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太正為自己的荒謬絕倫捶胸頓足,大門外忽然傳來唧唧喳喳的人聲。這時,更夫牛奔不知從哪個角落鑽了出來,疾步走向大門,還回過頭,向站在黑暗中的大太太喊:“回來了,回來了!看戲的都回來了。”大太太邁著碎步趕過來,牛奔正好“吱呀”一聲把大門打開。
沒有老爺和大太太,二太太自然成了“王”。她被眾人簇擁著走進大門,一眼看到大太太,便忍不住嚷嚷道:“可惜,可惜。大太太你沒有看後麵的,真是可惜了。”大太太把手中的佛珠撚得飛快,一臉的不屑,她抬臉打斷二太太的話說:“你不要臉我要臉,那種戲,看了也就看了,如何還好意思說?雞都叫頭遍了,快回屋裏睡去。”
二太太熱臉蛋貼了個冷屁股,一撇嘴,一臉的無趣。她疾步從大太太身邊走過。眾人自然不敢再多嘴,依次魚貫而入。蓮姐最後一個進來,走過去好幾步了,大太太才叫了一聲:“四少奶奶。”“哎。”蓮姐答應道。“蘭兒呢?”大太太問道。“蘭兒留在鎮上了。”蓮姐用鞋尖刮了刮地,說:“和戴老師一起。”大太太憤憤道:“這兩個妖精,如何就勾搭上了?她留在了戴老師那裏,你如何就不留在四少爺那裏?”
蓮姐笑了笑,接著眼裏又流下了兩串眼淚。大太太歎了一口氣,痛心疾首地說:“文仲這個忤逆子,叫他娶戴老師做二房,他不答應,隻苦了你。唉,去吧,睡去吧。”
七夕清水古鎮,元宵觀燈般熱鬧。清水古鎮己有上千年的曆史,不知何年鋪的青石板路,串聯了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大街小巷,古老而簡陋的吊腳木樓沿著沱江畔鱗次櫛比;小巷兩邊的高牆遮陽,也蓄了雨水,蒲公英、車前草、野菊等花花草草蓬蓬勃勃。野蜂、熒火蟲們有的飛,有的爬,到處都是它們嚶嚶嗡嗡的身影。矯健的燕子和雲雀兒,貼著石板路倏忽箭一般飛出去,忽而又在空中停滯了……
青石板路最迷人的風景,是走來走去的一長串身穿各色或土家或漢、苗裝的繅絲女工。長沙《湘江評論》一位實習記者下來采訪,見此情景,歎為觀止,當即做詩一首:紅蠶破繭女工忙,相約繅絲過雲莊。朝去暮歸紛彩伴,沿江春風送鬃香。這些女工整日裏在繅絲池邊幹活,滾滾的蒸汽,漫天的灰塵弄得她們蓬頭垢麵,個個女鬼般麵目猙獰。下班後一衝涼,穿上高跟木屐,套上黑竹紗或是黑膠綢衣裙,塗點頭油,抹上脂粉,便出水芙蓉般迷人。街上一個比一個鮮活的繅絲女工,讓人陶醉。
{苗專員被嘉武邀請到清水古鎮視察,對繅絲女工現象大為著迷。苗專員令縣府文史人員記入縣誌。當年的古城縣縣誌有如下精彩描述:她們衣著講究,一律腳蹬高跟木屐,黑竹紗或是黑膠綢衣裙,上下班成群結隊,婉轉鄉音夾雜朗朗笑聲,與木屐敲於石板橐橐聲,匯合在一起,像嘹亮歌聲,娓娓動聽,響徹整個小鎮。據傳,黑膠綢經繁雜工序後,色澤光亮,屢洗不褪,而且質地軟滑,堅韌耐用。它無須皂葉或洋胰(肥皂)洗濯,晾起瞬息即幹,也無須漿燙,穿之輕貼透涼。女工們以著黑膠綢為時尚,遠遠望去,漆亮成景,堪稱烏衣女郎部隊。她們的厚跟木屐,雨天不濕腳,自然涼爽。鞋平底變高跟,黑漆變彩釉,小花變大花,毫不遜於高跟皮鞋。有時髦女工厚木屐配旗袍或筒裙長襪,行走大街小巷,楚楚動人。}
在車上,蘭兒看呆看傻了。她說:“這三三兩兩絡繹不絕的時髦女郎們,從何而來?”蓮姐說:“你到長沙上學了,哪裏知道二哥和陳先生的能幹。當年我們家繅絲廠三五十人,現在光女工就有三四百人,還有別家的繅絲廠呢?光清水古鎮,女工就有數千人。全縣就數不清了。”
蘭兒回過神來,說:“嚴重比例失調。”蓮姐問:“什麽意思?”蘭兒說:“你想想,滿街女工,卻少見一個男的。如何嫁呀?”蓮姐哧哧笑,說:“你想到哪裏去了,你以為每個女的都想嫁人呀?哎,我問你,知道什麽叫帶發姑子麽?”蘭兒一臉狐疑,搖搖頭說:“不知道。”
“與尼姑庵裏的姑子大同小異。每逢七夕吃素齋罷了……哎哎,你看,前麵那個瘦高挑女子。”蓮姐附在蘭兒耳邊說:“她就是帶發姑子也叫自梳妝女……。”
沒有老爺和大太太,二太太自然成了“王”。她被眾人簇擁著走進大門,一眼看到大太太,便忍不住嚷嚷道:“可惜,可惜。大太太你沒有看後麵的,真是可惜了。”大太太把手中的佛珠撚得飛快,一臉的不屑,她抬臉打斷二太太的話說:“你不要臉我要臉,那種戲,看了也就看了,如何還好意思說?雞都叫頭遍了,快回屋裏睡去。”
二太太熱臉蛋貼了個冷屁股,一撇嘴,一臉的無趣。她疾步從大太太身邊走過。眾人自然不敢再多嘴,依次魚貫而入。蓮姐最後一個進來,走過去好幾步了,大太太才叫了一聲:“四少奶奶。”“哎。”蓮姐答應道。“蘭兒呢?”大太太問道。“蘭兒留在鎮上了。”蓮姐用鞋尖刮了刮地,說:“和戴老師一起。”大太太憤憤道:“這兩個妖精,如何就勾搭上了?她留在了戴老師那裏,你如何就不留在四少爺那裏?”
蓮姐笑了笑,接著眼裏又流下了兩串眼淚。大太太歎了一口氣,痛心疾首地說:“文仲這個忤逆子,叫他娶戴老師做二房,他不答應,隻苦了你。唉,去吧,睡去吧。”
七夕清水古鎮,元宵觀燈般熱鬧。清水古鎮己有上千年的曆史,不知何年鋪的青石板路,串聯了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大街小巷,古老而簡陋的吊腳木樓沿著沱江畔鱗次櫛比;小巷兩邊的高牆遮陽,也蓄了雨水,蒲公英、車前草、野菊等花花草草蓬蓬勃勃。野蜂、熒火蟲們有的飛,有的爬,到處都是它們嚶嚶嗡嗡的身影。矯健的燕子和雲雀兒,貼著石板路倏忽箭一般飛出去,忽而又在空中停滯了……
青石板路最迷人的風景,是走來走去的一長串身穿各色或土家或漢、苗裝的繅絲女工。長沙《湘江評論》一位實習記者下來采訪,見此情景,歎為觀止,當即做詩一首:紅蠶破繭女工忙,相約繅絲過雲莊。朝去暮歸紛彩伴,沿江春風送鬃香。這些女工整日裏在繅絲池邊幹活,滾滾的蒸汽,漫天的灰塵弄得她們蓬頭垢麵,個個女鬼般麵目猙獰。下班後一衝涼,穿上高跟木屐,套上黑竹紗或是黑膠綢衣裙,塗點頭油,抹上脂粉,便出水芙蓉般迷人。街上一個比一個鮮活的繅絲女工,讓人陶醉。
{苗專員被嘉武邀請到清水古鎮視察,對繅絲女工現象大為著迷。苗專員令縣府文史人員記入縣誌。當年的古城縣縣誌有如下精彩描述:她們衣著講究,一律腳蹬高跟木屐,黑竹紗或是黑膠綢衣裙,上下班成群結隊,婉轉鄉音夾雜朗朗笑聲,與木屐敲於石板橐橐聲,匯合在一起,像嘹亮歌聲,娓娓動聽,響徹整個小鎮。據傳,黑膠綢經繁雜工序後,色澤光亮,屢洗不褪,而且質地軟滑,堅韌耐用。它無須皂葉或洋胰(肥皂)洗濯,晾起瞬息即幹,也無須漿燙,穿之輕貼透涼。女工們以著黑膠綢為時尚,遠遠望去,漆亮成景,堪稱烏衣女郎部隊。她們的厚跟木屐,雨天不濕腳,自然涼爽。鞋平底變高跟,黑漆變彩釉,小花變大花,毫不遜於高跟皮鞋。有時髦女工厚木屐配旗袍或筒裙長襪,行走大街小巷,楚楚動人。}
在車上,蘭兒看呆看傻了。她說:“這三三兩兩絡繹不絕的時髦女郎們,從何而來?”蓮姐說:“你到長沙上學了,哪裏知道二哥和陳先生的能幹。當年我們家繅絲廠三五十人,現在光女工就有三四百人,還有別家的繅絲廠呢?光清水古鎮,女工就有數千人。全縣就數不清了。”
蘭兒回過神來,說:“嚴重比例失調。”蓮姐問:“什麽意思?”蘭兒說:“你想想,滿街女工,卻少見一個男的。如何嫁呀?”蓮姐哧哧笑,說:“你想到哪裏去了,你以為每個女的都想嫁人呀?哎,我問你,知道什麽叫帶發姑子麽?”蘭兒一臉狐疑,搖搖頭說:“不知道。”
“與尼姑庵裏的姑子大同小異。每逢七夕吃素齋罷了……哎哎,你看,前麵那個瘦高挑女子。”蓮姐附在蘭兒耳邊說:“她就是帶發姑子也叫自梳妝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