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幾乎已分配完畢,它所剩下的地區也正在被瓜分,被征服,被拓居,想一想你夜晚在空中所看到的那些星球吧,想想那些我們永遠無法到達的遠大的世界吧!我常常這樣想,如果可能的話,我將吞並這些星球。看到它們這樣清楚而又那麽遙遠,真使我感到悲傷。”
——塞西爾-羅得斯,1889年
十九世紀末。如果翻開那時的世界地圖,人們會發現,從冰封荒蕪的加拿大海岸到炎熱富饒的印度次大陸,從廣袤無垠的澳大利亞大陸到大西洋中隻有幾塊礁岩的彈丸小島,全世界有將近百分之三十的土地標著猩紅的顏色。在這些土地上,藍白紅三色的米字旗高高飄揚,向全世界炫耀著登峰造極的“日不落帝國”那不可一世的傲慢、自負和輝煌。
十九世紀下半葉是世界近代史上一個風雲動蕩的年代,在1848年歐洲革命浪潮前後,隨著比利時的獨立、德意誌和意大利的統一,歐洲的工業革命和社會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無數的工廠、礦井、鐵路出現在西歐和南歐那些恬靜的鄉村田園風景中,如林的煙囪不斷地在魯爾河、波河、馬斯河兩岸豎立起來。這些新興的歐洲資本主義國家,一則出於覺醒的所謂“民族意識”,更多的則是迫於經濟上的壓力,麵臨著它們的英法前輩所曾麵臨的同樣問題——為了獲得最大的利潤,就需要進行最大程度的剝奪,而在十九世紀歐洲眾多革命浪潮的前車之鑒下,它們知道對國內的過度剝奪很可能會導致改朝換代,所以隻能把目光轉向海外。所以需要在海外征服最富饒的原料供應地,獲得最廉價的勞動力,取得最大的商品利潤,以及最大的市場資源。
為了征服殖民地,如本段開頭引言所說,當時英帝國對外擴張政策的象征、征服非洲殖民地的先鋒人物——塞西爾·羅得斯竟然想到了去征服其它星球。瓜分別的星球當然不現實,不過有一個蠻荒而富饒的大陸就擺在他的眼前。在當時最後一片未完全開發的處女大陸——非洲,那裏有無法形容的原料寶藏,取之不盡的人力資源。為了在非洲爭奪更多的殖民地、更多的原料、更多的市場,新興的和老牌的歐洲列強們上演了一幕幕競爭、角逐、勾心鬥角、縱橫捭闔的好戲。為了在瓜分非洲的競爭中給自己攫取最大的利益,兩個新的歐洲殖民國家——比利時和德國出現在非洲舞台上,向英法發出了挑戰。早在1861年,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就寫道:“……海洋衝刷著我們的海岸,世界展現在我們眼前。汽船和電力縮短了距離。地球表麵一切未占用的土地(大多數在非洲),能夠成為我們行動和成功的地域……。”在1884年的柏林會議之後,比利時國王名正言順地把自己的旗幟插在了盛產礦物、寶石、木材的剛果河流域。另外一方麵,在普法戰爭之後,德國宰相俾斯麥對法國迅速恢複的能力感到驚歎不已,懊悔不曾“將法國的血液吮吸盡淨。”為了轉移高盧雄雞複仇的目光,老謀深算的俾斯麥一直在慫恿法國人把征服的目標轉向海外,而德國自己則慢慢消化阿爾薩斯和洛林。但是在1890年俾斯麥下台之後,德國的國策發生了變化。心情多變、性格反複無常的德皇威廉二世對當時最大的殖民帝國——英國既妒忌又欽慕。他決定,德國應該,而且必須,在海外也擁有自己的廣大利益範圍。在當時歐洲的其他列強中,俄國的擴張興趣在遠東和土耳其,奧匈帝國的擴張興趣在巴爾幹。除此以外,其餘的歐洲老牌帝國如葡萄牙、西班牙,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如意大利,都在非洲躍躍欲試,惦記著在瓜分非洲的盛宴中分得自己的一盤羹。這種虎狼之宴,當然少不了大英帝國的出席。
為了便於殖民地的管理和防衛,各個殖民帝國都想把自己在非洲的小塊殖民地連成一片。在19世紀末製訂了從塞內加爾經過蘇丹(今西非的馬裏、尼日爾等國)到索馬裏的“2s計劃。”德國人則製訂了從喀麥隆到西南非洲再到坦噶尼喀、並且聯合南非布爾人國家的“條頓非洲計劃。”在這樣的形勢下,為了打破德國人的如意算盤,阻止葡萄牙人把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殖民地連成一片的企圖,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裏勳爵(roberta.t.gascoyne-cecil,marquesofsalisbury)首度提出了“英國人要從開普到開羅”的口號,即英國對非洲的擴張藍圖:從開普到開羅,將英國在埃及、東非、南非的殖民地打通,連成一片。這就是有名的“2c計劃。”同時控製了開羅和開普,大英帝國從本土延伸到印度和澳大利亞的戰略鏈條就有了雙重的保障。由於大英帝國的領土在地圖上用紅色表示,所以當時那些樂觀的英國人描述這個光明的前景時說,“從開羅到開普,整個非洲大陸的東部都將用紅色標注。”
英、法、德等國各自在非洲的殖民計劃
英國的海軍和陸軍摩拳擦掌,決心控製2c計劃的全部必經之地。但是,在當時的非洲地圖上,這個紅色的鏈條從開普出發向北蜿蜒而行不久,便被攔在了荒涼不毛的南非高原上。擋住英國人“非洲山河一片紅”美妙計劃的,是兩個小小的白人共和國,其國旗中象征荷蘭奧蘭治家族的橙色條紋表明了他們的祖先是荷蘭人。這就是荷蘭移民建立的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
塞西爾·約翰·羅得斯,ceciljohnrhodes,1853-1902。英國人。金融家,投資家,政治家。教區牧師的兒子,年輕時因患肺結核而移居南非其兄弟的農場療養。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南非的鑽石開采浪潮中,他依靠出租為礦井抽水的蒸汽泵起家,後經營金伯利地區唯一的冷飲生意而迅速致富。1880年,羅得斯以20萬英鎊資本創辦了德比爾斯礦業公司,大肆低價收購小型破產礦山的土地和設備。1888年,他在倫敦的羅思柴爾德財團支持下,合並另一家最大的金伯利中央礦業公司,成立德比爾斯統一礦業公司,壟斷了整個南非的金剛石生產,控製著世界鑽石產量的90%,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壟斷組織之一,同時也把礦業組織成當時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工業體係。他本人也成為富可敵國的富翁。(這就是“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故事)
羅得斯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是他更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幻想家,金錢不過是有助於實現其所謂“神諭天命”的手段。對於羅得斯來說,上帝借他之手來實現的這個“天命”,就是日耳曼族——更確切地說是盎格魯-撒克遜族的擴張,天意命定要英國國旗在全世界到處飄揚。羅得斯還在1887年成立英國南非公司,征服非洲中南部地區,建立了羅得西亞(今讚比亞和津巴布韋)殖民地。他還曾擔任開普殖民地總理。羅德斯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推動不列顛帝國的擴張,在其1877年的政治遺囑中寫道:“要建立一個聯邦帝國,將整個非洲、荷蘭、兩河流域、南美洲、馬來群島、中國和日本沿海地區都包括進來……可能的話,再將美國重新納入……這個聯邦如此廣闊而強大,乃至世界今後不會爆發戰爭。”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他還在牛津大學設立了著名的羅得斯獎學金,向美國學生提供到牛津大學留學的機會。在這些未來的美國社會精英中培養親英勢力,以便最終為大英帝國“收複”美國。
——塞西爾-羅得斯,1889年
十九世紀末。如果翻開那時的世界地圖,人們會發現,從冰封荒蕪的加拿大海岸到炎熱富饒的印度次大陸,從廣袤無垠的澳大利亞大陸到大西洋中隻有幾塊礁岩的彈丸小島,全世界有將近百分之三十的土地標著猩紅的顏色。在這些土地上,藍白紅三色的米字旗高高飄揚,向全世界炫耀著登峰造極的“日不落帝國”那不可一世的傲慢、自負和輝煌。
十九世紀下半葉是世界近代史上一個風雲動蕩的年代,在1848年歐洲革命浪潮前後,隨著比利時的獨立、德意誌和意大利的統一,歐洲的工業革命和社會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無數的工廠、礦井、鐵路出現在西歐和南歐那些恬靜的鄉村田園風景中,如林的煙囪不斷地在魯爾河、波河、馬斯河兩岸豎立起來。這些新興的歐洲資本主義國家,一則出於覺醒的所謂“民族意識”,更多的則是迫於經濟上的壓力,麵臨著它們的英法前輩所曾麵臨的同樣問題——為了獲得最大的利潤,就需要進行最大程度的剝奪,而在十九世紀歐洲眾多革命浪潮的前車之鑒下,它們知道對國內的過度剝奪很可能會導致改朝換代,所以隻能把目光轉向海外。所以需要在海外征服最富饒的原料供應地,獲得最廉價的勞動力,取得最大的商品利潤,以及最大的市場資源。
為了征服殖民地,如本段開頭引言所說,當時英帝國對外擴張政策的象征、征服非洲殖民地的先鋒人物——塞西爾·羅得斯竟然想到了去征服其它星球。瓜分別的星球當然不現實,不過有一個蠻荒而富饒的大陸就擺在他的眼前。在當時最後一片未完全開發的處女大陸——非洲,那裏有無法形容的原料寶藏,取之不盡的人力資源。為了在非洲爭奪更多的殖民地、更多的原料、更多的市場,新興的和老牌的歐洲列強們上演了一幕幕競爭、角逐、勾心鬥角、縱橫捭闔的好戲。為了在瓜分非洲的競爭中給自己攫取最大的利益,兩個新的歐洲殖民國家——比利時和德國出現在非洲舞台上,向英法發出了挑戰。早在1861年,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就寫道:“……海洋衝刷著我們的海岸,世界展現在我們眼前。汽船和電力縮短了距離。地球表麵一切未占用的土地(大多數在非洲),能夠成為我們行動和成功的地域……。”在1884年的柏林會議之後,比利時國王名正言順地把自己的旗幟插在了盛產礦物、寶石、木材的剛果河流域。另外一方麵,在普法戰爭之後,德國宰相俾斯麥對法國迅速恢複的能力感到驚歎不已,懊悔不曾“將法國的血液吮吸盡淨。”為了轉移高盧雄雞複仇的目光,老謀深算的俾斯麥一直在慫恿法國人把征服的目標轉向海外,而德國自己則慢慢消化阿爾薩斯和洛林。但是在1890年俾斯麥下台之後,德國的國策發生了變化。心情多變、性格反複無常的德皇威廉二世對當時最大的殖民帝國——英國既妒忌又欽慕。他決定,德國應該,而且必須,在海外也擁有自己的廣大利益範圍。在當時歐洲的其他列強中,俄國的擴張興趣在遠東和土耳其,奧匈帝國的擴張興趣在巴爾幹。除此以外,其餘的歐洲老牌帝國如葡萄牙、西班牙,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如意大利,都在非洲躍躍欲試,惦記著在瓜分非洲的盛宴中分得自己的一盤羹。這種虎狼之宴,當然少不了大英帝國的出席。
為了便於殖民地的管理和防衛,各個殖民帝國都想把自己在非洲的小塊殖民地連成一片。在19世紀末製訂了從塞內加爾經過蘇丹(今西非的馬裏、尼日爾等國)到索馬裏的“2s計劃。”德國人則製訂了從喀麥隆到西南非洲再到坦噶尼喀、並且聯合南非布爾人國家的“條頓非洲計劃。”在這樣的形勢下,為了打破德國人的如意算盤,阻止葡萄牙人把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殖民地連成一片的企圖,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裏勳爵(roberta.t.gascoyne-cecil,marquesofsalisbury)首度提出了“英國人要從開普到開羅”的口號,即英國對非洲的擴張藍圖:從開普到開羅,將英國在埃及、東非、南非的殖民地打通,連成一片。這就是有名的“2c計劃。”同時控製了開羅和開普,大英帝國從本土延伸到印度和澳大利亞的戰略鏈條就有了雙重的保障。由於大英帝國的領土在地圖上用紅色表示,所以當時那些樂觀的英國人描述這個光明的前景時說,“從開羅到開普,整個非洲大陸的東部都將用紅色標注。”
英、法、德等國各自在非洲的殖民計劃
英國的海軍和陸軍摩拳擦掌,決心控製2c計劃的全部必經之地。但是,在當時的非洲地圖上,這個紅色的鏈條從開普出發向北蜿蜒而行不久,便被攔在了荒涼不毛的南非高原上。擋住英國人“非洲山河一片紅”美妙計劃的,是兩個小小的白人共和國,其國旗中象征荷蘭奧蘭治家族的橙色條紋表明了他們的祖先是荷蘭人。這就是荷蘭移民建立的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
塞西爾·約翰·羅得斯,ceciljohnrhodes,1853-1902。英國人。金融家,投資家,政治家。教區牧師的兒子,年輕時因患肺結核而移居南非其兄弟的農場療養。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南非的鑽石開采浪潮中,他依靠出租為礦井抽水的蒸汽泵起家,後經營金伯利地區唯一的冷飲生意而迅速致富。1880年,羅得斯以20萬英鎊資本創辦了德比爾斯礦業公司,大肆低價收購小型破產礦山的土地和設備。1888年,他在倫敦的羅思柴爾德財團支持下,合並另一家最大的金伯利中央礦業公司,成立德比爾斯統一礦業公司,壟斷了整個南非的金剛石生產,控製著世界鑽石產量的90%,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壟斷組織之一,同時也把礦業組織成當時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工業體係。他本人也成為富可敵國的富翁。(這就是“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故事)
羅得斯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是他更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幻想家,金錢不過是有助於實現其所謂“神諭天命”的手段。對於羅得斯來說,上帝借他之手來實現的這個“天命”,就是日耳曼族——更確切地說是盎格魯-撒克遜族的擴張,天意命定要英國國旗在全世界到處飄揚。羅得斯還在1887年成立英國南非公司,征服非洲中南部地區,建立了羅得西亞(今讚比亞和津巴布韋)殖民地。他還曾擔任開普殖民地總理。羅德斯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推動不列顛帝國的擴張,在其1877年的政治遺囑中寫道:“要建立一個聯邦帝國,將整個非洲、荷蘭、兩河流域、南美洲、馬來群島、中國和日本沿海地區都包括進來……可能的話,再將美國重新納入……這個聯邦如此廣闊而強大,乃至世界今後不會爆發戰爭。”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他還在牛津大學設立了著名的羅得斯獎學金,向美國學生提供到牛津大學留學的機會。在這些未來的美國社會精英中培養親英勢力,以便最終為大英帝國“收複”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