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朱慈烿等四個兒子去安頓後,朱由崧把提督內廠的錢祿招來詢問道:“益王、淮王、靖江王什麽時候能遷到南京?”</p>
錢祿回複道:“益王一脈奉旨已經在整理行裝了,淮王那邊卻似乎在意拖延,至於靖江王,旨意應該還在半道上呢。”</p>
朱由崧眯著眼想了半天,吩咐道:“待益王一脈啟程後,讓杜秀文去催催淮王;至於靖江王那邊也是一樣,讓黎元寬盯著點,別沒事找事,惹出點亂子來。”</p>
</p>
張國維卸任江西巡撫後,杜秀文就從鳳陽巡撫任上轉調到了南昌(江西);而黎元寬則是時任桂林(廣西)巡撫,由他們兩人分別督促就封在饒州府的淮王、桂林府的靖江王前往南京定居,是最合適不過的;當然,所謂督促肯定不是心平氣和的勸說,而是帶著本地衛所兵馬去施壓。</p>
錢祿明白朱由崧的意思,便應道:“奴婢稍後派人持內廠腰牌去通告杜中丞和黎中丞。”</p>
朱由崧不置可否的換了個話題問道:“在南京的諸王中對朕的評價怕是不怎麽好吧?”</p>
“回皇爺的話,情況恰恰相反。”錢祿給了朱由崧一個意外的回複。“諸王之前顛沛流離、生活困頓,雖說不是饑一頓飽一頓,但大多十分窘迫,不得不寄人籬下,如今陛下專門給他們在南京修了府邸,又給付年金,即便不感恩戴德,也斷然不敢說皇爺的壞話的。”</p>
也是,南遷諸王中,也就跟朱由崧一起抵達淮安的潞王、趙王、周王帶上了一定的財物,其餘的那都是好不容易保住性命的喪家之犬,錢什麽的,頂多帶出來千把萬兩----銀子肯定不會帶那麽多,多半都是貴重的珠寶、骨董,但在亂世裏,這種東西實際三錢不值兩錢----流寓時久,早已經窘迫異常了,現在朱由崧能給他們一個住的地方,還給一筆還說得過去的年金,再不滿足,那隻能說是欲壑難填了。</p>
朱由崧顯然不相信錢祿的話,便喝問道:“蜀王、崇王、桂王他們沒鬧著要回封地?”</p>
“暫時沒有!”錢祿隨即解釋道。“奴婢想辦法打探過了,諸王以為先帝爺在時,局勢也一度有好轉的跡象,但卻是最終又不可收拾了,所以,眼下一虜二逆還未徹底平定,現在就鬧著回各藩,實在有些過早了。”</p>
朱由崧冷笑道:“也就是說,他們還想著回去,隻是覺得眼下還不是時候。”</p>
錢祿沒有回應,但他不說話正是承認了朱由崧的判斷,所以朱由崧在斟酌了一番後,決定道:“待淮王入京、靖江王啟程後,安排人上奏再次修改《爵律》。”</p>
對於再次修改《爵律》,朱由崧其實已經跟南都勳貴們提前打過招呼了,所以勳貴方麵的問題不會很大,但由於這次爵位承襲製度變動的重點在於宗藩,所以,文官集團中肯定會有人跳出來攻擊朱由崧枉顧“親親之誼”的,因此,挑頭的不能是朱由崧本人,必須由文官集團內部出來捅破這層窗戶紙,如此,不但文官內部不會表示反對,且諸王的怨氣,也不會指向皇室。</p>
“是!”錢祿應道。“奴婢稍後就安排下去。”</p>
朱由崧正想再關照幾句,就聽室外有當值的內侍報告道:“皇爺,新任淮揚巡撫塗紹煃請求陛見。”</p>
朱由崧擺手讓錢祿退下,然後對外言道:“宣!”</p>
不一會塗紹煃出現在了朱由崧的麵前:“臣,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p>
“起來說話!”朱由崧讓另一時空因為躲避南侵清軍而翻船墜湖身亡的塗紹煃站了起來。“卿家此番出任淮揚巡撫,是朕親自挑選的,知道去了淮揚該怎麽做嗎?”</p>
塗紹煃回複道:“臣以為要全力保障淮海軍需,同時還要盡可能的整理鹽務,確保朝廷財源。”</p>
從去年開始,淮揚巡撫的正式名稱改為了“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巡撫淮安揚州徐州海州南通等處、提督軍務並管兩淮鹽務”,因此管理因為戰亂馳廢的鹽政,就成了淮揚巡撫的一個重要任務。</p>
“卿說的不錯,鹽政紊亂讓朝廷收不到什麽錢,嚴重影響了朝廷的大政,所以,鹽務的確是卿家去江淮後一個要務;但眼下更重要的是確保徐海戰事供應,所以,要在徹底推行曬鹽的基礎上,盡可能的開發舊有鹽場土地,種植耐鹽堿的作物,以保證軍需。”說到這,朱由崧嚴肅的說道。“變更鹽場薪柴用地為農地,關係重大,不可使人侵吞;另外,關於耐鹽堿產物的落實和種植,卿也要加強督促,不可葉公好龍。”</p>
一句葉公好龍,讓塗紹煃明白了自己為什麽能越過其他候選者,拿到淮揚巡撫的位置,因此,他立刻應承道:“臣明白,臣一定做好改鹽為耕的事情。”</p>
朱由崧點點頭,轉而問道:“替朕介紹一下宋應升、宋應星兄弟吧。”</p>
塗紹煃心中暗道一句“果然”,但麵上卻非常從容的介紹道:“宋元孔長臣六歲,自幼穎異絕倫,又兼力學勤苦,故得博極群書,淹貫經史,自唐虞、三代、伊周、孔孟之秘,兩漢、唐宋、關閩、濂洛之旨,靡不探微抉奧,接其薪傳;即至諸子百家以及方言、地理、山農播種之書,亦各原原本本,洞徹無遺···雲其施政越‘巡海而波不驚,算舟而囊無剩’、‘所至多惠政,有乃祖莊靖風’···然去歲,因年老體弱,頭暈目眩而被迫致仕!”</p>
“至於長庚則小臣五歲,幼年時,數歲便能韻語(作詩),有過目不忘之長才,及長,又師關學,素以橫渠四句為己任,壯懷激烈······”</p>
待塗紹煃介紹完宋應升、宋應星兄弟後,朱由崧歎息道:“宋應升可惜了。”</p>
既然宋應升可惜了,早兩年朱由崧怎麽不用宋應升和宋應星的呢?</p>
原因很簡單,弘光元年六月前,朱由崧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證弘光政權的存續,根本不能分心在其他方麵,而在弘光元年六月後,朱由崧又跟東林-複社集團撕破了臉皮,以至於整個弘光政權長期處在動蕩的邊緣,又如何能在這個時候重用隻有舉人身份的宋家兄弟呢。</p>
“好了,今天跟朕說的這些,不要外傳,且跪安吧。”</p>
“是······”</p>
錢祿回複道:“益王一脈奉旨已經在整理行裝了,淮王那邊卻似乎在意拖延,至於靖江王,旨意應該還在半道上呢。”</p>
朱由崧眯著眼想了半天,吩咐道:“待益王一脈啟程後,讓杜秀文去催催淮王;至於靖江王那邊也是一樣,讓黎元寬盯著點,別沒事找事,惹出點亂子來。”</p>
</p>
張國維卸任江西巡撫後,杜秀文就從鳳陽巡撫任上轉調到了南昌(江西);而黎元寬則是時任桂林(廣西)巡撫,由他們兩人分別督促就封在饒州府的淮王、桂林府的靖江王前往南京定居,是最合適不過的;當然,所謂督促肯定不是心平氣和的勸說,而是帶著本地衛所兵馬去施壓。</p>
錢祿明白朱由崧的意思,便應道:“奴婢稍後派人持內廠腰牌去通告杜中丞和黎中丞。”</p>
朱由崧不置可否的換了個話題問道:“在南京的諸王中對朕的評價怕是不怎麽好吧?”</p>
“回皇爺的話,情況恰恰相反。”錢祿給了朱由崧一個意外的回複。“諸王之前顛沛流離、生活困頓,雖說不是饑一頓飽一頓,但大多十分窘迫,不得不寄人籬下,如今陛下專門給他們在南京修了府邸,又給付年金,即便不感恩戴德,也斷然不敢說皇爺的壞話的。”</p>
也是,南遷諸王中,也就跟朱由崧一起抵達淮安的潞王、趙王、周王帶上了一定的財物,其餘的那都是好不容易保住性命的喪家之犬,錢什麽的,頂多帶出來千把萬兩----銀子肯定不會帶那麽多,多半都是貴重的珠寶、骨董,但在亂世裏,這種東西實際三錢不值兩錢----流寓時久,早已經窘迫異常了,現在朱由崧能給他們一個住的地方,還給一筆還說得過去的年金,再不滿足,那隻能說是欲壑難填了。</p>
朱由崧顯然不相信錢祿的話,便喝問道:“蜀王、崇王、桂王他們沒鬧著要回封地?”</p>
“暫時沒有!”錢祿隨即解釋道。“奴婢想辦法打探過了,諸王以為先帝爺在時,局勢也一度有好轉的跡象,但卻是最終又不可收拾了,所以,眼下一虜二逆還未徹底平定,現在就鬧著回各藩,實在有些過早了。”</p>
朱由崧冷笑道:“也就是說,他們還想著回去,隻是覺得眼下還不是時候。”</p>
錢祿沒有回應,但他不說話正是承認了朱由崧的判斷,所以朱由崧在斟酌了一番後,決定道:“待淮王入京、靖江王啟程後,安排人上奏再次修改《爵律》。”</p>
對於再次修改《爵律》,朱由崧其實已經跟南都勳貴們提前打過招呼了,所以勳貴方麵的問題不會很大,但由於這次爵位承襲製度變動的重點在於宗藩,所以,文官集團中肯定會有人跳出來攻擊朱由崧枉顧“親親之誼”的,因此,挑頭的不能是朱由崧本人,必須由文官集團內部出來捅破這層窗戶紙,如此,不但文官內部不會表示反對,且諸王的怨氣,也不會指向皇室。</p>
“是!”錢祿應道。“奴婢稍後就安排下去。”</p>
朱由崧正想再關照幾句,就聽室外有當值的內侍報告道:“皇爺,新任淮揚巡撫塗紹煃請求陛見。”</p>
朱由崧擺手讓錢祿退下,然後對外言道:“宣!”</p>
不一會塗紹煃出現在了朱由崧的麵前:“臣,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p>
“起來說話!”朱由崧讓另一時空因為躲避南侵清軍而翻船墜湖身亡的塗紹煃站了起來。“卿家此番出任淮揚巡撫,是朕親自挑選的,知道去了淮揚該怎麽做嗎?”</p>
塗紹煃回複道:“臣以為要全力保障淮海軍需,同時還要盡可能的整理鹽務,確保朝廷財源。”</p>
從去年開始,淮揚巡撫的正式名稱改為了“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巡撫淮安揚州徐州海州南通等處、提督軍務並管兩淮鹽務”,因此管理因為戰亂馳廢的鹽政,就成了淮揚巡撫的一個重要任務。</p>
“卿說的不錯,鹽政紊亂讓朝廷收不到什麽錢,嚴重影響了朝廷的大政,所以,鹽務的確是卿家去江淮後一個要務;但眼下更重要的是確保徐海戰事供應,所以,要在徹底推行曬鹽的基礎上,盡可能的開發舊有鹽場土地,種植耐鹽堿的作物,以保證軍需。”說到這,朱由崧嚴肅的說道。“變更鹽場薪柴用地為農地,關係重大,不可使人侵吞;另外,關於耐鹽堿產物的落實和種植,卿也要加強督促,不可葉公好龍。”</p>
一句葉公好龍,讓塗紹煃明白了自己為什麽能越過其他候選者,拿到淮揚巡撫的位置,因此,他立刻應承道:“臣明白,臣一定做好改鹽為耕的事情。”</p>
朱由崧點點頭,轉而問道:“替朕介紹一下宋應升、宋應星兄弟吧。”</p>
塗紹煃心中暗道一句“果然”,但麵上卻非常從容的介紹道:“宋元孔長臣六歲,自幼穎異絕倫,又兼力學勤苦,故得博極群書,淹貫經史,自唐虞、三代、伊周、孔孟之秘,兩漢、唐宋、關閩、濂洛之旨,靡不探微抉奧,接其薪傳;即至諸子百家以及方言、地理、山農播種之書,亦各原原本本,洞徹無遺···雲其施政越‘巡海而波不驚,算舟而囊無剩’、‘所至多惠政,有乃祖莊靖風’···然去歲,因年老體弱,頭暈目眩而被迫致仕!”</p>
“至於長庚則小臣五歲,幼年時,數歲便能韻語(作詩),有過目不忘之長才,及長,又師關學,素以橫渠四句為己任,壯懷激烈······”</p>
待塗紹煃介紹完宋應升、宋應星兄弟後,朱由崧歎息道:“宋應升可惜了。”</p>
既然宋應升可惜了,早兩年朱由崧怎麽不用宋應升和宋應星的呢?</p>
原因很簡單,弘光元年六月前,朱由崧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證弘光政權的存續,根本不能分心在其他方麵,而在弘光元年六月後,朱由崧又跟東林-複社集團撕破了臉皮,以至於整個弘光政權長期處在動蕩的邊緣,又如何能在這個時候重用隻有舉人身份的宋家兄弟呢。</p>
“好了,今天跟朕說的這些,不要外傳,且跪安吧。”</p>
“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