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南岸,秋雨打在蘆葦叢間,發出寂寥的沙沙聲。而被秋雨澆了一整天的枯黃蘆葦,棵棵身形都瘦了下來,將那間低小茅舍,露出更加清晰的輪廓。
茅舍中鼾聲此起彼伏,卻是兩個道士交纏著身體,躺在破舊的木榻上。偶爾調整姿勢時,一個鼾聲便停下來,口中含混不清地叫著“小玉”,也不知是住在哪處坊市、哪一條花街柳巷中的相好。
破舊木榻之下,是一方荊條編織的木排,木排掩蓋著一處窨井。窨井高約一丈,本是作臨時儲存魚蝦之用,因為臨著洛河,最下麵卻也滲出一尺多深的河水來,和泥沙攪在一起,渾濁不堪。眾人遍尋不到的衝靈子楊朝夕,卻是被人捆縛了手腳,囚在這積著汙水的窨井之中。
精神萎靡的楊朝夕,此時已被被鼾聲吵醒。斷斷續續掙紮了一天,蘸濕的繩索反而越來越緊,他這時也索性不再白費力氣,屈了腿靠在井壁上,感受著黑暗中越來越冷的身體。身上不多的刀傷,此刻早已麻木,也不覺得痛楚。隻是在這不見一絲光亮的黑暗裏,人的無助、恐懼和絕望,便會慢慢放大,這才是一個道童最難對抗的。
那些蒙麵道人意圖明確,隻要他答應為他們演示“公孫劍法”,便能離開這漆黑濕冷的窨井,還有熱粥熱菜可以吃。楊朝夕雖隻是十一二歲的少年人,也略懂得“兔死狗烹”的道理,若是聽信誘導把劍法演示完,下場也未必如他們所言。不如在這窨井裏充一充英雄好漢,或許這些無恥道士還會投鼠忌器,不會立刻便下殺手。於是在這樣的意識支撐下,他便在這又黑又冷的窨井中昏昏睡去。直到此刻方才醒來。
身上依舊很冷,齒頰、肘腋、胸腹、下陰……每一處可能貯存熱量的部位,全都是徹骨的寒意!心跳若有若無,呼吸微乎其微。手腳的知覺其實都已經鈍了,若是現下砍掉一些,怕是也不會有疼痛的感覺。“這便是要被凍死前的感覺嗎?”楊朝夕這樣想著,意識深處卻不肯承認。一點點的不甘心,從冰冷遲鈍的感覺中滋生出來,像一個微不可察的孢子,迅速膨脹成一團五彩斑斕的蘑菇。
冷、很冷、非常冷!怎麽辦……還有娘親、關世伯、關林兒在山莊等他,還有關虎兒、牛龐兒、孫胡念在邙山等他,還有公孫真人在弘道觀等他,還有長源真人在長安等他……還有那個柳曉暮、在不知何處的夜空中等他……種種雜念在黑暗裏化作混沌,已經感覺不到自己的呼吸……對了,呼吸……吐氣如抽絲、漸漸而盡,吸氣如纏絲、緩緩而足……默誦……經文……道可道,非常道……有無相生,難易相成……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否極泰來,絕處逢生!
楊朝夕意念之中恍若混沌初具,無謂生滅,不知往來,難辨始終。便是在這恍惚不覺之間,他竟懵懵懂懂地、觸碰到自修道以來的第一個機緣!
上清觀多數道人所修習的道法,叫“坐圓守靜”,分“定心、守一、存思、坐忘”四層境界。而盛朝多數道觀修習的道法,也與之類似,不過出於對“定心、守一、存思、坐忘”等概念的理解不同,有所損益。這類行功之法,習練日久,記憶、精力、悟性、意誌等都會明顯提高,所以才給人一種錯覺:修道之人從事各行各業,好像都變得厲害了許多。
但真要心向至道、篤立修行,所用的修道之法,卻是要逆天而行!如李長源教給楊朝夕的,便是練養“後天之氣”的法門,共有五步成法:吐納、胎息、行氣、采氣、服氣。楊朝夕此時於寒冷困頓之中,所用的呼吸吞吐、默誦經文的方法,便是第一步成法:吐納。
<a id="wzsy" href="http://www.yqxsw.org">yqxsw.org</a>
然而無論“坐圓守靜”的四層境界,還是練養“後天之氣”五步成法,每一層境界之間、每一步成法之間,那種界限並非是截然斷開、涇渭分明,而是前後重疊、上下相接。如太極陰陽魚一般,乾中有坤、坤中帶乾。於是在涓滴匯流的行功過程裏,也許某一刻,便已跨入下一層境界、進入下一步成法。而用以行功的身體,便也會順水推舟、進入一個新的狀態。
楊朝夕此時手腳受縛、不能趺坐,因此令他進入行功狀態的姿勢,卻是如在母腹中時一般,靠著窨井一側,雙目緊閉,蜷作一團。仿佛是冬眠的龜蛇,以極其微弱的呼吸和消耗,維持著一縷生機,不使其斷絕。而這樣的行功狀態,已經從“守一”之境,直接跨入“存思”之境,隱隱碰到了“坐忘”之境的門檻!
而“吐納”的修道之法,也早已練得純熟圓融,開始進入到“胎息”的成法中來。一呼一吸間,氣息輕、細、綿、長,出少入多,吹毛不動。若此時引來一縷煙氣、貼近楊朝夕口鼻,便可看到煙氣緩緩從鼻中進入、漸漸又從口從溢出,進出相接,源源不斷,形成一道流淌不息的煙環!
而對窨井上方打鼾的兩個道士來說,楊朝夕可能隻是陷入了深度昏迷。而這個假象,直到次日上午才被證實。
次日秋雨連綿,黯黯天光在昏黑雨幕中,一點一點地將白晝渲染出來。甲、乙兩個道士摟作一團、睡得天昏地暗,直到過來輪換的道士砸門,才極不情願地睜開眼睛。於是互相嫌棄地把對方推開,晃晃悠悠過去開門。
進門的道士丙率先問候了一句:“恁娘——!睡得像兩頭豬!都不知道餓麽?”說完,便將蓑衣、鬥笠脫下,放在一旁。
道士甲也埋怨道:“你們兩個也忒慢了些!老子……別說老子了,就是莊子、都餓得前心貼後背了。”
道士丁一麵脫著蓑衣,從懷裏掏出幾個胡餅和雞子:“先吃著,邊吃邊說。這小道童昨日開口求饒了沒有?現在還活著不?”
道士乙見道士甲狼吞虎咽的模樣,乜斜著瞪了一眼,才答道:“昨日摘了封口布,鬧騰了半天,又是喊又是叫。我們兩個嫌吵,就尋了個木排,把那窨井蓋上了。天擦黑那會,還在下頭折騰呢,能聽見水聲。後來該是折騰累了,便沒了動靜,我倆也睡著了。”
道士丁有些不放心,忙和道士丙跑到那破舊木榻前,將榻掀起,取掉木排,露出黑洞洞的窨井口來。這時道士丁環顧一圈道:“吃東西那兩個,先把黑布蒙上!”
說完,兩人又從木榻上將繩頭解下,將楊朝夕從一丈來深的窨井中拽出來,才看到氣息微弱的楊朝夕,已經昏死過去。拍了幾下臉,便如死人一般,沒有反應。若不是道士丁探過去的手指感覺到一息尚存,怕是四人便要自作主張,將他就地掩埋了。
道士丙讓道士丁扶穩楊朝夕,自己在他身上摸索起來,卻摸出一封濕了小半的信簡,信囊上寫著“XX子肅啟”(“XX”二字被雨水浸泡得最為嚴重,已無從考證)。道士甲、道士乙見他們搜出這樣一件東西來,覺得稀奇,便湊過來,嚷嚷著一起打開看看。道士丙、道士丁便將楊朝夕又縋入窨井之內,當聽得水聲時、以為見底了,便一鬆繩索,將楊朝夕直接摔進了一汪泥水裏。
四個猥瑣的腦袋,這時已擠在了一起,借著茅舍中微微的光亮,展開看去:衝靈子楊朝夕!你這個XXXX、無恥淫徒……(“XXXX”亦被雨水浸泡,不易辨認)
四個道士看完,均覺有趣,道士丙更是揶揄道:“小小年紀,便和麟跡觀的師妹有來有往,果然是人不風流枉少年!”
道士丁便將信簡裝好,塞進道士乙手裏,方才笑道:“這是觀主要的東西,咱們已經過了眼癮,你須得裝好了!回到觀中,立刻給觀主送去!”
道士甲、道士乙這時已吃完早齋,便同過來的道士丙、道士丁拱手道別,穿戴好蓑衣鬥笠,出了茅舍。
雨幕在洛水上瀟瀟落下,沒有半分遲疑。河麵水汽蒸騰而上,被流蕩的風帶過河岸,將蘆葦染得一片模糊。
貓在不遠處蘆葦從中的人影,猛然看到眼見奇怪的一幕,便迅速蹲了下來,暗中觀察從低矮茅舍中走進的兩個道士。直到目送兩個道士走得遠些了,才小心地綴在後麵,將這一
條突如其來的線索牢牢咬住……
然而此時,還在窨井中固守“存思”之境、運行“胎息”之法的楊朝夕,卻在誤打誤撞間,開始經曆福禍相依的一場蛻變。
經過幾年的依法修習,楊朝夕體內早已積聚起一道精純的後天之氣,經過一夜“胎息”之法的短暫孕養,竟已是氣候初成!
天色微明之時,這道初成氣候的後天之氣,便開始順著血液和筋脈,無意識地在周身穴竅間遊走。然而經過道士丙、道士丁的一番折騰驚擾,這初成氣候的後天之氣,卻在楊朝夕體內,毫無章法地奔騰起來,肆意衝擊周身各處穴竅。
楊朝夕隻覺身體漸熱、有些苦楚從身上傳來,口中不禁發出“嗯、啊”之聲,似是囈語。而意念卻始終守在“存思”之境,不肯出來主導這股奔騰雀躍的後天之氣。
行功及此,若不加以引導,時候一長,後天之氣便會搗毀穴竅,造成全身癱瘓。但若能引而導之,便可促成小周天循環,自此,後天之氣便會如同洛、伊之水般,按照既定的流向滾滾而走,進陽火,退陰符,溫養周身,漸生道種。
“存思”之境奇幻莫名,楊朝夕自記事以來,所見過的旭日、山水、星月、雲霞、霓虹等事物,皆化入漫天星彩、在天河中隱現。時而諸色斑斕,時而漆黑一片,自己盡剩一縷意念,在寒及骨髓的茫茫星河中遊蕩,沒有什麽可以停靠、也沒有什麽可以抓握,無天、無地、無六合、無八荒,漸漸地、連這樣的觀感也要失去。不知持續了多久的迷茫,終於開始轉化為無邊的恐懼。而那一縷飄忽不定的意念,才開始在恐懼之海中回頭,向著一個方向拚命遊去。
恍若千年、又仿佛隻是一瞬,意念終於從“存思”之境,漸退至“守一”之境。身體上被後天之氣衝撞的穴竅,都開始灼熱地疼痛起來,最初那徹骨冰寒之感,早已蕩然無存。此時窨井中仍舊漆黑一團,若有些許火光,便可看到楊朝夕濕透的道袍貼在身上,開始有蒸騰的水汽彌漫開來。水汽被口鼻間微乎其微的氣息帶著,從細細的一絲、逐漸聚合為粗重的一股,奔湧不止,形成凝實的水汽環帶。
楊朝夕依舊雙目緊閉,後天之氣在體內狼奔豕突,產生的熱量將全身烘得溫暖無比,手腳也漸複知覺。灼熱的疼痛,先是從上丹田中擴散開來,讓他意念為之一凝,開始有意識地穩住口鼻間的氣息。隨即便覺察到中丹田、下丹田幾乎同時散發出灼熱之痛,而這疼痛的來源,卻是自全身而起,向三處丹田歸附匯聚。隻覺腦中燥熱、心頭煩悶、小腹充脹,渾身上下沒有一處不在水深火熱之中。
奈何手腳被縛,行動受阻,手指和腳趾都不自覺地擰起來,楊朝夕口中忍不住胡亂發出“嗬、噓、呼、呬、嘻”之類的異響。還在口鼻間的水汽環帶,仍在穩穩地循環著。位於腦中、心頭、小腹的三處丹田內,三團後天之氣逐漸連點成線、勾連在了一起,形成橫貫軀幹正中的一道後天之氣柱。這氣柱剛一成形,便猛然向會陰處一搗,接著轉向尾閭,開始逆著命門、夾脊、大椎、玉枕諸穴一路向上,直衝百會。氣柱至極便落,又順印堂、麵門、舌尖、喉頭急轉直下,順著天突、膻中、氣海、關元諸穴一路下行,又在會陰一彈,複歸於下丹田。
這遊走了一個小周天的氣柱,複歸到下丹田後,又與中丹田、上丹田串連交融。這時,位於眉關處的天心穴微微一震,封藏其間的先天之氣,竟也泄露出一絲來,隱入上丹田中,與先天之氣交纏一陣,便如泥牛入海、不知所蹤。接著氣柱又向下沉去,搗向會陰處,第二個小周天循環便又宣告開始……
若以後世武學理論來講,第一個小周天循環過後,任、督二脈便已打通。就好像策馬多日、翻越了崇山峻嶺,終於放眼看到了一望無際的平川,接下來能縱橫馳騁多久,便要看腳程了。
楊朝夕便是在這風雨飄搖的秋日,一處黑暗無邊的窨井裏,於恍惚未覺間,因禍得福地、渡過了修道以來的第一道難關。
茅舍中鼾聲此起彼伏,卻是兩個道士交纏著身體,躺在破舊的木榻上。偶爾調整姿勢時,一個鼾聲便停下來,口中含混不清地叫著“小玉”,也不知是住在哪處坊市、哪一條花街柳巷中的相好。
破舊木榻之下,是一方荊條編織的木排,木排掩蓋著一處窨井。窨井高約一丈,本是作臨時儲存魚蝦之用,因為臨著洛河,最下麵卻也滲出一尺多深的河水來,和泥沙攪在一起,渾濁不堪。眾人遍尋不到的衝靈子楊朝夕,卻是被人捆縛了手腳,囚在這積著汙水的窨井之中。
精神萎靡的楊朝夕,此時已被被鼾聲吵醒。斷斷續續掙紮了一天,蘸濕的繩索反而越來越緊,他這時也索性不再白費力氣,屈了腿靠在井壁上,感受著黑暗中越來越冷的身體。身上不多的刀傷,此刻早已麻木,也不覺得痛楚。隻是在這不見一絲光亮的黑暗裏,人的無助、恐懼和絕望,便會慢慢放大,這才是一個道童最難對抗的。
那些蒙麵道人意圖明確,隻要他答應為他們演示“公孫劍法”,便能離開這漆黑濕冷的窨井,還有熱粥熱菜可以吃。楊朝夕雖隻是十一二歲的少年人,也略懂得“兔死狗烹”的道理,若是聽信誘導把劍法演示完,下場也未必如他們所言。不如在這窨井裏充一充英雄好漢,或許這些無恥道士還會投鼠忌器,不會立刻便下殺手。於是在這樣的意識支撐下,他便在這又黑又冷的窨井中昏昏睡去。直到此刻方才醒來。
身上依舊很冷,齒頰、肘腋、胸腹、下陰……每一處可能貯存熱量的部位,全都是徹骨的寒意!心跳若有若無,呼吸微乎其微。手腳的知覺其實都已經鈍了,若是現下砍掉一些,怕是也不會有疼痛的感覺。“這便是要被凍死前的感覺嗎?”楊朝夕這樣想著,意識深處卻不肯承認。一點點的不甘心,從冰冷遲鈍的感覺中滋生出來,像一個微不可察的孢子,迅速膨脹成一團五彩斑斕的蘑菇。
冷、很冷、非常冷!怎麽辦……還有娘親、關世伯、關林兒在山莊等他,還有關虎兒、牛龐兒、孫胡念在邙山等他,還有公孫真人在弘道觀等他,還有長源真人在長安等他……還有那個柳曉暮、在不知何處的夜空中等他……種種雜念在黑暗裏化作混沌,已經感覺不到自己的呼吸……對了,呼吸……吐氣如抽絲、漸漸而盡,吸氣如纏絲、緩緩而足……默誦……經文……道可道,非常道……有無相生,難易相成……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否極泰來,絕處逢生!
楊朝夕意念之中恍若混沌初具,無謂生滅,不知往來,難辨始終。便是在這恍惚不覺之間,他竟懵懵懂懂地、觸碰到自修道以來的第一個機緣!
上清觀多數道人所修習的道法,叫“坐圓守靜”,分“定心、守一、存思、坐忘”四層境界。而盛朝多數道觀修習的道法,也與之類似,不過出於對“定心、守一、存思、坐忘”等概念的理解不同,有所損益。這類行功之法,習練日久,記憶、精力、悟性、意誌等都會明顯提高,所以才給人一種錯覺:修道之人從事各行各業,好像都變得厲害了許多。
但真要心向至道、篤立修行,所用的修道之法,卻是要逆天而行!如李長源教給楊朝夕的,便是練養“後天之氣”的法門,共有五步成法:吐納、胎息、行氣、采氣、服氣。楊朝夕此時於寒冷困頓之中,所用的呼吸吞吐、默誦經文的方法,便是第一步成法:吐納。
<a id="wzsy" href="http://www.yqxsw.org">yqxsw.org</a>
然而無論“坐圓守靜”的四層境界,還是練養“後天之氣”五步成法,每一層境界之間、每一步成法之間,那種界限並非是截然斷開、涇渭分明,而是前後重疊、上下相接。如太極陰陽魚一般,乾中有坤、坤中帶乾。於是在涓滴匯流的行功過程裏,也許某一刻,便已跨入下一層境界、進入下一步成法。而用以行功的身體,便也會順水推舟、進入一個新的狀態。
楊朝夕此時手腳受縛、不能趺坐,因此令他進入行功狀態的姿勢,卻是如在母腹中時一般,靠著窨井一側,雙目緊閉,蜷作一團。仿佛是冬眠的龜蛇,以極其微弱的呼吸和消耗,維持著一縷生機,不使其斷絕。而這樣的行功狀態,已經從“守一”之境,直接跨入“存思”之境,隱隱碰到了“坐忘”之境的門檻!
而“吐納”的修道之法,也早已練得純熟圓融,開始進入到“胎息”的成法中來。一呼一吸間,氣息輕、細、綿、長,出少入多,吹毛不動。若此時引來一縷煙氣、貼近楊朝夕口鼻,便可看到煙氣緩緩從鼻中進入、漸漸又從口從溢出,進出相接,源源不斷,形成一道流淌不息的煙環!
而對窨井上方打鼾的兩個道士來說,楊朝夕可能隻是陷入了深度昏迷。而這個假象,直到次日上午才被證實。
次日秋雨連綿,黯黯天光在昏黑雨幕中,一點一點地將白晝渲染出來。甲、乙兩個道士摟作一團、睡得天昏地暗,直到過來輪換的道士砸門,才極不情願地睜開眼睛。於是互相嫌棄地把對方推開,晃晃悠悠過去開門。
進門的道士丙率先問候了一句:“恁娘——!睡得像兩頭豬!都不知道餓麽?”說完,便將蓑衣、鬥笠脫下,放在一旁。
道士甲也埋怨道:“你們兩個也忒慢了些!老子……別說老子了,就是莊子、都餓得前心貼後背了。”
道士丁一麵脫著蓑衣,從懷裏掏出幾個胡餅和雞子:“先吃著,邊吃邊說。這小道童昨日開口求饒了沒有?現在還活著不?”
道士乙見道士甲狼吞虎咽的模樣,乜斜著瞪了一眼,才答道:“昨日摘了封口布,鬧騰了半天,又是喊又是叫。我們兩個嫌吵,就尋了個木排,把那窨井蓋上了。天擦黑那會,還在下頭折騰呢,能聽見水聲。後來該是折騰累了,便沒了動靜,我倆也睡著了。”
道士丁有些不放心,忙和道士丙跑到那破舊木榻前,將榻掀起,取掉木排,露出黑洞洞的窨井口來。這時道士丁環顧一圈道:“吃東西那兩個,先把黑布蒙上!”
說完,兩人又從木榻上將繩頭解下,將楊朝夕從一丈來深的窨井中拽出來,才看到氣息微弱的楊朝夕,已經昏死過去。拍了幾下臉,便如死人一般,沒有反應。若不是道士丁探過去的手指感覺到一息尚存,怕是四人便要自作主張,將他就地掩埋了。
道士丙讓道士丁扶穩楊朝夕,自己在他身上摸索起來,卻摸出一封濕了小半的信簡,信囊上寫著“XX子肅啟”(“XX”二字被雨水浸泡得最為嚴重,已無從考證)。道士甲、道士乙見他們搜出這樣一件東西來,覺得稀奇,便湊過來,嚷嚷著一起打開看看。道士丙、道士丁便將楊朝夕又縋入窨井之內,當聽得水聲時、以為見底了,便一鬆繩索,將楊朝夕直接摔進了一汪泥水裏。
四個猥瑣的腦袋,這時已擠在了一起,借著茅舍中微微的光亮,展開看去:衝靈子楊朝夕!你這個XXXX、無恥淫徒……(“XXXX”亦被雨水浸泡,不易辨認)
四個道士看完,均覺有趣,道士丙更是揶揄道:“小小年紀,便和麟跡觀的師妹有來有往,果然是人不風流枉少年!”
道士丁便將信簡裝好,塞進道士乙手裏,方才笑道:“這是觀主要的東西,咱們已經過了眼癮,你須得裝好了!回到觀中,立刻給觀主送去!”
道士甲、道士乙這時已吃完早齋,便同過來的道士丙、道士丁拱手道別,穿戴好蓑衣鬥笠,出了茅舍。
雨幕在洛水上瀟瀟落下,沒有半分遲疑。河麵水汽蒸騰而上,被流蕩的風帶過河岸,將蘆葦染得一片模糊。
貓在不遠處蘆葦從中的人影,猛然看到眼見奇怪的一幕,便迅速蹲了下來,暗中觀察從低矮茅舍中走進的兩個道士。直到目送兩個道士走得遠些了,才小心地綴在後麵,將這一
條突如其來的線索牢牢咬住……
然而此時,還在窨井中固守“存思”之境、運行“胎息”之法的楊朝夕,卻在誤打誤撞間,開始經曆福禍相依的一場蛻變。
經過幾年的依法修習,楊朝夕體內早已積聚起一道精純的後天之氣,經過一夜“胎息”之法的短暫孕養,竟已是氣候初成!
天色微明之時,這道初成氣候的後天之氣,便開始順著血液和筋脈,無意識地在周身穴竅間遊走。然而經過道士丙、道士丁的一番折騰驚擾,這初成氣候的後天之氣,卻在楊朝夕體內,毫無章法地奔騰起來,肆意衝擊周身各處穴竅。
楊朝夕隻覺身體漸熱、有些苦楚從身上傳來,口中不禁發出“嗯、啊”之聲,似是囈語。而意念卻始終守在“存思”之境,不肯出來主導這股奔騰雀躍的後天之氣。
行功及此,若不加以引導,時候一長,後天之氣便會搗毀穴竅,造成全身癱瘓。但若能引而導之,便可促成小周天循環,自此,後天之氣便會如同洛、伊之水般,按照既定的流向滾滾而走,進陽火,退陰符,溫養周身,漸生道種。
“存思”之境奇幻莫名,楊朝夕自記事以來,所見過的旭日、山水、星月、雲霞、霓虹等事物,皆化入漫天星彩、在天河中隱現。時而諸色斑斕,時而漆黑一片,自己盡剩一縷意念,在寒及骨髓的茫茫星河中遊蕩,沒有什麽可以停靠、也沒有什麽可以抓握,無天、無地、無六合、無八荒,漸漸地、連這樣的觀感也要失去。不知持續了多久的迷茫,終於開始轉化為無邊的恐懼。而那一縷飄忽不定的意念,才開始在恐懼之海中回頭,向著一個方向拚命遊去。
恍若千年、又仿佛隻是一瞬,意念終於從“存思”之境,漸退至“守一”之境。身體上被後天之氣衝撞的穴竅,都開始灼熱地疼痛起來,最初那徹骨冰寒之感,早已蕩然無存。此時窨井中仍舊漆黑一團,若有些許火光,便可看到楊朝夕濕透的道袍貼在身上,開始有蒸騰的水汽彌漫開來。水汽被口鼻間微乎其微的氣息帶著,從細細的一絲、逐漸聚合為粗重的一股,奔湧不止,形成凝實的水汽環帶。
楊朝夕依舊雙目緊閉,後天之氣在體內狼奔豕突,產生的熱量將全身烘得溫暖無比,手腳也漸複知覺。灼熱的疼痛,先是從上丹田中擴散開來,讓他意念為之一凝,開始有意識地穩住口鼻間的氣息。隨即便覺察到中丹田、下丹田幾乎同時散發出灼熱之痛,而這疼痛的來源,卻是自全身而起,向三處丹田歸附匯聚。隻覺腦中燥熱、心頭煩悶、小腹充脹,渾身上下沒有一處不在水深火熱之中。
奈何手腳被縛,行動受阻,手指和腳趾都不自覺地擰起來,楊朝夕口中忍不住胡亂發出“嗬、噓、呼、呬、嘻”之類的異響。還在口鼻間的水汽環帶,仍在穩穩地循環著。位於腦中、心頭、小腹的三處丹田內,三團後天之氣逐漸連點成線、勾連在了一起,形成橫貫軀幹正中的一道後天之氣柱。這氣柱剛一成形,便猛然向會陰處一搗,接著轉向尾閭,開始逆著命門、夾脊、大椎、玉枕諸穴一路向上,直衝百會。氣柱至極便落,又順印堂、麵門、舌尖、喉頭急轉直下,順著天突、膻中、氣海、關元諸穴一路下行,又在會陰一彈,複歸於下丹田。
這遊走了一個小周天的氣柱,複歸到下丹田後,又與中丹田、上丹田串連交融。這時,位於眉關處的天心穴微微一震,封藏其間的先天之氣,竟也泄露出一絲來,隱入上丹田中,與先天之氣交纏一陣,便如泥牛入海、不知所蹤。接著氣柱又向下沉去,搗向會陰處,第二個小周天循環便又宣告開始……
若以後世武學理論來講,第一個小周天循環過後,任、督二脈便已打通。就好像策馬多日、翻越了崇山峻嶺,終於放眼看到了一望無際的平川,接下來能縱橫馳騁多久,便要看腳程了。
楊朝夕便是在這風雨飄搖的秋日,一處黑暗無邊的窨井裏,於恍惚未覺間,因禍得福地、渡過了修道以來的第一道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