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前話。
唐家世偉、到地主潘家幹一天活,世舉怎樣勞累後歸家喘息,莊稼人們並不關心.
民以食為天,一百斤穀子和幾斤紅麻才讓他們心熱眼饞.
紅麻通體紅潤,比胡麻略大些,極富油xing是珍貴的食用油料。
鄉親們走進唐家,敬畏地向唐秉木問詢後,更多地是想看看穀子和紅麻,感受感受它的實在xing,更多地是想聽聽世偉、世舉兄弟關於老潘家情形講述,掂量掂量自己的道行。
曹一板湊得近近地,抽著煙,兩天來已經認真聽幾遍.
心裏嘀咕:“小袋子的太少,幹這樣一天活不值得,大袋子太重,我這身子怎能與他年輕人相比,萬一扛不動不僅沒有取紅反被打一頓,這可怎生是好?”
其實此話也是眾人心裏話,大家知道,獲取取紅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世科這ri沒有放羊,他昨天受了些風,身上不舒服,坐在母親的身邊,與母親和大伯娘紡毛線.
紡線這種活兒在這裏家家都有,小弟建宇在旁玩耍。
先生李新進縣城給陝西家中寄信,為怕碰上到處亂闖的國民黨zhongyāng軍,邀二哥世忠一同前往,此時已是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初期。
自然,先生不在,他生xing安靜,沒有事情不會亂跑,
世科與母親、大伯娘坐在炕頭。
將家中那幾十頭綿羊身上擼下來的毛,用一個一頭有勾的線撚子,取一撮羊毛勾上,將線撚子轉動,待轉筋力度一夠,在虛頭端再續上羊毛轉動撚子,一根羊毛線就一點點加長,手藝好的,那線粗細一般樣。
這些毛線一般用來織氈子、毯子,花樣繁多古樸,遠近聞名,卻很少像江南人織衣服、褲子。
如果要織衣褲的話,卻也伸手而就。
唐世科手巧,織的襪子平整合腳,母親拿給別人看,還有些炫耀之意。
靠炕腳緊裏頭,還放著一個織麻車,織好的麻線卷成了幾大卷,那是母親和大伯娘平ri裏編織麻鞋使用的。
麻鞋以隴東甘穀地麵的最出名。
母親和大伯娘編製的麻鞋在峽口頗是一絕,經磨軟腳堅固,誰見了都搶著要。
拿到臨洮大街上去賣,一雙麻鞋的價錢竟有普通鞋子的兩三倍。
細心好學的他,自已也學會了麻鞋的做法。
這時候,他一邊織著毛線,一邊聽著兩個哥哥與眾人的談話,小小的心裏滿是對哥哥的崇拜。
實在話,若要不是年紀小,定會叫上步清一起也為家中掙糧回來。
——————
曹一板磕掉煙灰,拍拍腦門搓搓頭皮長長出口氣,走到屋外唐秉木身邊坐下。
唐秉木正在看書,點點頭道:“以為如何?”
曹一板道:“心裏很想,隻恐力有不濟,反被他辱。”
唐秉木給曹一板倒了茶,抬頭看看天。
思考了一會道:“你的想法很對,人力有時而竭,確不可強求。隻是老潘家如此所為怕不得人心,不得持久啊,他實在是應該變變,不然寒天一到,物事都扔在地裏。”
曹一板點頭稱是。
唐秉木的話果然印證了。
豎ri,有人報信來,老潘家因為沒有足夠人手幹活,老地主力主將取紅做了改變,二十五斤取紅變成三十五斤。
眾人聽了心裏頓時一熱。
你想想,幹那麽一天累活,大袋子取紅扛不動,小袋子取紅確實太少,人的心裏能願意?老地主深諳農事與人心,難道不懂此理?
這樣的變動才是明智之舉,才能引得農人們進坪。
他那兩個無法無天的兒子也許知道這個道理吧。
於是,有那閑著的農人收拾了準備動身,唐世偉、世舉體力已經恢複如初收拾整齊,曹一板自然不會落後。
他隻是心裏念念不忘大袋取紅,如果好的話“生薑還是老的辣,便扛大袋子取紅叫你等看看。”
他人老心不老,骨子裏有傲氣。
——————
閑話少敘,卻說這一天。
大早晨,老潘地主家迎來了不少幹活的農人。
老地主沒有多餘的話,仍然是髒兮兮的行頭,仍然是點點頭,微微一笑,客氣一下,指指水和饃饃,再指指取紅,返身向地裏走去。
眾人看到,那取紅五十斤、七十斤沒變,小袋子切切實實有三十五斤。
“公道,公道,不管怎樣,如此才有些幹頭。”
於是,人們紛紛下了地。
今天的活自然十分艱辛,北地的風,沒有遮攔的陽光,勞累和困倦依然折磨著這些在黃土地裏勞作的人們。
人活著,就得有個盼頭,就得有個為之努力的目標。
這些農人有些怎樣的盼頭和目標呢?
當然各有不同,或衣食,或生計。
在傳統的和有一定地域文化sè彩的背景下,盡可能使自己獲得更多的、公道的財產,在這一點上大致相同。
所謂人向利邊行嘛,民以食為天,確是這個道理。
當然,君子愛才要取之有道,如果民不以食為天的話,卻哪裏有什麽自然的法則、責任、民生?
地主也一樣,隻是他們掌握著土地、生產工具,所需所求比農人們的生活最低標準不同,農人的生產力隻是他們獲得財富的手段,能公平嗎?剝削是肯定的,程度不同而已。
曹一板滿麵是汗,抬頭展眼看看遠處,再看看四周,這是長滿“絆倒賊”的土地,有二十八、九畝大。
老地主說了,今天最後收完這些便收工。
“絆倒賊”是啥?名字古怪卻十分平常。
那是當地生長的一種大羅卜,十多斤重一兩尺長,像木頭般十分堅硬,並且當年種次年吃,葉片很少,一半長在土裏,一半露在外麵,仿佛是一地的木樁。
如果小偷和賊娃子跑進這樣的蘿卜地,非給絆幾個跟頭讓人抓住,因此得名。
它是當年收後放入地窖,第二年取出來一磕,“嚓”的一手一截,吃起來甘甜汁多,非常爽口,如果你要當年吃也可以,隻是木咂咂的吃道差了許多。
就象當地的一種叫“化心梨”的山梨,也是收下來後,窖到來年正月才吃,梨皮已成黑sè,梨核化成了水,隻要在梨皮上開個小口,用嘴在小口上一吸,那又甜又涼如糕如蜜的梨汁定會讓你大飽口福,看著剩下的梨皮你都會叫好,但要是沒有窖過,木咂咂的沒什麽吃道。
曹一板點上煙深深吸一口,用手輕輕拍打發麻的身子,慢慢地吐著煙絲,唐世偉、世舉走過來叫了聲“叔”,挨他坐下。
現在是午飯時間,三人取水和饃饃吃起來,少言語,卻各自想著心事。
曹一板在想他的命:
自從來到這個世上,就沒過過幾天好ri子,老是窮,老是那麽饑荒,雖然自己非常勤勞,不分白天黑夜幹活,怎麽地就沒有個寬鬆ri子,種著地,做著土坯,萬分節儉卻連一件新掛子都沒有,抽的煙裏老是加了茶葉末。
眼下更是難受,碰上災年,幾十歲的人了,還要和他眾人為糧來受這個罪,沒見過這麽毒的太陽,看這汗,把他娘的!
當年老娘把他生下地的時候,有個看相的先生,說他麵寬耳大,是帝王之命,現在看來是說反了,應該是要飯的命,不然為啥老是缺穿少吃。
唐世偉和世舉的想法簡單了些。
他倆前ri用力過了勁,剛緩過來,現在又這樣幹有些拿不住樁,今ri罷了取紅就取小袋,兩人合著也有七十斤呢。
石梯子的石剛走過來,上次在一起幹一天活,與世偉、世舉認識,也佩服兩兄弟的本事。
他取出自己那份水、饃饃,點點頭坐下。
一邊吃一邊道:“今天怎樣,還取那大袋的嗎?”
唐世偉和世舉看看他沒有立刻回答。
曹一板給石剛一骨碌大蒜接口道:“你卻怎地?”
石剛邊撥大蒜邊道:“我家人口不多,就父母和兩個妹妹,本來今年的糧沒差多少,隻是我想出門,便來與他們多掙一些回去,看看行的話,便還扛那五十斤呢。”
“咳——”
曹一板看看他再看看那倆兄弟:
“人已經累的不行了,那長坡,五十斤,真個是怕要命呢,你等雖則年輕,怕也吃不住勁啊,我說實話,五十斤的我怕扛不動,七十斤的太多吃不完浪費,小袋卻合老漢心意。”
唐世偉笑道:“此時卻說他怎的,說也是白說,待罷工卻再計議不遲。”
唐世舉道:“取紅多少不為人笑,平安到家才為善,石兄持重些,我前ri用過了勁,身上還感到疲倦,今ri隻怕取小袋子。”
石剛點頭稱是。吃完眾人下地。
北地的土畝要比江南田畝大。
二十八、九畝地的蘿卜把人累下了,有的挖,有的拾,有的用驢把蘿卜馱回去,放入靠土崖挖出的數口土窯裏。
這種窯很大,北地十分普遍,專門用來儲藏。
小門直進,待物事放完後,用黃泥把門糊死,更不透氣,物事經年不腐。
窯離蘿卜地一、二裏遠。
前麵說過,烈ri與勁風伴隨著人們,辛勞可想而知,最後一道窯門封完,人們走進老地主院裏,已經是夜近十分。
同樣,老地主麵對滿身是土,背上全是汗堿,幾乎散架的人們。
抱抱手,客氣地一指取紅說道:“感謝,感謝,感謝眾位鄉親一ri勞累,些少心意便請取回,卻不可貪心。”說完坐下抽煙再不言語。
人們知道,一天的勞累便為此時,卻也是此時方見真章。
人們實在太累了,誰都想坐下歇歇氣,可又誰都不願歇下,這是為什麽,這是因為在收工回來的路上,把最後的水和饃饃一口吃完,長了力氣好扛那取紅。
家中老小妻子倚門而望的,除了人兒便還有那勾魂的取紅。
所以,人們相挨著,默默地伸出手,把取紅提起扛在肩上,轉身向長坡走去。
曹一板走到取紅邊,悄悄歎口氣,回頭看看,唐世偉和世舉走上前來,不由分說便抓小袋子的。
還沒提起時就聽身後石剛吼道:“卻取那小袋子的做甚,男子漢大丈夫沒見這般軟氣!要取便取五十斤大袋子,成者豐衣足食,敗則摔手白幹,我自在前麵等你弟兄。”
說完雙手相握一掬,提起五十斤袋子上路。
唐世偉和世舉互相看看,心說沒打算取大袋子,和著曹家叔叔取了小袋子平安到家,沒想卻有此一出。
再看看眾人,都把眼放在自己身上,況且石剛把話說了個絕,把唐家兩弟兄將上了。
唐世偉和世舉相視大笑:“哈哈——,我等卻懼什麽,天明才見ri頭紅!”
唐世偉對曹一板說:“叔取小袋,我和四弟先去,成時分你,你看好腳下不可閃失,咱們坡上見。”
不說唐世偉兩兄弟收拾整齊上路,單說曹一板。
可憐老人家不是帝王之命,不是要飯的命,此刻看來,卻也不是扛活的命。
年紀大了,又幹了一天的活,年輕人都受不了,何況是他。
隻見他扛著三十五斤重的袋子,本有些彎曲的腰更彎了,汗水在白天流幹了,此時臉紅彤彤的摸上了一層灰朦,紫黑黑的,腳步沉重,與一夥農人默默無語向長坡行來。
心裏卻還計議:“老了不成了,明ri再不來丟人,幸而是三十五斤不算虧,老地主的飯不好吃,我還是回去吃土坯罷。”
他有自知之明,一邊走一邊想,看著地下兩腳步步踏實,用眼睛的餘光注意著旁邊,怕誰來碰一下。
要是碰一下可不是頭,好容易得手的取紅掉地上就算完了,都是農人卻把誰能咋地?
土坡上,老地主的兩個兒子帶著一夥閑漢,這兩個,那五個在坡上看著,牽狗拿棍眼睛亮亮的象狼。
潘艾強,潘艾道兩兄弟,自從老父親把取紅改變以後,心裏一直氣不順,每ri裏看見農人們扛著取紅離去,恨不得抓住幾個打,要知道取紅比照前段重十斤。
但是,農人大部分隻取小袋子並不重,加之天晴路幹,因此無人摔跟頭或者滾坡,隻能是幹瞪眼。
這ri裏又見農人們紛亂著走上坡來,夜光裏扛著袋子腳步急迫迫的,在兩兄弟看來,就象一夥來搶掠自己的強盜。
更打眼處,一條大漢扛著五十斤袋子踏步而去,看出是石梯子石剛,還來不及暗罵一句,又見兩條大漢一步兩個腳印,衣角飄動將兩袋五十斤扛出視野。
潘艾道心cháo翻滾湧起一團氣體,衝口而出:“搞什麽東東,**!”
旁人補充喊道:“還cāo你祖宗八代。”
潘艾強把火筒提起,對著眾人頭頂大吼一聲扣了火。
“轟——!”的一聲大響,眾人驚慌失措,跌倒滾坡亂作一團,潘家人馬立刻衝進人群,或搶奪,或打罵。
農人中自然也有那拚命反抗的,夜幕裏這場爭端十分激烈,待得坡上聽見槍聲反轉相救時,隻見滿地受傷亂罵的農人。
唐世偉和世舉尋到曹一板,卻見老漢沒事靠邊坐著,屁股下是那三十五斤取紅。
曹一板道:“我步慢,前麵響槍一亂,我就站住腳沒往上去,後來狗ri的下來,見我扛著取紅站著就沒有動我。”
他顯然是被嚇住了,說話嘴巴抖動著,續又道:“狗ri的搶人呢,放了槍還不把人嚇得滾坡?看把那些個人打的,這會不遭報應?”
唐世偉撫了撫老漢的肩道:“你沒事就好,這廝們太過惡毒。”
石剛氣哼哼大步走了過來道:“這事不會便罷,連我一村子的楊禿子腿被打斷,等著看吧。”
人們漸漸聚攏痛斥盈然,群情激憤喊叫怒吼。
決然明ri要潘家給出說法。
——————
唐家世偉、到地主潘家幹一天活,世舉怎樣勞累後歸家喘息,莊稼人們並不關心.
民以食為天,一百斤穀子和幾斤紅麻才讓他們心熱眼饞.
紅麻通體紅潤,比胡麻略大些,極富油xing是珍貴的食用油料。
鄉親們走進唐家,敬畏地向唐秉木問詢後,更多地是想看看穀子和紅麻,感受感受它的實在xing,更多地是想聽聽世偉、世舉兄弟關於老潘家情形講述,掂量掂量自己的道行。
曹一板湊得近近地,抽著煙,兩天來已經認真聽幾遍.
心裏嘀咕:“小袋子的太少,幹這樣一天活不值得,大袋子太重,我這身子怎能與他年輕人相比,萬一扛不動不僅沒有取紅反被打一頓,這可怎生是好?”
其實此話也是眾人心裏話,大家知道,獲取取紅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世科這ri沒有放羊,他昨天受了些風,身上不舒服,坐在母親的身邊,與母親和大伯娘紡毛線.
紡線這種活兒在這裏家家都有,小弟建宇在旁玩耍。
先生李新進縣城給陝西家中寄信,為怕碰上到處亂闖的國民黨zhongyāng軍,邀二哥世忠一同前往,此時已是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初期。
自然,先生不在,他生xing安靜,沒有事情不會亂跑,
世科與母親、大伯娘坐在炕頭。
將家中那幾十頭綿羊身上擼下來的毛,用一個一頭有勾的線撚子,取一撮羊毛勾上,將線撚子轉動,待轉筋力度一夠,在虛頭端再續上羊毛轉動撚子,一根羊毛線就一點點加長,手藝好的,那線粗細一般樣。
這些毛線一般用來織氈子、毯子,花樣繁多古樸,遠近聞名,卻很少像江南人織衣服、褲子。
如果要織衣褲的話,卻也伸手而就。
唐世科手巧,織的襪子平整合腳,母親拿給別人看,還有些炫耀之意。
靠炕腳緊裏頭,還放著一個織麻車,織好的麻線卷成了幾大卷,那是母親和大伯娘平ri裏編織麻鞋使用的。
麻鞋以隴東甘穀地麵的最出名。
母親和大伯娘編製的麻鞋在峽口頗是一絕,經磨軟腳堅固,誰見了都搶著要。
拿到臨洮大街上去賣,一雙麻鞋的價錢竟有普通鞋子的兩三倍。
細心好學的他,自已也學會了麻鞋的做法。
這時候,他一邊織著毛線,一邊聽著兩個哥哥與眾人的談話,小小的心裏滿是對哥哥的崇拜。
實在話,若要不是年紀小,定會叫上步清一起也為家中掙糧回來。
——————
曹一板磕掉煙灰,拍拍腦門搓搓頭皮長長出口氣,走到屋外唐秉木身邊坐下。
唐秉木正在看書,點點頭道:“以為如何?”
曹一板道:“心裏很想,隻恐力有不濟,反被他辱。”
唐秉木給曹一板倒了茶,抬頭看看天。
思考了一會道:“你的想法很對,人力有時而竭,確不可強求。隻是老潘家如此所為怕不得人心,不得持久啊,他實在是應該變變,不然寒天一到,物事都扔在地裏。”
曹一板點頭稱是。
唐秉木的話果然印證了。
豎ri,有人報信來,老潘家因為沒有足夠人手幹活,老地主力主將取紅做了改變,二十五斤取紅變成三十五斤。
眾人聽了心裏頓時一熱。
你想想,幹那麽一天累活,大袋子取紅扛不動,小袋子取紅確實太少,人的心裏能願意?老地主深諳農事與人心,難道不懂此理?
這樣的變動才是明智之舉,才能引得農人們進坪。
他那兩個無法無天的兒子也許知道這個道理吧。
於是,有那閑著的農人收拾了準備動身,唐世偉、世舉體力已經恢複如初收拾整齊,曹一板自然不會落後。
他隻是心裏念念不忘大袋取紅,如果好的話“生薑還是老的辣,便扛大袋子取紅叫你等看看。”
他人老心不老,骨子裏有傲氣。
——————
閑話少敘,卻說這一天。
大早晨,老潘地主家迎來了不少幹活的農人。
老地主沒有多餘的話,仍然是髒兮兮的行頭,仍然是點點頭,微微一笑,客氣一下,指指水和饃饃,再指指取紅,返身向地裏走去。
眾人看到,那取紅五十斤、七十斤沒變,小袋子切切實實有三十五斤。
“公道,公道,不管怎樣,如此才有些幹頭。”
於是,人們紛紛下了地。
今天的活自然十分艱辛,北地的風,沒有遮攔的陽光,勞累和困倦依然折磨著這些在黃土地裏勞作的人們。
人活著,就得有個盼頭,就得有個為之努力的目標。
這些農人有些怎樣的盼頭和目標呢?
當然各有不同,或衣食,或生計。
在傳統的和有一定地域文化sè彩的背景下,盡可能使自己獲得更多的、公道的財產,在這一點上大致相同。
所謂人向利邊行嘛,民以食為天,確是這個道理。
當然,君子愛才要取之有道,如果民不以食為天的話,卻哪裏有什麽自然的法則、責任、民生?
地主也一樣,隻是他們掌握著土地、生產工具,所需所求比農人們的生活最低標準不同,農人的生產力隻是他們獲得財富的手段,能公平嗎?剝削是肯定的,程度不同而已。
曹一板滿麵是汗,抬頭展眼看看遠處,再看看四周,這是長滿“絆倒賊”的土地,有二十八、九畝大。
老地主說了,今天最後收完這些便收工。
“絆倒賊”是啥?名字古怪卻十分平常。
那是當地生長的一種大羅卜,十多斤重一兩尺長,像木頭般十分堅硬,並且當年種次年吃,葉片很少,一半長在土裏,一半露在外麵,仿佛是一地的木樁。
如果小偷和賊娃子跑進這樣的蘿卜地,非給絆幾個跟頭讓人抓住,因此得名。
它是當年收後放入地窖,第二年取出來一磕,“嚓”的一手一截,吃起來甘甜汁多,非常爽口,如果你要當年吃也可以,隻是木咂咂的吃道差了許多。
就象當地的一種叫“化心梨”的山梨,也是收下來後,窖到來年正月才吃,梨皮已成黑sè,梨核化成了水,隻要在梨皮上開個小口,用嘴在小口上一吸,那又甜又涼如糕如蜜的梨汁定會讓你大飽口福,看著剩下的梨皮你都會叫好,但要是沒有窖過,木咂咂的沒什麽吃道。
曹一板點上煙深深吸一口,用手輕輕拍打發麻的身子,慢慢地吐著煙絲,唐世偉、世舉走過來叫了聲“叔”,挨他坐下。
現在是午飯時間,三人取水和饃饃吃起來,少言語,卻各自想著心事。
曹一板在想他的命:
自從來到這個世上,就沒過過幾天好ri子,老是窮,老是那麽饑荒,雖然自己非常勤勞,不分白天黑夜幹活,怎麽地就沒有個寬鬆ri子,種著地,做著土坯,萬分節儉卻連一件新掛子都沒有,抽的煙裏老是加了茶葉末。
眼下更是難受,碰上災年,幾十歲的人了,還要和他眾人為糧來受這個罪,沒見過這麽毒的太陽,看這汗,把他娘的!
當年老娘把他生下地的時候,有個看相的先生,說他麵寬耳大,是帝王之命,現在看來是說反了,應該是要飯的命,不然為啥老是缺穿少吃。
唐世偉和世舉的想法簡單了些。
他倆前ri用力過了勁,剛緩過來,現在又這樣幹有些拿不住樁,今ri罷了取紅就取小袋,兩人合著也有七十斤呢。
石梯子的石剛走過來,上次在一起幹一天活,與世偉、世舉認識,也佩服兩兄弟的本事。
他取出自己那份水、饃饃,點點頭坐下。
一邊吃一邊道:“今天怎樣,還取那大袋的嗎?”
唐世偉和世舉看看他沒有立刻回答。
曹一板給石剛一骨碌大蒜接口道:“你卻怎地?”
石剛邊撥大蒜邊道:“我家人口不多,就父母和兩個妹妹,本來今年的糧沒差多少,隻是我想出門,便來與他們多掙一些回去,看看行的話,便還扛那五十斤呢。”
“咳——”
曹一板看看他再看看那倆兄弟:
“人已經累的不行了,那長坡,五十斤,真個是怕要命呢,你等雖則年輕,怕也吃不住勁啊,我說實話,五十斤的我怕扛不動,七十斤的太多吃不完浪費,小袋卻合老漢心意。”
唐世偉笑道:“此時卻說他怎的,說也是白說,待罷工卻再計議不遲。”
唐世舉道:“取紅多少不為人笑,平安到家才為善,石兄持重些,我前ri用過了勁,身上還感到疲倦,今ri隻怕取小袋子。”
石剛點頭稱是。吃完眾人下地。
北地的土畝要比江南田畝大。
二十八、九畝地的蘿卜把人累下了,有的挖,有的拾,有的用驢把蘿卜馱回去,放入靠土崖挖出的數口土窯裏。
這種窯很大,北地十分普遍,專門用來儲藏。
小門直進,待物事放完後,用黃泥把門糊死,更不透氣,物事經年不腐。
窯離蘿卜地一、二裏遠。
前麵說過,烈ri與勁風伴隨著人們,辛勞可想而知,最後一道窯門封完,人們走進老地主院裏,已經是夜近十分。
同樣,老地主麵對滿身是土,背上全是汗堿,幾乎散架的人們。
抱抱手,客氣地一指取紅說道:“感謝,感謝,感謝眾位鄉親一ri勞累,些少心意便請取回,卻不可貪心。”說完坐下抽煙再不言語。
人們知道,一天的勞累便為此時,卻也是此時方見真章。
人們實在太累了,誰都想坐下歇歇氣,可又誰都不願歇下,這是為什麽,這是因為在收工回來的路上,把最後的水和饃饃一口吃完,長了力氣好扛那取紅。
家中老小妻子倚門而望的,除了人兒便還有那勾魂的取紅。
所以,人們相挨著,默默地伸出手,把取紅提起扛在肩上,轉身向長坡走去。
曹一板走到取紅邊,悄悄歎口氣,回頭看看,唐世偉和世舉走上前來,不由分說便抓小袋子的。
還沒提起時就聽身後石剛吼道:“卻取那小袋子的做甚,男子漢大丈夫沒見這般軟氣!要取便取五十斤大袋子,成者豐衣足食,敗則摔手白幹,我自在前麵等你弟兄。”
說完雙手相握一掬,提起五十斤袋子上路。
唐世偉和世舉互相看看,心說沒打算取大袋子,和著曹家叔叔取了小袋子平安到家,沒想卻有此一出。
再看看眾人,都把眼放在自己身上,況且石剛把話說了個絕,把唐家兩弟兄將上了。
唐世偉和世舉相視大笑:“哈哈——,我等卻懼什麽,天明才見ri頭紅!”
唐世偉對曹一板說:“叔取小袋,我和四弟先去,成時分你,你看好腳下不可閃失,咱們坡上見。”
不說唐世偉兩兄弟收拾整齊上路,單說曹一板。
可憐老人家不是帝王之命,不是要飯的命,此刻看來,卻也不是扛活的命。
年紀大了,又幹了一天的活,年輕人都受不了,何況是他。
隻見他扛著三十五斤重的袋子,本有些彎曲的腰更彎了,汗水在白天流幹了,此時臉紅彤彤的摸上了一層灰朦,紫黑黑的,腳步沉重,與一夥農人默默無語向長坡行來。
心裏卻還計議:“老了不成了,明ri再不來丟人,幸而是三十五斤不算虧,老地主的飯不好吃,我還是回去吃土坯罷。”
他有自知之明,一邊走一邊想,看著地下兩腳步步踏實,用眼睛的餘光注意著旁邊,怕誰來碰一下。
要是碰一下可不是頭,好容易得手的取紅掉地上就算完了,都是農人卻把誰能咋地?
土坡上,老地主的兩個兒子帶著一夥閑漢,這兩個,那五個在坡上看著,牽狗拿棍眼睛亮亮的象狼。
潘艾強,潘艾道兩兄弟,自從老父親把取紅改變以後,心裏一直氣不順,每ri裏看見農人們扛著取紅離去,恨不得抓住幾個打,要知道取紅比照前段重十斤。
但是,農人大部分隻取小袋子並不重,加之天晴路幹,因此無人摔跟頭或者滾坡,隻能是幹瞪眼。
這ri裏又見農人們紛亂著走上坡來,夜光裏扛著袋子腳步急迫迫的,在兩兄弟看來,就象一夥來搶掠自己的強盜。
更打眼處,一條大漢扛著五十斤袋子踏步而去,看出是石梯子石剛,還來不及暗罵一句,又見兩條大漢一步兩個腳印,衣角飄動將兩袋五十斤扛出視野。
潘艾道心cháo翻滾湧起一團氣體,衝口而出:“搞什麽東東,**!”
旁人補充喊道:“還cāo你祖宗八代。”
潘艾強把火筒提起,對著眾人頭頂大吼一聲扣了火。
“轟——!”的一聲大響,眾人驚慌失措,跌倒滾坡亂作一團,潘家人馬立刻衝進人群,或搶奪,或打罵。
農人中自然也有那拚命反抗的,夜幕裏這場爭端十分激烈,待得坡上聽見槍聲反轉相救時,隻見滿地受傷亂罵的農人。
唐世偉和世舉尋到曹一板,卻見老漢沒事靠邊坐著,屁股下是那三十五斤取紅。
曹一板道:“我步慢,前麵響槍一亂,我就站住腳沒往上去,後來狗ri的下來,見我扛著取紅站著就沒有動我。”
他顯然是被嚇住了,說話嘴巴抖動著,續又道:“狗ri的搶人呢,放了槍還不把人嚇得滾坡?看把那些個人打的,這會不遭報應?”
唐世偉撫了撫老漢的肩道:“你沒事就好,這廝們太過惡毒。”
石剛氣哼哼大步走了過來道:“這事不會便罷,連我一村子的楊禿子腿被打斷,等著看吧。”
人們漸漸聚攏痛斥盈然,群情激憤喊叫怒吼。
決然明ri要潘家給出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