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柱漆彩,茵席騰紋。
東西兩排卷足案後,受邀而來的諸客,有的跽坐、有的趺坐,皆看向悲聲痛呼之人。
隻見此人方臉闊腮、忿恨難平,雙唇不住顫抖道:“敢問……敢問王宮使!我義父何奎尼所犯何罪?不過衙堂會審、未經刑部複奏,便要慘遭梟首之刑?!”
王縉冷哼一聲,並不答話。
身後侍立著的鎖甲衛軍將王轍,當即麵露不屑道:“那蠻子關在牢裏時,非但不老實交代、如何煽動祆教教眾謀逆。還私藏兵刃,意圖偷襲獄卒,簡直罪無可恕!何況區區商賈,既然謀逆證據確鑿,又何須勞煩府衙開堂、刑部核奏?直接砍了腦袋,反而叫其他蠢蠢欲動之徒、俱是安分了不少。”
天極護法覃湘楚雙目圓瞪、聲音冰寒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太微宮行事霸道,我等早習以為常,隻是不遵盛朝律令、動輒私刑殺人,如何能堵得住悠悠眾口……”
“覃世叔稍待再言!既是‘一問換一答’,方才祆教公平使發問、太微宮鎖甲衛作答,已算是一來一往。現下該由太微宮發問、祆教作答,規矩自是一般無二。”
楊朝夕見這和談一開,果然便有按捺不住之人,想要順著話頭反唇相譏,忙出聲打斷道。
心知若不止住這個苗頭,任由兩方你一言我一語地爭執,接下來必然是七嘴八舌、群情激奮之勢。屆時不管什麽對錯道理,都絕無可能辯得清楚。
覃湘楚話說一半、便被打斷,登時老臉漲紅。卻也隻得將後麵“不吐不快”之言,硬生生咽回了肚子裏。眼含不忿地剮了楊朝夕一眼,卻也不敢當場發作。
太微宮眾人相視一笑,竟都麵露得色,顯然對這“中間人”的作用、皆是十分滿意。
隻聽苦竹禪師先開口道:“我佛勸惡從善,貴教除惡布善,其旨本該大同小異。何故貴教定要任意妄為,以殺止殺、以暴除暴,在那通遠渠犯下滔天血案?”
祆教眾人聞言,亦皆是暗暗心驚:這些僧尼旁的不論、單是辯理論義的功夫,便能叫人望塵莫及。以通遠渠慘禍來發問、雖也在意料之中。可以善惡為前提,卻令這一句發問,更顯得理直氣壯、義正詞嚴。
祆教聖姑柳曉暮望向眾人,見地維護法葉三秋鄭重向她行了個聖火禮,才點了點頭、示意他來回答。葉三秋也不猶豫,開口便道:“世間之惡,有大小之分,更有長短之別。有人喪盡天良、是為大惡,有人恃強淩弱、是為小惡;有人怙惡不悛、是為長惡,有人見死不救、是為短惡。
行差踏錯之人,尚可寬恕;十惡不赦之人,死不足惜!我教聖法,便是令眾人公決善惡,將惡徒分列等次,恕可恕之徒、殺當殺之人。而釋門不假區分,以為世間無不可恕之惡、亦無無不可渡之人。結果一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便不知姑息縱容了多少惡徒、至今逍遙法外!”
葉三秋說罷,眾教徒恨不得拍手稱快。太微宮這邊的僧、尼、道士,也是頗覺意外,不曾想祆教之中也有這般能言善辯之人。心中輕視便又少了幾分,原本預備發問之人、也都變得謹慎起來。
楊朝夕見又是“一問換一答”,接著清了清嗓子道:“現下請祆教發問、太微宮答話。”
覃湘楚看了眼教中兄弟,示意他先來說話。見無人反對,當即接續道:“依盛朝律令,似王宮使這等朝廷命官,暗蓄私兵、私設監牢、濫用酷刑、抄家奪財……凡此種種,不知當領何罪?”
眾僧、尼、道士知道他意有所指,又不敢妄議朝廷法度,紛紛看向王縉。
王縉雙眉微聳、麵露嘲諷道:“想不到祆教狂妄乖張之徒,竟還知道盛朝律令!覃掌櫃所言情狀,個個皆是重罪,須報刑部、大理寺、禦史台三司會審。若覃掌櫃要舉告本官,不妨寫個訴碟、去長安投告三司主官,想來他們定會秉公而斷,給覃掌櫃個交代。”
說罷,又看向一旁的河南府尹蕭璟道,“蕭大人,不知本官所言、可有虛詐?”
蕭璟入殿後、便坐在上首左邊角落一把交椅上,卻是代表河南府衙,來此做個見證。無論此番會麵和談、結果如何,都要據實寫入奏劄,奉至禦前。
見王縉忽然問他,登時明白這位齊國公、看似一副“悉聽尊便”的態度,其實是暗示覃湘楚:以他這等朝廷重臣,豈會害怕升鬥小民舉告他?即便他覃湘楚所告罪名、句句屬實,連河南府衙都未必敢接的案子,到了長安更有元載相護,朝中三司又有哪個大員、敢去觸元黨的黴頭?
幾道念頭轉過,蕭璟微微苦笑道:“齊國公所言非虛。且西去長安,多有險阻,朝中諸公更是公務繁雜,便是將訴碟遞上,怕沒有數月之功、案子也難有定論。”
覃湘楚還欲再說,卻聽楊朝夕又道:“今日所談,當為兩方共同關切之事,望諸位莫一味糾纏私怨、偏離正題。下來該由太微宮發問、祆教作答。”
這時,王縉才又開口道:“祆教與太微宮素來不睦、近來更是大動幹戈,究其根本,不過是夷夏相爭、胡漢相防。遠有‘薊州之亂’,近有通遠渠慘禍,皆是胡民挑起釁端,令我無辜漢民遭難橫死。
今春又聞祆教將迎西域總壇聖女入神都,並欲借此大張聲勢,聚攏各州、府、鎮胡商胡民,發展信眾,弘揚教旨。更有傳言,祆教也欲爭奪中土神兵‘如水劍’,要與道、釋兩門鼎足而立、分庭抗禮。
神都太微宮,既是盛朝敬天法祖、供奉太上玄元皇帝李耳的宗廟,也是統禦各門各教、無使有悖逆之心的公廨。忽然驚聞此事、才果斷出手,以驅逐聖女、限製祆教之法,來避免胡漢矛盾再度激化、釀出禍端來。
未曾想,祆教竟鼓動城中胡商罷市,引得城中米糧貨價飛漲、小民苦不堪言。此為虐民挾上,當真用心險惡!今日本官至此,便隻想問一問聖姑,這般卑劣行徑、何時才肯收手?!”
“咯咯咯!”
一串蕩人心魄的笑聲響起,殿中眾人俱是心頭微悸。循聲望去,卻是柳曉暮掩口輕笑,稍稍催動了些“九韶八音功”,笑罷看向王縉等人道,
“王宮使!你我神交已久,今日是初次見麵。原以為你會和奴家虛應客套幾句,卻不想幾句官腔一打,便將太微宮擇得幹幹淨淨!說來道去、倒盡是我祆教的不是咯?
這幾年你與那元載串通、如何打壓盤剝胡商胡民,咱們暫且不論。單說半月來你捉去的教徒、家眷、胡商,隻怕已有過百之數了吧!不知現下還有多少活
口?何時才肯放歸?”
一個興師問罪,一個以問代答。
楊朝夕坐在上首,自然知道兩方終於都問到了關鍵。卻不知道接下來,究竟該哪方先問、又該哪方先答。
李長源捋須沉吟道:“衝靈子,先問者先得答複,後問者後得答複,此事你決斷便可、不須猶豫。”
楊朝夕心思一轉、連忙出聲道:“太微宮發問,請祆教先作答複;祆教所問之事,稍後太微宮亦當據實以告。”
這話雖不偏不倚,奈何劍拔弩張的兩方,俱向他投來不善的目光。
殿中靜默了幾息,才聽柳曉暮丹唇又啟、款款答道:“隻須太微宮不再與我祆教為難,且將捉去的教徒、家眷和胡商盡數放回,好叫有傷的醫傷,有喪的治喪。胡商自會複市,貨價也必回落。至於我祆教與太微宮的仇怨,也願就此一筆勾銷,不知王宮使意下如何?”
王縉卻是不置可否,漫不經心道:“太微宮所求倒也容易,隻須祆教遣回聖女、將教中高手盡數逐出,做回個本本分分的教派。不叫漢民生畏,不再惹是生非。我太微宮何必定要拚著虛耗銀錢、損兵折將,要去和你祆教為難?”
兩人又是以問代答,卻都沒給出一錘定音的話。
然而殿中兩方眾人,登時嘈雜起來,都覺彼方所提之事、太過異想天開!
太微宮鎖甲衛們、知道王宮使隻好修佛,絕不會放任其他教門壯大、擠壓釋門,便都聚在一旁冷笑。同行而來的僧、尼、道士,也素來不喜祆教、景教、摩尼教這類外來教派,與他們爭奪信眾與香火,言語間自是百般詆毀。
祆教眾人聽聞太微宮竟要他們將聖女送還西域,還要將武藝高強的護教法王、傳教聖使和眾多衛卒全部遣散。頓時有的怒罵,有的譏諷,有的更是仰頭大笑、覺得這王宮使定是得了失心瘋。似這般自斷手腳之事,便是傻子也決計不會去做。
楊朝夕端居上首、如坐針氈,急得抓耳撓腮。
西平郡王哥舒曜在一旁笑道:“楊少俠不必焦急!兩方如此漫天叫價,才是意料之中的事。似這般關乎顏麵與底線之事,若都肯輕易鬆口,才是咄咄怪事。”
李長源也是解頤道:“衝靈子,便是兩方相持不下,才要你這個‘中間人’助推一把,好叫今日和談、能定出個子醜寅卯來!”
楊朝夕茅塞頓開,當即搬運內息、聚在喉間,學著“九韶八音功”的法門道:“既然王宮使與聖姑都不肯正麵答複,小道便鬥膽一問:兩位對彼方所提之事、究竟作何考慮?隻說‘可’與‘不可’。”
聲音不大,卻響徹大殿。眾人皆是一滯,嘈雜聲戛然而止、旋即陷入沉寂。
太微宮眾人看向王縉,祆教教眾則看向柳曉暮,皆在等候己方領首之人一言而決。
柳曉暮和王縉眸光深邃、幾乎同時向對麵射去。四目交睫,麵麵相對,似有殺氣撞在一起、迸出無形火花。
“可!”王縉暢然笑道,胸有成竹。
“不可!”柳曉暮一聲怒叱,橫眉豎目。
兩人話語聲落,願本沉寂的大殿、頃刻間又鼎沸起來。
東西兩排卷足案後,受邀而來的諸客,有的跽坐、有的趺坐,皆看向悲聲痛呼之人。
隻見此人方臉闊腮、忿恨難平,雙唇不住顫抖道:“敢問……敢問王宮使!我義父何奎尼所犯何罪?不過衙堂會審、未經刑部複奏,便要慘遭梟首之刑?!”
王縉冷哼一聲,並不答話。
身後侍立著的鎖甲衛軍將王轍,當即麵露不屑道:“那蠻子關在牢裏時,非但不老實交代、如何煽動祆教教眾謀逆。還私藏兵刃,意圖偷襲獄卒,簡直罪無可恕!何況區區商賈,既然謀逆證據確鑿,又何須勞煩府衙開堂、刑部核奏?直接砍了腦袋,反而叫其他蠢蠢欲動之徒、俱是安分了不少。”
天極護法覃湘楚雙目圓瞪、聲音冰寒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太微宮行事霸道,我等早習以為常,隻是不遵盛朝律令、動輒私刑殺人,如何能堵得住悠悠眾口……”
“覃世叔稍待再言!既是‘一問換一答’,方才祆教公平使發問、太微宮鎖甲衛作答,已算是一來一往。現下該由太微宮發問、祆教作答,規矩自是一般無二。”
楊朝夕見這和談一開,果然便有按捺不住之人,想要順著話頭反唇相譏,忙出聲打斷道。
心知若不止住這個苗頭,任由兩方你一言我一語地爭執,接下來必然是七嘴八舌、群情激奮之勢。屆時不管什麽對錯道理,都絕無可能辯得清楚。
覃湘楚話說一半、便被打斷,登時老臉漲紅。卻也隻得將後麵“不吐不快”之言,硬生生咽回了肚子裏。眼含不忿地剮了楊朝夕一眼,卻也不敢當場發作。
太微宮眾人相視一笑,竟都麵露得色,顯然對這“中間人”的作用、皆是十分滿意。
隻聽苦竹禪師先開口道:“我佛勸惡從善,貴教除惡布善,其旨本該大同小異。何故貴教定要任意妄為,以殺止殺、以暴除暴,在那通遠渠犯下滔天血案?”
祆教眾人聞言,亦皆是暗暗心驚:這些僧尼旁的不論、單是辯理論義的功夫,便能叫人望塵莫及。以通遠渠慘禍來發問、雖也在意料之中。可以善惡為前提,卻令這一句發問,更顯得理直氣壯、義正詞嚴。
祆教聖姑柳曉暮望向眾人,見地維護法葉三秋鄭重向她行了個聖火禮,才點了點頭、示意他來回答。葉三秋也不猶豫,開口便道:“世間之惡,有大小之分,更有長短之別。有人喪盡天良、是為大惡,有人恃強淩弱、是為小惡;有人怙惡不悛、是為長惡,有人見死不救、是為短惡。
行差踏錯之人,尚可寬恕;十惡不赦之人,死不足惜!我教聖法,便是令眾人公決善惡,將惡徒分列等次,恕可恕之徒、殺當殺之人。而釋門不假區分,以為世間無不可恕之惡、亦無無不可渡之人。結果一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便不知姑息縱容了多少惡徒、至今逍遙法外!”
葉三秋說罷,眾教徒恨不得拍手稱快。太微宮這邊的僧、尼、道士,也是頗覺意外,不曾想祆教之中也有這般能言善辯之人。心中輕視便又少了幾分,原本預備發問之人、也都變得謹慎起來。
楊朝夕見又是“一問換一答”,接著清了清嗓子道:“現下請祆教發問、太微宮答話。”
覃湘楚看了眼教中兄弟,示意他先來說話。見無人反對,當即接續道:“依盛朝律令,似王宮使這等朝廷命官,暗蓄私兵、私設監牢、濫用酷刑、抄家奪財……凡此種種,不知當領何罪?”
眾僧、尼、道士知道他意有所指,又不敢妄議朝廷法度,紛紛看向王縉。
王縉雙眉微聳、麵露嘲諷道:“想不到祆教狂妄乖張之徒,竟還知道盛朝律令!覃掌櫃所言情狀,個個皆是重罪,須報刑部、大理寺、禦史台三司會審。若覃掌櫃要舉告本官,不妨寫個訴碟、去長安投告三司主官,想來他們定會秉公而斷,給覃掌櫃個交代。”
說罷,又看向一旁的河南府尹蕭璟道,“蕭大人,不知本官所言、可有虛詐?”
蕭璟入殿後、便坐在上首左邊角落一把交椅上,卻是代表河南府衙,來此做個見證。無論此番會麵和談、結果如何,都要據實寫入奏劄,奉至禦前。
見王縉忽然問他,登時明白這位齊國公、看似一副“悉聽尊便”的態度,其實是暗示覃湘楚:以他這等朝廷重臣,豈會害怕升鬥小民舉告他?即便他覃湘楚所告罪名、句句屬實,連河南府衙都未必敢接的案子,到了長安更有元載相護,朝中三司又有哪個大員、敢去觸元黨的黴頭?
幾道念頭轉過,蕭璟微微苦笑道:“齊國公所言非虛。且西去長安,多有險阻,朝中諸公更是公務繁雜,便是將訴碟遞上,怕沒有數月之功、案子也難有定論。”
覃湘楚還欲再說,卻聽楊朝夕又道:“今日所談,當為兩方共同關切之事,望諸位莫一味糾纏私怨、偏離正題。下來該由太微宮發問、祆教作答。”
這時,王縉才又開口道:“祆教與太微宮素來不睦、近來更是大動幹戈,究其根本,不過是夷夏相爭、胡漢相防。遠有‘薊州之亂’,近有通遠渠慘禍,皆是胡民挑起釁端,令我無辜漢民遭難橫死。
今春又聞祆教將迎西域總壇聖女入神都,並欲借此大張聲勢,聚攏各州、府、鎮胡商胡民,發展信眾,弘揚教旨。更有傳言,祆教也欲爭奪中土神兵‘如水劍’,要與道、釋兩門鼎足而立、分庭抗禮。
神都太微宮,既是盛朝敬天法祖、供奉太上玄元皇帝李耳的宗廟,也是統禦各門各教、無使有悖逆之心的公廨。忽然驚聞此事、才果斷出手,以驅逐聖女、限製祆教之法,來避免胡漢矛盾再度激化、釀出禍端來。
未曾想,祆教竟鼓動城中胡商罷市,引得城中米糧貨價飛漲、小民苦不堪言。此為虐民挾上,當真用心險惡!今日本官至此,便隻想問一問聖姑,這般卑劣行徑、何時才肯收手?!”
“咯咯咯!”
一串蕩人心魄的笑聲響起,殿中眾人俱是心頭微悸。循聲望去,卻是柳曉暮掩口輕笑,稍稍催動了些“九韶八音功”,笑罷看向王縉等人道,
“王宮使!你我神交已久,今日是初次見麵。原以為你會和奴家虛應客套幾句,卻不想幾句官腔一打,便將太微宮擇得幹幹淨淨!說來道去、倒盡是我祆教的不是咯?
這幾年你與那元載串通、如何打壓盤剝胡商胡民,咱們暫且不論。單說半月來你捉去的教徒、家眷、胡商,隻怕已有過百之數了吧!不知現下還有多少活
口?何時才肯放歸?”
一個興師問罪,一個以問代答。
楊朝夕坐在上首,自然知道兩方終於都問到了關鍵。卻不知道接下來,究竟該哪方先問、又該哪方先答。
李長源捋須沉吟道:“衝靈子,先問者先得答複,後問者後得答複,此事你決斷便可、不須猶豫。”
楊朝夕心思一轉、連忙出聲道:“太微宮發問,請祆教先作答複;祆教所問之事,稍後太微宮亦當據實以告。”
這話雖不偏不倚,奈何劍拔弩張的兩方,俱向他投來不善的目光。
殿中靜默了幾息,才聽柳曉暮丹唇又啟、款款答道:“隻須太微宮不再與我祆教為難,且將捉去的教徒、家眷和胡商盡數放回,好叫有傷的醫傷,有喪的治喪。胡商自會複市,貨價也必回落。至於我祆教與太微宮的仇怨,也願就此一筆勾銷,不知王宮使意下如何?”
王縉卻是不置可否,漫不經心道:“太微宮所求倒也容易,隻須祆教遣回聖女、將教中高手盡數逐出,做回個本本分分的教派。不叫漢民生畏,不再惹是生非。我太微宮何必定要拚著虛耗銀錢、損兵折將,要去和你祆教為難?”
兩人又是以問代答,卻都沒給出一錘定音的話。
然而殿中兩方眾人,登時嘈雜起來,都覺彼方所提之事、太過異想天開!
太微宮鎖甲衛們、知道王宮使隻好修佛,絕不會放任其他教門壯大、擠壓釋門,便都聚在一旁冷笑。同行而來的僧、尼、道士,也素來不喜祆教、景教、摩尼教這類外來教派,與他們爭奪信眾與香火,言語間自是百般詆毀。
祆教眾人聽聞太微宮竟要他們將聖女送還西域,還要將武藝高強的護教法王、傳教聖使和眾多衛卒全部遣散。頓時有的怒罵,有的譏諷,有的更是仰頭大笑、覺得這王宮使定是得了失心瘋。似這般自斷手腳之事,便是傻子也決計不會去做。
楊朝夕端居上首、如坐針氈,急得抓耳撓腮。
西平郡王哥舒曜在一旁笑道:“楊少俠不必焦急!兩方如此漫天叫價,才是意料之中的事。似這般關乎顏麵與底線之事,若都肯輕易鬆口,才是咄咄怪事。”
李長源也是解頤道:“衝靈子,便是兩方相持不下,才要你這個‘中間人’助推一把,好叫今日和談、能定出個子醜寅卯來!”
楊朝夕茅塞頓開,當即搬運內息、聚在喉間,學著“九韶八音功”的法門道:“既然王宮使與聖姑都不肯正麵答複,小道便鬥膽一問:兩位對彼方所提之事、究竟作何考慮?隻說‘可’與‘不可’。”
聲音不大,卻響徹大殿。眾人皆是一滯,嘈雜聲戛然而止、旋即陷入沉寂。
太微宮眾人看向王縉,祆教教眾則看向柳曉暮,皆在等候己方領首之人一言而決。
柳曉暮和王縉眸光深邃、幾乎同時向對麵射去。四目交睫,麵麵相對,似有殺氣撞在一起、迸出無形火花。
“可!”王縉暢然笑道,胸有成竹。
“不可!”柳曉暮一聲怒叱,橫眉豎目。
兩人話語聲落,願本沉寂的大殿、頃刻間又鼎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