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沒睡,通宵碼字,兩章出來陪罪,然後睡覺去


    ——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方信突然之間莫名其妙的想到這句,他笑了笑,就準備離開。


    “阿彌陀佛,施主,有禮了!”這時,和尚似是已經念完,微微頷首,口宣一聲佛號。


    “有禮。 ”方信淡然說著。


    “施主請入內奉茶。 ”和尚說著。


    “也好!”方信遲疑了一下,也就回答的說著。


    到了裏麵,卻是一個小和尚上前奉茶,方信注目看去,隻見這小和尚,身材不高,然呼吸綿綿悠長,動靜之間,就自有著氣度,卻不知道修煉何種法門了,方信也不以為意,接過,喝了一口,清香入脾,心下暗讚,不由讚著:“好茶!”


    “三平山不高,不過,也有幾顆茶樹,老衲就也照顧一些,到時采些喝來,以招待貴賓。 ”和尚說著。


    “貴賓?我哪是什麽貴賓?而且,佛門之前,眾生都一,論得貴低就不好吧!”方信也是隨口說說而已。


    “施主說的是。 ”這和尚平淡的說著,也不解釋。


    這一句話一出口,方信不由看了他一眼。


    方信再端茶品了一口,見屋中,一壁懸了一副,就起身而看,內容錄的就是一部《金剛經》。 這時,已是處處可見,隻是這一筆字,甚有古拙之意,又帶著飄逸之風,卻是名家之作,心中暗讚。 就上前細細觀看。


    話說,到了這等功夫。 這細看,就幾等於臨摹,隻覺獲益良多。


    直到細細看完,也是半個小時了,一轉身才又見得和尚,和尚卻又在閉目靜思,沒有絲毫焦急不滿之意。 當下失笑地說著:“還問和尚法號?”


    “和尚釋智!”這和尚回答的說著。


    而那個小和尚,又在外麵廊下,生著紅泥小爐,重煮清茶,淡淡的茶香漂在房間之中。


    這時,下午陽光燦爛,又是九月,風光淡爽。 方信笑了笑,說著:“和尚你還真有些根基呢!”


    說著,就出去了,外麵應該有人等著了,走在了小徑上,一路欣賞周圍景色。 就在這時,一聲悠然鍾鳴,嫋嫋奏響,空山鍾鳴,遠播四野。


    “師父,您為何如此禮遇此人?”透過窗口,看方信真的去遠,小和尚,再也按捺不住,開口問著。


    “你不明白?剛才。 那人問著。 何以貴賤,你又有什麽想法?”和尚看了看這個深得自己期望的徒弟一眼。 微微笑著,將眸子投向遠處,那裏,白光衝天而起,又有紫氣其中。


    “本性是空,何來貴賤。 ”小和尚合十說著。


    “自性是空,但是喝茶的,並不是自性,自然有高低貴賤,佛法都有興衰之運啊,不然,佛祖,又何說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而末法一萬年?”和尚淡淡的聲音充滿著房間:“一教一宗,興衰還在,是故才有貴賤。 ”


    聞言,小和尚苦思,問著:“佛法說盡性,度眾生,大德多有,為何還有興衰?”


    “成住壞空。 都複如此,這法既然落在世上,就自然受世上所束。 ”和尚地話語雖淡,但聽在小和尚耳中,卻頓時使他亮起神采。


    “就算是無上法,凡是所出,必有所滅,所以神通不及業力。 ”


    “那如何世間傳法,又如何延其壽,而廣為眾生聽?”小和尚猛然問著:“我也見得白光籠罩,紫氣凝聚,然非本性,又有何重?”


    “著依大力,普施功德,自有氣數。 ”說完,這和尚閉目,再不多說。


    方信淡然處之,而仁禮本意論,卻已經傳播出去。


    ……魯府……


    門開處,嚴敏進了房間,稍加請安,卻見魯侯手裏拿著一本書,正在沉吟,見他進來行禮,就自說著:“有了消息了沒有?”


    嚴敏見他神態平合,就說著:“已經到了。 ”


    “說吧!”


    “是,明文十八年八月十六日,固明縣破,固明縣令鄭永澤被俘,後被絞殺,固明縣縣丞喬傑穎臨陣拖逃,已被布政使逮捕,削了官位。 ”


    “恩,此人死定了,崔寒的性格我清楚,到了那裏,第一件事情就是殺這些人以敬軍法。 ”魯侯平靜地說著,頓了一頓,又說著:“你說下去。 ”


    “是,固明縣縣尉齊誌青當場戰死,其它縣中官吏,也是如此,和李大人有關的那四人,卻已經逃離,正在向從江府而來。 ”


    “這四人,你查了出來了嗎?”


    “查了,都是附近的子弟,卻是奇怪,集在一起,以戴姓稱之。 ”嚴敏恭謹的回答的說著:“緣由卻是不清。 ”


    魯侯放下文書,說著:“罷了,那就這樣吧,還有,這書現在的情況怎麽樣?”


    “回魯侯,書已經傳了出去,受到了諸多士子的觀注,隻是這書,直提仁禮,不提忠恕,這就是缺陷。 ”嚴敏想了想,就說著。


    子貢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孔子曰:“其恕乎。 ”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


    曾子曰:“唯!”


    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這忠恕,就被曆代朝廷稱讚,稱之聖人地根本之理,其實,重點還是忠,這忠,就是服從朝廷和皇帝的利益和法律,其實就是服從法家之理,服從君主意誌。


    不過,從話中來說,其實孔子並沒有直接說忠恕——“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其恕乎!”(但是並沒有說忠恕)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這其實隻是曾子的意見


    恕就是仁的一部分,並且,這實際上,也不能直接引用,關鍵是,孔子當時的背景,幾和流民一樣,沒有任何權力,因此他終身行之,就是這個恕,而不是大仁——非不願行大仁,實是不能行大仁!


    講經講義,在古代經典中,差之毫厘,就可以謬以千裏,而曆代治世,卻故意如此,因此經常就有儒家大家來號稱:“隻要離了忠恕,也就離了仁字!”


    這自然就迎了統治者的心意,到了後來,甚至不提仁禮,隻說忠恕了——當然,對統治者來說,忠本身就是法,就是禮,至於仁嘛,這個恕字就很對胃口,寬恕這個意思,本質上說,就很有建立在高低的等級基礎上。


    我願意寬恕你,是恩典,不願意,也是國法,自可隨心所欲,無論雷霆,還是雨lou,都是天恩,殺你全家也是恩旨——但是你如不忠,這萬萬不可。


    而現在《仁禮本意論》緊扣“仁禮”,雖是正道,但是士林界,自然是一時沉默——有些不符合統治者的口味,在皇帝沒有發話前,那些聰明地,誰敢大聲議論?


    這個,魯侯自然清楚,他笑了笑,說著:“是缺陷,不過,就看他的運道了,不過,聽說現在此子運勢正盛?”


    嚴敏聽了,應了一聲:“是!”


    心中卻也是暗暗奇怪,按照道理來說,這書已經早就送到了帝都,朝廷為什麽遲遲,沒有一個說法出來?傳書立傳,著書立說,朝廷一向非常重視。


    “那就看他走到哪步罷,雖說有缺陷,但是畢竟是正理,問罪還是沒有的。 ”魯侯淡然說著,他笑的說著:“無非流傳多廣罷了——好了,這事就這樣結束,走,我們出去走走!”


    嚴敏怔了一下,這種上位者心思變化無從揣測,但是作下屬就必須辛苦了,當下,穩著步子,跟了上去,走在了魯侯側畔,又後退了一步。


    魯侯有點漫不經心,緩緩移著步子,就在庭院中走過,最後,在石階上站定了,然後就笑問著:“嚴先生,你來我府,到底有多少年頭了?”


    “啊,已經有十一年了。 ”


    “十一年了,也不算短了。 ”魯侯似是有些感慨,凝視著下麵說著,許久,他歎了一聲:“你跟隨我以來,也辦了不少事,吃了不少苦。 ”


    他帶著難以形容的笑容,徐徐說著:“有著功勞,也有著苦勞,你說,本侯應該如何賞賜於你呢?”


    嚴敏的心一下子沉落下來,他還是第一次聽見這個口氣,似是誇獎,又帶著不祥地氣息,連忙回答的說著:“侯爺對我恩重如山,我作些事情,也是應該的,哪敢侯爺誇獎和賞賜?”


    “恩,你有這心,也是不錯。 ”魯侯眼神幽暗,等了一會,說著:“那你下去吧,好好辦事。 ”


    “是!”嚴敏冷汗滲出,應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道天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荊柯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荊柯守並收藏人道天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