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是怎麽回事!怎麽如此不知大體。”福藩關於再次申請移藩的奏疏於三月初三送到了北京,結果正好撞到了崇禎皇帝最尷尬的時候,無可瀉火的崇禎皇帝便把火氣撒在了朱由崧的頭上。“整日就知道為自身算計,真是豈有此理!”</p>
崇禎皇帝為什麽會尷尬,為什麽又因此大發雷霆,以至於顧不得親戚之誼,把朱由崧當做瀉火對象呢?</p>
事情還要從鬆山大敗說起,鬆山大敗後,退入鬆山城固守的洪承疇等人曾五次企圖突圍,但每一次都被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的清軍堵了回去,而在洪承疇兵敗困守鬆山城的期間,崇禎皇帝也曾多次命令退守寧遠等地的明軍殘部出兵救援。</p>
可問題是,哪怕是崇禎皇帝殺雞儆猴的下令處死了導致鬆山突圍失敗的罪魁禍首、不顧大隊協調提前逃跑的大同總兵王樸,但寧遠的明軍依舊軍心不穩,毫無出擊的勇氣,因此導致了鬆山一線的洪承疇部陷於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窘迫局麵。</p>
明崇禎十五年、清崇德七年、西曆1642年二月中旬,堅持了近半年的鬆山城已經處在了糧食食盡、各種牲口被吃光了,甚至老鼠也被抓光的絕境了,一眾軍兵開始煮食馬鞍、皮甲之類的物件來填飽肚子,再接下來就隻能吃屍體、乃至於自相蠶食了。</p>
在這種絕境下,有人堅持不下去了。</p>
所以,當年二月十八日,副將夏成德引清軍進城,已經毫無抵抗能力的城內明軍束手就擒,隨後曹變蛟、王廷臣、邱民仰等不屈被殺,洪承疇則被帶到了錦州城下展示,最後在清廷的拉攏下,洪承疇叛國投敵了。</p>
由於明軍已經失去了對寧遠以東地區的控製,因此崇禎皇帝並不清楚洪承疇投敵的事實,隻是根據自己的判斷,認為鬆山城破後,洪承疇會自殺殉國,因此自我感動之餘,不但頒布了禦製詩歌頌,還籌劃了超規格的祭奠。</p>
結果好玩的事情來了,祭奠進行到最後階段----12壇祭奠進行到第9壇----時,洪承疇投敵叛國的確實消息傳來,這tmd簡直要尷尬死人了,完全是大型社死現場,即便在場的文武百官都以為尊者諱的態度,沒有多說什麽,但崇禎皇帝可以相信,眼下全國上下已經有無數人就這件事在背後指指點點,嘲笑自己識人不明了。</p>
這種注定不會公開的嘲笑,對好臉麵的崇禎皇帝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更嚴重了損毀了崇禎皇帝的政治形象,也難怪這些日子裏崇禎皇帝會經常性的氣急敗壞了。</p>
然而,再怒不可遏,崇禎皇帝又不能派人去滿清控製區把洪承疇抓回來,所以正當這一肚皮的火氣無處排解的時候,朱由崧好死不死的再次遞交了移藩的申請,那還不讓崇禎皇帝有了可以借機發泄的地方嘛!</p>
“皇爺,奴婢聽說,福藩再次上疏是有原由的。”曹化淳收了朱由崧送來了一萬兩銀子的好處費,因此,眼下隻能硬著頭皮替福王府向一碰就炸的崇禎皇帝進行了解釋。“福王爺病了,病的很重,所以福世子大約是想衝喜······”</p>
“混賬朱由崧,居然拿國家大事來衝什麽喜!”崇禎皇帝罵了半句,忽然意識到了什麽,當下就換了口吻。“三叔病了?病的很重?已經到了要衝喜的地步了?”</p>
曹化淳回複道:“回皇爺的話,的確病的很重,看病的鄭藩太醫說,一個是德慶郡王死在福王爺眼前,導致福王爺哀傷過度和受了驚嚇,另一個則是福王爺覺得眼下有家歸不得,積鬱在胸,無法排解,有了心病,第三就是福王爺眼下也年逾花甲了,顛沛流離(多年花天酒地)之後身子骨大不如前,所以方方麵麵湊到一起,一下子就病來如山倒了。”</p>
</p>
崇禎皇帝臉上浮起了無盡的蕭瑟:“是朕失德,是朕獲罪於天呢!否則,這大明江山社稷怎麽就落得這副光景了。”</p>
沒錯,內地流寇縱橫,不但鳳陽的明祖陵被燒了,連親王郡王都流寇殺了一堆;關外滿清強橫,殺死了明軍總兵一堆、還四度破關、入京畿於無人之境,不但抓走了大明的親王、郡王,還殺死了巡撫、勸降了總兵;某種程度上,委實可以用末世來形容當下了。</p>
崇禎皇帝這話一說,曹化淳一麵暗自咒罵自己要錢不要命了,一麵領著一幫乾清宮太監急急跪倒在地。</p>
真等跪倒地上了,曹化淳已經想好自己該怎麽說了,所以,就聽他包含情緒的勸說道:“皇爺明鑒,建虜崛起於神廟末年,壯大於熹廟年間,到皇爺手上,我大明已經是抱殘守缺了,所以,眼下局麵之敗壞實則與皇爺無關;至於流寇倡大,則是各地文武處置不當所至,非天譴也,實乃不得其人呢。”</p>
崇禎皇帝苦笑著搖了搖頭:“老貨,你不用安慰朕了,難道那些文武不是朕用的嗎?”</p>
曹化淳連連叩首:“皇爺明鑒,正所謂知人知麵不知心呢,皇爺用人之初,哪裏知道他們是繡花枕頭一包草呢。”</p>
“那先帝在的時候,為什麽沒有流寇呢?”崇禎皇帝自我質疑道。“莫非真是因為先帝用對了一個魏忠賢嗎?朕悔啊,悔不該當初不聽先帝所言,匆匆逼殺了魏忠賢啊!若是魏忠賢在,朝堂又怎麽可能都是一幹屍位素餐之輩呢!”</p>
曹化淳又磕了一個頭,這才提醒道:“皇爺,木已成舟,再追悔已然是無用,眼下,朝廷一應事務,還要仰仗諸位先生和其餘朝中大臣,還請皇爺明鑒。”</p>
崇禎皇帝歎息一聲:“是啊,是啊,眼下這爛攤子還是要靠那些大臣來維持的。”</p>
崇禎皇帝有些心力交瘁的擺了擺手:“你說的很對,這大明江山眼下還要靠這些大臣維護,動不得他們的,是朕濫發無名之火了,去吧,都下去吧,讓朕一個人待一會。”</p>
邊上的內侍、宮婢都悄然無聲的退下了,倒是忠人之事的曹化淳再次問道:“皇爺,那福世子的奏疏是留中?還是不報?”</p>
崇禎皇帝交代道:“形式還是要走一走的,發給內閣討論吧。”</p>
讓內閣討論肯定又是無疾而終的結果,曹化淳心說,自己已經對得起朱由崧給的一萬兩了,因此毫不猶豫的應道:“是,奴婢這就把福世子的奏疏轉給內閣討論······”</p>
崇禎皇帝為什麽會尷尬,為什麽又因此大發雷霆,以至於顧不得親戚之誼,把朱由崧當做瀉火對象呢?</p>
事情還要從鬆山大敗說起,鬆山大敗後,退入鬆山城固守的洪承疇等人曾五次企圖突圍,但每一次都被數量上占有絕對優勢的清軍堵了回去,而在洪承疇兵敗困守鬆山城的期間,崇禎皇帝也曾多次命令退守寧遠等地的明軍殘部出兵救援。</p>
可問題是,哪怕是崇禎皇帝殺雞儆猴的下令處死了導致鬆山突圍失敗的罪魁禍首、不顧大隊協調提前逃跑的大同總兵王樸,但寧遠的明軍依舊軍心不穩,毫無出擊的勇氣,因此導致了鬆山一線的洪承疇部陷於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窘迫局麵。</p>
明崇禎十五年、清崇德七年、西曆1642年二月中旬,堅持了近半年的鬆山城已經處在了糧食食盡、各種牲口被吃光了,甚至老鼠也被抓光的絕境了,一眾軍兵開始煮食馬鞍、皮甲之類的物件來填飽肚子,再接下來就隻能吃屍體、乃至於自相蠶食了。</p>
在這種絕境下,有人堅持不下去了。</p>
所以,當年二月十八日,副將夏成德引清軍進城,已經毫無抵抗能力的城內明軍束手就擒,隨後曹變蛟、王廷臣、邱民仰等不屈被殺,洪承疇則被帶到了錦州城下展示,最後在清廷的拉攏下,洪承疇叛國投敵了。</p>
由於明軍已經失去了對寧遠以東地區的控製,因此崇禎皇帝並不清楚洪承疇投敵的事實,隻是根據自己的判斷,認為鬆山城破後,洪承疇會自殺殉國,因此自我感動之餘,不但頒布了禦製詩歌頌,還籌劃了超規格的祭奠。</p>
結果好玩的事情來了,祭奠進行到最後階段----12壇祭奠進行到第9壇----時,洪承疇投敵叛國的確實消息傳來,這tmd簡直要尷尬死人了,完全是大型社死現場,即便在場的文武百官都以為尊者諱的態度,沒有多說什麽,但崇禎皇帝可以相信,眼下全國上下已經有無數人就這件事在背後指指點點,嘲笑自己識人不明了。</p>
這種注定不會公開的嘲笑,對好臉麵的崇禎皇帝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更嚴重了損毀了崇禎皇帝的政治形象,也難怪這些日子裏崇禎皇帝會經常性的氣急敗壞了。</p>
然而,再怒不可遏,崇禎皇帝又不能派人去滿清控製區把洪承疇抓回來,所以正當這一肚皮的火氣無處排解的時候,朱由崧好死不死的再次遞交了移藩的申請,那還不讓崇禎皇帝有了可以借機發泄的地方嘛!</p>
“皇爺,奴婢聽說,福藩再次上疏是有原由的。”曹化淳收了朱由崧送來了一萬兩銀子的好處費,因此,眼下隻能硬著頭皮替福王府向一碰就炸的崇禎皇帝進行了解釋。“福王爺病了,病的很重,所以福世子大約是想衝喜······”</p>
“混賬朱由崧,居然拿國家大事來衝什麽喜!”崇禎皇帝罵了半句,忽然意識到了什麽,當下就換了口吻。“三叔病了?病的很重?已經到了要衝喜的地步了?”</p>
曹化淳回複道:“回皇爺的話,的確病的很重,看病的鄭藩太醫說,一個是德慶郡王死在福王爺眼前,導致福王爺哀傷過度和受了驚嚇,另一個則是福王爺覺得眼下有家歸不得,積鬱在胸,無法排解,有了心病,第三就是福王爺眼下也年逾花甲了,顛沛流離(多年花天酒地)之後身子骨大不如前,所以方方麵麵湊到一起,一下子就病來如山倒了。”</p>
</p>
崇禎皇帝臉上浮起了無盡的蕭瑟:“是朕失德,是朕獲罪於天呢!否則,這大明江山社稷怎麽就落得這副光景了。”</p>
沒錯,內地流寇縱橫,不但鳳陽的明祖陵被燒了,連親王郡王都流寇殺了一堆;關外滿清強橫,殺死了明軍總兵一堆、還四度破關、入京畿於無人之境,不但抓走了大明的親王、郡王,還殺死了巡撫、勸降了總兵;某種程度上,委實可以用末世來形容當下了。</p>
崇禎皇帝這話一說,曹化淳一麵暗自咒罵自己要錢不要命了,一麵領著一幫乾清宮太監急急跪倒在地。</p>
真等跪倒地上了,曹化淳已經想好自己該怎麽說了,所以,就聽他包含情緒的勸說道:“皇爺明鑒,建虜崛起於神廟末年,壯大於熹廟年間,到皇爺手上,我大明已經是抱殘守缺了,所以,眼下局麵之敗壞實則與皇爺無關;至於流寇倡大,則是各地文武處置不當所至,非天譴也,實乃不得其人呢。”</p>
崇禎皇帝苦笑著搖了搖頭:“老貨,你不用安慰朕了,難道那些文武不是朕用的嗎?”</p>
曹化淳連連叩首:“皇爺明鑒,正所謂知人知麵不知心呢,皇爺用人之初,哪裏知道他們是繡花枕頭一包草呢。”</p>
“那先帝在的時候,為什麽沒有流寇呢?”崇禎皇帝自我質疑道。“莫非真是因為先帝用對了一個魏忠賢嗎?朕悔啊,悔不該當初不聽先帝所言,匆匆逼殺了魏忠賢啊!若是魏忠賢在,朝堂又怎麽可能都是一幹屍位素餐之輩呢!”</p>
曹化淳又磕了一個頭,這才提醒道:“皇爺,木已成舟,再追悔已然是無用,眼下,朝廷一應事務,還要仰仗諸位先生和其餘朝中大臣,還請皇爺明鑒。”</p>
崇禎皇帝歎息一聲:“是啊,是啊,眼下這爛攤子還是要靠那些大臣來維持的。”</p>
崇禎皇帝有些心力交瘁的擺了擺手:“你說的很對,這大明江山眼下還要靠這些大臣維護,動不得他們的,是朕濫發無名之火了,去吧,都下去吧,讓朕一個人待一會。”</p>
邊上的內侍、宮婢都悄然無聲的退下了,倒是忠人之事的曹化淳再次問道:“皇爺,那福世子的奏疏是留中?還是不報?”</p>
崇禎皇帝交代道:“形式還是要走一走的,發給內閣討論吧。”</p>
讓內閣討論肯定又是無疾而終的結果,曹化淳心說,自己已經對得起朱由崧給的一萬兩了,因此毫不猶豫的應道:“是,奴婢這就把福世子的奏疏轉給內閣討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