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八標三營的士兵,因借酒呈強、借勢呈威,並把“八月十五殺韃子”的話也喊出來。 可沒想到,在三營裏,這句話被從一張嘴裏傳到十個耳朵裏,又從十張嘴傳到一百個耳朵裏,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再加上與三營士兵與憲兵隊的抗打對恃,一下驚動了湖北的最高官員——總督瑞澄。
一次小小的借酒鬧事,但卻打草驚蛇。
瑞澄得知此事,大為震驚,立即在都督府召開了緊急會議。 這次會與者,有十多名地方官員,除了八標三營的管帶薑明經之外,剩下的都是在湖北舉足輕重的高級要員。
盡管瑞澄已經基本了解了鬧事者們的整個嘩變經過,但他不放心,在通知開會之前,他還是要求三營管帶必須參加此會,因為他非常關心這次嘩變,因為關心,所以,他必須親耳聽親身經曆昨晚嘩變的管帶來向他敘述嘩變的起因和經過。
三營的管帶薑明經,在第八鎮新軍中,隻是個中下級的小官員。 此時此刻,他能坐在總督府裏,參加湖北首腦所主持的重大會議,並且,這個會議還是涉及到他所管轄的三營,他頓感誠慌誠恐,渾身上下,也早已被一種至高無上的使命感所充脹。 現在,麵對湖北最高官員的詢問,他立即渾身顫栗,激動地站起身,朝在坐的每個人行了一遍隻有在新軍裏才有的西洋軍禮,便如實回答:“昨晚上。 一向負責任地劉步雲排長,在夜裏子時,帶上幾個人在三營中巡視到一個軍營的時候,卻發現裏麵有十多個士兵正在裏秘密聚會議事,還毫無顧及地高聲談論著什麽“八月十五要起義殺韃子”的話。 當時劉排長一聽,就覺得這句話不對勁,可劉排長不明白什麽是“八月十五殺韃子”。 便勸他們早點休息,另影響其他人睡覺。 可誰知。 他們不但不聽,還借著酒勢,指著劉排長大罵“滿狗奴才”,說什麽劉排長最多也活不過八月十五的話。 劉排長一聽,更覺著不對勁了,就強製他們散開。 可那十多個喝酒鬧事的士兵,竟一呼全營應。 對劉排長大打出手。 我一看勢頭不對,當時那架勢,大有造反之跡象,便立即派遣憲兵隊前去震壓。 誰知他們連憲兵隊也不懼,奔到彈藥房就拖出來幾門大炮,對著憲兵隊就開炮,幸好那幾門大炮,平時沒有按引線。 若按了引線,那昨晚可就……”
“別說了!”總督瑞澄,不等三營管帶薑明講完,早已恐慌得心驚肉跳。 盡管酷暑早已過去,盡管是涼爽的秋天,盡管是陰涼的室內。 可總督瑞澄地額頭上,還是驚出了一層細細密密的汗水。
三營管帶薑明經,不管他是站在表麵現像上,還是出於對那位排長地偏袒,他所敘述的士兵嘩變起因與經過,都與實際情況的出入不大。 可現在他正敘述的有聲有色,總督瑞澄的突然製止,立即讓他如墜雲霧似的摸不著頭腦。 於是,他隻得求助似的望向他地上級。 他的上級一接到他征詢的眼光,立即又望向自己的上級……最後。 眼光落在了第八鎮最高統率張彪臉上。
坐在瑞澄下首的第八鎮最高統領張彪。 一看到下緩求助的目光,又見總督瑞澄的如此反應。 立即給三營管帶薑明經使了個眼色。
薑明經會意,急忙站起身,以軍中有要事為由,向總督瑞澄告辭。
瑞澄已經很清楚地了解了整個嘩變的經過和起因,薑明經一告辭,他立即揮揮手,放他離去。
瑞澄長出了幾口氣,穩了穩神,壓了壓驚,這才環顧了在坐地所有官員,用禮賢下士的口氣,征詢似的問:“剛才,三營管帶的敘述,各位皆聽得一清二楚。 現在,各位各抒已見,把自認為好的良策都拿出來,看怎樣預防這些不良之徒的造反嘩變。 更重要地是,如何盡快把昨晚那些嘩變的造反士兵給緝拿歸案,以做到懲一警百,懲雞給猴看的效果。 再就是,把那些造反黨們的後台給找出來。 常言說,擒賊擒王。 這如果把造反黨的‘王’給擒到了,那還何患可懼呀!好了,本官就不多說了,各位都各抒已見吧!把良策秒招給拿出來。 ”
與會官員見總督征問,便各自在心搜索枯腸,千思萬想,準備拿出緝拿革命黨的有效良策。
一時,會議現場靜得能聽到呼吸的聲音,能聽到空氣流動的聲音,能聽到室外的秋風路過的聲音,能聽到陽光從窗縫裏泄進來地聲音。
衝督見與會官員們,對自己地征問個個是無動於衷,悶頭不吭,以為是與他們對緝拿造反黨束手無策,或是事不關己呢,便又帶著責怪和誘導的口氣說:“各位吃朝廷奉祿,沐浴朝廷恩澤。 常言說地好,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現在,正是讓你們想辦法懲緝亂黨的關鍵時刻,各位怎麽都如此納言悶聲呀!啊?不要以為造反黨們隻是為了推翻朝廷,貌似與各位無牽無連,你們便抱著僥幸心理,得過且過。 本官現在提醒各位,一個龐大的國家,就好比一個巨大的輪子在運轉,而我們在坐的各位,不論官大一級,還是官小一級,皆是寄生於這個輪子上的生靈們,一旦支撐這個巨大輪子的根基被毀壞了,坍塌了,那寄生在這個輪子上的生靈們,皆隨著輪子的縣塌而不得存在了……”
就在總督瑞澄循循善誘地鼓勵與會官員,積極發言,出謀劃策,盡管拿出懲緝革命黨的良策妙招時,而與會官員早已胸有成竹。 二十混成協的協統官黎元洪,等總督地話音落定。 立即大聲發言說:
“以下官來看,此事件不宜擴大,以免影響當地的安定,還是先確定喝酒嘩變的士兵屬於哪一排哪一棚的,針對著那十多位喝酒之人來揖拿懲辦,萬不可針對著全營來處理,那樣大麵積來擴大的話。 小心引起士兵嘩變。 但是,即使是揖拿喝酒者之人。 也要暗中揖拿,萬不可聲張,把事情鬧得全城沸騰。 ”
與會官員見黎元洪率先發言,便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也搶著發表自己已經深思熟慮的懲緝革命黨的良策:
“最主要地是調查渴酒之人平時都與誰來往密切,這樣順藤摸瓜。 把亂黨的背後老大找出來。 ”
“必須暗查喝酒人在當天或最近幾天都去過什麽地方,找出鬧事亂黨地背後鼓動者,也就是按總督大人所提出來的‘擒賊擒王’的計謀,把我們武漢的亂黨頭領給抓捕,那我們武漢從此再無亂黨之憂了。 ”
“軍中士兵聚眾喝酒,引起爭打之後,才喊什麽‘八月十五殺韃子’的激進言詞,他們也許隻是借著酒勁才胡言亂語的。 並沒有什麽目的和背景,隻是我們杞人自憂吧,以下官來看,還是做好以後地防務工作吧。 ”
“也許士兵們喝酒,隻是普普通通的酒後鬧事,但我們也要寧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無,八月十五前後,還是要把防務工作做到位。 ”
“防患於未然才是關鍵所在,既然喝酒鬧事已經發生了,就不要在上麵浪費過多的精力,把喝酒鬧事者揖捕嚴懲就是了,重要的是杜絕這樣的事再發生。 ”
……
總督瑞澄,專心致誌聽著與會官員們的踴躍發言,他根據與會官員的出謀劃策,總結了幾條防務和揖拿革命黨的章程。 讓文書擬定好之後。 便在會議上大聲宣布說:“根據各位地出謀劃策,現擬定了幾款揖拿和防務措施。
甲:警察局火還行動,不管是派遣暗探也好,不管是順藤摸瓜也好,但無論采取什麽措施,必須在八月十五前夕,搜出喝酒鬧事者當天或最近幾天所去的地方及來往的人,找出亂黨的背後鼓動策者。
乙:自今日起,至八月十五當天,各碼頭嚴格檢查行人,各學堂學生,一律不準出校。
丙:自今日起,至八月十五當天,全城戒嚴,官兵皆不能離營外出,禁止各種名譽的聚會。 除執勤士兵可允許攜帶少量子彈以外,所有彈藥一律集中收繳,統一保管。 特別是中秋節當天的所有活動,皆提前一天舉行。
……
總督瑞澄宣布了之後,就像統帥平定了戰亂一樣,就像卸下泰山之重地負擔一樣,如釋重負地長出一口氣。 猛然之間,他好像又想起了什麽,立即提議說:“通過八標三營裏的士兵鬧事來看,窺一斑而知全局,這說明兵營裏的革命黨還真不少,現在,守衛楚望台軍械庫的,是工程標八營,傳說裏麵的革命黨人數眾多。 而楚望台軍庫,乃軍事重地,依本官來看,把楚望台的漢軍全部調換成滿族旗兵,各位看如何?”
“不行!”不等總督的話音落定,第二十一混成協的協統官黎元洪,便立即反對說,“如此安排,不但與事無補,反而適得其反,將會激起滿漢之間的更大茅盾。 ”
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黃陂人,1864年生。 1884年畢業於天津水師學堂,在海軍服役,初任北洋軍廣甲號軍艦管輪。 甲午戰爭中,廣甲號被擊沉,他飄海遇救,到南京投kao兩江總督張之洞。 張之洞初見黎元洪,一番談話之後,立時感到黎元洪穩重老成,見解縝密周祥,是難得的幹練之才,隨委以重任。 1896年,張之洞回任湖廣總督,黎元洪也跟隨張之洞回到湖北老家,成為張之洞地心腹之人。 三次派遣黎元洪赴日考察日本地陸軍、騎兵建設和兵工生產。 如此一來,黎元洪不僅在軍事知識和技能上收益非淺,思想和眼界也大為開闊。 1906年清軍改製,湖北新軍被被編為兩鎮,張之洞把張彪安排到第八鎮統製官的位置上,而黎元洪則被委任張二十一混成協協統。 張之洞之所以讓張彪做八鎮統製。 是因為張彪地妻子原是張之洞最心愛的養女。 而張彪,也被順其自然的稱之謂張之洞的“姑爺”。 黎元洪平日治軍,一反清軍的苟且敷衍、鬆馳腐敗的積習,從不克扣軍餉,總是足額如期發放。 別的新軍軍官,多住宿在私宅,而黎元洪。 他卻長住在軍中,起居作息。 皆與士兵一致,對有文化地士兵著意提拔,鼓勵士兵學習上進,並且,從不虐待士兵,由此獲得士兵的廣泛愛戴,威信極高。 特別是1905年、1906年。 南北新軍在河澗、河南彰德地大會操,南軍從湖北河南抽調張彪為總統官,但真正指揮會操的卻是黎元洪。 在會操演習之中,黎元洪因為指揮得體,調度有方,因此聲譽鵲起,成為全國名將。 張之洞自1907年被調入京城之後,粗鄙無能、胸無點墨的張彪雖是鎮統製。 但真正在湖北新軍裏一呼百應的首領,卻是黎元洪。
因為黎元洪懂軍事,治軍有方,平時深受士兵的愛戴,所以,他雖為協統官。 說話發言卻極受重視。 別說八鎮最高統領的張彪對黎元洪另眼相看,就連總督瑞澄,平時也對他黎元洪刮目相看的。
此時此刻,另換上別人反對總督瑞澄地提議,那瑞澄肯定是不予采納的。 但是,反自己提議的卻偏偏是黎元洪。 他這個總督不得不三思而行,然後用商量的口氣問:“黎協統,本官認為,把軍械庫是軍事重要地,換上滿族旗兵駐防。 總比用漢人士兵駐防安全多了。 最其碼,那些滿族清兵不會造反吧!那怕是隻有中秋節前後來這樣安排。 等過了中秋節,再撤換回來,這樣總可以吧!”
“這樣撤來換去的,反而會加大恐慌的漫延,落下煸惑革命的口實,得不償失。 ” 黎元洪說話的口氣,有點據理力爭地味道。
“黎協統,你誤會本官了,本官如此安排,並非是厚滿薄漢,而是出於大局的安定,各位試想一下,現在的亂黨,穿著軍裝混跡於軍中,明天道新軍中有亂黨,可誰的臉上也沒有寫著‘亂黨’二字。 但是,雖不知誰是亂黨,總讓人感覺到,新軍的漢兵皆有亂黨之嫌,所以,本官才想讓滿族旗兵來守衛軍事重地,各位覺得如何呀?”
瑞澄說著,環顧了一下與會官員,以求得與會官員的支持,來博回黎元洪地反對意見。 但還沒等官員們開口說話,黎元洪搶先說:
“總督大人,如果新軍裏的革命黨真的很多,楚望台軍機庫就是撤換成滿族旗兵,也是無濟於事的,在坐的各位官員大人,恐怕心裏清楚的很,那些旗滿士兵,平時隻當能當樣子擺,而革命黨,好像都是些不怕死的亡命徒,如果真的對打起來,哪裏是革命黨的對手,反而會挑起滿漢之間的茅盾,把革命黨們激將地箭劍拔弩張,急箭在弦,一觸即發,到時候出事了,誰來承擔這個責任呀!”
其實,黎元洪這樣據理力爭地反對總督瑞澄地提議,並不是出於革命黨人的目地,是想推翻滿清,恢複漢室天下。 他主要是怕因此挑起滿漢之間的茅盾,影響當地的安定,而擾礙了自己的仕途。
麵對黎元洪的極力反對,總督瑞澄便不再提出異議反駁了。 不提異議反駁,就表示了他的默認。
總督會議結束後,武漢立即進行全城大嚴。
有些官吏也紛紛把家眷送到漢口租界去。 有錢人的老百姓,也大搬其家。 再加上“八月十五殺韃子”這句話的迅速蔓延,再加上官府采取的一係列戒嚴措施,再加上官府派出的暗探們無孔不入地四入搜索革命黨。 嚇得武漢的百姓,每次上街都如履薄冰一樣恐懼,即害怕革命黨誤把自己當做“韃子”殺掉,又害怕官府的暗探把自己當革命黨抓起來。 一時,武漢的大街小巷,是空氣緊張,大有風聲鶴唳、草本皆兵之勢。
二:
孫武得知八標三營發生的事情之後,害怕官府借此機會,在新軍中擴大事件,用莫須有的罪名,在新軍中大麵積地揖捕革命黨。 經過與幾位革命黨負責人商議,決定當天就暴發武裝起義,後被一名革命黨攔住,說是先讓三營裏地同誌觀察一下事情的發展情況之後,再決定是否起義,如果官府真的在新軍裏大積地揖捕革命黨,那就立即通知各部隊和各學堂的同誌們起義。
經過三營裏的革命黨負責人觀察。 才知道官府隻是針對著喝酒的幾個士兵來處理。 孫武知道後,也就打消了在當天起義的念頭。 仍按原來地起義計劃——陰曆八月士五。
但是,也可能是心理作用吧,孫武在一次上街,竟然發現一個可疑的人,一直鬼鬼祟祟地跟蹤著他,直到跟蹤他到漢口長清裏九十八號的“政治籌備處”,才突然消失。 孫武懷疑跟蹤自己的人是官府的暗探。 與劉公商等革命負責人商議之後,立即決定搬家。 為了安全妥見,為了利於革命工作,為了不被官府的暗探跟蹤,孫武也效防一些官吏們,把“軍務籌備處”的辦公地搬到了外國俄租界一條街的寶善裏14號。
孫武地搬家,也讓劉公跟著起連索反應,盡管他並沒有發現有可疑的人跟蹤自己。 為了安全起見,再加上他是拖家帶口的,妻子弟弟在一起,也害怕被官府的暗探盯上,便以利於工作為由,在孫武搬家的第二天。 急急慌慌地搬到了俄租一條街——即孫武的隔壁。
剛搬到俄租界的孫武,屋裏混亂不堪,他正和幾個革命常在房間裏忙碌,突然,外麵響起了急促而猛烈的拍門聲。
因為曾被可疑之人跟蹤過,因為驚魂未定,因為剛搬到陌生地俄租界,因為官府的暗中戒嚴和暗中跟蹤大搜捕,孫武及房間的革命黨們,立時驚慌起來。 孫武悄悄走到門口。 試著探聽一下外麵的動靜。 可除了猛烈急切的敲門聲,他什麽都沒探聽到。 不由得疑竇頓生:如果是官府跟蹤到這裏了。 怎麽隻敲門,沒喊聲,再說了,這可是俄租界,官府是不可能找到這裏來的。 即使搜查,也是俄租界地巡捕們。 但是,既然搬到這裏來,就是這裏的合法良民,他們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就搜查的,這才搬過來兩天,難道說官府就找到這裏來了嗎?
孫武正猶豫迷惑,外麵的拍門人才大聲詢問:“有人嗎?是我們呀,快開門呀!”
孫武一聽聲音,原來是同誌鄧太林,如此猛烈的拍門,肯定是緊急情況相告。 他猛地將院門拉開,立時便驚呆了,原來外麵不僅隻站隻著鄧玉林,在鄧玉林的身邊,還站著到上海買槍支彈藥的楊玉如。
孫武欣喜若狂,立即拽起楊玉如的手,激動地往屋裏急走。 屋裏的革命黨也早已聞聲而出,簇擁著楊玉林,把他擁進屋裏,情緒高漲地望著他。 孫武更是迫不及待地問:“怎麽樣玉林,居正呢?槍支買好了嗎?見到同盟會地領導們了嗎?他們什麽時候來……”
麵對孫武他們地激動,楊玉如顯得異常的沉靜,他要了一杯水,一飲而進之後,環顧了麵前地同誌,最後把目光落到了孫武臉上,歎了一口氣,才無奈地說:“事情並不想同誌們所希望的那麽理想,槍支還沒買到,所以,居正還在上海等待槍支。 ”
“那起義的事呢?到時候同盟會的領導們來嗎?”一個革命黨急切地問。
楊玉如仍然是歎息了一聲,緩慢而猶豫地說:“嗯……這個嗎,因為黃興在香港,我們到上海之後,居正便給他寫了一封長信,托去香港的同誌帶給他。 在信中,居正把我們八月十五起義的事情,很祥細地告訴了他。 在我回來的前一天,黃興的回信已被人帶到上海,他在信中說,八月十五起義,太早了,讓推到八月二十二(陽曆10月13號)。 而宋教仁呢,我們初到上海的時候,他很讚同我們的起義計劃的,可看到黃興的信後,他便說,隻有我們武漢一地起義,聲勢太小,勝利的可能性不大;譚仁鳳倒是一直很熱心,我回來的時候,他還說不得,陳其美把槍支一買到,就立即陪同居正來武漢,領導我們起義……”
不等楊玉如說完,屋裏的革命黨早已大失所望,無力地癱坐在地上,紛紛抱怨上海同盟的領導,並要求孫武,不要顧及同盟會領導的意見,仍按原計劃起義。
八標三營的士兵,因借酒呈強、借勢呈威,並把“八月十五殺韃子”的話也喊出來。 可沒想到,在三營裏,這句話被從一張嘴裏傳到十個耳朵裏,又從十張嘴傳到一百個耳朵裏,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再加上與三營士兵與憲兵隊的抗打對恃,一下驚動了湖北的最高官員——總督瑞澄。
一次小小的借酒鬧事,但卻打草驚蛇。
瑞澄得知此事,大為震驚,立即在都督府召開了緊急會議。 這次會與者,有十多名地方官員,除了八標三營的管帶薑明經之外,剩下的都是在湖北舉足輕重的高級要員。
盡管瑞澄已經基本了解了鬧事者們的整個嘩變經過,但他不放心,在通知開會之前,他還是要求三營管帶必須參加此會,因為他非常關心這次嘩變,因為關心,所以,他必須親耳聽親身經曆昨晚嘩變的管帶來向他敘述嘩變的起因和經過。
三營的管帶薑明經,在第八鎮新軍中,隻是個中下級的小官員。 此時此刻,他能坐在總督府裏,參加湖北首腦所主持的重大會議,並且,這個會議還是涉及到他所管轄的三營,他頓感誠慌誠恐,渾身上下,也早已被一種至高無上的使命感所充脹。 現在,麵對湖北最高官員的詢問,他立即渾身顫栗,激動地站起身,朝在坐的每個人行了一遍隻有在新軍裏才有的西洋軍禮,便如實回答:“昨晚上。 一向負責任地劉步雲排長,在夜裏子時,帶上幾個人在三營中巡視到一個軍營的時候,卻發現裏麵有十多個士兵正在裏秘密聚會議事,還毫無顧及地高聲談論著什麽“八月十五要起義殺韃子”的話。 當時劉排長一聽,就覺得這句話不對勁,可劉排長不明白什麽是“八月十五殺韃子”。 便勸他們早點休息,另影響其他人睡覺。 可誰知。 他們不但不聽,還借著酒勢,指著劉排長大罵“滿狗奴才”,說什麽劉排長最多也活不過八月十五的話。 劉排長一聽,更覺著不對勁了,就強製他們散開。 可那十多個喝酒鬧事的士兵,竟一呼全營應。 對劉排長大打出手。 我一看勢頭不對,當時那架勢,大有造反之跡象,便立即派遣憲兵隊前去震壓。 誰知他們連憲兵隊也不懼,奔到彈藥房就拖出來幾門大炮,對著憲兵隊就開炮,幸好那幾門大炮,平時沒有按引線。 若按了引線,那昨晚可就……”
“別說了!”總督瑞澄,不等三營管帶薑明講完,早已恐慌得心驚肉跳。 盡管酷暑早已過去,盡管是涼爽的秋天,盡管是陰涼的室內。 可總督瑞澄地額頭上,還是驚出了一層細細密密的汗水。
三營管帶薑明經,不管他是站在表麵現像上,還是出於對那位排長地偏袒,他所敘述的士兵嘩變起因與經過,都與實際情況的出入不大。 可現在他正敘述的有聲有色,總督瑞澄的突然製止,立即讓他如墜雲霧似的摸不著頭腦。 於是,他隻得求助似的望向他地上級。 他的上級一接到他征詢的眼光,立即又望向自己的上級……最後。 眼光落在了第八鎮最高統率張彪臉上。
坐在瑞澄下首的第八鎮最高統領張彪。 一看到下緩求助的目光,又見總督瑞澄的如此反應。 立即給三營管帶薑明經使了個眼色。
薑明經會意,急忙站起身,以軍中有要事為由,向總督瑞澄告辭。
瑞澄已經很清楚地了解了整個嘩變的經過和起因,薑明經一告辭,他立即揮揮手,放他離去。
瑞澄長出了幾口氣,穩了穩神,壓了壓驚,這才環顧了在坐地所有官員,用禮賢下士的口氣,征詢似的問:“剛才,三營管帶的敘述,各位皆聽得一清二楚。 現在,各位各抒已見,把自認為好的良策都拿出來,看怎樣預防這些不良之徒的造反嘩變。 更重要地是,如何盡快把昨晚那些嘩變的造反士兵給緝拿歸案,以做到懲一警百,懲雞給猴看的效果。 再就是,把那些造反黨們的後台給找出來。 常言說,擒賊擒王。 這如果把造反黨的‘王’給擒到了,那還何患可懼呀!好了,本官就不多說了,各位都各抒已見吧!把良策秒招給拿出來。 ”
與會官員見總督征問,便各自在心搜索枯腸,千思萬想,準備拿出緝拿革命黨的有效良策。
一時,會議現場靜得能聽到呼吸的聲音,能聽到空氣流動的聲音,能聽到室外的秋風路過的聲音,能聽到陽光從窗縫裏泄進來地聲音。
衝督見與會官員們,對自己地征問個個是無動於衷,悶頭不吭,以為是與他們對緝拿造反黨束手無策,或是事不關己呢,便又帶著責怪和誘導的口氣說:“各位吃朝廷奉祿,沐浴朝廷恩澤。 常言說地好,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現在,正是讓你們想辦法懲緝亂黨的關鍵時刻,各位怎麽都如此納言悶聲呀!啊?不要以為造反黨們隻是為了推翻朝廷,貌似與各位無牽無連,你們便抱著僥幸心理,得過且過。 本官現在提醒各位,一個龐大的國家,就好比一個巨大的輪子在運轉,而我們在坐的各位,不論官大一級,還是官小一級,皆是寄生於這個輪子上的生靈們,一旦支撐這個巨大輪子的根基被毀壞了,坍塌了,那寄生在這個輪子上的生靈們,皆隨著輪子的縣塌而不得存在了……”
就在總督瑞澄循循善誘地鼓勵與會官員,積極發言,出謀劃策,盡管拿出懲緝革命黨的良策妙招時,而與會官員早已胸有成竹。 二十混成協的協統官黎元洪,等總督地話音落定。 立即大聲發言說:
“以下官來看,此事件不宜擴大,以免影響當地的安定,還是先確定喝酒嘩變的士兵屬於哪一排哪一棚的,針對著那十多位喝酒之人來揖拿懲辦,萬不可針對著全營來處理,那樣大麵積來擴大的話。 小心引起士兵嘩變。 但是,即使是揖拿喝酒者之人。 也要暗中揖拿,萬不可聲張,把事情鬧得全城沸騰。 ”
與會官員見黎元洪率先發言,便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也搶著發表自己已經深思熟慮的懲緝革命黨的良策:
“最主要地是調查渴酒之人平時都與誰來往密切,這樣順藤摸瓜。 把亂黨的背後老大找出來。 ”
“必須暗查喝酒人在當天或最近幾天都去過什麽地方,找出鬧事亂黨地背後鼓動者,也就是按總督大人所提出來的‘擒賊擒王’的計謀,把我們武漢的亂黨頭領給抓捕,那我們武漢從此再無亂黨之憂了。 ”
“軍中士兵聚眾喝酒,引起爭打之後,才喊什麽‘八月十五殺韃子’的激進言詞,他們也許隻是借著酒勁才胡言亂語的。 並沒有什麽目的和背景,隻是我們杞人自憂吧,以下官來看,還是做好以後地防務工作吧。 ”
“也許士兵們喝酒,隻是普普通通的酒後鬧事,但我們也要寧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無,八月十五前後,還是要把防務工作做到位。 ”
“防患於未然才是關鍵所在,既然喝酒鬧事已經發生了,就不要在上麵浪費過多的精力,把喝酒鬧事者揖捕嚴懲就是了,重要的是杜絕這樣的事再發生。 ”
……
總督瑞澄,專心致誌聽著與會官員們的踴躍發言,他根據與會官員的出謀劃策,總結了幾條防務和揖拿革命黨的章程。 讓文書擬定好之後。 便在會議上大聲宣布說:“根據各位地出謀劃策,現擬定了幾款揖拿和防務措施。
甲:警察局火還行動,不管是派遣暗探也好,不管是順藤摸瓜也好,但無論采取什麽措施,必須在八月十五前夕,搜出喝酒鬧事者當天或最近幾天所去的地方及來往的人,找出亂黨的背後鼓動策者。
乙:自今日起,至八月十五當天,各碼頭嚴格檢查行人,各學堂學生,一律不準出校。
丙:自今日起,至八月十五當天,全城戒嚴,官兵皆不能離營外出,禁止各種名譽的聚會。 除執勤士兵可允許攜帶少量子彈以外,所有彈藥一律集中收繳,統一保管。 特別是中秋節當天的所有活動,皆提前一天舉行。
……
總督瑞澄宣布了之後,就像統帥平定了戰亂一樣,就像卸下泰山之重地負擔一樣,如釋重負地長出一口氣。 猛然之間,他好像又想起了什麽,立即提議說:“通過八標三營裏的士兵鬧事來看,窺一斑而知全局,這說明兵營裏的革命黨還真不少,現在,守衛楚望台軍械庫的,是工程標八營,傳說裏麵的革命黨人數眾多。 而楚望台軍庫,乃軍事重地,依本官來看,把楚望台的漢軍全部調換成滿族旗兵,各位看如何?”
“不行!”不等總督的話音落定,第二十一混成協的協統官黎元洪,便立即反對說,“如此安排,不但與事無補,反而適得其反,將會激起滿漢之間的更大茅盾。 ”
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黃陂人,1864年生。 1884年畢業於天津水師學堂,在海軍服役,初任北洋軍廣甲號軍艦管輪。 甲午戰爭中,廣甲號被擊沉,他飄海遇救,到南京投kao兩江總督張之洞。 張之洞初見黎元洪,一番談話之後,立時感到黎元洪穩重老成,見解縝密周祥,是難得的幹練之才,隨委以重任。 1896年,張之洞回任湖廣總督,黎元洪也跟隨張之洞回到湖北老家,成為張之洞地心腹之人。 三次派遣黎元洪赴日考察日本地陸軍、騎兵建設和兵工生產。 如此一來,黎元洪不僅在軍事知識和技能上收益非淺,思想和眼界也大為開闊。 1906年清軍改製,湖北新軍被被編為兩鎮,張之洞把張彪安排到第八鎮統製官的位置上,而黎元洪則被委任張二十一混成協協統。 張之洞之所以讓張彪做八鎮統製。 是因為張彪地妻子原是張之洞最心愛的養女。 而張彪,也被順其自然的稱之謂張之洞的“姑爺”。 黎元洪平日治軍,一反清軍的苟且敷衍、鬆馳腐敗的積習,從不克扣軍餉,總是足額如期發放。 別的新軍軍官,多住宿在私宅,而黎元洪。 他卻長住在軍中,起居作息。 皆與士兵一致,對有文化地士兵著意提拔,鼓勵士兵學習上進,並且,從不虐待士兵,由此獲得士兵的廣泛愛戴,威信極高。 特別是1905年、1906年。 南北新軍在河澗、河南彰德地大會操,南軍從湖北河南抽調張彪為總統官,但真正指揮會操的卻是黎元洪。 在會操演習之中,黎元洪因為指揮得體,調度有方,因此聲譽鵲起,成為全國名將。 張之洞自1907年被調入京城之後,粗鄙無能、胸無點墨的張彪雖是鎮統製。 但真正在湖北新軍裏一呼百應的首領,卻是黎元洪。
因為黎元洪懂軍事,治軍有方,平時深受士兵的愛戴,所以,他雖為協統官。 說話發言卻極受重視。 別說八鎮最高統領的張彪對黎元洪另眼相看,就連總督瑞澄,平時也對他黎元洪刮目相看的。
此時此刻,另換上別人反對總督瑞澄地提議,那瑞澄肯定是不予采納的。 但是,反自己提議的卻偏偏是黎元洪。 他這個總督不得不三思而行,然後用商量的口氣問:“黎協統,本官認為,把軍械庫是軍事重要地,換上滿族旗兵駐防。 總比用漢人士兵駐防安全多了。 最其碼,那些滿族清兵不會造反吧!那怕是隻有中秋節前後來這樣安排。 等過了中秋節,再撤換回來,這樣總可以吧!”
“這樣撤來換去的,反而會加大恐慌的漫延,落下煸惑革命的口實,得不償失。 ” 黎元洪說話的口氣,有點據理力爭地味道。
“黎協統,你誤會本官了,本官如此安排,並非是厚滿薄漢,而是出於大局的安定,各位試想一下,現在的亂黨,穿著軍裝混跡於軍中,明天道新軍中有亂黨,可誰的臉上也沒有寫著‘亂黨’二字。 但是,雖不知誰是亂黨,總讓人感覺到,新軍的漢兵皆有亂黨之嫌,所以,本官才想讓滿族旗兵來守衛軍事重地,各位覺得如何呀?”
瑞澄說著,環顧了一下與會官員,以求得與會官員的支持,來博回黎元洪地反對意見。 但還沒等官員們開口說話,黎元洪搶先說:
“總督大人,如果新軍裏的革命黨真的很多,楚望台軍機庫就是撤換成滿族旗兵,也是無濟於事的,在坐的各位官員大人,恐怕心裏清楚的很,那些旗滿士兵,平時隻當能當樣子擺,而革命黨,好像都是些不怕死的亡命徒,如果真的對打起來,哪裏是革命黨的對手,反而會挑起滿漢之間的茅盾,把革命黨們激將地箭劍拔弩張,急箭在弦,一觸即發,到時候出事了,誰來承擔這個責任呀!”
其實,黎元洪這樣據理力爭地反對總督瑞澄地提議,並不是出於革命黨人的目地,是想推翻滿清,恢複漢室天下。 他主要是怕因此挑起滿漢之間的茅盾,影響當地的安定,而擾礙了自己的仕途。
麵對黎元洪的極力反對,總督瑞澄便不再提出異議反駁了。 不提異議反駁,就表示了他的默認。
總督會議結束後,武漢立即進行全城大嚴。
有些官吏也紛紛把家眷送到漢口租界去。 有錢人的老百姓,也大搬其家。 再加上“八月十五殺韃子”這句話的迅速蔓延,再加上官府采取的一係列戒嚴措施,再加上官府派出的暗探們無孔不入地四入搜索革命黨。 嚇得武漢的百姓,每次上街都如履薄冰一樣恐懼,即害怕革命黨誤把自己當做“韃子”殺掉,又害怕官府的暗探把自己當革命黨抓起來。 一時,武漢的大街小巷,是空氣緊張,大有風聲鶴唳、草本皆兵之勢。
二:
孫武得知八標三營發生的事情之後,害怕官府借此機會,在新軍中擴大事件,用莫須有的罪名,在新軍中大麵積地揖捕革命黨。 經過與幾位革命黨負責人商議,決定當天就暴發武裝起義,後被一名革命黨攔住,說是先讓三營裏地同誌觀察一下事情的發展情況之後,再決定是否起義,如果官府真的在新軍裏大積地揖捕革命黨,那就立即通知各部隊和各學堂的同誌們起義。
經過三營裏的革命黨負責人觀察。 才知道官府隻是針對著喝酒的幾個士兵來處理。 孫武知道後,也就打消了在當天起義的念頭。 仍按原來地起義計劃——陰曆八月士五。
但是,也可能是心理作用吧,孫武在一次上街,竟然發現一個可疑的人,一直鬼鬼祟祟地跟蹤著他,直到跟蹤他到漢口長清裏九十八號的“政治籌備處”,才突然消失。 孫武懷疑跟蹤自己的人是官府的暗探。 與劉公商等革命負責人商議之後,立即決定搬家。 為了安全妥見,為了利於革命工作,為了不被官府的暗探跟蹤,孫武也效防一些官吏們,把“軍務籌備處”的辦公地搬到了外國俄租界一條街的寶善裏14號。
孫武地搬家,也讓劉公跟著起連索反應,盡管他並沒有發現有可疑的人跟蹤自己。 為了安全起見,再加上他是拖家帶口的,妻子弟弟在一起,也害怕被官府的暗探盯上,便以利於工作為由,在孫武搬家的第二天。 急急慌慌地搬到了俄租一條街——即孫武的隔壁。
剛搬到俄租界的孫武,屋裏混亂不堪,他正和幾個革命常在房間裏忙碌,突然,外麵響起了急促而猛烈的拍門聲。
因為曾被可疑之人跟蹤過,因為驚魂未定,因為剛搬到陌生地俄租界,因為官府的暗中戒嚴和暗中跟蹤大搜捕,孫武及房間的革命黨們,立時驚慌起來。 孫武悄悄走到門口。 試著探聽一下外麵的動靜。 可除了猛烈急切的敲門聲,他什麽都沒探聽到。 不由得疑竇頓生:如果是官府跟蹤到這裏了。 怎麽隻敲門,沒喊聲,再說了,這可是俄租界,官府是不可能找到這裏來的。 即使搜查,也是俄租界地巡捕們。 但是,既然搬到這裏來,就是這裏的合法良民,他們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就搜查的,這才搬過來兩天,難道說官府就找到這裏來了嗎?
孫武正猶豫迷惑,外麵的拍門人才大聲詢問:“有人嗎?是我們呀,快開門呀!”
孫武一聽聲音,原來是同誌鄧太林,如此猛烈的拍門,肯定是緊急情況相告。 他猛地將院門拉開,立時便驚呆了,原來外麵不僅隻站隻著鄧玉林,在鄧玉林的身邊,還站著到上海買槍支彈藥的楊玉如。
孫武欣喜若狂,立即拽起楊玉如的手,激動地往屋裏急走。 屋裏的革命黨也早已聞聲而出,簇擁著楊玉林,把他擁進屋裏,情緒高漲地望著他。 孫武更是迫不及待地問:“怎麽樣玉林,居正呢?槍支買好了嗎?見到同盟會地領導們了嗎?他們什麽時候來……”
麵對孫武他們地激動,楊玉如顯得異常的沉靜,他要了一杯水,一飲而進之後,環顧了麵前地同誌,最後把目光落到了孫武臉上,歎了一口氣,才無奈地說:“事情並不想同誌們所希望的那麽理想,槍支還沒買到,所以,居正還在上海等待槍支。 ”
“那起義的事呢?到時候同盟會的領導們來嗎?”一個革命黨急切地問。
楊玉如仍然是歎息了一聲,緩慢而猶豫地說:“嗯……這個嗎,因為黃興在香港,我們到上海之後,居正便給他寫了一封長信,托去香港的同誌帶給他。 在信中,居正把我們八月十五起義的事情,很祥細地告訴了他。 在我回來的前一天,黃興的回信已被人帶到上海,他在信中說,八月十五起義,太早了,讓推到八月二十二(陽曆10月13號)。 而宋教仁呢,我們初到上海的時候,他很讚同我們的起義計劃的,可看到黃興的信後,他便說,隻有我們武漢一地起義,聲勢太小,勝利的可能性不大;譚仁鳳倒是一直很熱心,我回來的時候,他還說不得,陳其美把槍支一買到,就立即陪同居正來武漢,領導我們起義……”
不等楊玉如說完,屋裏的革命黨早已大失所望,無力地癱坐在地上,紛紛抱怨上海同盟的領導,並要求孫武,不要顧及同盟會領導的意見,仍按原計劃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