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聖人:曹操.第3部_第二章 曹操倉皇逃離洛陽
卑鄙的聖人:曹操(大全集) 作者:王曉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廢立天子
無論曹操與群臣的態度如何,董卓廢掉劉辯的計劃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沒過多久,董卓一紙詔書把在河內督戰黑山義軍的朱儁調回京師,名義上給予光祿大夫的官職,實際上是把這位名將的兵權也解除了。至於敵對的黑山起義方麵,朝廷息事寧人,任命其首領張燕為平難中郎將,默許他在黑山一帶劃地自治。緊接著,董卓又征調豫州刺史黃琬入朝,以此防止其就近舉兵反抗。
又過了幾天,董卓親自出城,以最隆重的禮儀迎接一位大人物的到來——潁川名士荀爽。他終因逃避不及,被董卓手下圍困在鄉,幾番威逼之下,無可奈何入朝為官。董卓如獲至寶,要利用這個民間大賢來裝點他的新朝廷,以此穩固士人之心。
轉眼間已到了九月,天氣一天天轉涼,嚴酷肅殺的西風又來了。那涼風卷著落葉在宮院間吹拂,發出沙沙的聲音,時不時還有幾片飄拂到朝會的玉堂殿上。
此刻,大殿裏鴉雀無聲,列坐的文武公卿似泥胎偶像,動也不動。上麵禦座空空,大家都快記不清多久沒見過皇帝了,隻有董卓在禦階下指手畫腳把持朝堂。
今天的朝會更與往日不同,因為大殿外還有二百個身披鎧甲殺氣騰騰的西涼武士。所有官員都屏住呼吸低著腦袋,甚至無人敢隨便抬一下眼皮。不過,董卓也同樣一言不發,耐著性子在大殿中央踱來踱去,他在等百官之首的太傅袁隗。
沉默了許久,忽聽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隨即趨身走進一個年輕的官員,乃侍禦史擾龍宗。侍禦史本是伺候皇帝的官,不過現在連皇帝的麵都見不著,也就改成伺候董卓了。
擾龍宗快步進殿,戰戰兢兢在董卓麵前下拜:“稟報董公,太傅他老人家,今天不能來了。”
“為什麽不來?”董卓瞥了他一眼。
擾龍宗擦去涔涔的汗水,解釋道:“老太傅偶感風寒。”
“哼!老家夥不來也罷。”
擾龍宗見他顏色不對,趕緊起身想要歸班。
董卓突然一把抓住他的衣領,怒道:“你這就想退下嗎?”
“董公,下官無罪啊……”
“無罪?你為何上殿不解劍?”董卓說罷鬆手,就勢一推。他胖大力猛,竟把擾龍宗推了一個跟鬥,重重撞在殿柱之上。
此一摔一撞著實不輕,擾龍宗好半天才掙紮著爬起來,支支吾吾道:“下官……怕董公焦急,匆匆趕回,一時倉促就忘記了。”
“忘記了?”董卓一陣冷笑,“這朝廷章法豈有忘記的?上殿帶劍暫且不論,列卿以下拜謁三公豈有服劍之理?你分明就是不把老夫這個司空放在眼裏!”
擾龍宗連連磕頭:“下官不敢!下官不敢!望董公饒恕。”
“饒恕?太晚了。來人啊!推出去殺了!”董卓喊完這一聲故意挑釁般掃視著群臣,“這是朝廷的禮法,將其治罪,我想各位大臣不會有異議吧?”他擅自處死大臣,卻打著維護禮法的名義,誰也不敢出言反對,眼睜睜看著兩名武士把殊死掙紮的擾龍宗拖了出去。那淒厲的求饒聲越來越小,直到最後化作一片寂靜,聽得人直冒冷汗,生怕下一個就輪到自己。
曹操卻坦然坐在群臣當中,毫無自危之感。他很清楚,董卓想拉攏他來打擊別人,所以自己目前是安全的。不過,董卓小題大做殺死擾龍宗,無異於殺一儆百,瞧今天這等陣勢,恐怕是要公開那驚天之舉了。
果不其然,董卓朗聲道:“我董卓為大漢國祚長遠,願以身維護國之禮法……可是如今,在後宮之中就有人不尊禮法、不守婦道,這個人就是太後何氏!”
此言一出,群臣紛紛抬頭,一雙雙驚怖的眼睛瞅著董卓。
董卓熟視無睹,緩緩道:“永樂太後董氏乃先帝生母,久居宮中。可何後竟連連逼迫,以藩妃之名將其趕出皇宮,致使她憂憤而死。如此行事豈不逆婦姑之禮,有虧孝順之節?”見大家沒什麽強烈反應,他頗為滿意,背著手繼續道,“當今天子,昏庸無能軟弱不君。昔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著在典籍,後世稱善。我看當今太後宜如太甲,當今皇帝宜如昌邑,這對母子應該廢棄流放。陳留王雖年幼,但仁孝聰慧,可以繼承大統……”
文武群臣可謂觸目驚心,從古至今哪有如此跋扈的臣子,堂而皇之大談廢立。皇帝不過是膽小一點兒,除此之外有什麽過錯?自你董卓入京以來,他何曾為政理事,他有犯錯誤的機會嗎?雖然大家都這麽想,但卻不敢打斷他的話。曹操倒是越聽越覺得好笑:那日他連霍光是誰都不知道,今天竟坦言“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這些引經據典的話,恐怕都是田儀在背後教的,也不知他耐著性子背了多久。
曹操所斷不假,董卓為了這一番言辭可沒少下工夫,他邊想邊說照本宣科,曆數何後與當今天子之失德,好半天才完,暗自出一口大氣,慶幸背誦無誤。但環視群臣,見大家交頭接耳紛紛搖頭,頓時火起,高聲嚷道:“廢當今皇帝,改立陳留王為帝,乃是為了天下大義!有敢阻此事者,以軍法處置。”
擾龍宗血跡未幹,他又把天下大義搬出來了,大家聽他這樣說,立刻靜下來。
董卓見眾人不敢有異議了,微然一笑。哪知就在這個時候,一位老臣出班而拜,朗聲道:“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過千餘,故有廢立之事。今主上鼎盛春秋,行無失德,非前事之比也。況陳留王年僅九歲,豈能處置政務?廢長立幼國之大忌,我等為臣子者若行廢立則罪過更甚,還請董公再……”
諸人一看,說話的乃尚書盧植。董卓聽他出言反對,臉色由晴轉陰,不待他講完便喝道:“住口!阻攔者軍法處置,你沒聽見嗎?來人呐,把他推出去殺了!”
盧植可不比無名小輩擾龍宗,殺字出口,又有一人倉皇出班跪倒:“董公息怒,刀下留人啊!”說話的是侍中蔡邕,“盧尚書雖言辭忤逆有礙大議,但懷至忠之心,疾天下之事。況其征討黃巾於國有功,還望董公法外開恩饒他不死。”言罷連連磕頭。
蔡邕是董卓連邀請帶威逼才來到洛陽的,三日之內曆任三台,董卓也不好駁他的麵子。隻一愣神的工夫,又見議郎彭伯也跪了出來:“盧尚書海內大儒,人之望也。今若害之,隻恐天下震怖,無人再敢為朝廷效力。還請董公萬萬寬宥,朝廷之幸,天下之幸啊!”
董卓把牙咬得吱吱響,他萬沒料到,事到如今還有人敢挑戰他的權威。他氣哼哼望著盧植,好半天才道:“也罷,看在兩位大人的麵子上且饒你一條老命。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從今以後你的官就免了吧!”
盧植見他不經天子詔命,一句話就把自己罷免了,歎息道:“微臣心意盡到,看來已不可挽回。就是您不罷我的官,我也無心再在朝堂待下去了。”說罷潸然淚下,摘了冠戴、革囊往坐榻上一放,回頭又對著空空如也的龍位拜了一拜,腳步踉蹌下殿而去。
曹操抻著脖子見他走遠,不禁愴然:這個盧植為國遭了多少罪?討黃巾被宦官陷害過,兩個兒子都被賊人殺了,宦官作亂之夜群臣複仇屠殺,隻有他一人忠心耿耿追趕聖駕夜馳河上,今天竟因幾句忠義之言險些喪命,落個丟官罷職的下場。董卓如此行事,豈得長久?
董卓見他去了,扭頭又看了看最靠前的空位子——那是袁隗的。太傅是為上公,地位尚在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之上。盧植幾句話給他提了醒,袁家也威望甚高,自己在名義上還是袁隗的故吏,今天不問個心服口服,日後也是麻煩。想至此,他的目光掃向司隸校尉袁紹:“袁本初!你怎麽想?讚同廢立之事嗎?”
袁紹緩緩起身而拜,舉動不卑不亢,朗朗道:“下官讚同董公之議。不過……”
“不過什麽?”
“此等大事,當與太傅商議,畢竟我家叔父有輔政之名。”
董卓有些不耐煩:“你叔父他故意拿大,不肯來赴朝會。”
“叔父年老體弱,最近又受了些驚嚇,一時臥病也是有的,但不會耽誤朝廷大事。”袁紹伸手拿起身旁的白旄,“董公不必著急,我現在就往叔父府中傳您的話,想必他老人家也不會反對。”說罷也不等董卓答複,便匆匆退了出去。
“天下之事豈不決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董卓瞧他退去,嘲諷道,“我看太傅年邁,也不能處置朝政了,不妨讓他安心在家養病吧!現今太尉一職,乃是幽州牧劉虞遙領。他在河北戡亂,遭黑山阻隔不能來赴任。但天下兵事不能無主,從今往後我來當這個太尉!周仲遠,你給我起草詔書吧。”
現在他的話就是口諭,尚書周毖欣然應允,卻道:“董公為太尉,自然無人不服,但下官有一事相請。”
董卓頗感意外,瞟了他一眼:“你今天怎麽也給我找麻煩呢?有話快說有屁快放!”
朝堂之上說出這麽粗俗的話來,群臣甚覺醜惡;周毖卻麵帶微笑充耳不聞,隻道:“劉虞宗室重臣,不可輕易罷免。董公若為太尉,可否改其為大司馬,以示您對宗室之優待?”
“行啊!你看著辦吧。”董卓如今對周毖頗為信賴。可是他不懂史事,太尉一職本源自大司馬,兩者實為一體。周毖不聲不響為他在遙遠的幽州樹了個官職一樣的敵人。
周毖一塊石頭落地,舉笏再言:“策董公為太尉之詔,在下勉勵為之。不過廢帝之詔,恐我等尚書難成其辭。”他也不願意當這個千古罪人,所以醜話說在前麵。
“這事也不用你們辦,我早就準備好了。”董卓早讓田儀寫成了廢帝詔書,“到時候你隻管宣讀,讀好了我加你為侍中。”周毖假裝感激連連再拜,眾臣不明就裏紛紛怒視。曹操心中雪亮:欲要殺人卻先諂侍於人,周仲遠可謂能忍常人之不能忍,我不妨學一學他。抬頭之間,正見董卓微笑地望著自己,趕忙也笑著點了點頭,以示讚同。
董卓得袁紹、周毖、曹操讚同,一時間信心大長,再次逼問群臣:“今大計已定,還有誰敢阻攔?”
諸臣不敢再違拗,參差呼道:“悉聽遵命。”
隨著這一陣無奈的表態,殺氣騰騰的氛圍散去,董卓宣布來日舉行大典,扶陳留王劉協正位,並要求百官齊至,一場驚心動魄的朝會總算結束了。群臣死裏逃生一般紛紛退下,出了大殿都不敢望那些武士一眼,各自倉皇而去。曹操剛剛邁出殿門,身後董卓就叫道:“孟德!那件事你想好了沒有?”
曹操提了一口氣,轉身假作喜悅,諂笑道:“今日朝會群臣已讚同董公之意,下官甚感欣慰,今後亦願為董公驅馳。”說著倒身便拜。
董卓搶步上前一把攙住:“免禮免禮!你既肯助我,今後便是自家兄弟,不必講這番虛禮。待新君正位之後,我立刻表你總攝西園諸營。好好幹吧!”
“謝董公栽培。”
說話間,突見董旻慌慌張張跑來:“兄長!袁紹跑了!”
“什麽?”連曹操也沒料到。
“方才他離殿而去久久不回,我便派人去袁隗府中相問,哪知他根本就沒去那裏。我心中起疑,又差人往他家中觀看,隻見堂上王節高懸,他已馬不停蹄帶著幾個人出北門而去了。”
董卓氣得胡子都翹起來了:“媽的!速速派人給我追。還有,他家眷不就在汝南嗎?派人去把他的妻兒老小都給我殺了!”
“且慢!”周毖不知從哪裏走到近前,想必他一直待在不遠處,時刻觀察董卓的動靜。
“仲遠,袁紹賊子已逃,你有何良策?”董卓扭頭道。
周毖沉吟道:“夫廢立大事,非常人之智可及。袁本初不過蒙受祖恩之徒,不識大體,心生恐懼,故而出奔。董公若是捕之急切,勢必生變。想那袁氏一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於天下,袁紹若收豪傑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則東關之地非董公之有也!”
“嗯,也有道理……難道就叫他這樣逃了?”
“非也。”周毖斷然道,“以下官之見,董公不如赦之,擇一個偏僻小地,任他為郡守。袁紹喜於免罪,必定不再生患。”
董卓似乎有些猶豫,又問曹操:“你覺得此計可行嗎?”
曹操趕緊趁熱打鐵:“周仲遠此言,實乃老成謀國之計啊!關東士人最重恩義,若能寬宥則義在於公,士人欽佩;若誅連其家則義失於彼,隻恐士人離心,因此生變啊!”
董卓一拍大腿:“好!大人有大量,且放他走,給他個小小郡守。反正他叔父還在我手心裏攥著,我就不信這小子能掀起多大浪來。”
曹操鬆了口氣,心道:“你算是瞎眼了,袁紹之聲望遠勝鮑信,給他一郡之地,你便永無寧日了。”
“孟德、仲遠!你二人替我安撫諸臣,明天的廢立大典不可鬆懈。老夫講義氣,好好替我辦事,日後我虧待不了你們。”
“諾!”二人趨身而應,不約而同側目對視了一眼。雖不用語言,但兩人想法一致:暫且逆來順受,哄著他玩吧!
第二日,即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九月甲戌,洛陽皇宮再次舉行朝會,這一次十七歲的皇帝劉辯、九歲的陳留王劉協以及太後何氏盡皆在殿。在董卓的授意下,尚書周毖出班,當眾朗誦策命:
孝靈皇帝不究高宗眉壽之祚
,早棄臣子。皇帝承紹,海內側望,而帝天姿輕佻,威儀不恪,在喪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穢發聞,損辱神器,忝汙宗廟。皇太後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後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而乃有闕,罪之大者。陳留王協,聖德偉茂,規矩邈然,豐下兌上,有堯圖之表;居喪哀戚,言不及邪,岐嶷之性,有周成之懿。休聲美稱,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可以承宗廟。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後還政。
這篇以臣欺主的策命朗讀完畢,郎中令李儒搶步上前將顫抖不已的劉辯拉下龍位。可憐這位小皇帝,賴舅舅何進竭力相助才得登基,僅僅名不副實地在位五個月,就被廢為弘農王。
耳畔縈繞著何太後的哭聲,群臣多有不忍。可就在大家還未反應過來的時候,董卓早親自將陳留王劉協抱到了龍位上。劉協年紀還小,似乎沒明白發生了什麽,他眨麽著小眼睛環視群臣,還沒意識到日後他人生的苦痛。
群臣不知所措,不曉得這樣策立出來的劉協算不算真正的皇帝。司徒丁宮感覺情況不妙,趕緊對大家朗聲道:“天禍漢室,喪亂弘多。昔日祭仲廢忽立突,《春秋》大其權。今我等臣子量宜為社稷計,誠合天人,請稱萬歲!”說罷當先下拜。文武百官聞聽此言,知道若不下拜將禍事旋踵,趕緊跟著丁宮跪倒,對劉協三呼萬歲。而董卓卻一臉驕縱立於小皇帝身邊,分享著群臣的跪拜。
不過曹操等一些細心的大臣,似乎還從丁宮的話中品味出一些弦外之音。他提到祭仲廢忽立突,此乃春秋鄭國之事。但祭仲卻是在宋人威逼之下才廢公子忽,改立公子突為鄭厲公的。身為鄭國顧命大臣,卻在敵國威逼下更易君主,這實在算不上什麽美談。丁宮學識淵博,絕不會用典用錯,他放著伊尹、霍光兩個光鮮的例子不比,反舉出祭仲的例子,這恐怕也是一種不祥的預兆吧!
曹操九叩已畢,起身望著新任皇帝,不禁生出一片感慨:天下之事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定數,昔日先帝晏駕,臨終托宦官蹇碩輔保小兒子劉協。何進帶領士人幾番爭鬥才殺死蹇碩,策立大皇子劉辯。誰料萬般辛勞一場空,董卓這一來,龍位終究還是歸了小劉協……
觸目驚心
劉協被扶上皇位之後,一些由董卓炮製的政令紛紛頒布。
首先,削去何氏的太後尊號,將其與廢帝劉辯完全隔絕在永安宮中,交與郎中令李儒看管。然後,改易身在幽州的劉虞為大司馬,董卓代他成為三公之首的太尉,並領前將軍事,進而加斧鉞,有生殺之權,並且賜虎賁勇士隨時保衛。接著,改元為永漢,以黃琬為司徒、楊彪為司空,以此二人樹立名望。此外,又賜公卿以下至黃門侍郎每家舉一名子弟為郎,名義上是讓這些高官子弟入宮補以前宦官的缺位,實際上是作為人質被控製在宮中。
辦完這兩件事情後,董卓為了籠絡士人,竟還作出兩項莫名其妙的決定:一是為謀誅宦官而被害的前朝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翻案正名,徹底了結黨錮那段公案。那已經是二十一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宦官勢力盡皆殄滅,董卓不過是賣個順水人情,為黨錮之禍畫上一個句號;另外,董卓還以永樂董太後族侄的身份自居,公開上疏為其正名。可孝靈帝之母永樂董太後乃河間人,董卓卻是地地道道的隴西人,一在冀州一在涼州,這兩個董家同姓各宗,風馬牛不相及,分明是董卓眼紅那些威風的國舅,也想冒充外戚過過癮。即便是文雅的弊端也要設法模仿,這或許就是窮人乍富的悲哀吧。
自從袁紹逃走以後,董卓對京師的控製更為嚴格,在洛陽十二道城門都明裏暗裏設了眼線,密切注意群臣的動向。對曹操而言,最為要命的是,田儀幾乎每天都叫秦宜祿來拜望一次,或是送東西,或是閑坐聊天,曹家的種種動向,都逃不出他的眼睛,這搞得曹操十分被動,根本無法與其他人密謀事宜。
這一日大清早,何顒、袁術、馮芳忽來造訪。曹操一皺眉:說不定秦宜祿一會兒就到,那小子精明過人,要是瞧出什麽破綻,以前的努力就白費了。
何顒思索片刻道:“你這裏若不保險,我們幾處就更不要說了。咱們出城說話吧。”
“對!出城打獵總不會有錯吧。”袁術表示讚同。
馮芳不甚放心:“隻怕董卓有細作把守城門,即便許咱們出去,到老賊處一說,難免招惹一場災禍。”曹操主意已定,說道:“這樣吧,你們且回去更衣準備。我與老賊周旋日久,頗得幾分信賴,先往他府上閑話幾句,順便告知他要去狩獵,這樣再去便無妨了。”
馮芳連連點頭:“也好,還可以探聽些消息。”
三人各自離去準備,曹操則動身再入董府。這已經是三天兩頭的常事了,如今上至董卓本人,下至董府的仆人,曹操皆混得爛熟,便不覺什麽可怕了。他僅著便衣,騎馬過府,守門的武士毫不阻攔,任由其進了廳堂。
董卓此刻正低頭哄一個四五歲的女童玩耍,抬首見曹操進來了,笑道:“孟德快坐,你瞧我這孫女兒可人不可人?”
曹操趕緊搶步上前,諂笑道:“不愧是您老人家的孫女,果真標致出眾!”這話其實甚假,如此小的女孩哪裏瞧得出標致與否。
不過董卓就吃這一套,比這再阿諛十倍的話他都可以安然受之,曹操料他必定欣喜。哪知董卓歎息了一聲:“唉……可惜隻有四歲。若不是年紀小,我就將他嫁與劉協了。”
曹操愕然:董卓竟然想把孫女嫁與皇帝!
“皇帝也該準備大婚了,可惜我這孫女不能配與天子,真是遺憾。”董卓連連搖頭,“前日裏我部下董承言道,不其侯伏完有一女,喚作伏壽,現年十一,容貌出眾,正好侍奉皇帝。等忙過這一陣,我親自為皇帝準備大婚。”
東海伏氏乃經學望門,曆代研修《詩經》與《尚書》,其先祖伏湛更是光武帝時期的開國名臣,族女配與皇帝本不為過。
但伏氏一族自伏湛之後向來恬淡,幾代子孫閉門讀書懶問世事,對朝局一向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被人喻為“伏不鬥”。尚(娶)孝桓帝之女陽安公主的侍中伏完,更是個有名的老實人,董卓讓他為國丈,根本就無需顧及外戚爭權之事。也虧那個叫董承的眼明心細,竟真能挑出這個血緣、門第、秉性樣樣合適的家族。
“董公事務如此繁忙,竟還心係皇帝婚事,真忠良也。下官欽佩不已!”曹操趕緊趁機恭維。
董卓拍拍孫女的頭道:“白兒,快給這位曹爺爺施禮。”
那董白兒趕緊下拜:“爺爺好!”
“喲!我是董公晚生呀,叫叔叔便可了。”
“我都說了,同殿同心即為弟兄。”
曹操不敢違拗,忙從腰間摘下一個丁氏做的荷包來,笑道:“此物雖不稀罕,卻是賤內親手所製頗為精巧,權當見麵禮,給孩子拿去玩吧!”說著塞到董白兒手中。
她接過荷包高興得忘了道謝,蹦蹦跳跳去了。
“虧你還這般細心,懂得哄女娃子。”董卓嘿嘿一笑,“白兒皇後是當不成了,我打算給她封君,你看如何?”
曹操差點蹦起來:自古妻以夫榮、母以子貴,男子封侯,女子封君。那些封君的女人們,丈夫、兒子皆立下多大的功勞啊?何苗之母封舞陽君,士人尚且不服,他董卓竟要給一個四歲的孫女封君,這也太過分了吧?心裏這麽想,嘴上可不敢這麽說,隻揶揄道:“子孫富貴全憑董公之愛。”
“光給她封君不成,我老娘還在呢,也得封君。哪能夠隻想著子孫富貴,不念老娘啊?”董卓又嘀咕道。他這幾句話的工夫,大漢朝就多了一老一少倆女侯。
“董公仁孝,在下敬仰。”曹操還得繼續吹捧,“今日得見令孫女,日後也自當備下厚禮往隴西拜謁您的老娘親。”
“老太太就在後宅呢!”
“哦?”曹操一愣,“什麽時候到的?董公速速帶路,我這就去給她老人家磕頭。”
“算了吧!”董卓一擺手,“老太太身子不好,千裏迢迢的昨天才到,正在後麵歇著呢。”
“您這一家老小全來了吧?”
“是啊!楚霸王曾道富貴還鄉,可我那窮鄉僻壤有什麽好的?幹脆叫他們都遷到洛陽來,我就在此安家落戶啦!以後等我死了,職位傳與我兒就行了。”
曹操心道:“你還想世代把持朝政,也太自負了吧?”卻口是心非道:“董公家事,自當如此。”
“你莫看我威風八麵,其實家事煩惱得很。我那嫡子三年前夭亡,隻留下白兒這一女娃;去年侍妾為我產下一子,還在懷抱,將來的事情還是一場麻煩呢。奉先不過義子螟蛉,門婿牛輔性子不強,恐皆不能保全我兒……”
曹操暗笑:恐是你不修善德,報應子孫吧。又聽董卓笑道:“且不管那麽多了,如今我在涼州的諸部護送家眷皆已趕到,自此以後我可以無憂矣!”
“董公的人馬不早就盡數來到了嗎?”曹操不解其意,試探道。
“哈哈哈……”董卓仰麵大笑,“你還蒙在鼓裏呢!我來時一共隻帶了三千人。”
“那些天,一隊一隊的人馬……”
董卓湊到他耳邊:“我叫我的人馬夜晚出城,第二天再列隊而入,看著源源不斷,其實隻是那三千人。”
此刻,曹操真是腸子都悔青了,真想抽自己一巴掌!當時鮑信曾提議合兵攻賊,自己與袁紹皆顧及董卓兵多未敢動手,原來中了他的圈套,隻求自保錯失良機。現在呂布反水、何進舊部投敵、西園軍殘敗,西涼諸部紛紛趕到,就是想舉兵也無能為力了。
曹操歎道:“無中生有故布疑陣,董公用兵果真出人意料!”這倒是進門以來唯一的一句真心話。
“孟德!現在我軍諸部已進駐潁川等地,拱衛洛陽固若金湯。河南諸軍也差不多盡在掌握,再加上你的西園軍,天下誰敢不服?我已經想好了,等整典完畢我就合並西園各營,全部由你率領。我給你起一個響亮的名號,就叫驍騎校尉!”
曹操哭笑不得:自三入洛陽以來,先為典軍校尉,後為驍騎校尉,當的都是不倫不類從未有過的官。曹操隨即又問道:“至於馮芳等人,公欲如何處置?”
“哼!我看西園軍除你之外就不要其他校尉了,淳於瓊跟著袁紹跑了,劉勳也是袁紹的人,我信不過!趙融那點兒膽子還帶什麽兵?你要是看著馮芳順眼,讓他給你當個司馬,照舊給他同樣的俸祿也就罷了。我再撥幾個部曲與你。”
“一切全憑董公安排。”曹操趕忙還禮。他此來是為了出城之事,趕緊回稟道,“董公,在下想出城一趟。”
“幹什麽?”董卓似乎有些不悅。
“我想出去射獵,久在城裏都待廢了。若是身體發福,還怎麽統領大軍啊!”說著他故意歎了口氣。
“哼!你們這些中原武人之所以難有成就,皆是因為不常習武缺少血性,隻有時不時靠射獵演武。在我們涼州,天天得與羌人玩命,若不習武連性命都保不住,能不強過你們嗎?”董卓咕噥道,“你願意去就去吧,這等小事不必告訴我。”
他話雖這樣講,曹操卻不敢不奏,私自出去了,萬一被董卓的細作咬一口,那時可就不是小事了。他連忙拱手稱謝,又補充道:“董公放心,下官自當用心習武,日後操練兵馬為您效力。”
“說到練兵確實要急。”董卓挺著龐大的肚子站起來,踱了兩步道,“並州的白波賊越發張狂,最近竟然又鬧到河東,眼瞅著快到洛陽眼皮底下了,若不剿滅實在有礙。”所謂白波賊,是並州的農民起義軍,由韓暹、李樂、胡才等人領導,因聚義於白波山穀而得名。由於丁原率部入京,又被呂布殺死,並州諸部被董卓收編,並州的防務就變得十分薄弱。白波軍趁此機會攻城略地氣勢大振,進而襲擊到了河東郡,逐漸成為僅次於河北黑山的第二大造反武裝。
曹操聞聽白波軍打到三河之地不禁大喜,覺得這倒是個舉兵反董的好機會,趕忙請命道:“下官不才,願率西園兵馬出征,定將白波賊殲滅,以報董公提攜之恩。”這句話說完,突聞身後有人冷森森道:“以在下之見,此事無需曹大人掛懷。”一回頭,隻見田儀不聲不響走了進來。曹操心中一凜:這家夥一直在偷聽嗎?
田儀對董卓深施一禮道:“西園軍各部淩亂且久不操練,以此部出征恐非有必勝把握,曹大人受命之後當先做修備。至於征討白波賊之事,當調牛輔等部前去征討。”
田儀的話似乎道理充分,實際上還是對曹操不甚放心。而相較而言,牛輔是董卓的女婿,用他領兵在外自然更為穩妥。
董卓點點頭:“就依田主簿之言。”
“主公,軍務大事不當私下言談,您還應該有所謹慎。”
“孟德豈是外人,你也忒多心了。”
田儀趕緊朝曹操一揖,賠笑道:“在下並非信不過曹大人,乃是戰略要事恐怕泄露。智者千慮亦有一失,若是偶不留神吐露出去,叫外敵知道恐於己不利。其實曹大人深知兵法,自然不必在下多言,還請您多多包涵啊。”
“哪裏哪裏,田主簿所言才是正理。”曹操暗自咬牙,又見田儀對董卓欲言又止,料是他們有緊要之言,趕緊謀求脫身,再揖道
:“下官不再叨擾董公軍務,就此告退。”
“忙你的吧。”董卓接過田儀帶來的文書,“對啦!今天小婿帳下郭汜也在狩獵,你不妨開開眼界,瞧瞧他們怎麽玩。”說著神秘兮兮地朝曹操一笑。
曹操連聲稱是,待出了董府大門,匆匆打馬回府,早見袁術領了何顒、馮芳前來,各戴皮弁,穿武服,騎著馬,做射獵打扮。他趕忙也進去更衣備箭,牽馬出來,四人同往正陽門而去。
果不其然,西涼部將胡軫正帶著一隊軍兵在此巡查,遠遠望見曹操,笑著嚷道:“孟德,好幾天沒一起喝酒了吧?他媽的,你倒是自在輕閑,這是要去射獵啊……”他猛然看見袁術三人,立刻住了口。
曹操大大咧咧道:“我這驍騎校尉還未正式受封,閑著也是閑著,剛跟司空大人打過招呼了,與幾位大人一同出去玩玩。”袁術三人趕緊抱拳見禮。胡軫聞聽稟過董卓了,便不質疑,還禮道:“老頭子也真偏心,讓你們出去玩,卻叫我在這裏當差,真真窩屈。”
“別忙,我也閑不了幾天,任命下來,我這匹馬就套上籠頭了。現在是得輕閑且輕閑唄!”曹操笑道,“你別叫屈,若有野味,我帶回來與你。”
“那就謝謝啦!”胡軫又瞥了一眼袁術三人,“但我得給這幾位提個醒,今天郭阿多也在外麵狩獵,那廝是馬賊出身,玩得野,幾位大人還是小心點兒吧。”
袁術見他言語傲慢,怪聲怪氣道:“那就多謝您提醒啦。”
曹操不願招惹是非,趕緊帶著他們穿門而過。隻見城廂之處,稀稀拉拉皆是並涼二州的軍兵,他們橫衝直闖,到處生亂,百姓避之不及。四人不禁皺眉,於是打馬疾奔,直馳出十裏多地,到了荒郊野外無人之地,才漸漸慢下講話。
袁術仰著他那瓜條子一般的瘦臉,笑道:“你們還不知道吧,聽周仲遠說,我要升官了。董卓馬上就要表奏我為後將軍了。”
“嗬!恭喜恭喜。”曹操玩笑道,“我才混上個驍騎校尉。董卓領前將軍,你當後將軍,平起平坐嘛!”
“恭喜個屁!明著讓我當將軍,實際上連我的虎賁中郎將都免了,以後我啥實權都沒有,被他牢牢攥在手心裏,不知道什麽時候腦袋就要搬家。”袁術回頭張望了一番,小聲道:“我想離開洛陽。”
“想跑?有本事你現在就溜啊。”馮芳接過了話茬。
“要能跑我早就跑了,河南之地到處是牛輔的兵。”袁術說著氣憤地罵了一聲,“本初真不仗義,他一個人走了,我可怎麽辦呢?”
曹操知道袁紹、袁術兄弟有些離析,勸道:“他也是被逼無奈的,身為司隸校尉,又有假節之權,再不走董賊必要拿他開刀。”
“問題是他一走我可怎麽辦呢?”
“我倒是有個辦法。”曹操信口道。
“說說看。”
“不過……”他看看馮芳,“恐怕你得跟公路一同離開了。”
“求之不得啊!”馮芳打馬笑道,“得脫牢籠豈不是好事?”
“過些天董卓就要任命你我二人為西園軍統帥。我為校尉,你是司馬。咱們不是他的嫡係,屯軍要在城外都亭,你身為營司馬,總可以隨便出入洛陽了吧?到時候公路扮作你的親兵,可以尋個機會帶他從軍營逃脫。”
“好辦法,不過公路得委屈一下了,叫你這個後將軍給我這小司馬當
親兵。”
三人有說有笑,何顒卻在一旁默不作聲,好半天才插嘴道:“孟德,你也得跑!”
“我?”曹操一愣,“我不走。諸位回鄉招兵買馬,我在洛陽給你們當內應。日後鬧起來,我領著西園軍與你們會合,董賊可除。”
何顒連連搖頭:“你想得太簡單了。西園軍重建,董卓難道不會在其中安排親信嗎?你的家中都時常來眼線,更何況軍營之中?再說打仗靠的是糧食武器,這些東西董卓把持著,你有心反戈一擊,到時候他一斷你的供應,這三千多人可怎麽辦呀?”
曹操默然無語。這些事情不是沒考慮過,隻是他一直覺得事到臨頭自有辦法,現在冷靜想來確實不太好辦。
何顒接著說:“如今最該逃的人就是你和周毖,董卓現在對你們信任,可一旦袁紹、鮑信舉兵,到時候董卓必定要處置你們。你趕緊趁著機會跑吧!”
“那周仲遠呢?”
何顒搖搖頭:“他舉薦韓馥、張邈、劉岱都到州郡當官,這些人要是放走了,董卓豈能再容他出去?仲遠心裏最清楚,他恐怕已經做好以身殉國的準備了!”三人聞聽無不淒然。
何顒又道:“現在這個時候,能跑一個算一個,孟德你既然有機會,一定要設法逃脫。時機錯過,悔之晚矣!”
“我再想想吧。”曹操低頭道。
“別想了,當斷不斷,必遭其禍!”
曹操還是沒有拿定主意,問道:“伯求兄,你打算怎麽辦?”
“我離開洛陽又能如何?”何顒苦笑道,“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治國,無家無業又無錢,靠什麽興兵?唯一好在董卓還沒對我起疑心,既然沒有危險,我就老老實實待在洛陽,且看他如何行事。另外我已經同荀攸商量妥當,密切觀察老賊動向,說不定將來還能幫你們點兒忙……你們聽!什麽聲音?”
四人勒馬細聽,自前方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似乎有哭聲和喊叫聲,那聲音越傳越近。四人盡皆詫異,連忙打馬向前,行了會兒,奔上一處較高的土坡,舉目眺望,不禁毛骨悚然——
在半裏外的草原上,一大群形如鬼魅的西涼兵正擁著十幾輛平板大車迎麵而來,他們邊走邊揮舞著血淋淋的大刀,手舞足蹈狀似瘋癲,歡呼著勝利。而那些車上的戰利品,不是什麽輜重軍械,而是痛苦掙紮的年輕女子。這些女子衣著樸素,一望便知是普通的莊戶人家。她們一個個花容失色,有的被繩索捆綁,有的哭哭啼啼,有的早已嚇得暈厥過去。但恰恰就在載她們的車沿之下,懸著無數血淋淋的人頭!密密麻麻,每輛車上的車沿都掛滿了。一路行來,那些頭顱裏的鮮血不停滴落,眼見他們行過的地方已經是一片血海。
“他們血洗了一個村子……”袁術話未說完,一陣嘔吐感襲來,趕緊轉過臉去。
“這些西涼兵不是人,是禽獸,是畜生!”何顒瞪大了眼睛。
震驚最大的還是曹操。他分明看到一個光著膀子的軍官騎著戰馬得意洋洋,後麵有人為他舉著“郭”字大旗。全明白了——他就是出去狩獵的郭汜。
“今天小婿帳下郭汜也在狩獵,你不妨開開眼界,瞧瞧他們怎麽玩。”頃刻間,董卓的話浮現在曹操腦海中。原來一場狩獵就是血洗一個村莊!在董卓那幫人眼中,這隻是狩獵,隻是玩,人命就跟豬狗牛羊的命一樣,可以隨便宰割,可以隨便獵殺!董卓說那句話的時候在笑,笑得如此驕傲、如此坦然,仿佛殺人是一件多麽快樂的事情。他不僅是禽獸,還是地地道道的魔鬼……
“咱們過去跟這幫禽獸拚了,把那些女子救出來!”一向溫和的馮芳都不禁叫嚷起來。曹操一把拉住他的韁繩,咬著後槽牙道:“算了,死在這裏太不值得。離開洛陽吧,我已經想好了,我隨你們一起離開洛陽!回鄉舉兵,一定要誅殺董賊!”
金蟬脫殼
隨著董卓廢立皇帝正式掌握朝政,他的真實嘴臉開始逐漸暴露。
他不滿足於擔任太尉,將這一職位讓與黃琬,進而威逼荀爽當了司空;自己則請封為相國,晉為郿侯,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已與天子威儀無異。他又加封其母為池陽君、四歲的孫女董白為渭陽君,其餘家族之人給予厚封,自呂布以下將領盡皆升賞。他帶著部下侵犯皇宮,飲酒作樂夜宿宮殿,奸淫先帝采女、欺淩宮娥。他還將宮中和西園的珍寶掠奪一空,分與部下,甚至將象征朝廷威儀的銅人、大鍾、吞水獸全部融化,鑄成銅幣歸自己所有。在他的指示下,郎中令李儒將已經被廢的太後何氏用毒酒鴆害……
這些罪惡的舉動引起了群臣不滿。城門校尉伍孚懷揣利刃刺殺董卓,不但沒有成功,反而被他擒殺。
自此之後,他越發對群臣殘暴不仁,動輒斬殺。有時候甚至將違逆他的人當眾開膛破肚剜眼割舌,手段殘忍不堪入目。而他的部下也殺人如麻,在河南和豫州之地到處掠奪百姓財物,血洗了無數的村莊。
不過驕縱情緒也衝昏了他的頭腦,甚至連主簿田儀的勸諫也漸漸不放在心上。尚書周毖等人利用這個機會不斷給他灌迷魂湯,表麵上吹捧他為當世的周公,卻將許多有影響的才俊之士放為外任,韓馥擔任了幽州牧、孔伷為豫州刺史、劉岱為兗州刺史、張邈為陳留太守、張谘為南陽太守。就在他五迷三道之際,又傳來捷報,他的女婿牛輔打敗白波義軍,董卓聞聽再次召集諸將聚酒高會,酒席竟擺到了皇宮德陽後殿裏。
“什麽時辰了?曹孟德這小子怎麽還不來……”董卓喝了不少酒,舌頭都有些短了。他的那些部將有的低頭牛飲,有的已經酒醉,有的正扯著宮女欲行奸淫,這會兒竟無人搭理他的話。
董卓心中惱怒,猛地一拍桌案,碗碟蹦起老高,所有人都靜了下來。徐榮見他著急,勸道:“您別著急,一個時辰前曹操還到我們幾個營裏去過呢!後來馮芳追著找他回去,說是營裏因為分糧食打起來了,恐怕這會兒還未處置完呢。”
董旻見兄長還未釋懷,馬上又為他滿上酒,笑道:“哥,您何必動這麽大的肝火?不來就不來唄,他又不是咱們涼州部的人。”
“你知道個屁!”董卓一口氣把酒灌下,竭力保持清醒,鄭重道:“洛陽諸將表麵恭順心裏不服。得要一個曹操這樣的人才能穩住他們,要不然這幫人全得鬧起來。”
“鬧就鬧唄,大不了把他們全殺了。”胡軫插口道。
“你他媽的以為我不想殺嗎?”董卓終於支持不住伏在案上,“都宰了留一個空朝廷還有什麽用?誰……誰替咱們處置國政,哪來的錢糧財寶?都他媽宰了,你會治國嗎?”
“我可不會,我會殺人。”胡軫轉臉又問楊定,“你會治國嗎?”
“治你個頭,我他媽也隻會殺人。”
董越此刻正扯著一個宮女動手動腳,接過話茬道:“我不光會殺人,還會喝酒,還會搞娘們!”
“誰問你這個,你會不會治國?”楊定推了他一把。
“別他媽扯淡了,天下那麽大,想搶誰就搶誰,老子有吃有喝有娘們搞,治國有個鳥用啊!”
諸將一片哄笑,董卓則爬在桌案上咕噥道:“就會他媽的胡說八道……”漸漸地起了鼾聲。大家見老頭子睡著了,更加肆無忌憚地欺侮宮娥,大吃大喝。
這時候,田儀與呂布急匆匆走進殿來。見裏麵這般淩亂景象,田儀大喝道:“別鬧了!都給我安靜點兒!”
諸人各行其是毫不理會,呂布見狀,抽出佩劍,哢嚓一聲,將一張幾案斬為兩段。胡鬧的諸將嚇了一跳,趕緊安靜下來不敢動了。田儀看見董卓兀自醉臥,趕緊抓住他的臂膀使勁搖晃。
董卓覺得有人攪他好夢,胳臂往外一扒拉,竟將田儀推了個跟頭。呂布見此更為焦急,一把拉起董卓叫道:“義父!曹操跑啦!”
“你說什麽!”董卓猛地驚醒。
“曹孟德他跑了。”呂布又說了一遍。
“不會吧?”董卓打了個酒嗝,晃了晃腦袋,竭力使自己清醒。
“孩兒去都亭請他赴宴,找遍諸營都尋不見他的蹤影,而且連馮芳都沒看見,咱安插的人也不知道他們去哪兒了。孩兒又派秦宜祿往曹府尋找,曹操也不在家中,家裏人還以為他在營裏呢。”
“會不會射獵去了。”
“大晚上射的什麽獵啊?”田儀這會兒才爬起來:“主公啊,您醒醒吧!曹操那廝跑了,他一直在您麵前做戲呀。”
董卓似乎明白過來了:“豎子安敢如此!老夫誠心誠意待他,又給他送禮,又給他加官,他怎麽……”一語未畢,又見吳匡慌裏慌張跑了進來:“相國!袁術那廝不見了。”
董卓越發惱怒,一氣之下把案桌掀翻,喝道:“速速派人,將袁家、曹家、馮家在洛陽的家眷都給我宰了!”
“且慢!”田儀攔住他,“您現在動手可就真把他們逼反了,還沒到時候呢!”
“依你之見呢?”
“暫且傳檄州郡,捉拿他們三個。若是他們不反倒也罷了,真的反了就抓他們家眷做人質。相國無需惱怒,即便他們反了,咱們手中還有一件要他們命的東西。”
“什麽東西?”董卓眼睛一亮。
“就是那弘農王劉辯。”
“區區廢帝,能有何用?”
“非也!非也!主公又沒有篡奪皇位,這些中原士人就是舉兵,也無外乎打著恢複廢帝劉辯的名義。到時候咱們將劉辯一殺,他們馬上就不知所措了。”田儀眯著怪眼冷笑道,“到時候他們就會有分歧,就會窩裏鬥,進而自相殘殺!天下攘攘,無非為名利奔波。這些衣冠禽獸的偽君子,我就不信他們真能那麽大公無私。”
董卓點了點頭,又吩咐道:“奉先,速速傳檄州郡,捉拿這三個在逃之人,尤其是那個曹孟德!”
“諾!”呂布應聲而去。
無論曹操與群臣的態度如何,董卓廢掉劉辯的計劃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沒過多久,董卓一紙詔書把在河內督戰黑山義軍的朱儁調回京師,名義上給予光祿大夫的官職,實際上是把這位名將的兵權也解除了。至於敵對的黑山起義方麵,朝廷息事寧人,任命其首領張燕為平難中郎將,默許他在黑山一帶劃地自治。緊接著,董卓又征調豫州刺史黃琬入朝,以此防止其就近舉兵反抗。
又過了幾天,董卓親自出城,以最隆重的禮儀迎接一位大人物的到來——潁川名士荀爽。他終因逃避不及,被董卓手下圍困在鄉,幾番威逼之下,無可奈何入朝為官。董卓如獲至寶,要利用這個民間大賢來裝點他的新朝廷,以此穩固士人之心。
轉眼間已到了九月,天氣一天天轉涼,嚴酷肅殺的西風又來了。那涼風卷著落葉在宮院間吹拂,發出沙沙的聲音,時不時還有幾片飄拂到朝會的玉堂殿上。
此刻,大殿裏鴉雀無聲,列坐的文武公卿似泥胎偶像,動也不動。上麵禦座空空,大家都快記不清多久沒見過皇帝了,隻有董卓在禦階下指手畫腳把持朝堂。
今天的朝會更與往日不同,因為大殿外還有二百個身披鎧甲殺氣騰騰的西涼武士。所有官員都屏住呼吸低著腦袋,甚至無人敢隨便抬一下眼皮。不過,董卓也同樣一言不發,耐著性子在大殿中央踱來踱去,他在等百官之首的太傅袁隗。
沉默了許久,忽聽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隨即趨身走進一個年輕的官員,乃侍禦史擾龍宗。侍禦史本是伺候皇帝的官,不過現在連皇帝的麵都見不著,也就改成伺候董卓了。
擾龍宗快步進殿,戰戰兢兢在董卓麵前下拜:“稟報董公,太傅他老人家,今天不能來了。”
“為什麽不來?”董卓瞥了他一眼。
擾龍宗擦去涔涔的汗水,解釋道:“老太傅偶感風寒。”
“哼!老家夥不來也罷。”
擾龍宗見他顏色不對,趕緊起身想要歸班。
董卓突然一把抓住他的衣領,怒道:“你這就想退下嗎?”
“董公,下官無罪啊……”
“無罪?你為何上殿不解劍?”董卓說罷鬆手,就勢一推。他胖大力猛,竟把擾龍宗推了一個跟鬥,重重撞在殿柱之上。
此一摔一撞著實不輕,擾龍宗好半天才掙紮著爬起來,支支吾吾道:“下官……怕董公焦急,匆匆趕回,一時倉促就忘記了。”
“忘記了?”董卓一陣冷笑,“這朝廷章法豈有忘記的?上殿帶劍暫且不論,列卿以下拜謁三公豈有服劍之理?你分明就是不把老夫這個司空放在眼裏!”
擾龍宗連連磕頭:“下官不敢!下官不敢!望董公饒恕。”
“饒恕?太晚了。來人啊!推出去殺了!”董卓喊完這一聲故意挑釁般掃視著群臣,“這是朝廷的禮法,將其治罪,我想各位大臣不會有異議吧?”他擅自處死大臣,卻打著維護禮法的名義,誰也不敢出言反對,眼睜睜看著兩名武士把殊死掙紮的擾龍宗拖了出去。那淒厲的求饒聲越來越小,直到最後化作一片寂靜,聽得人直冒冷汗,生怕下一個就輪到自己。
曹操卻坦然坐在群臣當中,毫無自危之感。他很清楚,董卓想拉攏他來打擊別人,所以自己目前是安全的。不過,董卓小題大做殺死擾龍宗,無異於殺一儆百,瞧今天這等陣勢,恐怕是要公開那驚天之舉了。
果不其然,董卓朗聲道:“我董卓為大漢國祚長遠,願以身維護國之禮法……可是如今,在後宮之中就有人不尊禮法、不守婦道,這個人就是太後何氏!”
此言一出,群臣紛紛抬頭,一雙雙驚怖的眼睛瞅著董卓。
董卓熟視無睹,緩緩道:“永樂太後董氏乃先帝生母,久居宮中。可何後竟連連逼迫,以藩妃之名將其趕出皇宮,致使她憂憤而死。如此行事豈不逆婦姑之禮,有虧孝順之節?”見大家沒什麽強烈反應,他頗為滿意,背著手繼續道,“當今天子,昏庸無能軟弱不君。昔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著在典籍,後世稱善。我看當今太後宜如太甲,當今皇帝宜如昌邑,這對母子應該廢棄流放。陳留王雖年幼,但仁孝聰慧,可以繼承大統……”
文武群臣可謂觸目驚心,從古至今哪有如此跋扈的臣子,堂而皇之大談廢立。皇帝不過是膽小一點兒,除此之外有什麽過錯?自你董卓入京以來,他何曾為政理事,他有犯錯誤的機會嗎?雖然大家都這麽想,但卻不敢打斷他的話。曹操倒是越聽越覺得好笑:那日他連霍光是誰都不知道,今天竟坦言“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這些引經據典的話,恐怕都是田儀在背後教的,也不知他耐著性子背了多久。
曹操所斷不假,董卓為了這一番言辭可沒少下工夫,他邊想邊說照本宣科,曆數何後與當今天子之失德,好半天才完,暗自出一口大氣,慶幸背誦無誤。但環視群臣,見大家交頭接耳紛紛搖頭,頓時火起,高聲嚷道:“廢當今皇帝,改立陳留王為帝,乃是為了天下大義!有敢阻此事者,以軍法處置。”
擾龍宗血跡未幹,他又把天下大義搬出來了,大家聽他這樣說,立刻靜下來。
董卓見眾人不敢有異議了,微然一笑。哪知就在這個時候,一位老臣出班而拜,朗聲道:“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過千餘,故有廢立之事。今主上鼎盛春秋,行無失德,非前事之比也。況陳留王年僅九歲,豈能處置政務?廢長立幼國之大忌,我等為臣子者若行廢立則罪過更甚,還請董公再……”
諸人一看,說話的乃尚書盧植。董卓聽他出言反對,臉色由晴轉陰,不待他講完便喝道:“住口!阻攔者軍法處置,你沒聽見嗎?來人呐,把他推出去殺了!”
盧植可不比無名小輩擾龍宗,殺字出口,又有一人倉皇出班跪倒:“董公息怒,刀下留人啊!”說話的是侍中蔡邕,“盧尚書雖言辭忤逆有礙大議,但懷至忠之心,疾天下之事。況其征討黃巾於國有功,還望董公法外開恩饒他不死。”言罷連連磕頭。
蔡邕是董卓連邀請帶威逼才來到洛陽的,三日之內曆任三台,董卓也不好駁他的麵子。隻一愣神的工夫,又見議郎彭伯也跪了出來:“盧尚書海內大儒,人之望也。今若害之,隻恐天下震怖,無人再敢為朝廷效力。還請董公萬萬寬宥,朝廷之幸,天下之幸啊!”
董卓把牙咬得吱吱響,他萬沒料到,事到如今還有人敢挑戰他的權威。他氣哼哼望著盧植,好半天才道:“也罷,看在兩位大人的麵子上且饒你一條老命。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從今以後你的官就免了吧!”
盧植見他不經天子詔命,一句話就把自己罷免了,歎息道:“微臣心意盡到,看來已不可挽回。就是您不罷我的官,我也無心再在朝堂待下去了。”說罷潸然淚下,摘了冠戴、革囊往坐榻上一放,回頭又對著空空如也的龍位拜了一拜,腳步踉蹌下殿而去。
曹操抻著脖子見他走遠,不禁愴然:這個盧植為國遭了多少罪?討黃巾被宦官陷害過,兩個兒子都被賊人殺了,宦官作亂之夜群臣複仇屠殺,隻有他一人忠心耿耿追趕聖駕夜馳河上,今天竟因幾句忠義之言險些喪命,落個丟官罷職的下場。董卓如此行事,豈得長久?
董卓見他去了,扭頭又看了看最靠前的空位子——那是袁隗的。太傅是為上公,地位尚在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之上。盧植幾句話給他提了醒,袁家也威望甚高,自己在名義上還是袁隗的故吏,今天不問個心服口服,日後也是麻煩。想至此,他的目光掃向司隸校尉袁紹:“袁本初!你怎麽想?讚同廢立之事嗎?”
袁紹緩緩起身而拜,舉動不卑不亢,朗朗道:“下官讚同董公之議。不過……”
“不過什麽?”
“此等大事,當與太傅商議,畢竟我家叔父有輔政之名。”
董卓有些不耐煩:“你叔父他故意拿大,不肯來赴朝會。”
“叔父年老體弱,最近又受了些驚嚇,一時臥病也是有的,但不會耽誤朝廷大事。”袁紹伸手拿起身旁的白旄,“董公不必著急,我現在就往叔父府中傳您的話,想必他老人家也不會反對。”說罷也不等董卓答複,便匆匆退了出去。
“天下之事豈不決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董卓瞧他退去,嘲諷道,“我看太傅年邁,也不能處置朝政了,不妨讓他安心在家養病吧!現今太尉一職,乃是幽州牧劉虞遙領。他在河北戡亂,遭黑山阻隔不能來赴任。但天下兵事不能無主,從今往後我來當這個太尉!周仲遠,你給我起草詔書吧。”
現在他的話就是口諭,尚書周毖欣然應允,卻道:“董公為太尉,自然無人不服,但下官有一事相請。”
董卓頗感意外,瞟了他一眼:“你今天怎麽也給我找麻煩呢?有話快說有屁快放!”
朝堂之上說出這麽粗俗的話來,群臣甚覺醜惡;周毖卻麵帶微笑充耳不聞,隻道:“劉虞宗室重臣,不可輕易罷免。董公若為太尉,可否改其為大司馬,以示您對宗室之優待?”
“行啊!你看著辦吧。”董卓如今對周毖頗為信賴。可是他不懂史事,太尉一職本源自大司馬,兩者實為一體。周毖不聲不響為他在遙遠的幽州樹了個官職一樣的敵人。
周毖一塊石頭落地,舉笏再言:“策董公為太尉之詔,在下勉勵為之。不過廢帝之詔,恐我等尚書難成其辭。”他也不願意當這個千古罪人,所以醜話說在前麵。
“這事也不用你們辦,我早就準備好了。”董卓早讓田儀寫成了廢帝詔書,“到時候你隻管宣讀,讀好了我加你為侍中。”周毖假裝感激連連再拜,眾臣不明就裏紛紛怒視。曹操心中雪亮:欲要殺人卻先諂侍於人,周仲遠可謂能忍常人之不能忍,我不妨學一學他。抬頭之間,正見董卓微笑地望著自己,趕忙也笑著點了點頭,以示讚同。
董卓得袁紹、周毖、曹操讚同,一時間信心大長,再次逼問群臣:“今大計已定,還有誰敢阻攔?”
諸臣不敢再違拗,參差呼道:“悉聽遵命。”
隨著這一陣無奈的表態,殺氣騰騰的氛圍散去,董卓宣布來日舉行大典,扶陳留王劉協正位,並要求百官齊至,一場驚心動魄的朝會總算結束了。群臣死裏逃生一般紛紛退下,出了大殿都不敢望那些武士一眼,各自倉皇而去。曹操剛剛邁出殿門,身後董卓就叫道:“孟德!那件事你想好了沒有?”
曹操提了一口氣,轉身假作喜悅,諂笑道:“今日朝會群臣已讚同董公之意,下官甚感欣慰,今後亦願為董公驅馳。”說著倒身便拜。
董卓搶步上前一把攙住:“免禮免禮!你既肯助我,今後便是自家兄弟,不必講這番虛禮。待新君正位之後,我立刻表你總攝西園諸營。好好幹吧!”
“謝董公栽培。”
說話間,突見董旻慌慌張張跑來:“兄長!袁紹跑了!”
“什麽?”連曹操也沒料到。
“方才他離殿而去久久不回,我便派人去袁隗府中相問,哪知他根本就沒去那裏。我心中起疑,又差人往他家中觀看,隻見堂上王節高懸,他已馬不停蹄帶著幾個人出北門而去了。”
董卓氣得胡子都翹起來了:“媽的!速速派人給我追。還有,他家眷不就在汝南嗎?派人去把他的妻兒老小都給我殺了!”
“且慢!”周毖不知從哪裏走到近前,想必他一直待在不遠處,時刻觀察董卓的動靜。
“仲遠,袁紹賊子已逃,你有何良策?”董卓扭頭道。
周毖沉吟道:“夫廢立大事,非常人之智可及。袁本初不過蒙受祖恩之徒,不識大體,心生恐懼,故而出奔。董公若是捕之急切,勢必生變。想那袁氏一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於天下,袁紹若收豪傑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則東關之地非董公之有也!”
“嗯,也有道理……難道就叫他這樣逃了?”
“非也。”周毖斷然道,“以下官之見,董公不如赦之,擇一個偏僻小地,任他為郡守。袁紹喜於免罪,必定不再生患。”
董卓似乎有些猶豫,又問曹操:“你覺得此計可行嗎?”
曹操趕緊趁熱打鐵:“周仲遠此言,實乃老成謀國之計啊!關東士人最重恩義,若能寬宥則義在於公,士人欽佩;若誅連其家則義失於彼,隻恐士人離心,因此生變啊!”
董卓一拍大腿:“好!大人有大量,且放他走,給他個小小郡守。反正他叔父還在我手心裏攥著,我就不信這小子能掀起多大浪來。”
曹操鬆了口氣,心道:“你算是瞎眼了,袁紹之聲望遠勝鮑信,給他一郡之地,你便永無寧日了。”
“孟德、仲遠!你二人替我安撫諸臣,明天的廢立大典不可鬆懈。老夫講義氣,好好替我辦事,日後我虧待不了你們。”
“諾!”二人趨身而應,不約而同側目對視了一眼。雖不用語言,但兩人想法一致:暫且逆來順受,哄著他玩吧!
第二日,即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九月甲戌,洛陽皇宮再次舉行朝會,這一次十七歲的皇帝劉辯、九歲的陳留王劉協以及太後何氏盡皆在殿。在董卓的授意下,尚書周毖出班,當眾朗誦策命:
孝靈皇帝不究高宗眉壽之祚
,早棄臣子。皇帝承紹,海內側望,而帝天姿輕佻,威儀不恪,在喪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穢發聞,損辱神器,忝汙宗廟。皇太後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後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而乃有闕,罪之大者。陳留王協,聖德偉茂,規矩邈然,豐下兌上,有堯圖之表;居喪哀戚,言不及邪,岐嶷之性,有周成之懿。休聲美稱,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可以承宗廟。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後還政。
這篇以臣欺主的策命朗讀完畢,郎中令李儒搶步上前將顫抖不已的劉辯拉下龍位。可憐這位小皇帝,賴舅舅何進竭力相助才得登基,僅僅名不副實地在位五個月,就被廢為弘農王。
耳畔縈繞著何太後的哭聲,群臣多有不忍。可就在大家還未反應過來的時候,董卓早親自將陳留王劉協抱到了龍位上。劉協年紀還小,似乎沒明白發生了什麽,他眨麽著小眼睛環視群臣,還沒意識到日後他人生的苦痛。
群臣不知所措,不曉得這樣策立出來的劉協算不算真正的皇帝。司徒丁宮感覺情況不妙,趕緊對大家朗聲道:“天禍漢室,喪亂弘多。昔日祭仲廢忽立突,《春秋》大其權。今我等臣子量宜為社稷計,誠合天人,請稱萬歲!”說罷當先下拜。文武百官聞聽此言,知道若不下拜將禍事旋踵,趕緊跟著丁宮跪倒,對劉協三呼萬歲。而董卓卻一臉驕縱立於小皇帝身邊,分享著群臣的跪拜。
不過曹操等一些細心的大臣,似乎還從丁宮的話中品味出一些弦外之音。他提到祭仲廢忽立突,此乃春秋鄭國之事。但祭仲卻是在宋人威逼之下才廢公子忽,改立公子突為鄭厲公的。身為鄭國顧命大臣,卻在敵國威逼下更易君主,這實在算不上什麽美談。丁宮學識淵博,絕不會用典用錯,他放著伊尹、霍光兩個光鮮的例子不比,反舉出祭仲的例子,這恐怕也是一種不祥的預兆吧!
曹操九叩已畢,起身望著新任皇帝,不禁生出一片感慨:天下之事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定數,昔日先帝晏駕,臨終托宦官蹇碩輔保小兒子劉協。何進帶領士人幾番爭鬥才殺死蹇碩,策立大皇子劉辯。誰料萬般辛勞一場空,董卓這一來,龍位終究還是歸了小劉協……
觸目驚心
劉協被扶上皇位之後,一些由董卓炮製的政令紛紛頒布。
首先,削去何氏的太後尊號,將其與廢帝劉辯完全隔絕在永安宮中,交與郎中令李儒看管。然後,改易身在幽州的劉虞為大司馬,董卓代他成為三公之首的太尉,並領前將軍事,進而加斧鉞,有生殺之權,並且賜虎賁勇士隨時保衛。接著,改元為永漢,以黃琬為司徒、楊彪為司空,以此二人樹立名望。此外,又賜公卿以下至黃門侍郎每家舉一名子弟為郎,名義上是讓這些高官子弟入宮補以前宦官的缺位,實際上是作為人質被控製在宮中。
辦完這兩件事情後,董卓為了籠絡士人,竟還作出兩項莫名其妙的決定:一是為謀誅宦官而被害的前朝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翻案正名,徹底了結黨錮那段公案。那已經是二十一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宦官勢力盡皆殄滅,董卓不過是賣個順水人情,為黨錮之禍畫上一個句號;另外,董卓還以永樂董太後族侄的身份自居,公開上疏為其正名。可孝靈帝之母永樂董太後乃河間人,董卓卻是地地道道的隴西人,一在冀州一在涼州,這兩個董家同姓各宗,風馬牛不相及,分明是董卓眼紅那些威風的國舅,也想冒充外戚過過癮。即便是文雅的弊端也要設法模仿,這或許就是窮人乍富的悲哀吧。
自從袁紹逃走以後,董卓對京師的控製更為嚴格,在洛陽十二道城門都明裏暗裏設了眼線,密切注意群臣的動向。對曹操而言,最為要命的是,田儀幾乎每天都叫秦宜祿來拜望一次,或是送東西,或是閑坐聊天,曹家的種種動向,都逃不出他的眼睛,這搞得曹操十分被動,根本無法與其他人密謀事宜。
這一日大清早,何顒、袁術、馮芳忽來造訪。曹操一皺眉:說不定秦宜祿一會兒就到,那小子精明過人,要是瞧出什麽破綻,以前的努力就白費了。
何顒思索片刻道:“你這裏若不保險,我們幾處就更不要說了。咱們出城說話吧。”
“對!出城打獵總不會有錯吧。”袁術表示讚同。
馮芳不甚放心:“隻怕董卓有細作把守城門,即便許咱們出去,到老賊處一說,難免招惹一場災禍。”曹操主意已定,說道:“這樣吧,你們且回去更衣準備。我與老賊周旋日久,頗得幾分信賴,先往他府上閑話幾句,順便告知他要去狩獵,這樣再去便無妨了。”
馮芳連連點頭:“也好,還可以探聽些消息。”
三人各自離去準備,曹操則動身再入董府。這已經是三天兩頭的常事了,如今上至董卓本人,下至董府的仆人,曹操皆混得爛熟,便不覺什麽可怕了。他僅著便衣,騎馬過府,守門的武士毫不阻攔,任由其進了廳堂。
董卓此刻正低頭哄一個四五歲的女童玩耍,抬首見曹操進來了,笑道:“孟德快坐,你瞧我這孫女兒可人不可人?”
曹操趕緊搶步上前,諂笑道:“不愧是您老人家的孫女,果真標致出眾!”這話其實甚假,如此小的女孩哪裏瞧得出標致與否。
不過董卓就吃這一套,比這再阿諛十倍的話他都可以安然受之,曹操料他必定欣喜。哪知董卓歎息了一聲:“唉……可惜隻有四歲。若不是年紀小,我就將他嫁與劉協了。”
曹操愕然:董卓竟然想把孫女嫁與皇帝!
“皇帝也該準備大婚了,可惜我這孫女不能配與天子,真是遺憾。”董卓連連搖頭,“前日裏我部下董承言道,不其侯伏完有一女,喚作伏壽,現年十一,容貌出眾,正好侍奉皇帝。等忙過這一陣,我親自為皇帝準備大婚。”
東海伏氏乃經學望門,曆代研修《詩經》與《尚書》,其先祖伏湛更是光武帝時期的開國名臣,族女配與皇帝本不為過。
但伏氏一族自伏湛之後向來恬淡,幾代子孫閉門讀書懶問世事,對朝局一向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被人喻為“伏不鬥”。尚(娶)孝桓帝之女陽安公主的侍中伏完,更是個有名的老實人,董卓讓他為國丈,根本就無需顧及外戚爭權之事。也虧那個叫董承的眼明心細,竟真能挑出這個血緣、門第、秉性樣樣合適的家族。
“董公事務如此繁忙,竟還心係皇帝婚事,真忠良也。下官欽佩不已!”曹操趕緊趁機恭維。
董卓拍拍孫女的頭道:“白兒,快給這位曹爺爺施禮。”
那董白兒趕緊下拜:“爺爺好!”
“喲!我是董公晚生呀,叫叔叔便可了。”
“我都說了,同殿同心即為弟兄。”
曹操不敢違拗,忙從腰間摘下一個丁氏做的荷包來,笑道:“此物雖不稀罕,卻是賤內親手所製頗為精巧,權當見麵禮,給孩子拿去玩吧!”說著塞到董白兒手中。
她接過荷包高興得忘了道謝,蹦蹦跳跳去了。
“虧你還這般細心,懂得哄女娃子。”董卓嘿嘿一笑,“白兒皇後是當不成了,我打算給她封君,你看如何?”
曹操差點蹦起來:自古妻以夫榮、母以子貴,男子封侯,女子封君。那些封君的女人們,丈夫、兒子皆立下多大的功勞啊?何苗之母封舞陽君,士人尚且不服,他董卓竟要給一個四歲的孫女封君,這也太過分了吧?心裏這麽想,嘴上可不敢這麽說,隻揶揄道:“子孫富貴全憑董公之愛。”
“光給她封君不成,我老娘還在呢,也得封君。哪能夠隻想著子孫富貴,不念老娘啊?”董卓又嘀咕道。他這幾句話的工夫,大漢朝就多了一老一少倆女侯。
“董公仁孝,在下敬仰。”曹操還得繼續吹捧,“今日得見令孫女,日後也自當備下厚禮往隴西拜謁您的老娘親。”
“老太太就在後宅呢!”
“哦?”曹操一愣,“什麽時候到的?董公速速帶路,我這就去給她老人家磕頭。”
“算了吧!”董卓一擺手,“老太太身子不好,千裏迢迢的昨天才到,正在後麵歇著呢。”
“您這一家老小全來了吧?”
“是啊!楚霸王曾道富貴還鄉,可我那窮鄉僻壤有什麽好的?幹脆叫他們都遷到洛陽來,我就在此安家落戶啦!以後等我死了,職位傳與我兒就行了。”
曹操心道:“你還想世代把持朝政,也太自負了吧?”卻口是心非道:“董公家事,自當如此。”
“你莫看我威風八麵,其實家事煩惱得很。我那嫡子三年前夭亡,隻留下白兒這一女娃;去年侍妾為我產下一子,還在懷抱,將來的事情還是一場麻煩呢。奉先不過義子螟蛉,門婿牛輔性子不強,恐皆不能保全我兒……”
曹操暗笑:恐是你不修善德,報應子孫吧。又聽董卓笑道:“且不管那麽多了,如今我在涼州的諸部護送家眷皆已趕到,自此以後我可以無憂矣!”
“董公的人馬不早就盡數來到了嗎?”曹操不解其意,試探道。
“哈哈哈……”董卓仰麵大笑,“你還蒙在鼓裏呢!我來時一共隻帶了三千人。”
“那些天,一隊一隊的人馬……”
董卓湊到他耳邊:“我叫我的人馬夜晚出城,第二天再列隊而入,看著源源不斷,其實隻是那三千人。”
此刻,曹操真是腸子都悔青了,真想抽自己一巴掌!當時鮑信曾提議合兵攻賊,自己與袁紹皆顧及董卓兵多未敢動手,原來中了他的圈套,隻求自保錯失良機。現在呂布反水、何進舊部投敵、西園軍殘敗,西涼諸部紛紛趕到,就是想舉兵也無能為力了。
曹操歎道:“無中生有故布疑陣,董公用兵果真出人意料!”這倒是進門以來唯一的一句真心話。
“孟德!現在我軍諸部已進駐潁川等地,拱衛洛陽固若金湯。河南諸軍也差不多盡在掌握,再加上你的西園軍,天下誰敢不服?我已經想好了,等整典完畢我就合並西園各營,全部由你率領。我給你起一個響亮的名號,就叫驍騎校尉!”
曹操哭笑不得:自三入洛陽以來,先為典軍校尉,後為驍騎校尉,當的都是不倫不類從未有過的官。曹操隨即又問道:“至於馮芳等人,公欲如何處置?”
“哼!我看西園軍除你之外就不要其他校尉了,淳於瓊跟著袁紹跑了,劉勳也是袁紹的人,我信不過!趙融那點兒膽子還帶什麽兵?你要是看著馮芳順眼,讓他給你當個司馬,照舊給他同樣的俸祿也就罷了。我再撥幾個部曲與你。”
“一切全憑董公安排。”曹操趕忙還禮。他此來是為了出城之事,趕緊回稟道,“董公,在下想出城一趟。”
“幹什麽?”董卓似乎有些不悅。
“我想出去射獵,久在城裏都待廢了。若是身體發福,還怎麽統領大軍啊!”說著他故意歎了口氣。
“哼!你們這些中原武人之所以難有成就,皆是因為不常習武缺少血性,隻有時不時靠射獵演武。在我們涼州,天天得與羌人玩命,若不習武連性命都保不住,能不強過你們嗎?”董卓咕噥道,“你願意去就去吧,這等小事不必告訴我。”
他話雖這樣講,曹操卻不敢不奏,私自出去了,萬一被董卓的細作咬一口,那時可就不是小事了。他連忙拱手稱謝,又補充道:“董公放心,下官自當用心習武,日後操練兵馬為您效力。”
“說到練兵確實要急。”董卓挺著龐大的肚子站起來,踱了兩步道,“並州的白波賊越發張狂,最近竟然又鬧到河東,眼瞅著快到洛陽眼皮底下了,若不剿滅實在有礙。”所謂白波賊,是並州的農民起義軍,由韓暹、李樂、胡才等人領導,因聚義於白波山穀而得名。由於丁原率部入京,又被呂布殺死,並州諸部被董卓收編,並州的防務就變得十分薄弱。白波軍趁此機會攻城略地氣勢大振,進而襲擊到了河東郡,逐漸成為僅次於河北黑山的第二大造反武裝。
曹操聞聽白波軍打到三河之地不禁大喜,覺得這倒是個舉兵反董的好機會,趕忙請命道:“下官不才,願率西園兵馬出征,定將白波賊殲滅,以報董公提攜之恩。”這句話說完,突聞身後有人冷森森道:“以在下之見,此事無需曹大人掛懷。”一回頭,隻見田儀不聲不響走了進來。曹操心中一凜:這家夥一直在偷聽嗎?
田儀對董卓深施一禮道:“西園軍各部淩亂且久不操練,以此部出征恐非有必勝把握,曹大人受命之後當先做修備。至於征討白波賊之事,當調牛輔等部前去征討。”
田儀的話似乎道理充分,實際上還是對曹操不甚放心。而相較而言,牛輔是董卓的女婿,用他領兵在外自然更為穩妥。
董卓點點頭:“就依田主簿之言。”
“主公,軍務大事不當私下言談,您還應該有所謹慎。”
“孟德豈是外人,你也忒多心了。”
田儀趕緊朝曹操一揖,賠笑道:“在下並非信不過曹大人,乃是戰略要事恐怕泄露。智者千慮亦有一失,若是偶不留神吐露出去,叫外敵知道恐於己不利。其實曹大人深知兵法,自然不必在下多言,還請您多多包涵啊。”
“哪裏哪裏,田主簿所言才是正理。”曹操暗自咬牙,又見田儀對董卓欲言又止,料是他們有緊要之言,趕緊謀求脫身,再揖道
:“下官不再叨擾董公軍務,就此告退。”
“忙你的吧。”董卓接過田儀帶來的文書,“對啦!今天小婿帳下郭汜也在狩獵,你不妨開開眼界,瞧瞧他們怎麽玩。”說著神秘兮兮地朝曹操一笑。
曹操連聲稱是,待出了董府大門,匆匆打馬回府,早見袁術領了何顒、馮芳前來,各戴皮弁,穿武服,騎著馬,做射獵打扮。他趕忙也進去更衣備箭,牽馬出來,四人同往正陽門而去。
果不其然,西涼部將胡軫正帶著一隊軍兵在此巡查,遠遠望見曹操,笑著嚷道:“孟德,好幾天沒一起喝酒了吧?他媽的,你倒是自在輕閑,這是要去射獵啊……”他猛然看見袁術三人,立刻住了口。
曹操大大咧咧道:“我這驍騎校尉還未正式受封,閑著也是閑著,剛跟司空大人打過招呼了,與幾位大人一同出去玩玩。”袁術三人趕緊抱拳見禮。胡軫聞聽稟過董卓了,便不質疑,還禮道:“老頭子也真偏心,讓你們出去玩,卻叫我在這裏當差,真真窩屈。”
“別忙,我也閑不了幾天,任命下來,我這匹馬就套上籠頭了。現在是得輕閑且輕閑唄!”曹操笑道,“你別叫屈,若有野味,我帶回來與你。”
“那就謝謝啦!”胡軫又瞥了一眼袁術三人,“但我得給這幾位提個醒,今天郭阿多也在外麵狩獵,那廝是馬賊出身,玩得野,幾位大人還是小心點兒吧。”
袁術見他言語傲慢,怪聲怪氣道:“那就多謝您提醒啦。”
曹操不願招惹是非,趕緊帶著他們穿門而過。隻見城廂之處,稀稀拉拉皆是並涼二州的軍兵,他們橫衝直闖,到處生亂,百姓避之不及。四人不禁皺眉,於是打馬疾奔,直馳出十裏多地,到了荒郊野外無人之地,才漸漸慢下講話。
袁術仰著他那瓜條子一般的瘦臉,笑道:“你們還不知道吧,聽周仲遠說,我要升官了。董卓馬上就要表奏我為後將軍了。”
“嗬!恭喜恭喜。”曹操玩笑道,“我才混上個驍騎校尉。董卓領前將軍,你當後將軍,平起平坐嘛!”
“恭喜個屁!明著讓我當將軍,實際上連我的虎賁中郎將都免了,以後我啥實權都沒有,被他牢牢攥在手心裏,不知道什麽時候腦袋就要搬家。”袁術回頭張望了一番,小聲道:“我想離開洛陽。”
“想跑?有本事你現在就溜啊。”馮芳接過了話茬。
“要能跑我早就跑了,河南之地到處是牛輔的兵。”袁術說著氣憤地罵了一聲,“本初真不仗義,他一個人走了,我可怎麽辦呢?”
曹操知道袁紹、袁術兄弟有些離析,勸道:“他也是被逼無奈的,身為司隸校尉,又有假節之權,再不走董賊必要拿他開刀。”
“問題是他一走我可怎麽辦呢?”
“我倒是有個辦法。”曹操信口道。
“說說看。”
“不過……”他看看馮芳,“恐怕你得跟公路一同離開了。”
“求之不得啊!”馮芳打馬笑道,“得脫牢籠豈不是好事?”
“過些天董卓就要任命你我二人為西園軍統帥。我為校尉,你是司馬。咱們不是他的嫡係,屯軍要在城外都亭,你身為營司馬,總可以隨便出入洛陽了吧?到時候公路扮作你的親兵,可以尋個機會帶他從軍營逃脫。”
“好辦法,不過公路得委屈一下了,叫你這個後將軍給我這小司馬當
親兵。”
三人有說有笑,何顒卻在一旁默不作聲,好半天才插嘴道:“孟德,你也得跑!”
“我?”曹操一愣,“我不走。諸位回鄉招兵買馬,我在洛陽給你們當內應。日後鬧起來,我領著西園軍與你們會合,董賊可除。”
何顒連連搖頭:“你想得太簡單了。西園軍重建,董卓難道不會在其中安排親信嗎?你的家中都時常來眼線,更何況軍營之中?再說打仗靠的是糧食武器,這些東西董卓把持著,你有心反戈一擊,到時候他一斷你的供應,這三千多人可怎麽辦呀?”
曹操默然無語。這些事情不是沒考慮過,隻是他一直覺得事到臨頭自有辦法,現在冷靜想來確實不太好辦。
何顒接著說:“如今最該逃的人就是你和周毖,董卓現在對你們信任,可一旦袁紹、鮑信舉兵,到時候董卓必定要處置你們。你趕緊趁著機會跑吧!”
“那周仲遠呢?”
何顒搖搖頭:“他舉薦韓馥、張邈、劉岱都到州郡當官,這些人要是放走了,董卓豈能再容他出去?仲遠心裏最清楚,他恐怕已經做好以身殉國的準備了!”三人聞聽無不淒然。
何顒又道:“現在這個時候,能跑一個算一個,孟德你既然有機會,一定要設法逃脫。時機錯過,悔之晚矣!”
“我再想想吧。”曹操低頭道。
“別想了,當斷不斷,必遭其禍!”
曹操還是沒有拿定主意,問道:“伯求兄,你打算怎麽辦?”
“我離開洛陽又能如何?”何顒苦笑道,“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治國,無家無業又無錢,靠什麽興兵?唯一好在董卓還沒對我起疑心,既然沒有危險,我就老老實實待在洛陽,且看他如何行事。另外我已經同荀攸商量妥當,密切觀察老賊動向,說不定將來還能幫你們點兒忙……你們聽!什麽聲音?”
四人勒馬細聽,自前方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似乎有哭聲和喊叫聲,那聲音越傳越近。四人盡皆詫異,連忙打馬向前,行了會兒,奔上一處較高的土坡,舉目眺望,不禁毛骨悚然——
在半裏外的草原上,一大群形如鬼魅的西涼兵正擁著十幾輛平板大車迎麵而來,他們邊走邊揮舞著血淋淋的大刀,手舞足蹈狀似瘋癲,歡呼著勝利。而那些車上的戰利品,不是什麽輜重軍械,而是痛苦掙紮的年輕女子。這些女子衣著樸素,一望便知是普通的莊戶人家。她們一個個花容失色,有的被繩索捆綁,有的哭哭啼啼,有的早已嚇得暈厥過去。但恰恰就在載她們的車沿之下,懸著無數血淋淋的人頭!密密麻麻,每輛車上的車沿都掛滿了。一路行來,那些頭顱裏的鮮血不停滴落,眼見他們行過的地方已經是一片血海。
“他們血洗了一個村子……”袁術話未說完,一陣嘔吐感襲來,趕緊轉過臉去。
“這些西涼兵不是人,是禽獸,是畜生!”何顒瞪大了眼睛。
震驚最大的還是曹操。他分明看到一個光著膀子的軍官騎著戰馬得意洋洋,後麵有人為他舉著“郭”字大旗。全明白了——他就是出去狩獵的郭汜。
“今天小婿帳下郭汜也在狩獵,你不妨開開眼界,瞧瞧他們怎麽玩。”頃刻間,董卓的話浮現在曹操腦海中。原來一場狩獵就是血洗一個村莊!在董卓那幫人眼中,這隻是狩獵,隻是玩,人命就跟豬狗牛羊的命一樣,可以隨便宰割,可以隨便獵殺!董卓說那句話的時候在笑,笑得如此驕傲、如此坦然,仿佛殺人是一件多麽快樂的事情。他不僅是禽獸,還是地地道道的魔鬼……
“咱們過去跟這幫禽獸拚了,把那些女子救出來!”一向溫和的馮芳都不禁叫嚷起來。曹操一把拉住他的韁繩,咬著後槽牙道:“算了,死在這裏太不值得。離開洛陽吧,我已經想好了,我隨你們一起離開洛陽!回鄉舉兵,一定要誅殺董賊!”
金蟬脫殼
隨著董卓廢立皇帝正式掌握朝政,他的真實嘴臉開始逐漸暴露。
他不滿足於擔任太尉,將這一職位讓與黃琬,進而威逼荀爽當了司空;自己則請封為相國,晉為郿侯,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已與天子威儀無異。他又加封其母為池陽君、四歲的孫女董白為渭陽君,其餘家族之人給予厚封,自呂布以下將領盡皆升賞。他帶著部下侵犯皇宮,飲酒作樂夜宿宮殿,奸淫先帝采女、欺淩宮娥。他還將宮中和西園的珍寶掠奪一空,分與部下,甚至將象征朝廷威儀的銅人、大鍾、吞水獸全部融化,鑄成銅幣歸自己所有。在他的指示下,郎中令李儒將已經被廢的太後何氏用毒酒鴆害……
這些罪惡的舉動引起了群臣不滿。城門校尉伍孚懷揣利刃刺殺董卓,不但沒有成功,反而被他擒殺。
自此之後,他越發對群臣殘暴不仁,動輒斬殺。有時候甚至將違逆他的人當眾開膛破肚剜眼割舌,手段殘忍不堪入目。而他的部下也殺人如麻,在河南和豫州之地到處掠奪百姓財物,血洗了無數的村莊。
不過驕縱情緒也衝昏了他的頭腦,甚至連主簿田儀的勸諫也漸漸不放在心上。尚書周毖等人利用這個機會不斷給他灌迷魂湯,表麵上吹捧他為當世的周公,卻將許多有影響的才俊之士放為外任,韓馥擔任了幽州牧、孔伷為豫州刺史、劉岱為兗州刺史、張邈為陳留太守、張谘為南陽太守。就在他五迷三道之際,又傳來捷報,他的女婿牛輔打敗白波義軍,董卓聞聽再次召集諸將聚酒高會,酒席竟擺到了皇宮德陽後殿裏。
“什麽時辰了?曹孟德這小子怎麽還不來……”董卓喝了不少酒,舌頭都有些短了。他的那些部將有的低頭牛飲,有的已經酒醉,有的正扯著宮女欲行奸淫,這會兒竟無人搭理他的話。
董卓心中惱怒,猛地一拍桌案,碗碟蹦起老高,所有人都靜了下來。徐榮見他著急,勸道:“您別著急,一個時辰前曹操還到我們幾個營裏去過呢!後來馮芳追著找他回去,說是營裏因為分糧食打起來了,恐怕這會兒還未處置完呢。”
董旻見兄長還未釋懷,馬上又為他滿上酒,笑道:“哥,您何必動這麽大的肝火?不來就不來唄,他又不是咱們涼州部的人。”
“你知道個屁!”董卓一口氣把酒灌下,竭力保持清醒,鄭重道:“洛陽諸將表麵恭順心裏不服。得要一個曹操這樣的人才能穩住他們,要不然這幫人全得鬧起來。”
“鬧就鬧唄,大不了把他們全殺了。”胡軫插口道。
“你他媽的以為我不想殺嗎?”董卓終於支持不住伏在案上,“都宰了留一個空朝廷還有什麽用?誰……誰替咱們處置國政,哪來的錢糧財寶?都他媽宰了,你會治國嗎?”
“我可不會,我會殺人。”胡軫轉臉又問楊定,“你會治國嗎?”
“治你個頭,我他媽也隻會殺人。”
董越此刻正扯著一個宮女動手動腳,接過話茬道:“我不光會殺人,還會喝酒,還會搞娘們!”
“誰問你這個,你會不會治國?”楊定推了他一把。
“別他媽扯淡了,天下那麽大,想搶誰就搶誰,老子有吃有喝有娘們搞,治國有個鳥用啊!”
諸將一片哄笑,董卓則爬在桌案上咕噥道:“就會他媽的胡說八道……”漸漸地起了鼾聲。大家見老頭子睡著了,更加肆無忌憚地欺侮宮娥,大吃大喝。
這時候,田儀與呂布急匆匆走進殿來。見裏麵這般淩亂景象,田儀大喝道:“別鬧了!都給我安靜點兒!”
諸人各行其是毫不理會,呂布見狀,抽出佩劍,哢嚓一聲,將一張幾案斬為兩段。胡鬧的諸將嚇了一跳,趕緊安靜下來不敢動了。田儀看見董卓兀自醉臥,趕緊抓住他的臂膀使勁搖晃。
董卓覺得有人攪他好夢,胳臂往外一扒拉,竟將田儀推了個跟頭。呂布見此更為焦急,一把拉起董卓叫道:“義父!曹操跑啦!”
“你說什麽!”董卓猛地驚醒。
“曹孟德他跑了。”呂布又說了一遍。
“不會吧?”董卓打了個酒嗝,晃了晃腦袋,竭力使自己清醒。
“孩兒去都亭請他赴宴,找遍諸營都尋不見他的蹤影,而且連馮芳都沒看見,咱安插的人也不知道他們去哪兒了。孩兒又派秦宜祿往曹府尋找,曹操也不在家中,家裏人還以為他在營裏呢。”
“會不會射獵去了。”
“大晚上射的什麽獵啊?”田儀這會兒才爬起來:“主公啊,您醒醒吧!曹操那廝跑了,他一直在您麵前做戲呀。”
董卓似乎明白過來了:“豎子安敢如此!老夫誠心誠意待他,又給他送禮,又給他加官,他怎麽……”一語未畢,又見吳匡慌裏慌張跑了進來:“相國!袁術那廝不見了。”
董卓越發惱怒,一氣之下把案桌掀翻,喝道:“速速派人,將袁家、曹家、馮家在洛陽的家眷都給我宰了!”
“且慢!”田儀攔住他,“您現在動手可就真把他們逼反了,還沒到時候呢!”
“依你之見呢?”
“暫且傳檄州郡,捉拿他們三個。若是他們不反倒也罷了,真的反了就抓他們家眷做人質。相國無需惱怒,即便他們反了,咱們手中還有一件要他們命的東西。”
“什麽東西?”董卓眼睛一亮。
“就是那弘農王劉辯。”
“區區廢帝,能有何用?”
“非也!非也!主公又沒有篡奪皇位,這些中原士人就是舉兵,也無外乎打著恢複廢帝劉辯的名義。到時候咱們將劉辯一殺,他們馬上就不知所措了。”田儀眯著怪眼冷笑道,“到時候他們就會有分歧,就會窩裏鬥,進而自相殘殺!天下攘攘,無非為名利奔波。這些衣冠禽獸的偽君子,我就不信他們真能那麽大公無私。”
董卓點了點頭,又吩咐道:“奉先,速速傳檄州郡,捉拿這三個在逃之人,尤其是那個曹孟德!”
“諾!”呂布應聲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