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威海衛的中英衝突還沒有安撫下來,那邊膠州的青島德租界又開始鬧騰。[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棉_._.花_._.糖_._.小_._.說_._.網<<<$.]


    傳令兵隻是報告了膠州的動靜,至於具體情況也隻是吱吱唔唔的語焉不詳,李希傑讓他下去領賞去了。


    看著李希傑殷切的眼神,餘顯也知道是自己的事逃不過去:“李大人自可放心,威海衛的英國人和膠澳的德國人由我去處理,隻是袁大人(由王士珍傳達)說濟南離煙台路途遙遠,我的辦公經費由登萊青膠道出,不知兵備大人意下如何。”


    袁世凱的意思是登萊青道道台李希傑雖然是與餘顯都是道員,但人家登萊青膠道道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加兵備銜,1862年(同治元年)兼任東海關監督,論官李希傑比餘顯他大,同時又握著餘顯的財源,正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餘顯以後肯定得受製於李希傑。


    可是餘顯發現袁世凱沒說具體每個月多少辦公經費啊!作為一個勵誌從遊戲中撈錢的普通玩家自然是能撈多少是多少,事先放下,先要錢!


    李希傑也是半信半疑:“餘大人你真有辦法?”


    餘顯自己心裏也沒底,畢竟隻在德國商船上待過服務員,鬼知道這外交怎麽弄,不過輪到要經費時肯定要表現的有把握些:“這個事情大人盡管放心,袁大人本就是國內少有的熟悉洋務的封疆大吏,選我自然是知道我的實力,我辦事,你放心!”盡管餘顯自己也不知道成不成。<strong>.</strong>


    李希傑似乎有點信心:“餘大人你要多少辦公經費?”


    餘顯一想滿天要價嘛:“大人你也知道就要建道台衙門,經常與洋人交往,正所謂所交無小事,若是道台衙門修的差了,可有損我泱泱大國的顏麵。”


    李希傑也沒耐心聽不去:“餘大人到底要多少錢?”


    餘顯卻也在想著該要多少錢,清末山東歲入白銀1131.1699萬兩,歲出百銀1052.9028萬兩。餘顯怎麽也得多占點:“30萬兩官銀修衙門。”按照清末匯率白銀100兩比大洋70塊,大概是42萬塊大洋。


    對麵的李希傑立馬怒了,但是又怕把餘顯嚇走:“我朝聖祖皇帝下旨“永不加賦”,餘大人,我這可是咬緊牙縫省不來的錢可沒那麽多!”


    本來餘顯就準備坐地還價,一聽這話,立馬想到在火車上無聊看俞大練有關錢穀師爺的書籍,知道“永不加賦”的貓膩:清朝,康熙皇帝說永不加賦,就是說田賦的數目固定下來,以後不會再加了。咋一看這是仁政,可能康熙當初也是當作仁政辦的,但國家到處都在用錢,尤其是乾隆的時候,總在打仗,他爺爺和老子攢下的家底,很快就到底了,但不加賦的祖製又不能違背,怎麽辦?就增加各種其他稅的名目。崇文門的稅收地位更加重要。北京光一個崇文門,一年收稅高達90萬兩白銀上下,這些巨額稅收,大部分都進入了皇家私人口袋,管理這件事的官員都是滿族人,從來沒有漢人的份兒。


    餘顯咳嗽了一聲,同聲腦子裏組織了些語句:“李大人,聖祖皇帝是定下“永不加賦”的規矩,可這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可除了田賦之外不還有礦稅、鹽課、茶稅及各種工商雜稅,甚至可以采用借稅、厘金、義穀等手段強製收稅嗎?”


    李希傑卻擺擺手:“國朝稅賦自有章程,豈可胡亂添加,這不是橫征暴斂,率獸食人嗎?”


    若是以前,餘顯可能會信,但是自從被俞大練在火車上科普了兩天,餘顯隻能說李希傑在罵自己。清末有個三進縣衙為民請命的監生宋煊文,經過兩個時辰的舌戰,終使知縣理屈辭窮,被迫革除違法征收的製錢、錢串、戶口、布袋、轎杠等雜費,並準許百姓在繳納錢糧時,製錢、銅元任便。這事說明清朝製稅權已經下放到縣令一級,一個縣令就可以製造稅種或者取消稅種,你堂堂一道台好說自己沒這權力?


    但是李希傑自己打自己臉可以別人打臉那就不好說了,餘顯畢竟銀糧受製於李希傑,隻能哭窮著說:“李大人,外交畢竟無小事啊!這錢是無論如何都必須要的啊!況且我這道台衙門還得兼顧屯田之要務,屬吏庫大使、倉大使、場大使、鹽課大使、關大使等雜職都必須有,雖然大多秩從九品或未入流不等,可這招攬人才的安家費、俸祿、養兼銀可是樣樣少不得的!”餘顯總是感覺自己漏了什麽東西。


    李希傑想了一想:“30萬兩白銀實在是難以籌備,但是20萬兩白銀還是有的。隻是這20萬兩白銀可含著今年一切官吏的費用!”


    餘顯也沒多想,自己除了一個師爺一哨兵,什麽開銷都沒有,屬吏更是連影都沒有。二十萬兩白銀可以兌28萬大洋的巨款,夠餘顯建了衙門再撈一筆,但餘顯也沒答應的太滿,隻說先湊合湊合。餘顯總感覺李希傑隱瞞了什麽,可也不好多問。


    隨著李希傑起回到登萊青膠道道台衙門,餘顯首先把俞大練叫來,兩人就開始琢磨在那建衙門,至於中外衝突事件太棘手了,還是先放在一邊涼涼。


    王士珍傳達袁世凱的命令是今年隻能在山東半島登萊青膠道待著,所以道台衙門的選址也隻能在登萊青膠道轄登州、萊州、青州3府,計26個州縣,有寧海州、平度州、膠州、榮成縣、文登縣、海陽縣、福山縣、蓬萊縣、黃縣、棲霞縣、萊陽縣、招遠縣、掖縣、昌邑縣、濰縣、高密縣、即墨縣、高苑縣、博興縣、樂安縣、壽光縣、臨淄縣、益都縣、臨朐縣、安丘縣、諸城縣。


    首先排除的是內陸地區,餘顯主要防護的兩個租界——青島、威海都靠海,交通上陸路比不上海路的便捷。而且最好在青島和威海衛之間。若是隻在一者一側,離另一邊就遠了。符合這一要求的隻有榮成縣、海陽縣和即墨縣。當然最好有些大型港口好為以後考慮。


    其次是選擇縣裏還是在野外,主幕兩人都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野外。這是在泰安的心理陰影——一個縣裏的玩家就敢攪風攪雨,那還是在濟南左近,咱現在雖然是四品官,但到底是文官,隻有一哨剛轉職的,和普通人沒什麽區別的普通士兵,還是找個沒什麽礦產之類的亮點的荒效野外“高築牆,廣積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論戰庚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都亭節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都亭節士並收藏論戰庚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