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鄭和第四次下西洋歸國。


    此次出海,鄭和不但生擒了蘇門答刺國的“偽王”蘇幹剌。


    其船隊還在三寶壟休整一個月時,鄭和與費信常在當地華人回回教堂祈禱,命哈芝黃達京,掌管占婆華人回回教徒。


    船隊也首次達到了位於西海之極處的忽魯謨廝國。


    為了尋找祥瑞神獸龍與鳳凰,鄭和終是率領寶船去到了麻林迪。


    麻林迪國王亦將國內的獅子、“麒麟”、馬匹,珠子、寶石等物,連同金葉表文,差其頭目人等,進獻給了大明朝廷。


    同年九月,鄭和等人獻俘於BJ,朱棣誅殺蘇幹剌,賞賜隨鄭和一同出海的立功將士。


    次年,朱棣命王景弘修建的天妃宮竣工,親自樹立“天妃宮碑”以示對天妃庇佑下西洋船隊的感謝。


    在過去的數年間,朱棣也接連采取了“厚往薄來懷柔遠人”、“外撫四夷”等“靜海”方略。


    不但震懾了大明朝海域周邊的猖獗海盜,且對外積極推行開放和睦鄰友好政策,加強經濟文化往來,誠摯同海外各國“共享太平之福”。


    然,除此之外,朱棣還在朝廷中醞釀著另一個計劃,那就是把帝都從應天府遷往北平。


    如此重大的舉動,也與北平曾經是他的政治基地有關。


    然,政治中心的北移,同樣有利於製約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


    但,不得不說,其中還有一個更加深遠寓意,那便是北方乃北極星所在。


    北極星,又叫紫微星垣,是主宰宇宙萬物的天帝的居所。


    那麽,主宰塵世的帝王宮殿,既要坐落北平,朱棣也當然為此想好了名字——紫禁城。


    此刻,BJ紫禁城,雖然還未建成。


    但,也如同鄭和連續四次下西洋的震耳聲勢那般,遷都的計劃,已經使二十三萬人投身其中。


    ——紫禁城在陸上,船隊在海上,共同代表了朱棣已經到達無上的權力巔峰...


    ...


    然,就在大明眾海舶回歸故土的那一刻,也受到了大明百姓的狂熱追捧。


    他們捧著食物與鮮花,迎接著走下寶船的每一個人,其實當然也包括鄭和與王景弘。


    猶如神明一般,被百姓擁戴的鄭和,自是曉得其中的原因的。


    他也並非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場麵。


    隻是,當下的場景的確是有些不同的。


    倘若說,他第一次率領眾海舶回歸國土,是無人問津的。


    那麽,他這一次率領眾海舶回歸故土,除了人群雲集外,還有數不盡的歡呼聲與掌聲,更有孩童的叫喊聲。


    這變化,恰巧也說明了他一次又一次的豐功偉績,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民眾認可。


    正如,英雄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挺身而出中,產生的那般。


    他經受住了所有的非議,留下了太多的多彩神話。


    而,這一次已是他第四次從海外歸來了。


    這期間,已有太多的坊間傳聞,更有太多的說書演義。


    無論是民間的傳聞也好,還是茶館、酒樓中的說書彈唱也罷。


    除了生動地描繪著鄭和的英明神武、勢不可擋外,亦有種種的海外見聞、趣事。


    比如,現下漸漸走下寶船的“麒麟”,這個大明百姓絕沒有見過的物種,就這樣出現在了一望無際的人海中,鶴立雞群的展現在了所有人的視野中。


    鄭和已非鄭和,他不僅僅在一次又一次的出海中封神,更與伴在神明身邊的“麒麟”,一同回歸到了大明的國土之上。


    可,即便是神,也有暫時糊塗的時候。


    隻因,神的光環太過於耀眼,乃至於一些卑鄙小人想要急迫通過光環,去實現貪婪欲望。


    在這些卑鄙小人眼中,鄭和是不是神,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則是,鄭和已是他們飛黃騰達的不二人選,亦是最快捷的途徑...


    <a href="http://m.xiaoshuting.org" id="wzsy">xiaoshuting.org</a>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仗劍皇子闖天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歎清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歎清蕭並收藏仗劍皇子闖天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