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言這個人,官職不大,原本隻是一個獄吏,結果監守自盜被人發現後,隻好逃到了京城,買了一個監生,然後開始了他的發達之路。和陸萬齡、祝捷不同,汪文言選中了東林黨,幫助東林黨擊敗了齊、楚,、浙三黨,後來在東林黨的幫助下一直坐到了中書舍人的位置。
汪文言在東林黨中的位置不是最高的,但是是最關鍵的。
因為一個黨派裏當然不可能都是光明正大、所有人一樣幹淨,總有人要處理那些私底下的那些肮髒交易。可東林黨都是些自詡為正人君子的文人書生,是不屑於搞那些下三濫的手段的,可政治鬥爭不是說不搞就能不搞的。那麽東林黨就需要一個人來幫他們處理所有的齷蹉事情,汪文言機敏有心計,自然是不二人選。
就這麽一個掌握了所有齷蹉交易的人被閹黨控製了,東林黨當然恐慌不已。若是汪文言沒有撐過錦衣衛的嚴刑拷打,就算隻是招了一兩成的秘密,恐怕魏忠賢也能擴大成十二分。
很難說汪文言是一個硬骨頭的人,相反,他是個非常狡猾的老油條,怎麽看都不像是會為了東林黨獻身的樣子。葉向高仿佛看到了東林黨被魏忠賢打垮擊潰的樣子,葉向高立刻提出汪文言是內閣中書,是他任命的,汪文言犯了錯誤,他既有識人不清的責任,也有管理不嚴的責任,請求把自己免職,但不要牽連太廣。
葉向高的意思很明顯,向魏忠賢示弱,試圖拿內閣首輔的職位來做交易,換取東林黨平安度過這場危機。
可是被魏忠賢直截了當地拒絕了,並表示必須立刻、徹底地查清汪文言涉及的一切案子。
東林黨慌了,決定執行計劃b——軟的不行就來硬的。
於是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就這麽登場了。
實際上,楊漣並不是隻為了東林黨才彈劾魏忠賢的。從魏忠賢幹掉王安上位開始,這些年來,楊漣一直默默注視著這個劉瑾第二,甚至比劉瑾更加凶殘的東廠太監首領。
楊漣當時隻是一介小官,隻是因為直言進諫,得了先帝信任,才被欽定的顧命大臣,置於各位閣臣之上。楊連這些年來一直記得先帝知遇之恩,移宮案、天啟帝登基,都奮不顧身衝在最前麵。
可是魏忠賢上台後,楊漣卻漸漸沉默於後台,許久不見其身影。並不是楊漣怕了魏忠賢,而是他深知天啟帝並不是先帝那樣聽得進臣子勸告的明君,若是還像先帝那時一樣蠻幹,隻能得到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可是現在情形已經不允許他繼續看下去,這就是東林黨和魏忠賢決一死戰的時刻。楊漣站了出來,寫下了彈劾魏忠賢的二十四大罪。他是先帝立下的顧命大臣,天啟帝就算不看任何人的奏章,也不能不看他的。楊漣有信心,隻要天啟帝看到了,必然勃然大怒,不可能不處理魏忠賢。
天啟四年,六月一日這天清晨,範鉉超的小妹妹出生了,楊漣這位聲譽極高的名臣也踏上了一條死路。他打算在這一日的朝會上當眾念出這份奏折,沒有人可以阻擋他,天啟帝不得不聽,魏忠賢不得不聽,文武百官不得不聽。
今日就是魏忠賢的死期。
出發時,楊漣是這麽信誓旦旦地想的。
可是,六月初一,天啟帝下令免朝。不止如此,天啟帝一連三天都沒上朝。楊漣的奏章交不出去,便想了一計,直接把奏章遞了上去,他心知這樣做,奏章必然會落到魏忠賢手上。魏忠賢肯定會壓下這奏章。但楊漣不怕,天啟帝總是會上朝的,他是左副都禦史,有直接麵陳皇帝的資格,交給魏忠賢,這是他的宣戰書。
朱由檢早就算著這日子了。
他早前就和陳翰林等一眾講官含蓄地表達過對魏忠賢的不滿。他打算著,東林黨雖然在外朝頗有勢力,可宮中卻是他們勢力的盲點。他們要除去魏忠賢,勢必要與他聯係,隻有這樣,才有機會一舉將魏忠賢拉下馬,除去閹黨這個龐然大物。
可他等啊等,等到聽說楊漣將奏章交了上去了,都還沒人來和他聯係,便意識到東林黨還是和以前一樣,以為以為的正義天道站在他們這邊就能勝利,壓根就沒打算與他聯手的打算。
朱由檢在寢宮裏轉了幾圈,意識到若是錯過這個機會,魏忠賢恐怕真的要威風到自己登基,而自己也會錯失最好的立威時機。好吧,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
刻不容緩,朱由檢立刻換了便服出宮,隻帶著幾個暗衛,在西市轉了幾圈,甩掉探子,便拐道到了楊漣府上。
他沒去正門,他去了後門。
楊漣正在書房裏盤算著在上朝要如何對天啟帝說,才能達到奏章的最大效果,這幾日魏忠賢會又會使出什麽手段來阻止他上朝——最壞的情況就是直接刺殺他。
魏忠賢不是做不出來的,實際上,做過這種事魏忠賢是有前科的。
正當他憂心忡忡的時候,突然聽說有個自稱是熟人的人拿著拜帖來求見,楊漣十分奇怪,又有些疑心是不是魏忠賢派來的刺客?
可當他打開拜帖一看,熟悉的字跡,落款處一個“信”字,讓他恍然大悟,“快快快,快請……不,還是我出去迎吧。”楊漣整整衣冠,快步往後麵而去。那副著急的模樣,看得仆人心生奇怪,那人是什麽來頭,老爺居然如此重視?
楊漣往後門走的時候,心情非常激動。若說有誰是天啟帝最信任的人,回答便是客氏、魏忠賢、信王和張皇後。張皇後是堅定的反對魏忠賢,可她隻是深宮婦人,勢力甚至連自己宮裏的人都沒法完全控製。
可信王殿下不一樣,他不但是天啟帝最信任的人,也和東林黨接觸得更多,雖然不曾和魏忠賢公開對立過,卻是偏向東林黨這邊的。
楊漣之前也沒和信王合作過,隻是聽東林黨其他人說過信王殿下言語中曾表達過對魏忠賢的不滿,他也沒放在心上,一時之間忘了信王的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信王主動來接觸自己,楊漣心知信王其意,非常感動。
畢竟朱由檢不但深得天啟帝信任親近,也和客氏、魏忠賢麵子上關係尚可。他這時候又快到成年,天啟帝不願自己僅剩下的弟弟遠離自己身邊去封地,正在京裏給他選地建王府,又讓張皇後張羅著給他選王妃。
眼見著就要脫離皇宮這個苦海,去過一個富貴閑王的瀟灑日子,信王這時候卻毫不猶豫地轉身投入這個大泥潭。除了信王嫉惡如仇,對魏忠賢也是恨之入骨以外,楊漣想不到別的原因了。
楊漣快步到了後門,就看見信王朱由檢穿著一身青色便服等著,怡然自若地把玩自己紙扇上的吊墜,沒有一點緊張慌亂之意,楊漣不禁在心裏讚一聲好膽色。
朱由檢聽到動靜,一抬頭就看見那位永遠一臉嚴肅,氣勢十足的楊漣楊大人神色激動,他出得門,一揖手,恭敬道:“微臣見過信王殿下。”
朱由檢笑道:“楊大人,本王今日突然來訪,打擾了,希望你不要介意。”
“怎麽會介意呢,我感謝信王殿下還來不及。”楊漣真心實意地說,“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信王殿下,請。”
朱由檢便抬步進去楊府。從後門到去書房的這段路上,他還對楊漣府上的花草水榭頗為好奇,不過楊漣府上不大,隨便走走就到書房了。
楊漣請朱由檢上座,待仆人上了茶,楊漣揮揮手,讓他下去,一瞥之間,看見暗衛已經牢牢守在門口,想必這間小書房周圍也有暗衛警惕。楊漣見狀,對信王的來意也心裏有了個底。
果然,朱由檢直截了當道:“本王聽說楊大人上了一份彈劾魏忠賢的折子,如今卻在魏忠賢手上了。”
楊漣歎了口氣,說道:“是啊,這幾日陛下一直沒有上朝,我無法麵呈陛下,隻好遞了上去。也讓魏忠賢知道我和他魚死網破的決心。”
朱由檢嚴肅道:“楊大人忠心可嘉,父皇駕崩時的凶險,當年我雖然還小,卻也略有耳聞。全靠楊大人和一眾學士,皇兄才能順利登基,否則如今還是李選侍把持朝政。那我大明就危險了。”
“如今大明也在危機之中。”楊漣痛苦地說,“我這些年來,辜負先帝所托,未能輔佐陛下勵精圖治,卻疏忽之間讓小人趁機而入,又狂妄大意,才讓魏閹猖狂至今,禍國殃民啊。”
頓了頓,楊漣又振奮道:“雖是如此,但魏忠賢作惡的日子也到頭了。魏忠賢一日不讓陛下上朝,可不可能永遠不讓陛下上朝,隻要陛下上朝,看了我的折子,定能——”
“可魏忠賢要是不讓皇兄看呢?”朱由檢輕聲道,沒有被楊漣激烈的言辭感染,看不出一點激動之意。
“那我便在朝會上麵呈陛下。”
“若是汪文言沒能撐到那時候呢?”
前世汪文言是沒撐到那時候,可他也沒有陷害楊漣,直到嚴刑拷打到了受不了要服軟的時候,錦衣衛統領許顯純要他招楊漣貪汙,汪文言卻喊出一句驚天動地的“這世上沒有貪贓的楊漣”。
可是,沒用。
汪文言沒招就死了,沒關係,他們可以捏造口供。楊漣的奏章剛到天啟帝手上,魏忠賢便指使念奏章的太監一邊裝作念奏章的樣子,一邊篡改現編奏章,把那二十四罪改得體無完膚。
楊漣被天啟帝痛斥是“一派胡言”“前後矛盾”,緊接著就是汪文言的“口供”,直接將楊漣關入大牢,最後折磨致死。在楊漣死後,再也沒有人敢直麵魏忠賢之威。
朱由檢上輩子第一願望是出宮,遠離這個泥潭,然後做個富貴閑王。這件事是他出宮前最後經曆的一場震動京城的大事,朱由檢記得尤為清楚,因為他當時還慶幸自己平日不曾惹到魏忠賢。
可現在不一樣了。
朱由檢抬眸,目光直視楊漣,麵上是少年人的初生牛犢不怕虎,眼中卻是多年為帝後的成熟穩重。
“我有個辦法,不知楊大人願意聽否?”
汪文言在東林黨中的位置不是最高的,但是是最關鍵的。
因為一個黨派裏當然不可能都是光明正大、所有人一樣幹淨,總有人要處理那些私底下的那些肮髒交易。可東林黨都是些自詡為正人君子的文人書生,是不屑於搞那些下三濫的手段的,可政治鬥爭不是說不搞就能不搞的。那麽東林黨就需要一個人來幫他們處理所有的齷蹉事情,汪文言機敏有心計,自然是不二人選。
就這麽一個掌握了所有齷蹉交易的人被閹黨控製了,東林黨當然恐慌不已。若是汪文言沒有撐過錦衣衛的嚴刑拷打,就算隻是招了一兩成的秘密,恐怕魏忠賢也能擴大成十二分。
很難說汪文言是一個硬骨頭的人,相反,他是個非常狡猾的老油條,怎麽看都不像是會為了東林黨獻身的樣子。葉向高仿佛看到了東林黨被魏忠賢打垮擊潰的樣子,葉向高立刻提出汪文言是內閣中書,是他任命的,汪文言犯了錯誤,他既有識人不清的責任,也有管理不嚴的責任,請求把自己免職,但不要牽連太廣。
葉向高的意思很明顯,向魏忠賢示弱,試圖拿內閣首輔的職位來做交易,換取東林黨平安度過這場危機。
可是被魏忠賢直截了當地拒絕了,並表示必須立刻、徹底地查清汪文言涉及的一切案子。
東林黨慌了,決定執行計劃b——軟的不行就來硬的。
於是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就這麽登場了。
實際上,楊漣並不是隻為了東林黨才彈劾魏忠賢的。從魏忠賢幹掉王安上位開始,這些年來,楊漣一直默默注視著這個劉瑾第二,甚至比劉瑾更加凶殘的東廠太監首領。
楊漣當時隻是一介小官,隻是因為直言進諫,得了先帝信任,才被欽定的顧命大臣,置於各位閣臣之上。楊連這些年來一直記得先帝知遇之恩,移宮案、天啟帝登基,都奮不顧身衝在最前麵。
可是魏忠賢上台後,楊漣卻漸漸沉默於後台,許久不見其身影。並不是楊漣怕了魏忠賢,而是他深知天啟帝並不是先帝那樣聽得進臣子勸告的明君,若是還像先帝那時一樣蠻幹,隻能得到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可是現在情形已經不允許他繼續看下去,這就是東林黨和魏忠賢決一死戰的時刻。楊漣站了出來,寫下了彈劾魏忠賢的二十四大罪。他是先帝立下的顧命大臣,天啟帝就算不看任何人的奏章,也不能不看他的。楊漣有信心,隻要天啟帝看到了,必然勃然大怒,不可能不處理魏忠賢。
天啟四年,六月一日這天清晨,範鉉超的小妹妹出生了,楊漣這位聲譽極高的名臣也踏上了一條死路。他打算在這一日的朝會上當眾念出這份奏折,沒有人可以阻擋他,天啟帝不得不聽,魏忠賢不得不聽,文武百官不得不聽。
今日就是魏忠賢的死期。
出發時,楊漣是這麽信誓旦旦地想的。
可是,六月初一,天啟帝下令免朝。不止如此,天啟帝一連三天都沒上朝。楊漣的奏章交不出去,便想了一計,直接把奏章遞了上去,他心知這樣做,奏章必然會落到魏忠賢手上。魏忠賢肯定會壓下這奏章。但楊漣不怕,天啟帝總是會上朝的,他是左副都禦史,有直接麵陳皇帝的資格,交給魏忠賢,這是他的宣戰書。
朱由檢早就算著這日子了。
他早前就和陳翰林等一眾講官含蓄地表達過對魏忠賢的不滿。他打算著,東林黨雖然在外朝頗有勢力,可宮中卻是他們勢力的盲點。他們要除去魏忠賢,勢必要與他聯係,隻有這樣,才有機會一舉將魏忠賢拉下馬,除去閹黨這個龐然大物。
可他等啊等,等到聽說楊漣將奏章交了上去了,都還沒人來和他聯係,便意識到東林黨還是和以前一樣,以為以為的正義天道站在他們這邊就能勝利,壓根就沒打算與他聯手的打算。
朱由檢在寢宮裏轉了幾圈,意識到若是錯過這個機會,魏忠賢恐怕真的要威風到自己登基,而自己也會錯失最好的立威時機。好吧,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
刻不容緩,朱由檢立刻換了便服出宮,隻帶著幾個暗衛,在西市轉了幾圈,甩掉探子,便拐道到了楊漣府上。
他沒去正門,他去了後門。
楊漣正在書房裏盤算著在上朝要如何對天啟帝說,才能達到奏章的最大效果,這幾日魏忠賢會又會使出什麽手段來阻止他上朝——最壞的情況就是直接刺殺他。
魏忠賢不是做不出來的,實際上,做過這種事魏忠賢是有前科的。
正當他憂心忡忡的時候,突然聽說有個自稱是熟人的人拿著拜帖來求見,楊漣十分奇怪,又有些疑心是不是魏忠賢派來的刺客?
可當他打開拜帖一看,熟悉的字跡,落款處一個“信”字,讓他恍然大悟,“快快快,快請……不,還是我出去迎吧。”楊漣整整衣冠,快步往後麵而去。那副著急的模樣,看得仆人心生奇怪,那人是什麽來頭,老爺居然如此重視?
楊漣往後門走的時候,心情非常激動。若說有誰是天啟帝最信任的人,回答便是客氏、魏忠賢、信王和張皇後。張皇後是堅定的反對魏忠賢,可她隻是深宮婦人,勢力甚至連自己宮裏的人都沒法完全控製。
可信王殿下不一樣,他不但是天啟帝最信任的人,也和東林黨接觸得更多,雖然不曾和魏忠賢公開對立過,卻是偏向東林黨這邊的。
楊漣之前也沒和信王合作過,隻是聽東林黨其他人說過信王殿下言語中曾表達過對魏忠賢的不滿,他也沒放在心上,一時之間忘了信王的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信王主動來接觸自己,楊漣心知信王其意,非常感動。
畢竟朱由檢不但深得天啟帝信任親近,也和客氏、魏忠賢麵子上關係尚可。他這時候又快到成年,天啟帝不願自己僅剩下的弟弟遠離自己身邊去封地,正在京裏給他選地建王府,又讓張皇後張羅著給他選王妃。
眼見著就要脫離皇宮這個苦海,去過一個富貴閑王的瀟灑日子,信王這時候卻毫不猶豫地轉身投入這個大泥潭。除了信王嫉惡如仇,對魏忠賢也是恨之入骨以外,楊漣想不到別的原因了。
楊漣快步到了後門,就看見信王朱由檢穿著一身青色便服等著,怡然自若地把玩自己紙扇上的吊墜,沒有一點緊張慌亂之意,楊漣不禁在心裏讚一聲好膽色。
朱由檢聽到動靜,一抬頭就看見那位永遠一臉嚴肅,氣勢十足的楊漣楊大人神色激動,他出得門,一揖手,恭敬道:“微臣見過信王殿下。”
朱由檢笑道:“楊大人,本王今日突然來訪,打擾了,希望你不要介意。”
“怎麽會介意呢,我感謝信王殿下還來不及。”楊漣真心實意地說,“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信王殿下,請。”
朱由檢便抬步進去楊府。從後門到去書房的這段路上,他還對楊漣府上的花草水榭頗為好奇,不過楊漣府上不大,隨便走走就到書房了。
楊漣請朱由檢上座,待仆人上了茶,楊漣揮揮手,讓他下去,一瞥之間,看見暗衛已經牢牢守在門口,想必這間小書房周圍也有暗衛警惕。楊漣見狀,對信王的來意也心裏有了個底。
果然,朱由檢直截了當道:“本王聽說楊大人上了一份彈劾魏忠賢的折子,如今卻在魏忠賢手上了。”
楊漣歎了口氣,說道:“是啊,這幾日陛下一直沒有上朝,我無法麵呈陛下,隻好遞了上去。也讓魏忠賢知道我和他魚死網破的決心。”
朱由檢嚴肅道:“楊大人忠心可嘉,父皇駕崩時的凶險,當年我雖然還小,卻也略有耳聞。全靠楊大人和一眾學士,皇兄才能順利登基,否則如今還是李選侍把持朝政。那我大明就危險了。”
“如今大明也在危機之中。”楊漣痛苦地說,“我這些年來,辜負先帝所托,未能輔佐陛下勵精圖治,卻疏忽之間讓小人趁機而入,又狂妄大意,才讓魏閹猖狂至今,禍國殃民啊。”
頓了頓,楊漣又振奮道:“雖是如此,但魏忠賢作惡的日子也到頭了。魏忠賢一日不讓陛下上朝,可不可能永遠不讓陛下上朝,隻要陛下上朝,看了我的折子,定能——”
“可魏忠賢要是不讓皇兄看呢?”朱由檢輕聲道,沒有被楊漣激烈的言辭感染,看不出一點激動之意。
“那我便在朝會上麵呈陛下。”
“若是汪文言沒能撐到那時候呢?”
前世汪文言是沒撐到那時候,可他也沒有陷害楊漣,直到嚴刑拷打到了受不了要服軟的時候,錦衣衛統領許顯純要他招楊漣貪汙,汪文言卻喊出一句驚天動地的“這世上沒有貪贓的楊漣”。
可是,沒用。
汪文言沒招就死了,沒關係,他們可以捏造口供。楊漣的奏章剛到天啟帝手上,魏忠賢便指使念奏章的太監一邊裝作念奏章的樣子,一邊篡改現編奏章,把那二十四罪改得體無完膚。
楊漣被天啟帝痛斥是“一派胡言”“前後矛盾”,緊接著就是汪文言的“口供”,直接將楊漣關入大牢,最後折磨致死。在楊漣死後,再也沒有人敢直麵魏忠賢之威。
朱由檢上輩子第一願望是出宮,遠離這個泥潭,然後做個富貴閑王。這件事是他出宮前最後經曆的一場震動京城的大事,朱由檢記得尤為清楚,因為他當時還慶幸自己平日不曾惹到魏忠賢。
可現在不一樣了。
朱由檢抬眸,目光直視楊漣,麵上是少年人的初生牛犢不怕虎,眼中卻是多年為帝後的成熟穩重。
“我有個辦法,不知楊大人願意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