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隅頑抗的故事


    出處《孟子?盡心下》


    則之野,有眾逐虎。(.mianhuaang好看的小說虎負隅(即隅),莫之敢攖。


    釋義“負”,依靠;“隅”,山勢險要的地方。比喻依仗某種條件頑固抵抗。


    故事戰國時,有一年齊國發生饑荒,許多人餓死。孟子的弟子陳臻(zhen)聽到這個消息,急忙來找老師,心情沉重他說:“老師,您聽說了嗎齊國鬧饑荒,人都快餓死了。人都以為老師您會再次勸說齊王,請他打開棠地的穀倉救濟百姓。我看不能再這樣做了吧。”孟子回答說:“再這樣做,我就成為馮婦了。”接著,孟子向陳臻講述了有關馮婦的故事。馮婦是晉國的獵手,善於和老虎博鬥。後來他成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幾乎被人們忘掉。有一年,某座山裏出現了一隻猛虎,常常傷害行人。幾個年輕獵人聯合起來去打虎,他們把老虎迫至山的深處,老虎背靠著一介山勢彎曲險要的地方,麵向眾人。它瞪圓了眼睛吼叫,沒有人敢上前去捕捉。就在這時,馮婦坐車路過這兒。獵手們見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請他幫助打虎。馮婦下了車,挽起袖子與老虎搏鬥起來;經過一場拚博,終於打死了猛虎,為民除了害。年輕的獵手們高興地謝他。可是一些讀書人卻譏笑他。


    飛鳥驚蛇的故事


    [人氣:15288]


    釋亞樓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廟,燒香念經。別的和尚空閑時就偷偷下棋睡覺,釋亞樓卻買了硯墨筆紙練習書法。有時深更半夜,他還在苦苦練習。一年年過去,他寫字的功夫越來越深。許多燒香拜佛的人,也來請他寫字。他都一一答應。


    他的草書,寫得尤其飄逸奔放。有人問他:“草書怎樣算好?”釋亞樓寫了八個字:“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飛鳥驚蛇”形容字體飄逸像小鳥飛翔,筆勢遒勁連蛇也受驚嚇。


    方寸之地的故事


    徐庶是三國時劉備的軍師。(.無彈窗廣告)他多謀善斷,料事如神,深得劉備的信賴。


    一次,徐庶識破“八門金鎖陣”,大敗曹操官兵。曹操將領曹仁不服輸,深夜起兵去新野劫寨。徐庶早有所料,待曹仁離開樊城時就乘虛而入。結果,樊城失守。曹仁敗退許昌,愧對曹操。曹操說:“劉備必有能人為他策劃!”曹操探得是徐庶,便想把他騙到許昌留在身邊。他們摹仿徐庶母親的筆跡寫信給徐庶。徐庶見信得知老母押在許昌,隻好揮淚告別劉備。徐庶說:“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


    方寸:指人的心。成語“方寸之地”指人的心緒。


    高山流水的故事


    [人氣:34715]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隻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遊覽。麵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隻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過河拆橋的故事


    出處《元史?徹裏帖木耳傳》


    治書侍禦史普化消有王曰:“參政可謂過河拆橋者矣”。


    釋義比喻達到某種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故事元朝的大臣徹裏帖木耳,處理公務精明幹練,善於決斷。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職,正好逢上省城舉行科舉考試。他目睹了這場考試,從官府到考生都花費了許多錢財,並且免不了有營私舞弊的情況。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種製度。後來,他升任相當於副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求廢除科舉製度。中國科舉製度隋唐以來已實行了七百多年,要廢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大師伯顏表示支持,但反對的很多。有位禦史堅決反對廢除科舉製度,他請求順帝治徹裏帖木耳的罪。不料順帝雖然很昏庸,但對廢除科舉製度倒是讚成的。因此不僅不支持那位禦史,反而把他貶到外地去當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廢除科舉製度的詔書,準備頒發下去。書還未下達,地位略低於平章的參政許有王,又出來反對廢除科舉製度。他對伯顏說:“如果廢除科舉考試製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會怨恨的。”伯顏針鋒相對地說:“如果繼續實行科舉考試製度,世上貪贓枉法的人還要多。”許有王反駁說:“沒有實行科舉考試製度的時候,貪贓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嗎”伯顏諷刺他說:“我看中舉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隻有你參政一個人可以任用!”許有王不服氣,舉出許多當時中舉的高官來反駁伯額。伯顏當然不會改變自己的觀點,於是兩人爭論得非常激烈。第二天,滿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門聽讀皇帝下達的廢除科舉製席的詔書,許有王還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聽讀。看來,皇帝特意要讓這個反對者將詔書聽得明白些。許有王心裏非常不願意,但又懼怕得罪皇帝遭到禍害,隻好勉強跪在百官前列聽讀詔書。聽讀完詔書後,百官紛紛回府,許有王滿臉不高興地低頭走路。有個名叫普化的禦史特地走到他邊上,湊著他的耳朵冷嘲熱諷他說:“參政,你這下成為過河拆橋的人啦。這話的意思是,你許參政是靠科舉當官的,現在宣讀皇上關於廢除科舉製度詔書,你跪在最前麵,似乎是廢除科舉製度的領頭人,就像一個人過了橋後就把橋拆掉一樣。許有王聽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離開。之後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高枕無憂的故事


    春秋的時候,齊國有一位叫做孟嚐君的人,他在家裏養了三千個客人,孟嚐君把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種等級!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魚大肉、出門的時候還有車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隻有吃到魚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隻有蔬菜而已。


    有一天,孟嚐君的朋友介紹一個叫做馮諼(音:宣)的人到孟嚐君家,孟嚐君問他的朋友:「這個叫馮諼的人有什麽專長呀?」朋友想了很久說:「好像沒什麽專長耶!」孟嚐君聽了之後,就不怎麽理會馮諼,家裏的傭人看到孟嚐君不理馮諼,以為主人瞧不起馮諼,通通把馮諼當下等的客人招待。


    馮諼心裏很不高興,天天發牢騷:「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幹脆離開算了!」孟嚐君知道以後,就把馮諼由下等的客人升為上等的客人,還送給馮諼的媽媽吃的和用的東西,馮諼心想:「孟嚐君對我這麽好,我一定要找機會報答他!」


    有一次,孟嚐君派馮諼到薛地去討債,馮諼就假裝是孟嚐君下的命令,叫所有欠孟嚐君錢的人不用還錢,替孟嚐君買了個「義」的好名聲!後來孟嚐君被齊王國君解除了相國的官位,回到薛地去住的時候,薛地的人民都熱烈地歡迎孟嚐君呢!


    過了不久,馮諼又對孟嚐君說:「一隻兔子要有三個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獵人獵殺的危險。您現在住在薛地,就好像兔子隻有一個洞,是很危險的!萬一齊國的國君對您不滿意要殺您,您連其他躲的地方都沒有呢!所以,您現在還不能把枕頭墊高,安心地睡覺!」孟嚐君一聽:「那我該怎麽辦呢?」馮諼:「這件事就交給我去辦!我會讓您象狡兔一樣,有三個安全的洞藏身!」於是,馮諼就跑去找梁國的國君梁惠王,告訴梁惠王孟嚐君非常能幹,梁惠王聽了之後立刻派人帶著一千斤黃金、一百輛馬車去請孟嚐君到梁國做相國。


    這個消息傳到了齊國,齊國的國君馬上慌張起來,趕快用隆重的禮節請孟嚐君回去齊國做相國。同時,馮諼又叫孟嚐君在薛地建立宗廟,用來保證薛地的安全。等到薛地的宗廟建好以後,馮諼就對孟嚐君說:「現在三個洞都已經挖好了,從今天起,您就可以把枕頭墊高,安心地睡覺了!」


    後來,人們就用“高枕無憂”來形容做任何事情準備周全,感覺很安心、不用害怕的意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另類情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玄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玄箋並收藏另類情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