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事?”這位旅客問。隨後用微微發抖的聲音問:“誰找我?是傑瑞嗎?”
(“要是他是傑瑞的話,我真討厭傑瑞的聲音,”護衛自言自語地咕噥著。“他的嗓音粗啞得讓我聽不慣,是傑瑞。”)
“是,勞瑞先生。”
“什麽事呀?”
“你走後那邊追著給你個信兒,台行的。”
“我認識這位送信的人,護衛,”勞瑞先生說著,下到地上,那另外兩位旅客與其說是出於禮貌不如說是出於催促,快快幫他下了車,然後便立刻爬進車裏,關上車門,推上窗戶。“他可以走過來,沒有問題。”
“但願沒有,可是我不能他媽的就那麽肯定沒有問題。”護衛粗聲粗氣地自言自語。“喂,那個人!”
“嗯,你那個人!”傑瑞說,聲音比以前更粗啞。
“一步一步慢慢走過來!聽見我說的沒有?你的鞍子上要是掛著槍套,可別讓我看見你的手往那兒伸。因為我他媽的就是很容易出誤會。
我要是出個誤會,那就是給一顆槍子兒吃。還是讓咱們瞧著你吧。”
一匹馬和一個騎馬人的影子,在打著旋渦的霧氣中慢慢走過來,到了郵車旁邊那位旅客站著的地方。騎馬人彎腰向下,翻著眼珠盯著護衛,把一小張疊起來的紙條交給那位旅客。騎馬人的馬氣喘籲籲,連人帶馬,從馬蹄起直到人戴的帽子上都是泥漿。
“護衛!”那位旅客用從容不迫辦理事務那樣一種很有把握的口氣說。
那位嚴防緊守著的護衛,右手把著舉起來的火槍槍托,左手把著槍筒,眼睛看著騎馬的人,粗野無禮地回答了一聲,“先生。”
“沒有什麽可擔心的,我是台魯森銀行的。你必定知道倫敦的台魯森銀行。我要到巴黎去辦事,這一克朗你打點兒酒喝吧。我可以看看這個嗎?”
“那樣的話,你就趕快,先生。”
他借著那一邊車燈的燈光打開那張紙念起來——起始是默念,隨後就高聲念出來:“‘在多佛等那位小姐’,護衛,你看,這並不長。傑瑞,你就說我的回複是起死回生。”
傑瑞在鞍子上一愣。“這還真是個怪得邪乎的回複。”他用極其粗啞的語聲說。
“把這個口信兒帶回去,他們就會知道我已經收到這個字條了,這跟我親筆寫信一樣。快回去吧,盡量快走,再見。”
這位旅客說著這些話打開了馬車門進到裏邊,一點兒也沒讓那兩位同行的旅客攙扶。這兩位剛才麻利地把他們的懷表和錢包藏在了靴子裏,此時則裝出一副酣然大睡的樣子,其目的不過在於不做任何其他動作,以免引起什麽麻煩。
馬車又繼續嘰隆咕隆地前進。開始下山的時候,緊緊包圍在它四周的霧團更濃了。護衛立即重新把火槍放在槍箱裏,看了看放在其中的其他東西,又看了看挎在他腰帶上外加的幾把手槍,然後又查看他座位下邊的一口小些的箱子。那裏邊有幾樣鐵匠用的家夥,一對火把和一對火絨匣子。他裝備得如此齊全,是因為如果車燈給風雨弄滅(這確實是有時要發生的),他隻要把自己關進車廂裏,謹防火鐮和火石打出的火星不要落在麥秸上,就可以(如果運氣好的話)相當安全而又不費力氣地在五分鍾之內點起一個亮兒來。
“湯姆!”他輕輕隔著車篷叫。
“噯,喬。”
“你聽見那個口信兒了沒有?”
“聽見了,喬。”
“你想那是什麽意思,湯姆?”
“一點兒也想不出來,喬。”
“這可是趕上巧勁兒了,”護衛琢磨著,“我也想不出來。”
傑瑞獨自留在濃霧和黑暗之中,這時翻身下馬,不僅是為了讓他那匹筋疲力盡的馬輕鬆一下,而且也是為了擦掉臉上的泥,抖掉帽簷上的水,那裏真可能容得下大約半加侖呢。他把韁繩挽在泥濘不堪的胳膊上站著,直到嘰隆咕隆的車聲已經消失,黑夜重歸寂靜,才轉身步行走下山去。“經過從聖殿柵欄起的這一路緊追快趕,老太太,在走上平地之前,我對你那一對前蹄兒是信不過的。”這個粗聲嗄氣的信差一邊看了他這匹母馬一眼,一邊說,“‘起死回生。’這真是個怪得邪乎的口信兒。這對你可不行,傑瑞!我說傑瑞!要是這起死回生時髦起來,你可就倒了邪黴了,傑瑞!”
細想起來,這件事真是不可思議:每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竟會成為深奧秘密和不解之謎。我夜間走進一座大城市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莊嚴肅穆的想法:那每一幢黑森森鱗次櫛比的房子裏都關著它自己的秘密;那每幢房子裏的每間屋子都關著它自己的秘密;那千萬個胸膛裏跳動著的每一顆心,就它自己的某些想象來說,對靠它最近的那顆心,都是一樁秘密!一些令人生畏的東西,甚至死神本身,都與這秘密有關。我再也不能翻閱這本我所摯愛的親切的書,妄想總有一天把它讀完。我再也不能看透那深不可測的水,借助偶爾照進那裏的光亮,我一直都隱約瞥見埋藏在那裏的珍寶和其他淹沒的東西。這本書是注定了在我隻讀完一頁之後就一下躍合(1)起來,永遠再也不打開的。這水是注定了在陽光戲照水麵,在我茫然站立岸上時永遠冰結霜凝的。我的朋友已經長逝,我的鄰人已經長逝,我之所愛、我心靈中的至親已經長逝;這就是那毫不動搖,永垂不朽,亙古獨存的秘密,那我將至死永懷的秘密。在我途經的這座城市中某一墓地裏,是不是有一個長眠的人就我看來在性格深處比那些紛紛擾擾的居民更加神秘莫測,或者就那些居民看來比我更加神秘莫測?
對於這一點,這位騎在馬背上的信差確實也擁有天生的而非讓渡性的繼承,正與一國之君,首席國務大臣或者倫敦的巨商首富一樣;關在這輛隆隆作響的倫敦古老郵車狹窄車廂裏那三位旅客也是如此;他們彼此相對都是不解之謎,像是每個人都坐在自己那六匹馬拉的馬車或是六十匹馬拉的馬車裏,彼此相距有一郡之遙,相互全然不解。
(“要是他是傑瑞的話,我真討厭傑瑞的聲音,”護衛自言自語地咕噥著。“他的嗓音粗啞得讓我聽不慣,是傑瑞。”)
“是,勞瑞先生。”
“什麽事呀?”
“你走後那邊追著給你個信兒,台行的。”
“我認識這位送信的人,護衛,”勞瑞先生說著,下到地上,那另外兩位旅客與其說是出於禮貌不如說是出於催促,快快幫他下了車,然後便立刻爬進車裏,關上車門,推上窗戶。“他可以走過來,沒有問題。”
“但願沒有,可是我不能他媽的就那麽肯定沒有問題。”護衛粗聲粗氣地自言自語。“喂,那個人!”
“嗯,你那個人!”傑瑞說,聲音比以前更粗啞。
“一步一步慢慢走過來!聽見我說的沒有?你的鞍子上要是掛著槍套,可別讓我看見你的手往那兒伸。因為我他媽的就是很容易出誤會。
我要是出個誤會,那就是給一顆槍子兒吃。還是讓咱們瞧著你吧。”
一匹馬和一個騎馬人的影子,在打著旋渦的霧氣中慢慢走過來,到了郵車旁邊那位旅客站著的地方。騎馬人彎腰向下,翻著眼珠盯著護衛,把一小張疊起來的紙條交給那位旅客。騎馬人的馬氣喘籲籲,連人帶馬,從馬蹄起直到人戴的帽子上都是泥漿。
“護衛!”那位旅客用從容不迫辦理事務那樣一種很有把握的口氣說。
那位嚴防緊守著的護衛,右手把著舉起來的火槍槍托,左手把著槍筒,眼睛看著騎馬的人,粗野無禮地回答了一聲,“先生。”
“沒有什麽可擔心的,我是台魯森銀行的。你必定知道倫敦的台魯森銀行。我要到巴黎去辦事,這一克朗你打點兒酒喝吧。我可以看看這個嗎?”
“那樣的話,你就趕快,先生。”
他借著那一邊車燈的燈光打開那張紙念起來——起始是默念,隨後就高聲念出來:“‘在多佛等那位小姐’,護衛,你看,這並不長。傑瑞,你就說我的回複是起死回生。”
傑瑞在鞍子上一愣。“這還真是個怪得邪乎的回複。”他用極其粗啞的語聲說。
“把這個口信兒帶回去,他們就會知道我已經收到這個字條了,這跟我親筆寫信一樣。快回去吧,盡量快走,再見。”
這位旅客說著這些話打開了馬車門進到裏邊,一點兒也沒讓那兩位同行的旅客攙扶。這兩位剛才麻利地把他們的懷表和錢包藏在了靴子裏,此時則裝出一副酣然大睡的樣子,其目的不過在於不做任何其他動作,以免引起什麽麻煩。
馬車又繼續嘰隆咕隆地前進。開始下山的時候,緊緊包圍在它四周的霧團更濃了。護衛立即重新把火槍放在槍箱裏,看了看放在其中的其他東西,又看了看挎在他腰帶上外加的幾把手槍,然後又查看他座位下邊的一口小些的箱子。那裏邊有幾樣鐵匠用的家夥,一對火把和一對火絨匣子。他裝備得如此齊全,是因為如果車燈給風雨弄滅(這確實是有時要發生的),他隻要把自己關進車廂裏,謹防火鐮和火石打出的火星不要落在麥秸上,就可以(如果運氣好的話)相當安全而又不費力氣地在五分鍾之內點起一個亮兒來。
“湯姆!”他輕輕隔著車篷叫。
“噯,喬。”
“你聽見那個口信兒了沒有?”
“聽見了,喬。”
“你想那是什麽意思,湯姆?”
“一點兒也想不出來,喬。”
“這可是趕上巧勁兒了,”護衛琢磨著,“我也想不出來。”
傑瑞獨自留在濃霧和黑暗之中,這時翻身下馬,不僅是為了讓他那匹筋疲力盡的馬輕鬆一下,而且也是為了擦掉臉上的泥,抖掉帽簷上的水,那裏真可能容得下大約半加侖呢。他把韁繩挽在泥濘不堪的胳膊上站著,直到嘰隆咕隆的車聲已經消失,黑夜重歸寂靜,才轉身步行走下山去。“經過從聖殿柵欄起的這一路緊追快趕,老太太,在走上平地之前,我對你那一對前蹄兒是信不過的。”這個粗聲嗄氣的信差一邊看了他這匹母馬一眼,一邊說,“‘起死回生。’這真是個怪得邪乎的口信兒。這對你可不行,傑瑞!我說傑瑞!要是這起死回生時髦起來,你可就倒了邪黴了,傑瑞!”
細想起來,這件事真是不可思議:每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竟會成為深奧秘密和不解之謎。我夜間走進一座大城市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莊嚴肅穆的想法:那每一幢黑森森鱗次櫛比的房子裏都關著它自己的秘密;那每幢房子裏的每間屋子都關著它自己的秘密;那千萬個胸膛裏跳動著的每一顆心,就它自己的某些想象來說,對靠它最近的那顆心,都是一樁秘密!一些令人生畏的東西,甚至死神本身,都與這秘密有關。我再也不能翻閱這本我所摯愛的親切的書,妄想總有一天把它讀完。我再也不能看透那深不可測的水,借助偶爾照進那裏的光亮,我一直都隱約瞥見埋藏在那裏的珍寶和其他淹沒的東西。這本書是注定了在我隻讀完一頁之後就一下躍合(1)起來,永遠再也不打開的。這水是注定了在陽光戲照水麵,在我茫然站立岸上時永遠冰結霜凝的。我的朋友已經長逝,我的鄰人已經長逝,我之所愛、我心靈中的至親已經長逝;這就是那毫不動搖,永垂不朽,亙古獨存的秘密,那我將至死永懷的秘密。在我途經的這座城市中某一墓地裏,是不是有一個長眠的人就我看來在性格深處比那些紛紛擾擾的居民更加神秘莫測,或者就那些居民看來比我更加神秘莫測?
對於這一點,這位騎在馬背上的信差確實也擁有天生的而非讓渡性的繼承,正與一國之君,首席國務大臣或者倫敦的巨商首富一樣;關在這輛隆隆作響的倫敦古老郵車狹窄車廂裏那三位旅客也是如此;他們彼此相對都是不解之謎,像是每個人都坐在自己那六匹馬拉的馬車或是六十匹馬拉的馬車裏,彼此相距有一郡之遙,相互全然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