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在王教授說的這個故事裏,那盞燒了秦始皇宮殿的燈,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中天燭照”神燈,但王教授接下來的講述,更讓我們意想不到:“因為漢朝官方的打壓,這件事逐漸銷聲匿跡。<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可還是有人冒著危險,偷偷地記下來,讓後世知道曾經發生過這件事。
但這件事後來的發展就更加離奇了。
秦朝滅亡後,漢高祖劉邦采取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行動――比如,突然下令,要殺掉都城內所有的貓,如果發現誰家養貓,就會治以重罪;還派出一些親信在午夜時分全城搜查,也不知道在找什麽;還在各個路口,擺了祭台,而祭祀用品,竟然是血淋淋的、被剝了皮的貓頭!除了這些,在每個月的月末那天午夜之後,嚴禁各種燈火出現。
朝廷上下都不知道劉邦為何要這麽做,但劉邦卻也絲毫不解釋,以至於激起了很多大臣的強烈反對,他們猛烈抨擊劉邦剛得到天下,就胡作非為,這樣下去的話,漢朝的江山很快就會岌岌可危了,但劉邦卻好像中了魔一樣,仍然一意孤行,就這樣一直折騰了一年多的時間,才逐漸停了下來。但即使最親近的大臣,也不知道劉邦為何會有這些怪異的舉動。
而劉邦的這個秘密,隻有這些事的記錄者知道,至於記錄者本人是誰,不知什麽原因,記錄者自己在文字裏卻並沒細說,隻是暗示,他和劉邦的關係非同尋常,所以才知道這些秘密。
那劉邦為什麽要這樣做呢?
原來,在項羽的身邊,有劉邦的臥底,項羽在秦始皇的宮殿裏經曆,全被臥底報告給了劉邦,尤其是那場詭異的大火,更引起了劉邦的注意,也讓他感到震驚,因為劉邦擔心,秦始皇的詛咒真有那麽靈驗的話,那麽自己奪取了秦始皇的天下後,會不會也受到秦始皇的詛咒、而死無葬身之地呢?甚至他覺得項羽的失敗,也許就是和秦始皇的詛咒有關。
因為項羽一直在各方麵都比他強,但為什麽在最後忽然兵敗如山倒,被他打敗了呢?
不過劉邦這樣想,也很好理解,因為古人都比現代人要迷信的多,他反敗為勝當然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但劉邦覺得項羽之所以失敗,還是“天意”使然,是冥冥之中,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起作用,而這種神秘的力量,可能就是秦始皇的詛咒――秦始皇的詛咒,竟然可以使整個宮殿在大雨之夜燒為灰燼,可見秦始皇的詛咒的念力有多強。(.無彈窗廣告)
劉邦當然也害怕這種念力。但他卻不敢輕易把這件事告訴朝廷裏的大臣們,因為天下初定,民心本來就不穩,如果這件事流傳出去,恐怕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讓自己的政權受到威脅。
於是,劉邦暗地裏找了一位道行極高的隱士,幫他破解秦始皇那種詛咒。
那位隱士也很有來曆,在劉邦發跡之前,他就斷定劉邦有帝王之相,那時劉邦還是一個小小的亭長而已,而那位隱士就敢冒著禍滅九族的危險這樣說,劉邦在當上皇帝後,自然對這位隱士奉若神靈,想賜給隱士高官厚祿,但卻都被隱士拒絕了。
這就讓劉邦更加感到此人絕非為名利所動的凡人,也更加恭敬。那位隱士聽劉邦講完前因後果,大吃了一驚,他告訴劉邦說,秦始皇身邊有一幫極其可怕的人,才能讓秦始皇的那種詛咒得以實現,因此,要不惜一切代價,把那些人消滅,否則後患無窮,而消滅那些人的關鍵,就是要把那盞燈找到,然後他就有辦法把那盞燈熄滅,而那盞燈一旦熄滅,那些人就不攻自破,即使他們死不了,其法力也會消失,就對劉邦構不成威脅了。
劉邦采取的、那種種怪異的措施,就是根據隱士的建議,最終目的,就是把那盞燈找到。”
說到這裏,王教授忽然停住了,然後端起茶杯來,慢慢地喝了幾口,看表情他還沉浸在自己講的這個故事裏。
“那後來呢?那盞燈找到了嗎?”我迫不及待地問道。
“那些竹簡上隻記載了這麽多,之後的事情都沒記載,也不知道那盞燈是否找到,這批竹簡,是在一個漢墓中出土的,那個墓除了這批竹簡,以及幾件簡單的陶器外,並發現其他的陪葬品。專家們都覺得,這些記載隻是民間的野史,毫無可信性和真實性可言,可今天看來,也許並非如此”。
“哎呀,真是的,這種記載真吊人胃口,剛到精彩處,卻又嘎然而止,真是掃興。”聽完王教授的回答,王同一臉惋惜而又沮喪地說。
“難道後麵牆上的兩個血淋淋的貓頭,就是為了找到那盞燈?”秦晴秀眉微蹙地問了句,其實,她好像隻是把自己的猜測說出來,而不需要任何人回答。
“我發現這裏的語言很有意思”,當我們還在思考她的這個問題時,秦晴卻迅速的跳到了另一個話題上。
“哦?有意思?難道這裏的語言,也和那個小縣城中的語言一樣,是一種古語?”我有點吃驚地問道。
但秦晴卻搖了搖頭:“不是,這個地方的方言裏,有一種奇怪的顫舌音,這種顫舌音又和現代俄語的不同,倒是和中亞地區的古代語言很像,而中國其他地方的方言,都沒有這種顫舌音。”
“那你的意思是不是說,這個城市裏的人,是從中亞那邊遷移過來的呢?但這從地理上看,這幾乎不可能啊。”我有點懷疑地說。
秦晴並沒著急反駁我,而是繼續按著自己思路講下去:“在那個廟裏,我也特地問了一位當地的老太太――我特別問她,在當地的土語裏,‘玫瑰’和‘貓’應該怎麽說,她告訴我,在這裏的土語中,‘玫瑰’和‘貓’的發音完全一樣,這也和中亞的古代語言一樣。
這說明什麽呢?說明這裏的居民是從中亞遷移過來的嗎?但這裏人的外貌上,都沒有任何中亞人的特征,而且這座城市是個新興城市,這裏的最早居民,除了那些文物工作者外,都是附近一帶村莊的村民搬過來的。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有趣的、關於語言的傳說。
五代十國時期,當時天下大亂,刀兵四起,而在一個大山中,有個蠻荒的部落,不知道為什麽,那個部落中的人個個都是啞巴,彼此間不能用語言交流,是一個高鼻深目的西域人,在動亂的局勢中,不畏艱險,長途跋涉萬裏找到了那個部落,並教會了那個部落的人說話,而那裏的人,都尊他為王。
那個西域人為何要去那個部落,並且要教給那些本沒有語言的人說話呢?有記載說,那個部落的周圍,有大量的黃金,那個西域人是為了大量的黃金,才那麽做的。後來,他果然從那裏弄到了大量的黃金,富可敵國。
這裏奇怪的語言現象,正好和這個傳說相吻合,也是夠奇妙的了,而且聽王教授說,這裏因為可能有那種‘化金獸’出沒,所以有大量的黃金,而這一點也從駝背老頭那裏得到了證實。”
“我或許已經猜到,那些長袍人為何要利用秦始皇了”,這時,旁邊的張大軍忽然說道。我們都吃了一驚――這可是一個重大的秘密,大家一直沒有頭緒,張大軍怎麽這麽快就猜到了?
張大軍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便連忙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秦始皇之所以被那些長袍人囚禁了兩千多年,也許是秦始皇掌握著什麽東西或秘密,而這種秘密,對那些長袍人來說至關重要,甚至能威脅到他們的生存,因此,他們才決定要留把秦始皇――更準確地上說,是把秦始皇的‘靈魂’――留下來。而秦始皇掌握的秘密,很可能就與那盞燈有關。”
我聽完張大軍的解釋後,有點不以為然,和鄭旭的推論不同的是,張大軍的這種猜測根本沒有嚴密的邏輯,更像是一種毫無證據的臆想而已。
王同卻點點頭說:“張教授的這種推測也有些道理,如果王教授提到的那個記載是真實的話,那盞燈好像就確實非同尋常,因為它竟然能執行秦始皇的意誌,把秦朝那種精妙絕倫的宮殿全都燒了,我一開始也覺得那應該是長袍人幫他實現的,可後來仔細想想,卻覺得未必如此――秦始皇並非完全和長袍人是一夥的,他甚至可能有自己的班底。
但我們現在的一切推測,都缺少切實的證據,無論是王教授、還是秦晴說的那些,都隻是一種沒有經過證實的記載而已。”
“嗯,那兩個貓頭又是誰放在那裏的呢?我甚至懷疑,那究竟是不是兩隻貓的貓頭?怎麽會那麽大呢?看著實在是太恐怖了”,胡夢說這些時,臉上仍然是一副驚恐的表情。
“那根本不是真的貓頭,而是用蠟做得”,鄭旭輕輕搖搖頭說,“如果是真的貓頭,肯定會有血腥味,也會招來很多蒼蠅,但那兩顆血淋淋的貓頭,既沒血腥味,也沒蒼蠅,而且從特定角度看時,它還有蠟的光澤,那應該是早就擺在那裏了,而不是今天才擺上去的。之所以擺那兩顆蠟做的貓頭,恐怕是出於還不為我們所知的特殊原因。”
但這件事後來的發展就更加離奇了。
秦朝滅亡後,漢高祖劉邦采取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行動――比如,突然下令,要殺掉都城內所有的貓,如果發現誰家養貓,就會治以重罪;還派出一些親信在午夜時分全城搜查,也不知道在找什麽;還在各個路口,擺了祭台,而祭祀用品,竟然是血淋淋的、被剝了皮的貓頭!除了這些,在每個月的月末那天午夜之後,嚴禁各種燈火出現。
朝廷上下都不知道劉邦為何要這麽做,但劉邦卻也絲毫不解釋,以至於激起了很多大臣的強烈反對,他們猛烈抨擊劉邦剛得到天下,就胡作非為,這樣下去的話,漢朝的江山很快就會岌岌可危了,但劉邦卻好像中了魔一樣,仍然一意孤行,就這樣一直折騰了一年多的時間,才逐漸停了下來。但即使最親近的大臣,也不知道劉邦為何會有這些怪異的舉動。
而劉邦的這個秘密,隻有這些事的記錄者知道,至於記錄者本人是誰,不知什麽原因,記錄者自己在文字裏卻並沒細說,隻是暗示,他和劉邦的關係非同尋常,所以才知道這些秘密。
那劉邦為什麽要這樣做呢?
原來,在項羽的身邊,有劉邦的臥底,項羽在秦始皇的宮殿裏經曆,全被臥底報告給了劉邦,尤其是那場詭異的大火,更引起了劉邦的注意,也讓他感到震驚,因為劉邦擔心,秦始皇的詛咒真有那麽靈驗的話,那麽自己奪取了秦始皇的天下後,會不會也受到秦始皇的詛咒、而死無葬身之地呢?甚至他覺得項羽的失敗,也許就是和秦始皇的詛咒有關。
因為項羽一直在各方麵都比他強,但為什麽在最後忽然兵敗如山倒,被他打敗了呢?
不過劉邦這樣想,也很好理解,因為古人都比現代人要迷信的多,他反敗為勝當然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但劉邦覺得項羽之所以失敗,還是“天意”使然,是冥冥之中,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起作用,而這種神秘的力量,可能就是秦始皇的詛咒――秦始皇的詛咒,竟然可以使整個宮殿在大雨之夜燒為灰燼,可見秦始皇的詛咒的念力有多強。(.無彈窗廣告)
劉邦當然也害怕這種念力。但他卻不敢輕易把這件事告訴朝廷裏的大臣們,因為天下初定,民心本來就不穩,如果這件事流傳出去,恐怕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讓自己的政權受到威脅。
於是,劉邦暗地裏找了一位道行極高的隱士,幫他破解秦始皇那種詛咒。
那位隱士也很有來曆,在劉邦發跡之前,他就斷定劉邦有帝王之相,那時劉邦還是一個小小的亭長而已,而那位隱士就敢冒著禍滅九族的危險這樣說,劉邦在當上皇帝後,自然對這位隱士奉若神靈,想賜給隱士高官厚祿,但卻都被隱士拒絕了。
這就讓劉邦更加感到此人絕非為名利所動的凡人,也更加恭敬。那位隱士聽劉邦講完前因後果,大吃了一驚,他告訴劉邦說,秦始皇身邊有一幫極其可怕的人,才能讓秦始皇的那種詛咒得以實現,因此,要不惜一切代價,把那些人消滅,否則後患無窮,而消滅那些人的關鍵,就是要把那盞燈找到,然後他就有辦法把那盞燈熄滅,而那盞燈一旦熄滅,那些人就不攻自破,即使他們死不了,其法力也會消失,就對劉邦構不成威脅了。
劉邦采取的、那種種怪異的措施,就是根據隱士的建議,最終目的,就是把那盞燈找到。”
說到這裏,王教授忽然停住了,然後端起茶杯來,慢慢地喝了幾口,看表情他還沉浸在自己講的這個故事裏。
“那後來呢?那盞燈找到了嗎?”我迫不及待地問道。
“那些竹簡上隻記載了這麽多,之後的事情都沒記載,也不知道那盞燈是否找到,這批竹簡,是在一個漢墓中出土的,那個墓除了這批竹簡,以及幾件簡單的陶器外,並發現其他的陪葬品。專家們都覺得,這些記載隻是民間的野史,毫無可信性和真實性可言,可今天看來,也許並非如此”。
“哎呀,真是的,這種記載真吊人胃口,剛到精彩處,卻又嘎然而止,真是掃興。”聽完王教授的回答,王同一臉惋惜而又沮喪地說。
“難道後麵牆上的兩個血淋淋的貓頭,就是為了找到那盞燈?”秦晴秀眉微蹙地問了句,其實,她好像隻是把自己的猜測說出來,而不需要任何人回答。
“我發現這裏的語言很有意思”,當我們還在思考她的這個問題時,秦晴卻迅速的跳到了另一個話題上。
“哦?有意思?難道這裏的語言,也和那個小縣城中的語言一樣,是一種古語?”我有點吃驚地問道。
但秦晴卻搖了搖頭:“不是,這個地方的方言裏,有一種奇怪的顫舌音,這種顫舌音又和現代俄語的不同,倒是和中亞地區的古代語言很像,而中國其他地方的方言,都沒有這種顫舌音。”
“那你的意思是不是說,這個城市裏的人,是從中亞那邊遷移過來的呢?但這從地理上看,這幾乎不可能啊。”我有點懷疑地說。
秦晴並沒著急反駁我,而是繼續按著自己思路講下去:“在那個廟裏,我也特地問了一位當地的老太太――我特別問她,在當地的土語裏,‘玫瑰’和‘貓’應該怎麽說,她告訴我,在這裏的土語中,‘玫瑰’和‘貓’的發音完全一樣,這也和中亞的古代語言一樣。
這說明什麽呢?說明這裏的居民是從中亞遷移過來的嗎?但這裏人的外貌上,都沒有任何中亞人的特征,而且這座城市是個新興城市,這裏的最早居民,除了那些文物工作者外,都是附近一帶村莊的村民搬過來的。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有趣的、關於語言的傳說。
五代十國時期,當時天下大亂,刀兵四起,而在一個大山中,有個蠻荒的部落,不知道為什麽,那個部落中的人個個都是啞巴,彼此間不能用語言交流,是一個高鼻深目的西域人,在動亂的局勢中,不畏艱險,長途跋涉萬裏找到了那個部落,並教會了那個部落的人說話,而那裏的人,都尊他為王。
那個西域人為何要去那個部落,並且要教給那些本沒有語言的人說話呢?有記載說,那個部落的周圍,有大量的黃金,那個西域人是為了大量的黃金,才那麽做的。後來,他果然從那裏弄到了大量的黃金,富可敵國。
這裏奇怪的語言現象,正好和這個傳說相吻合,也是夠奇妙的了,而且聽王教授說,這裏因為可能有那種‘化金獸’出沒,所以有大量的黃金,而這一點也從駝背老頭那裏得到了證實。”
“我或許已經猜到,那些長袍人為何要利用秦始皇了”,這時,旁邊的張大軍忽然說道。我們都吃了一驚――這可是一個重大的秘密,大家一直沒有頭緒,張大軍怎麽這麽快就猜到了?
張大軍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便連忙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秦始皇之所以被那些長袍人囚禁了兩千多年,也許是秦始皇掌握著什麽東西或秘密,而這種秘密,對那些長袍人來說至關重要,甚至能威脅到他們的生存,因此,他們才決定要留把秦始皇――更準確地上說,是把秦始皇的‘靈魂’――留下來。而秦始皇掌握的秘密,很可能就與那盞燈有關。”
我聽完張大軍的解釋後,有點不以為然,和鄭旭的推論不同的是,張大軍的這種猜測根本沒有嚴密的邏輯,更像是一種毫無證據的臆想而已。
王同卻點點頭說:“張教授的這種推測也有些道理,如果王教授提到的那個記載是真實的話,那盞燈好像就確實非同尋常,因為它竟然能執行秦始皇的意誌,把秦朝那種精妙絕倫的宮殿全都燒了,我一開始也覺得那應該是長袍人幫他實現的,可後來仔細想想,卻覺得未必如此――秦始皇並非完全和長袍人是一夥的,他甚至可能有自己的班底。
但我們現在的一切推測,都缺少切實的證據,無論是王教授、還是秦晴說的那些,都隻是一種沒有經過證實的記載而已。”
“嗯,那兩個貓頭又是誰放在那裏的呢?我甚至懷疑,那究竟是不是兩隻貓的貓頭?怎麽會那麽大呢?看著實在是太恐怖了”,胡夢說這些時,臉上仍然是一副驚恐的表情。
“那根本不是真的貓頭,而是用蠟做得”,鄭旭輕輕搖搖頭說,“如果是真的貓頭,肯定會有血腥味,也會招來很多蒼蠅,但那兩顆血淋淋的貓頭,既沒血腥味,也沒蒼蠅,而且從特定角度看時,它還有蠟的光澤,那應該是早就擺在那裏了,而不是今天才擺上去的。之所以擺那兩顆蠟做的貓頭,恐怕是出於還不為我們所知的特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