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二四
古穿今八十年代的家長裏短 作者:西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誌軍很忙,短短不到半個月的時間人就看上去瘦了一圈。
陳誌軍的婚事定下,就有不少人過來幫忙,但很多事還得陳家父子親自過問,光是通知親戚的事就讓陳誌軍受了不少的罪。
陳誌軍家親戚不少,小陳村裏凡是姓陳的大多沾親帶故,同村的親戚還好,在過來幫忙的時候順口說一聲,年紀大了的長輩挨得也近,走上幾步就能通知到。
最難的是離得遠的親戚,像陳誌軍親身母親的娘家等人,不管關係遠近,他總得親自上門告知一聲以示尊重。
陳國強雖然看著精神,可年紀畢竟在那,陳誌軍不敢讓他太過操勞。
陳誌國載著陳誌軍整整跑了五天才把那些個不是同村的七姑八姨給全部通知到,這還虧得有陳誌國帶路,當年他結婚的時候已經走了一遭,省了打聽的時間。
即便有自行車,陳誌軍也走了不少路,不少人住在山裏,自行車不能騎,隻得靠著兩條腿。
陳誌軍的腳上都是泡,每天晚上都得把水泡給挑破。
陳誌軍搬完借來的桌子、凳子和鍋碗瓢盆,坐下歇會,受了傷的左腳鑽心地疼,陳誌國事先勸過讓他不用搬,可他身為主家人也不好意思站著一邊看。
陳家明天酒席定下是二十桌,不少血緣遠了的人不打算來,參加婚禮總不能空著手來,不管是給錢還是給物,對一些人家來說是一筆負擔。
陳家沒有那麽多的桌椅凳,就得向人借。可家家戶戶都緊張,隻能先借來一小部分,大頭還得明兒吃酒席的客人自己帶過來,吃完又帶回去。
好的是地方夠大,屋裏院子擺不下,還可以放到隔壁院子去,都和人打過招呼了。
陳誌軍才喘口氣,陳招娣拿著一筐的紅綢帶進來問他,“誌軍,明天接親的自行車都在了?”
他站起來喊了聲姐,“還差誌海的最後一輛沒來。在小屋裏放著。”
明天跟他一起去接親的人是騎自行車的,他腳有傷騎不得車,就改為趕牛車去迎親。
“那行,我先把綢帶給綁了,誌海那車到的時候再綁。”陳招娣風風火火地走了。
陳誌軍跟了過去,院子裏停放的牛車已經綁上了紅綢帶,正中是朵大紅花,看上去很喜慶。
他才綁了一輛自行車,被陳招娣嫌棄不好看,陳招娣扯下他綁的紅綢帶,從竹筐底下翻出一疊大紅喜字,“行了,你去把字給貼了。”
陳誌軍把家裏裏裏外外的門上、窗戶上都貼了喜字,院裏就有人在喊吃飯。等他洗好手出去的時候,三張大圓桌上已經坐滿了人。
按小陳村的習俗,結婚前一天是要暖房,晚上得辦上幾桌請家裏的長輩和幫忙的人吃飯。
當然暖房飯要比明天正式宴席的菜來的少,不過肉管夠。不是說明天的菜肉少,真比起來肉的分量還是明天足,隻是暖房飯吃的人少,很多上了年紀的沾了口就不吃了,剩下的哪個不是敞開了肚皮吃飯。
明天要去接親,陳誌軍倒是沒被人灌酒,吃好飯天才剛黑,院裏已經點了多盞煤油燈。
不是吃好飯就可以歇了,上了輩分的能走,但幫忙的人卻還得繼續忙活,留下來準備明天的菜式,該切的切好,該蒸的蒸好,該煮的煮了,免得明天慌手慌腳弄不好。
農村很多選在過年前後結婚,不光是那個時候最閑,家裏有點閑錢,還有一小部分就是因為天冷,菜能防得住,換做是夏天,不到半日菜就餿了,哪存得住。
陳誌軍送長輩回來,陳招娣就悄悄地端出一個帶有蓋子的搪瓷缸給他,“快去,都冷了。”
他感激地衝著他姐笑了笑,摸摸杯子,還有餘溫,趕緊把搪瓷缸塞進衣服裏抱緊,“姐,那我去了。”
陳招娣揮著手讓他快走,他走了兩步又回來,抓起桌上的一雙筷子,在陳招娣含著笑意的目光中快步離去。
他覺得自己是正常行走,可在陳招娣眼中,他離去的背影看想來像是落荒而逃。
蘇英華聽到有石子落到她窗戶上,緊接著是兩聲貓叫,心頭一跳,這是她和陳誌軍約好的暗號,忙推開窗戶探出頭,就著微弱的月光,看到陳誌軍站在院子外的大石頭上對著她招手。
她小跑著下樓,出門的時候被在樓下忙活的劉勝美喊住,“英華,你去哪裏?”
“嬸,愛玲找我,我去去就回。”
她往外衝,身後傳來劉勝美的嘀咕,“愛玲怎麽老是大晚上找你,找你又沒什麽事!”話是這麽說,但也沒攔著不讓她去。
蘇英華笑了,除了第一次陳愛玲替陳誌軍把她叫了出去,之後她都用陳愛玲的名義出門,不是怕人知道了說閑話,而是小陳村這邊的習俗結婚前三天新人不能見麵。
蘇英華是知道卻不講究,至於陳誌軍她就不知道他是不是知道。
她掩好身後的房門,陳誌軍人已不再原地,她想著左邊走去,蘇德貴院子挨著蘇德富家院牆的地方有棵大樹,陳誌軍就在樹後等她。
陳誌軍讓蘇英華站進去,他自己擋在封口,從懷裏掏出搪瓷缸並著筷子塞給蘇英華,碰到她的手發現冰涼的,皺起眉頭,細細打量一番,“怎麽穿那麽少就出來了?”
蘇英華前有陳誌軍當著,左右兩邊是樹後牆,她還真沒感覺到冷,“我不冷,剛洗了手出來。”她揭開蓋子,看到裏麵滿滿一缸的大塊肉,一點也不吃驚,這麽多天來陳誌軍深怕她沒得吃似的,想著法子的給她送吃的,有時候是雞蛋,有時候是肉,還有一次是餃子。
她早就見怪不怪,也不多說拿起筷子就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很香。
她在蘇家吃豬肉的機會不多,馮春苗是不會買,唯一兩次吃肉還是劉勝美來後吃的,一次兩小塊。
蘇英華吃了幾塊,筷子插在缸裏遞給陳誌軍,“剛吃過飯,吃不下了。”
陳誌軍把蓋子夾在腋下,拿起筷子大口地吃了起來。
即便是看了多次,蘇英華依舊覺得羞澀,第一回陳誌軍拿來的是餃子,她剛吃過飯不餓,可饞肉,勉勉強強地吃了半缸,陳誌軍勸了半天她怎麽都不肯再吃後接過去就著她用過的筷子吃了起來。
她羞紅了臉,想這人怎麽這樣,筷子她都用過也不嫌髒,她直直盯著陳誌軍,陳誌軍疑惑得抬起頭問,“怎麽了?”
當時她連聲說沒事,低下頭後才發現自己臉上滾燙的。
後來次數多了,她不會再想陳誌軍會不會嫌髒這個問題,隻是看到她用自己的筷子吃飯,仍是會臉紅害羞。
幸好大晚上看不清,陳誌軍才沒發現她臉紅了。
陳誌軍邊吃的時候邊和她說話,無非是明天接親的事。
劉勝美已經和她說過了,她心不在焉地應和著,習慣真是可怕。
她都不敢想有一天她會瞞著人和男子獨處,也不會想有人會和她用同一雙筷子,而且食不言寢不語,換做以前,她會覺得陳誌軍在吃東西的時候說話是件失禮的事,但現在看了也不覺得那麽糟。然她以前也不是沒想過她會鬼附身。
蘇英華釋然地笑了,剛好聽到陳誌軍說,“你別擔心,明天不會有人鬧洞房的。”
蘇英華抬起頭,驚喜地說:“真的嗎?”
陳誌軍點點頭,她不想鬧洞房,那就不鬧。
蘇英華倒不是說不能鬧洞房,隻是聽王紅霞說她結婚鬧洞房的事後,她就有點害怕,希望她結婚那天鬧的不要那麽凶。
不過陳誌軍說不鬧,她更是開心。
陳誌軍望著蘇英華燦爛的笑,覺得被兄弟們嘲笑一頓也值了。
陳誌軍把蘇英華送到院門口,目送她進屋,又等了會,看到蘇英華在窗戶邊向他招手,這才轉身回家。
蘇英華站在窗戶看了很久,陳誌軍的身影早就看不見了,但她一直眺望陳家的方向,心裏想著陳誌軍走到哪裏了?她估摸以陳誌軍的腳步該到了家了,這才合上窗戶。
陳家忙,蘇家也同樣的忙,由於蘇德富夫妻開始的一丁點沒準備,雖然劉勝美很能幹,人緣也不錯,但畢竟時間緊,很多事都要摸黑準備。
劉勝美在人走後,又親自地在房裏轉了一圈,明天宴席上用的東西都是匆匆忙忙買的,她怕等明天真的要用的時候發現少了,那不光是來不及買,而且還丟臉。
蘇家不是本地人,當年蘇英華的曾祖父逃荒而來,蘇英華爺爺就隻有一個弟弟和妹妹,明天隻辦五桌,東西比起陳家來少多了,她很快就清點完畢,舒了口氣,萬幸大件地沒有出錯,看完樓下,她又去了蘇英華房裏,嫁妝得再檢查一遍,還有一些事,馮春苗這個當媽的不稱職,隻能是她這個做嬸子的來講。
陳誌軍的婚事定下,就有不少人過來幫忙,但很多事還得陳家父子親自過問,光是通知親戚的事就讓陳誌軍受了不少的罪。
陳誌軍家親戚不少,小陳村裏凡是姓陳的大多沾親帶故,同村的親戚還好,在過來幫忙的時候順口說一聲,年紀大了的長輩挨得也近,走上幾步就能通知到。
最難的是離得遠的親戚,像陳誌軍親身母親的娘家等人,不管關係遠近,他總得親自上門告知一聲以示尊重。
陳國強雖然看著精神,可年紀畢竟在那,陳誌軍不敢讓他太過操勞。
陳誌國載著陳誌軍整整跑了五天才把那些個不是同村的七姑八姨給全部通知到,這還虧得有陳誌國帶路,當年他結婚的時候已經走了一遭,省了打聽的時間。
即便有自行車,陳誌軍也走了不少路,不少人住在山裏,自行車不能騎,隻得靠著兩條腿。
陳誌軍的腳上都是泡,每天晚上都得把水泡給挑破。
陳誌軍搬完借來的桌子、凳子和鍋碗瓢盆,坐下歇會,受了傷的左腳鑽心地疼,陳誌國事先勸過讓他不用搬,可他身為主家人也不好意思站著一邊看。
陳家明天酒席定下是二十桌,不少血緣遠了的人不打算來,參加婚禮總不能空著手來,不管是給錢還是給物,對一些人家來說是一筆負擔。
陳家沒有那麽多的桌椅凳,就得向人借。可家家戶戶都緊張,隻能先借來一小部分,大頭還得明兒吃酒席的客人自己帶過來,吃完又帶回去。
好的是地方夠大,屋裏院子擺不下,還可以放到隔壁院子去,都和人打過招呼了。
陳誌軍才喘口氣,陳招娣拿著一筐的紅綢帶進來問他,“誌軍,明天接親的自行車都在了?”
他站起來喊了聲姐,“還差誌海的最後一輛沒來。在小屋裏放著。”
明天跟他一起去接親的人是騎自行車的,他腳有傷騎不得車,就改為趕牛車去迎親。
“那行,我先把綢帶給綁了,誌海那車到的時候再綁。”陳招娣風風火火地走了。
陳誌軍跟了過去,院子裏停放的牛車已經綁上了紅綢帶,正中是朵大紅花,看上去很喜慶。
他才綁了一輛自行車,被陳招娣嫌棄不好看,陳招娣扯下他綁的紅綢帶,從竹筐底下翻出一疊大紅喜字,“行了,你去把字給貼了。”
陳誌軍把家裏裏裏外外的門上、窗戶上都貼了喜字,院裏就有人在喊吃飯。等他洗好手出去的時候,三張大圓桌上已經坐滿了人。
按小陳村的習俗,結婚前一天是要暖房,晚上得辦上幾桌請家裏的長輩和幫忙的人吃飯。
當然暖房飯要比明天正式宴席的菜來的少,不過肉管夠。不是說明天的菜肉少,真比起來肉的分量還是明天足,隻是暖房飯吃的人少,很多上了年紀的沾了口就不吃了,剩下的哪個不是敞開了肚皮吃飯。
明天要去接親,陳誌軍倒是沒被人灌酒,吃好飯天才剛黑,院裏已經點了多盞煤油燈。
不是吃好飯就可以歇了,上了輩分的能走,但幫忙的人卻還得繼續忙活,留下來準備明天的菜式,該切的切好,該蒸的蒸好,該煮的煮了,免得明天慌手慌腳弄不好。
農村很多選在過年前後結婚,不光是那個時候最閑,家裏有點閑錢,還有一小部分就是因為天冷,菜能防得住,換做是夏天,不到半日菜就餿了,哪存得住。
陳誌軍送長輩回來,陳招娣就悄悄地端出一個帶有蓋子的搪瓷缸給他,“快去,都冷了。”
他感激地衝著他姐笑了笑,摸摸杯子,還有餘溫,趕緊把搪瓷缸塞進衣服裏抱緊,“姐,那我去了。”
陳招娣揮著手讓他快走,他走了兩步又回來,抓起桌上的一雙筷子,在陳招娣含著笑意的目光中快步離去。
他覺得自己是正常行走,可在陳招娣眼中,他離去的背影看想來像是落荒而逃。
蘇英華聽到有石子落到她窗戶上,緊接著是兩聲貓叫,心頭一跳,這是她和陳誌軍約好的暗號,忙推開窗戶探出頭,就著微弱的月光,看到陳誌軍站在院子外的大石頭上對著她招手。
她小跑著下樓,出門的時候被在樓下忙活的劉勝美喊住,“英華,你去哪裏?”
“嬸,愛玲找我,我去去就回。”
她往外衝,身後傳來劉勝美的嘀咕,“愛玲怎麽老是大晚上找你,找你又沒什麽事!”話是這麽說,但也沒攔著不讓她去。
蘇英華笑了,除了第一次陳愛玲替陳誌軍把她叫了出去,之後她都用陳愛玲的名義出門,不是怕人知道了說閑話,而是小陳村這邊的習俗結婚前三天新人不能見麵。
蘇英華是知道卻不講究,至於陳誌軍她就不知道他是不是知道。
她掩好身後的房門,陳誌軍人已不再原地,她想著左邊走去,蘇德貴院子挨著蘇德富家院牆的地方有棵大樹,陳誌軍就在樹後等她。
陳誌軍讓蘇英華站進去,他自己擋在封口,從懷裏掏出搪瓷缸並著筷子塞給蘇英華,碰到她的手發現冰涼的,皺起眉頭,細細打量一番,“怎麽穿那麽少就出來了?”
蘇英華前有陳誌軍當著,左右兩邊是樹後牆,她還真沒感覺到冷,“我不冷,剛洗了手出來。”她揭開蓋子,看到裏麵滿滿一缸的大塊肉,一點也不吃驚,這麽多天來陳誌軍深怕她沒得吃似的,想著法子的給她送吃的,有時候是雞蛋,有時候是肉,還有一次是餃子。
她早就見怪不怪,也不多說拿起筷子就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很香。
她在蘇家吃豬肉的機會不多,馮春苗是不會買,唯一兩次吃肉還是劉勝美來後吃的,一次兩小塊。
蘇英華吃了幾塊,筷子插在缸裏遞給陳誌軍,“剛吃過飯,吃不下了。”
陳誌軍把蓋子夾在腋下,拿起筷子大口地吃了起來。
即便是看了多次,蘇英華依舊覺得羞澀,第一回陳誌軍拿來的是餃子,她剛吃過飯不餓,可饞肉,勉勉強強地吃了半缸,陳誌軍勸了半天她怎麽都不肯再吃後接過去就著她用過的筷子吃了起來。
她羞紅了臉,想這人怎麽這樣,筷子她都用過也不嫌髒,她直直盯著陳誌軍,陳誌軍疑惑得抬起頭問,“怎麽了?”
當時她連聲說沒事,低下頭後才發現自己臉上滾燙的。
後來次數多了,她不會再想陳誌軍會不會嫌髒這個問題,隻是看到她用自己的筷子吃飯,仍是會臉紅害羞。
幸好大晚上看不清,陳誌軍才沒發現她臉紅了。
陳誌軍邊吃的時候邊和她說話,無非是明天接親的事。
劉勝美已經和她說過了,她心不在焉地應和著,習慣真是可怕。
她都不敢想有一天她會瞞著人和男子獨處,也不會想有人會和她用同一雙筷子,而且食不言寢不語,換做以前,她會覺得陳誌軍在吃東西的時候說話是件失禮的事,但現在看了也不覺得那麽糟。然她以前也不是沒想過她會鬼附身。
蘇英華釋然地笑了,剛好聽到陳誌軍說,“你別擔心,明天不會有人鬧洞房的。”
蘇英華抬起頭,驚喜地說:“真的嗎?”
陳誌軍點點頭,她不想鬧洞房,那就不鬧。
蘇英華倒不是說不能鬧洞房,隻是聽王紅霞說她結婚鬧洞房的事後,她就有點害怕,希望她結婚那天鬧的不要那麽凶。
不過陳誌軍說不鬧,她更是開心。
陳誌軍望著蘇英華燦爛的笑,覺得被兄弟們嘲笑一頓也值了。
陳誌軍把蘇英華送到院門口,目送她進屋,又等了會,看到蘇英華在窗戶邊向他招手,這才轉身回家。
蘇英華站在窗戶看了很久,陳誌軍的身影早就看不見了,但她一直眺望陳家的方向,心裏想著陳誌軍走到哪裏了?她估摸以陳誌軍的腳步該到了家了,這才合上窗戶。
陳家忙,蘇家也同樣的忙,由於蘇德富夫妻開始的一丁點沒準備,雖然劉勝美很能幹,人緣也不錯,但畢竟時間緊,很多事都要摸黑準備。
劉勝美在人走後,又親自地在房裏轉了一圈,明天宴席上用的東西都是匆匆忙忙買的,她怕等明天真的要用的時候發現少了,那不光是來不及買,而且還丟臉。
蘇家不是本地人,當年蘇英華的曾祖父逃荒而來,蘇英華爺爺就隻有一個弟弟和妹妹,明天隻辦五桌,東西比起陳家來少多了,她很快就清點完畢,舒了口氣,萬幸大件地沒有出錯,看完樓下,她又去了蘇英華房裏,嫁妝得再檢查一遍,還有一些事,馮春苗這個當媽的不稱職,隻能是她這個做嬸子的來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