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小姑娘
[空間]票證年代的日常生活 作者:吃睡一條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畢,你等一下”,王德桂說完走到窗口。她探頭一望。看見叫門的是公用電話間的傳呼大媽,就問道:“張大媽,什麽事呀,是你那有打來的電話?”
張大媽剛滿60,雖然頭發大半都白了,常年做傳呼員鍛煉出來的嗓門卻還是不小,她一開口連坐著的畢家寶都聽得一清二楚:“王書記,不是電話的事,是我領來個不識路的小雷鋒!”
王德桂手扶窗沿伸出頭往下看去,隻看見一白一黑兩個頭頂。她也不問張大媽的話是什麽意思,就說道:“是這樣呀。那你們上樓來說,好伐?”是驢是馬拉出來溜溜就知道了。
一陣腳步聲後,張大媽當先進了門。一進門。她就很熱心地向後招招手,刻意壓低的嗓門還是顯得很大聲:“小同學,快進來吧。我們裏委的王書記正好在,你趕緊把那個郵包的事給她說說吧!”
在她身後,一個陶瓷娃娃似的漂亮小姑娘應聲走進會議室。
“王書記,下午好!”,小姑娘笑著打完招呼,才發現屋裏還有人,連忙衝著畢家寶一點頭:“這位叔叔,下午好”。
有禮貌的孩子總是討人喜歡的,王德桂和顏悅色的讓她坐下,然後問道:“小同誌,你叫什麽,來我們大華裏委有什麽事啊……”
小姑娘有些害羞的抿抿嘴,細聲道:“我姓陶,家住在虹口,今天是過橋來玩的。恩,在附近的巷子裏,我撿到了這個……”
說著她從擱在膝蓋上有些鼓鼓囊囊的挎包裏取出一個東西來,雙手拿著遞給了王德桂。
伸手把那東西接過來後,王德桂低頭一看,原來是一個巴掌大小正方形的硬殼紙箱。這紙箱似乎淋過雨,又被人摔打過,看來又髒又爛不說,有些地方還凹癟著。好在紙箱正麵用來封口的白紙條還蠻幹淨的,上麵殘留下幾行字跡——幾行隱隱約約能看清的郵編和地址表明了這紙箱的真身:它是一個郵包。
看王德桂低下頭仔細去打量紙箱,小姑娘似乎有些興奮地說:“王書記,今天到市中心來,我原本是想到二大會址那裏去瞻仰革命先烈的。從車站去會址,路上要穿過一個小巷子。在那條巷子裏,我差點摔一跟頭——就是被這紙箱子絆的!本來我以為這是個被丟掉的廢郵包,哪知道我往牆角一踢,裏麵居然還有東西滾出來……”
被小姑娘繪聲繪色的描述勾起了好奇,王德桂有些急迫的把自己的右手往那紙箱裏伸去。然後,會議室裏的另外三人就看見王德桂的嘴角開始向上彎起,彎出了一個有著原來如此意味的弧度,同時她的右手抓著一個毛線團從紙箱裏退了出來。
拿著毛線團翻來覆去地看了幾遍後,王德桂一手把線團放到桌上,一手端起水杯喝了口溫水,心裏自有一番尋思。
說到羊毛線,王書記幾天前還在南京路上買了3斤的。
當時,她拉著大兒子把南京路兜了一圈,也比較了一圈,直到逛到市一百(上海第一百貨公司)時,她才咬著牙大手筆地買下了3斤新疆產的上好的羊絨線,準備等空閑些就給丈夫和大兒子一人打一件毛背心。
當時,市一百的絨線櫃台正上新貨,玻璃櫃裏堆滿了好幾個檔次的各色毛線。其中,有一款鐵灰色的看著實在是好,兒子也喜歡得直叫買,王德桂就咬著牙花了78塊錢和9張工業券買了3斤。
王書記為什麽要咬著牙買呢?因為那是一等品的毛線,明碼標價26塊一斤,比她原本計劃要買的二等線一斤得貴上3塊錢。出了市一百,手裏攥著超支的錢包,王德桂的心裏真是既高興又難受。不過,當她看到身旁的兒子直笑得合不來嘴,心立刻就平了——大兒子正在談對象,正是該講究的時候,這毛線再貴也得買!
所以,作為一個家裏還有毛線活等著她做的家庭主婦,眼前的這團毛線一過手,是好是壞,王書記立刻就心裏有數:這團毛線肯定是全純羊毛的,還是上等的純羊毛;線本身紡得也好,鬆緊合適,粗細均勻,所以掐在手裏的感覺才會那麽柔軟又有彈性。不過這團毛線要說最好的地方應該是它的顏色——它是一水鮮嫩的淡粉色,染得又均勻好看。如果用它織條圍巾或者打件無袖毛線衫什麽的,讓一個年輕女同誌比如剛分來裏委的小王穿上,那走在街上絕對是極領市麵的一件事。
總之,王德桂很篤定地認為這團毛線比她放在家裏還沒動工的一等線還要好,完全可以和市麵上很少出現的特等毛線相媲美。這團毛線大概有一斤重,按特等毛線的價格來算的話,那就是30塊錢,還不算工業券。
想到這裏,王德桂不禁看了眼站在一旁的張大媽,心裏有些驚訝:真難得,說話總愛刮風下雨的張大媽這次還真沒有誇大,她那小雷鋒的叫法也算名副其實了!
這樣一想,王德桂不免細細地去打量正對麵坐著的小姑娘。
在她的目光下,原本就正襟危坐的小姑娘越發挺直了腰板。洗得雪白的白襯衫在她纖細的腰際被整齊地紮進寬大的八分褲裏,襯衫是半舊的,肩膀處有些大,顯得不太合身;藍黑色的八分褲則很明顯是由一條工裝褲改短的——在這年頭的滬上,這是一身很普通的舊改新,隻是不知道舊衣來自她家裏的長輩還是姐姐。
王德桂越看心裏越高興。一團價值30塊的羊毛線,這小姑娘在無人的小巷裏撿了就沒有揣回自己家,還特意照著地址找到了大華來,這做法絕對算得上是拾金不昧。而且從她的穿著來看,這虹口來的小姑娘家裏的經濟條件也就一般,這可就越發顯出她學習雷鋒精神的覺悟很高呀!
這時,似乎被她看得久了,小姑娘原本平放在膝上的雙手不自覺地絞在了一起。
王書記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告訴她,和自己麵對麵,顯得有些緊張的小姑娘正需要正麵的表揚和鼓勵。於是,她伸手拍了拍小姑娘的肩,笑著道:“小同誌,好樣的,等會我就給你們那的裏委寫封表揚信。等寄過去後,你就等著榜上有名——上喜報吧!”
在一邊站著一直旁聽的張大媽急了,插話道:“王書記,這郵包錯了,沒這人啊!”
見總算說到點上了,小姑娘連忙點著頭補充道:“是的呀!這個郵包上的地址模糊了,隻寫了大華裏,後麵的字就看不清了。倒是有收件人的名字,但張阿婆說這裏沒有叫那個名字的人。我想是不是那人搬走了,或者是改名了,要不然就是……總之,裏委這裏肯定是知道一些的,所以就托張阿婆帶我來這了。”
“是這樣”,王德桂低頭去看那地址欄,果然‘大華裏’後麵應該有的具體的門牌號碼被水暈成了一團墨跡,還好接下來的收件人還能看得見。
“宋茶……”她低聲念了出來。這名字確實陌生,王德桂皺著眉想了一下,大華裏總共4百來號人,姓宋的就幾家人,裏麵確實沒有一個叫宋茶的。
“這裏好像是沒有叫這個名字的居民。”王書記抬頭肯定的說。
“我就說這郵包有錯!大華就是沒這人!”聽了這話,張大媽對小姑娘邀功似的說道。
小姑娘似乎很失望地低下頭去。
坐對麵的王德桂就看見那剪至齊眉的劉海下,一對又長又卷的眼睫毛忽扇了幾下,然後那小姑娘又抬起頭來,大聲問道:“那……有可能是搬走了吧?我聽說就在這附近曾有人收到過奇怪的郵包,上麵寫的地址還是幾十年前舊社會時候的了!”
看小姑娘急得眼眶都紅了,王德桂笑著搖頭:“那事我也聽過,收件人當時好像還被當做特務……不過這事在大華裏不可能。”
張大媽更是仰頭哈哈笑道;“那事要是發生在我們這,那就不是抓特務了!那是見鬼!”
張大媽剛滿60,雖然頭發大半都白了,常年做傳呼員鍛煉出來的嗓門卻還是不小,她一開口連坐著的畢家寶都聽得一清二楚:“王書記,不是電話的事,是我領來個不識路的小雷鋒!”
王德桂手扶窗沿伸出頭往下看去,隻看見一白一黑兩個頭頂。她也不問張大媽的話是什麽意思,就說道:“是這樣呀。那你們上樓來說,好伐?”是驢是馬拉出來溜溜就知道了。
一陣腳步聲後,張大媽當先進了門。一進門。她就很熱心地向後招招手,刻意壓低的嗓門還是顯得很大聲:“小同學,快進來吧。我們裏委的王書記正好在,你趕緊把那個郵包的事給她說說吧!”
在她身後,一個陶瓷娃娃似的漂亮小姑娘應聲走進會議室。
“王書記,下午好!”,小姑娘笑著打完招呼,才發現屋裏還有人,連忙衝著畢家寶一點頭:“這位叔叔,下午好”。
有禮貌的孩子總是討人喜歡的,王德桂和顏悅色的讓她坐下,然後問道:“小同誌,你叫什麽,來我們大華裏委有什麽事啊……”
小姑娘有些害羞的抿抿嘴,細聲道:“我姓陶,家住在虹口,今天是過橋來玩的。恩,在附近的巷子裏,我撿到了這個……”
說著她從擱在膝蓋上有些鼓鼓囊囊的挎包裏取出一個東西來,雙手拿著遞給了王德桂。
伸手把那東西接過來後,王德桂低頭一看,原來是一個巴掌大小正方形的硬殼紙箱。這紙箱似乎淋過雨,又被人摔打過,看來又髒又爛不說,有些地方還凹癟著。好在紙箱正麵用來封口的白紙條還蠻幹淨的,上麵殘留下幾行字跡——幾行隱隱約約能看清的郵編和地址表明了這紙箱的真身:它是一個郵包。
看王德桂低下頭仔細去打量紙箱,小姑娘似乎有些興奮地說:“王書記,今天到市中心來,我原本是想到二大會址那裏去瞻仰革命先烈的。從車站去會址,路上要穿過一個小巷子。在那條巷子裏,我差點摔一跟頭——就是被這紙箱子絆的!本來我以為這是個被丟掉的廢郵包,哪知道我往牆角一踢,裏麵居然還有東西滾出來……”
被小姑娘繪聲繪色的描述勾起了好奇,王德桂有些急迫的把自己的右手往那紙箱裏伸去。然後,會議室裏的另外三人就看見王德桂的嘴角開始向上彎起,彎出了一個有著原來如此意味的弧度,同時她的右手抓著一個毛線團從紙箱裏退了出來。
拿著毛線團翻來覆去地看了幾遍後,王德桂一手把線團放到桌上,一手端起水杯喝了口溫水,心裏自有一番尋思。
說到羊毛線,王書記幾天前還在南京路上買了3斤的。
當時,她拉著大兒子把南京路兜了一圈,也比較了一圈,直到逛到市一百(上海第一百貨公司)時,她才咬著牙大手筆地買下了3斤新疆產的上好的羊絨線,準備等空閑些就給丈夫和大兒子一人打一件毛背心。
當時,市一百的絨線櫃台正上新貨,玻璃櫃裏堆滿了好幾個檔次的各色毛線。其中,有一款鐵灰色的看著實在是好,兒子也喜歡得直叫買,王德桂就咬著牙花了78塊錢和9張工業券買了3斤。
王書記為什麽要咬著牙買呢?因為那是一等品的毛線,明碼標價26塊一斤,比她原本計劃要買的二等線一斤得貴上3塊錢。出了市一百,手裏攥著超支的錢包,王德桂的心裏真是既高興又難受。不過,當她看到身旁的兒子直笑得合不來嘴,心立刻就平了——大兒子正在談對象,正是該講究的時候,這毛線再貴也得買!
所以,作為一個家裏還有毛線活等著她做的家庭主婦,眼前的這團毛線一過手,是好是壞,王書記立刻就心裏有數:這團毛線肯定是全純羊毛的,還是上等的純羊毛;線本身紡得也好,鬆緊合適,粗細均勻,所以掐在手裏的感覺才會那麽柔軟又有彈性。不過這團毛線要說最好的地方應該是它的顏色——它是一水鮮嫩的淡粉色,染得又均勻好看。如果用它織條圍巾或者打件無袖毛線衫什麽的,讓一個年輕女同誌比如剛分來裏委的小王穿上,那走在街上絕對是極領市麵的一件事。
總之,王德桂很篤定地認為這團毛線比她放在家裏還沒動工的一等線還要好,完全可以和市麵上很少出現的特等毛線相媲美。這團毛線大概有一斤重,按特等毛線的價格來算的話,那就是30塊錢,還不算工業券。
想到這裏,王德桂不禁看了眼站在一旁的張大媽,心裏有些驚訝:真難得,說話總愛刮風下雨的張大媽這次還真沒有誇大,她那小雷鋒的叫法也算名副其實了!
這樣一想,王德桂不免細細地去打量正對麵坐著的小姑娘。
在她的目光下,原本就正襟危坐的小姑娘越發挺直了腰板。洗得雪白的白襯衫在她纖細的腰際被整齊地紮進寬大的八分褲裏,襯衫是半舊的,肩膀處有些大,顯得不太合身;藍黑色的八分褲則很明顯是由一條工裝褲改短的——在這年頭的滬上,這是一身很普通的舊改新,隻是不知道舊衣來自她家裏的長輩還是姐姐。
王德桂越看心裏越高興。一團價值30塊的羊毛線,這小姑娘在無人的小巷裏撿了就沒有揣回自己家,還特意照著地址找到了大華來,這做法絕對算得上是拾金不昧。而且從她的穿著來看,這虹口來的小姑娘家裏的經濟條件也就一般,這可就越發顯出她學習雷鋒精神的覺悟很高呀!
這時,似乎被她看得久了,小姑娘原本平放在膝上的雙手不自覺地絞在了一起。
王書記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告訴她,和自己麵對麵,顯得有些緊張的小姑娘正需要正麵的表揚和鼓勵。於是,她伸手拍了拍小姑娘的肩,笑著道:“小同誌,好樣的,等會我就給你們那的裏委寫封表揚信。等寄過去後,你就等著榜上有名——上喜報吧!”
在一邊站著一直旁聽的張大媽急了,插話道:“王書記,這郵包錯了,沒這人啊!”
見總算說到點上了,小姑娘連忙點著頭補充道:“是的呀!這個郵包上的地址模糊了,隻寫了大華裏,後麵的字就看不清了。倒是有收件人的名字,但張阿婆說這裏沒有叫那個名字的人。我想是不是那人搬走了,或者是改名了,要不然就是……總之,裏委這裏肯定是知道一些的,所以就托張阿婆帶我來這了。”
“是這樣”,王德桂低頭去看那地址欄,果然‘大華裏’後麵應該有的具體的門牌號碼被水暈成了一團墨跡,還好接下來的收件人還能看得見。
“宋茶……”她低聲念了出來。這名字確實陌生,王德桂皺著眉想了一下,大華裏總共4百來號人,姓宋的就幾家人,裏麵確實沒有一個叫宋茶的。
“這裏好像是沒有叫這個名字的居民。”王書記抬頭肯定的說。
“我就說這郵包有錯!大華就是沒這人!”聽了這話,張大媽對小姑娘邀功似的說道。
小姑娘似乎很失望地低下頭去。
坐對麵的王德桂就看見那剪至齊眉的劉海下,一對又長又卷的眼睫毛忽扇了幾下,然後那小姑娘又抬起頭來,大聲問道:“那……有可能是搬走了吧?我聽說就在這附近曾有人收到過奇怪的郵包,上麵寫的地址還是幾十年前舊社會時候的了!”
看小姑娘急得眼眶都紅了,王德桂笑著搖頭:“那事我也聽過,收件人當時好像還被當做特務……不過這事在大華裏不可能。”
張大媽更是仰頭哈哈笑道;“那事要是發生在我們這,那就不是抓特務了!那是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