙說道。
楊繼業則眉頭微皺,說道:“叔父?他怎麽出山了?”
“楊將軍,怎麽您還有個叔父?您都六十有餘了,您叔父不也該七老八十了嗎,怎麽沒見你前去侍奉,更不曾說起過?”在場眾將,林禦與楊繼業長處時間最長,聽了士兵的匯報滿臉疑惑道。
楊繼業一邊往殿內走去,準備親自迎接,一邊向林禦解釋道:“雖是我叔父,但卻是祖父老年所生,所以年紀比我大不了歲,祖父與我父母亡故之後,我便是與叔父相依為命,是他照顧的我。
他武藝高強,善使金刀,長槍,飛錘,我的刀法,我兒小七的槍法,便是他傳授的。不過我成年後他便離開了我,進山修煉去了,隻是偶爾有書信傳來,卻有二十年不曾見過了,你自然沒有聽過。”
“七將軍的槍法居然是他傳授的,這麽說我還得叫他一聲師祖了!”林禦聞言驚訝道。
李靖與楊繼業,林禦等人走出殿來,在大門口見到兩撥人馬。
其中一行人馬皆身著鎧甲,乃是幽州士兵,為首一人白甲白馬,乃是薛仁貴麾下大將伍雲召。
另一行人,隻有三人。為首一人約摸六十多歲,身高八尺,頭發灰白,鄂下一尺長白須根根倒立。跨坐在一匹駿馬之上,左邊掛一把長刀,右邊掛一杆長槍,腰間別一流星錘,背負弓箭。雖然年邁,但這副裝扮,卻顯得精神頭十足,威風凜凜。
老者身後又有兩騎,皆身材魁梧壯碩,約摸三十多歲,一個手持一根銅棍,生的彪悍威猛。一個手持一杆長槍,長相略顯儒雅一些。
伍雲召見李靖一行人出府,連忙上前行禮道:“幽州伍雲召,見過李都督。”
而楊繼業見了那老者,也大步上前,來到老者馬前跪下,行大禮說道:“侄兒繼業,見過叔父,一別二十餘年,叔父別來無恙呼?”
古代長兄如父,更何況這老者乃是楊繼業叔父,由他撫養成人,一別二十餘年,楊繼業自當行此大禮。
馬上老者,自然便是楊袞,演義之中楊繼業的父親,不過早年亂入楊繼業時,劉辯便曾經詢問過係統楊繼業有沒有兒子之類的,楊繼業回答沒有。因此楊袞亂入,係統隻能植入個楊繼業叔父的身份。
雖然由父親變成了叔父,但楊繼業一身武藝,也是楊袞傳授,更是由楊袞撫養長大。楊袞之於楊繼業,也跟父親沒什麽兩樣,倒也無礙。
楊袞翻身下馬,扶起楊繼業說道:“我比你好的很,你比我還小兩歲,卻比我還顯老。快起來,如今你可是一州副都督,小七更是官至九卿,給我楊家可是漲了臉了。”
楊繼業一臉慚愧道:“侄兒每日操勞,自然顯老,哪裏比得上叔父歸隱,逍遙快活。”
“哈哈,為叔雖然歸隱,但這些年卻也為我楊家培育了兩員大將。”楊袞哈哈大笑,指著身後的兩人說道。
“難道叔父這些年有娶妻生……”楊繼業聞言眼睛一亮,向著楊袞身後看去。原本楊繼業還以為這二人是楊袞在外娶妻生的兒子,但見二人已經三十餘歲,年紀隻怕不比自己兒子楊延嗣小,便打消這種念頭,一臉尷尬道:“不知這二位是……”
漢重禮法,楊繼業卻不敢亂叫,若是這二人是楊袞的徒弟,義子之類,便是與他平輩論交。
楊袞指著二人解釋道:“當年我離開雁門之後,入燕山修行,遇到這兩個孩子父母被胡人所殺,他們也是姓楊。根骨也還不錯,我就收他二人做我義孫,傳承我這一脈的香火。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燕山傳授二人武藝,兵法,最近聽聞蒙古入侵,兩個孩子學有所成,有心報效國家,便帶他們來投奔你了。
這一個名叫楊春,是兄長,跟小子是一個輩分的,我給他取字延德,這一個名叫楊景,我給他取字延昭!”
隨後楊袞又又指著楊繼業對楊延德,楊延昭介紹道:“這位便是我常跟你們提起的楊繼業了,乃是我的侄兒。按照輩分,是你們的叔父,你們看到他,要行父子之禮,不可怠慢。”
楊延德,楊延昭二人平日經常聽楊袞提起楊繼業,對楊繼業鎮守雁門的事跡非常崇拜。二人聽了楊袞的話,當即跪倒在地,說道:“叔父在上,請受侄兒一拜。”
“好孩子快起來!”楊繼業大喜不已,連忙將二人扶了起來。
又詢問二人生辰八字,楊延德今年三十有四,楊延昭今年三十有二,而楊延嗣今年不過三十一歲。楊繼業便道:“我麾下還有一子,年紀比你二人要小,便是你們的弟弟了,以後若是有機會,我在給你們介紹。”
楊延德,楊延昭二人也高興無比,說道:“我們雖在深山,也常聽七將軍威名,不想如今居然成了我們的弟弟。”
旁邊的李靖也與伍雲召見禮完畢,來到楊繼業等人身邊,笑道:“今日你們一家人團聚,伍將軍前來,也解了我心中憂慮,今日當真是大喜之日。來人,擺酒設宴,我要款待幾位。”
一旁的林禦聞言,向李靖詢問道:“師傅,伍將軍前來帶了什麽好消息,莫非薛將軍他……”
李靖點了點頭道:“此處人多耳雜,咱們先進去在說。”
一行人進去府中,有下人端上酒飯,李靖對著幾位說道:“幾位前來一路風塵,隻是如今並州戰事緊急,來不及準備酒飯,隻是一些粗茶淡飯,先填飽肚子在說。”
李靖說完,便先向眾人敬了杯酒,伍雲召知李靖待會還要謀劃戰局,也隻喝了一杯,便隻吃飯菜,不在飲酒。一邊楊袞,楊延德,楊延昭自有楊繼業,林禦等人做陪,隻是楊袞也是深明事理之人,見如今戰事緊急,也不多飲,隻吃些飯菜。
不過多時,眾人吃飽喝足,李靖便命人撤去碗筷。
楊繼業拱手而出,說道:“都督您如此高興,莫不是伍將軍從幽州帶來什麽好消息了?”
李靖點了點頭,來到地圖跟前,指著地圖說道:“不錯,薛將軍聽聞蒙古兵馬來到雁門郡外,擔心蒙古兵馬從雁門攻打幽州上穀,代郡。已經親率兵馬趕往代郡鎮守,代郡與我雁門郡相鄰,防線也與我雁門在一起,如今薛將軍領軍前來,我軍於雁門防禦的兵馬便不用派那麽多了。詳細情況,還是讓伍將軍來說吧。”
伍向著眾人拱了拱手,說道:“我幽州有兵馬十三萬左右,薛都督得知蒙古近犯雁門,擔心蒙古又攻打代君,上穀。所以派遣副都督狄青率領三萬兵馬鎮守於漁陽,右北平,遼西郡一帶。此地北部有燕山為屏障,隻需鎮守關卡,便穩如泰山。
而上穀方麵,薛都督派張士貴將軍率兵三萬鎮守,而代郡則由薛都督親自率兵五萬趕來鎮守。隻是代郡與雁門郡相鄰,防區也跟雁門相連,具體防禦還需雙方商榷。薛都督又考慮到並州還要兼顧河套,兵力有所不足,所以派遣末將快馬前來,與李都督商議雁門郡的防禦之事。”
當然李靖不是懷疑楊繼業的能力,以楊繼業的能力,威望,單獨率領一軍是綽綽有餘的。
正如楊繼業自己所說,李靖就是見楊繼業年邁,不敢輕易派楊繼業獨領一軍。
李靖身為頂尖統帥,考慮到的要比尋常人要多一些,獨領一軍方麵,李靖不僅要看將領的能力,威望是否足夠。還得看將領的年紀,體質是否過關。
楊繼業雖然如今身體硬朗,但畢竟年過花甲,李靖身為一方都督,自然知道獨領一軍,對身體的負荷是非常巨大的。將領不僅要在領軍時以身作則身先士卒,還要在謀劃戰爭,思考局勢上麵耗費心力。
一場戰爭下來,最累的不是普通士兵,還是一軍統帥,有時候他們看上去沒有做出什麽貢獻。其實一個小小的行軍路線,都讓他們身心俱疲。
若是一般的戰爭,楊繼業去了也就去了,可如今麵對蒙古十萬鐵騎,便是他李靖他親自出馬也馬虎不得。派楊繼業獨領一軍,李靖便是擔憂,楊繼業在在如此高強度的戰鬥下,身體能不能受得了。
畢竟廉頗八十上陣,是堅守城池,與楊繼業出兵跟蒙古十萬鐵騎正麵交鋒不可同日而語。
而楊繼業身體一但疲憊下來,又突然遭遇戰事,一根流矢,就可能要了他的老命。
畢竟楊繼業乃是漢室老臣,有洛陽救主之功,在軍中的威望非常大。若是他在戰爭中有個好歹,對於大漢軍方士氣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此刻,麵對楊繼業的請求,李靖非常為難,不敢輕易派楊繼業出馬。
至於並州其他將校,也隻有林禦有大將之才,奈何他沒有麵對大型戰役的經驗,李靖也不敢輕易派他領軍。其餘裴俊,裴元慶,陳到,李嗣業等將皆是勇猛有餘,智謀不足的大將,更加不能擔此重任。
便在此時,一個士卒走了進來,稟報道:“啟稟都督,府門外來了兩撥人馬,一個自稱是幽州薛都督麾下將領,還有一個自稱是楊將軍族叔,前來求見。”
“快快有請!”李靖聽聞薛仁貴派人前來連忙說道。
楊繼業則眉頭微皺,說道:“叔父?他怎麽出山了?”
“楊將軍,怎麽您還有個叔父?您都六十有餘了,您叔父不也該七老八十了嗎,怎麽沒見你前去侍奉,更不曾說起過?”在場眾將,林禦與楊繼業長處時間最長,聽了士兵的匯報滿臉疑惑道。
楊繼業一邊往殿內走去,準備親自迎接,一邊向林禦解釋道:“雖是我叔父,但卻是祖父老年所生,所以年紀比我大不了歲,祖父與我父母亡故之後,我便是與叔父相依為命,是他照顧的我。
他武藝高強,善使金刀,長槍,飛錘,我的刀法,我兒小七的槍法,便是他傳授的。不過我成年後他便離開了我,進山修煉去了,隻是偶爾有書信傳來,卻有二十年不曾見過了,你自然沒有聽過。”
“七將軍的槍法居然是他傳授的,這麽說我還得叫他一聲師祖了!”林禦聞言驚訝道。
李靖與楊繼業,林禦等人走出殿來,在大門口見到兩撥人馬。
其中一行人馬皆身著鎧甲,乃是幽州士兵,為首一人白甲白馬,乃是薛仁貴麾下大將伍雲召。
另一行人,隻有三人。為首一人約摸六十多歲,身高八尺,頭發灰白,鄂下一尺長白須根根倒立。跨坐在一匹駿馬之上,左邊掛一把長刀,右邊掛一杆長槍,腰間別一流星錘,背負弓箭。雖然年邁,但這副裝扮,卻顯得精神頭十足,威風凜凜。
老者身後又有兩騎,皆身材魁梧壯碩,約摸三十多歲,一個手持一根銅棍,生的彪悍威猛。一個手持一杆長槍,長相略顯儒雅一些。
伍雲召見李靖一行人出府,連忙上前行禮道:“幽州伍雲召,見過李都督。”
而楊繼業見了那老者,也大步上前,來到老者馬前跪下,行大禮說道:“侄兒繼業,見過叔父,一別二十餘年,叔父別來無恙呼?”
古代長兄如父,更何況這老者乃是楊繼業叔父,由他撫養成人,一別二十餘年,楊繼業自當行此大禮。
馬上老者,自然便是楊袞,演義之中楊繼業的父親,不過早年亂入楊繼業時,劉辯便曾經詢問過係統楊繼業有沒有兒子之類的,楊繼業回答沒有。因此楊袞亂入,係統隻能植入個楊繼業叔父的身份。
雖然由父親變成了叔父,但楊繼業一身武藝,也是楊袞傳授,更是由楊袞撫養長大。楊袞之於楊繼業,也跟父親沒什麽兩樣,倒也無礙。
楊袞翻身下馬,扶起楊繼業說道:“我比你好的很,你比我還小兩歲,卻比我還顯老。快起來,如今你可是一州副都督,小七更是官至九卿,給我楊家可是漲了臉了。”
楊繼業一臉慚愧道:“侄兒每日操勞,自然顯老,哪裏比得上叔父歸隱,逍遙快活。”
“哈哈,為叔雖然歸隱,但這些年卻也為我楊家培育了兩員大將。”楊袞哈哈大笑,指著身後的兩人說道。
“難道叔父這些年有娶妻生……”楊繼業聞言眼睛一亮,向著楊袞身後看去。原本楊繼業還以為這二人是楊袞在外娶妻生的兒子,但見二人已經三十餘歲,年紀隻怕不比自己兒子楊延嗣小,便打消這種念頭,一臉尷尬道:“不知這二位是……”
漢重禮法,楊繼業卻不敢亂叫,若是這二人是楊袞的徒弟,義子之類,便是與他平輩論交。
楊袞指著二人解釋道:“當年我離開雁門之後,入燕山修行,遇到這兩個孩子父母被胡人所殺,他們也是姓楊。根骨也還不錯,我就收他二人做我義孫,傳承我這一脈的香火。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燕山傳授二人武藝,兵法,最近聽聞蒙古入侵,兩個孩子學有所成,有心報效國家,便帶他們來投奔你了。
這一個名叫楊春,是兄長,跟小子是一個輩分的,我給他取字延德,這一個名叫楊景,我給他取字延昭!”
隨後楊袞又又指著楊繼業對楊延德,楊延昭介紹道:“這位便是我常跟你們提起的楊繼業了,乃是我的侄兒。按照輩分,是你們的叔父,你們看到他,要行父子之禮,不可怠慢。”
楊延德,楊延昭二人平日經常聽楊袞提起楊繼業,對楊繼業鎮守雁門的事跡非常崇拜。二人聽了楊袞的話,當即跪倒在地,說道:“叔父在上,請受侄兒一拜。”
“好孩子快起來!”楊繼業大喜不已,連忙將二人扶了起來。
又詢問二人生辰八字,楊延德今年三十有四,楊延昭今年三十有二,而楊延嗣今年不過三十一歲。楊繼業便道:“我麾下還有一子,年紀比你二人要小,便是你們的弟弟了,以後若是有機會,我在給你們介紹。”
楊延德,楊延昭二人也高興無比,說道:“我們雖在深山,也常聽七將軍威名,不想如今居然成了我們的弟弟。”
旁邊的李靖也與伍雲召見禮完畢,來到楊繼業等人身邊,笑道:“今日你們一家人團聚,伍將軍前來,也解了我心中憂慮,今日當真是大喜之日。來人,擺酒設宴,我要款待幾位。”
一旁的林禦聞言,向李靖詢問道:“師傅,伍將軍前來帶了什麽好消息,莫非薛將軍他……”
李靖點了點頭道:“此處人多耳雜,咱們先進去在說。”
一行人進去府中,有下人端上酒飯,李靖對著幾位說道:“幾位前來一路風塵,隻是如今並州戰事緊急,來不及準備酒飯,隻是一些粗茶淡飯,先填飽肚子在說。”
李靖說完,便先向眾人敬了杯酒,伍雲召知李靖待會還要謀劃戰局,也隻喝了一杯,便隻吃飯菜,不在飲酒。一邊楊袞,楊延德,楊延昭自有楊繼業,林禦等人做陪,隻是楊袞也是深明事理之人,見如今戰事緊急,也不多飲,隻吃些飯菜。
不過多時,眾人吃飽喝足,李靖便命人撤去碗筷。
楊繼業拱手而出,說道:“都督您如此高興,莫不是伍將軍從幽州帶來什麽好消息了?”
李靖點了點頭,來到地圖跟前,指著地圖說道:“不錯,薛將軍聽聞蒙古兵馬來到雁門郡外,擔心蒙古兵馬從雁門攻打幽州上穀,代郡。已經親率兵馬趕往代郡鎮守,代郡與我雁門郡相鄰,防線也與我雁門在一起,如今薛將軍領軍前來,我軍於雁門防禦的兵馬便不用派那麽多了。詳細情況,還是讓伍將軍來說吧。”
伍向著眾人拱了拱手,說道:“我幽州有兵馬十三萬左右,薛都督得知蒙古近犯雁門,擔心蒙古又攻打代君,上穀。所以派遣副都督狄青率領三萬兵馬鎮守於漁陽,右北平,遼西郡一帶。此地北部有燕山為屏障,隻需鎮守關卡,便穩如泰山。
而上穀方麵,薛都督派張士貴將軍率兵三萬鎮守,而代郡則由薛都督親自率兵五萬趕來鎮守。隻是代郡與雁門郡相鄰,防區也跟雁門相連,具體防禦還需雙方商榷。薛都督又考慮到並州還要兼顧河套,兵力有所不足,所以派遣末將快馬前來,與李都督商議雁門郡的防禦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