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34年,即1908年。 春二月初二這一天,尉氏縣城的師古堂裏,迎來了三女一男四位貴客。 女貴客為留日學生朱炳麟、燕斌,和青霞的日本朋友——高山愛子;男貴客為青霞的遠門侄孫劉恒泰。 這三女一男四位貴客,之所以遠道而來到尉氏師古堂,是因為他們已是青霞剛剛辦起的華英女子學校的授課教師。
青霞自日本回來,一直都沒有忘對對張鍾端的承諾——創辦一所像日本青山實踐女校一樣的女學。 可是,一回南京,便得知家人劉鐵之死的消息,悲痛欲絕之際,回到了開封,又忙於尋找做為同盟會秘密聯絡機關的房屋;從開封回到尉氏,又討要劉憲德及劉氏族人強行借巨銀之事。 終於,因為與族人出資修建了劉氏祠堂和創辦了小學堂,這才把萬惡之首的劉憲德給製服,被劉氏族人所理解和同情,重新合睦如初。 青霞這才舒了一口自丈夫離世之後第一口長氣;可她還沒有緩過氣來,到開封大河書社時,又看到了李錦公轉給他的日本來信。 原來,1907年,是同盟會發動武裝起義最多的一年,所以,同盟會的活動經費緊缺到了極度,再加上孫中山決定於冬天、在中越邊境的鎮南,發動大規則的武裝起義,又讓各同盟會會員捐款籌資。 而河南負責人張鍾端,本來就被清政府取消了官費資格,一切生活所需,皆由國內的青霞供給。 現在又捐資,他不得不再次寫信,讓國內地青霞想辦法。 而青霞,正好收取族人所退巨銀,因為劉氏族人築建祠堂和創辦學校,用去了十多萬兩,所剩六十萬兩。 青霞全部匯給了張鍾端,並在信中附言囑咐他。 捐款給同盟會時,一定要留下自己的生活所需費用。
所以,因為諸事所困擾,直到去年初冬,青霞才在尉氏縣城選購做為創辦學校的地址。
常言說:萬事開頭難。 青霞第一次,把所要創辦的女校地址定在尉氏小西門外的一片開闊地,因為這裏既不十分偏背。 又避開了縣城的喧鬧和嘈雜。 可是,那片田地的主人因為那片田地緊臨縣城,視為至寶,在青霞出價很高地情況下,他仍然不願意出賣。 青霞經過數十次與田地的主人協商,價格漲了又漲,田地地主人最終才同意出賣。
可是,就在青霞準備施工蓋校舍房屋之時。 田地的主人卻突然變故。 因為青霞當初購地時,並沒有說明做何之用。 後來,田地的主人聽說青霞要在上麵建蓋女校,立時勃然大怒。 田地主人之所以勃然大怒是因為,在中國,按周易八卦來論。 女性屬陰,而陰性太重了,必有損陽性;若家中陽性受損,不但家道不興,而且,還男丁不旺,嚴重的能斷子絕孫。 而那片田地的主人,視那片田地為風水寶地,這緊臨東西大官路的便利之處,如果出賣給青霞在上麵建蓋女校。 如此重的陰氣鎮壓著自家地風水寶地。 豈不遭殃倒黴。 所以,他借口說找術士看了卦。 若出賣那片田地,必堵以後的風水財路,無論如何也賣不得。
沒辦法,青霞隻得女校設在自家的南花園。
南花園是與師古堂同時築建的,與師古堂僅一大官路之隔,在尉氏南官路路南,所以,青霞把它命名為南花園。
南花園占地有二十畝左右,它北臨大官路,南臨曠野,左右與居民住房相鄰,中心有數間房舍樓閣,供裏麵勞作園丁所居住,及消夏時分,自家人在花園裏遊玩時所休息之處。
把南花園做為創辦女校地址,為了安全起見,青霞把女校房舍設在中心,並把花園用圍牆分隔成三部分;南邊的三分之一,是小橋流水,花草樹木,亭台樓榭,蓮池藤蔓;北邊的三分之一為假山魚池,曲牆回廊;做為女校之用的中心,青霞因為房舍稀少,趕在冰凍之前,趕緊聘請能工巧匠及建築民工,緊鑼密鼓地動工了。
盡管青霞在日本已參觀了很多女校,並數次赴日本青山實踐女校參觀視察,可是,中國與日本的民風民情畢竟相差天壤。 不得已,為了穩重保險,青霞在女校施工期間,立即赴北京而去,參觀一下北京地女子學校,以做仿效。
青霞入住北京之後,先參觀她曾經捐出巨額的豫學堂,當發現豫學堂因為經費不足,不得不辭退教習和減退學生來維持時,青霞經與校方商議,由她出資,一家豪華酒店宴請旅日官紳聯席會議,讓豫學堂的學堂監督當場介紹學校自創辦以來所取得巨大成績,以及近年來因資金短缺所造成的困難。 然後,青霞率先捐款二萬兩。 旅日官紳見青霞一女子如此慷慨,便爭先恐後,紛紛捐款,在場的五十多位官紳共計捐款十二萬多萬。 並且,為從長計議,除了青霞所捐的二萬兩銀子不須償還外,旅日官紳們所捐十多萬兩款項存入銀號之內,由學堂每月支領利息,而不動股本,何時學堂結束,即將股本如期退還。 這樣一來,即支持了學堂,又不讓官紳們棄扔股本,乃一舉兩得。 到場官紳皆認為青霞地提議極度合情合理,末了,有人提出成立豫學堂維護會,而青霞,被公推為維護會會長。
青霞解決了豫學堂的經費短缺問題之後,這才開始參觀京師女子師範學校,北京女子政法學校。 當看到這些女子學校的房屋簡陋、教師待遇較低,和學生生活條件太差時,又為她所參觀的每所女子學校各捐款一萬兩。 為保障北京女子教育的順利發展,北京女子學界也效仿豫學堂,成立了北京女子學務維護會,仍公推青霞會該會會長。
當青霞在北京圓滿考察完女子學務。 準備起程回河南尉氏之時,被她捐增一萬兩銀子的北京女子政法學校,突然找到青霞下榻地飯店,攬住即將回開封尉氏的劉青霞,遞贈給青霞一份大紅的聘書,聘請她為北京女子政法學校校長。
青霞此次進京,因為不惜巨銀。 捐贈學校,頂著兩個會長和一個校長的官銜回到了尉氏。
可是。 青霞在自家南花園創辦地女校房舍樓閣建好了,沒有教員怎麽辦?再說了,飯堂及學生宿舍、服裝雜務等等,都該怎麽辦?青霞望著空空地校舍房屋,一籌莫展,不得不寫信給日本的同盟會河南支部,尋求幫助。 張鍾端接到青霞地信後。 經過商議和討論,便派遣朱奮吾、燕斌、及妻子的好朋友高山愛子和青霞地遠門族孫劉恒泰回國,支持青霞創辦女子學校。
青霞接到張鍾端的回信,像個孩子一樣,高興的手舞足蹈。 自丈夫離世之後,她幾乎一直沉寂在孤獨的深淵裏,再加上族人的欺淩折磨,她的心。 無時無刻不是淒風血雨,隻是做為一家之主,做為龐大家業的統管者,她隻有將鬱愁孤寂深藏不lou罷了。 可盡管錦衣玉食,盡管坐擁巨資,盡管呼奴喚婢。 盡管貴為一品誥命夫人,可她畢竟是女人,是食人間煙火地女人,是年紀輕輕的女人。 而女人,無論年輕年衰,皆需要在必要的時候,去依附別人的:年幼的時候,依附一家之主的父親,青春年少的時候,依附疼愛自己的丈夫。 垂暮之年。 依附贍養自己地兒女們。
而她青霞,自丈夫離世後。 麵對族人的欺淩,無山可依,無人可kao,隻有堅強地挑起屬於男人的龐大家業。 沒搬離大橋老宅時,無時無刻不沉寂於被族人欺淩折磨的深淵裏;搬到了師古堂,又身陷於衣食無憂的無聊深淵。 看不到屬於孤寡女人才有的希望,看不到未來地歲月是否風調雨順。
隻從在那個陽光如水的一天,認識了三個留日學生,她風雨交加的世界裏,突然風停雨住了,突然雲消霧散了,突然有了陽光流淌;自從加入了同盟會,她再也沒有過去那種孤弱恐慌的感覺了,再也沒有望不到苦難盡頭的悲傷了,再也沒有午夜亂夢相纏的可怕了。 可歸國之後,聞說劉鐵之死及族人的暴行,她一度消失的孤弱恐慌、苦難悲傷和淒風血雨,又一次在她心中死灰複燃了,她又一次聽到了心裏的哭泣聲,又一次聽到了心裏的風雨交加聲,而被同盟會灌輸地無窮力量和強大,顯得多麽地遙遠和渺茫啊!可是,正因為那遙遠而渺茫的希望,她便帶著李錦公和劉醒吾,頂著炎炎秋日,奔波於開封地大街小巷,為心中那遙遠渺茫的希望尋找支撐,尋找根基,尋找未來,終於找到了她認為合適的場所,她出資賣下房屋後,終於又出資為同盟會創辦大河書書社。
因為那遙遠渺茫的希望和未來,她才有力量和勇氣去麵對暴力借銀的劉憲德及劉氏族人,最終戰勝了他們;因為那遙遠渺茫的希望和未來,她才一筆一筆地給日本的張鍾端匯去生活所需費用;因為那遙遠渺茫的希望和未來,她一次一次地給同盟會捐巨款以支持革命;因為那遙遠渺茫的希望和未來,她於07年初冬,一次給同盟會匯去六十萬兩巨款;因為那遙遠渺茫的希望和未來,她才有力量不辭艱辛,有力量投入忙碌,實踐自己的承諾,創辦河南女子學校。
而現在,那遙遠渺茫的希望和未來,將不再遙遠和渺茫,她終於盼到了在日本的同誌。
而現在,她們來了。 她們踏著豔陽春光來了,踏著她曾經走過的歸國道路,帶著她青霞曾經熟悉的氣息,帶著青霞向往的思想和精神,帶著青霞為之著魔的同盟會綱領和要旨,來到了開封尉氏師古堂,來到了她青霞身邊。
好客的青霞,爽快的青霞,視金銀如糞土的青霞,像迎接自己的前生後世一樣,奔出師古堂,揮動著豔陽春光,踏著如醉如癡的春滿大地,激動地張開雙胳臂,將朱炳麟、燕斌、高山愛子和劉恒泰,迎到了師古堂。
青霞自日本回來,一直都沒有忘對對張鍾端的承諾——創辦一所像日本青山實踐女校一樣的女學。 可是,一回南京,便得知家人劉鐵之死的消息,悲痛欲絕之際,回到了開封,又忙於尋找做為同盟會秘密聯絡機關的房屋;從開封回到尉氏,又討要劉憲德及劉氏族人強行借巨銀之事。 終於,因為與族人出資修建了劉氏祠堂和創辦了小學堂,這才把萬惡之首的劉憲德給製服,被劉氏族人所理解和同情,重新合睦如初。 青霞這才舒了一口自丈夫離世之後第一口長氣;可她還沒有緩過氣來,到開封大河書社時,又看到了李錦公轉給他的日本來信。 原來,1907年,是同盟會發動武裝起義最多的一年,所以,同盟會的活動經費緊缺到了極度,再加上孫中山決定於冬天、在中越邊境的鎮南,發動大規則的武裝起義,又讓各同盟會會員捐款籌資。 而河南負責人張鍾端,本來就被清政府取消了官費資格,一切生活所需,皆由國內的青霞供給。 現在又捐資,他不得不再次寫信,讓國內地青霞想辦法。 而青霞,正好收取族人所退巨銀,因為劉氏族人築建祠堂和創辦學校,用去了十多萬兩,所剩六十萬兩。 青霞全部匯給了張鍾端,並在信中附言囑咐他。 捐款給同盟會時,一定要留下自己的生活所需費用。
所以,因為諸事所困擾,直到去年初冬,青霞才在尉氏縣城選購做為創辦學校的地址。
常言說:萬事開頭難。 青霞第一次,把所要創辦的女校地址定在尉氏小西門外的一片開闊地,因為這裏既不十分偏背。 又避開了縣城的喧鬧和嘈雜。 可是,那片田地的主人因為那片田地緊臨縣城,視為至寶,在青霞出價很高地情況下,他仍然不願意出賣。 青霞經過數十次與田地的主人協商,價格漲了又漲,田地地主人最終才同意出賣。
可是,就在青霞準備施工蓋校舍房屋之時。 田地的主人卻突然變故。 因為青霞當初購地時,並沒有說明做何之用。 後來,田地的主人聽說青霞要在上麵建蓋女校,立時勃然大怒。 田地主人之所以勃然大怒是因為,在中國,按周易八卦來論。 女性屬陰,而陰性太重了,必有損陽性;若家中陽性受損,不但家道不興,而且,還男丁不旺,嚴重的能斷子絕孫。 而那片田地的主人,視那片田地為風水寶地,這緊臨東西大官路的便利之處,如果出賣給青霞在上麵建蓋女校。 如此重的陰氣鎮壓著自家地風水寶地。 豈不遭殃倒黴。 所以,他借口說找術士看了卦。 若出賣那片田地,必堵以後的風水財路,無論如何也賣不得。
沒辦法,青霞隻得女校設在自家的南花園。
南花園是與師古堂同時築建的,與師古堂僅一大官路之隔,在尉氏南官路路南,所以,青霞把它命名為南花園。
南花園占地有二十畝左右,它北臨大官路,南臨曠野,左右與居民住房相鄰,中心有數間房舍樓閣,供裏麵勞作園丁所居住,及消夏時分,自家人在花園裏遊玩時所休息之處。
把南花園做為創辦女校地址,為了安全起見,青霞把女校房舍設在中心,並把花園用圍牆分隔成三部分;南邊的三分之一,是小橋流水,花草樹木,亭台樓榭,蓮池藤蔓;北邊的三分之一為假山魚池,曲牆回廊;做為女校之用的中心,青霞因為房舍稀少,趕在冰凍之前,趕緊聘請能工巧匠及建築民工,緊鑼密鼓地動工了。
盡管青霞在日本已參觀了很多女校,並數次赴日本青山實踐女校參觀視察,可是,中國與日本的民風民情畢竟相差天壤。 不得已,為了穩重保險,青霞在女校施工期間,立即赴北京而去,參觀一下北京地女子學校,以做仿效。
青霞入住北京之後,先參觀她曾經捐出巨額的豫學堂,當發現豫學堂因為經費不足,不得不辭退教習和減退學生來維持時,青霞經與校方商議,由她出資,一家豪華酒店宴請旅日官紳聯席會議,讓豫學堂的學堂監督當場介紹學校自創辦以來所取得巨大成績,以及近年來因資金短缺所造成的困難。 然後,青霞率先捐款二萬兩。 旅日官紳見青霞一女子如此慷慨,便爭先恐後,紛紛捐款,在場的五十多位官紳共計捐款十二萬多萬。 並且,為從長計議,除了青霞所捐的二萬兩銀子不須償還外,旅日官紳們所捐十多萬兩款項存入銀號之內,由學堂每月支領利息,而不動股本,何時學堂結束,即將股本如期退還。 這樣一來,即支持了學堂,又不讓官紳們棄扔股本,乃一舉兩得。 到場官紳皆認為青霞地提議極度合情合理,末了,有人提出成立豫學堂維護會,而青霞,被公推為維護會會長。
青霞解決了豫學堂的經費短缺問題之後,這才開始參觀京師女子師範學校,北京女子政法學校。 當看到這些女子學校的房屋簡陋、教師待遇較低,和學生生活條件太差時,又為她所參觀的每所女子學校各捐款一萬兩。 為保障北京女子教育的順利發展,北京女子學界也效仿豫學堂,成立了北京女子學務維護會,仍公推青霞會該會會長。
當青霞在北京圓滿考察完女子學務。 準備起程回河南尉氏之時,被她捐增一萬兩銀子的北京女子政法學校,突然找到青霞下榻地飯店,攬住即將回開封尉氏的劉青霞,遞贈給青霞一份大紅的聘書,聘請她為北京女子政法學校校長。
青霞此次進京,因為不惜巨銀。 捐贈學校,頂著兩個會長和一個校長的官銜回到了尉氏。
可是。 青霞在自家南花園創辦地女校房舍樓閣建好了,沒有教員怎麽辦?再說了,飯堂及學生宿舍、服裝雜務等等,都該怎麽辦?青霞望著空空地校舍房屋,一籌莫展,不得不寫信給日本的同盟會河南支部,尋求幫助。 張鍾端接到青霞地信後。 經過商議和討論,便派遣朱奮吾、燕斌、及妻子的好朋友高山愛子和青霞地遠門族孫劉恒泰回國,支持青霞創辦女子學校。
青霞接到張鍾端的回信,像個孩子一樣,高興的手舞足蹈。 自丈夫離世之後,她幾乎一直沉寂在孤獨的深淵裏,再加上族人的欺淩折磨,她的心。 無時無刻不是淒風血雨,隻是做為一家之主,做為龐大家業的統管者,她隻有將鬱愁孤寂深藏不lou罷了。 可盡管錦衣玉食,盡管坐擁巨資,盡管呼奴喚婢。 盡管貴為一品誥命夫人,可她畢竟是女人,是食人間煙火地女人,是年紀輕輕的女人。 而女人,無論年輕年衰,皆需要在必要的時候,去依附別人的:年幼的時候,依附一家之主的父親,青春年少的時候,依附疼愛自己的丈夫。 垂暮之年。 依附贍養自己地兒女們。
而她青霞,自丈夫離世後。 麵對族人的欺淩,無山可依,無人可kao,隻有堅強地挑起屬於男人的龐大家業。 沒搬離大橋老宅時,無時無刻不沉寂於被族人欺淩折磨的深淵裏;搬到了師古堂,又身陷於衣食無憂的無聊深淵。 看不到屬於孤寡女人才有的希望,看不到未來地歲月是否風調雨順。
隻從在那個陽光如水的一天,認識了三個留日學生,她風雨交加的世界裏,突然風停雨住了,突然雲消霧散了,突然有了陽光流淌;自從加入了同盟會,她再也沒有過去那種孤弱恐慌的感覺了,再也沒有望不到苦難盡頭的悲傷了,再也沒有午夜亂夢相纏的可怕了。 可歸國之後,聞說劉鐵之死及族人的暴行,她一度消失的孤弱恐慌、苦難悲傷和淒風血雨,又一次在她心中死灰複燃了,她又一次聽到了心裏的哭泣聲,又一次聽到了心裏的風雨交加聲,而被同盟會灌輸地無窮力量和強大,顯得多麽地遙遠和渺茫啊!可是,正因為那遙遠而渺茫的希望,她便帶著李錦公和劉醒吾,頂著炎炎秋日,奔波於開封地大街小巷,為心中那遙遠渺茫的希望尋找支撐,尋找根基,尋找未來,終於找到了她認為合適的場所,她出資賣下房屋後,終於又出資為同盟會創辦大河書書社。
因為那遙遠渺茫的希望和未來,她才有力量和勇氣去麵對暴力借銀的劉憲德及劉氏族人,最終戰勝了他們;因為那遙遠渺茫的希望和未來,她才一筆一筆地給日本的張鍾端匯去生活所需費用;因為那遙遠渺茫的希望和未來,她一次一次地給同盟會捐巨款以支持革命;因為那遙遠渺茫的希望和未來,她於07年初冬,一次給同盟會匯去六十萬兩巨款;因為那遙遠渺茫的希望和未來,她才有力量不辭艱辛,有力量投入忙碌,實踐自己的承諾,創辦河南女子學校。
而現在,那遙遠渺茫的希望和未來,將不再遙遠和渺茫,她終於盼到了在日本的同誌。
而現在,她們來了。 她們踏著豔陽春光來了,踏著她曾經走過的歸國道路,帶著她青霞曾經熟悉的氣息,帶著青霞向往的思想和精神,帶著青霞為之著魔的同盟會綱領和要旨,來到了開封尉氏師古堂,來到了她青霞身邊。
好客的青霞,爽快的青霞,視金銀如糞土的青霞,像迎接自己的前生後世一樣,奔出師古堂,揮動著豔陽春光,踏著如醉如癡的春滿大地,激動地張開雙胳臂,將朱炳麟、燕斌、高山愛子和劉恒泰,迎到了師古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