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楊漣為什麽要彈劾魏忠賢,就要先從汪文言說起,而要想說汪文言,就要先從遼東經略熊廷弼說起。


    這位奉命於危難之間的遼東經略,和廣寧(今遼寧北鎮)巡撫王化貞為了抵抗氣勢如虹的女真軍隊,製定了一係列的軍事戰略。雖然王化貞和熊廷弼不和,卻也顧全大局,兩人相互配合,很快拿下了邊關重鎮——鎮江。


    而當順利地拿下鎮江以後,王化貞似乎覺得自己是軍事天才,即使從未讀過兵書也能用兵如神,從此和熊廷弼抵觸得厲害,不聽熊廷弼指揮,卻胡亂聽信了其他人的鬼話,甚至以為投降了後金的將領李永芳會當他的內應,又受了蒙古人的欺騙,以為蒙古會派四十萬大軍增援明軍。


    又有內應,又有外援,王化貞得意洋洋,以為自己馬上就能踏破□□哈赤的王帳,建立不世之功業。


    當時王化貞手下有十四萬部隊,熊廷弼身為遼東經略,駐紮在山海關隻有五千餘人。可以說,熊廷弼對他沒有一絲辦法,隻好啟奏朝廷——快來管管這個瘋子。


    然而熊廷弼這個人吧,雖然有些軍事頭腦,為人處世卻不怎麽樣。當時的兵部尚書張鶴鳴偏向王化貞,而熊廷弼明知如此,還處處與張鶴鳴作對……實際上,當時熊廷弼和朝廷上的大半數官員都不和。


    熊廷弼給他臉色看,張鶴鳴更是如此,隻要是王化貞的請奏,一律答應,隻要是熊廷弼的要求,一律駁回。熊廷弼無可奈何。


    鎮江之捷,全朝廷歡天喜地,隻有熊廷弼點名批評:“戰略方針明明是三方兵力集合,再一起進攻,文龍發動太早,使敵人恨透了遼地之民,把周圍四衛的軍民屠戮殆盡,使東山軍民灰心;我們請朝鮮出兵,卻沒讓軍隊回去,這讓朝鮮君臣恐懼後金的凶狠,不敢再與大明合作;令河西軍隊喪氣,擾亂了三方並進的計劃,耽誤了聯絡朝鮮的打算,把它看作奇功,實際上是奇禍。”


    可惜,當時的朝堂沒有人聽得進熊廷弼之言,皆以為那是嫉妒王化貞之功。


    更何況,在這封奏章上,熊廷弼再一次點名批評張鶴鳴,“我有經略之名,無其實,遼左的戰事都是張樞密和王撫臣一起辦的。”大家更不敢過問此事。


    天啟帝訊問後,得知遼左戰事的確如熊廷弼而言,自己派不上什麽用場,便將張鶴鳴狠狠罵了一頓,張鶴鳴從此更恨熊廷弼了。


    八月裏,王化貞打算並著蒙古人的十四萬軍隊一舉進攻,熊廷弼反對。當時王化貞的奏章到朝廷時,朝裏許多大臣都心有懷疑,可當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國之大事不容妄議,又看到熊廷弼反對,心中那一點不安也打消了,沒人說再說該計劃的不好。


    萬幸的是,蒙古人的十四萬軍隊爽約了,沒來。王化貞傻眼,這才知道蒙古人不可信,打消了這個念頭。


    但王化貞任不死心,報告朝廷,請求再給六萬兵馬,保證一舉掃蕩敵人。


    那時的內閣首輔是東林黨首葉向高,是王化貞的主考官,算是他半個老師,便同意了此事。熊廷弼聽說後,上書道:“就請按撫臣約定的辦吧,同時請及早罷掉我的官職,以便於鼓舞士氣。”這可是明晃晃的“有我沒他,有他沒我”非得要朝廷拿出個決定來。


    於是朝廷決定把熊廷弼拿掉。


    可還沒來得及動手,朝廷一眾官員就被啪啪打臉。撥給王化貞的六萬人馬,加上他自己原有的十四萬,一共二十萬部隊,被後金打了個落花流水。原來王化貞的心腹早已投降後金,將他的一概計劃、路線賣了個一幹二淨。□□哈赤帶人奇襲王化貞軍營,一舉得手。


    慌亂之中,王化貞隻帶了兩個隨從,往山海關跑。熊廷弼帶人去接應,在大淩河邊找到了落魄不已的王化貞。


    這時候,應該上演一出將相和才符合政治正確、主流思想。然而熊廷弼就不,他一身盔甲擦得鋥亮,扶起因為疲於奔命而形容枯槁的王化貞,微笑著問:“你不是說六萬軍隊就可以把敵人一舉蕩平,現如今呢?”


    簡直欠打。


    幸好當時王化貞已經被後金打得沒脾氣了,這時候對一直反對他戰略的熊廷弼一心一意地崇拜,絲毫不敢違抗。這才沒鬧出更大的事故來。


    廣寧失守後,王化貞建議退守寧遠,又遭到了熊廷弼的一口回絕。


    熊廷弼認為廣寧失守以後,錦州、寧遠都已經是被敵人圍困的孤城,不再有利用價值。他們應該立刻放棄這兩座城,堅清壁野,退守山海關。


    王化貞這時候覺得,隻要是熊廷弼反對的,都是錯誤的,隻要是熊廷弼決定的,都是正確的。兩人立刻行動起來,王化貞帶領剩下的部隊趕回山海關,熊廷弼指揮軍隊撤離百姓,放火燒城。


    兩個人沒有一點向朝廷、向內閣、向天啟皇帝報備的想法,就直接地、徹底地、放棄了遼西走廊。


    然後兩人就被彈劾了,然後就被抓進刑部大牢了。


    舉國嘩然,朝廷上下氣氛緊張。


    王化貞是東林黨毋庸置疑,他的座師是當時的內閣首輔葉向高,更是東林首領。當時整個東林黨都在為他奔走辯護,試圖在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手下保下王化貞。


    但這件事必須有人頂缸,東林黨選中了熊廷弼,畢竟這事的直接幹係就這兩個人。


    可當時的東林黨還有像楊漣這樣的正人君子。他們站出來反對,說,雖然王化貞是我們東林黨人,但廣寧失守,的確是他的責任,和人家熊廷弼一點關係也沒有,不能因為熊廷弼不是我們東林黨人就這麽隨便拉出去頂缸。


    最後,他們得出一致的判決:熊廷弼你的戰略看起來不錯,至少現在為止還沒出現問題。但是你不經過朝廷商議,便直接拋棄大明疆土的方式,罪該萬死。


    這並不是朝廷的決議,而是東林黨內部的自我妥協——成全了熊廷弼的名聲,但用你的命來換王化貞的命。


    王化貞一看東林黨毫不猶豫地辦了熊廷弼,他坐不住了。在他看來,熊廷弼和這事一點關係都沒有,廣寧失守從頭到尾都是他自己戰略失策、用人不當。可連熊廷弼都判死刑了,那他啟不是要誅九族?


    恐懼之下的王化貞辦了件蠢事——他為了活命投靠魏忠賢。


    東林黨都懵逼了!特別是葉向高,大概當時整個人都是“直播□□臉”吧——我這麽前前後後這麽盡心盡力地支持你,現在你出事了我還為你奔走,在黨內挽回你的聲譽,為你和黨內其他人爭執,還為了你對不起熊廷弼,結果你轉臉就投靠了閹黨?


    得了,王化貞你以為你投靠了閹黨就能無事了嗎?這件事牽扯到了魏忠賢,牽扯到了閹黨,直接就變成了性質嚴重的黨爭。


    而熊廷弼知道自己的判決之後,立刻找到了汪文言這位“布衣卿相”,拿出四萬兩讓他走關係,保下自己的性命。


    汪文言很仗義,自己隻貪了兩萬兩,用剩下的兩萬兩走關係。他走的關係也不一般,是走的魏忠賢的關係。


    但是,這關係沒走成。並不是因為魏忠賢看不上這兩萬兩——他看得上的。也不是因為汪文言是東林黨的關係,因為汪文言並沒有直接出麵。


    是因為他最近剛收了王化貞做小弟。


    之前在陸萬齡、祝捷建生祠那會兒就說過了,魏忠賢是很寶貴自己手下的小弟的,要不是緊要關頭是不會做出棄車保帥這樣的事的。


    廣寧失守,丟棄遼東這麽大的事,無論魏忠賢手眼如何通天,都必須給出個交代。這件事的直接關係人隻有王熊兩人,要想保下王化貞,就要熊廷弼頂罪。這樣的話,他怎麽會收錢辦事呢?


    最後,這筆錢進了東林黨的口袋裏——就是親手把熊廷弼推入死路的東林黨——反正他們想把王化貞拉下馬,就必須保熊廷弼,原本沒有銀子拿要幹,現在有銀子還是要幹,那為什麽不拿銀子幹呢?


    此後,圍繞著“遼東淪陷的罪人到底王化貞還是熊廷弼”展開了激烈而漫長的拉鋸戰。而熊廷弼和王化貞兩人也隨著這場拉鋸戰整整關了一年之久。


    直到第二年京察結束,事情才開始發生變化。魏忠賢得知當時不是熊廷弼直接找的他來保自己,而是委托給了東林黨一係的汪文言,而汪文言當時收了四萬兩,卻隻拿出了兩萬兩救人,剩下的兩萬兩不知去了哪裏,而這之後東林黨開始積極營救熊廷弼,已經死緩到現在了。


    魏忠賢立刻和人說:“一定是東林黨收了錢保下了熊廷弼。他們誠心要和咱家作對!去吧汪文言抓了,要好好審他。從他嘴裏,敲出東林黨的罪證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代名臣的製作方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空住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空住人並收藏一代名臣的製作方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