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騎軍來時小心翼翼,背著沿途的官道離開。此次大軍返回,則顯得光明正大了許多。以至不少沿途的宋朝百姓,也第一次知道朝廷,有一支人數這麽多的騎兵部隊。
此次蘭州大捷,朝廷都向各城給予的通報。清楚這支部隊的頂頭上司是誰,沿途的官員都給予了最大的便利跟幫助。盡管人數眾人,可返程比前次顯得輕鬆了不少。
當騎軍還未回到成都路時,王子殊跟手下三百騎兵,已然出現在汴梁城下。這三百騎兵,大多都是當年跟著趙孝錫離開的世家子弟。
望著眼前似乎沒什麽改變的城門,這些已然跟換了一個人的紈絝子弟。也第一次感受到,什麽叫脫胎換骨般的轉變,屬於軍人的那股男子漢氣息,此刻體現無疑。
還有不久就是除夕夜,趙孝錫為了讓這些官員,回家陪父母親人過個除夕夜。讓京中沉浸悲傷的氣氛之餘,也能體會到一些團圓的歡樂,派出護送骨灰的都是世家子弟。
換做從前這些紈絝到了城門口,直接就縱馬而入。可現在他們,都在王子殊的帶領下,在城門口停了下來。若非他們身上的軍裝,此刻隻怕城門那些官兵,都早就關閉城門大叫敵襲了。
從戰場上搏殺回來的騎兵,跟駐紮在城中那些禁軍騎兵,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這三百見過血的精銳騎兵,此刻展現出來的氣勢,根本不是一般官兵所能體會的。
別說守城門的官兵,立刻去把他們的頂頭上司叫來。連那些進出城門的百姓,望著這支三百人的騎兵時,也不敢隨意靠近選擇了避讓。
看到這種情形。同樣感慨甚多的王子殊,很快手一揮道:“進城!”
三百騎兵也不下馬,開始催促著跨下的戰馬進城。得到通知趕來的守城官,看到走在隊伍前麵的,真是衛將軍府的王子殊時也被嚇了一跳。
當看到後麵那些騎兵時,每個都是守城官再熟悉不過的權貴子弟。他那敢過來阻攔呢?知道這些紈絝子弟,早前可跟那位郡王爺離京。這次打敗了西夏,想來是回京領賞了。
可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這些平時在京城隻會溜雞逗狗的紈絝子弟。此刻再次出現在他們麵前,就跟換了一個人一樣,表情變得嚴肅不說,那股殺氣令這些。
平時抓抓小偷都力不從心的城防軍,又怎麽輕易阻攔他們的進城呢?
這種驚訝不光城防官有,那些站在路邊圍觀的百姓。同樣認出不少騎兵中的熟麵孔。若非領頭的王子殊,很多京城百姓都知道。
清楚這支騎兵,就是打贏西夏騎兵的天子親軍,他們肯定會覺得。今天是不是眼花了,這些京中的紈絝子弟,怎麽能打過那些凶神惡煞的西夏人呢?
相比百姓跟城中官兵的驚訝,還跟平時一樣,到城中醉生夢死的紈絝子弟。看到王子殊等人的轉變。那眼珠子更是掉了一地。
看著身邊百姓的指指點還有議論之身,王子殊也第一次明白。什麽叫‘浪子回頭金不換’。以往城中百姓看到他們,都違恐避之不及。現如今對他們,卻更多給予稱讚之聲。
清楚此次回京擔負使命的王子殊等人,那怕有騎兵路過家門,聽到家人跟好友的呼喚之聲。同樣不吭聲,一臉冷靜的往皇城的大門走去。
等到了皇城腳下。王子殊下令停止前進,後麵的三百騎兵就跟他一樣。全部扼住行進的戰馬,隨著王子殊的動作下馬,由王子殊這位千人將進皇城複命。
對於這位跟皇族也沾親帶故的王子殊回京,早就知道他們回來做什麽的趙煦。也沒忘在皇城校場。接見了這些榮耀回京的騎軍武官一番。
看到這些騎兵相比離開京城時的樣子,趙煦也不得不感歎,趙孝錫當初的決定多麽的明智。這些原本隻會躺在家族長輩榮譽下,坐吃等死的紈絝子弟。
現如今,他們都是朝廷最為精銳最年青的武官。有了這些年青的武官挑大梁,將來大宋遇到大戰,也不愁無將可用了。
感受著這些從沙場歸來,殺氣騰騰的騎兵朝自己行禮,趙煦也有種感覺。這三百騎兵所展現的氣勢,就算禁軍大營的那些將士,都未必有他們來的氣勢大。
明白這些騎兵先來見他這個皇帝,是出於禮節報備複命。接下來,他們要去做的事情,將會讓城中不少官勳之家,掛起白布迎亡者回門。
相比王子殊這些活著的,能夠享受他這位皇帝的親自召見。那些死去的年青人,卻隻能躺在冰冷的骨灰盒子裏。這種生與死的直接體現,也讓趙煦第一次明白軍人的不容易。
看著那些包裹骨灰盒的包巾,都有些髒了。覺得應該做點什麽,體現一些皇家恩寵的趙煦,想到一個主意之後。
很快朝身邊的在太監總管道:“李公公,去庫房取些黃綢過來,將這些白布巾換上。這些人都是替皇家送命,朕要為他們做點什麽。”
聽到趙煦吩咐的太監總管,很快帶著太監,將那種名貴的黃綢取了幾匹過來。親自動手用剪刀,將其剪成一塊塊條布,將這些骨灰盒重新包裹一番。
等到所有的骨灰盒都享受了黃綢的包裹之後,趙煦也沒多留王子殊等人。此次大戰的情況,在這些太監包裹的骨灰盒時,王子殊已然向他通報了當時的情形。
其實說起來,此次的大戰,真要跟西夏騎兵硬碰硬。以騎軍初建,他們是得不到如此大的戰功。以其說騎軍勝利,不如說此次趙孝錫的指揮得力。
此次王子殊等人可以回京複命,趙孝錫這個郡王爺,卻不能隨意回來陪家人守歲過個除夕夜。而此次王子殊,也將趙孝錫在邊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關,替趙煦買了一張虎皮轉交。
至於其它幾張雪狐皮手套跟圍脖,則是送給那位太皇太後的。當然,除了給兩宮的禮物,趙孝錫也沒忘記給家人置辦一些年貨。總之,這份身為皇家子弟的心,趙孝錫還是盡到了。
相比其它王族子弟,離開京城之後送的禮物一大堆。大多都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東西,趙煦卻很享受趙孝錫,這些帶有邊關特色的禮物。
在這種寒冬臘月之中,有張虎皮披風穿著,趙煦偶爾出來轉轉吹吹風,也不用擔心太過著涼。而給那位太皇太後的禮物,同樣也是非常適合老年人用的。
就算神宗遺留的幾位妃子跟皇太後,趙孝錫同樣帶了些實用的禮物。可能價值不如那些王族子弟送的貴,卻更能說明趙孝錫的在挑選禮物時,是費了一番心思的。
離開皇宮的王子殊,同樣沒第一時間返回衛將軍府。那怕他們回京麵聖的消息,已經傳開。不少渴望見兒孫一麵的官員,都在皇城外等待,希望接兒孫回去團聚。
可等到王子殊等人出來時,麵對這些親人前來接他們回家,王子殊等人都給予了回絕。因為此行他們是有使命的,必須先送這些死去的同袍回家,他們才能安心回家跟家人重逢。
望著那兩百多個包裹了黃綢的骨灰盒,這些等候的家人,也明白王子殊他們能回來。相比那些躺在骨灰盒中的,已然值得慶幸了許多。
親自過來接王子殊的衛將軍王師約,雖然不時能聽到孫子的消息。但今天看到王子殊,已然脫胎換骨的樣子,也感歎把王子殊交給趙孝錫管教,確實是一步好棋啊!
二十歲的遊擊將軍,這比當年他擔任遊擊將軍的年齡還年青。這說明,這位王家三代長孫,真的能在他百年後,挑起王家的重擔,他還有什麽不滿足的呢?
其它來接自家子弟的官員武將,看著兒孫跟換了個人的樣子,同樣也是感慨萬端。覺得當初狠下心,將這些子孫送到趙孝錫帳下磨煉,真的選擇對了。
以往輕浮毛燥的脾氣,此刻在這些兒孫身上都看不到,身為長輩跟親人。有什麽比看到兒孫有出息,還高興的事情呢?
沒有阻攔這些兒孫,要先送同袍骨灰回家的善舉。看著王子殊上馬,帶著三百騎兵沿著皇城腳下,將這些骨灰送交給他們的家人。
盡管這些陣亡將士家境各有不同,但在死後遵照趙孝錫的命令。送骨灰不分家屬級別高低,但送交骨灰的武官級別,卻級別各有高低。這也顯得對死者家屬的一種尊重!
就算此行沒回來的武勳子弟,王子殊他們也帶回了他們的家書。隻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是選擇先送骨灰再送家書,其次才是返家與家人團聚。
看著王子殊他們出現在門前,那些陣亡將士的家屬自然悲慘欲絕。可戰爭就是如此,誰也無法保證,他們的子弟上了戰場能不死。
望著這些騎兵單腕跪地,奉上這些骨灰給予他們的長輩。這些官員也覺得,他們的子孫就算戰死也極其哀榮。
除了有皇帝親賜的黃綢包裹骨灰盒,還有一封趙孝錫寫與陣亡家屬的親筆信,講述他們兒孫在軍中,跟此次戰役中的表現。
同時也說明,他們兒孫今後將銘刻騎軍紀念碑上,供騎軍將士香火拜祭。這樣的榮譽,以往戰死的將士,誰得過呢?(。。)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此次蘭州大捷,朝廷都向各城給予的通報。清楚這支部隊的頂頭上司是誰,沿途的官員都給予了最大的便利跟幫助。盡管人數眾人,可返程比前次顯得輕鬆了不少。
當騎軍還未回到成都路時,王子殊跟手下三百騎兵,已然出現在汴梁城下。這三百騎兵,大多都是當年跟著趙孝錫離開的世家子弟。
望著眼前似乎沒什麽改變的城門,這些已然跟換了一個人的紈絝子弟。也第一次感受到,什麽叫脫胎換骨般的轉變,屬於軍人的那股男子漢氣息,此刻體現無疑。
還有不久就是除夕夜,趙孝錫為了讓這些官員,回家陪父母親人過個除夕夜。讓京中沉浸悲傷的氣氛之餘,也能體會到一些團圓的歡樂,派出護送骨灰的都是世家子弟。
換做從前這些紈絝到了城門口,直接就縱馬而入。可現在他們,都在王子殊的帶領下,在城門口停了下來。若非他們身上的軍裝,此刻隻怕城門那些官兵,都早就關閉城門大叫敵襲了。
從戰場上搏殺回來的騎兵,跟駐紮在城中那些禁軍騎兵,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這三百見過血的精銳騎兵,此刻展現出來的氣勢,根本不是一般官兵所能體會的。
別說守城門的官兵,立刻去把他們的頂頭上司叫來。連那些進出城門的百姓,望著這支三百人的騎兵時,也不敢隨意靠近選擇了避讓。
看到這種情形。同樣感慨甚多的王子殊,很快手一揮道:“進城!”
三百騎兵也不下馬,開始催促著跨下的戰馬進城。得到通知趕來的守城官,看到走在隊伍前麵的,真是衛將軍府的王子殊時也被嚇了一跳。
當看到後麵那些騎兵時,每個都是守城官再熟悉不過的權貴子弟。他那敢過來阻攔呢?知道這些紈絝子弟,早前可跟那位郡王爺離京。這次打敗了西夏,想來是回京領賞了。
可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這些平時在京城隻會溜雞逗狗的紈絝子弟。此刻再次出現在他們麵前,就跟換了一個人一樣,表情變得嚴肅不說,那股殺氣令這些。
平時抓抓小偷都力不從心的城防軍,又怎麽輕易阻攔他們的進城呢?
這種驚訝不光城防官有,那些站在路邊圍觀的百姓。同樣認出不少騎兵中的熟麵孔。若非領頭的王子殊,很多京城百姓都知道。
清楚這支騎兵,就是打贏西夏騎兵的天子親軍,他們肯定會覺得。今天是不是眼花了,這些京中的紈絝子弟,怎麽能打過那些凶神惡煞的西夏人呢?
相比百姓跟城中官兵的驚訝,還跟平時一樣,到城中醉生夢死的紈絝子弟。看到王子殊等人的轉變。那眼珠子更是掉了一地。
看著身邊百姓的指指點還有議論之身,王子殊也第一次明白。什麽叫‘浪子回頭金不換’。以往城中百姓看到他們,都違恐避之不及。現如今對他們,卻更多給予稱讚之聲。
清楚此次回京擔負使命的王子殊等人,那怕有騎兵路過家門,聽到家人跟好友的呼喚之聲。同樣不吭聲,一臉冷靜的往皇城的大門走去。
等到了皇城腳下。王子殊下令停止前進,後麵的三百騎兵就跟他一樣。全部扼住行進的戰馬,隨著王子殊的動作下馬,由王子殊這位千人將進皇城複命。
對於這位跟皇族也沾親帶故的王子殊回京,早就知道他們回來做什麽的趙煦。也沒忘在皇城校場。接見了這些榮耀回京的騎軍武官一番。
看到這些騎兵相比離開京城時的樣子,趙煦也不得不感歎,趙孝錫當初的決定多麽的明智。這些原本隻會躺在家族長輩榮譽下,坐吃等死的紈絝子弟。
現如今,他們都是朝廷最為精銳最年青的武官。有了這些年青的武官挑大梁,將來大宋遇到大戰,也不愁無將可用了。
感受著這些從沙場歸來,殺氣騰騰的騎兵朝自己行禮,趙煦也有種感覺。這三百騎兵所展現的氣勢,就算禁軍大營的那些將士,都未必有他們來的氣勢大。
明白這些騎兵先來見他這個皇帝,是出於禮節報備複命。接下來,他們要去做的事情,將會讓城中不少官勳之家,掛起白布迎亡者回門。
相比王子殊這些活著的,能夠享受他這位皇帝的親自召見。那些死去的年青人,卻隻能躺在冰冷的骨灰盒子裏。這種生與死的直接體現,也讓趙煦第一次明白軍人的不容易。
看著那些包裹骨灰盒的包巾,都有些髒了。覺得應該做點什麽,體現一些皇家恩寵的趙煦,想到一個主意之後。
很快朝身邊的在太監總管道:“李公公,去庫房取些黃綢過來,將這些白布巾換上。這些人都是替皇家送命,朕要為他們做點什麽。”
聽到趙煦吩咐的太監總管,很快帶著太監,將那種名貴的黃綢取了幾匹過來。親自動手用剪刀,將其剪成一塊塊條布,將這些骨灰盒重新包裹一番。
等到所有的骨灰盒都享受了黃綢的包裹之後,趙煦也沒多留王子殊等人。此次大戰的情況,在這些太監包裹的骨灰盒時,王子殊已然向他通報了當時的情形。
其實說起來,此次的大戰,真要跟西夏騎兵硬碰硬。以騎軍初建,他們是得不到如此大的戰功。以其說騎軍勝利,不如說此次趙孝錫的指揮得力。
此次王子殊等人可以回京複命,趙孝錫這個郡王爺,卻不能隨意回來陪家人守歲過個除夕夜。而此次王子殊,也將趙孝錫在邊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關,替趙煦買了一張虎皮轉交。
至於其它幾張雪狐皮手套跟圍脖,則是送給那位太皇太後的。當然,除了給兩宮的禮物,趙孝錫也沒忘記給家人置辦一些年貨。總之,這份身為皇家子弟的心,趙孝錫還是盡到了。
相比其它王族子弟,離開京城之後送的禮物一大堆。大多都是一些中看不中用的東西,趙煦卻很享受趙孝錫,這些帶有邊關特色的禮物。
在這種寒冬臘月之中,有張虎皮披風穿著,趙煦偶爾出來轉轉吹吹風,也不用擔心太過著涼。而給那位太皇太後的禮物,同樣也是非常適合老年人用的。
就算神宗遺留的幾位妃子跟皇太後,趙孝錫同樣帶了些實用的禮物。可能價值不如那些王族子弟送的貴,卻更能說明趙孝錫的在挑選禮物時,是費了一番心思的。
離開皇宮的王子殊,同樣沒第一時間返回衛將軍府。那怕他們回京麵聖的消息,已經傳開。不少渴望見兒孫一麵的官員,都在皇城外等待,希望接兒孫回去團聚。
可等到王子殊等人出來時,麵對這些親人前來接他們回家,王子殊等人都給予了回絕。因為此行他們是有使命的,必須先送這些死去的同袍回家,他們才能安心回家跟家人重逢。
望著那兩百多個包裹了黃綢的骨灰盒,這些等候的家人,也明白王子殊他們能回來。相比那些躺在骨灰盒中的,已然值得慶幸了許多。
親自過來接王子殊的衛將軍王師約,雖然不時能聽到孫子的消息。但今天看到王子殊,已然脫胎換骨的樣子,也感歎把王子殊交給趙孝錫管教,確實是一步好棋啊!
二十歲的遊擊將軍,這比當年他擔任遊擊將軍的年齡還年青。這說明,這位王家三代長孫,真的能在他百年後,挑起王家的重擔,他還有什麽不滿足的呢?
其它來接自家子弟的官員武將,看著兒孫跟換了個人的樣子,同樣也是感慨萬端。覺得當初狠下心,將這些子孫送到趙孝錫帳下磨煉,真的選擇對了。
以往輕浮毛燥的脾氣,此刻在這些兒孫身上都看不到,身為長輩跟親人。有什麽比看到兒孫有出息,還高興的事情呢?
沒有阻攔這些兒孫,要先送同袍骨灰回家的善舉。看著王子殊上馬,帶著三百騎兵沿著皇城腳下,將這些骨灰送交給他們的家人。
盡管這些陣亡將士家境各有不同,但在死後遵照趙孝錫的命令。送骨灰不分家屬級別高低,但送交骨灰的武官級別,卻級別各有高低。這也顯得對死者家屬的一種尊重!
就算此行沒回來的武勳子弟,王子殊他們也帶回了他們的家書。隻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是選擇先送骨灰再送家書,其次才是返家與家人團聚。
看著王子殊他們出現在門前,那些陣亡將士的家屬自然悲慘欲絕。可戰爭就是如此,誰也無法保證,他們的子弟上了戰場能不死。
望著這些騎兵單腕跪地,奉上這些骨灰給予他們的長輩。這些官員也覺得,他們的子孫就算戰死也極其哀榮。
除了有皇帝親賜的黃綢包裹骨灰盒,還有一封趙孝錫寫與陣亡家屬的親筆信,講述他們兒孫在軍中,跟此次戰役中的表現。
同時也說明,他們兒孫今後將銘刻騎軍紀念碑上,供騎軍將士香火拜祭。這樣的榮譽,以往戰死的將士,誰得過呢?(。。)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