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必恭必敬
【拚音】:gbijing
【解釋】:恭、敬:端莊而有禮貌。[.超多好看小說]形容態度十分恭敬。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於《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於毛,不罹於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周幽王姬宮涅是西周的最後一個國君,他昏庸暴虐,政治*。
公元前779年,褒國進獻了一個姓姒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十分寵愛她。褒姒一向不愛笑,幽王用音樂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讓她笑。有人獻計點燃報警的烽火台,召來各路諸侯兵馬,使他們上當,讓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他帶褒姒到行宮遊玩,晚上傳令點燃烽煙,各地諸侯見到烽煙,以為有盜寇侵擾京城,紛紛率領兵馬趕來相救。到了一看,隻見幽王在喝酒取樂。幽王派人對他們說:“沒有什麽盜寇,讓你們辛苦了!”
諸侯受騙,匆匆地來,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開心。褒姒生了個兒子叫伯服,幽王廢掉申後,立褒姒為王後;廢掉申後生的太子宜臼,立伯服為太子。
宜臼遭到廢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裏。他對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前途,滿懷憂愁,心中十分痛苦,寫了一首題目叫作《小弁》的詩,抒發自已的心情。詩的第三節說:“看見屋邊的桑樹和梓樹,一定要必恭必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親,我依戀的是自己的母親。誰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誰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處找尋?”
由於幽王無道,諸侯紛紛叛離。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聯合犬戎的軍隊進攻鎬京。幽王下令點燃烽煙,但是諸侯受過騙,都不派救兵。犬戎的軍隊攻下鎬京,殺了幽王,擄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後來演化為“必恭必敬”,也有寫作“畢恭畢敬”的。
【成語】:篳路藍縷
【拚音】:bilulánlu
【解釋】: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成語故事】:
春秋時,小小鄭國,地處晉、楚兩大國之間。北方的晉國和南方的楚國,為了爭奪鄭國,矛盾很大。鄭國既害怕楚國,也不敢得罪晉國,處境十分為難。
《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那年春天,楚國攻打鄭國,鄭國抵擋不住,隻得向楚國求和。晉國得到消息,立刻派兵抗楚救鄭,目的是要把鄭國爭取過來,使他歸附晉國。可是晉軍還沒渡過黃河,鄭國已經屈服,楚軍也準備勝利回師了。晉軍的中軍主將荀林父等部分將領,便主張停止進軍。而中軍副將先縀和另一部分將領卻不同意,於是發生了爭執。
晉軍暫駐在敖、郱二山之間。鄭國派人到晉軍營中去聲明:“我們鄭國向楚國求和,不過是為了不致亡國,絲毫也沒有對晉國不友好的意思。”還說:“楚軍輕而易舉地得了勝利,因此驕傲了,部隊也放鬆戒備了。你們如果趁此追擊,加上我們從旁助戰,定可把楚軍打得大敗。”先縀高興地說:“對呀,打敗楚軍,奪回鄭國,正是時候了!”下軍副將欒書說:“不行,楚國經常教誡全*民,要發揚他們祖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勤儉建國,艱苦奮鬥。(.mianhuaang好看的小說有什麽理由說他們驕傲了,放鬆戒備了?況且鄭國勸我們攻打楚軍,其實也並不是真心向著我們。要是我們打勝了,他固然會討好我們,要是楚軍打勝了,他還不是又要向楚國投降。我們怎麽可以相信鄭國的話呢?”
上述欒書這段話中“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是什麽意思呢?篳,是荊、竹、樹枝之類;路,同“輅”,就是大車。篳路,是用荊竹樹枝等編製成的大車,或者叫做柴車;藍縷,即“襤褸”,破爛的衣服。啟,就是開。這句話是說,駕著柴車,穿著破衣,去開發荒山野林。相傳楚國當初就是以這樣的精神創建起來的。
形容儉樸的創業生活和艱苦的奮鬥精神,就可以用“篳路藍縷”。
【成語】:髀肉複生
【拚音】:biroufushēng
【解釋】:髀:大腿。因為長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形容長久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無所作為。
【成語故事】:
“髀肉複生”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長久處於安逸環境中虛度光陰,憂慮不能再有所作為。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誌.蜀書.先左傳》,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複騎,髀裏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劉備在與曹操作戰中失敗後,喪失了地盤,隻得投奔漢皇族劉表。一天,劉表請劉備喝酒聊天。
席間,劉表對劉備說:“上次沒有聽您的話,失去了一個好機會,真可惜!”劉備安慰地說:“如今天下分裂,天天有戰事。上次失去機會,怎麽知道今後不能再碰到呢!機會是沒有盡頭的。已經過去的事,就不必再後悔了。”
兩人交談得很投機,又商量了以後的打算。過了一會兒,劉備起身上廁所,他摸了摸自已的髀(大腿),發現上麵的肉又長起來了,不禁掉下淚來。回到座上的時候,臉上還留著淚痕。劉表見了很奇怪,問他道:“怎麽啦?您是不舒服還是有什麽心事?”
劉備不好意思地說:“沒什麽,實說吧。我以前一直南征北戰,長期身子不離馬鞍,大腿上的肉精壯結實,到這裏來後,一晃就是五年,閑居安逸,用不著騎馬,髀上的肉複長,又肥又鬆。一想起時光過得這麽快,人都快老了,複興漢室的功業一點也沒有建成,因此心裏非常難受。”
【成語】:鞭長莫及
【拚音】:ji
【解釋】:及:到。原意是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成語故事】:
“鞭長莫及”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原意是說,馬鞭子雖然長,但是不能打馬肚子,即便有力量,也不能用在不應該用的地方。後來比喻雖然願意去做,但是力量達不到。
這個成語來源於《左傳.宣公十五年》,宋人使樂嬰齊告急於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
魯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莊王派申舟出使齊國。出使路上要經過宋國,楚莊王仗著國力強盛,要申舟不向宋國借路。申舟說:“如果不借路,宋國人會殺我。”
“宋國要是殺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們。”楚莊王說。
果然,不向宋國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國。宋國君臣認為這是對本國的莫大侮辱,就殺了申舟。楚莊王聽到這個消息,氣得暴跳如雷,立即發兵攻打宋國,一下子就把宋國的都城團團圍住。
雙方相持了幾個月,楚軍還是沒有取勝。第二年春天,宋國派大夫樂嬰齊到晉國去請求晉國派兵救援。晉景公想要發兵去救宋,國大夫伯宗說:“大王,我們不能出兵,古人有話說:‘鞭子雖然長不能打到馬肚於上。’現在楚國強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們不能和楚相爭。晉國雖然強大,可是能違反天意嗎?俗話說:‘高高低低,都在心裏’,江河湖泊中容納有汙泥濁水,山林草叢中暗藏有毒蟲猛獸,潔白的美玉中隱藏有斑痕,晉國忍受一點恥辱,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還是忍一忍吧。”
景公聽了伯宗的話,停止發兵,改派大夫解揚去宋國,叫宋國不要投降,就說援兵已經出發,很快就要到了。
宋國人在城中極其艱苦地堅守了幾個月,楚軍攻打不下,最後同意宋國求和,並帶走宋國大夫華元作為人質。
“雖鞭之長,不及馬腹”這句話,後來簡縮為成語“鞭長奠及”,比喻力量達不到。
【成語】:標新立異
【拚音】
【解釋】:標:提出,寫明;異:不同的,特別的。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眾不同。
【成語故事】:
標新立異這則成語的意思原指獨創新意,立論與眾不同。後來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張,創造新奇的式樣;有時帶貶義,指另搞一套。
這個成語來源於《世說新語·文字》:《莊子·逍遙》篇,舊是難處,諸名賢所不可鑽味,而不能拔理於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義於眾賢之外,皆是諸名賢尋味之所不得。
支道林,名遁,是東晉時的佛教學者,本姓關,陳留(今河南開封南)人。他常與謝安、王羲之等名士交往,喜歡談玄理,對《莊子》也很有研究。
《莊子》是戰國時期莊周所著的一部哲學著作。晉代的向季曾為《莊子》作注,沒有完成就死了,郭象繼續他的工作,完成了注釋,後來人們都引用郭象和向秀所作的注。
《逍遙遊》是《莊子》中的第一篇,也是一個難點。當時許多著名的學者深入鑽研體味這篇文章的道理,都沒有能夠超出郭象、向秀的見解。
有一次,支道林在洛陽白馬寺同太常護國將軍馮懷一起聊天,談到《逍遙遊》,支道林說出了一種新的道理,大大高於郭象、向秀的解釋,樹立了一種新的見解,超出當時許多著名學者的認識。支道林所作的分析見解,都是那些著名學者苦苦搜求思索沒有能夠解決的。後來人們就吸收了支道林的意見來解釋《逍遙遊》。
這則故事中的標新和立異,就組成了成語標新立異。
【成語】:別開生麵
【解釋】:生麵:新的麵目。原意是淩煙閣裏的功臣畫像本已褪色,經曹將軍重畫之後才顯得有生氣。比喻另外創出一種新的形式或局麵。
【成語故事】:
唐朝初年,唐太宗為了表彰24位開國功臣,命人在皇宮淩煙閣裏麵上這些人的肖像。70多年後,這些畫像的顏色都已黯淡了。唐玄宗聽說曹操的後代曹霸擅長畫人物和馬匹,就命他重新設色描摹,使24位功臣重現光彩,玄宗看後非常高興,下詔封曹霸為左武衛將軍。安史之亂後,曹霸流落到成都,靠賣畫度日。詩人杜甫聽說後,找到曹霸,寫了一首《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淩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麵。......以表深切的同情。
【成語】:別無長物
別無長物這則成語的長物是指多餘的物品。表示除此外別無他物。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王恭傳》,恭曰:吾平生無長物。
東晉時有個讀書人,名叫王恭。他生活儉樸,不圖享受,人們都說他將來定能做一個有用的人。
有一年,王恭隨父親從會稽來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去看望他,兩人在一張竹席上促膝談心。
談著談著,王忱忽然覺得身下的席子非常光滑,感到很舒服。他心想王恭從盛產竹子的會稽來,一定帶了不少這樣的竹席,就稱讚了一番這張竹席,並希望王恭能送他一張竹席。
王恭聽了,毫不猶豫地將身下這張竹席贈送給王忱。王忱千恩萬謝地走了。其實,王恭隻有這張竹席。送掉後,他就改用了草席。王忱知道這情況後,十分驚訝,覺得過意不去,就去找王忝表示歉意。王恭笑笑說:您不太了解我,我王恭平生沒有什麽多餘的物品。
【成語】:別有天地
【解釋】: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風景或藝術創作的境界引人入勝。
這個成語來源於《李太白全集.山中問答》,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字太白,自號背蓮居士,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祖籍是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因罪遷居西域,出生在碎葉(今獨聯體境內),在綿州(今四川綿陽)的青蓮鄉長大。
李白年輕的時候,愛好劍術,輕財仗義,善於作詩。25歲那年,他身佩寶劍,辭別親人,離開故鄉,出外遠遊。幾年間,漫遊了現湖南、湖北、江蘇、浙江的許多地方。他才能出眾,抱負遠大,渴望參加政治活動,但是在黑暗的官場裏,他光明磊落的胸懷和正直不屈的性格是不受歡迎的,所以十多年沒有結果。
四十一歲那一年,李白受到唐玄宗召見,他的才能在京中轟動一時。但當時的唐玄宗是個一心追求享樂的“太平天子”,國家政務操縱在奸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手中。唐玄宗隻希望李白做一個歌功頌德的禦用文人。但李白性情孤傲,在皇帝和權貴麵前沒有絲毫媚態,因而遭到高力士等人的誹謗,逐漸不受唐玄宗信任。
當李白看清唐玄宗確實沒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之後,他擔心會因小人的誹謗而遭禍害,就自動要求離開朝廷。在長安的三年生活中,他認清了現實的黑暗和統治者的*,寫出了許多有深刻思想內容的詩篇。
離開長安之後,李白又開始了十年的漫遊生活。由於在現實生活中屢遭挫折,他產生了求仙訪道的想法,希望擺脫醜惡的現實追求美好生活。《山中問答》就是他寫的一首追求美好境界的詩,詩意是這樣的:有人問我為什麽棲宿在碧山,我微笑著沒有回答,心中自在悠閑。且看那桃花隨著流水自由自在地飄向遠方,這裏另有一種境界,不同於黑暗、汙濁的人間。
【拚音】:gbijing
【解釋】:恭、敬:端莊而有禮貌。[.超多好看小說]形容態度十分恭敬。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於《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於毛,不罹於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周幽王姬宮涅是西周的最後一個國君,他昏庸暴虐,政治*。
公元前779年,褒國進獻了一個姓姒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十分寵愛她。褒姒一向不愛笑,幽王用音樂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讓她笑。有人獻計點燃報警的烽火台,召來各路諸侯兵馬,使他們上當,讓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他帶褒姒到行宮遊玩,晚上傳令點燃烽煙,各地諸侯見到烽煙,以為有盜寇侵擾京城,紛紛率領兵馬趕來相救。到了一看,隻見幽王在喝酒取樂。幽王派人對他們說:“沒有什麽盜寇,讓你們辛苦了!”
諸侯受騙,匆匆地來,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開心。褒姒生了個兒子叫伯服,幽王廢掉申後,立褒姒為王後;廢掉申後生的太子宜臼,立伯服為太子。
宜臼遭到廢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裏。他對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前途,滿懷憂愁,心中十分痛苦,寫了一首題目叫作《小弁》的詩,抒發自已的心情。詩的第三節說:“看見屋邊的桑樹和梓樹,一定要必恭必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親,我依戀的是自己的母親。誰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誰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處找尋?”
由於幽王無道,諸侯紛紛叛離。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聯合犬戎的軍隊進攻鎬京。幽王下令點燃烽煙,但是諸侯受過騙,都不派救兵。犬戎的軍隊攻下鎬京,殺了幽王,擄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後來演化為“必恭必敬”,也有寫作“畢恭畢敬”的。
【成語】:篳路藍縷
【拚音】:bilulánlu
【解釋】: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成語故事】:
春秋時,小小鄭國,地處晉、楚兩大國之間。北方的晉國和南方的楚國,為了爭奪鄭國,矛盾很大。鄭國既害怕楚國,也不敢得罪晉國,處境十分為難。
《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那年春天,楚國攻打鄭國,鄭國抵擋不住,隻得向楚國求和。晉國得到消息,立刻派兵抗楚救鄭,目的是要把鄭國爭取過來,使他歸附晉國。可是晉軍還沒渡過黃河,鄭國已經屈服,楚軍也準備勝利回師了。晉軍的中軍主將荀林父等部分將領,便主張停止進軍。而中軍副將先縀和另一部分將領卻不同意,於是發生了爭執。
晉軍暫駐在敖、郱二山之間。鄭國派人到晉軍營中去聲明:“我們鄭國向楚國求和,不過是為了不致亡國,絲毫也沒有對晉國不友好的意思。”還說:“楚軍輕而易舉地得了勝利,因此驕傲了,部隊也放鬆戒備了。你們如果趁此追擊,加上我們從旁助戰,定可把楚軍打得大敗。”先縀高興地說:“對呀,打敗楚軍,奪回鄭國,正是時候了!”下軍副將欒書說:“不行,楚國經常教誡全*民,要發揚他們祖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勤儉建國,艱苦奮鬥。(.mianhuaang好看的小說有什麽理由說他們驕傲了,放鬆戒備了?況且鄭國勸我們攻打楚軍,其實也並不是真心向著我們。要是我們打勝了,他固然會討好我們,要是楚軍打勝了,他還不是又要向楚國投降。我們怎麽可以相信鄭國的話呢?”
上述欒書這段話中“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是什麽意思呢?篳,是荊、竹、樹枝之類;路,同“輅”,就是大車。篳路,是用荊竹樹枝等編製成的大車,或者叫做柴車;藍縷,即“襤褸”,破爛的衣服。啟,就是開。這句話是說,駕著柴車,穿著破衣,去開發荒山野林。相傳楚國當初就是以這樣的精神創建起來的。
形容儉樸的創業生活和艱苦的奮鬥精神,就可以用“篳路藍縷”。
【成語】:髀肉複生
【拚音】:biroufushēng
【解釋】:髀:大腿。因為長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形容長久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無所作為。
【成語故事】:
“髀肉複生”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長久處於安逸環境中虛度光陰,憂慮不能再有所作為。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誌.蜀書.先左傳》,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複騎,髀裏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劉備在與曹操作戰中失敗後,喪失了地盤,隻得投奔漢皇族劉表。一天,劉表請劉備喝酒聊天。
席間,劉表對劉備說:“上次沒有聽您的話,失去了一個好機會,真可惜!”劉備安慰地說:“如今天下分裂,天天有戰事。上次失去機會,怎麽知道今後不能再碰到呢!機會是沒有盡頭的。已經過去的事,就不必再後悔了。”
兩人交談得很投機,又商量了以後的打算。過了一會兒,劉備起身上廁所,他摸了摸自已的髀(大腿),發現上麵的肉又長起來了,不禁掉下淚來。回到座上的時候,臉上還留著淚痕。劉表見了很奇怪,問他道:“怎麽啦?您是不舒服還是有什麽心事?”
劉備不好意思地說:“沒什麽,實說吧。我以前一直南征北戰,長期身子不離馬鞍,大腿上的肉精壯結實,到這裏來後,一晃就是五年,閑居安逸,用不著騎馬,髀上的肉複長,又肥又鬆。一想起時光過得這麽快,人都快老了,複興漢室的功業一點也沒有建成,因此心裏非常難受。”
【成語】:鞭長莫及
【拚音】:ji
【解釋】:及:到。原意是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成語故事】:
“鞭長莫及”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原意是說,馬鞭子雖然長,但是不能打馬肚子,即便有力量,也不能用在不應該用的地方。後來比喻雖然願意去做,但是力量達不到。
這個成語來源於《左傳.宣公十五年》,宋人使樂嬰齊告急於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
魯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莊王派申舟出使齊國。出使路上要經過宋國,楚莊王仗著國力強盛,要申舟不向宋國借路。申舟說:“如果不借路,宋國人會殺我。”
“宋國要是殺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們。”楚莊王說。
果然,不向宋國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國。宋國君臣認為這是對本國的莫大侮辱,就殺了申舟。楚莊王聽到這個消息,氣得暴跳如雷,立即發兵攻打宋國,一下子就把宋國的都城團團圍住。
雙方相持了幾個月,楚軍還是沒有取勝。第二年春天,宋國派大夫樂嬰齊到晉國去請求晉國派兵救援。晉景公想要發兵去救宋,國大夫伯宗說:“大王,我們不能出兵,古人有話說:‘鞭子雖然長不能打到馬肚於上。’現在楚國強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們不能和楚相爭。晉國雖然強大,可是能違反天意嗎?俗話說:‘高高低低,都在心裏’,江河湖泊中容納有汙泥濁水,山林草叢中暗藏有毒蟲猛獸,潔白的美玉中隱藏有斑痕,晉國忍受一點恥辱,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還是忍一忍吧。”
景公聽了伯宗的話,停止發兵,改派大夫解揚去宋國,叫宋國不要投降,就說援兵已經出發,很快就要到了。
宋國人在城中極其艱苦地堅守了幾個月,楚軍攻打不下,最後同意宋國求和,並帶走宋國大夫華元作為人質。
“雖鞭之長,不及馬腹”這句話,後來簡縮為成語“鞭長奠及”,比喻力量達不到。
【成語】:標新立異
【拚音】
【解釋】:標:提出,寫明;異:不同的,特別的。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眾不同。
【成語故事】:
標新立異這則成語的意思原指獨創新意,立論與眾不同。後來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張,創造新奇的式樣;有時帶貶義,指另搞一套。
這個成語來源於《世說新語·文字》:《莊子·逍遙》篇,舊是難處,諸名賢所不可鑽味,而不能拔理於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義於眾賢之外,皆是諸名賢尋味之所不得。
支道林,名遁,是東晉時的佛教學者,本姓關,陳留(今河南開封南)人。他常與謝安、王羲之等名士交往,喜歡談玄理,對《莊子》也很有研究。
《莊子》是戰國時期莊周所著的一部哲學著作。晉代的向季曾為《莊子》作注,沒有完成就死了,郭象繼續他的工作,完成了注釋,後來人們都引用郭象和向秀所作的注。
《逍遙遊》是《莊子》中的第一篇,也是一個難點。當時許多著名的學者深入鑽研體味這篇文章的道理,都沒有能夠超出郭象、向秀的見解。
有一次,支道林在洛陽白馬寺同太常護國將軍馮懷一起聊天,談到《逍遙遊》,支道林說出了一種新的道理,大大高於郭象、向秀的解釋,樹立了一種新的見解,超出當時許多著名學者的認識。支道林所作的分析見解,都是那些著名學者苦苦搜求思索沒有能夠解決的。後來人們就吸收了支道林的意見來解釋《逍遙遊》。
這則故事中的標新和立異,就組成了成語標新立異。
【成語】:別開生麵
【解釋】:生麵:新的麵目。原意是淩煙閣裏的功臣畫像本已褪色,經曹將軍重畫之後才顯得有生氣。比喻另外創出一種新的形式或局麵。
【成語故事】:
唐朝初年,唐太宗為了表彰24位開國功臣,命人在皇宮淩煙閣裏麵上這些人的肖像。70多年後,這些畫像的顏色都已黯淡了。唐玄宗聽說曹操的後代曹霸擅長畫人物和馬匹,就命他重新設色描摹,使24位功臣重現光彩,玄宗看後非常高興,下詔封曹霸為左武衛將軍。安史之亂後,曹霸流落到成都,靠賣畫度日。詩人杜甫聽說後,找到曹霸,寫了一首《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淩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麵。......以表深切的同情。
【成語】:別無長物
別無長物這則成語的長物是指多餘的物品。表示除此外別無他物。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王恭傳》,恭曰:吾平生無長物。
東晉時有個讀書人,名叫王恭。他生活儉樸,不圖享受,人們都說他將來定能做一個有用的人。
有一年,王恭隨父親從會稽來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去看望他,兩人在一張竹席上促膝談心。
談著談著,王忱忽然覺得身下的席子非常光滑,感到很舒服。他心想王恭從盛產竹子的會稽來,一定帶了不少這樣的竹席,就稱讚了一番這張竹席,並希望王恭能送他一張竹席。
王恭聽了,毫不猶豫地將身下這張竹席贈送給王忱。王忱千恩萬謝地走了。其實,王恭隻有這張竹席。送掉後,他就改用了草席。王忱知道這情況後,十分驚訝,覺得過意不去,就去找王忝表示歉意。王恭笑笑說:您不太了解我,我王恭平生沒有什麽多餘的物品。
【成語】:別有天地
【解釋】: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風景或藝術創作的境界引人入勝。
這個成語來源於《李太白全集.山中問答》,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字太白,自號背蓮居士,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祖籍是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因罪遷居西域,出生在碎葉(今獨聯體境內),在綿州(今四川綿陽)的青蓮鄉長大。
李白年輕的時候,愛好劍術,輕財仗義,善於作詩。25歲那年,他身佩寶劍,辭別親人,離開故鄉,出外遠遊。幾年間,漫遊了現湖南、湖北、江蘇、浙江的許多地方。他才能出眾,抱負遠大,渴望參加政治活動,但是在黑暗的官場裏,他光明磊落的胸懷和正直不屈的性格是不受歡迎的,所以十多年沒有結果。
四十一歲那一年,李白受到唐玄宗召見,他的才能在京中轟動一時。但當時的唐玄宗是個一心追求享樂的“太平天子”,國家政務操縱在奸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手中。唐玄宗隻希望李白做一個歌功頌德的禦用文人。但李白性情孤傲,在皇帝和權貴麵前沒有絲毫媚態,因而遭到高力士等人的誹謗,逐漸不受唐玄宗信任。
當李白看清唐玄宗確實沒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之後,他擔心會因小人的誹謗而遭禍害,就自動要求離開朝廷。在長安的三年生活中,他認清了現實的黑暗和統治者的*,寫出了許多有深刻思想內容的詩篇。
離開長安之後,李白又開始了十年的漫遊生活。由於在現實生活中屢遭挫折,他產生了求仙訪道的想法,希望擺脫醜惡的現實追求美好生活。《山中問答》就是他寫的一首追求美好境界的詩,詩意是這樣的:有人問我為什麽棲宿在碧山,我微笑著沒有回答,心中自在悠閑。且看那桃花隨著流水自由自在地飄向遠方,這裏另有一種境界,不同於黑暗、汙濁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