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陣寺院的鍾聲,震撼著動亂中的全州古城,城廂的街道上,紮滿了惶然的士兵。全州是桂北的重鎮,入湘入桂乃必經之路。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全州的聞名於世,除了它的重要地理位置,便是城西那座遐邇聞名的湘山寺。
鍾聲在暮色中震蕩著,似乎給人以某種安詳的慰藉,在連年兵災匪患之中,它仍是那樣不緊不慢,安安穩穩地響蕩著,依然吸引著形形色色的八方善男信女。二月初八的鬆花會,七月七日的曬衣會,八月九日的朝山會,更是香客雲集,熱鬧非凡。鍾聲在暮色中震蕩著,雄偉的湘山七十二峰,映著夕照,簇擁著壯麗的湘山古寺。
鍾聲把人帶到了遙遠的年代……那是唐朝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四月的一天,全州縣(古為湘源縣)湘山之巔的筍布台上,立著一位麵色黧黑,身著袈裟,手持錫杖的高僧。他憑高遠眺,隻見五華圍繞,三水匯流,左有缽盂山,右有聖禪嶺,湘山七十二峰聳立,若金剛,若觀音,若哪吒,群峰各見其形,皆獻花供果,執磐捧盂,竟似朝他圍繞頂禮。這位高僧見了,立時雙手合十,念聲“阿彌陀佛”,遂在山剪荊結茅,躬自給,於是當地人民便築淨士院一所讓其居住,請他開演大乘佛法。開演之日,從者甚眾,連湘山上的一種羽有五彩、大如竹雞的山鳥,也成群翔集其上,跟著呼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時人遂將此鳥稱為念佛鳥。從此,世人皆知湘山有聖僧,一時禪林之盛,遂為楚南第一。
湘山古寺——老桂係陸榮廷曾在此通電下野,而新桂係李、黃、白在此發生分裂
這位高僧,乃湖南郴州資興縣人,俗姓周,生於唐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十六歲時即出家受戒,因一心要當個最上乘的和尚,曾遠行淮南參禮道欽禪師,自是得道。後隨禪師至京見唐玄宗,因見朝政衰敗,安祿山將謀反,遂告別禪師,南返郴州省母,後由衡陽南下,到達全州縣湘山,在此創立湘山寺。這位高僧每逢開講佛經,對前來聽講的善男信女等信徒及十方來者,常告誡道:“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對士大夫說,“忠孝是佛”,對農工說,“勤儉是佛”,對商賈說,“公平是佛”。
在高僧的說教化下,全州一帶的社會風氣為之一變。有一次永州太守來問:“有什麽方法可以延年益壽?”高僧答道:“忠於國家,對民勤於職守,為子孫後代造福,這就是使你獲得長壽的方法啊!”高僧自來湘山寺,所說歌偈有數十萬言,由他的弟子抄錄下來,名為《遺教經》,影響很大。唐鹹通八年(公元867年)高僧無疾而終,活了一百四十歲,人呼為無量壽佛。他的弟子們在寺中為他造了一座高達十一丈的七層寶塔,將其真身迎入塔中。宋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皇帝敕賜該塔為妙明塔。宋徽宗遊南嶽時,曾來湘山寺向妙明塔致禮,敕封這位圓寂已兩百餘年的高僧為慈佑寂照妙應普惠大師,賜湘山寺鈔田三十六石。從此四方欽敬,莫不進香朝拜,年年香客雲集,其香火之鼎盛更是嶺南第一。
鍾聲在暮色中震蕩著,寂靜的湘山古道上來了三位不同尋常的香客——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一色的戎裝打扮,他們麵色沮喪,默默無言地走著,後麵是他們的三名副官,各人手裏皆提著沉甸甸的香袋。一路蒼鬆翠柏,山深徑闊,光溜溜的青石板路,一層又一層的石階,不知留下多少香客的足跡,路旁的千年古柏,不知縈回多少美妙的夢幻。來到莊嚴的龍鳳山門,湘山寺的住持虛雲禪師已帶著兩名年輕的和尚,在階下相迎。李、黃、白看時,隻見那虛雲童顏鶴發,著一領玄色袈裟,胸前掛一串黑色珠子,著青布圓口鞋,顯得樸實莊重,給人以得道高僧之感。那龍鳳山門兩側,一副氣勢恢宏的對聯更使人刮目相看:
湘山寺妙明塔見證了新桂係內部分裂的一幕
錫杖飛空選得塊袈裟片地試觀七十諸峰總不如湘山寶藏
金身覺化鎮住個海口幽岩諦言五百餘年轉甚麽衡陽回雁
李、黃、白連忙向虛雲雙手合十,口中念聲“阿彌陀佛”。
虛雲笑臉相迎,說聲:
“諸位將軍有請!”
湘山寺的龍鳳山門也頗為壯觀,中間的一座蓋成殿堂式,有兩尊鎮守山門的金剛力士像。他們皆麵貌雄偉,麵目怒忿,頭戴寶冠,上半身裸體,手扒金剛杵,兩腳張開,似有萬鈞之力。左像怒顏張口,以金剛杵作擊打之勢;右像忿顏閉口,平托金剛杵,怒目睜視。進了龍鳳山門,迎階而上,便是湘山寺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
“敢問禪師,何謂大雄!”李宗仁是第一次到這樣雄偉壯麗的名寺古刹來進香的,他見這大雄寶殿極有氣派,便駐足問道。
“大雄者,即是對佛的道德法力之尊稱,具體指的乃是佛有大力,能伏‘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大雄寶殿是供奉佛教締造者和最高領導者——‘佛’的大殿。”虛雲禪師是位學者型的僧人,對佛學、哲學、文學及書畫皆有很深的造詣,他把一個深奧神秘的佛學名詞解釋得十分通俗易懂,使這三位馳騁沙場,曾屠戮無數生靈的鐵將軍不住點頭。
大雄寶殿的殿聯更是氣勢不凡,左、右聯共一百一十二字,那楷書寫得極有神韻:
那邊消息見半點兒有甚巴鼻莫非千幻萬幻說不盡百樣即當因此的雪山中忙倒我釋迦吃麻吃麥辛苦操持生怕放逸魔花費了眼前日子
這些事情到十全處還未稱心忽然七甸八甸歎原來一場扯淡不覺得漆園裏笑殺彼莊周應牛應馬閑散逍遙都將順逆境交付與頭上天公
李、黃、白三人在這幅巨聯前駐足良久,似各有深思。
虛雲禪師又道:
“大雄寶殿供奉的主要佛像稱為‘本尊’,本寺是屬於淨土宗的寺院,殿上供奉的本尊是阿彌陀佛。”
“何謂阿彌陀佛?”李宗仁雖然剛抵山門便念了“阿彌陀佛”,但卻不知何意,他見虛雲學識淵博,便又問道。
“‘阿彌陀佛’是梵文Amitabha的音譯。意譯是‘無量壽佛’。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的人往生西方淨土,所以又名為‘接引佛’。”虛雲禪師解釋道。
“啊。”李、黃、白同時虔誠地點著頭。他們向大殿上看時,果見坐在蒲台上的阿彌陀佛作接引眾生的姿勢,右手垂下,作與願印,左手當胸,掌中有金蓮台,台分九品。阿彌陀佛左右兩側,各立著一名年輕侍者。大殿上燭光熾亮,香煙嫋嫋,異常肅穆,虛雲道:
“那是佛祖的兩名侍者,左名阿鏡,右名阿鑒。”
李、黃、白的副官已從香袋中取出香束燃點,他們接過香束,虔誠地插入紫銅香爐之中,侍立在殿前的兩名和尚已鋪好三塊杏黃色的布墊。李、黃、白三人跪在墊子上向佛祖頂禮膜拜。拜過佛祖,虛雲禪師又引著李、黃、白,由大殿出來,繼續拾階而上,到了伽藍殿。伽藍殿前,又一副對聯吸引了他們:
三千世界掌中收任伊孫行者會翻筋鬥何曾跳出
十八伽藍鼻孔嘯饒他韓昌黎極磨牙根也索來皈
黃紹竑站在階前,凝視這殿聯,隻感到身子輕飄無力,他似乎有生以來第一次悟出了些什麽道理。禪師見這三位顯赫的將軍意態虔誠,又對湘山寺頗感興趣,便指著伽藍殿說道:
“‘伽藍’是‘僧伽藍摩’的簡稱,是梵文Samghārama的音譯,意譯為‘眾園’,音兼意譯為‘僧園’。殿中供的是三位最早護持佛法建立伽藍的善士。正中的是波斯匿王,左方是祗陀太子,右方是給孤獨者。兩側是十八位伽藍神,他們是寺院的守護神。”
白崇禧問道:“十八位伽藍神可有姓名?”
“有。”虛雲禪師答道,他從左而右一一說道:“美音、梵音、天鼓、歎妙、歎美、摩妙、雷音、師子、妙歎、梵響、人音、佛奴、頌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視。”
李、黃、白又對著眾多的神佛頂禮膜拜了一回。從伽藍殿直上,便到了湘山寺的最頂端,那座雄偉的妙明塔屹立在神龜石前,塔前是護塔天龍堂,塔門額橫書:
西來真印 主人常在
那妙明塔七層高十一丈,呈八角形,八麵皆窗,中空,人能行走。湘山寺的開山祖師無量壽佛真身由其弟子迎入塔中,佛座下皆用銅錠鋪地。李、黃、白對著妙明塔頂禮膜拜,然後繞塔觀看四周的石刻。那神龜石又名飛來石,碩大無比,極像一隻靜伏的巨龜,旁有無量壽佛真身碑,金字華嚴經和明朝嘉靖年間重修妙明塔碑。神龜石上端,有清初大畫家石濤畫的幾枝蘭花。石濤曾是明朝桂林靖江王後裔,清兵入桂時逃到湘山寺出家,並在此住錫。而最令李、黃、白三人注目的,卻是石濤那蘭花石刻下不遠處,鐫刻的一行大字——“廣西總司令沈鴻英捐銀五百元”。湘山寺與老桂係陸榮廷、沈鴻英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陸榮廷複起不久,到桂林巡視,觀看那場給桂林民眾帶來巨大災難的龍燈後,被沈鴻英的參謀長鄧瑞征圍困了幾個月,李、黃、白趁機襲取南寧和左、右兩江,徹底挖倒了陸榮廷在廣西的根基。最後陸氏被迫由桂林出走,北上全州,在湘山寺住了一段時間,接到部將韓彩鳳在柳、慶一帶全軍覆滅的消息,才淒然離開湘山寺,由湖南北上轉水路東下上海,到蘇州寓居。沈鴻英後來被白崇禧趕出桂林後,也輾轉桂北一帶,據說也曾來過湘山寺參拜含淚離去,潛入鍾山、梧州,藏匿於一條港梧輪船上隻身去香港當寓公。湘山寺是老桂係失敗的見證地。無論他們給湘山寺捐款也罷,在佛祖麵前懺悔祈求保佑也罷,但他們終究無法逃脫失敗的厄運。現在,李、黃、白三人站在神龜石前,看著沈鴻英的那一行題字,不禁浮想聯翩,心酸滿腹。
山風拂動,林濤浩歎,鍾聲渺渺,暮色深沉。驀地,陸榮廷、沈鴻英從那神龜石下鑽了出來,對著李、黃、白幸災樂禍地哈哈大笑,他們一邊笑,一邊斥責道:
“你們這幾個小連長,想不到也有今天吧!”
沈鴻英還拍著胸膛:“老子在香港置有房屋、地產,每星期六到澳門去賭錢,後半世過得神仙似的快活。你們三個窮光蛋,到海外去賣苦力過日子吧!哈哈!”
陸、沈二人一邊說笑,一邊漸漸在那神龜石後隱去,卻又不住伸出手來,要拉這三位曾將他們趕下台去的“小連長”:
“快跟我們來吧,還愣著幹什麽,難道你們還想稱王稱霸?”
黃紹竑隻感到一陣冷風襲身,背脊發涼,他忽見李宗仁和白崇禧被陸榮廷、沈鴻英一邊一個拉進那神龜石裏去了,他驚懼得隻管後退——他不願跟他們去!他退了幾步,退到妙明塔後,
被塔身擋住,定睛看時,神龜石依舊屹立,沈鴻英的那一行刻在石上的字依稀猶在,不過,李宗仁、白崇禧真的不見了。黃紹竑更慌了,心想莫非李、白二人真的被陸、沈拉進石頭裏去了?他忙問站在石前的虛雲禪師:
一敗再敗,黃紹竑表示消極,李宗仁與白崇禧決心繼續反蔣
“他們哪裏去了?”
“李、白二將軍已經下去了,喏。”虛雲禪師向妙明塔下的石級指著。
黃紹竑看時,果然李宗仁和白崇禧沿石級慢慢地下行,他們步履沉重,心事浩茫,低首默行。黃紹竑隻感到肩上沉重的壓力使他抬不起頭來,猶豫了一下,他也隻得舉步而下。他深深感到李、白二人對他的極端不滿。在衡陽剛剛結束的那一場幾致全軍覆滅的慘敗,又可怖地展現在他腦海之際……
洪橋會議在下午四點鍾結束,李宗仁根據黃紹竑的意見,下令桂、張軍向祁、寶後撤。兩個小時後,第七軍軍長楊騰輝以電話緊急報告:“衡陽城裏的敵人已出擊,正向我軍壓迫,師長梁伯靄(梁重熙字伯靄)率一營堅守探山,被敵優勢兵力猛攻,梁師長不幸中彈身亡,探山已失,梁的屍體僥幸奪回!”
“季寬,衡陽的敵人已向我軍出擊,你看怎麽辦?”李宗仁忙問道。
黃紹竑把拳頭一揮說了聲:“反擊!”
李宗仁當即下達全線反攻的命令,以白崇禧指揮第七軍和第四軍為左翼,沿祁衡公路兩側向粵軍進攻;以黃紹竑指揮第十五軍及教導第一、二師為右翼,從洪橋之南反擊。七月一日淩晨,桂、張軍與粵軍蔡廷鍇、蔣光鼐、李揚敬三師和新增加上來的蔣軍李抱冰師在衡陽七塘展開血戰。經過兩天一夜的肉搏衝殺,桂、張軍因從長沙南撤,本已疲憊不支,在粵軍的空軍和地麵部隊的猛攻下,終於全線崩潰。左翼戰場的白崇禧見敗象已露立即下令向全州撤退,在粵軍飛機的掃射下,桂、張軍奪路而逃,狀極狼狽。張發奎的第四軍傷亡慘重,營長以下軍官幾乎全部陣亡,張發奎逃到熊飛嶺,見第四軍已潰不成軍,急得站到一個土坡上張大嗓門猛喊:
“老張在此,官兵有心者隨來!”
可是,所向無敵的第四軍經此一戰,僅剩得五百人槍,張發奎和第十二師師長吳奇偉不禁傷心大哭,第四師師長薛嶽則憤慨高呼:
“弟兄們,散夥吧!”
當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在亂軍之中狼狽逃遁之後,右翼戰場的黃紹竑仍在垂死掙紮。敵人越打越多,桂軍則越打越少,黃紹竑已陷於滅頂之災。忽然教導第二師師長黃旭初倉皇來報:“左翼戰場已聽不到槍聲!”黃紹竑罵道:“難道李、白、張都已死光了!”他忙派人去探查,才知左翼李、白、張已潰逃一天了,他急得又罵道:“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他們丟下老子不管啦!”他急下令向全州後撤,一天一夜跑出一百八十餘裏,到全州才追上殘破不堪的四、七兩軍和焦頭爛額的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粵軍見桂、張軍徹底崩潰,已失去再戰能力,正欲揮軍大進,在湘桂邊境追殲李、黃、白、張殘部。不料,正在隴海線上督師的蔣介石,見津浦線上閻軍攻勢淩厲,蔣軍陳調元、萬耀煌部支持不住,急電陳銘樞將正在衡陽的蔡廷鍇、蔣光鼐兩師星夜調赴津浦線參戰,隻留下李揚敬師追擊桂、張軍。李揚敬不敢孤軍深入,追入龍虎關後便繞道賀縣、八步轉到梧州與另一支粵軍餘漢謀部匯合去了。假若蔣介石不抽走蔡、蔣兩師,以蔡、蔣、李三師及李抱冰一師窮追桂、張軍,則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和張發奎,即使不當俘虜也成了光杆司令。事後,蔣介石曾為此懊悔不已。
黃紹竑率殘部逃回全州,迎麵碰到張發奎和薛嶽、吳奇偉,張發奎虎著他那張飛臉,大叫著:
“季寬,我老張跟著你,真是倒大黴呀!你看看我的部隊吧!”
第四軍殘餘的幾百人,東倒西歪地坐臥在全州城外的嶺坡上,黃紹竑想起去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他在賀縣石橋與張發奎會見時,第四軍有兩萬餘人,裝備整齊,士氣旺盛,經花縣、北流、衡陽三戰三北,如今隻剩得這點殘兵,心中也不禁一陣心酸。白崇禧也冷冷地說道:
“第七軍也差不多打光了!”
黃紹竑扭頭看了看他的第十五軍和兩個教導師,也傷亡大半,潰不成軍。李宗仁在狠狠地抽煙,一言不發。黃紹竑忽見白崇禧、張發奎、薛嶽、吳奇偉、廖磊、李品仙等人都用憤怒的目光逼視著他,那目光中似有要李宗仁“揮淚斬馬謖”之意。黃紹竑不由一陣驚悸,右手死死地握著那條皮製馬鞭,以便隨時應付不測。
“大家都辛苦了,請各自回去休息吧!”李宗仁向張發奎等揮了揮手,對黃紹竑和白崇禧道,“我們三人到湘山寺去看看。”
李、黃、白換了身幹淨衣服,命副官到城裏的香鋪去買了幾束上等好香,便往湘山寺進香來了。
黃紹竑和虛雲禪師一同往下走,到大雄寶殿前才跟上李宗仁、白崇禧。虛雲見天色已晚,向李、黃、白道:
“香積廚已為諸位將軍準備了晚餐,用過晚餐,就請在雲會堂歇息吧?”
“不敢煩勞禪師!”李宗仁謙恭地微笑著,“我們已吃過晚飯了,此行隻是前來進香。”
“素聞禪師德高望重,道弘法深,今日請為我們三人指點前程如何?”白崇禧向虛雲禪師祈求道。
“這……”虛雲禪師遲疑地說道,“諸位將軍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久聞白將軍有‘小諸葛’之名,上曉天文,下識地理,有神出鬼沒之計,經天緯地之才,老僧久居深山,才疏學淺,孤陋寡聞,何敢信口開河,妄說前程!”
這一仗敗下來,連李、白都喪失了信心,更何況心懷疚愧的黃紹竑,他見平時自命不凡的“小諸葛”白崇禧也不得不祈求虛雲禪師指點迷津了,他還能說什麽呢?便也說道:
“禪師,入湘之前,我曾在寶刹投宿,請你推算戰事之勝敗,當時你緘口不言。現在,我們打了敗仗,弄得家園殘破,桑梓不寧,心中愧對父老,就請你為我們禱告佛祖,指點迷津吧!”
那虛雲禪師本是個做學問的嚴肅僧人,他一生秉承開山祖師的衣缽,行善積德,誦經念佛,湘山寺自清初石濤住錫,以書畫名聞天下,後又有樓月禪師,亦以佛學經典的研究聞名於世。因此虛雲更是潛心研究佛學、哲學,亦善工詩畫,他主持的湘山寺不像別的寺院,專以抽簽問卜為人求財求子求福求官等手段招徠信徒香客,虛雲從不為此道,否則,那便是褻瀆了佛祖的神靈。但是,現在這三位顯赫的廣西統治者卻要他“指點”前程,一時倒難為了他這位博學的高僧。
“請禪師看在鄉土之誼的份上,幫個忙吧!”李、黃、白一齊說道。
虛雲禪師明白,凡來寺院燒香膜拜之人,十之八九都是逢災遇難的落魄人,他們都需要一種精神上的解脫,在混混沌沌的紅塵之中,他們或受苦受難,受壓受害;或失意丟官,遭災退財;或兵敗落魄,窮戚無歸……在萬般無奈之中,隻好跑到這裏求得一種精神上的慰藉。千百年來,那些失意的官僚,破產的商賈,敗戰落荒的將軍,不也是夾雜在絡繹不絕的來朝山進香的平民百姓的香客之中麽?這便是曆史,一部畸形的不曾受人重視的傳統文化史!虛雲是個有學問的高僧,他高就高在不是對佛祖的迷信,而是對佛學經典的造詣。他對香客們的心理了若指掌,但又不能點破,他雖身為高僧,卻又不能請佛祖將他們引向西方的極樂世界。對眼前的這三位將軍,虛雲知道,自己沒有使他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法術,他們所祈求的前途,無非是東山再起,爭城奪地,他們問鼎中原的野心,是絕不會因戰敗而泯滅的,虛雲能為他們指什麽樣的迷津呢?但,他又不能不說,因為他實在惹不起這三位鐵將軍啊,他想了想,終於開言了:
“清順治丁亥冬,恭順王兵入境,明十三鎮將領據守全州,形勢危殆。一日,十三鎮將領入湘山寺同禱於佛祖前,各書‘順’‘守’二字拈鬮,各拈‘順’字,遂皆投誠,兵不血刃,而民得安居。”
李、黃、白三人聽了,這一驚非同小可,他們目下所處的境地,與南明小朝廷那殘山剩水的局麵何等相似。當年,孔有德率清兵大舉入桂,南明十三將在全州降清,桂林城破,南明覆亡。他們今日入湘山寺進香,難道竟得一個重蹈南明覆轍的結果麽?李宗仁、白崇禧心頭咚咚亂跳,一時口不能言。隻有黃紹竑硬著頭皮說道:
“既然如此,我們三人也不妨拈一次鬮,一切皆聽天由命好了!”
虛雲忙命小和尚去取紙筆墨硯來,放在大雄寶殿左側的一隻台幾上。黃紹竑將紙裁成六小片,自己率先動筆寫了“和”“戰”二字,然後把筆交給李宗仁,李宗仁到了此時,已別無主意,也隻得照寫了“和”“戰”二字。桂係內部的事情,向來是少數服從多數,白崇禧見李、黃都已寫了,他雖然心存猶豫,但也不得不寫。李、黃、白寫了三個“和”字三個“戰”字,黃紹竑將那六個字放在掌心搓成六個小紙團,一齊交給虛雲禪師,然後來到佛祖像前,再一次進香,又一次跪在那三方杏黃布墊上對佛祖頂禮膜拜。拜畢,由李宗仁領銜向佛祖禱告:
“佛祖在上,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再拜於下,我等追隨孫總理革命,率師北伐,底定中原,克複平、津,為重建民國薄有勳勞。然北伐之後,天下未靖,兵連禍結,內戰不斷。此種內戰接踵而至,純然是由於蔣介石的獨裁亂紀,以不正當之手段圖謀消滅異己所引起。蔣氏此種作風,已引起全國的公憤,廣西軍民對蔣氏,無不痛心疾首。我等縱想解甲歸田,也不願在蔣氏的淫威之下俯首帖耳。其所以陳兵抗拒,實是逼上梁山,不得已而為之。故而有馮、閻反蔣於北,我等入湘策應於南之舉。今不幸兵敗衡陽,退回廣西,形格勢禁,爾後是戰是和,不能定奪,祈請佛祖決之。”
禱罷,李、黃、白又跪下再拜。拜畢,他們一齊來到佛座前,虛雲禪師便將那六個小紙團放在掌中搖了搖,然後開掌任其落在神龕上。李、黃、白抬頭看時,隻見那佛祖正對他們微笑著,它手中托著的表示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後的座位的九品蓮台,似乎離他們很近,但又很遠,使人可望而不可即。
黃紹竑猶豫了一下,這才鼓起勇氣去拈鬮,他將拈到的那隻小紙團慢慢展
開——一個“和”字赫然入目。李宗仁、白崇禧心中一陣猛烈戰栗,似乎看到黃紹竑手中寫著“和”字的那皺巴巴的小紙片突然變成了一麵迎風飄動的大白旗,殘破不堪的桂係軍隊正在接受蔣介石的改編……
“完了!”白崇禧連忙把雙眼閉上。
李宗仁狠了狠心,像伸手去捉一條毒蛇似的,戰戰兢兢地將散落在神龕上的五隻小紙團中的一隻捏了起來,誠惶誠恐緩緩展開——一個“戰”字倏地跳了出來。李、黃二人,一戰一和,相持不下,這回全靠白崇禧一字定乾坤了。白崇禧冥神靜氣,在心裏又獨自向佛祖祈禱了一回。他不願意拈到那個“和”字,這倒並不是他好戰,而是不願當降將軍。從太史公筆下,從孫武、孔明的兵書中,他沒有找到降將軍的楷模,他自從軍之日起,他發誓寧做斷頭將軍而不做降將軍,這宗旨主宰了他作為軍人的一生。內戰中,他屢仆屢起,但不曾向蔣介石投降;抗戰中,他指揮國軍與日寇數度血戰,雖艱難困苦,但堅決反對向日本投降;在國共戰爭中,打到最後全軍覆沒,他也沒向共產黨議和投降。這功過是非,任由曆史去評說!但是,目下白崇禧千祈萬求的是拈一個“戰”字,以便重振軍威,與蔣介石再決雌雄,如果他拈到那個忌諱的“和”字,恐怕今生隻有做“斷頭將軍”的資格了!這時,白崇禧發現不但李宗仁和黃紹竑緊張地注視著他,便是修煉有素的虛雲禪師也有點沉不住氣了。白崇禧咬了咬牙,倏地從腰上抽出手槍,“哢嚓”一聲推上子彈,然後雙手捧著,將手槍恭恭敬敬地置於神龕之上,他向佛祖深深一拜,接著禱告道:
“佛祖在上,白崇禧一生不做降將軍,請佛祖成全我之誌!”
“健生!”李宗仁和黃紹竑一齊驚呼起來。
“白將軍不必如此!”虛雲見狀也驚愕相勸,他深恐白崇禧拈到個“和”字在佛祖麵前“殺身成仁”,壞了湘山寺的名聲。
白崇禧也不管他們怎麽說,便徑自在神龕上那剩下的四個小紙團中任意拈了一個——他一旦下了決心,行動總是非常果斷的。他並不急於打開那小紙團,而是將其放在掌心之內,滾了幾滾,然後送到李、黃麵前,悲壯地笑道:
“你們看,這多像一顆手槍子彈!”
李宗仁和黃紹竑看著那來回滾動的小紙團,提心吊膽,不知所然;虛雲禪師則駭然地瞪著他那雙修煉有素的慧眼,驚得不知所措!
白崇禧慢慢將小紙團展開,三雙凡眼加上虛雲禪師那雙慧眼,一齊盯著——“戰!”他們幾乎同時驚叫起來——白崇禧終於拈到了他所盼望的“戰”字!幾乎所有在場的人,包括那幾個小和尚和李、黃、白的副官,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隻有黃紹竑那氣剛舒了一半便在喉嚨中給噎住了——他沒有忘記,自己拈到的是個“和”字!白崇禧欣喜欲狂,又對佛祖拜了一拜,才收起他那支小手槍——其實,即使他拈到了個“和”字,他也不會在佛祖麵前開槍自殺的,這點已從他的禱辭中得到了證明。他之所以要當著李、黃的麵演出這悲壯的一幕,無非是要表明他反蔣的決心,因為無論是從長沙撤退還是從衡陽的倉促決戰,李宗仁在決策中皆受黃紹竑的製約,為了加強自己在團體中的發言權和力促李、黃反蔣的決心,他才這麽做的。對“小諸葛”的心計,李、黃如何得知?隻不過大家都虛驚了一場而已!
拈鬮完畢,夜已深沉,山風送爽,鍾聲幽幽。李、黃、白仿佛剛退出戰場一般,剛才拈鬮時的緊張心情頓時鬆弛下來。他們步出大殿,隻見月明星稀,山風拂動著古老的鬆柏樹梢,發出噓噓之聲,鍾聲響過之後,更顯山寺的寂靜深遠。幾隻棲息在大殿屋頂的“念佛鳥”,卻不甘寂寞地發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叫聲,更使山寺顯得穆靜超脫,遠離凡塵。李宗仁因見寺裏安靜,便決定在此借宿一晚,以便和黃、白研討爾後的方針大計。虛雲禪師將他們引到雲會堂的精舍,又命小和尚端來湘山寺的特產素豆腐給他們三位當夜宵。吃過夜餐,虛雲禪師說了聲“請安歇”,便辭去了。
李、黃、白三人躺在舒適的竹榻上,房中青燈幽幽,月光透過薄薄的窗紗,靜靜地鋪在房中地上,不知從哪裏飄來淡淡的伽南香味,更使人飄然欲夢。李宗仁打了個長長的哈欠,自從長沙南撤以來,他還從沒睡過一個好覺,現在倒是真有點想睡了。他看著躺在右邊的白崇禧,白崇禧雙手交叉抱著後腦勺,仰麵躺著,兩條長腿舒適地伸開,成個大大的“人”字,那雙眼睛卻半閉半合,似仍在“運籌帷幄之中”。李宗仁又看看躺在左邊竹榻上的黃紹竑,黃紹竑卻翻來覆去,弄得那精致的竹榻吱吱直響。
“季寬,睡不好嗎?”李宗仁關切地問。
“唔,德公,你剛才是不是做夢了?”黃紹竑答非所問。
“沒有啊。”李宗仁說。
“唔,你是應該做個好夢才對!”黃紹竑翻了個身,“我反正是睡不著。”
“你說我為什麽要做個好夢才對呢!”李宗仁欠起身子,打火點著了一支香煙。
“這次入湘之前,我曾在寺內投宿,與虛雲禪師閑談,他曾給我講過這麽一個故事。”黃紹竑屈起一條腿,把另一條腿搭在上麵,慢慢搖著,繼續說,“崇禎癸末年張獻忠破永州,永明王在逃難中夢一黧麵僧送金剛子三枚,吞之,絕食半月不饑。逃到全州後,他來湘山寺拜謁佛祖,覺得在夢中送他金剛子的那僧人正是殿上佛祖。是夜,他宿於寺中,又夢一黃衣人壓在他的身上。醒來,即去拜問寺中住持高僧,高僧解曰‘此乃黃袍加身之兆也’。五年後,永明王果然在全州即帝位,建立南明小朝廷,這才知道‘人’加在‘王’之上,即全字也。”
白崇禧聽了哈哈直笑,李宗仁卻正色道:“季寬不要亂說!”
黃紹竑又翻了個身,歎口氣,說:“唉!如果你不做這樣的夢,我們還真要完蛋了!”
“季寬,你心裏到底在想些什麽!”李宗仁問。
黃紹竑又翻來覆去了一陣,忽然從竹榻上坐起來,頹然而道:
“我們搞了十幾年,結果弄得這個樣子,同蔣介石爭天下,肯定是爭不過的了,不如趁早認輸吧!”
“認輸?”白崇禧從竹榻上跳起來,“季寬你不要悲觀,勝敗乃兵家之常事,蔣介石是統一不了中國的,我們發展的機會多得很呢!”
“但我不想幹了!”黃紹竑搖了搖頭。
“為什麽?就為在洪橋吵了架!”李宗仁寬厚地說道,“唉,一個盆裏的碗筷,哪能不碰撞的呢?我和健生如有對不住你的地方,你千萬別計較!”
黃紹竑又搖了搖頭,說:“上次北流之敗,這次衡陽的挫折,我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似應急流勇退以謝全軍袍澤。再說,我對軍事也實在感到厭煩了。”
白崇禧忙道:“這樣的話,你現在千萬不要對大家說出來,否則我們的軍心就要瓦解了。你心情不好,我們知道,你就休息休息,專理行政的事,軍事由我們負責好了。”
“我想離開廣西!”黃紹竑似乎沒有聽到白崇禧的話,仍在沉重地說道。
“你想到哪裏去?”白崇禧愈來愈感到事態的嚴重。
“去南京,投蔣介石!”黃紹竑冷冷地說道。
“你要投蔣?!”白崇禧幾乎要叫喊起來了。
“下圍棋,你是個老手了!”黃紹竑仍是冷冷地說道,“你不曉得,當局道相逼,沒有活路可走的時候,不是很需要一子去做眼嗎?”
白崇禧似乎明白黃紹竑的意圖,又很不放心地說道:
“你如果堅決不幹,要離開廣西,也要等軍事局麵稍為安定,才好提出來。”
“這事需要從長計議,還是以後再說吧!”李宗仁一邊吸煙,一邊沉思,心想,這回拈鬮可真拈出麻煩來了!
他們三人,沒有再說話,隻是各人在想著各人的心事。寺院裏的夜半鍾聲在悠悠地鳴響著,幾隻念佛鳥仍在“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斷鳴叫著,似乎在表示著它們對佛祖的無限虔誠。
“這山裏,連鳥都想成佛啊!”李宗仁慨歎道。
“鳥或可成佛,而人卻不能!”白崇禧道。
“為什麽?”
“因為人有七情六欲,沒有這些東西,人世間的一切便不存在了!”
“難道人還不如鳥獸麽?”
“也許……”
聽著他們的議論,黃紹竑更加輾轉難眠……
第二天,李、黃、白由全州往桂林進發。到了桂林,李宗仁在風洞山的迎風樓上設宴招待桂、張軍各位將領。他們出師北上之時,曾發誓要在武
漢的黃鶴樓上喝慶功酒,可是,現在卻敗回桂林,在風洞山喝酒,個個心裏都感到不是滋味,一想到爾後的前途,更加感到憤懣悲涼,一入座,薛嶽便罵起來:
“丟那媽!這個賬一定要算!”
“北流一敗,衡陽又敗,這是誰的責任?”吳奇偉也罵道。
“今天有酒盡管喝,有話盡管說!”張發奎也大聲說著。
李宗仁、白崇禧來了,張發奎以目示大家,薛、吳即不作聲。及至黃紹竑一到,薛嶽又叫罵起來:
“丟那媽,這哪裏是飲酒,是喝血,是喝我們在衡陽戰死的官兵的血呀!”
黃紹竑猛地一驚,抬頭看時,隻見張發奎、薛嶽、吳奇偉、李品仙、廖磊等一班桂、張軍將領,一個個都用憤怒的目光盯著他,便知他們要借酒發難,欲清算他貽誤軍機的責任。黃紹竑見責任難卸,又不好退場,一入座便舉杯猛飲其酒,一杯接一杯地不斷喝。他一邊喝,一邊借著酒發著牢騷:
“入湘?為什麽要入湘,入湘得了什麽好處?你們說!”
他一口氣連幹了幾杯,把杯子往地上一扔,仍在叫喊著:
“你們為什麽事前不同我商量?就傾巢出兵湖南?我根本不同意這種戰略主張!你們……你們……到湖南去……幹……幹什麽?”
黃紹竑已經醉了:“我……我知道……了,湖南有……有個……桃……桃
花……江,那裏的……女人……哈哈哈……”
張發奎攥著拳頭,白崇禧皺著眉頭,李宗仁搖著頭,見這樣鬧下去不像話,忙命副官把黃紹竑扶下山去。
第二天,李宗仁召開會議,請白崇禧、張發奎、黃紹竑出席,商量如何驅逐滇軍以解南寧之圍。白崇禧、張發奎都到了,等了好久,還不見黃紹竑來,李宗仁忙派副官去催。副官回報:
“黃副總司令已帶衛隊到良豐花園休息去了,這是他留給總司令的一封信。”
黃紹竑在信中表示他不再參與軍政事務,請求辭去所兼第十五軍軍長一職,他要在良豐花園好好休息一段時間。
“啊!”李宗仁覺得,事態的發展遠比他在湘山寺裏估計的要迅速而嚴重得多,軍事上一敗再敗,廣西殘破,軍隊殘破,而現在連李、黃、白這三根台柱也開始殘破了,怎麽辦?
鍾聲在暮色中震蕩著,似乎給人以某種安詳的慰藉,在連年兵災匪患之中,它仍是那樣不緊不慢,安安穩穩地響蕩著,依然吸引著形形色色的八方善男信女。二月初八的鬆花會,七月七日的曬衣會,八月九日的朝山會,更是香客雲集,熱鬧非凡。鍾聲在暮色中震蕩著,雄偉的湘山七十二峰,映著夕照,簇擁著壯麗的湘山古寺。
鍾聲把人帶到了遙遠的年代……那是唐朝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四月的一天,全州縣(古為湘源縣)湘山之巔的筍布台上,立著一位麵色黧黑,身著袈裟,手持錫杖的高僧。他憑高遠眺,隻見五華圍繞,三水匯流,左有缽盂山,右有聖禪嶺,湘山七十二峰聳立,若金剛,若觀音,若哪吒,群峰各見其形,皆獻花供果,執磐捧盂,竟似朝他圍繞頂禮。這位高僧見了,立時雙手合十,念聲“阿彌陀佛”,遂在山剪荊結茅,躬自給,於是當地人民便築淨士院一所讓其居住,請他開演大乘佛法。開演之日,從者甚眾,連湘山上的一種羽有五彩、大如竹雞的山鳥,也成群翔集其上,跟著呼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時人遂將此鳥稱為念佛鳥。從此,世人皆知湘山有聖僧,一時禪林之盛,遂為楚南第一。
湘山古寺——老桂係陸榮廷曾在此通電下野,而新桂係李、黃、白在此發生分裂
這位高僧,乃湖南郴州資興縣人,俗姓周,生於唐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十六歲時即出家受戒,因一心要當個最上乘的和尚,曾遠行淮南參禮道欽禪師,自是得道。後隨禪師至京見唐玄宗,因見朝政衰敗,安祿山將謀反,遂告別禪師,南返郴州省母,後由衡陽南下,到達全州縣湘山,在此創立湘山寺。這位高僧每逢開講佛經,對前來聽講的善男信女等信徒及十方來者,常告誡道:“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對士大夫說,“忠孝是佛”,對農工說,“勤儉是佛”,對商賈說,“公平是佛”。
在高僧的說教化下,全州一帶的社會風氣為之一變。有一次永州太守來問:“有什麽方法可以延年益壽?”高僧答道:“忠於國家,對民勤於職守,為子孫後代造福,這就是使你獲得長壽的方法啊!”高僧自來湘山寺,所說歌偈有數十萬言,由他的弟子抄錄下來,名為《遺教經》,影響很大。唐鹹通八年(公元867年)高僧無疾而終,活了一百四十歲,人呼為無量壽佛。他的弟子們在寺中為他造了一座高達十一丈的七層寶塔,將其真身迎入塔中。宋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皇帝敕賜該塔為妙明塔。宋徽宗遊南嶽時,曾來湘山寺向妙明塔致禮,敕封這位圓寂已兩百餘年的高僧為慈佑寂照妙應普惠大師,賜湘山寺鈔田三十六石。從此四方欽敬,莫不進香朝拜,年年香客雲集,其香火之鼎盛更是嶺南第一。
鍾聲在暮色中震蕩著,寂靜的湘山古道上來了三位不同尋常的香客——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一色的戎裝打扮,他們麵色沮喪,默默無言地走著,後麵是他們的三名副官,各人手裏皆提著沉甸甸的香袋。一路蒼鬆翠柏,山深徑闊,光溜溜的青石板路,一層又一層的石階,不知留下多少香客的足跡,路旁的千年古柏,不知縈回多少美妙的夢幻。來到莊嚴的龍鳳山門,湘山寺的住持虛雲禪師已帶著兩名年輕的和尚,在階下相迎。李、黃、白看時,隻見那虛雲童顏鶴發,著一領玄色袈裟,胸前掛一串黑色珠子,著青布圓口鞋,顯得樸實莊重,給人以得道高僧之感。那龍鳳山門兩側,一副氣勢恢宏的對聯更使人刮目相看:
湘山寺妙明塔見證了新桂係內部分裂的一幕
錫杖飛空選得塊袈裟片地試觀七十諸峰總不如湘山寶藏
金身覺化鎮住個海口幽岩諦言五百餘年轉甚麽衡陽回雁
李、黃、白連忙向虛雲雙手合十,口中念聲“阿彌陀佛”。
虛雲笑臉相迎,說聲:
“諸位將軍有請!”
湘山寺的龍鳳山門也頗為壯觀,中間的一座蓋成殿堂式,有兩尊鎮守山門的金剛力士像。他們皆麵貌雄偉,麵目怒忿,頭戴寶冠,上半身裸體,手扒金剛杵,兩腳張開,似有萬鈞之力。左像怒顏張口,以金剛杵作擊打之勢;右像忿顏閉口,平托金剛杵,怒目睜視。進了龍鳳山門,迎階而上,便是湘山寺的主體建築——大雄寶殿。
“敢問禪師,何謂大雄!”李宗仁是第一次到這樣雄偉壯麗的名寺古刹來進香的,他見這大雄寶殿極有氣派,便駐足問道。
“大雄者,即是對佛的道德法力之尊稱,具體指的乃是佛有大力,能伏‘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大雄寶殿是供奉佛教締造者和最高領導者——‘佛’的大殿。”虛雲禪師是位學者型的僧人,對佛學、哲學、文學及書畫皆有很深的造詣,他把一個深奧神秘的佛學名詞解釋得十分通俗易懂,使這三位馳騁沙場,曾屠戮無數生靈的鐵將軍不住點頭。
大雄寶殿的殿聯更是氣勢不凡,左、右聯共一百一十二字,那楷書寫得極有神韻:
那邊消息見半點兒有甚巴鼻莫非千幻萬幻說不盡百樣即當因此的雪山中忙倒我釋迦吃麻吃麥辛苦操持生怕放逸魔花費了眼前日子
這些事情到十全處還未稱心忽然七甸八甸歎原來一場扯淡不覺得漆園裏笑殺彼莊周應牛應馬閑散逍遙都將順逆境交付與頭上天公
李、黃、白三人在這幅巨聯前駐足良久,似各有深思。
虛雲禪師又道:
“大雄寶殿供奉的主要佛像稱為‘本尊’,本寺是屬於淨土宗的寺院,殿上供奉的本尊是阿彌陀佛。”
“何謂阿彌陀佛?”李宗仁雖然剛抵山門便念了“阿彌陀佛”,但卻不知何意,他見虛雲學識淵博,便又問道。
“‘阿彌陀佛’是梵文Amitabha的音譯。意譯是‘無量壽佛’。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的人往生西方淨土,所以又名為‘接引佛’。”虛雲禪師解釋道。
“啊。”李、黃、白同時虔誠地點著頭。他們向大殿上看時,果見坐在蒲台上的阿彌陀佛作接引眾生的姿勢,右手垂下,作與願印,左手當胸,掌中有金蓮台,台分九品。阿彌陀佛左右兩側,各立著一名年輕侍者。大殿上燭光熾亮,香煙嫋嫋,異常肅穆,虛雲道:
“那是佛祖的兩名侍者,左名阿鏡,右名阿鑒。”
李、黃、白的副官已從香袋中取出香束燃點,他們接過香束,虔誠地插入紫銅香爐之中,侍立在殿前的兩名和尚已鋪好三塊杏黃色的布墊。李、黃、白三人跪在墊子上向佛祖頂禮膜拜。拜過佛祖,虛雲禪師又引著李、黃、白,由大殿出來,繼續拾階而上,到了伽藍殿。伽藍殿前,又一副對聯吸引了他們:
三千世界掌中收任伊孫行者會翻筋鬥何曾跳出
十八伽藍鼻孔嘯饒他韓昌黎極磨牙根也索來皈
黃紹竑站在階前,凝視這殿聯,隻感到身子輕飄無力,他似乎有生以來第一次悟出了些什麽道理。禪師見這三位顯赫的將軍意態虔誠,又對湘山寺頗感興趣,便指著伽藍殿說道:
“‘伽藍’是‘僧伽藍摩’的簡稱,是梵文Samghārama的音譯,意譯為‘眾園’,音兼意譯為‘僧園’。殿中供的是三位最早護持佛法建立伽藍的善士。正中的是波斯匿王,左方是祗陀太子,右方是給孤獨者。兩側是十八位伽藍神,他們是寺院的守護神。”
白崇禧問道:“十八位伽藍神可有姓名?”
“有。”虛雲禪師答道,他從左而右一一說道:“美音、梵音、天鼓、歎妙、歎美、摩妙、雷音、師子、妙歎、梵響、人音、佛奴、頌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視。”
李、黃、白又對著眾多的神佛頂禮膜拜了一回。從伽藍殿直上,便到了湘山寺的最頂端,那座雄偉的妙明塔屹立在神龜石前,塔前是護塔天龍堂,塔門額橫書:
西來真印 主人常在
那妙明塔七層高十一丈,呈八角形,八麵皆窗,中空,人能行走。湘山寺的開山祖師無量壽佛真身由其弟子迎入塔中,佛座下皆用銅錠鋪地。李、黃、白對著妙明塔頂禮膜拜,然後繞塔觀看四周的石刻。那神龜石又名飛來石,碩大無比,極像一隻靜伏的巨龜,旁有無量壽佛真身碑,金字華嚴經和明朝嘉靖年間重修妙明塔碑。神龜石上端,有清初大畫家石濤畫的幾枝蘭花。石濤曾是明朝桂林靖江王後裔,清兵入桂時逃到湘山寺出家,並在此住錫。而最令李、黃、白三人注目的,卻是石濤那蘭花石刻下不遠處,鐫刻的一行大字——“廣西總司令沈鴻英捐銀五百元”。湘山寺與老桂係陸榮廷、沈鴻英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陸榮廷複起不久,到桂林巡視,觀看那場給桂林民眾帶來巨大災難的龍燈後,被沈鴻英的參謀長鄧瑞征圍困了幾個月,李、黃、白趁機襲取南寧和左、右兩江,徹底挖倒了陸榮廷在廣西的根基。最後陸氏被迫由桂林出走,北上全州,在湘山寺住了一段時間,接到部將韓彩鳳在柳、慶一帶全軍覆滅的消息,才淒然離開湘山寺,由湖南北上轉水路東下上海,到蘇州寓居。沈鴻英後來被白崇禧趕出桂林後,也輾轉桂北一帶,據說也曾來過湘山寺參拜含淚離去,潛入鍾山、梧州,藏匿於一條港梧輪船上隻身去香港當寓公。湘山寺是老桂係失敗的見證地。無論他們給湘山寺捐款也罷,在佛祖麵前懺悔祈求保佑也罷,但他們終究無法逃脫失敗的厄運。現在,李、黃、白三人站在神龜石前,看著沈鴻英的那一行題字,不禁浮想聯翩,心酸滿腹。
山風拂動,林濤浩歎,鍾聲渺渺,暮色深沉。驀地,陸榮廷、沈鴻英從那神龜石下鑽了出來,對著李、黃、白幸災樂禍地哈哈大笑,他們一邊笑,一邊斥責道:
“你們這幾個小連長,想不到也有今天吧!”
沈鴻英還拍著胸膛:“老子在香港置有房屋、地產,每星期六到澳門去賭錢,後半世過得神仙似的快活。你們三個窮光蛋,到海外去賣苦力過日子吧!哈哈!”
陸、沈二人一邊說笑,一邊漸漸在那神龜石後隱去,卻又不住伸出手來,要拉這三位曾將他們趕下台去的“小連長”:
“快跟我們來吧,還愣著幹什麽,難道你們還想稱王稱霸?”
黃紹竑隻感到一陣冷風襲身,背脊發涼,他忽見李宗仁和白崇禧被陸榮廷、沈鴻英一邊一個拉進那神龜石裏去了,他驚懼得隻管後退——他不願跟他們去!他退了幾步,退到妙明塔後,
被塔身擋住,定睛看時,神龜石依舊屹立,沈鴻英的那一行刻在石上的字依稀猶在,不過,李宗仁、白崇禧真的不見了。黃紹竑更慌了,心想莫非李、白二人真的被陸、沈拉進石頭裏去了?他忙問站在石前的虛雲禪師:
一敗再敗,黃紹竑表示消極,李宗仁與白崇禧決心繼續反蔣
“他們哪裏去了?”
“李、白二將軍已經下去了,喏。”虛雲禪師向妙明塔下的石級指著。
黃紹竑看時,果然李宗仁和白崇禧沿石級慢慢地下行,他們步履沉重,心事浩茫,低首默行。黃紹竑隻感到肩上沉重的壓力使他抬不起頭來,猶豫了一下,他也隻得舉步而下。他深深感到李、白二人對他的極端不滿。在衡陽剛剛結束的那一場幾致全軍覆滅的慘敗,又可怖地展現在他腦海之際……
洪橋會議在下午四點鍾結束,李宗仁根據黃紹竑的意見,下令桂、張軍向祁、寶後撤。兩個小時後,第七軍軍長楊騰輝以電話緊急報告:“衡陽城裏的敵人已出擊,正向我軍壓迫,師長梁伯靄(梁重熙字伯靄)率一營堅守探山,被敵優勢兵力猛攻,梁師長不幸中彈身亡,探山已失,梁的屍體僥幸奪回!”
“季寬,衡陽的敵人已向我軍出擊,你看怎麽辦?”李宗仁忙問道。
黃紹竑把拳頭一揮說了聲:“反擊!”
李宗仁當即下達全線反攻的命令,以白崇禧指揮第七軍和第四軍為左翼,沿祁衡公路兩側向粵軍進攻;以黃紹竑指揮第十五軍及教導第一、二師為右翼,從洪橋之南反擊。七月一日淩晨,桂、張軍與粵軍蔡廷鍇、蔣光鼐、李揚敬三師和新增加上來的蔣軍李抱冰師在衡陽七塘展開血戰。經過兩天一夜的肉搏衝殺,桂、張軍因從長沙南撤,本已疲憊不支,在粵軍的空軍和地麵部隊的猛攻下,終於全線崩潰。左翼戰場的白崇禧見敗象已露立即下令向全州撤退,在粵軍飛機的掃射下,桂、張軍奪路而逃,狀極狼狽。張發奎的第四軍傷亡慘重,營長以下軍官幾乎全部陣亡,張發奎逃到熊飛嶺,見第四軍已潰不成軍,急得站到一個土坡上張大嗓門猛喊:
“老張在此,官兵有心者隨來!”
可是,所向無敵的第四軍經此一戰,僅剩得五百人槍,張發奎和第十二師師長吳奇偉不禁傷心大哭,第四師師長薛嶽則憤慨高呼:
“弟兄們,散夥吧!”
當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在亂軍之中狼狽逃遁之後,右翼戰場的黃紹竑仍在垂死掙紮。敵人越打越多,桂軍則越打越少,黃紹竑已陷於滅頂之災。忽然教導第二師師長黃旭初倉皇來報:“左翼戰場已聽不到槍聲!”黃紹竑罵道:“難道李、白、張都已死光了!”他忙派人去探查,才知左翼李、白、張已潰逃一天了,他急得又罵道:“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他們丟下老子不管啦!”他急下令向全州後撤,一天一夜跑出一百八十餘裏,到全州才追上殘破不堪的四、七兩軍和焦頭爛額的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粵軍見桂、張軍徹底崩潰,已失去再戰能力,正欲揮軍大進,在湘桂邊境追殲李、黃、白、張殘部。不料,正在隴海線上督師的蔣介石,見津浦線上閻軍攻勢淩厲,蔣軍陳調元、萬耀煌部支持不住,急電陳銘樞將正在衡陽的蔡廷鍇、蔣光鼐兩師星夜調赴津浦線參戰,隻留下李揚敬師追擊桂、張軍。李揚敬不敢孤軍深入,追入龍虎關後便繞道賀縣、八步轉到梧州與另一支粵軍餘漢謀部匯合去了。假若蔣介石不抽走蔡、蔣兩師,以蔡、蔣、李三師及李抱冰一師窮追桂、張軍,則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和張發奎,即使不當俘虜也成了光杆司令。事後,蔣介石曾為此懊悔不已。
黃紹竑率殘部逃回全州,迎麵碰到張發奎和薛嶽、吳奇偉,張發奎虎著他那張飛臉,大叫著:
“季寬,我老張跟著你,真是倒大黴呀!你看看我的部隊吧!”
第四軍殘餘的幾百人,東倒西歪地坐臥在全州城外的嶺坡上,黃紹竑想起去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他在賀縣石橋與張發奎會見時,第四軍有兩萬餘人,裝備整齊,士氣旺盛,經花縣、北流、衡陽三戰三北,如今隻剩得這點殘兵,心中也不禁一陣心酸。白崇禧也冷冷地說道:
“第七軍也差不多打光了!”
黃紹竑扭頭看了看他的第十五軍和兩個教導師,也傷亡大半,潰不成軍。李宗仁在狠狠地抽煙,一言不發。黃紹竑忽見白崇禧、張發奎、薛嶽、吳奇偉、廖磊、李品仙等人都用憤怒的目光逼視著他,那目光中似有要李宗仁“揮淚斬馬謖”之意。黃紹竑不由一陣驚悸,右手死死地握著那條皮製馬鞭,以便隨時應付不測。
“大家都辛苦了,請各自回去休息吧!”李宗仁向張發奎等揮了揮手,對黃紹竑和白崇禧道,“我們三人到湘山寺去看看。”
李、黃、白換了身幹淨衣服,命副官到城裏的香鋪去買了幾束上等好香,便往湘山寺進香來了。
黃紹竑和虛雲禪師一同往下走,到大雄寶殿前才跟上李宗仁、白崇禧。虛雲見天色已晚,向李、黃、白道:
“香積廚已為諸位將軍準備了晚餐,用過晚餐,就請在雲會堂歇息吧?”
“不敢煩勞禪師!”李宗仁謙恭地微笑著,“我們已吃過晚飯了,此行隻是前來進香。”
“素聞禪師德高望重,道弘法深,今日請為我們三人指點前程如何?”白崇禧向虛雲禪師祈求道。
“這……”虛雲禪師遲疑地說道,“諸位將軍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久聞白將軍有‘小諸葛’之名,上曉天文,下識地理,有神出鬼沒之計,經天緯地之才,老僧久居深山,才疏學淺,孤陋寡聞,何敢信口開河,妄說前程!”
這一仗敗下來,連李、白都喪失了信心,更何況心懷疚愧的黃紹竑,他見平時自命不凡的“小諸葛”白崇禧也不得不祈求虛雲禪師指點迷津了,他還能說什麽呢?便也說道:
“禪師,入湘之前,我曾在寶刹投宿,請你推算戰事之勝敗,當時你緘口不言。現在,我們打了敗仗,弄得家園殘破,桑梓不寧,心中愧對父老,就請你為我們禱告佛祖,指點迷津吧!”
那虛雲禪師本是個做學問的嚴肅僧人,他一生秉承開山祖師的衣缽,行善積德,誦經念佛,湘山寺自清初石濤住錫,以書畫名聞天下,後又有樓月禪師,亦以佛學經典的研究聞名於世。因此虛雲更是潛心研究佛學、哲學,亦善工詩畫,他主持的湘山寺不像別的寺院,專以抽簽問卜為人求財求子求福求官等手段招徠信徒香客,虛雲從不為此道,否則,那便是褻瀆了佛祖的神靈。但是,現在這三位顯赫的廣西統治者卻要他“指點”前程,一時倒難為了他這位博學的高僧。
“請禪師看在鄉土之誼的份上,幫個忙吧!”李、黃、白一齊說道。
虛雲禪師明白,凡來寺院燒香膜拜之人,十之八九都是逢災遇難的落魄人,他們都需要一種精神上的解脫,在混混沌沌的紅塵之中,他們或受苦受難,受壓受害;或失意丟官,遭災退財;或兵敗落魄,窮戚無歸……在萬般無奈之中,隻好跑到這裏求得一種精神上的慰藉。千百年來,那些失意的官僚,破產的商賈,敗戰落荒的將軍,不也是夾雜在絡繹不絕的來朝山進香的平民百姓的香客之中麽?這便是曆史,一部畸形的不曾受人重視的傳統文化史!虛雲是個有學問的高僧,他高就高在不是對佛祖的迷信,而是對佛學經典的造詣。他對香客們的心理了若指掌,但又不能點破,他雖身為高僧,卻又不能請佛祖將他們引向西方的極樂世界。對眼前的這三位將軍,虛雲知道,自己沒有使他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法術,他們所祈求的前途,無非是東山再起,爭城奪地,他們問鼎中原的野心,是絕不會因戰敗而泯滅的,虛雲能為他們指什麽樣的迷津呢?但,他又不能不說,因為他實在惹不起這三位鐵將軍啊,他想了想,終於開言了:
“清順治丁亥冬,恭順王兵入境,明十三鎮將領據守全州,形勢危殆。一日,十三鎮將領入湘山寺同禱於佛祖前,各書‘順’‘守’二字拈鬮,各拈‘順’字,遂皆投誠,兵不血刃,而民得安居。”
李、黃、白三人聽了,這一驚非同小可,他們目下所處的境地,與南明小朝廷那殘山剩水的局麵何等相似。當年,孔有德率清兵大舉入桂,南明十三將在全州降清,桂林城破,南明覆亡。他們今日入湘山寺進香,難道竟得一個重蹈南明覆轍的結果麽?李宗仁、白崇禧心頭咚咚亂跳,一時口不能言。隻有黃紹竑硬著頭皮說道:
“既然如此,我們三人也不妨拈一次鬮,一切皆聽天由命好了!”
虛雲忙命小和尚去取紙筆墨硯來,放在大雄寶殿左側的一隻台幾上。黃紹竑將紙裁成六小片,自己率先動筆寫了“和”“戰”二字,然後把筆交給李宗仁,李宗仁到了此時,已別無主意,也隻得照寫了“和”“戰”二字。桂係內部的事情,向來是少數服從多數,白崇禧見李、黃都已寫了,他雖然心存猶豫,但也不得不寫。李、黃、白寫了三個“和”字三個“戰”字,黃紹竑將那六個字放在掌心搓成六個小紙團,一齊交給虛雲禪師,然後來到佛祖像前,再一次進香,又一次跪在那三方杏黃布墊上對佛祖頂禮膜拜。拜畢,由李宗仁領銜向佛祖禱告:
“佛祖在上,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再拜於下,我等追隨孫總理革命,率師北伐,底定中原,克複平、津,為重建民國薄有勳勞。然北伐之後,天下未靖,兵連禍結,內戰不斷。此種內戰接踵而至,純然是由於蔣介石的獨裁亂紀,以不正當之手段圖謀消滅異己所引起。蔣氏此種作風,已引起全國的公憤,廣西軍民對蔣氏,無不痛心疾首。我等縱想解甲歸田,也不願在蔣氏的淫威之下俯首帖耳。其所以陳兵抗拒,實是逼上梁山,不得已而為之。故而有馮、閻反蔣於北,我等入湘策應於南之舉。今不幸兵敗衡陽,退回廣西,形格勢禁,爾後是戰是和,不能定奪,祈請佛祖決之。”
禱罷,李、黃、白又跪下再拜。拜畢,他們一齊來到佛座前,虛雲禪師便將那六個小紙團放在掌中搖了搖,然後開掌任其落在神龕上。李、黃、白抬頭看時,隻見那佛祖正對他們微笑著,它手中托著的表示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後的座位的九品蓮台,似乎離他們很近,但又很遠,使人可望而不可即。
黃紹竑猶豫了一下,這才鼓起勇氣去拈鬮,他將拈到的那隻小紙團慢慢展
開——一個“和”字赫然入目。李宗仁、白崇禧心中一陣猛烈戰栗,似乎看到黃紹竑手中寫著“和”字的那皺巴巴的小紙片突然變成了一麵迎風飄動的大白旗,殘破不堪的桂係軍隊正在接受蔣介石的改編……
“完了!”白崇禧連忙把雙眼閉上。
李宗仁狠了狠心,像伸手去捉一條毒蛇似的,戰戰兢兢地將散落在神龕上的五隻小紙團中的一隻捏了起來,誠惶誠恐緩緩展開——一個“戰”字倏地跳了出來。李、黃二人,一戰一和,相持不下,這回全靠白崇禧一字定乾坤了。白崇禧冥神靜氣,在心裏又獨自向佛祖祈禱了一回。他不願意拈到那個“和”字,這倒並不是他好戰,而是不願當降將軍。從太史公筆下,從孫武、孔明的兵書中,他沒有找到降將軍的楷模,他自從軍之日起,他發誓寧做斷頭將軍而不做降將軍,這宗旨主宰了他作為軍人的一生。內戰中,他屢仆屢起,但不曾向蔣介石投降;抗戰中,他指揮國軍與日寇數度血戰,雖艱難困苦,但堅決反對向日本投降;在國共戰爭中,打到最後全軍覆沒,他也沒向共產黨議和投降。這功過是非,任由曆史去評說!但是,目下白崇禧千祈萬求的是拈一個“戰”字,以便重振軍威,與蔣介石再決雌雄,如果他拈到那個忌諱的“和”字,恐怕今生隻有做“斷頭將軍”的資格了!這時,白崇禧發現不但李宗仁和黃紹竑緊張地注視著他,便是修煉有素的虛雲禪師也有點沉不住氣了。白崇禧咬了咬牙,倏地從腰上抽出手槍,“哢嚓”一聲推上子彈,然後雙手捧著,將手槍恭恭敬敬地置於神龕之上,他向佛祖深深一拜,接著禱告道:
“佛祖在上,白崇禧一生不做降將軍,請佛祖成全我之誌!”
“健生!”李宗仁和黃紹竑一齊驚呼起來。
“白將軍不必如此!”虛雲見狀也驚愕相勸,他深恐白崇禧拈到個“和”字在佛祖麵前“殺身成仁”,壞了湘山寺的名聲。
白崇禧也不管他們怎麽說,便徑自在神龕上那剩下的四個小紙團中任意拈了一個——他一旦下了決心,行動總是非常果斷的。他並不急於打開那小紙團,而是將其放在掌心之內,滾了幾滾,然後送到李、黃麵前,悲壯地笑道:
“你們看,這多像一顆手槍子彈!”
李宗仁和黃紹竑看著那來回滾動的小紙團,提心吊膽,不知所然;虛雲禪師則駭然地瞪著他那雙修煉有素的慧眼,驚得不知所措!
白崇禧慢慢將小紙團展開,三雙凡眼加上虛雲禪師那雙慧眼,一齊盯著——“戰!”他們幾乎同時驚叫起來——白崇禧終於拈到了他所盼望的“戰”字!幾乎所有在場的人,包括那幾個小和尚和李、黃、白的副官,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隻有黃紹竑那氣剛舒了一半便在喉嚨中給噎住了——他沒有忘記,自己拈到的是個“和”字!白崇禧欣喜欲狂,又對佛祖拜了一拜,才收起他那支小手槍——其實,即使他拈到了個“和”字,他也不會在佛祖麵前開槍自殺的,這點已從他的禱辭中得到了證明。他之所以要當著李、黃的麵演出這悲壯的一幕,無非是要表明他反蔣的決心,因為無論是從長沙撤退還是從衡陽的倉促決戰,李宗仁在決策中皆受黃紹竑的製約,為了加強自己在團體中的發言權和力促李、黃反蔣的決心,他才這麽做的。對“小諸葛”的心計,李、黃如何得知?隻不過大家都虛驚了一場而已!
拈鬮完畢,夜已深沉,山風送爽,鍾聲幽幽。李、黃、白仿佛剛退出戰場一般,剛才拈鬮時的緊張心情頓時鬆弛下來。他們步出大殿,隻見月明星稀,山風拂動著古老的鬆柏樹梢,發出噓噓之聲,鍾聲響過之後,更顯山寺的寂靜深遠。幾隻棲息在大殿屋頂的“念佛鳥”,卻不甘寂寞地發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叫聲,更使山寺顯得穆靜超脫,遠離凡塵。李宗仁因見寺裏安靜,便決定在此借宿一晚,以便和黃、白研討爾後的方針大計。虛雲禪師將他們引到雲會堂的精舍,又命小和尚端來湘山寺的特產素豆腐給他們三位當夜宵。吃過夜餐,虛雲禪師說了聲“請安歇”,便辭去了。
李、黃、白三人躺在舒適的竹榻上,房中青燈幽幽,月光透過薄薄的窗紗,靜靜地鋪在房中地上,不知從哪裏飄來淡淡的伽南香味,更使人飄然欲夢。李宗仁打了個長長的哈欠,自從長沙南撤以來,他還從沒睡過一個好覺,現在倒是真有點想睡了。他看著躺在右邊的白崇禧,白崇禧雙手交叉抱著後腦勺,仰麵躺著,兩條長腿舒適地伸開,成個大大的“人”字,那雙眼睛卻半閉半合,似仍在“運籌帷幄之中”。李宗仁又看看躺在左邊竹榻上的黃紹竑,黃紹竑卻翻來覆去,弄得那精致的竹榻吱吱直響。
“季寬,睡不好嗎?”李宗仁關切地問。
“唔,德公,你剛才是不是做夢了?”黃紹竑答非所問。
“沒有啊。”李宗仁說。
“唔,你是應該做個好夢才對!”黃紹竑翻了個身,“我反正是睡不著。”
“你說我為什麽要做個好夢才對呢!”李宗仁欠起身子,打火點著了一支香煙。
“這次入湘之前,我曾在寺內投宿,與虛雲禪師閑談,他曾給我講過這麽一個故事。”黃紹竑屈起一條腿,把另一條腿搭在上麵,慢慢搖著,繼續說,“崇禎癸末年張獻忠破永州,永明王在逃難中夢一黧麵僧送金剛子三枚,吞之,絕食半月不饑。逃到全州後,他來湘山寺拜謁佛祖,覺得在夢中送他金剛子的那僧人正是殿上佛祖。是夜,他宿於寺中,又夢一黃衣人壓在他的身上。醒來,即去拜問寺中住持高僧,高僧解曰‘此乃黃袍加身之兆也’。五年後,永明王果然在全州即帝位,建立南明小朝廷,這才知道‘人’加在‘王’之上,即全字也。”
白崇禧聽了哈哈直笑,李宗仁卻正色道:“季寬不要亂說!”
黃紹竑又翻了個身,歎口氣,說:“唉!如果你不做這樣的夢,我們還真要完蛋了!”
“季寬,你心裏到底在想些什麽!”李宗仁問。
黃紹竑又翻來覆去了一陣,忽然從竹榻上坐起來,頹然而道:
“我們搞了十幾年,結果弄得這個樣子,同蔣介石爭天下,肯定是爭不過的了,不如趁早認輸吧!”
“認輸?”白崇禧從竹榻上跳起來,“季寬你不要悲觀,勝敗乃兵家之常事,蔣介石是統一不了中國的,我們發展的機會多得很呢!”
“但我不想幹了!”黃紹竑搖了搖頭。
“為什麽?就為在洪橋吵了架!”李宗仁寬厚地說道,“唉,一個盆裏的碗筷,哪能不碰撞的呢?我和健生如有對不住你的地方,你千萬別計較!”
黃紹竑又搖了搖頭,說:“上次北流之敗,這次衡陽的挫折,我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似應急流勇退以謝全軍袍澤。再說,我對軍事也實在感到厭煩了。”
白崇禧忙道:“這樣的話,你現在千萬不要對大家說出來,否則我們的軍心就要瓦解了。你心情不好,我們知道,你就休息休息,專理行政的事,軍事由我們負責好了。”
“我想離開廣西!”黃紹竑似乎沒有聽到白崇禧的話,仍在沉重地說道。
“你想到哪裏去?”白崇禧愈來愈感到事態的嚴重。
“去南京,投蔣介石!”黃紹竑冷冷地說道。
“你要投蔣?!”白崇禧幾乎要叫喊起來了。
“下圍棋,你是個老手了!”黃紹竑仍是冷冷地說道,“你不曉得,當局道相逼,沒有活路可走的時候,不是很需要一子去做眼嗎?”
白崇禧似乎明白黃紹竑的意圖,又很不放心地說道:
“你如果堅決不幹,要離開廣西,也要等軍事局麵稍為安定,才好提出來。”
“這事需要從長計議,還是以後再說吧!”李宗仁一邊吸煙,一邊沉思,心想,這回拈鬮可真拈出麻煩來了!
他們三人,沒有再說話,隻是各人在想著各人的心事。寺院裏的夜半鍾聲在悠悠地鳴響著,幾隻念佛鳥仍在“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斷鳴叫著,似乎在表示著它們對佛祖的無限虔誠。
“這山裏,連鳥都想成佛啊!”李宗仁慨歎道。
“鳥或可成佛,而人卻不能!”白崇禧道。
“為什麽?”
“因為人有七情六欲,沒有這些東西,人世間的一切便不存在了!”
“難道人還不如鳥獸麽?”
“也許……”
聽著他們的議論,黃紹竑更加輾轉難眠……
第二天,李、黃、白由全州往桂林進發。到了桂林,李宗仁在風洞山的迎風樓上設宴招待桂、張軍各位將領。他們出師北上之時,曾發誓要在武
漢的黃鶴樓上喝慶功酒,可是,現在卻敗回桂林,在風洞山喝酒,個個心裏都感到不是滋味,一想到爾後的前途,更加感到憤懣悲涼,一入座,薛嶽便罵起來:
“丟那媽!這個賬一定要算!”
“北流一敗,衡陽又敗,這是誰的責任?”吳奇偉也罵道。
“今天有酒盡管喝,有話盡管說!”張發奎也大聲說著。
李宗仁、白崇禧來了,張發奎以目示大家,薛、吳即不作聲。及至黃紹竑一到,薛嶽又叫罵起來:
“丟那媽,這哪裏是飲酒,是喝血,是喝我們在衡陽戰死的官兵的血呀!”
黃紹竑猛地一驚,抬頭看時,隻見張發奎、薛嶽、吳奇偉、李品仙、廖磊等一班桂、張軍將領,一個個都用憤怒的目光盯著他,便知他們要借酒發難,欲清算他貽誤軍機的責任。黃紹竑見責任難卸,又不好退場,一入座便舉杯猛飲其酒,一杯接一杯地不斷喝。他一邊喝,一邊借著酒發著牢騷:
“入湘?為什麽要入湘,入湘得了什麽好處?你們說!”
他一口氣連幹了幾杯,把杯子往地上一扔,仍在叫喊著:
“你們為什麽事前不同我商量?就傾巢出兵湖南?我根本不同意這種戰略主張!你們……你們……到湖南去……幹……幹什麽?”
黃紹竑已經醉了:“我……我知道……了,湖南有……有個……桃……桃
花……江,那裏的……女人……哈哈哈……”
張發奎攥著拳頭,白崇禧皺著眉頭,李宗仁搖著頭,見這樣鬧下去不像話,忙命副官把黃紹竑扶下山去。
第二天,李宗仁召開會議,請白崇禧、張發奎、黃紹竑出席,商量如何驅逐滇軍以解南寧之圍。白崇禧、張發奎都到了,等了好久,還不見黃紹竑來,李宗仁忙派副官去催。副官回報:
“黃副總司令已帶衛隊到良豐花園休息去了,這是他留給總司令的一封信。”
黃紹竑在信中表示他不再參與軍政事務,請求辭去所兼第十五軍軍長一職,他要在良豐花園好好休息一段時間。
“啊!”李宗仁覺得,事態的發展遠比他在湘山寺裏估計的要迅速而嚴重得多,軍事上一敗再敗,廣西殘破,軍隊殘破,而現在連李、黃、白這三根台柱也開始殘破了,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