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緩兵之計
越都城西門,這裏相對的方向是西邊,則越都西麵相對的諸侯是楚國。
北城門是越都最大的城門,向北一直走就可以到達吳國,越都以北也是整個越國的主要居聚地。
而東門與南門相對相平穩一些,是因為越都一直朝東就是大家,沒有其它列國,而向南亦然,所以最重要的城門就數北門與西門。
吳與越就是南北相接之國,雖然西門不比北門,但因為吳國大軍是從楚國而來,所以重兵陣於越都西門。
此時在越都西門之外,兩隊人馬已然呈對峙之態,守城方當然是英姿勃發的越國景成公主,則攻城方則是越國中將軍孫武,此次圍困越都的主帥。
孫武見景成公主一身戎裝,心裏也是十分欣慰。
“你們不用跟著我,我去會會這個景成公主,大軍沒有我的命令不可攻擊越軍。”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la">小書亭</a>
孫武十分淡然的說完,騎著戰馬緩緩向越國城池走去。
而這一邊景成公主一看,也對著屬下說道:“既然孫武將軍以禮相待,沒有本公主命令,誰也不可向前半步,除非吳國攻城,若不然縱是本公主死在孫武將軍劍下,也不準任何人動武。”
景成說完,也馳馬向孫武行去。
兩人行至兩軍中間都駐馬而立。
“景成公主,好久不見,依然英姿颯爽,兩國交戰之機,不知公主約老夫來此,有何指教。”
孫武還是主動問詢景成公主,也算是十分有風度。
“景成謝過孫將軍隻帶同等吳軍前來與妾身見麵,在此妾身無比感激。
若說以孫將軍之能,我越都三千兵甲,根本不會讓孫將軍勞此大駕,隻需稍動吳國大軍,我這三千越軍就會被全殲。
而將軍不欺妾身女流之輩,依然親自臨陣,實讓人欣慰。”
景成公主還是知道孫武能來與他想見,而且隻帶了同等數量的兵甲,說明孫武並不會趁人之威,而是有君子之量,前來此地也隻是真的想會一會她,所以這番感激的言詞也是說得十分客氣,而且還帶著幾分念舊的情懷。
“景成公主客氣了,老夫雖然是吳國中將軍,可卻也並非不講情義之人。
先不說當年我兒對景成公主的愛慕,更不必說公主出使吳國,也曾與老夫相識。
並且貴夫文相國當年也與在下有一麵之識,光憑這一點,老夫也會與公主在陣前相見。
更不用說,公主與鬼穀先生也是深交好友,而鬼穀先生也與老夫是忘年之交,有這麽多人情事故在其中,縱是老夫不想見公主,我怕日後見了鬼穀先生也會讓鬼穀先生笑話。
雖然你我各為其主,而公主是越國王族,但未交戰前,公主與我依然是朋友,公主不必如此客氣,至讓老夫有些尷尬。”
孫武此時圍城,並不想直接攻城,所以此時說話也十分坦然,而且孫武先從景成與他的兒子的關係說起,又說到景成的丈夫文種。
文種也並非越國之人,與範蠡都是一樣,是楚國人,隻是局限於楚國世族把持,布衣賢人沒有機會,所以這才投靠了越國,有一個一展所長的機會。
若與孫武相比,其實也都是流落於列國之間的“千裏馬”,年輕之時都在尋找識得自己的伯樂。
所以孫武此時並不以勢壓人,反而處處顯得對景成公主的敬意。
畢竟兩國交戰,也並不涉及這些無辜之人。
“孫將軍胸懷大度,至讓景成有些愧意。
在下此次隻帶三千兵甲出城,而將軍以禮相待,讓妾身欣慰。
雖然我越國三千兵甲不足以憾動將軍幾萬吳國大軍,可若說以禮相遇,到也不會過份。
而且景成知道孫將軍來越,所以前來相迎,並沒有與將軍一戰之謀,更無其它居心,還望將軍理解。”
景成也算是有言在先,先說明自己並無交戰之意,但她的意思也明確,雖然此時處於劣勢,可卻也不懼,而且能與孫武對等。
孫武一聽,也是微微一笑道:“公主本是嬌貴之軀,卻又心懷越國,巾幗不讓須眉,老夫十分欽佩。
老夫知曉公主所想,也以禮相待,不讓公主覺得老夫會以多欺少,以大欺小。
若公主親訪,老夫當以禮相待,隻是不想在此與公主相遇,卻也隻能拋棄禮遇,將就於兩國交兵之勢。”
孫武還是十分耐心,其實她知道景成一見他就說一些客套之話,是想拖延時間,好給那越都突圍的傳訊兵爭得時間,可孫武卻並不揭穿,而是像是老朋友相見一樣,隻是在此戰場之上拘於條件,若不然,定會好生招待景成公主。
“孫將軍大度,可景成卻也有些疑惑,不知道孫將軍是否可以解妾身之惑。”
“公主有惑自可問來,隻是若涉及兩國兵事,在下也不好成全公主,還望體貼才是。”
孫武一直保持著十分優雅的語態,讓景成反而覺得自己有些咄咄逼人,一來就想問別人,這似乎有些失禮,可她卻不得不問,畢竟此時她所代表的越國處於劣勢。
“並不關兩國交兵之事,孫將軍用兵列國聞名,妾身也是十分佩服。
妾身雖然是越國王族,可卻也分得清楚,所以想問的也隻是一些私人問題,並不會為難將軍。”
“如此正好,還請公主詢問。”
“將軍這些兵甲聽聞在前些日子駐紮在吳楚巢邑三城邊境,為何此時卻出現在越都,這是否是鬼穀先生之謀?”
孫武一開始聽著,有些犯難,可最後才知,景成是有些憤怒於王禪,怕此次出奇兵是鬼穀王禪的主意,那麽她會十分失望,也會十分傷心。
“公主多慮了,此事與鬼穀先生並無半分關係。
鬼穀先生與公主也是好朋友,這一點老夫還是十分清楚的。
隻是列國形勢,有的時候卻也不能以人情友誼來定論,鬼穀先生一向自負,曾出使吳國,讓我王親率百官十裏相迎,老夫與我伍相國還有伯太宰都陪同我王履約。
這對於老夫而言,並不無妥,可我王卻是諸侯君王,連老夫都認為鬼穀先生有些過了。
雖然我與伍兄、伯兄都力勸我王,可我王還是因此有些嫌屑。
而且北方晉國與鄭衛結盟聚結大軍欲攻伐楚國,西北秦國也因使臣被刺而陣兵秦楚邊境。
如此看來,楚國至少兩麵受敵,雖然我吳國與鬼穀先生關係良好,兩國也恢複交好,但列國形勢卻不容我吳國坐視不理。
所以我王特派老夫帶五萬大軍駐紮吳楚邊境,一是見機行事,二是也不會傷了兩國之情,傷了與鬼穀先生之誼。
隻是原本以為楚國為盡調巢邑兵甲,結果還是鬼穀先生謀事在前,隻調走了一萬兵甲,巢邑三城尚有四萬兵甲,幾乎與老夫所駐吳國兵甲相當,這就讓老夫十分為難。
隻是吳國兵動,這也讓越王有了想法,越國大軍出兵犯我國邊境在先,攻伐吳國,這才讓我吳國感受到殿股之憂。
而老夫用兵向來以奇著稱,更不想與鬼穀先生兵戎相見,卻也不能看著越國攻伐吳國而無動於衷,這才調兵圍困越都,也是想解吳越兩國恩怨。
所有這一切都與鬼穀先生無關,並且此時楚國北方危局,鬼穀先生當在北方解憂,對於吳越之爭,實在有心無力。
老夫之所以如實與公主相言,是不想讓公主誤解鬼穀先生。
鬼穀先生胸懷天下百姓,是不會耍此陰謀詭計的,再者公主與鬼穀先生也是深交,先生自然不會讓公主為難。”
孫武還是十分誠實的告訴景成公主,但其中十裏相迎也好,駐兵也罷,其實都是王禪的謀略。
但孫武並不會直言,這種形勢雖成,可吳與越還要看兩國國君的認識。
若越國不動兵攻吳,那越都會有重兵守衛,孫武也不會有機會出奇兵,就算出奇兵圍城,也無濟於事,這就是王禪當初說的“禮物”。
其實對於吳國是大禮,對於越國同樣是大禮,這一點王禪十分清楚,隻是在同樣的條件之下,要看誰能看得清真正的局勢之變,這才能掌握局勢。
“這個鬼小子,就是這般模樣,不過我不怪他,弄成這般模樣,讓王兄以為有機可趁,誰知道這其實隻是他的一貫作風而已。
不過他本就是天賜靈嬰,若是沒有如此傲氣,到讓人看不起他了。”
景成公主聽孫武一番解釋,心裏也欣慰了許多,至少此時孫武圍城並非王禪的主意,從這一點看,王禪心裏還不會厚此而薄非。
而孫武所言也是實話,若越國不出兵攻吳,那麽孫武這五萬吳兵,就不會是奇兵,更不會對越都造成威脅。
所有的一切要怪也隻能怪她的王兄越王勾踐了,是因為他以為這是機會,興兵討伐吳國,而孫武這才會把那五萬大軍調來圍城。
而此時越國已無可調之兵來護衛越都。
孫武看著眼前景成的臉色變化,知道這個公主對於鬼穀王禪還是情真意切,所以才如此重視王禪,也不好多言,隻是靜靜的等著景成公主發問。
景成一陣遐想之後,也發覺自己有些失態,特別是兩軍對峙之時,竟然會因為王禪而走神,臉上帶著羞愧之色,看了看麵色不變的孫武。
“孫將軍,那依你判斷,這個鬼小子此時該在北方龍城才對是與不是?”
景成的問話還是關於王禪,透著一絲妒意。
“公主,此時楚國北方因去年端午盛會鄭國使臣被刺一事而情勢緊張,鬼穀先生又是楚王的得力助手,被援楚國大帥,所以相來該是在北方龍城。
不過,鬼穀先生向來神龍見首不見尾,行蹤不定,而且謀算深遠,老夫也不敢確定,若說他會不會來越都,誰也不敢斷言。”
孫武嘿嘿一笑,說得也是實話,此時於他而言,北方的形勢如何,他也沒有一個準確的推斷,畢竟所有局勢牽一發而動全身,此時秦國出兵秦晉邊境的消息還沒有傳到吳越,所以晉國的變化更沒有傳來。
而他也不懂王禪的謀算,所以不敢肯定,但他從景成的話語之中,還是聽出了景成公主對他期盼。
隻是於孫武而言,此次吳與越之間,王禪實不該出現,若不然還真是會自陷兩難之境。
“孫將軍說得不錯,去年端午妾身還真的得感謝他,若不是他安排墨先生相送我與吳國伯否太宰,說不定我與伯否都會成會刺客的目標,以攪亂列國局勢。
他不來越國最好,若是來了,他又如何麵對吳國與越國之勢呢?”
景成也算是通情達理,善解人意,知道王禪與吳越之間的關係,所以此時站在王禪的角度來考慮此事,反而替王禪憂慮起來。
“鬼穀先生有景成公主如此良友,實在讓人羨慕,隻是公主讓老夫來此難道隻是想與老夫說與說鬼穀先生嗎?
若是如此,我看將來一定會有機會。”
孫武也是十分淡然,明知景成的目的,卻還有意成全,皆因景成雖然一心為越都,可在孫武的麵前卻還真的是幼稚得多了,她拖延時間的戰術,孫武當然不會不成全了。
“也並不是,既然你我在戰場相見敘些舊事也並不為過,除了那個鬼小子外,景成此次與將軍相見,也是有事相求,不知將軍可否答應。”
孫武一聽,也有些意外,但也隻能勉為其難的點了點頭。
畢竟自己麵對的隻是一個女人,若說換成其它人,孫武不會如此禮遇,更沒有人會在戰場之上與孫武談條件。
“若是不與吳越兩國交戰相關,孫武願成全公主。”
“到也有些關係,可卻也並無多大關係,畢竟若真到了那一步,景成也已與城同陷,到也為難不了將軍。
景成此約將軍來此,一是表明越都百姓與城共存亡的決心,就算是戰鬥到最後隻有一人,也不會輕言放棄。
但將軍威名遠揚,用兵如神,景成也不得不為全城百姓考慮。
所以希望若景成守城失敗,將軍攻入越都,還忘將軍能夠善待城內無辜百姓。
我越國王族可滅,越國也可能會滅亡,可百姓卻是無辜的,這一塊土地是他們生活的地方,無關乎列國之爭,不知道將軍可否成全。”
景成公主說得十分真誠,也帶著一絲悲壯的決裂之情。
她知道光憑城內五千兵甲要對抗由孫武領軍的五萬吳國鐵甲連一分機會都沒有。
而她也不會丟了越國王族之臉,決心與越都共存亡。
但她卻無法阻止將來可能發生的一切,在前朝諸多史記之中,一般對於取得勝利一方而言,有的時候為防止反叛,除去後患,會實施屠城之舉。
主要是對一些敵對之國的城池,目的是要讓整個城池就算自己不占,也不會給對手留下任何機會,更不會留下反叛的機會,畢竟人是整個列國最為重要的因素,有無百姓事關一國兵事,更關乎一國能否圖強。
“公主放心,我孫武用兵,從來不會屠城,兵者有仁在先,百姓無辜,善兵者不欺百姓。
而孫武也有一言,公主雖然一心為國,卻也不必如此固執。
想大周天下未分列國之時,皆是一家,何來你我之別,吳國亦是大周諸侯,越亦是大周諸侯,自大周開年之後,已滅諸侯也是數不勝數。
許多百姓,其實算起來也是當年的王候將相,可列國之勢,自然難保所有人都還能享此榮華,過往榮耀隻是雲煙,若眼觀天下,就不會再固執於身份與地位。
列國之勢分則合之,合而分之,若站在大周天下的角度,以天下百姓安居為本意,那麽列國攻伐也是在所難免。
就如同鬼穀先生,不論是在吳國也好,在楚國也罷,他不會以一國為重,而是以天下百姓為重,所以圖謀的也是將來一下能有一統之機,讓百姓真正的安寧,而非隻是圖一時之快。
或不能拋棄小節,就不能成就大義。
孫某若要攻此城,那麽此城現在已在吳國帳下了。”
孫武說完,也自覺有些多餘,所以及時停了下來。
“有孫將軍此言,景成死成無憾,在此代百姓謝過將軍大義,至於將來所講,景成雖然理解,可卻隻是一個婦道人家,沒有為天下謀算的本事,隻想苟且於越國一隅,還望將來勿要見笑才是。”
景成說完,也是對著孫武一揖,以示真的感激。
而孫武也是回禮一揖,看了看身邊的吳國兵甲。
“傳令下去,收兵回營。”
孫武的意思也很明確,既然景成的要求也答應了她,那麽也沒有必要再跟她在此多有牽扯了,而且也無行撤兵,讓景成公主放心,不會趁人之威。
“景成謝孫將軍成全,告辭!”
景成也估量著時間,知道再拖下去也不利於己方的越軍。
畢竟景成的目的一是拖延時間,二是要自己給城內守軍震一震士氣,三是為將來可能發生的城破之後為百姓求些情。
現在目的已達成,就沒有必要再與孫武在陣前多說了,多說無益,反而會讓人徒生疑惑,擾亂軍心。
“公主保重,在下告辭!”
孫武也是扭轉馬頭,就朝自己大軍方向奔去,並不趁人之威,同時也對越國三千兵甲十分放心,並不懼怕。
而景成還是十分小心,待吳國大軍撤兵之後,這才率著越國軍甲重回越都駐守。
越都城西門,這裏相對的方向是西邊,則越都西麵相對的諸侯是楚國。
北城門是越都最大的城門,向北一直走就可以到達吳國,越都以北也是整個越國的主要居聚地。
而東門與南門相對相平穩一些,是因為越都一直朝東就是大家,沒有其它列國,而向南亦然,所以最重要的城門就數北門與西門。
吳與越就是南北相接之國,雖然西門不比北門,但因為吳國大軍是從楚國而來,所以重兵陣於越都西門。
此時在越都西門之外,兩隊人馬已然呈對峙之態,守城方當然是英姿勃發的越國景成公主,則攻城方則是越國中將軍孫武,此次圍困越都的主帥。
孫武見景成公主一身戎裝,心裏也是十分欣慰。
“你們不用跟著我,我去會會這個景成公主,大軍沒有我的命令不可攻擊越軍。”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la">小書亭</a>
孫武十分淡然的說完,騎著戰馬緩緩向越國城池走去。
而這一邊景成公主一看,也對著屬下說道:“既然孫武將軍以禮相待,沒有本公主命令,誰也不可向前半步,除非吳國攻城,若不然縱是本公主死在孫武將軍劍下,也不準任何人動武。”
景成說完,也馳馬向孫武行去。
兩人行至兩軍中間都駐馬而立。
“景成公主,好久不見,依然英姿颯爽,兩國交戰之機,不知公主約老夫來此,有何指教。”
孫武還是主動問詢景成公主,也算是十分有風度。
“景成謝過孫將軍隻帶同等吳軍前來與妾身見麵,在此妾身無比感激。
若說以孫將軍之能,我越都三千兵甲,根本不會讓孫將軍勞此大駕,隻需稍動吳國大軍,我這三千越軍就會被全殲。
而將軍不欺妾身女流之輩,依然親自臨陣,實讓人欣慰。”
景成公主還是知道孫武能來與他想見,而且隻帶了同等數量的兵甲,說明孫武並不會趁人之威,而是有君子之量,前來此地也隻是真的想會一會她,所以這番感激的言詞也是說得十分客氣,而且還帶著幾分念舊的情懷。
“景成公主客氣了,老夫雖然是吳國中將軍,可卻也並非不講情義之人。
先不說當年我兒對景成公主的愛慕,更不必說公主出使吳國,也曾與老夫相識。
並且貴夫文相國當年也與在下有一麵之識,光憑這一點,老夫也會與公主在陣前相見。
更不用說,公主與鬼穀先生也是深交好友,而鬼穀先生也與老夫是忘年之交,有這麽多人情事故在其中,縱是老夫不想見公主,我怕日後見了鬼穀先生也會讓鬼穀先生笑話。
雖然你我各為其主,而公主是越國王族,但未交戰前,公主與我依然是朋友,公主不必如此客氣,至讓老夫有些尷尬。”
孫武此時圍城,並不想直接攻城,所以此時說話也十分坦然,而且孫武先從景成與他的兒子的關係說起,又說到景成的丈夫文種。
文種也並非越國之人,與範蠡都是一樣,是楚國人,隻是局限於楚國世族把持,布衣賢人沒有機會,所以這才投靠了越國,有一個一展所長的機會。
若與孫武相比,其實也都是流落於列國之間的“千裏馬”,年輕之時都在尋找識得自己的伯樂。
所以孫武此時並不以勢壓人,反而處處顯得對景成公主的敬意。
畢竟兩國交戰,也並不涉及這些無辜之人。
“孫將軍胸懷大度,至讓景成有些愧意。
在下此次隻帶三千兵甲出城,而將軍以禮相待,讓妾身欣慰。
雖然我越國三千兵甲不足以憾動將軍幾萬吳國大軍,可若說以禮相遇,到也不會過份。
而且景成知道孫將軍來越,所以前來相迎,並沒有與將軍一戰之謀,更無其它居心,還望將軍理解。”
景成也算是有言在先,先說明自己並無交戰之意,但她的意思也明確,雖然此時處於劣勢,可卻也不懼,而且能與孫武對等。
孫武一聽,也是微微一笑道:“公主本是嬌貴之軀,卻又心懷越國,巾幗不讓須眉,老夫十分欽佩。
老夫知曉公主所想,也以禮相待,不讓公主覺得老夫會以多欺少,以大欺小。
若公主親訪,老夫當以禮相待,隻是不想在此與公主相遇,卻也隻能拋棄禮遇,將就於兩國交兵之勢。”
孫武還是十分耐心,其實她知道景成一見他就說一些客套之話,是想拖延時間,好給那越都突圍的傳訊兵爭得時間,可孫武卻並不揭穿,而是像是老朋友相見一樣,隻是在此戰場之上拘於條件,若不然,定會好生招待景成公主。
“孫將軍大度,可景成卻也有些疑惑,不知道孫將軍是否可以解妾身之惑。”
“公主有惑自可問來,隻是若涉及兩國兵事,在下也不好成全公主,還望體貼才是。”
孫武一直保持著十分優雅的語態,讓景成反而覺得自己有些咄咄逼人,一來就想問別人,這似乎有些失禮,可她卻不得不問,畢竟此時她所代表的越國處於劣勢。
“並不關兩國交兵之事,孫將軍用兵列國聞名,妾身也是十分佩服。
妾身雖然是越國王族,可卻也分得清楚,所以想問的也隻是一些私人問題,並不會為難將軍。”
“如此正好,還請公主詢問。”
“將軍這些兵甲聽聞在前些日子駐紮在吳楚巢邑三城邊境,為何此時卻出現在越都,這是否是鬼穀先生之謀?”
孫武一開始聽著,有些犯難,可最後才知,景成是有些憤怒於王禪,怕此次出奇兵是鬼穀王禪的主意,那麽她會十分失望,也會十分傷心。
“公主多慮了,此事與鬼穀先生並無半分關係。
鬼穀先生與公主也是好朋友,這一點老夫還是十分清楚的。
隻是列國形勢,有的時候卻也不能以人情友誼來定論,鬼穀先生一向自負,曾出使吳國,讓我王親率百官十裏相迎,老夫與我伍相國還有伯太宰都陪同我王履約。
這對於老夫而言,並不無妥,可我王卻是諸侯君王,連老夫都認為鬼穀先生有些過了。
雖然我與伍兄、伯兄都力勸我王,可我王還是因此有些嫌屑。
而且北方晉國與鄭衛結盟聚結大軍欲攻伐楚國,西北秦國也因使臣被刺而陣兵秦楚邊境。
如此看來,楚國至少兩麵受敵,雖然我吳國與鬼穀先生關係良好,兩國也恢複交好,但列國形勢卻不容我吳國坐視不理。
所以我王特派老夫帶五萬大軍駐紮吳楚邊境,一是見機行事,二是也不會傷了兩國之情,傷了與鬼穀先生之誼。
隻是原本以為楚國為盡調巢邑兵甲,結果還是鬼穀先生謀事在前,隻調走了一萬兵甲,巢邑三城尚有四萬兵甲,幾乎與老夫所駐吳國兵甲相當,這就讓老夫十分為難。
隻是吳國兵動,這也讓越王有了想法,越國大軍出兵犯我國邊境在先,攻伐吳國,這才讓我吳國感受到殿股之憂。
而老夫用兵向來以奇著稱,更不想與鬼穀先生兵戎相見,卻也不能看著越國攻伐吳國而無動於衷,這才調兵圍困越都,也是想解吳越兩國恩怨。
所有這一切都與鬼穀先生無關,並且此時楚國北方危局,鬼穀先生當在北方解憂,對於吳越之爭,實在有心無力。
老夫之所以如實與公主相言,是不想讓公主誤解鬼穀先生。
鬼穀先生胸懷天下百姓,是不會耍此陰謀詭計的,再者公主與鬼穀先生也是深交,先生自然不會讓公主為難。”
孫武還是十分誠實的告訴景成公主,但其中十裏相迎也好,駐兵也罷,其實都是王禪的謀略。
但孫武並不會直言,這種形勢雖成,可吳與越還要看兩國國君的認識。
若越國不動兵攻吳,那越都會有重兵守衛,孫武也不會有機會出奇兵,就算出奇兵圍城,也無濟於事,這就是王禪當初說的“禮物”。
其實對於吳國是大禮,對於越國同樣是大禮,這一點王禪十分清楚,隻是在同樣的條件之下,要看誰能看得清真正的局勢之變,這才能掌握局勢。
“這個鬼小子,就是這般模樣,不過我不怪他,弄成這般模樣,讓王兄以為有機可趁,誰知道這其實隻是他的一貫作風而已。
不過他本就是天賜靈嬰,若是沒有如此傲氣,到讓人看不起他了。”
景成公主聽孫武一番解釋,心裏也欣慰了許多,至少此時孫武圍城並非王禪的主意,從這一點看,王禪心裏還不會厚此而薄非。
而孫武所言也是實話,若越國不出兵攻吳,那麽孫武這五萬吳兵,就不會是奇兵,更不會對越都造成威脅。
所有的一切要怪也隻能怪她的王兄越王勾踐了,是因為他以為這是機會,興兵討伐吳國,而孫武這才會把那五萬大軍調來圍城。
而此時越國已無可調之兵來護衛越都。
孫武看著眼前景成的臉色變化,知道這個公主對於鬼穀王禪還是情真意切,所以才如此重視王禪,也不好多言,隻是靜靜的等著景成公主發問。
景成一陣遐想之後,也發覺自己有些失態,特別是兩軍對峙之時,竟然會因為王禪而走神,臉上帶著羞愧之色,看了看麵色不變的孫武。
“孫將軍,那依你判斷,這個鬼小子此時該在北方龍城才對是與不是?”
景成的問話還是關於王禪,透著一絲妒意。
“公主,此時楚國北方因去年端午盛會鄭國使臣被刺一事而情勢緊張,鬼穀先生又是楚王的得力助手,被援楚國大帥,所以相來該是在北方龍城。
不過,鬼穀先生向來神龍見首不見尾,行蹤不定,而且謀算深遠,老夫也不敢確定,若說他會不會來越都,誰也不敢斷言。”
孫武嘿嘿一笑,說得也是實話,此時於他而言,北方的形勢如何,他也沒有一個準確的推斷,畢竟所有局勢牽一發而動全身,此時秦國出兵秦晉邊境的消息還沒有傳到吳越,所以晉國的變化更沒有傳來。
而他也不懂王禪的謀算,所以不敢肯定,但他從景成的話語之中,還是聽出了景成公主對他期盼。
隻是於孫武而言,此次吳與越之間,王禪實不該出現,若不然還真是會自陷兩難之境。
“孫將軍說得不錯,去年端午妾身還真的得感謝他,若不是他安排墨先生相送我與吳國伯否太宰,說不定我與伯否都會成會刺客的目標,以攪亂列國局勢。
他不來越國最好,若是來了,他又如何麵對吳國與越國之勢呢?”
景成也算是通情達理,善解人意,知道王禪與吳越之間的關係,所以此時站在王禪的角度來考慮此事,反而替王禪憂慮起來。
“鬼穀先生有景成公主如此良友,實在讓人羨慕,隻是公主讓老夫來此難道隻是想與老夫說與說鬼穀先生嗎?
若是如此,我看將來一定會有機會。”
孫武也是十分淡然,明知景成的目的,卻還有意成全,皆因景成雖然一心為越都,可在孫武的麵前卻還真的是幼稚得多了,她拖延時間的戰術,孫武當然不會不成全了。
“也並不是,既然你我在戰場相見敘些舊事也並不為過,除了那個鬼小子外,景成此次與將軍相見,也是有事相求,不知將軍可否答應。”
孫武一聽,也有些意外,但也隻能勉為其難的點了點頭。
畢竟自己麵對的隻是一個女人,若說換成其它人,孫武不會如此禮遇,更沒有人會在戰場之上與孫武談條件。
“若是不與吳越兩國交戰相關,孫武願成全公主。”
“到也有些關係,可卻也並無多大關係,畢竟若真到了那一步,景成也已與城同陷,到也為難不了將軍。
景成此約將軍來此,一是表明越都百姓與城共存亡的決心,就算是戰鬥到最後隻有一人,也不會輕言放棄。
但將軍威名遠揚,用兵如神,景成也不得不為全城百姓考慮。
所以希望若景成守城失敗,將軍攻入越都,還忘將軍能夠善待城內無辜百姓。
我越國王族可滅,越國也可能會滅亡,可百姓卻是無辜的,這一塊土地是他們生活的地方,無關乎列國之爭,不知道將軍可否成全。”
景成公主說得十分真誠,也帶著一絲悲壯的決裂之情。
她知道光憑城內五千兵甲要對抗由孫武領軍的五萬吳國鐵甲連一分機會都沒有。
而她也不會丟了越國王族之臉,決心與越都共存亡。
但她卻無法阻止將來可能發生的一切,在前朝諸多史記之中,一般對於取得勝利一方而言,有的時候為防止反叛,除去後患,會實施屠城之舉。
主要是對一些敵對之國的城池,目的是要讓整個城池就算自己不占,也不會給對手留下任何機會,更不會留下反叛的機會,畢竟人是整個列國最為重要的因素,有無百姓事關一國兵事,更關乎一國能否圖強。
“公主放心,我孫武用兵,從來不會屠城,兵者有仁在先,百姓無辜,善兵者不欺百姓。
而孫武也有一言,公主雖然一心為國,卻也不必如此固執。
想大周天下未分列國之時,皆是一家,何來你我之別,吳國亦是大周諸侯,越亦是大周諸侯,自大周開年之後,已滅諸侯也是數不勝數。
許多百姓,其實算起來也是當年的王候將相,可列國之勢,自然難保所有人都還能享此榮華,過往榮耀隻是雲煙,若眼觀天下,就不會再固執於身份與地位。
列國之勢分則合之,合而分之,若站在大周天下的角度,以天下百姓安居為本意,那麽列國攻伐也是在所難免。
就如同鬼穀先生,不論是在吳國也好,在楚國也罷,他不會以一國為重,而是以天下百姓為重,所以圖謀的也是將來一下能有一統之機,讓百姓真正的安寧,而非隻是圖一時之快。
或不能拋棄小節,就不能成就大義。
孫某若要攻此城,那麽此城現在已在吳國帳下了。”
孫武說完,也自覺有些多餘,所以及時停了下來。
“有孫將軍此言,景成死成無憾,在此代百姓謝過將軍大義,至於將來所講,景成雖然理解,可卻隻是一個婦道人家,沒有為天下謀算的本事,隻想苟且於越國一隅,還望將來勿要見笑才是。”
景成說完,也是對著孫武一揖,以示真的感激。
而孫武也是回禮一揖,看了看身邊的吳國兵甲。
“傳令下去,收兵回營。”
孫武的意思也很明確,既然景成的要求也答應了她,那麽也沒有必要再跟她在此多有牽扯了,而且也無行撤兵,讓景成公主放心,不會趁人之威。
“景成謝孫將軍成全,告辭!”
景成也估量著時間,知道再拖下去也不利於己方的越軍。
畢竟景成的目的一是拖延時間,二是要自己給城內守軍震一震士氣,三是為將來可能發生的城破之後為百姓求些情。
現在目的已達成,就沒有必要再與孫武在陣前多說了,多說無益,反而會讓人徒生疑惑,擾亂軍心。
“公主保重,在下告辭!”
孫武也是扭轉馬頭,就朝自己大軍方向奔去,並不趁人之威,同時也對越國三千兵甲十分放心,並不懼怕。
而景成還是十分小心,待吳國大軍撤兵之後,這才率著越國軍甲重回越都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