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欲先求必先棄
第二日,朝會。
小皇帝像模像樣地坐在寶座上,在他身後是一道薄薄的垂簾,而垂簾之後就是並肩而坐的兩宮皇太後。
這就是所謂的垂簾聽政,其實平常這種正式場麵出現的次數並不多,往日朝會,大多都是由和珅、奕訢、倭仁、曾國藩、僧格林沁等朝廷重臣主持,各司其職商討國家大事,隨後把討論後的方案直接呈報兩宮禦覽,認可後用印,下旨發往各部。
在小皇帝未親政前,絕大多數權利都集中在兩宮太後和朝臣手中,所以,通常上麵的寶座上十之**一般都是空著的。
而今天卻不同往常,不僅把議政的地點放到了重要的乾清宮,就連小皇帝和兩宮太後都親自來了,為的就是商議北洋大臣的人選。
當然,各站其位的王公大臣們都知道這是一個**的話題,現在把眼睛盯在北洋大臣之位的人多了去,誰不眼紅這個炙手可熱的職位?可正因為如此,大家都心照不宣,從朝會開始就避口不談北洋大臣之事,而就著當下政務,各自說了起來。
先由各部相互上折奏報,那裏發生了什麽災害需要救賑,那裏的官員犯了什麽事要彈劾的,或者又有什麽地方出現了撚軍做『亂』,需要朝廷派兵圍剿……林林種種,各式各樣的議題都有。
按著緊要次要,熱熱鬧鬧地議了整個上午,終於才把這些事都說完。
完後,大臣們都半閉著眼,微微低頭站在那裏不再言語,剛才還聽熱鬧的大殿,一下反而漸漸平靜了下來。
『亂』七八糟的一大堆事。 早就把小皇帝聽的頭昏腦漲了,現在又見各人全閉了口,他坐在上麵扭了扭坐的發麻的屁股,回頭向身後地兩宮太後瞧了一眼。
“諸位愛卿,北洋大臣人選不知諸位商議的如何了?可有合適之人接替?” 慈禧耐著『性』子聽了這麽久,早就知道,自己不先發話這些大臣絕對不會當出頭鳥的。
太後問話,作為軍機大臣和總理大臣的和珅、奕訢兩人無論如何都要有所回答。 當下,兩人從隊中連忙站出。
和珅先說道:“回稟太後,皇上……,北洋大臣人選奴才已交各部商議,經過刪選,暫且議了一份名冊。 ”
奕訢同時從袖中取出一折來,高舉過頭走前幾步,朗聲而道:“稟太後。 皇上。
此乃人選名冊,其上共有七位合適者,可究竟由那位接替北洋一職,奴才等不敢擅專,還請太後與皇上聖斷。 ”
奕訢吃過虧後。 『性』子收斂了許多,藏起以前的鋒芒小心做人,怕再觸及慈禧。 雖然前些時候借著皇帝和東邊的勢力,以和珅之手除去了仇家安德海。
由此恢複了一些被撤去議政王之前的權勢,但他經曆了幾起幾浮,也變得聰明起來,非但沒有表現出飛揚跋扈的姿態,反而為人處事越發來得謹慎。
早有太監侯在一旁,從奕訢手中接過名冊呈給了後麵地兩宮。 慈安對朝政沒有多大興趣,過了過手後就把名冊遞給了慈禧,而慈禧翻開折子瞧了瞧。
隻見上麵的確如奕訢所說,寫著七個人的名字。
這七人都是位及人臣之輩,其中有滿有漢,北洋艦隊提督麟桂、陸軍副統帥曾國荃、李鴻章、南洋大臣劉銘傳等四人列在最前,隨後的是三個皇親貴族。
慈禧瞧著這名冊微微一笑,她一眼看過後,就知道最後三人根本就是湊數的。 北洋大臣之職事關重大,沒有能力、威望者根本就接替不了這個位置。 看來。
主要的人選還是從麟桂、曾國荃、李鴻章、劉銘傳之間選出。
這四人都有能力接替北洋職務,可究竟選哪個擔任慈禧還要考慮一下。 其實。
在她心中,麟桂是當仁不讓的第一人選,不僅因為麟桂身為滿人,更考慮到麟桂與和珅、奕訢沒有太多交情,屬於那種背景簡單,容易控製的人。
不過,慈禧也考慮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麟桂雖有能力,但與後麵三人比較起來威望顯得不足,尤其是北洋艦隊地前身是由長江水師改製而成,麟桂作為提督,在北洋大臣下尚可指揮艦隊,可一旦升任北洋大臣,定然不能服眾。
不過,慈禧雖然知道這些,可也不免想試上一試,當下就問大臣們,如以麟桂接任北洋大臣,可否?
不出所料,慈禧的話剛出口,下麵頓時議論紛紛,有的不可至否,有的說好,也有提出反對的,尤其是朝中實力派持反對意見地尤多。
他們反對的理由非常簡單,那就是點出麟桂雖然有能力,但威望明顯不足,再說艦隊還要靠他指揮,所以他隻可為提督,卻不能成為北洋大臣。
慈禧雖然是皇太後,但在這種大事上卻也無法一意孤行,隻能暗歎一聲把麟桂否決了。
那些接下來就是三個人選,曾國荃、李鴻章和劉銘傳。 很快,劉銘傳也給否決了,否決他的不是旁人,而是兵部尚書,陸軍統帥左宗棠。
作為左宗棠的愛將,誰也想不到左宗棠會第一個否決劉銘傳,不過左宗棠卻是從實際出發,支出劉銘傳身為南洋大臣,一旦從南洋轉為北洋,那南洋大臣地人選還得重選。
這樣一來,必會使得兩大艦隊同時陷入新換統帥的局麵,導致剛形成的戰鬥力又要進行很長一段時間的磨合。 一旦期間發生戰事,定然有臨陣換帥,顧此失彼的害處。
左宗棠這些觀點完全是站在軍事角度發出,說得有理有據,頓時引來不少人讚同。 尤其是僧格林沁、曾國藩等人,更是連連點頭,表示同意。
最後,就與和珅事先所盤算的一般,隻剩下了兩個人選——曾國荃和李鴻章。
這兩人地位相當,年紀也相差不遠。 威望和能力也是足夠。 所以,圍繞著究竟是選曾國荃呢,還是用李鴻章,所有人頓時各抒己見,在下麵議個不停。
『亂』哄哄地爭論了足足半個時辰,依舊沒有拿出最終結果來,而且由於他們之間都和曾國藩有著特殊關係,曾國藩為了避嫌又是故意一言不發。
就連左宗棠也沒發表自己的意見。
在垂簾後的慈禧越聽越皺眉頭,瞧著下麵一堆堆各說各好地大臣們,忍不住發了脾氣。
“夠了!這是朝會,如此議事成何體統!”
太後訓斥,殿中頓時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連忙站回自己的位置,等待太後發話。
“曾老大人,此二人一個是你的弟弟。 另一個是你地學生,你以為誰接任北洋大臣比較合適?”
慈禧見眾人靜了下來,索『性』決定點名問話,她第一個就挑了一直沒說話的曾國藩。
曾國藩這些年老了許多,加上又有眼疾。 走起路來都是顫著的,生怕一不小心就踩著什麽東西絆個跟頭。
平日養成了習慣,現在在殿中也是如此,隻見他小心翼翼地走了出來。
向皇帝方向行過禮後,這才說道:“回皇上,太後……正因為老臣如此,老臣才不方便說話,還請太後見諒……。 ”
“嗬嗬,曾老大人是國之幹誠,向來以公為重。 哀家知道你的苦衷,不過這是國家大事。 老大人不妨直言就是!”
慈禧這麽直白,曾國藩也不好再多推辭,想了想後隻好回道:“回太後,老臣以為北洋一職如定要從他們之間產生的話,恐怕還是李少奎合適一些。 ”
慈禧笑道:“老大人,此話不會是因為怕給天下人知道自己舉薦其弟存有私心,這才選擇李鴻章地吧?”
“老臣不敢……老臣是皇上和太後地臣子,凡事當為國事為重。 老臣之弟雖有將才。 但為人處事遠不如李少奎穩重。 北洋大臣其位之高,其責之重。
不能不謹慎從事,隻有善選合適之人,才能免得誤了國家大事……。 ”
“老大人之心哀家明白了,你下去吧。 ”
“喳……。 ”
慈禧也是知道,自己這麽問曾國藩也是讓他為難了。
曾國藩年紀越大,這韜光養晦的本領越是不小,凡事都是思量再三而行,絕對不給任何人抓到把柄,就算他心裏覺得自己弟弟比李鴻章更合適,也因為這個原因還是會把李鴻章放在前麵。
暗歎了一口氣,慈禧把目光投向了倭仁、僧格林沁、左宗棠、奕訢與和珅五人。 最後人選地決定還得聽取他們的意見,當下就一個個點名問了起來。
倭仁對曾國藩如此以公為重大為讚賞,當下提出舉賢不避親,曾國藩雖然其意是好的,但也不必太多在意,所以,以曾國荃接替北洋一職並沒什麽不妥。
至於僧格林沁,卻和李鴻章有過交道,再說他和曾國荃之間的關係並不太好,兩人都是眼高於頂的人,湊在一起根本就說不上幾句話,當下認可了曾國藩所說,提出以李鴻章接替比較合適。
左宗棠是兵部尚書,陸軍統帥,現在兩人都是陸軍副統帥,他作為如今兩人的上司不便在此評論。
任憑慈禧怎麽詢問,左宗棠依舊檸著脾氣就是不答,也讓慈禧拿他毫無辦法。
而奕訢因為和珅的原因,向來和曾國藩等人走的比較近,所以也和倭仁一樣,讚成曾國荃接替北洋。
各說各有道理,這倒讓慈禧有些拿不準了。 她皺著眉頭考慮了半天,終於把目光投向了和珅,這才問道:“於中堂,那你又怎麽看呢?”
和珅早就等著這句話了,當即站了出來:“回太後地話,奴才考慮再三,覺得還是以曾國荃出任的為好……。 ”
和珅在這些人裏位最高,權最重,他的一句話要頂旁人幾句。 聽得他提出讚成曾國荃後,所有人心裏都暗歎了一聲,但也覺得這是人之常情。
畢竟和珅與曾國藩多年的交情天下皆知,現在順手提拔他的弟弟也是合情合理。 而早就在一旁忐忑不安地曾國荃見和珅終於表明立場支持自己,臉上更是『露』出了驚喜的表情。
至於李鴻章,卻是一愣,他不明白和珅明明已經答應他了,可為什麽又會這麽說?但同時想到昨日和珅的話,心中又是一動,連忙微低下頭去,盡量不『露』出半點表情。
“於中堂,這又是為何呢?” 慈禧問道。
“回太後,北洋大臣主要之職是掌管北洋艦隊,而北洋艦隊的前身是長江水師。
大家都知道,長江水師出自湘軍,曾國荃作為湘軍統帥,接替北洋是順理成章,這樣安排更不會存在帥令有礙,上下不調地問題。
如此一來,可使北洋在最短時間內恢複戰鬥力,平穩過渡……。 ”
和珅這些話有理有據,眾人聽了連連點頭,都覺得和珅考慮問題比他們更深刻,從這些方麵來看,的確是曾國荃接替北洋來得合適。
可是,慈禧的心中卻不安起來,隔著薄簾她瞧著和珅,心裏暗暗產生警惕。
和珅的話雖然沒錯,但她也知道和珅與曾國藩之間的交情如何,一旦北洋落到曾國荃手中,這結果不等於被和珅控製了北洋麽?自安德海死後,她與和珅之間已經有了裂痕,表麵上依然如故,但暗中卻已經小心防備,總想找著機會削弱和珅手中的權利。
現在,和珅提議曾國荃接替,更讓心有不安。
“於中堂說的有理,不過哀家聽說李鴻章也是出身湘軍,難道他就這麽不合適麽?”
和珅有些不自然地回道:“回太後,李鴻章雖說是曾滌生大人的弟子,可他在湘軍時隻不過是幕僚而已,並位實際領軍。
而且李大人後自己創立淮軍,而長江水師也是李大人建淮軍後才形成地,所以……。
不過,太後的話也有道理,李大人和湘軍之間有著淵源,但考慮到這些,奴才覺得還是曾國荃曾大人比李大人合適許多……。 ”
不料,和珅越這麽說,反而越堅定了慈禧的看法,雖然話中沒有『露』出意思,可慈禧已經決定把北洋交給李鴻章而不是曾國荃。
“於中堂,哀家明白了。 ”
等和珅退下後,慈禧並沒立即決定,而是宣布退朝。
朝臣們恭送小皇帝和兩宮離開後,大多數人都樂嗬嗬地向覺得勝券在握的曾國荃祝賀,但他們誰也沒留意到,這時候和珅眼中卻閃過一絲笑意,隨後他馬上就恢複了平常,走出殿時,特意用著高深莫測的眼神,與正有些低落的李鴻章對視了一眼。
第二日,朝會。
小皇帝像模像樣地坐在寶座上,在他身後是一道薄薄的垂簾,而垂簾之後就是並肩而坐的兩宮皇太後。
這就是所謂的垂簾聽政,其實平常這種正式場麵出現的次數並不多,往日朝會,大多都是由和珅、奕訢、倭仁、曾國藩、僧格林沁等朝廷重臣主持,各司其職商討國家大事,隨後把討論後的方案直接呈報兩宮禦覽,認可後用印,下旨發往各部。
在小皇帝未親政前,絕大多數權利都集中在兩宮太後和朝臣手中,所以,通常上麵的寶座上十之**一般都是空著的。
而今天卻不同往常,不僅把議政的地點放到了重要的乾清宮,就連小皇帝和兩宮太後都親自來了,為的就是商議北洋大臣的人選。
當然,各站其位的王公大臣們都知道這是一個**的話題,現在把眼睛盯在北洋大臣之位的人多了去,誰不眼紅這個炙手可熱的職位?可正因為如此,大家都心照不宣,從朝會開始就避口不談北洋大臣之事,而就著當下政務,各自說了起來。
先由各部相互上折奏報,那裏發生了什麽災害需要救賑,那裏的官員犯了什麽事要彈劾的,或者又有什麽地方出現了撚軍做『亂』,需要朝廷派兵圍剿……林林種種,各式各樣的議題都有。
按著緊要次要,熱熱鬧鬧地議了整個上午,終於才把這些事都說完。
完後,大臣們都半閉著眼,微微低頭站在那裏不再言語,剛才還聽熱鬧的大殿,一下反而漸漸平靜了下來。
『亂』七八糟的一大堆事。 早就把小皇帝聽的頭昏腦漲了,現在又見各人全閉了口,他坐在上麵扭了扭坐的發麻的屁股,回頭向身後地兩宮太後瞧了一眼。
“諸位愛卿,北洋大臣人選不知諸位商議的如何了?可有合適之人接替?” 慈禧耐著『性』子聽了這麽久,早就知道,自己不先發話這些大臣絕對不會當出頭鳥的。
太後問話,作為軍機大臣和總理大臣的和珅、奕訢兩人無論如何都要有所回答。 當下,兩人從隊中連忙站出。
和珅先說道:“回稟太後,皇上……,北洋大臣人選奴才已交各部商議,經過刪選,暫且議了一份名冊。 ”
奕訢同時從袖中取出一折來,高舉過頭走前幾步,朗聲而道:“稟太後。 皇上。
此乃人選名冊,其上共有七位合適者,可究竟由那位接替北洋一職,奴才等不敢擅專,還請太後與皇上聖斷。 ”
奕訢吃過虧後。 『性』子收斂了許多,藏起以前的鋒芒小心做人,怕再觸及慈禧。 雖然前些時候借著皇帝和東邊的勢力,以和珅之手除去了仇家安德海。
由此恢複了一些被撤去議政王之前的權勢,但他經曆了幾起幾浮,也變得聰明起來,非但沒有表現出飛揚跋扈的姿態,反而為人處事越發來得謹慎。
早有太監侯在一旁,從奕訢手中接過名冊呈給了後麵地兩宮。 慈安對朝政沒有多大興趣,過了過手後就把名冊遞給了慈禧,而慈禧翻開折子瞧了瞧。
隻見上麵的確如奕訢所說,寫著七個人的名字。
這七人都是位及人臣之輩,其中有滿有漢,北洋艦隊提督麟桂、陸軍副統帥曾國荃、李鴻章、南洋大臣劉銘傳等四人列在最前,隨後的是三個皇親貴族。
慈禧瞧著這名冊微微一笑,她一眼看過後,就知道最後三人根本就是湊數的。 北洋大臣之職事關重大,沒有能力、威望者根本就接替不了這個位置。 看來。
主要的人選還是從麟桂、曾國荃、李鴻章、劉銘傳之間選出。
這四人都有能力接替北洋職務,可究竟選哪個擔任慈禧還要考慮一下。 其實。
在她心中,麟桂是當仁不讓的第一人選,不僅因為麟桂身為滿人,更考慮到麟桂與和珅、奕訢沒有太多交情,屬於那種背景簡單,容易控製的人。
不過,慈禧也考慮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麟桂雖有能力,但與後麵三人比較起來威望顯得不足,尤其是北洋艦隊地前身是由長江水師改製而成,麟桂作為提督,在北洋大臣下尚可指揮艦隊,可一旦升任北洋大臣,定然不能服眾。
不過,慈禧雖然知道這些,可也不免想試上一試,當下就問大臣們,如以麟桂接任北洋大臣,可否?
不出所料,慈禧的話剛出口,下麵頓時議論紛紛,有的不可至否,有的說好,也有提出反對的,尤其是朝中實力派持反對意見地尤多。
他們反對的理由非常簡單,那就是點出麟桂雖然有能力,但威望明顯不足,再說艦隊還要靠他指揮,所以他隻可為提督,卻不能成為北洋大臣。
慈禧雖然是皇太後,但在這種大事上卻也無法一意孤行,隻能暗歎一聲把麟桂否決了。
那些接下來就是三個人選,曾國荃、李鴻章和劉銘傳。 很快,劉銘傳也給否決了,否決他的不是旁人,而是兵部尚書,陸軍統帥左宗棠。
作為左宗棠的愛將,誰也想不到左宗棠會第一個否決劉銘傳,不過左宗棠卻是從實際出發,支出劉銘傳身為南洋大臣,一旦從南洋轉為北洋,那南洋大臣地人選還得重選。
這樣一來,必會使得兩大艦隊同時陷入新換統帥的局麵,導致剛形成的戰鬥力又要進行很長一段時間的磨合。 一旦期間發生戰事,定然有臨陣換帥,顧此失彼的害處。
左宗棠這些觀點完全是站在軍事角度發出,說得有理有據,頓時引來不少人讚同。 尤其是僧格林沁、曾國藩等人,更是連連點頭,表示同意。
最後,就與和珅事先所盤算的一般,隻剩下了兩個人選——曾國荃和李鴻章。
這兩人地位相當,年紀也相差不遠。 威望和能力也是足夠。 所以,圍繞著究竟是選曾國荃呢,還是用李鴻章,所有人頓時各抒己見,在下麵議個不停。
『亂』哄哄地爭論了足足半個時辰,依舊沒有拿出最終結果來,而且由於他們之間都和曾國藩有著特殊關係,曾國藩為了避嫌又是故意一言不發。
就連左宗棠也沒發表自己的意見。
在垂簾後的慈禧越聽越皺眉頭,瞧著下麵一堆堆各說各好地大臣們,忍不住發了脾氣。
“夠了!這是朝會,如此議事成何體統!”
太後訓斥,殿中頓時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連忙站回自己的位置,等待太後發話。
“曾老大人,此二人一個是你的弟弟。 另一個是你地學生,你以為誰接任北洋大臣比較合適?”
慈禧見眾人靜了下來,索『性』決定點名問話,她第一個就挑了一直沒說話的曾國藩。
曾國藩這些年老了許多,加上又有眼疾。 走起路來都是顫著的,生怕一不小心就踩著什麽東西絆個跟頭。
平日養成了習慣,現在在殿中也是如此,隻見他小心翼翼地走了出來。
向皇帝方向行過禮後,這才說道:“回皇上,太後……正因為老臣如此,老臣才不方便說話,還請太後見諒……。 ”
“嗬嗬,曾老大人是國之幹誠,向來以公為重。 哀家知道你的苦衷,不過這是國家大事。 老大人不妨直言就是!”
慈禧這麽直白,曾國藩也不好再多推辭,想了想後隻好回道:“回太後,老臣以為北洋一職如定要從他們之間產生的話,恐怕還是李少奎合適一些。 ”
慈禧笑道:“老大人,此話不會是因為怕給天下人知道自己舉薦其弟存有私心,這才選擇李鴻章地吧?”
“老臣不敢……老臣是皇上和太後地臣子,凡事當為國事為重。 老臣之弟雖有將才。 但為人處事遠不如李少奎穩重。 北洋大臣其位之高,其責之重。
不能不謹慎從事,隻有善選合適之人,才能免得誤了國家大事……。 ”
“老大人之心哀家明白了,你下去吧。 ”
“喳……。 ”
慈禧也是知道,自己這麽問曾國藩也是讓他為難了。
曾國藩年紀越大,這韜光養晦的本領越是不小,凡事都是思量再三而行,絕對不給任何人抓到把柄,就算他心裏覺得自己弟弟比李鴻章更合適,也因為這個原因還是會把李鴻章放在前麵。
暗歎了一口氣,慈禧把目光投向了倭仁、僧格林沁、左宗棠、奕訢與和珅五人。 最後人選地決定還得聽取他們的意見,當下就一個個點名問了起來。
倭仁對曾國藩如此以公為重大為讚賞,當下提出舉賢不避親,曾國藩雖然其意是好的,但也不必太多在意,所以,以曾國荃接替北洋一職並沒什麽不妥。
至於僧格林沁,卻和李鴻章有過交道,再說他和曾國荃之間的關係並不太好,兩人都是眼高於頂的人,湊在一起根本就說不上幾句話,當下認可了曾國藩所說,提出以李鴻章接替比較合適。
左宗棠是兵部尚書,陸軍統帥,現在兩人都是陸軍副統帥,他作為如今兩人的上司不便在此評論。
任憑慈禧怎麽詢問,左宗棠依舊檸著脾氣就是不答,也讓慈禧拿他毫無辦法。
而奕訢因為和珅的原因,向來和曾國藩等人走的比較近,所以也和倭仁一樣,讚成曾國荃接替北洋。
各說各有道理,這倒讓慈禧有些拿不準了。 她皺著眉頭考慮了半天,終於把目光投向了和珅,這才問道:“於中堂,那你又怎麽看呢?”
和珅早就等著這句話了,當即站了出來:“回太後地話,奴才考慮再三,覺得還是以曾國荃出任的為好……。 ”
和珅在這些人裏位最高,權最重,他的一句話要頂旁人幾句。 聽得他提出讚成曾國荃後,所有人心裏都暗歎了一聲,但也覺得這是人之常情。
畢竟和珅與曾國藩多年的交情天下皆知,現在順手提拔他的弟弟也是合情合理。 而早就在一旁忐忑不安地曾國荃見和珅終於表明立場支持自己,臉上更是『露』出了驚喜的表情。
至於李鴻章,卻是一愣,他不明白和珅明明已經答應他了,可為什麽又會這麽說?但同時想到昨日和珅的話,心中又是一動,連忙微低下頭去,盡量不『露』出半點表情。
“於中堂,這又是為何呢?” 慈禧問道。
“回太後,北洋大臣主要之職是掌管北洋艦隊,而北洋艦隊的前身是長江水師。
大家都知道,長江水師出自湘軍,曾國荃作為湘軍統帥,接替北洋是順理成章,這樣安排更不會存在帥令有礙,上下不調地問題。
如此一來,可使北洋在最短時間內恢複戰鬥力,平穩過渡……。 ”
和珅這些話有理有據,眾人聽了連連點頭,都覺得和珅考慮問題比他們更深刻,從這些方麵來看,的確是曾國荃接替北洋來得合適。
可是,慈禧的心中卻不安起來,隔著薄簾她瞧著和珅,心裏暗暗產生警惕。
和珅的話雖然沒錯,但她也知道和珅與曾國藩之間的交情如何,一旦北洋落到曾國荃手中,這結果不等於被和珅控製了北洋麽?自安德海死後,她與和珅之間已經有了裂痕,表麵上依然如故,但暗中卻已經小心防備,總想找著機會削弱和珅手中的權利。
現在,和珅提議曾國荃接替,更讓心有不安。
“於中堂說的有理,不過哀家聽說李鴻章也是出身湘軍,難道他就這麽不合適麽?”
和珅有些不自然地回道:“回太後,李鴻章雖說是曾滌生大人的弟子,可他在湘軍時隻不過是幕僚而已,並位實際領軍。
而且李大人後自己創立淮軍,而長江水師也是李大人建淮軍後才形成地,所以……。
不過,太後的話也有道理,李大人和湘軍之間有著淵源,但考慮到這些,奴才覺得還是曾國荃曾大人比李大人合適許多……。 ”
不料,和珅越這麽說,反而越堅定了慈禧的看法,雖然話中沒有『露』出意思,可慈禧已經決定把北洋交給李鴻章而不是曾國荃。
“於中堂,哀家明白了。 ”
等和珅退下後,慈禧並沒立即決定,而是宣布退朝。
朝臣們恭送小皇帝和兩宮離開後,大多數人都樂嗬嗬地向覺得勝券在握的曾國荃祝賀,但他們誰也沒留意到,這時候和珅眼中卻閃過一絲笑意,隨後他馬上就恢複了平常,走出殿時,特意用著高深莫測的眼神,與正有些低落的李鴻章對視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