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的薛朗被秦王解救後,順利到達宣政殿。??剛到含元殿門口,還未到宣政殿,秦王突然停住腳步,道:“幼陽隻需順著階梯進去,從日華門或是月華門走皆可,進去就是宣政門,宣政殿即在那裏,如若還是找不到,可讓內侍帶你去。”


    薛朗奇怪道:“大王難道今日不上朝嗎?”


    秦王道:“我身為尚書令,自是要去的。隻是,如若讓人看到幼陽與我一同上朝,隻怕又給幼陽招惹是非。”


    原來是為這個!


    薛朗道:“下官以為大王多慮了。要說怕被人看見,從下馬橋下官就與大王一道走,這一路走來,看到的人多了去了,哪裏至於都快到了才分道揚鑣?這不是做賊心虛嗎?”


    這詞用的,秦王殿下直接咳起來。薛朗還沒反應過來,還勸秦王道:“下官與秦王是心底無私天地寬,不過是湊巧,何必遮遮掩掩,反而惹人相疑!還是一塊兒進去,坦坦蕩蕩的好!”


    秦王點頭,讚賞的看薛朗一眼,道:“幼陽言之有理,今日,我就與幼陽一道去宣政殿。幼陽,請。”


    薛朗拱手:“多謝大王,大王,請!”


    兩人一起進宣政殿。


    上朝的時間已差不多,殿中大臣已來得差不多了。沒過一會兒,太子、齊王也來了,太子、齊王剛到,就有小黃門在外宣道:“聖人到!”


    聖人李淵踱著方步進來,坐到禦座上,底下群臣一起行禮:“見過聖人。”


    “眾卿家平身,免禮,坐吧。”


    眾臣在自己位子上跪坐下來。剛坐下,聖人就讓小黃門拿起一封疏奏,讓小黃門宣讀——


    薛朗看那封疏奏有些眼熟,想到聖人說朝議時討論他的疏奏,心頭湧起不好的預感!再聽小黃門宣讀的開頭——


    果然是他的疏奏!


    好吧,反正不會文言文寫作這個問題,遲早會暴露。所謂早死早生,所謂破罐子破摔,總之,愛咋咋地,反正他就是不會寫,現在暴露了,以後呈送疏奏,也就不用怕被三省的人嫌棄了。


    小黃門把薛朗的疏奏念了一遍,薛朗偷偷看滿朝文武的臉色,倒也沒人笑話他……哦,除了齊王殿下。齊王殿下嘲弄的看了他一眼,倒是忍住了性子,沒當場譏諷薛朗沒學問。


    對於小屁孩兒的嘲弄,薛朗根本沒放在心上——


    是的,看胡須比中年人還茂盛的齊王殿下李元吉,其實還是個年未弱冠的少年。在薛朗的眼裏,可不就是小屁孩兒麽?雖然人家已經是幾個孩子的爹了,但也不耽誤薛朗把人看成小屁孩兒就是。


    在小黃門念完疏奏後,李淵道:“這就是薛卿對於如何推廣紅薯之計劃和建議之措施,諸位卿家且議一議。”


    在薛朗的疏奏中,主要寫的就是紅薯的推廣計劃及措施。沒經過加工的紅薯,至多隻能保存一年,這還是氣候寒冷,建有地窖的地方,如果是在溫暖的南方,要把紅薯保存一年是很困難的事情。


    為了解決南北差異的問題,薛朗提出的辦法就是深加工,加工成粉條。之後,隻要放置在幹燥的地方,別說一年,就是保存兩三年也沒問題。


    但是,要加工成粉條,就要牽扯到一個加工方法的問題。如何把這個方法推廣開,可以說直接涉及到紅薯推廣的成敗。


    裴寂問道:“敢問薛郡公,這粉條,多少斤紅薯可製成一斤粉條?”


    薛朗道:“約五斤左右。”


    蕭瑀道:“如此看來,耗費並不算多。”


    薛朗道:“紅薯的高產就注定紅薯的價格自然比不上米糧,更不用提和麵粉相比。與米糧相比,我把紅薯定位為渡荒物資。就如大豆、黃豆一類的粗糧等同。如此高產的作物,加工一下,更易於保存,想來為了保存糧食,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做出粉條。”


    眾人頷,薛朗繼續道:“論起推廣,無論什麽手段都比不上國家的支持來的迅、有力。所謂上有所行,下必效之。隻要措施得當,穩妥推進,要把紅薯推廣開,其實不難,度也不會慢,怕的反而是加工條件沒跟上,讓紅薯的產量平白浪費、空置。所以,臣才建議讓各地官署籌建加工粉條的作坊,收取加工費,以維持開支。”


    薛朗在疏奏中分析了推廣紅薯的方式。采用以點帶點,層層遞進的方式推廣。如今有紅薯種子的就兩個地方,長安與葦澤關。


    以這兩個地方為原點,慢慢的,逐層逐片的把紅薯推廣出去。由國家開設加工作坊,爭取在推廣紅薯的地方,紅薯剛種下地,就要把加工作坊建立起來。


    作坊建立起來後,等紅薯收成,作坊就能投入運作,加工費既可以收取現金費用,又可以換算成紅薯。收上來的紅薯,做成粉條後,也能供給國家儲糧,可謂一舉多得。


    薛朗道:“紅薯由於產量高,推廣起來其實很快。第一批長安和葦澤關的加工作坊,需由府庫出錢,待後來的作坊就可以用先期的收益來走建設經費,如此一來,就能減輕府庫開支上的壓力。還能避免推廣太急可能造成的惡果,也足夠穩妥。”


    以紅薯的產量,加工費就算一斤隻收一文錢都能有錢賺。而建造加工作坊是很簡單的事情,有水的地方可以建水磨,沒水的地方就用驢,需要的人手也不用多,主要是地方夠寬敞就行。


    而現在可不是後世的人口地少,現在還是地廣人稀的古代,地皮還真不是什麽稀缺的東西。


    薛朗的疏奏寫的通俗易懂、條理分明,在座皆是飽學之士,聽懂簡直不要太容易。薛朗剛才又解釋了一通,更是已然成竹在胸。


    李綱道:“臣奉敕命至葦澤關調查祥瑞一事時,聽聞紅薯之產量後,就曾核算過,紅薯如此高的產量,一戶無須多種,隻需種上一畝,以我大唐之戶數,也是一個駭人的產量。如此巨大之產量,加上還能種植其餘糧食……不止飽腹,飽腹之外尚有餘糧也不是難事。”


    薛朗道:“李尚書的推斷沒錯,不過,還要考慮到種植條件和技術等的因素,如若是在高山地區,土地肥力弱,耕種技術又落後些,隻怕達不到現時的產量,到時候,這些地區多種幾畝是必須的。”


    李綱道:“即便多種幾畝,供數口之家食用卻是足夠的。”


    蕭瑀接話道:“如此一來,至多五年,就有一個問題放在諸位麵前。”


    薛朗早有預料,道:“產能過剩的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定居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墮落的惡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墮落的惡魔並收藏定居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