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啊——”
慘叫聲或長或短,在地牢裏遙相呼應,撕扯著人的耳膜。
曾風光無兩的太微宮太祝洪治業,此時正蜷縮在監牢一角,牙關打架,兩股濕寒,早嚇得屎尿齊出。
自昨夜兩更天、到這日午間,太微宮使王縉已在地牢中呆了六個多時辰。捉來的祆教曜日護法張鬆嶽、洛陽總壇壇主何奎尼、傳教使慕容彰等人,被他嚴刑拷打了幾番,卻沒有一個折節求饒,將聖姑、聖女的下落說出來。
地牢中腐臭難聞,便是守護王縉左右的鎖甲衛、也換過三撥。王縉見一番折騰,並未審出想要的東西,隻得強撐著站起身來,卻覺一陣暈眩、險些跌落在地。
兩側鎖甲衛眼疾手快、趕忙扶住,紛紛勸他回去歇息。王縉緩緩點頭,聲音中似無波瀾:“帶我去看看洪治業。”
木柵外火光跳動,光亮透入監牢,照見那一角瑟瑟發抖的身影。鎖甲衛一聲暴喝:“洪治業!王宮使來此,還不速來拜迎?”
王縉擺擺手,看著那猶自顫抖的脊背,冷然道:“洪治業,你跟我十年,本不該這般相見。我王縉雖修佛禁欲,卻非不講情麵之人,誰知你屢屢失手、一再貽誤壓服祆教的良機。若不懲辦你,我太微宮如何立威服眾?”
洪治業這才回過頭,手賤並用、連滾帶爬匍匐在王縉腳下,涕淚橫流道:“下官……知錯啦……求、求宮使大人給個痛快……這裏又髒又臭、鬼哭狼嚎……我受不了啦!”
王縉厭惡地踢開他伸過來的手臂:“洪治業,這地牢便是你的傑作。能有朝一日、寓居於此,了卻餘生,豈不正合因果?再者、你做的那些事情,哪一樁沒有些蹊蹺?以為我不知道麽?時至今日,竟還在此惺惺作態,當真不知悔改!”
洪治業一怔,旋即又接著哭道:“下官、下官對宮使大人忠心可表,大人何故要待我至此?”
王縉冷笑道:“還須我點破嗎?你究竟是替誰賣命?若何時想通了,能給我個明明白白的交代,我便如你所願、給你個痛快!”
洪治業哭聲戛然而止,埋在黑暗中的臉、徐徐抬起,竟還帶著一絲癲狂的笑意:“王縉,你不過是想兔死狗烹罷了,何必要貼上慈眉善目、裝什麽迫不得已?你這些年獻媚元載、幹過的那些肮髒勾當,我全都記下來啦!有朝一日元載伏誅,你也不會有什麽好下場。哈哈哈……”
“冥頑不靈!便叫他留在此牢,與鼠蟲為伍。”王縉冷哼一聲,瞬間失去耐性,當即拂袖而去。
銀杏別院,雕花大榻。
王縉側臥金枕,鼾聲時粗時細,似是怒意難平。房中檀香嫋娜,午後春光映入,處處皆透著悠然寂靜。兩個體態豐腴的侍女分立兩側,連呼吸都極為克製,生怕驚擾了榻上之人。
院外忽地嘈雜,腳步聲散亂,似有許多人求見王縉,卻被宿衛攔在了院門之外。
王縉本就在假寐,諸事紛亂如麻,令他心中躁鬱。然而越是如此、便越無法安睡,越不能安睡、一夜的疲憊和無力感,又愈發令他躁鬱難耐。
此時聽得院外響動,登時翻身坐起,怒道:“何人喧嘩?”
兩個侍女“噗通”一聲便齊齊跪下,戰戰兢兢回道:“婢子……不知!”
王縉心頭火起,一腳踢翻一個。才趿了雲履,衝出宮舍:“何人在外造次!
”
這時才有一個宿衛硬著頭皮進來,躬身回稟道:“稟宮使大人,是一群和尚、道士,說是過來討賞。手裏還提了好些臭烘烘的的包袱,說是妖人首級。”
王縉麵色陰沉,沉吟片刻才道:“叫幾個領頭的進來,其餘候在外麵。”
少頃,卻見昭覺寺不眠和尚、行營陌刀隊隊正陳穀、以及一雙凶僧惡道,結伴走了進來。或合十、或拱手、或抱拳、或稽首,亂糟糟向王縉拜下:“拜見宮使大人!”
王縉下巴微揚、明知故問道:“見我何事?”
四人一滯,凶和尚壯著膽子、又合十垂首道:“阿、阿彌陀佛!宮使大人!昨日一戰,貧僧等人斬殺祆教妖人百餘……可惜回程波折、遭了埋伏,隻帶回十來個首級,特求宮使大人賞賜!”
其餘三人眼珠一轉,隻是連連頷首,卻不再言語,顯然來意相同。
王縉忽然張口大笑,嚇得四人惶惶悚悚。笑罷,一雙宛如虎狼的陰鷙眼神、直勾勾盯著四人:“爾等丟盔棄甲、一敗塗地,還敢來太微宮討賞?”
那惡道士卻是結結巴巴、慌忙辯解道:“宮使大人……祆教妖人手段毒辣……貧道等人確已盡力,還折了不少師兄弟……您不看僧麵看佛麵,多少賜些撫恤銀錢……”
王縉麵色一凜,喝道:“把這混賬和尚、無恥道士打出去!”
宿衛領命,當即揮動刀鞘,劈頭蓋臉便將這雙凶僧惡道趕出了院落。院外同來的凶僧惡道見勢不妙,也不敢再吵嚷,扶起滿頭是包的兩人,一窩蜂逃了出去。
王縉看著麵色頹然的不眠和尚與陳穀,怒氣才壓下幾分:“仇不眠!此行失利,當真是祆教妖人太過凶橫?”
不眠和尚略微抬眸,恭敬道:“宮使大人明鑒!妖人出手狠絕、詐計百出,隻是敗因之一。貧僧以為,洛陽群俠各懷心思,好幾支人馬不肯盡心使力、互為應援,以至於貧僧等人雖傷亡慘重,卻無濟於事。此外,魏博鎮‘蒼龍七宿’兩度出手、助紂為虐,也令群俠吃了大虧。”
王縉聽罷,默然不語,知道不眠和尚所言非虛。又看向陳穀道:“你陌刀隊素來凶悍,何故死傷殆盡?”
陳穀單膝跪倒、抱拳回道:“那聖姑使妖法、迷喪我等心智,以至於自相殘殺……便是死在末將手中的兄弟,亦有十餘人之多。”
王縉緩緩闔上雙目,麵皮一陣抽動,手中念珠攥緊:“本官還是低估了那祆教聖姑的道行!那位霍仙人……便是死在了她手上吧?”
不眠和尚與陳穀忽視一眼,齊道:“不是。”
王縉雙眸張開,咬牙切齒道:“卻是何人?”
陳穀抱拳俯首:“邙山武者,楊朝夕!”
“啪!嗒嗒嗒嗒……”繩索斷開、念珠散落一地,王縉咆哮道:“來人!掘地三尺、也要將此子找出來!!”
晨風微涼,曉露凝光。北郊狐神廟前,早有煙氣縷縷、飄搖而上。
卻是露宿一夜的群丐們生了火,各自取出陶缽陶碗,從附近渠溝中捧來清水,架在石塊上燒開。幾個掌缽聳著鼻子,在群丐身上嗅過一圈。再一番摸索,便將搜刮到的胡餅掰開,丟入一隻隻陶缽陶碗中。如此這般,便算一餐豐盛的早食。
這日早食尤其豐盛,牛掌缽從一個高大乞丐懷中、摸出大半隻炙山雞,吃得群
丐滿麵油光、紛紛叫好。
安仁使米良弼等祆教教徒瞧見,無不瞠目結舌。有的教徒幹脆取出隨身攜帶的肉幹,送給群丐,看著他們狐疑又果斷的吃相,不禁互視而笑。
眾人草草吃過,便埋掉火堆,紛紛啟程。群丐又套上正道衫,取來胡商們早早備好的板車,裝了屍身、向東丘迤邐而走。石板襯在屍身下麵,令板車十分沉重,車輪在野徑上壓出深深轍痕,在郊野延伸出長長的弧線。
所謂東丘,其實隻是邙山下一處聳起的石丘,位於洛陽北郊數裏之外。丘上無樹無草,隨處可見砍伐焚燒過的痕跡,應當是這兩日祆教中人有意為之。
群丐立在丘下,仰望丘頂,隻見一座高逾兩丈、周回二十餘丈的環形牆圍,巍然而立。牆頭平整,牆身用成百上千的大塊山岩砌築而成。牆縫灌滿了糯米砂漿、將山岩牢牢粘起,宛如一座孤獨的甕城。
這便是祆教聖葬之所——寂靜之塔。
塔身如封似閉、固若金湯,隻在南麵開出一孔小門,門外向下延伸出一道石階。石階不過六尺來寬,兩人並行、猶顯擁擠。塔上立著許多禿鷲,交頭接耳,抖著翅膀,翹首以待。
群丐看看天色、時辰尚早,陸續將板車停在東丘之下,靜候祆教中人趕來。
安仁使米良弼等人將群丐引至寂靜之塔,便不見了蹤影,據言是去接應另一支運送屍身的隊伍。果然兩炷香後,一群身著絳紅蓮蓬衣的教徒,簇擁著一青一藍兩道身影,縱馬而來。
教徒身後,同樣是套著正道衫的乞兒幫幫眾。蓬頭垢麵,三五成群,連拉帶拽地、拖著幾隻沉重的板車。牛掌缽、馬掌缽等人見狀,忙呼喝一聲,霎時間便有十幾個高大的乞丐,跑過去幫忙。
馬蹄翻飛,人影倏至,青藍兩色人影翻身下馬,向群丐走來。身著青色蓮蓬衣的教徒攏手作焰道:“祆教地維護法葉三秋,謝過諸位義士!諸位再稍待片刻,聖姑他們須臾便至。”
幾個掌缽湧上前來,抱拳還禮。卻見那幾隻新來的板車旁,似有一道熟悉的身影,登時皆是心頭微驚,不禁慢慢靠了上去。
卻見一個老丐步履沉穩,夾雜在群丐當中、正賣力地推著板車。臉上裝模作樣,擺出一副吃力的神情。
牛掌缽、馬掌缽等人看得真切、便要行禮,卻被那老丐一道眼神止住:“哈哈!老丐今日不自量力,也要來掙些腳費,馬掌缽可千萬莫嫌怪!”
馬掌缽嘴角微抽,故作鎮定道:“龍……龍老丈說哪裏話,您這身子骨老當益壯,一個人便抵得過兩三個……”
牛掌缽撓了撓瘌痢頭,啞著嗓子道:“龍幫主,您、您怎麽過來了?今日祆教在此行聖葬之禮,隻怕那太微宮已得了消息,若再派兵衛過來,您豈不是以身犯險?”
老丐龍在田展顏一笑:“趕巧祆教還缺‘掮屍客’,我不放心幫中弟兄,才決定出城一遊。”說著,他又拽來一個清瘦的乞丐,“正巧這位小友也想來瞧瞧熱鬧,便一齊換了行頭、跟著過來啦!”
牛掌缽自然識得這位,於是微一抱拳道:“掌缽牛豐年,見過楊長老!”
楊朝夕一改憨實之態,笑道:“都說祆教葬俗與中土迥異,小道好奇、今日隻是來開開眼界。牛掌缽不須多禮。”
牛掌缽正待再說,卻聽身後一騎飛馬奔來,馬鞍上藍衣教徒長聲清喝:“聖姑到——!”
慘叫聲或長或短,在地牢裏遙相呼應,撕扯著人的耳膜。
曾風光無兩的太微宮太祝洪治業,此時正蜷縮在監牢一角,牙關打架,兩股濕寒,早嚇得屎尿齊出。
自昨夜兩更天、到這日午間,太微宮使王縉已在地牢中呆了六個多時辰。捉來的祆教曜日護法張鬆嶽、洛陽總壇壇主何奎尼、傳教使慕容彰等人,被他嚴刑拷打了幾番,卻沒有一個折節求饒,將聖姑、聖女的下落說出來。
地牢中腐臭難聞,便是守護王縉左右的鎖甲衛、也換過三撥。王縉見一番折騰,並未審出想要的東西,隻得強撐著站起身來,卻覺一陣暈眩、險些跌落在地。
兩側鎖甲衛眼疾手快、趕忙扶住,紛紛勸他回去歇息。王縉緩緩點頭,聲音中似無波瀾:“帶我去看看洪治業。”
木柵外火光跳動,光亮透入監牢,照見那一角瑟瑟發抖的身影。鎖甲衛一聲暴喝:“洪治業!王宮使來此,還不速來拜迎?”
王縉擺擺手,看著那猶自顫抖的脊背,冷然道:“洪治業,你跟我十年,本不該這般相見。我王縉雖修佛禁欲,卻非不講情麵之人,誰知你屢屢失手、一再貽誤壓服祆教的良機。若不懲辦你,我太微宮如何立威服眾?”
洪治業這才回過頭,手賤並用、連滾帶爬匍匐在王縉腳下,涕淚橫流道:“下官……知錯啦……求、求宮使大人給個痛快……這裏又髒又臭、鬼哭狼嚎……我受不了啦!”
王縉厭惡地踢開他伸過來的手臂:“洪治業,這地牢便是你的傑作。能有朝一日、寓居於此,了卻餘生,豈不正合因果?再者、你做的那些事情,哪一樁沒有些蹊蹺?以為我不知道麽?時至今日,竟還在此惺惺作態,當真不知悔改!”
洪治業一怔,旋即又接著哭道:“下官、下官對宮使大人忠心可表,大人何故要待我至此?”
王縉冷笑道:“還須我點破嗎?你究竟是替誰賣命?若何時想通了,能給我個明明白白的交代,我便如你所願、給你個痛快!”
洪治業哭聲戛然而止,埋在黑暗中的臉、徐徐抬起,竟還帶著一絲癲狂的笑意:“王縉,你不過是想兔死狗烹罷了,何必要貼上慈眉善目、裝什麽迫不得已?你這些年獻媚元載、幹過的那些肮髒勾當,我全都記下來啦!有朝一日元載伏誅,你也不會有什麽好下場。哈哈哈……”
“冥頑不靈!便叫他留在此牢,與鼠蟲為伍。”王縉冷哼一聲,瞬間失去耐性,當即拂袖而去。
銀杏別院,雕花大榻。
王縉側臥金枕,鼾聲時粗時細,似是怒意難平。房中檀香嫋娜,午後春光映入,處處皆透著悠然寂靜。兩個體態豐腴的侍女分立兩側,連呼吸都極為克製,生怕驚擾了榻上之人。
院外忽地嘈雜,腳步聲散亂,似有許多人求見王縉,卻被宿衛攔在了院門之外。
王縉本就在假寐,諸事紛亂如麻,令他心中躁鬱。然而越是如此、便越無法安睡,越不能安睡、一夜的疲憊和無力感,又愈發令他躁鬱難耐。
此時聽得院外響動,登時翻身坐起,怒道:“何人喧嘩?”
兩個侍女“噗通”一聲便齊齊跪下,戰戰兢兢回道:“婢子……不知!”
王縉心頭火起,一腳踢翻一個。才趿了雲履,衝出宮舍:“何人在外造次!
”
這時才有一個宿衛硬著頭皮進來,躬身回稟道:“稟宮使大人,是一群和尚、道士,說是過來討賞。手裏還提了好些臭烘烘的的包袱,說是妖人首級。”
王縉麵色陰沉,沉吟片刻才道:“叫幾個領頭的進來,其餘候在外麵。”
少頃,卻見昭覺寺不眠和尚、行營陌刀隊隊正陳穀、以及一雙凶僧惡道,結伴走了進來。或合十、或拱手、或抱拳、或稽首,亂糟糟向王縉拜下:“拜見宮使大人!”
王縉下巴微揚、明知故問道:“見我何事?”
四人一滯,凶和尚壯著膽子、又合十垂首道:“阿、阿彌陀佛!宮使大人!昨日一戰,貧僧等人斬殺祆教妖人百餘……可惜回程波折、遭了埋伏,隻帶回十來個首級,特求宮使大人賞賜!”
其餘三人眼珠一轉,隻是連連頷首,卻不再言語,顯然來意相同。
王縉忽然張口大笑,嚇得四人惶惶悚悚。笑罷,一雙宛如虎狼的陰鷙眼神、直勾勾盯著四人:“爾等丟盔棄甲、一敗塗地,還敢來太微宮討賞?”
那惡道士卻是結結巴巴、慌忙辯解道:“宮使大人……祆教妖人手段毒辣……貧道等人確已盡力,還折了不少師兄弟……您不看僧麵看佛麵,多少賜些撫恤銀錢……”
王縉麵色一凜,喝道:“把這混賬和尚、無恥道士打出去!”
宿衛領命,當即揮動刀鞘,劈頭蓋臉便將這雙凶僧惡道趕出了院落。院外同來的凶僧惡道見勢不妙,也不敢再吵嚷,扶起滿頭是包的兩人,一窩蜂逃了出去。
王縉看著麵色頹然的不眠和尚與陳穀,怒氣才壓下幾分:“仇不眠!此行失利,當真是祆教妖人太過凶橫?”
不眠和尚略微抬眸,恭敬道:“宮使大人明鑒!妖人出手狠絕、詐計百出,隻是敗因之一。貧僧以為,洛陽群俠各懷心思,好幾支人馬不肯盡心使力、互為應援,以至於貧僧等人雖傷亡慘重,卻無濟於事。此外,魏博鎮‘蒼龍七宿’兩度出手、助紂為虐,也令群俠吃了大虧。”
王縉聽罷,默然不語,知道不眠和尚所言非虛。又看向陳穀道:“你陌刀隊素來凶悍,何故死傷殆盡?”
陳穀單膝跪倒、抱拳回道:“那聖姑使妖法、迷喪我等心智,以至於自相殘殺……便是死在末將手中的兄弟,亦有十餘人之多。”
王縉緩緩闔上雙目,麵皮一陣抽動,手中念珠攥緊:“本官還是低估了那祆教聖姑的道行!那位霍仙人……便是死在了她手上吧?”
不眠和尚與陳穀忽視一眼,齊道:“不是。”
王縉雙眸張開,咬牙切齒道:“卻是何人?”
陳穀抱拳俯首:“邙山武者,楊朝夕!”
“啪!嗒嗒嗒嗒……”繩索斷開、念珠散落一地,王縉咆哮道:“來人!掘地三尺、也要將此子找出來!!”
晨風微涼,曉露凝光。北郊狐神廟前,早有煙氣縷縷、飄搖而上。
卻是露宿一夜的群丐們生了火,各自取出陶缽陶碗,從附近渠溝中捧來清水,架在石塊上燒開。幾個掌缽聳著鼻子,在群丐身上嗅過一圈。再一番摸索,便將搜刮到的胡餅掰開,丟入一隻隻陶缽陶碗中。如此這般,便算一餐豐盛的早食。
這日早食尤其豐盛,牛掌缽從一個高大乞丐懷中、摸出大半隻炙山雞,吃得群
丐滿麵油光、紛紛叫好。
安仁使米良弼等祆教教徒瞧見,無不瞠目結舌。有的教徒幹脆取出隨身攜帶的肉幹,送給群丐,看著他們狐疑又果斷的吃相,不禁互視而笑。
眾人草草吃過,便埋掉火堆,紛紛啟程。群丐又套上正道衫,取來胡商們早早備好的板車,裝了屍身、向東丘迤邐而走。石板襯在屍身下麵,令板車十分沉重,車輪在野徑上壓出深深轍痕,在郊野延伸出長長的弧線。
所謂東丘,其實隻是邙山下一處聳起的石丘,位於洛陽北郊數裏之外。丘上無樹無草,隨處可見砍伐焚燒過的痕跡,應當是這兩日祆教中人有意為之。
群丐立在丘下,仰望丘頂,隻見一座高逾兩丈、周回二十餘丈的環形牆圍,巍然而立。牆頭平整,牆身用成百上千的大塊山岩砌築而成。牆縫灌滿了糯米砂漿、將山岩牢牢粘起,宛如一座孤獨的甕城。
這便是祆教聖葬之所——寂靜之塔。
塔身如封似閉、固若金湯,隻在南麵開出一孔小門,門外向下延伸出一道石階。石階不過六尺來寬,兩人並行、猶顯擁擠。塔上立著許多禿鷲,交頭接耳,抖著翅膀,翹首以待。
群丐看看天色、時辰尚早,陸續將板車停在東丘之下,靜候祆教中人趕來。
安仁使米良弼等人將群丐引至寂靜之塔,便不見了蹤影,據言是去接應另一支運送屍身的隊伍。果然兩炷香後,一群身著絳紅蓮蓬衣的教徒,簇擁著一青一藍兩道身影,縱馬而來。
教徒身後,同樣是套著正道衫的乞兒幫幫眾。蓬頭垢麵,三五成群,連拉帶拽地、拖著幾隻沉重的板車。牛掌缽、馬掌缽等人見狀,忙呼喝一聲,霎時間便有十幾個高大的乞丐,跑過去幫忙。
馬蹄翻飛,人影倏至,青藍兩色人影翻身下馬,向群丐走來。身著青色蓮蓬衣的教徒攏手作焰道:“祆教地維護法葉三秋,謝過諸位義士!諸位再稍待片刻,聖姑他們須臾便至。”
幾個掌缽湧上前來,抱拳還禮。卻見那幾隻新來的板車旁,似有一道熟悉的身影,登時皆是心頭微驚,不禁慢慢靠了上去。
卻見一個老丐步履沉穩,夾雜在群丐當中、正賣力地推著板車。臉上裝模作樣,擺出一副吃力的神情。
牛掌缽、馬掌缽等人看得真切、便要行禮,卻被那老丐一道眼神止住:“哈哈!老丐今日不自量力,也要來掙些腳費,馬掌缽可千萬莫嫌怪!”
馬掌缽嘴角微抽,故作鎮定道:“龍……龍老丈說哪裏話,您這身子骨老當益壯,一個人便抵得過兩三個……”
牛掌缽撓了撓瘌痢頭,啞著嗓子道:“龍幫主,您、您怎麽過來了?今日祆教在此行聖葬之禮,隻怕那太微宮已得了消息,若再派兵衛過來,您豈不是以身犯險?”
老丐龍在田展顏一笑:“趕巧祆教還缺‘掮屍客’,我不放心幫中弟兄,才決定出城一遊。”說著,他又拽來一個清瘦的乞丐,“正巧這位小友也想來瞧瞧熱鬧,便一齊換了行頭、跟著過來啦!”
牛掌缽自然識得這位,於是微一抱拳道:“掌缽牛豐年,見過楊長老!”
楊朝夕一改憨實之態,笑道:“都說祆教葬俗與中土迥異,小道好奇、今日隻是來開開眼界。牛掌缽不須多禮。”
牛掌缽正待再說,卻聽身後一騎飛馬奔來,馬鞍上藍衣教徒長聲清喝:“聖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