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目前一年到底有多少營收呢?</p>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想說明白還真不容易呢!</p>


    首先,我們要知道,福王府現在的營收包括:少數地區還在經營的字花、賽馬會、藍毬會等博彩項目收益;順和店、福春號、雙福號、福鑫號等在國內進行的正常貿易收益;《馬報》、《毬報》、《商報》、《信報》等公開的、地下的報章收益;各地的商鋪、店麵收益;國內王莊收益;福海號、祥福瑞號、大虎屋的海外商業收益;小琉球、蝦夷地等海外王莊收益;海上漁業收入以及朝鮮人支付的通海費等諸多項目構成。</p>


    一一來說實在是比較繁細,因此可以歸納為三部分的收益,即商業收益、農業收益和其他收益。</p>


    商業收益具體分為國內商業收益和海外商業收益,譬如與幕府及日本諸藩進行的火炮、船隻及正常商品就算是海外商業,譬如順和店國內各地支店的營收就算國內商業收益。</p>


    由於福王府的商業活動中存在大量的以貨易貨、即買又賣的情況,同時又存在有些收益是一次性的、支出卻是分期的----例如預收火炮價款後的逐年供貨,有些收入是長期的、支出是一次性的----例如各地工場設施的折舊,的現象,因此綜合下來,隻知道福王府現在每年在國內商業收益這塊僅有121200餘兩,這個數字僅相當於崇禎三年至崇禎四年,福王府國內收入最高峰時的35%弱。</p>


    而海外商業收益的數字大約是國內商業收益的2.5倍,差不多每年30萬兩的樣子,但這個數字包括向江戶幕府和日本各地諸侯銷售火炮和船隻的收入,並不能長久維持,一旦合約完成或江戶幕府及各地諸侯發現天主教國家的威脅不複存在了,海外商業收益就將回歸到一個合理的區間----即沒有向幕府和日本諸藩出售軍火前的每年17~18萬兩的規模。</p>


    農業收益這塊,一樣可以劃分成國內農業收益和國外農業收益,其中,國內農業收益因為天災人禍的原因,不說顆粒無收吧,但收下了的糧食實際最多也就能滿足淮安、徐州、鳳陽、歸德、兗州、廬州等地新購王莊附屬百姓的口糧供應----部分以胡遠山等人名義購買的莊園還要賠出一筆稅賦來----實際收益為零,甚至有負。</p>


    至於海外王莊這塊的農業收益,數字就比較巨大了,其中小琉球王莊能通過收取年貢和向屯民征購,保證每年獲得50萬石稻穀和29萬石雜糧幹粉(玉米麵、高粱麵、紅薯幹粉、土豆幹粉等)、2萬餘斛豆油、1萬多斛菜籽油;濟州王莊則每年能獲得29萬石麥子、26萬石雜糧幹粉、1萬餘斛豆油和菜籽油;蝦夷地王莊這邊每年可以獲得22萬石小麥、6萬石大麥、42萬石雜糧幹粉、3萬斛油品;南灣聯莊能每年保證獲得4000石燕麥、7000石雜糧幹粉;至於北灣、熱泉、海洋島、大樹、向海、宜蘭等處或因為新近開發,或因為重點開發煤礦的緣故,目前還不能自給自足;黑龍江各地商棧,因為吃糧的人多,種地的人少,以及高寒的緣故,也是不能自給,需要外地進行糧食調劑的。</p>


    至於其他收益,主要是海上捕鯨、捕魚的收益和向朝鮮收取通海費的收益,但前者獲得的鯨油、鯨肉實際不對外銷售,全部由福王府名下的工場、軍隊、屯戶自我消化,實際收益為零,而後者收了雖說一年有7.8萬兩之多,但實際到手的銀錢不過2萬兩而已(朝鮮人交付的人參售賣後的收益被納入了國內商業收益之中),也不是什麽大錢。</p>


    乍聽起來,福王府現在一年的收入好像挺高的,但支出也不小,這不,福王府名下商棧及工場管理人員、研發人員的每年獎金差不多要3萬兩、每年購買新船和造船的支出差不多要4萬兩、維持各種報紙的營運差不多要15000兩、維係各地蒙學及管墨藝塾的教育係統每年要花42000多兩、諦聽係統一年要花去11萬兩、除各地王莊保民團鄉兵以外的海陸軍官兵及普通船員水手的薪資加起來又是6萬兩。</p>


    以上支出就已經把福王府全年能獲得的商業收益給覆蓋了,但這還不算完,福王府每年還要花2~3萬兩在淮安、徐州、鳳陽、歸德、兗州、廬州等地收地;花1~2萬兩維係與方方麵麵的關係;花1~2萬兩支持尚可喜部;花1~2萬兩替部分國內王莊繳納稅賦;支付路通係統和黃河船隊的每年維持費(不含人員薪資)13000餘兩;武器研發和裝備費用45000餘兩;察微的經費要25000餘兩;王府上下的日常開銷45000餘兩。</p>


    因此福王府不計算移民支出、不計算祥福瑞在黑龍江建立商棧的各種成本、不計算常山新潁上郡王府的建設費用、洛陽朱由樺王陵的建設費用,每年的全年支出就不小於50萬兩,扣除商業收益後,年淨虧空8萬兩以上。</p>


    而全部海外獲得的糧食一共是50萬石稻穀、51萬石小麥、6萬石大麥、若幹燕麥、98萬石雜糧幹粉、7萬斛油品,但目前福王府全年要向海外輸運4.5~5萬名移民,按平均每個移民每天2斤半雜糧計算,每年就需要準備35~40萬石雜糧。</p>


    此外,為了收攏更多移民,福王府有時候還要跟某些地方勢力做交易。</p>


    譬如為了不讓淮安府對大量流民過境產生質疑,福王府每年都會向淮安府繳納1~2萬石的稻穀作為掩口費;又譬如,流民過境時給某些地方勢力----官府、士紳或土寇----的過路費,也常常有數萬石之多,而且這些人還不收雜糧幹粉,至少得是大麥;為了獲得漕軍的配合,每年還要向漕軍及大河衛等衛所低價銷售1~2萬石的米麥。</p>


    再有就是支付福王府下屬各地工場、礦山、商棧的普通雇員的工資----由於國內糧價暴漲、海外米票剛剛發行尚未有效推廣,所以無論海外國內的王府底層雇員,一律都發給糧食,但這部分糧食大部分是稻麥,少部分才是雜糧----這部分差不多需要35萬石米麵、15萬石雜糧幹粉和5萬餘斛油品。</p>


    還有各路兵馬及王莊管理者的日常口糧----目前新兵已經編製3000人、各王莊鄉兵有6700人、黑龍江保衛團有5100人、路通在安東各工場的護衛800人、黃河船隊900人----以每人每天4斤糧食計算,差不多又是16萬石的米麵和1萬斛油品。</p>


    </p>


    考慮到稻麥脫殼的重量損失以及王府自用糧食的數量,所以,福王府眼下每年能節約的糧食大約是稻麥20萬石、雜糧幹粉40萬石、油料8000餘斛,不過,其中還要再扣除一些備荒用糧,因此能用來售賣的大約是10萬石稻麥和10萬石雜糧幹粉。</p>


    以現在大明的糧價,10萬稻麥差不多價值16萬兩金花銀,10萬雜糧幹粉也相當於13~14萬兩白銀,如此一來,抵扣掉所有虧空後,朱由崧還能有22萬兩的富裕。</p>


    也因此朱由崧跟福王說的,即是托詞也不是托詞,畢竟他一下子拿出那麽多錢來修王城,剛剛才掏了五萬兩慰問金的崇禎皇帝那邊可是會不舒服的。</p>


    福王顯然也是明白道理,所以,他思考再三後說道:“別太張揚了。”</p>


    朱由崧聽懂了福王的潛台詞,應道:“是,兒子一定謹慎行事······”</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caler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caler並收藏南明之我是弘光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