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一平對一顆外角滑球揮了空棒。
球數轉眼間就來到了兩好一壞。
這時候福島終於意識到自己完全陷入了對方捕手的配球節奏。
現在對方手裏有兩個壞球數作為籌碼。而對於福島這邊來說卻不得不采取更謹慎的揮擊策略。
“看準了再打!一定能打得到!”
一壘側看台上有些觀眾發出了這樣的呐喊。不知道是不是和平學園本校的師生。但肯定是他們這一邊的支持者。
帶頭喊話的大概是一位有棒球經驗的觀眾。但他喊的這句話所代表的內容正是對方的捕手常島配球模式的依據。
一般的打者都認為急躁是打擊的大敵。在投手好球數占優的情況下會更傾向於保守的打擊策略。
無論是“看準了”再揮棒,短握球棒,還是用更小幅度的揮棒方式加快揮棒速度。代價都是打擊力量的下降。
福島不打算采用上麵這些策略。
他還是打算全力揮擊。
比賽才剛剛開始,沒必要那麽保守。
長穀川投來一顆誘導性的高位釣球。福島沒有理睬。
接下來的一顆變化球卻騙到了他的空振。三振出局。
“最後的一球你當做指叉球來打了吧。”
走回休息區的時候,矢部明男對福島說。
“如果是指叉球就一定能打得中。”
福島一平看出了這一球的球路。
“內角低的下墜係變化球。”
不過對方的投手長穀川擅長的下墜係變化球是縱向滑球而不是指叉球。
雖然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投手開始練習這一球種。但整體上來說,縱向滑球遠沒有指叉球和變速球常見。
福島當然不是第一次在比賽裏見識這種球路。不過說實話,此前他也僅僅在二年級的東京大會上見過一次。
變化球的種類有很多種分類方式。
其中有一種分法是把所有變化球分為“旋轉”和“不轉”兩種。
下墜係變化球的主流是指叉球和變速球,這兩種都是屬於“不轉”的那一類。
依靠減少棒球旋轉的速度,使得球在接近本壘板瞬間失速下墜。
而縱向滑球則不同。盡管是縱向,但總歸是滑球的一種。
是“旋轉”的球種。
棒球在本壘板前下墜的原因也是來自旋轉而不是失速。
在活動軌跡上與指叉球雖然類似,可速差方麵差異不小。
這一點體現在打擊方麵,就是揮棒時機會完全不同。
比起縱向滑球,福島一平對付指叉球有更多的經驗。一時間身體的本能就驅使雙手按照指叉球的感覺去揮棒。結果當然就是空振。
“下次再碰到縱向滑球應該就能打得到了。”
福島對矢部說道。
“不過呢,長穀川這個投手還有另外一點很難纏。”
“哪一點?”
“其實他會投指叉球,隻是很少用。”
並非是從高校棒球的相關網站上。而是從攝影愛好者分享作品的留言板上。情報擔當田古找到了一組仁天工業高校在京都府大會上比賽的照片。
其中有一張恰好是投手長穀川投球出手之前瞬間的動作。
高速快門清晰的捕捉到了手部細節。中指和食指夾著棒球。典型的指叉球握法。
……
與對方的捕手常島相比,李元讓現階段的配球還是略顯教條和死板。很多時候看起來還是如同教科書一樣的規整。
但幸運的是他的搭檔福島是一位有著優秀控球實力的投手。
像是“好球區邊角模棱兩可位置的直球”或者“掃過外角高最後變成壞球的曲球”這類名捕手的回憶錄裏會寫,但是一般的高校投手根本無法掌握的球路,福島一平都能投的出來。
仰仗這一點,李元讓在第一輪的交鋒裏繼續壓製了對方的打線。
四局下半,他第二次站上打擊區的時候,比分依舊是零比零。
常島的好球先行策略還在執行。
不過對李元讓,他已經有所警惕。
第一球是外角低球,被打成無限接近安打的界外球。
接下來是連續兩顆誘導性的變化球。
李元讓都沒揮棒。
這場比賽當中極為罕見的,球數變成了一好兩壞,投捕方麵落後的局麵。
“果然和傳說中的一樣,很厲害的選球眼啊。今天晚上的《激鬥甲子園》估計會把這個當做重點來報道吧。”
蹲捕在本壘後的常島今天第一次和李元讓搭了話。
“《激鬥甲子園》嗎?不不,還是報道你的好球先行配球法的好。”
“哦?這個被你發現了?”
夏季的甲子園大會,主辦單位是本社位於大阪的“每朝新聞社”。
這家報社同時還是“每朝電視台”的大股東。
每年甲子園進行期間,電視台都會推出一檔名為《激鬥甲子園》的報道節目。在比賽日當晚進行播出。
雖然作為高校球兒來說,打進甲子園然後被這一檔節目進行采訪和報道都是值得誇耀的事。
不過從編輯方針來看,最近幾年的節目當中,在頭兩輪的比賽日結束後會被進行深入報道的球隊都是當天比賽落敗的隊伍。
所以李元讓當然不樂意現在就被當做節目的報道目標。
他還希望能繼續前進。
……
仁天工業的捕手常島一直懷疑自己的配球模式已經被對方看破。而剛才李元讓的話又驗證了這一點。
但從比賽進程來看大多數和平學園的打者都對長穀川的投球一籌莫展。
這也是常島敢於執行這種策略的原因。
就算知道下麵一球可能是好球,一般的打者也未必打得到球。
他的搭檔長穀川至少在高校這級別的比賽中有著足夠的壓製力。
一好兩壞之後。外角低的縱向滑球,恰到好處鑽入好球區死角。
身高臂長的投手長穀川用自己的高壓投法投出的這一球對大多數高校級打者來說都是個難題。
但對於李元讓來說,隻要放鬆心態,緊盯棒球。
打是能夠打得到的。而且這一次,打擊的角度也足夠好。
棒球從半空中穿過一二壘之間,在中堅手身邊落地然後滾向外野更深遠處。
李元讓有充足的時間跑上二壘。
這場比賽和平學園的第二支安打依舊是李元讓製造,而且現在他站上了得點圈。(未完待續。)
球數轉眼間就來到了兩好一壞。
這時候福島終於意識到自己完全陷入了對方捕手的配球節奏。
現在對方手裏有兩個壞球數作為籌碼。而對於福島這邊來說卻不得不采取更謹慎的揮擊策略。
“看準了再打!一定能打得到!”
一壘側看台上有些觀眾發出了這樣的呐喊。不知道是不是和平學園本校的師生。但肯定是他們這一邊的支持者。
帶頭喊話的大概是一位有棒球經驗的觀眾。但他喊的這句話所代表的內容正是對方的捕手常島配球模式的依據。
一般的打者都認為急躁是打擊的大敵。在投手好球數占優的情況下會更傾向於保守的打擊策略。
無論是“看準了”再揮棒,短握球棒,還是用更小幅度的揮棒方式加快揮棒速度。代價都是打擊力量的下降。
福島不打算采用上麵這些策略。
他還是打算全力揮擊。
比賽才剛剛開始,沒必要那麽保守。
長穀川投來一顆誘導性的高位釣球。福島沒有理睬。
接下來的一顆變化球卻騙到了他的空振。三振出局。
“最後的一球你當做指叉球來打了吧。”
走回休息區的時候,矢部明男對福島說。
“如果是指叉球就一定能打得中。”
福島一平看出了這一球的球路。
“內角低的下墜係變化球。”
不過對方的投手長穀川擅長的下墜係變化球是縱向滑球而不是指叉球。
雖然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投手開始練習這一球種。但整體上來說,縱向滑球遠沒有指叉球和變速球常見。
福島當然不是第一次在比賽裏見識這種球路。不過說實話,此前他也僅僅在二年級的東京大會上見過一次。
變化球的種類有很多種分類方式。
其中有一種分法是把所有變化球分為“旋轉”和“不轉”兩種。
下墜係變化球的主流是指叉球和變速球,這兩種都是屬於“不轉”的那一類。
依靠減少棒球旋轉的速度,使得球在接近本壘板瞬間失速下墜。
而縱向滑球則不同。盡管是縱向,但總歸是滑球的一種。
是“旋轉”的球種。
棒球在本壘板前下墜的原因也是來自旋轉而不是失速。
在活動軌跡上與指叉球雖然類似,可速差方麵差異不小。
這一點體現在打擊方麵,就是揮棒時機會完全不同。
比起縱向滑球,福島一平對付指叉球有更多的經驗。一時間身體的本能就驅使雙手按照指叉球的感覺去揮棒。結果當然就是空振。
“下次再碰到縱向滑球應該就能打得到了。”
福島對矢部說道。
“不過呢,長穀川這個投手還有另外一點很難纏。”
“哪一點?”
“其實他會投指叉球,隻是很少用。”
並非是從高校棒球的相關網站上。而是從攝影愛好者分享作品的留言板上。情報擔當田古找到了一組仁天工業高校在京都府大會上比賽的照片。
其中有一張恰好是投手長穀川投球出手之前瞬間的動作。
高速快門清晰的捕捉到了手部細節。中指和食指夾著棒球。典型的指叉球握法。
……
與對方的捕手常島相比,李元讓現階段的配球還是略顯教條和死板。很多時候看起來還是如同教科書一樣的規整。
但幸運的是他的搭檔福島是一位有著優秀控球實力的投手。
像是“好球區邊角模棱兩可位置的直球”或者“掃過外角高最後變成壞球的曲球”這類名捕手的回憶錄裏會寫,但是一般的高校投手根本無法掌握的球路,福島一平都能投的出來。
仰仗這一點,李元讓在第一輪的交鋒裏繼續壓製了對方的打線。
四局下半,他第二次站上打擊區的時候,比分依舊是零比零。
常島的好球先行策略還在執行。
不過對李元讓,他已經有所警惕。
第一球是外角低球,被打成無限接近安打的界外球。
接下來是連續兩顆誘導性的變化球。
李元讓都沒揮棒。
這場比賽當中極為罕見的,球數變成了一好兩壞,投捕方麵落後的局麵。
“果然和傳說中的一樣,很厲害的選球眼啊。今天晚上的《激鬥甲子園》估計會把這個當做重點來報道吧。”
蹲捕在本壘後的常島今天第一次和李元讓搭了話。
“《激鬥甲子園》嗎?不不,還是報道你的好球先行配球法的好。”
“哦?這個被你發現了?”
夏季的甲子園大會,主辦單位是本社位於大阪的“每朝新聞社”。
這家報社同時還是“每朝電視台”的大股東。
每年甲子園進行期間,電視台都會推出一檔名為《激鬥甲子園》的報道節目。在比賽日當晚進行播出。
雖然作為高校球兒來說,打進甲子園然後被這一檔節目進行采訪和報道都是值得誇耀的事。
不過從編輯方針來看,最近幾年的節目當中,在頭兩輪的比賽日結束後會被進行深入報道的球隊都是當天比賽落敗的隊伍。
所以李元讓當然不樂意現在就被當做節目的報道目標。
他還希望能繼續前進。
……
仁天工業的捕手常島一直懷疑自己的配球模式已經被對方看破。而剛才李元讓的話又驗證了這一點。
但從比賽進程來看大多數和平學園的打者都對長穀川的投球一籌莫展。
這也是常島敢於執行這種策略的原因。
就算知道下麵一球可能是好球,一般的打者也未必打得到球。
他的搭檔長穀川至少在高校這級別的比賽中有著足夠的壓製力。
一好兩壞之後。外角低的縱向滑球,恰到好處鑽入好球區死角。
身高臂長的投手長穀川用自己的高壓投法投出的這一球對大多數高校級打者來說都是個難題。
但對於李元讓來說,隻要放鬆心態,緊盯棒球。
打是能夠打得到的。而且這一次,打擊的角度也足夠好。
棒球從半空中穿過一二壘之間,在中堅手身邊落地然後滾向外野更深遠處。
李元讓有充足的時間跑上二壘。
這場比賽和平學園的第二支安打依舊是李元讓製造,而且現在他站上了得點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