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求官位兩不落空
自和珅轉生以來,凡事都以國家為重,從未有半點私心。
從當年出洋周遊各國,隨後在上海首建製造局,到後來的練團,初創新軍,總督兩江,大力發展新式工業,協助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剿滅太平天國,再到現在的洋務革新……這一切,無不有著和珅的影子。
可是,和珅雖然位高權重,卻未握有半點兵權。 這不僅與他不擅兵事有關,還因為和珅深懂得為官之道,避免朝廷猜疑,故意而為。
與他的那幾個好友相比起來,和珅可以說是唯一一個既能影響軍界首腦,但又無實際指揮權利的人物,也正是出於這一點,從鹹豐到現在的慈禧,一直對他信任有嘉的主要原因。
和珅對此也常常自讚,吃過前世苦頭的他可不想再惹出功高蓋主的禍事。
可現在卻不相同,安德海的死讓他知道了一個從未得知的秘密,也正因為這個秘密,和珅明白,因為同治的原因,他將來很可能有一天會和慈禧產生生一場死攸關的衝突。
政治鬥爭,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雖說曾國藩、左宗棠等人與他關係密切,借他們之手控製軍權並不太難。
不過,和珅作為他們的多年好友,也清楚一旦發生宮廷內『亂』,這些封疆大吏大多都隻會袖手旁觀,獨善其身。
這是無奈的結果,也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這是皇家私事,外臣無法幹預,如果和珅處於他們的角度,當然也會這麽做,況且,這秘密更不能告知天下,也不能拿來作為『逼』迫他們的手段。 所以。
和珅經過長久考慮了,決定先從劉銘傳處著手,慢慢收攏部分兵權,以作為萬不得已時的後盾。
劉銘傳現是南洋大臣,手握南洋海上重兵,他雖然是左宗棠的大將,但卻是和珅一手提拔起來的人物,對其有大恩在。 從他下手,和珅有著十足的把握。
果然不出所料,當和珅借著海軍事務把在京地劉銘傳邀來後,幾句旁敲側擊之下,劉銘傳當即表示以後為和珅馬首是瞻,赴湯蹈火萬所不辭!這一下,和珅為此心定了許多,表麵上隻是對劉銘傳多加鼓勵。
讚揚幾句,實際卻暗中認可了對方的忠心,同時借著手中權利,開始繞開兵部、軍機處,直接遙控南洋艦隊。
光一個南洋艦隊遠遠不夠。
兩大艦隊中北洋艦隊的實力要高出南洋艦隊一大截,而且從朝廷建海軍的重心來看,和珅也不可能擅自以南洋艦隊為主,使得南洋艦隊的裝備大大接近。
並超越防守京津之地的北洋艦隊。
另外,南洋艦隊的駐防離京城也太遠了些,俗話說遠水救不了近火,一旦事發,劉銘傳就是調遣艦隊的時間也來不及,更別說用它來控製直隸周邊海防,引為強援了。
所以,從重要『性』和駐防範圍來看。 控製住北洋艦隊遠比南洋艦隊來得強。
可是,要控製住北洋艦隊卻不是這麽容易地事,如今北洋大臣可是曾國藩的親信愛將,原長江水師統帥彭玉鱗,和珅要想從他手上奪過北洋艦隊的控製權,談何容易。
可巧的是,正當和珅為北洋艦隊的事煩惱的時候,一向身體尚可的彭玉鱗。 由於一時大意受了些風寒。 再加上戰場遺留的舊疾複發,突然一病不起。
雖然請了不少名醫診治,可依舊無力回天,才僅僅一個多月,這位功勳卓越地北洋大臣就帶著無限的遺憾,撒手西去了。
彭玉鱗一死,北洋大臣的位置就空了出來,國家不可一日無君,三軍不可一日無帥,對彭玉鱗死後的職位由誰來擔任,朝中上下頓時為此激烈地爭論起來。
北洋艦隊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已經有了遠東第一艦隊地稚型,北洋大臣更是位高權重,威風八麵。
這個僅次於左宗棠的兵部尚書、陸軍統帥的職務,朝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著眼紅,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了登上這個炙手可熱的帥位到處奔走,拉關係,說人情,為地就是想登上此位。
除去這些官『迷』心竅,做著升官白日夢的家夥們,朝中對北洋大臣一職的人選倒也有不少。
其中既有王公皇親,也有身經百戰的老將,更有各派各勢力的代表人,在這些人中,以北洋艦隊提督麟桂、陸軍副統帥曾國荃、李鴻章、南洋大臣劉銘傳等人為主,各顯神通,為此追逐。
麟桂是艦隊提督,北洋海軍中的第二號人物,彭玉鱗一死,以他接任北洋大臣是最順理成章的事。 不過,麟桂的威望不夠,在朝中根基尚淺,要想順利接班,恐怕難度頗大。
而劉銘傳作為南洋大臣調任北洋大臣,倒也是一種恰當地選擇。 南洋、北洋結構相仿,地位相等,平調接手可以免去不少麻煩。
何況,和珅正好在想著怎麽接管北洋艦隊的手段,現在有這個機會,讓劉銘傳替他接手,是最好不過了。
但是,劉銘傳接手北洋朝中反對的人也不少,首先劉銘傳已經是南洋大臣了,這些年在南洋中根基牢固,一旦轉為北洋大臣,等於兩大艦隊全掌握在一個人手中,以統治者的目光來看,實非好事。
其次,劉銘傳是左宗棠的大將,現在陸軍掌握在左宗棠手中,一旦海軍也落到他的手裏,左宗棠等於把握住了帝國全部軍力,這也是大家不肯看到的結果。
所以,劉銘傳雖然是合適人選,但因為以上兩個原因,他接管北洋的機會也是渺茫。
那麽,剩餘地兩個最好人選就是曾國荃和李鴻章了。 他們兩人地位差不多,又與原北洋大臣彭玉鱗同出一門,都是湘淮軍一派。
所以,和珅仔細盤算後覺得,最後地人選,恐怕就是從他們兩人之間產生。
和珅在他們之間究竟選擇誰,一直搖擺不定。 曾國荃和李鴻章和他都有著交情,尤其是曾國荃更是曾國藩的弟弟。 兩家關係密切,從這點來看,和珅應當大力支持曾國荃。
不過,曾國荃此人不同與曾國藩,『性』格如火,生『性』好殺,雖然是大將之才,卻不是運籌帷幄地良帥。 而且。
和珅也知道,曾國荃的野心頗大,一旦重兵在手很難掌握,在這天下或許隻有曾國藩能讓他有所顧忌,可曾國藩這些年身體日漸衰老,一旦那天也撒手西去,和珅還能控製住他麽?
至於李鴻章,這人向來誌高。 才華橫溢,為當今俊傑。 而且李鴻章善於學習,對洋務也比旁人懂得更多。
雖然李鴻章在軍事上比不上曾國荃,可卻比曾國荃老成持重得多。
在這些人中,和珅最欣賞的就是李鴻章。 在許多方麵,他總覺得李鴻章的身上有著自己地影子。 可正因為這樣,和珅又擔心李鴻章羽翼豐滿後,脫離自己的掌控。
因為一個聰明人絕對不會是被人牽著鼻子走的角『色』,所以和珅對究竟支持哪個,一直猶豫不決。
“老爺,曾大人求見!”這些日子,為了北洋大臣一職來登門拜訪的官員屢屢不絕。 和珅關照下人,凡是有人求見一律不見,可沒想到,明日上朝。
今日曾國荃卻終於按捺不住親自跑來了,他的身份不比旁人,管家張權不敢阻攔,隻能連忙進去向和珅通報。
“曾國荃?”
“正是……。 ”
和珅微微皺起了眉,沉默不語。 張權在下麵瞧和珅臉『色』不悅,連忙道:“老爺,要不小的就去回絕曾大人,說老爺身體欠佳。 已經休息了……?”
“不用。 讓他進來吧。 ”和珅搖搖頭,讓張權把曾國荃帶進來。 自己換了身衣服,來到廳中。
“君實兄,深夜來訪還請君實兄見諒……。 ” 曾國荃大步流星地邁入廳中,笑嗬嗬地拱手向和珅道。
“沅甫,如今之時你還親自出馬,還真是讓我為難啊!”和珅苦笑著搖搖頭,擺手請他坐下,一邊的張權連忙捧上沏好的茶,隨後退了下去。
“嗬嗬,看來君實兄是知道我地來意了。 ” 曾國荃滿不在乎地笑笑,隨後開門見山道:“君實兄是自己人,那我就直說了。
我這次來為的就是北洋大臣一職,還請君實兄在明日朝會上,看在兄長的份上替我美言幾句。 ”
“沅甫有所不知啊!”和珅搖頭道:“北洋一職現在不少人盯著,我作為軍機大臣、總理大臣,雖有推薦之責,卻無半點決定權。
關鍵還在皇上和太後那邊,明日朝會最後花落誰家,你我都不知曉啊!”
“話雖然這麽說,可天下誰不知道君實兄在皇上和太後麵前的份量?”
曾國荃哈哈一笑,神情輕鬆道:“小弟不求別的,隻求君實兄明日能相幫與我,一旦小弟坐上此位,定忘不了君實兄的好處……。 ”
曾國荃倒也爽快,也不與和珅打什麽馬虎眼,說起話來直截了當。
而且,他既然把話說到這種份上,和珅的確也不好拒絕了。 當下笑了笑,點頭答應了曾國荃的要求。
曾國荃見和珅答應下來,頓時大喜過望,連茶都不喝了,起身衝他抱了抱拳,笑眯眯地回去了。
等曾國荃走後,桌上地茶還沒涼,另一個候選人李鴻章居然也來了。 既然已經見過曾國荃,不見李鴻章難免厚此薄彼,和珅也就讓張權把他引了進來。
和剛才一樣,上茶後,李鴻章坐了下來。 不過他卻沒和曾國荃一般開門見山,而先是問候了一下和珅的近況,隨後借著兩江洋務向和珅匯報並討教一番。
李鴻章是有心裏,知道自己比交情比關係絕對比不過曾國荃,所以用和珅最關心的洋務入手,展開話題。
同時,對於近來陸軍的情況,李鴻章也詳細對和珅匯報一番,隨後用了一些容易引起和珅興趣的問題,進行求教。
和珅那裏不明白他地意思?當下也不揭穿,就著對方的話東拉西扯,心裏卻暗暗琢磨究竟應該選擇誰為好。
兩人聊了一會兒後,和珅心中突然一動,開口問道:“少奎,不知你對君臣之道如何看待?”
“君臣之道?”李鴻章正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在地方興辦的洋務之事,沒料到和珅突然會提出這個問題,一時間楞了楞。
“君臣之道!”和珅微笑著重複一聲。
李鴻章不明白和珅問這問題的原因,但這問題卻難不住他,當即以聖人之說結合洋務新派地看法,講述了一番自己的見解。
“那麽我再問你,國與君之間,你又是如何看的?”
“中堂……此話何意?還請中堂細說一番,學生有些不明白……。 ”李鴻章聽到這話頓時心裏打了個突,連忙站了起來。
“嗬嗬,少奎不必緊張,我隻不過打個比方而已。
”和珅向他擺了擺手,讓他坐下後,繼續說道:“簡單的說吧,西學有句話常道‘國家利益為上’,而亞聖也有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
“學生明白了,中堂是否問學生,國家與君王,君王與社稷、百姓之間的看法吧?”
和珅笑著點了點頭。
李鴻章低頭沉思了一會兒,這才回道:“中堂,古往今來一興一衰必有緣由,國即是家,國家是長久的,千年以來,中華依存正是由此。
君臣之道,為臣子者必當得守,但亞聖之話也是真理所在。 如君王以此待天下,必然會使國泰民安,萬國來朝……。 ”
和珅問的這話已經觸到了皇權的威嚴,按理說是有些大逆不道地。 不過,和珅問的很巧妙,就算這話傳了出來也沒人能把他怎麽樣。
而李鴻章也是滑頭,避口不談要害,輕輕巧巧地就蒙混過去。 和珅忍不住瞧著李鴻章笑了起來,而李鴻章說到這見和珅表情也是臉上一紅,尷尬地笑了幾聲。
“少奎來意我已知曉,實話和少奎說吧,北洋一職,我覺得還是由少奎擔任的為好。 ”
李鴻章萬萬沒想到,沒等他開口,和珅就主動告訴他支持自己登上北洋大臣之位。
“學生……學生謝過中堂大恩……。 ”
“使不得……。 ”見李鴻章欣喜若狂之下,當即就要給自己跪下,和珅連忙扶他起來。
“少奎啊!你乃當今俊傑,當得起此任。 但你要知道,手中軍權保衛的是國家,是君王!而不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派的武器。
隻要你能記住這一點,我一定力保你登上北洋之位!”
李鴻章頓時感激淋涕,連連稱是。
接著,和珅又道:“不過,有件事我今日要與你說清楚,明日朝會之上,不論我到時候如何出言,你都不能『露』出半點驚訝表情,如若不然,我再有擎天手段,也是白費力氣……。
”
“學生明白……學生明白……。 ”
李鴻章和前麵的曾國荃一樣,都高高興興地走了。 在他們心裏,已經把北洋大臣的頂戴拿在自己手中了,今天晚上能帶著笑容進入夢鄉,等待明日的朝會任命。
可誰能知道,答應了兩個人地和珅,在幾個時辰後,又應該怎麽在朝堂之上,去處理這件棘手地事呢?
自和珅轉生以來,凡事都以國家為重,從未有半點私心。
從當年出洋周遊各國,隨後在上海首建製造局,到後來的練團,初創新軍,總督兩江,大力發展新式工業,協助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剿滅太平天國,再到現在的洋務革新……這一切,無不有著和珅的影子。
可是,和珅雖然位高權重,卻未握有半點兵權。 這不僅與他不擅兵事有關,還因為和珅深懂得為官之道,避免朝廷猜疑,故意而為。
與他的那幾個好友相比起來,和珅可以說是唯一一個既能影響軍界首腦,但又無實際指揮權利的人物,也正是出於這一點,從鹹豐到現在的慈禧,一直對他信任有嘉的主要原因。
和珅對此也常常自讚,吃過前世苦頭的他可不想再惹出功高蓋主的禍事。
可現在卻不相同,安德海的死讓他知道了一個從未得知的秘密,也正因為這個秘密,和珅明白,因為同治的原因,他將來很可能有一天會和慈禧產生生一場死攸關的衝突。
政治鬥爭,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雖說曾國藩、左宗棠等人與他關係密切,借他們之手控製軍權並不太難。
不過,和珅作為他們的多年好友,也清楚一旦發生宮廷內『亂』,這些封疆大吏大多都隻會袖手旁觀,獨善其身。
這是無奈的結果,也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這是皇家私事,外臣無法幹預,如果和珅處於他們的角度,當然也會這麽做,況且,這秘密更不能告知天下,也不能拿來作為『逼』迫他們的手段。 所以。
和珅經過長久考慮了,決定先從劉銘傳處著手,慢慢收攏部分兵權,以作為萬不得已時的後盾。
劉銘傳現是南洋大臣,手握南洋海上重兵,他雖然是左宗棠的大將,但卻是和珅一手提拔起來的人物,對其有大恩在。 從他下手,和珅有著十足的把握。
果然不出所料,當和珅借著海軍事務把在京地劉銘傳邀來後,幾句旁敲側擊之下,劉銘傳當即表示以後為和珅馬首是瞻,赴湯蹈火萬所不辭!這一下,和珅為此心定了許多,表麵上隻是對劉銘傳多加鼓勵。
讚揚幾句,實際卻暗中認可了對方的忠心,同時借著手中權利,開始繞開兵部、軍機處,直接遙控南洋艦隊。
光一個南洋艦隊遠遠不夠。
兩大艦隊中北洋艦隊的實力要高出南洋艦隊一大截,而且從朝廷建海軍的重心來看,和珅也不可能擅自以南洋艦隊為主,使得南洋艦隊的裝備大大接近。
並超越防守京津之地的北洋艦隊。
另外,南洋艦隊的駐防離京城也太遠了些,俗話說遠水救不了近火,一旦事發,劉銘傳就是調遣艦隊的時間也來不及,更別說用它來控製直隸周邊海防,引為強援了。
所以,從重要『性』和駐防範圍來看。 控製住北洋艦隊遠比南洋艦隊來得強。
可是,要控製住北洋艦隊卻不是這麽容易地事,如今北洋大臣可是曾國藩的親信愛將,原長江水師統帥彭玉鱗,和珅要想從他手上奪過北洋艦隊的控製權,談何容易。
可巧的是,正當和珅為北洋艦隊的事煩惱的時候,一向身體尚可的彭玉鱗。 由於一時大意受了些風寒。 再加上戰場遺留的舊疾複發,突然一病不起。
雖然請了不少名醫診治,可依舊無力回天,才僅僅一個多月,這位功勳卓越地北洋大臣就帶著無限的遺憾,撒手西去了。
彭玉鱗一死,北洋大臣的位置就空了出來,國家不可一日無君,三軍不可一日無帥,對彭玉鱗死後的職位由誰來擔任,朝中上下頓時為此激烈地爭論起來。
北洋艦隊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已經有了遠東第一艦隊地稚型,北洋大臣更是位高權重,威風八麵。
這個僅次於左宗棠的兵部尚書、陸軍統帥的職務,朝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著眼紅,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了登上這個炙手可熱的帥位到處奔走,拉關係,說人情,為地就是想登上此位。
除去這些官『迷』心竅,做著升官白日夢的家夥們,朝中對北洋大臣一職的人選倒也有不少。
其中既有王公皇親,也有身經百戰的老將,更有各派各勢力的代表人,在這些人中,以北洋艦隊提督麟桂、陸軍副統帥曾國荃、李鴻章、南洋大臣劉銘傳等人為主,各顯神通,為此追逐。
麟桂是艦隊提督,北洋海軍中的第二號人物,彭玉鱗一死,以他接任北洋大臣是最順理成章的事。 不過,麟桂的威望不夠,在朝中根基尚淺,要想順利接班,恐怕難度頗大。
而劉銘傳作為南洋大臣調任北洋大臣,倒也是一種恰當地選擇。 南洋、北洋結構相仿,地位相等,平調接手可以免去不少麻煩。
何況,和珅正好在想著怎麽接管北洋艦隊的手段,現在有這個機會,讓劉銘傳替他接手,是最好不過了。
但是,劉銘傳接手北洋朝中反對的人也不少,首先劉銘傳已經是南洋大臣了,這些年在南洋中根基牢固,一旦轉為北洋大臣,等於兩大艦隊全掌握在一個人手中,以統治者的目光來看,實非好事。
其次,劉銘傳是左宗棠的大將,現在陸軍掌握在左宗棠手中,一旦海軍也落到他的手裏,左宗棠等於把握住了帝國全部軍力,這也是大家不肯看到的結果。
所以,劉銘傳雖然是合適人選,但因為以上兩個原因,他接管北洋的機會也是渺茫。
那麽,剩餘地兩個最好人選就是曾國荃和李鴻章了。 他們兩人地位差不多,又與原北洋大臣彭玉鱗同出一門,都是湘淮軍一派。
所以,和珅仔細盤算後覺得,最後地人選,恐怕就是從他們兩人之間產生。
和珅在他們之間究竟選擇誰,一直搖擺不定。 曾國荃和李鴻章和他都有著交情,尤其是曾國荃更是曾國藩的弟弟。 兩家關係密切,從這點來看,和珅應當大力支持曾國荃。
不過,曾國荃此人不同與曾國藩,『性』格如火,生『性』好殺,雖然是大將之才,卻不是運籌帷幄地良帥。 而且。
和珅也知道,曾國荃的野心頗大,一旦重兵在手很難掌握,在這天下或許隻有曾國藩能讓他有所顧忌,可曾國藩這些年身體日漸衰老,一旦那天也撒手西去,和珅還能控製住他麽?
至於李鴻章,這人向來誌高。 才華橫溢,為當今俊傑。 而且李鴻章善於學習,對洋務也比旁人懂得更多。
雖然李鴻章在軍事上比不上曾國荃,可卻比曾國荃老成持重得多。
在這些人中,和珅最欣賞的就是李鴻章。 在許多方麵,他總覺得李鴻章的身上有著自己地影子。 可正因為這樣,和珅又擔心李鴻章羽翼豐滿後,脫離自己的掌控。
因為一個聰明人絕對不會是被人牽著鼻子走的角『色』,所以和珅對究竟支持哪個,一直猶豫不決。
“老爺,曾大人求見!”這些日子,為了北洋大臣一職來登門拜訪的官員屢屢不絕。 和珅關照下人,凡是有人求見一律不見,可沒想到,明日上朝。
今日曾國荃卻終於按捺不住親自跑來了,他的身份不比旁人,管家張權不敢阻攔,隻能連忙進去向和珅通報。
“曾國荃?”
“正是……。 ”
和珅微微皺起了眉,沉默不語。 張權在下麵瞧和珅臉『色』不悅,連忙道:“老爺,要不小的就去回絕曾大人,說老爺身體欠佳。 已經休息了……?”
“不用。 讓他進來吧。 ”和珅搖搖頭,讓張權把曾國荃帶進來。 自己換了身衣服,來到廳中。
“君實兄,深夜來訪還請君實兄見諒……。 ” 曾國荃大步流星地邁入廳中,笑嗬嗬地拱手向和珅道。
“沅甫,如今之時你還親自出馬,還真是讓我為難啊!”和珅苦笑著搖搖頭,擺手請他坐下,一邊的張權連忙捧上沏好的茶,隨後退了下去。
“嗬嗬,看來君實兄是知道我地來意了。 ” 曾國荃滿不在乎地笑笑,隨後開門見山道:“君實兄是自己人,那我就直說了。
我這次來為的就是北洋大臣一職,還請君實兄在明日朝會上,看在兄長的份上替我美言幾句。 ”
“沅甫有所不知啊!”和珅搖頭道:“北洋一職現在不少人盯著,我作為軍機大臣、總理大臣,雖有推薦之責,卻無半點決定權。
關鍵還在皇上和太後那邊,明日朝會最後花落誰家,你我都不知曉啊!”
“話雖然這麽說,可天下誰不知道君實兄在皇上和太後麵前的份量?”
曾國荃哈哈一笑,神情輕鬆道:“小弟不求別的,隻求君實兄明日能相幫與我,一旦小弟坐上此位,定忘不了君實兄的好處……。 ”
曾國荃倒也爽快,也不與和珅打什麽馬虎眼,說起話來直截了當。
而且,他既然把話說到這種份上,和珅的確也不好拒絕了。 當下笑了笑,點頭答應了曾國荃的要求。
曾國荃見和珅答應下來,頓時大喜過望,連茶都不喝了,起身衝他抱了抱拳,笑眯眯地回去了。
等曾國荃走後,桌上地茶還沒涼,另一個候選人李鴻章居然也來了。 既然已經見過曾國荃,不見李鴻章難免厚此薄彼,和珅也就讓張權把他引了進來。
和剛才一樣,上茶後,李鴻章坐了下來。 不過他卻沒和曾國荃一般開門見山,而先是問候了一下和珅的近況,隨後借著兩江洋務向和珅匯報並討教一番。
李鴻章是有心裏,知道自己比交情比關係絕對比不過曾國荃,所以用和珅最關心的洋務入手,展開話題。
同時,對於近來陸軍的情況,李鴻章也詳細對和珅匯報一番,隨後用了一些容易引起和珅興趣的問題,進行求教。
和珅那裏不明白他地意思?當下也不揭穿,就著對方的話東拉西扯,心裏卻暗暗琢磨究竟應該選擇誰為好。
兩人聊了一會兒後,和珅心中突然一動,開口問道:“少奎,不知你對君臣之道如何看待?”
“君臣之道?”李鴻章正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在地方興辦的洋務之事,沒料到和珅突然會提出這個問題,一時間楞了楞。
“君臣之道!”和珅微笑著重複一聲。
李鴻章不明白和珅問這問題的原因,但這問題卻難不住他,當即以聖人之說結合洋務新派地看法,講述了一番自己的見解。
“那麽我再問你,國與君之間,你又是如何看的?”
“中堂……此話何意?還請中堂細說一番,學生有些不明白……。 ”李鴻章聽到這話頓時心裏打了個突,連忙站了起來。
“嗬嗬,少奎不必緊張,我隻不過打個比方而已。
”和珅向他擺了擺手,讓他坐下後,繼續說道:“簡單的說吧,西學有句話常道‘國家利益為上’,而亞聖也有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
“學生明白了,中堂是否問學生,國家與君王,君王與社稷、百姓之間的看法吧?”
和珅笑著點了點頭。
李鴻章低頭沉思了一會兒,這才回道:“中堂,古往今來一興一衰必有緣由,國即是家,國家是長久的,千年以來,中華依存正是由此。
君臣之道,為臣子者必當得守,但亞聖之話也是真理所在。 如君王以此待天下,必然會使國泰民安,萬國來朝……。 ”
和珅問的這話已經觸到了皇權的威嚴,按理說是有些大逆不道地。 不過,和珅問的很巧妙,就算這話傳了出來也沒人能把他怎麽樣。
而李鴻章也是滑頭,避口不談要害,輕輕巧巧地就蒙混過去。 和珅忍不住瞧著李鴻章笑了起來,而李鴻章說到這見和珅表情也是臉上一紅,尷尬地笑了幾聲。
“少奎來意我已知曉,實話和少奎說吧,北洋一職,我覺得還是由少奎擔任的為好。 ”
李鴻章萬萬沒想到,沒等他開口,和珅就主動告訴他支持自己登上北洋大臣之位。
“學生……學生謝過中堂大恩……。 ”
“使不得……。 ”見李鴻章欣喜若狂之下,當即就要給自己跪下,和珅連忙扶他起來。
“少奎啊!你乃當今俊傑,當得起此任。 但你要知道,手中軍權保衛的是國家,是君王!而不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派的武器。
隻要你能記住這一點,我一定力保你登上北洋之位!”
李鴻章頓時感激淋涕,連連稱是。
接著,和珅又道:“不過,有件事我今日要與你說清楚,明日朝會之上,不論我到時候如何出言,你都不能『露』出半點驚訝表情,如若不然,我再有擎天手段,也是白費力氣……。
”
“學生明白……學生明白……。 ”
李鴻章和前麵的曾國荃一樣,都高高興興地走了。 在他們心裏,已經把北洋大臣的頂戴拿在自己手中了,今天晚上能帶著笑容進入夢鄉,等待明日的朝會任命。
可誰能知道,答應了兩個人地和珅,在幾個時辰後,又應該怎麽在朝堂之上,去處理這件棘手地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