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有一座機場,名叫東塔機場,機場的建立要從幾年前說起。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張作霖聯直倒皖,率兵入關,打垮了皖係段祺瑞,奉直兩係掌握了********,瓜分了段祺瑞的家底。張作霖從皖係空軍中分得了大維梅雙翼360x2馬力(雙發動機)旅客運輸機4架、小維梅單翼360馬力偵察者練習機4架,運回奉天,成為籌建奉係空軍的家底。同時跟隨而來的,還有航空人員姚錫九和王立序,他們都畢業於中國第一所航空學校——南苑航空學校。由這樣的人搭成班底,加速了張作霖籌建奉係空軍的步伐。
1920年8月29日,張作霖在奉天省城設立東三省航空籌備處,任命參謀長喬賡雲為航空籌備處處長。同年10月16日,將東塔以東200米原農業實驗場空地征用,修建了500米長的土質跑道及航空處辦公樓、員工宿舍和南北兩座簡陋飛機庫,開始招生並訓練飛行員。由此,東塔機場成為東北地區最早的機場。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後,為雪敗北之恥,張作霖決心建立強大的空軍。他先後由英國、法國購進大維梅、小維梅、亨達佩、愛弗多、亨克、高德風、高德隆和布來克等型號的飛機20多架,同時籌建東三省航空學校及飛機修配工廠。
1922年9月1日,東三省航空學校在東塔機場正式成立,張學良任校長,第二年張學良又被張作霖委任為航空處總辦,總管航空事宜。
張學良上任後以優厚的待遇廣延人才,檔案中曾有“近聞軍需人才赴奉頗多,日前張派員來京勾引航空人才,已被直方監視”等記載。除此之外,他還選拔優秀青年出國學習航空技術,曾先後選派40人赴法國、4人赴日本航空專門學校學習航空技術和飛機製造技術。這些留學生回國後,對奉係軍閥空軍的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張學良對飛行很感興趣,那天一大早張學良就去了東塔機場,向飛行教練萬顯章學習飛行理論知識,晚上才回來。於鳳至陪著小菊見了張學良,小菊就把自己的來意說了。
張學良沉吟片刻道:“東三省講武堂第四期的學員10月份就已經招滿了,我雖然管著講武堂,但是講武堂作為軍事上的重要部門,那裏的章程是我們定的,如果我們擅自破壞章程,恐怕日後不好管理,還請小菊老師諒解。如果你那兩位表弟對軍事感興趣,可以先給我當一年衛兵,有你小菊的麵子我自然會照顧好他們,等到來年講武堂再次招生的時候,我保證讓他們得償所願,小菊老師你看這樣行嗎?”
於鳳至對小菊道:“給學良當衛兵不吃虧的,學良現在正在學習開飛機,如果你那兩個表弟對飛行感興趣,也可以跟著學良去學習的。”
“姐姐、姐夫,你們的好意,小妹感激不盡。隻是我還是堅持讓他們今年去講武堂就讀,我的理由是他們都是難得的軍事人才,對日軍的戰術了如指掌,並且平日常常用其戰術進行演練,頗得心得。”小菊道。
“嘔,這可難得了,日軍是亞洲的軍事強國,無論戰術還是武器都十分先進,如今我這裏對日軍有研究的人才還真不多,這我倒要見識一下了。”張學良道。
小菊把王耀武和金山帶到張學良麵前,王耀武和金山行前就已做了多方麵準備,一進來,兩個人就不約而同雙腳一碰,腰身挺直,來了個標準的軍禮。
嗓音洪亮、異口同聲地道:“張監督好。”
張學良先是一愣,隨後就指著王耀武和金山哈哈大笑起來。
“你們叫我張監督,這是非要進講武堂不可呀!不過你們這個軍姿倒是蠻標準的。好了,你們不必拘束,坐吧。”張學良道。
王耀武和金山在沙發裏坐下,張學良隨後問了他們的名字、年齡和籍貫。
“耀武、小山,我聽小菊老師說你們了解日本軍隊的情況,我對這個雖然了解一些,但不是很詳細,你們不妨說說。”張學良道。
王耀武道:“張監督,我對軍事十分感興趣,平日裏閱讀了一些中外軍事書籍,特別是介紹日軍情況的書籍,對日軍的戰術多少了解一些皮毛,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監督大人指教。”
“嗨,你這鋪墊也太長了吧,趕快說吧。”張學良催促道。
“張監督,那我就說說日軍步兵班的戰法吧,日軍步兵班戰法源於西方步兵班戰法。本來這個戰法的特點是發揮機槍火力。簡單講來就是先用機槍壓製,用步兵將敵人從掩體中趕出來,再用機槍把敵人放倒。到了日本人這裏就變了味道。打法的前兩步不變,但在第三步上,日軍則強調用步機槍共同殺傷敵人,而且偏重步槍。這裏麵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就是節省彈藥及減小對機槍的依賴。另一個就是發揮步槍的優勢。這背後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國資源及後勤能力有限,再就是日軍班用機槍有性能缺陷。”
“嘔,日軍的班用機槍還有缺陷?你能說說是什麽缺陷嗎?”張學良吃驚地道。在張學良的心目中日軍的武器是很先進的,想不到居然還有缺陷,這讓他感到十分吃驚。
“我對日軍的武器所知有限,這方麵還是讓金山說說吧。”王耀武把這個表現的機會讓給了金山。
金山道:“大正十一式機槍采用導氣式自動方式,閉鎖機構為楔閂橫動閉鎖,楔閂位於槍機後部,由槍機框上的開閉鎖斜麵帶動楔閂作上下起落運動。槍管上有螺紋狀散熱片,使用與三八式步槍相同的6.5x50毫米步槍彈(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考慮到連發情況下槍管的壽命,使用的是減裝藥的機槍彈)以及標準5發彈夾,使用方便,射程較遠,精度較高,但槍彈威力不大。它最為獨特的是彈鬥供彈原理,開放的供彈彈鬥容量為30發,彈鬥位於機槍槍身左側,可以容納6個水平放置的5發彈夾,彈鬥上方的蓋子向下施加壓力使最底層彈夾打完後疊在上麵彈夾會進入輸彈位置。彈鬥底部的推彈裝置將彈夾中的槍彈推向給彈口推彈入膛,依次反複。仿效法國“哈奇開斯”用潤滑油潤滑子彈,彈殼需要潤滑才可以靠槍機後坐提供的動能退殼。機槍上配有油壺,子彈需要經過油刷給彈殼塗潤滑油否則容易退殼不暢。理論上隻要不斷向彈鬥中裝填彈夾即可持續射擊,但是由於彈藥裝填繁瑣,實際射速不能達到理論射速,很難達到150發/分。在實戰中存在槍管過熱(不能換槍管)、結構複雜易出故障等問題。”
“你說的這種大正十一年式機槍,前階段講武堂教育長肖其煊向我提起過,說是剛裝備日軍部隊,肖其煊隻說這機槍如何如何好,卻不曾想到還有這些缺點。”張學良道。
張學良說過這句話,忽然想到這兩個人很可能事先看過了一些軍事資料,把這些東西背熟了,到底有沒有真學問,還要看他怎樣解決具體問題。想到這裏,張學良對王耀武道:“耀武,我從東北軍抽調一批老兵給你組建一個排,在缺少火炮支援的條件下,你能在開闊地憑借戰壕抵擋住日軍一個小隊多久?”
王耀武皺眉沉思片刻,道:“如果張監督給我的都是百戰餘生的老兵,在子彈、手榴彈充足的條件下,即使沒有炮火支援,我也完全有把握將這一個小隊日軍吃掉。”
“你是說你能用一個老兵排消滅日軍的一個小隊?”張學良吃驚地盯著王耀武,心想:“這小子口氣好大呀,一個排能守住一兩個小時就不錯了,還想吃掉日軍,真是白日做夢。”
王耀武這個人在軍事上悟性很高,加之興趣濃厚,平時又喜歡琢磨軍事,自從跟了齊誌宇,齊誌宇總是見縫插針地向他傳授一些軍事常識。王耀武掌握了這些理論知識,就開始琢磨,自己將來如果當了軍官率領一支人馬,遇到強敵該如何如何。想不明白的地方就請教齊誌宇,齊誌宇本就是個軍事迷,在後世經常在網上瀏覽軍事著作,同網友探討古今戰例,所後獲得的理論知識想必這個時代的人不知要豐富多少倍。王耀武那些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到了齊誌宇那裏就是小菜一碟了,往往幾句話就能讓他茅塞頓開。在前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王耀武的軍事理論素養突飛猛進,張學良在東北講武堂僅僅學習了一年,而王耀武所學每一條軍事經驗都是來自後世的經受了無數次戰爭驗證過,又被許多軍事家、戰神總結出來的東西,可以說此時的王耀武完全夠格做張學良的老師了。
王耀武見張學良麵現狐疑之色,笑了笑道:“張監督,據我所知日軍一個班有13人,包括班長、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有一挺輕機槍,編製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藥的副射手),這四人是配備自衛手槍的,在戰鬥中有時也攜帶步槍(機槍射手除外);其餘八名步槍兵,每人一支單發步槍。特別加強的部隊中,加強班會多配置一個兩人攜帶的50毫米擲彈筒。而一個小隊應該有三個這樣的步兵班。三挺機槍,三門擲彈筒,這個火力比較猛了,而日軍的士兵都是經過三年軍事訓練,槍法個個都很準,單兵素質很厲害的,如果張監督給我的都是百戰餘生的老兵,那麽士兵素質這方麵就互相抵消了……”
“日軍一個小隊有三挺機槍,你那個排我給你三挺馬克辛怎麽樣?”張學良道。
1920年8月29日,張作霖在奉天省城設立東三省航空籌備處,任命參謀長喬賡雲為航空籌備處處長。同年10月16日,將東塔以東200米原農業實驗場空地征用,修建了500米長的土質跑道及航空處辦公樓、員工宿舍和南北兩座簡陋飛機庫,開始招生並訓練飛行員。由此,東塔機場成為東北地區最早的機場。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後,為雪敗北之恥,張作霖決心建立強大的空軍。他先後由英國、法國購進大維梅、小維梅、亨達佩、愛弗多、亨克、高德風、高德隆和布來克等型號的飛機20多架,同時籌建東三省航空學校及飛機修配工廠。
1922年9月1日,東三省航空學校在東塔機場正式成立,張學良任校長,第二年張學良又被張作霖委任為航空處總辦,總管航空事宜。
張學良上任後以優厚的待遇廣延人才,檔案中曾有“近聞軍需人才赴奉頗多,日前張派員來京勾引航空人才,已被直方監視”等記載。除此之外,他還選拔優秀青年出國學習航空技術,曾先後選派40人赴法國、4人赴日本航空專門學校學習航空技術和飛機製造技術。這些留學生回國後,對奉係軍閥空軍的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張學良對飛行很感興趣,那天一大早張學良就去了東塔機場,向飛行教練萬顯章學習飛行理論知識,晚上才回來。於鳳至陪著小菊見了張學良,小菊就把自己的來意說了。
張學良沉吟片刻道:“東三省講武堂第四期的學員10月份就已經招滿了,我雖然管著講武堂,但是講武堂作為軍事上的重要部門,那裏的章程是我們定的,如果我們擅自破壞章程,恐怕日後不好管理,還請小菊老師諒解。如果你那兩位表弟對軍事感興趣,可以先給我當一年衛兵,有你小菊的麵子我自然會照顧好他們,等到來年講武堂再次招生的時候,我保證讓他們得償所願,小菊老師你看這樣行嗎?”
於鳳至對小菊道:“給學良當衛兵不吃虧的,學良現在正在學習開飛機,如果你那兩個表弟對飛行感興趣,也可以跟著學良去學習的。”
“姐姐、姐夫,你們的好意,小妹感激不盡。隻是我還是堅持讓他們今年去講武堂就讀,我的理由是他們都是難得的軍事人才,對日軍的戰術了如指掌,並且平日常常用其戰術進行演練,頗得心得。”小菊道。
“嘔,這可難得了,日軍是亞洲的軍事強國,無論戰術還是武器都十分先進,如今我這裏對日軍有研究的人才還真不多,這我倒要見識一下了。”張學良道。
小菊把王耀武和金山帶到張學良麵前,王耀武和金山行前就已做了多方麵準備,一進來,兩個人就不約而同雙腳一碰,腰身挺直,來了個標準的軍禮。
嗓音洪亮、異口同聲地道:“張監督好。”
張學良先是一愣,隨後就指著王耀武和金山哈哈大笑起來。
“你們叫我張監督,這是非要進講武堂不可呀!不過你們這個軍姿倒是蠻標準的。好了,你們不必拘束,坐吧。”張學良道。
王耀武和金山在沙發裏坐下,張學良隨後問了他們的名字、年齡和籍貫。
“耀武、小山,我聽小菊老師說你們了解日本軍隊的情況,我對這個雖然了解一些,但不是很詳細,你們不妨說說。”張學良道。
王耀武道:“張監督,我對軍事十分感興趣,平日裏閱讀了一些中外軍事書籍,特別是介紹日軍情況的書籍,對日軍的戰術多少了解一些皮毛,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監督大人指教。”
“嗨,你這鋪墊也太長了吧,趕快說吧。”張學良催促道。
“張監督,那我就說說日軍步兵班的戰法吧,日軍步兵班戰法源於西方步兵班戰法。本來這個戰法的特點是發揮機槍火力。簡單講來就是先用機槍壓製,用步兵將敵人從掩體中趕出來,再用機槍把敵人放倒。到了日本人這裏就變了味道。打法的前兩步不變,但在第三步上,日軍則強調用步機槍共同殺傷敵人,而且偏重步槍。這裏麵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就是節省彈藥及減小對機槍的依賴。另一個就是發揮步槍的優勢。這背後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國資源及後勤能力有限,再就是日軍班用機槍有性能缺陷。”
“嘔,日軍的班用機槍還有缺陷?你能說說是什麽缺陷嗎?”張學良吃驚地道。在張學良的心目中日軍的武器是很先進的,想不到居然還有缺陷,這讓他感到十分吃驚。
“我對日軍的武器所知有限,這方麵還是讓金山說說吧。”王耀武把這個表現的機會讓給了金山。
金山道:“大正十一式機槍采用導氣式自動方式,閉鎖機構為楔閂橫動閉鎖,楔閂位於槍機後部,由槍機框上的開閉鎖斜麵帶動楔閂作上下起落運動。槍管上有螺紋狀散熱片,使用與三八式步槍相同的6.5x50毫米步槍彈(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考慮到連發情況下槍管的壽命,使用的是減裝藥的機槍彈)以及標準5發彈夾,使用方便,射程較遠,精度較高,但槍彈威力不大。它最為獨特的是彈鬥供彈原理,開放的供彈彈鬥容量為30發,彈鬥位於機槍槍身左側,可以容納6個水平放置的5發彈夾,彈鬥上方的蓋子向下施加壓力使最底層彈夾打完後疊在上麵彈夾會進入輸彈位置。彈鬥底部的推彈裝置將彈夾中的槍彈推向給彈口推彈入膛,依次反複。仿效法國“哈奇開斯”用潤滑油潤滑子彈,彈殼需要潤滑才可以靠槍機後坐提供的動能退殼。機槍上配有油壺,子彈需要經過油刷給彈殼塗潤滑油否則容易退殼不暢。理論上隻要不斷向彈鬥中裝填彈夾即可持續射擊,但是由於彈藥裝填繁瑣,實際射速不能達到理論射速,很難達到150發/分。在實戰中存在槍管過熱(不能換槍管)、結構複雜易出故障等問題。”
“你說的這種大正十一年式機槍,前階段講武堂教育長肖其煊向我提起過,說是剛裝備日軍部隊,肖其煊隻說這機槍如何如何好,卻不曾想到還有這些缺點。”張學良道。
張學良說過這句話,忽然想到這兩個人很可能事先看過了一些軍事資料,把這些東西背熟了,到底有沒有真學問,還要看他怎樣解決具體問題。想到這裏,張學良對王耀武道:“耀武,我從東北軍抽調一批老兵給你組建一個排,在缺少火炮支援的條件下,你能在開闊地憑借戰壕抵擋住日軍一個小隊多久?”
王耀武皺眉沉思片刻,道:“如果張監督給我的都是百戰餘生的老兵,在子彈、手榴彈充足的條件下,即使沒有炮火支援,我也完全有把握將這一個小隊日軍吃掉。”
“你是說你能用一個老兵排消滅日軍的一個小隊?”張學良吃驚地盯著王耀武,心想:“這小子口氣好大呀,一個排能守住一兩個小時就不錯了,還想吃掉日軍,真是白日做夢。”
王耀武這個人在軍事上悟性很高,加之興趣濃厚,平時又喜歡琢磨軍事,自從跟了齊誌宇,齊誌宇總是見縫插針地向他傳授一些軍事常識。王耀武掌握了這些理論知識,就開始琢磨,自己將來如果當了軍官率領一支人馬,遇到強敵該如何如何。想不明白的地方就請教齊誌宇,齊誌宇本就是個軍事迷,在後世經常在網上瀏覽軍事著作,同網友探討古今戰例,所後獲得的理論知識想必這個時代的人不知要豐富多少倍。王耀武那些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到了齊誌宇那裏就是小菜一碟了,往往幾句話就能讓他茅塞頓開。在前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王耀武的軍事理論素養突飛猛進,張學良在東北講武堂僅僅學習了一年,而王耀武所學每一條軍事經驗都是來自後世的經受了無數次戰爭驗證過,又被許多軍事家、戰神總結出來的東西,可以說此時的王耀武完全夠格做張學良的老師了。
王耀武見張學良麵現狐疑之色,笑了笑道:“張監督,據我所知日軍一個班有13人,包括班長、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有一挺輕機槍,編製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藥的副射手),這四人是配備自衛手槍的,在戰鬥中有時也攜帶步槍(機槍射手除外);其餘八名步槍兵,每人一支單發步槍。特別加強的部隊中,加強班會多配置一個兩人攜帶的50毫米擲彈筒。而一個小隊應該有三個這樣的步兵班。三挺機槍,三門擲彈筒,這個火力比較猛了,而日軍的士兵都是經過三年軍事訓練,槍法個個都很準,單兵素質很厲害的,如果張監督給我的都是百戰餘生的老兵,那麽士兵素質這方麵就互相抵消了……”
“日軍一個小隊有三挺機槍,你那個排我給你三挺馬克辛怎麽樣?”張學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