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泰宮簷下懸掛著的燈籠,靜靜地為來人點亮前方的路途。(.棉、花‘糖’小‘說’)


    燈火通明的西側殿,裏麵包裹著無限的柔情。兩個孩子都剛剛醒來吃過夜宵,眼睛睜得圓溜溜的,看起來特別地有精神。


    明熙小公主的乳母張嬤嬤,豎著抱起小公主,特別溫柔耐心地給她拍奶嗝。小太原王還是不能自己喝奶,他的乳母錢嬤嬤隻能用小勺一點一點地精心喂著。他現在乖乖地躺在母親的懷裏,小嘴一抿一抿地歡快地喝著母乳。


    慶和帝看著燈火通明的西側殿,心裏一陣驚奇,愛妃這麽這麽晚還不歇息。原本隻是想來看看他們母子,他突然想和愛妃說說話了。這麽一想,他就伸手輕輕地推門,一股混合著嬰兒奶香的氣息就撲麵而來。


    令姑姑等人看見皇帝的身影,連忙屈膝行禮,“奴婢見過陛下。”


    慶和帝沒有理會那些行禮的宮人,疾步繞過屏風後,自如地側身坐在床尾。他打眼一看,隻見薑素敏的前襟有些散亂,她的懷裏抱著……看身量,應該是小阿建,“愛妃……這是怎麽啦?”


    薑素敏聽見他這麽問,就知道他是沒有見識過深夜起來裏喂孩子、哄孩子的場景了。她歪頭一想,也對,宮人多的是,怎麽可能要皇帝親自看孩子呢。她看著慶和帝,溫柔地笑笑,“孩子的胃口不大,夜裏都是起來加餐的。”


    這時,小太原王好像已經吃飽了一樣,開始扭頭避過伸到嘴邊的小勺。他睜著那雙能倒映出人影的大眼睛,定定看著出現在眼前的父母親。


    慶和帝第一次這樣近距離地看見小嬰孩,隻看了一小會,彷佛受到他那雙天真無邪的眼神所蠱惑一樣。他不由地伸出一個指頭,輕輕地刮了下他的小臉蛋。


    薑素敏看見他眼中的向往,便把孩子往前遞了一遞,“陛下怎麽不抱一下小皇子呢,”話音裏帶著促狹,然後就直接把繈褓塞到對方的懷裏。


    慶和帝一把抱著孩子,除了一開始手忙腳亂地調整過姿勢後,就抱得有模有樣了。他有些哭笑不得地看著薑素敏,“都是做母親的人了,怎麽還淘氣起來了呢。”


    換了懷抱以後,小太原王似乎就驚呆了――母親的香軟的懷抱沒有,這是誰,好想哭。隻見他定定地看了眼前這個陌生人一陣子,然後就眯著眼睛、扁扁嘴巴,似乎想要放聲哭泣一樣。


    薑素敏看見兒子嘴巴一扁,就知道他是想要哭了。她害怕哭聲一響,女兒的魔音穿耳也跟響起,便連忙伸手準備孩子抱過來。


    慶和帝低頭一看,不禁柔聲安慰,“朕的小皇子,怎麽啦,可是父皇抱得不舒坦了……”


    小太原王聽見這聲音後,彷佛受到安撫一樣。他眯著的眼睛睜開,定定地看著上方的陌生大臉。他好像在疑惑,這人是誰,聲音好熟悉啊。


    錢嬤嬤看見小主子收斂住哭泣的表情,不禁鬆了一口氣。她堆起笑容,微微屈膝後,湊趣地說:“看王爺是能認出陛下的聲音呢,可見是父子天性呢。”


    薑素敏也跟著打趣道,“看來陛下的書,都沒有白念呢。[.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慶和帝聞言,隻覺得心頭的陰雲都消散了大半。他眼角的紋路加深了幾分,抱著兒子好一會後,又換了女兒抱著不撒手。最後,還是薑素敏看見孩子都睡著了,溫言勸了好一會兒,他才意猶未盡地把孩子放回到床邊的搖籃。


    慶和帝揮退了眾人,然後重新回到床邊。他一把薑素敏摟在自己的胸前,然後就叨叨絮絮起來,“愛妃,今日那封陳情血書……”


    薑素敏耳朵聽著慶和帝的吐槽,眼睛裏看著一雙熟睡的兒女。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大概就是這樣吧。


    ――――――――――――――――――――


    經過兩天的發酵,前淮鄉侯“陳情血書”就傳遍了京城。


    恰好今天是國子監休沐的日子,學子們大多都成群結伴地在就在一起。


    “哎,你聽說了嗎,前淮鄉侯董家的事……”


    “那個駐守西北的董家啊,”這人一臉悲戚,詠歎調式地誦出血書地內容,“董家曆代男丁,共百二十餘人,餘者不足二十也。真的是字字血淚啊……”


    “說起骨肉築起的城牆也不為過……”


    “是啊,可敬、可悲、可歎、可泣,自古英豪多磨難啊……”


    ………


    這些學子的年紀都不大,胸中滿腔的熱血和抱負。他們當中的有些人,或者抱著出人頭地而讀書,但很少人衝著權者、奸臣而去的。他們這顆沒有被權勢所侵蝕的心,還是非常正的。於是,就有了大家為前淮鄉侯打抱不平的一幕。甚至於,有些情緒激昂的,想要回去奮筆疾書,為促成翻案出一份力。


    酒樓和茶寮,就更是熱鬧非凡了。達官貴人、來往商旅都在歇腳的時候,圍在一起對此事議論紛紛。


    至於能不能翻案,大家就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了。


    有人對此心裏嗤笑,皇帝都愛惜名聲,怎麽可能隨便推翻自己啊。有的人則不這麽認為,如此的忠臣、錚臣蒙冤,無論是為了清查內鬼,還有為了給忠臣洗刷冤屈,翻案徹查那都是必然的選擇。


    有些有後台有錢、膽大包天的商人,甚至還偷偷摸摸地弄了一盤口。就讓大家就這個局勢,賭上一把。不能徹查的賠率低些,徹查的賠率高些。沒想到,不拍死偷摸錢來下注的人,那也是不少的。


    有幾對總是在西北來往的商隊,都不約而同地推遲了行程。他們決定等待一段時間,看看能不能得知這件事情的後續,能不能給西北老鄉帶上一些侯爺的消息。


    在西北人的心裏,董家就是他們的守護神。他們在西北能夠安居樂業,全賴董家二百來年的守護。你說,通敵?這就是一個最大的笑話。


    ―――――――――――――――――――――


    太華殿。


    要不要為重新徹查西北兵器案,這還是此次議事的主題。有人支持,當然就有人反對。


    慶和帝端坐在上首,麵無表情地看著底下。


    “一旦同意重新徹查,就是變相地承認當初可能錯判了。這會導致朝廷的威信大大降低,總所紛雲之下,民心不免動搖,陛下的威儀也可能岌岌可危。臣以為,徹查並不可取。”


    馬上就有人出列反駁,看他的官服配飾和那魁梧的體態,這應該是一位武將。他情急之下,先是厲聲地質疑對方,“不徹查,議論紛紛之下,難道就沒有百姓動搖嗎?”可能因為不善言辭,他隻能幹巴巴地表示支持,“陛下,董氏滿門忠烈,此案其中必有蹊蹺。臣以為,此案應該重新徹查。”


    “陛下,若果西北兵器案中,真的有什麽不妥。此案主犯蒙冤,那如此完整的、滴水不漏的賬冊是怎麽來的呢?細思恐極,通敵賣國者定是另有其人!若不徹查,找出禍首,朝廷危矣!臣以為,此案應該重新徹查!”


    此時,眾人看見兵部的王尚書出列。某些有心人立刻交換了一下眼神,王尚書到底要怎麽選擇呢?支持和反對,一邊道義,一邊利益。


    王尚書有些灰白的頭發,也掩蓋不住他曾經的風姿。這位曾是世家第一人的老大人,出列伏首跪在地上,字字鏗鏘,“臣以為,此案理應徹查!”


    然後,他就很有條理地列明依據,“血書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不久以後定是天下皆知。重新徹查,無論結果如何,都是利大於弊。


    假使真的忠臣蒙冤,朝廷坦然認錯,為忠臣洗刷冤屈。陛下一來向天下人展示了寬宏大度,二來可以借此使天下能人異士歸心。民心,自然就更加凝聚了。


    如果所謂忠臣不過是一封血書的謊言,那就更應該昭告天下,拆穿騙子的謊言,為朝廷正名。這樣一來,也可使民心更加凝聚。”


    聽了這樣的一番話,有些武將看向王尚書時的目光,也變得柔和一些了。武將大多耿直,但卻不是傻子。他們當中就有不少人曾經懷疑過,這個涉及兵器的案子有可能是王尚書在搗鬼。為的就是砍下大皇子的羽翼,助寧王奪位。


    有不少的文臣,一直在心裏誇獎著王尚書,這才是真君子啊。


    已經長進不少的寧王,看著跪在大殿中央的外祖父。他沒有目瞪口呆,相反,他的大腦在飛速旋轉,思量著外祖父為什麽支持徹查。他權衡一番後得出一個結論,可能這與利益無關,隻為心中的正義。


    雖然寧王是不怎麽相信這個想法的,但是不妨礙他在沒有想明白的時候跟著外祖父的步伐。於是,他決定,“臣,附議。”


    這就像是被推倒的塔米諾牌一樣,大殿中央跪倒了一大片大臣,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說:“臣等,附議。”


    麵對這等情景,沒有捋明白關鍵的魏國公,看看前麵跪倒的楚國公,也麻利地跟著眾人跪下了。他還記得老夫人叮囑他要低調,在他的思維裏低調就等於隨大流。他看全部勳貴陣營的都支持徹查,那他身為勳貴中的一員,那自然應該是支持的。


    此時,吵鬧的大殿裏一片肅靜。


    始終一言不發的慶和帝,也終於打算開口說話了。隻見他頭上的冕旒輕輕地晃動,他看著站在最前方的尚書令們,“三位愛卿,你們以為如何?”


    那位武將出身的尚書令率先出列,“臣以為,此案不僅牽動民心,更是牽動軍心。朝廷若是一味地回避,恐怕在有心人煽動下,軍心動搖,邊疆失守啊。臣以為,此案理應徹查!”


    剩下的兩位尚書令,也跟出列附議了。


    那位武將出身的尚書令,繼續說道:“有關於,徹查的人選,臣有個建議……”


    大皇子前幾天寫的不是家書,而是很嚴肅的折子。既然是折子,就是應該拿到朝堂上來理論的。這位尚書令,說的就是這一封折子的事。


    “徹查此案的人選,可由大皇子作主導。既然此案可能存在貓膩,那麽如今涉案的、不涉案的所有人員,都可能存在利害關係。大皇子做主導,可以避免被旁人鑽了空子。”


    支持徹查的大臣們聽完後,都不住地點點頭。


    但是,反對的大臣就提出異議,要是大皇子想要撈回母族過於心切,會不會造假啊。


    然後,大家又你一言、我一語地相互辯駁起來。最後大家都認為,此事除了大皇子以外,肯定是要再找一些身家清白的人選輔助徹查的。


    此時,刑部尚書出列,“高城有一陳姓舉人,祖籍望江,善斷案。臣曾在一些望江和高城的送來的總卷,多次見到此人的身影。不少疑難案子能夠破獲,都有他的功勞。臣以為,此人不在朝野,地處偏遠,必定於此案沒有牽扯。有他相助,定能事半功倍。”


    “此人不過一介舉人,有什麽名義來協助徹查呢?難道還特意授他一個特使官位不成?”


    刑部尚書又說,“舉人也並不沒有授官的先例,何況非常時期,就應特事特辦。”


    此時,支持徹查的大臣們再此一拜,“臣懇請陛下,下旨重新徹查西北兵器案。”


    慶和帝看著跪到一片的大殿,隻有零星幾人站在原地不同。他站起身來,揮了揮衣袖,“朕,準奏!”


    不多時,聖旨便昭告天下:


    西北兵器案將擇日徹查!


    大皇子複爵晉王,為二審西北兵器案的主審!


    這個消息傳出後,有人歡喜有人愁。在盤口上贏了錢的,那自然是歡喜的。那些輸了錢的,沮喪過後聽說忠臣蒙冤得以洗刷,心裏也是高興的。估計最高興的,應該是那些開盤口的商人,就算賠率高了些,但是下注的人少。這樣算下來,那些商人還是淨掙了一小筆呢。


    ――――――――――――――――――――


    《鄭國?慶和曆》記載:


    慶和十五年,西北兵器案主謀,淮鄉侯董氏一門,判流刑五千裏。


    慶和十七年,罪臣疏以血書陳情,朝議二日後,西北兵器案重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之太妃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抹茶芝士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抹茶芝士控並收藏穿越之太妃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