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圖報的故事
[人氣:17499]
解釋:
對於別人給自己施與恩惠表示感激,並想辦法報答。[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圖:謀求。
春秋時候,吳國的大將軍伍子胥帶領吳國的士兵要去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鄭定公說:「誰能夠讓伍子胥把士兵帶回去,不來攻打我們,我一定重重地獎賞他。」可惜沒有一個人想到好辦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個年輕的打漁郎跑來找鄭定公說:「我有辦法讓伍子胥不來攻打鄭國。」鄭定公一聽,馬上問打漁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車子?」打漁郎搖搖頭說:「我不用士兵和車子,也不用帶食物,我隻要用我這根劃船的槳,就可以叫好幾萬的吳國士兵回去吳國。」是什麽樣的船槳那麽厲害呀?打漁郎把船槳夾在胳肢窩下麵,跑去吳國的兵營找伍子胥。
他一邊唱著歌,一邊敲打著船槳:「蘆中人,蘆中人;渡過江,誰的恩?寶劍上,七星文;還給你,帶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記得,漁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漁郎手上的船槳,馬上問他:「年輕人,你是誰呀?」打漁郎回答說:「你沒看到我手裏拿的船槳嗎?我爸爸就是靠這根船槳過日子,他還用這根船槳救了你呀。」伍子胥一聽:「我想起來了!以前我逃難的時候,有一個打漁的先生救過我,我一直想報答他呢!原來你是他的兒子,你怎麽會來這裏呢?」
打漁郎說:「還不是因為你們吳國要來攻打我們鄭國,我們這些打漁的人通通被叫來這裏。我們的國君鄭定公說:『隻要誰能夠請伍將軍退兵,不來攻打鄭國,我就重賞誰!』希望伍將軍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經救過您,不要來攻打鄭國,也讓我回去能得到一些獎賞。」伍子胥帶著感激的語氣說:「因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著當上大將軍。我怎麽會忘記他的恩惠呢?我一定會幫你這個忙的!」伍子胥一說完,馬上把吳國的士兵通通帶回去。打漁郎高興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鄭定公。[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一下子,全鄭國的人都把打漁郎當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漁的大夫」,鄭定公還送給他一百裏的土地呢!
伍子胥為了報答打漁郎的爸爸幫助過他,他不但不攻打鄭國還讓打漁郎得到獎賞,這就叫做“感恩圖報”。
各得其所的故事
[人氣:7451]
出處《易·係辭下》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釋義表示每個人或每件事都得到了適當的安排大家都滿意。
故事漢武帝妹妹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是漢武帝的外甥,隆慮公主知道昭平君倚仗權勢,經常為非作歹,難免要惹出大事。她擔心自己死後,昭平君會犯死罪無人救他,便在病重時對武帝說:“陛下,我願以一千斤黃金和一千萬錢,為昭平君預贖死罪。”這種事沒有先例,但漢武帝見她病生得很重,為了安慰她,也就點頭應允了。隆慮公主死後,昭平君因沒有人管束他,日益驕橫。一次他酒後殺人,被捕入獄。武帝非常難過,歎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這個兒子,死前把他托付給了我,現在要判他死罪,我實在不忍心呀!”左右的大臣們都說:“公主早已替他贖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一次吧!”武帝搖搖頭說:“法令是先帝製定的,必須遵守。如果因為我的親屬而破壞法令,豈不失信於民”最後,武帝狠了狠心,還是下詔處死了昭平君。處死了昭平君,武帝心裏很難過。但是,太中大夫東方朔卻向武帝祝酒說:“賞功不避仇敵,罰罪不考慮骨肉,這兩點陛下都做到了。四海之內的百姓就會各如其所願。”
刮目相看的故事
[人氣:12290]
三國時期,呂蒙是吳國有名的大將軍,因為家裏很窮,沒有辦法讓他念書,所以,常常被人笑說吳國的呂蒙隻不過是會打仗而已,其實也沒多了不起。為了這句玩笑話,他一直非常生氣。
有一天,吳國的君主孫權嚴肅地說:“你現在已經是吳國的大將軍,擁有很高的權力,如果隻有一身武功是不夠的,還希望你可以多讀點書。”剛開始,呂蒙還說自己太忙,想要推掉孫權的要求,最後受到孫權的鼓勵,奮發圖強。後來,當他和魯肅一起討論軍事的時候,魯肅不免覺得呂蒙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跟過去完全不同。呂蒙聽到魯肅的話,也高興地說:“隻要過了三天,人也是會變的,應該要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啊!”
瓜田李下的故事
[人氣:14057]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是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在的陝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後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麽過失,現在隻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麽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後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裏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狗尾續貂的故事
[人氣:8398]
晉武帝司馬炎死後,他的叔叔趙王司馬倫野心很大,他趁晉惠帝司馬衷剛即位,國家還不夠穩定的時候,就和手下一起計劃一項陰謀,篡奪了王位。司馬倫在當上皇帝後,竟然胡亂封官,讓他自己的親戚朋友、甚至是家裏的仆人和差役,都當了大官或是成為他的近侍官員。當時的近侍官員都使用珍貴的貂尾作為帽子的妝飾,可是司馬倫封的官員實在太多了,找不出那麽多的貂尾,隻好用相似的狗尾代替。
因為司馬倫濫封的官員實在太多了,而這些官員既沒有真才實學,又不為人民辦事,碉知道欺壓百姓,胡作非為,令老百姓感到非常痛恨,就編了諺語諷刺他們:“貂不足,狗尾續。”
囫圇吞棗的故事
[人氣:46756]
有個人曾經對人們說:“吃一點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但是吃多了,會傷脾的;棗呢,正好與之相反,雖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會對牙齒有害。”聽的人中一個人聽了,想了想,說:“吃梨時,隻嚼不咽,還會傷脾嗎?吃棗時,我不嚼,一口吞下去,這不就可以保護牙齒了嗎?”另一個年輕人聽他這麽一說,就想開個玩笑:“你這不是囫圇吞下棗嗎?”周圍在場的人都笑了。
讀後:我們學習知識時不能囫圇吞棗,首先把要學的知識理解清楚,然後再認真去掌握它。如果學知識隻是籠統地學,就不會學到真正的知識。
畫餅充饑的故事
[人氣:65091]
三國時期,有一個人叫盧毓,在魏國做官,由於他為魏文帝曹丕出了許多好主意,因此,受到朝廷器重,升為侍中、中書郎。
有一次,魏文帝對盧毓說:”國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關鍵就在你了。選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聲的,名氣不過是在地上畫一個餅,不能吃的。”盧毓回答說:”靠名聲是不可能衡量才能的人,但是,可以發現一般的人才。由於修養高,行為好,而有名的,是不應該厭惡他們。我以為主要的是對他們進行考核,看他們是否真有才學。現在廢除了考試法,全靠名譽提升或降職,所以真偽難辯,虛實混淆。”魏文帝采納了盧毓的意見,下令製定考試法。
狐假虎威的故事
[人氣:37222]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為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麽。
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麵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麵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麵有隻狐狸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隻狐狸吃進肚子裏的時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說話了:
‘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製裁與懲罰。’
[人氣:17499]
解釋:
對於別人給自己施與恩惠表示感激,並想辦法報答。[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無彈窗,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圖:謀求。
春秋時候,吳國的大將軍伍子胥帶領吳國的士兵要去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鄭定公說:「誰能夠讓伍子胥把士兵帶回去,不來攻打我們,我一定重重地獎賞他。」可惜沒有一個人想到好辦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個年輕的打漁郎跑來找鄭定公說:「我有辦法讓伍子胥不來攻打鄭國。」鄭定公一聽,馬上問打漁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車子?」打漁郎搖搖頭說:「我不用士兵和車子,也不用帶食物,我隻要用我這根劃船的槳,就可以叫好幾萬的吳國士兵回去吳國。」是什麽樣的船槳那麽厲害呀?打漁郎把船槳夾在胳肢窩下麵,跑去吳國的兵營找伍子胥。
他一邊唱著歌,一邊敲打著船槳:「蘆中人,蘆中人;渡過江,誰的恩?寶劍上,七星文;還給你,帶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記得,漁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漁郎手上的船槳,馬上問他:「年輕人,你是誰呀?」打漁郎回答說:「你沒看到我手裏拿的船槳嗎?我爸爸就是靠這根船槳過日子,他還用這根船槳救了你呀。」伍子胥一聽:「我想起來了!以前我逃難的時候,有一個打漁的先生救過我,我一直想報答他呢!原來你是他的兒子,你怎麽會來這裏呢?」
打漁郎說:「還不是因為你們吳國要來攻打我們鄭國,我們這些打漁的人通通被叫來這裏。我們的國君鄭定公說:『隻要誰能夠請伍將軍退兵,不來攻打鄭國,我就重賞誰!』希望伍將軍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經救過您,不要來攻打鄭國,也讓我回去能得到一些獎賞。」伍子胥帶著感激的語氣說:「因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著當上大將軍。我怎麽會忘記他的恩惠呢?我一定會幫你這個忙的!」伍子胥一說完,馬上把吳國的士兵通通帶回去。打漁郎高興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鄭定公。[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一下子,全鄭國的人都把打漁郎當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漁的大夫」,鄭定公還送給他一百裏的土地呢!
伍子胥為了報答打漁郎的爸爸幫助過他,他不但不攻打鄭國還讓打漁郎得到獎賞,這就叫做“感恩圖報”。
各得其所的故事
[人氣:7451]
出處《易·係辭下》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釋義表示每個人或每件事都得到了適當的安排大家都滿意。
故事漢武帝妹妹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是漢武帝的外甥,隆慮公主知道昭平君倚仗權勢,經常為非作歹,難免要惹出大事。她擔心自己死後,昭平君會犯死罪無人救他,便在病重時對武帝說:“陛下,我願以一千斤黃金和一千萬錢,為昭平君預贖死罪。”這種事沒有先例,但漢武帝見她病生得很重,為了安慰她,也就點頭應允了。隆慮公主死後,昭平君因沒有人管束他,日益驕橫。一次他酒後殺人,被捕入獄。武帝非常難過,歎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這個兒子,死前把他托付給了我,現在要判他死罪,我實在不忍心呀!”左右的大臣們都說:“公主早已替他贖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一次吧!”武帝搖搖頭說:“法令是先帝製定的,必須遵守。如果因為我的親屬而破壞法令,豈不失信於民”最後,武帝狠了狠心,還是下詔處死了昭平君。處死了昭平君,武帝心裏很難過。但是,太中大夫東方朔卻向武帝祝酒說:“賞功不避仇敵,罰罪不考慮骨肉,這兩點陛下都做到了。四海之內的百姓就會各如其所願。”
刮目相看的故事
[人氣:12290]
三國時期,呂蒙是吳國有名的大將軍,因為家裏很窮,沒有辦法讓他念書,所以,常常被人笑說吳國的呂蒙隻不過是會打仗而已,其實也沒多了不起。為了這句玩笑話,他一直非常生氣。
有一天,吳國的君主孫權嚴肅地說:“你現在已經是吳國的大將軍,擁有很高的權力,如果隻有一身武功是不夠的,還希望你可以多讀點書。”剛開始,呂蒙還說自己太忙,想要推掉孫權的要求,最後受到孫權的鼓勵,奮發圖強。後來,當他和魯肅一起討論軍事的時候,魯肅不免覺得呂蒙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跟過去完全不同。呂蒙聽到魯肅的話,也高興地說:“隻要過了三天,人也是會變的,應該要用不一樣的眼光看待啊!”
瓜田李下的故事
[人氣:14057]
唐朝唐文宗時,大書法家柳公權忠良耿直,能言善諫,官職是工部侍郎。當時有個叫郭寧的官員把兩個女兒送進宮中,於是皇帝就派郭寧到郵寧(現在的陝西郵縣)做官,人們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皇帝就以這件事來問柳公權:“郭寧是太皇太後的繼父,官封大將軍,當官以來沒有什麽過失,現在隻讓他當郵寧這個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麽不妥呢?”柳公權說:“議論的人都以為郭寧是因為進獻兩個女兒入宮,才得到這個官職的。”唐文宗說:“郭寧的兩個女兒是進宮陪太後的,並不是獻給朕的。”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們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從古樂府《君子行》中的詩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引申來的。這裏柳公權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讓人產生懷疑
狗尾續貂的故事
[人氣:8398]
晉武帝司馬炎死後,他的叔叔趙王司馬倫野心很大,他趁晉惠帝司馬衷剛即位,國家還不夠穩定的時候,就和手下一起計劃一項陰謀,篡奪了王位。司馬倫在當上皇帝後,竟然胡亂封官,讓他自己的親戚朋友、甚至是家裏的仆人和差役,都當了大官或是成為他的近侍官員。當時的近侍官員都使用珍貴的貂尾作為帽子的妝飾,可是司馬倫封的官員實在太多了,找不出那麽多的貂尾,隻好用相似的狗尾代替。
因為司馬倫濫封的官員實在太多了,而這些官員既沒有真才實學,又不為人民辦事,碉知道欺壓百姓,胡作非為,令老百姓感到非常痛恨,就編了諺語諷刺他們:“貂不足,狗尾續。”
囫圇吞棗的故事
[人氣:46756]
有個人曾經對人們說:“吃一點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但是吃多了,會傷脾的;棗呢,正好與之相反,雖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會對牙齒有害。”聽的人中一個人聽了,想了想,說:“吃梨時,隻嚼不咽,還會傷脾嗎?吃棗時,我不嚼,一口吞下去,這不就可以保護牙齒了嗎?”另一個年輕人聽他這麽一說,就想開個玩笑:“你這不是囫圇吞下棗嗎?”周圍在場的人都笑了。
讀後:我們學習知識時不能囫圇吞棗,首先把要學的知識理解清楚,然後再認真去掌握它。如果學知識隻是籠統地學,就不會學到真正的知識。
畫餅充饑的故事
[人氣:65091]
三國時期,有一個人叫盧毓,在魏國做官,由於他為魏文帝曹丕出了許多好主意,因此,受到朝廷器重,升為侍中、中書郎。
有一次,魏文帝對盧毓說:”國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關鍵就在你了。選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聲的,名氣不過是在地上畫一個餅,不能吃的。”盧毓回答說:”靠名聲是不可能衡量才能的人,但是,可以發現一般的人才。由於修養高,行為好,而有名的,是不應該厭惡他們。我以為主要的是對他們進行考核,看他們是否真有才學。現在廢除了考試法,全靠名譽提升或降職,所以真偽難辯,虛實混淆。”魏文帝采納了盧毓的意見,下令製定考試法。
狐假虎威的故事
[人氣:37222]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為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麽。
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麵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麵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麵有隻狐狸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隻狐狸吃進肚子裏的時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說話了:
‘哼!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製裁與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