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為臣之道
孫武用過晚飯一人呆在大帳之中獨坐,一邊看著古書,一邊喝著茶,一點也沒有與越國大戰的緊迫之感,到像是帶著五萬大軍來越都作客一樣,十分悠閑。
軍中的部將雖然疑惑,可自跟孫武以後,大家知道孫武兵法無敵,既然主帥沒有安排,那他們也不會著急,正是休養安息之時。
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這些部將都知道此時無事,那就要養好精神,若是用時跟不上孫武的謀略,那麽就會受嚴厲的處罰。
而孫明則辦完事之後,十分匆忙的來到大帳之前,看了看護衛,卻也不敢問,隻好輕咳一聲。
“進來吧,既然都回來了,又有何懼,難道是怕為父嗎?”
孫武知道是孫明,也隻有孫明親自去執地了任務需要這個時候來匯報,所以孫武算是一直在等著孫明,可他也知道必不會有什麽不妥之處。
“父親還沒有休息。”
孫明進了大帳,站在孫武一邊,卻也不敢打擾。
“說吧,越都派了多少人出去傳訊。”
“其三組,一共有千人,孩兒都是堵在越都十裏之外進行伏擊,到也有幾十人逃了出去。”
孫武放下古書,看了一眼孫明。
“無妨,既然有人為越王勾踐傳訊了,為父也放心了。
你坐吧,為父正好有些事要與你說。”
孫明在邊上坐下,孫武親自為他斟好茶,到讓孫明有些不好意思。
“明兒,你跟隨為父出征攻伐也有許多年了,大大小小的戰事也經曆不少,比旁人更是見多識廣。
而且自小也受為父傳教一些兵法的常識,在你兄弟三人之中,你算是有自知之明之人,相對而言對於兵法也略有見識。
所以你二個哥哥現在已經在齊國成家立業,過著普通人的日子,而你卻隻能跟著父親縱橫沙場,而為父也沒有為你請功邀爵,依然隻是一個副將之身,你會不會有什麽怨言?”
孫武說起三個兒子,還是先問詢著孫明,若說起來他還是羨慕兩個哥哥,可從另一方麵講,那兩個哥哥同樣羨慕他。
“回父親,孩兒能陪父親在吳國征戰沙場,是孩兒的幸運。
兩個哥哥雖然成家立業,可也常來信叮囑我要照顧好父親,孩兒於此並無怨氣。
想來不論任何一個兵士,能跟隨父親叱詫沙場,該是一種幸運之事,至於以能不能有高官厚?,領兵作戰,孩兒並不計較,父親也該知道,隻是不知父親為何忽然間會有此問。”
“為父之所以把你留在身邊,確實也是沒有辦法,也得你這麽多年陪著為父,至少還不寂寞,身邊有一個念頭。
你能有些想,為父很高興,若是在其它列國,為父已是吳國中將軍而你也立了不少功勞,升作一般的將軍,統領一方,或是治理一城,都不會有什麽問題,這一點為父還是相信你有此能耐的。
隻是有的事,卻並非如此來想,這也正是為父今夜要與你所說的為臣之道。
聽說你把家眷也一起帶出來了,是不是覺得把她們放在吳都也不安全,還是覺得此次攻伐越國會有危險?”
“還請父親罰處,孩兒把夫人帶在身邊,是因為她已有了身孕,待產之期,所以孩兒不想讓她一人留在吳都。
再者父親說過,鬼穀先生之謀深遠,而巢邑的兵甲隨時可能攻擊吳都,所以孩兒想還是把她帶在身邊,雖然行軍奔勞,可卻也放心。”
孫明原來此次行軍把他的夫人帶在身邊,而且聽他的話,他的夫人已快產子,這確實已經違背了孫武的軍規。
此時孫明跪在地上,不敢抬頭看孫武。
“起來吧,我隻是問問而已,你不必如此恐懼為父。
為父一直軍令如山,從不循私,這一次卻並不怪你,反而覺得你做得不錯,若是為父就不會體貼,如此做了。
她既然已懷了身孕,那你更要多加照管才是,不要讓他受到傷害。
為父之所以留你在身邊,也是因為你於事並不強求,也並不奢求高官厚?,對權勢不是那麽強烈願望。
這是你有別於你兩位哥哥的地方,或計也是你自保的命數。
一個人如果不能知己,欲望超過了自身的能力,而不能識得實務,就會招來禍端,世間之人大體如此。
而從戎都更是無可避免,在沙場之上,不是敵死就是我亡,學術不精,終會遇到禍事,到是不僅自己難保性命,而且還會禍及其它將士。
一場大戰,家破人亡者眾,罪孽深,想想也讓人心寒心懼之。”
孫武對於孫明應該還是十分滿意,先讓孫明坐下,把剛才的話再作解釋,說明為什麽不為孫明謀得更高的官職,就因為不想孫明害了自己,也害了自己的部下將士,特別是孫武如此家世,子孫都會有一種比其它人更多的榮耀背負。
此時再看了看孫明,孫明臉上依然布滿疑惑。
他知道孫明對於他忽然之間在戰場之上談起家事十分不習慣,而且對於此圍攻越都也是疑惑重重。
“明兒,你知道父親曾寫過一本兵法,可你知不知道父親為何不把此兵法傳與你,而隻是教你一些簡單的帶兵之法嗎?”
“是明兒不夠聰慧,無法領會父親的兵法要略,所以父親也不會為難孩兒。”
孫武一聽,淡淡一笑道:“你隻說對了一半,你有自知,知道要學習精妙的兵法,需要天賦,還需要有緣,若與兵家無緣,多學無益。
可你卻不知道,兵者凶也,列國之爭,戰伐不斷,一個人若不能學透,一知半解,不能理解兵法精要,不能洞察戰場變化,那麽將來反而會害了所學之人。
你若學我的兵法,卻不能通透為父兵法裏的道理,可此又會讓你覺得自得而大意,將來在戰場之上這些兵法就會成為殺死你的匕首。
自古許多名將皆是如此,習得簡單的兵法,經曆一兩場勝利,就自以為是,可若是遇上更高明者,遇上更詭異的對手,那麽就會被所學所害。
為父不想讓你學習為父的兵法是覺得你與此無緣,也是不想你將來戰死沙場,被為父的兵法所害。”
孫武還是再次為何不傳與孫明兵法的原因說得更清一些,一切都是在為孫明好。
孫明一聽,也不敢反駁,畢竟孫武所說他也能體會。
在戰場之上,就像兩人對戰一樣,若是學藝不精,必然會死於對方劍下,更何況兵法最忌於傲,忌輕視對手,這是不知己與不知彼,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可知彼容易,知己難。
“明兒,若此次依你來帶兵襲擊越都,你會如何來做,說來父親聽一聽。”
孫武還是十分悠然,並不急著告訴孫明自己的想法,而是試著讓孫明自己來判斷,自己來指揮。
“回父親,若依昨夜我軍的行程,完全可以在夜裏三更時分直接襲擊越都。
越都有我方探子,知道此時越都全部守城兵甲不足五千人,城內空虛。
若昨夜攻城,那麽正是敵人不防之時,出奇不預,會毫不費力把越都拿下,更不必在這城內安營紮寨。
而父親上午與越國景成公主會麵之後,我吳國大軍按兵不動,到給城內足夠的時間來布防。
雖然此時越都最多隻剩四千人,可若給他們準備充足,那再想攻城,就會比奇兵襲城更難,也會徒添傷亡。
父親此次出兵之策並無不妥,隻是到了越都反而無所作為,與父親向來以奇兵攻其不預有背,所以孩兒也不明白父親之意。”
孫武一聽,嘿嘿一笑,也是十分欣慰。
“不錯,明兒還是有所進步,若依你之計,此城現在當可兵不血刃的成為吳國大軍的駐地,越王勾踐若是無法攻克吳都,那麽越國也會因此而滅國。
<a href="http://m.2kxs.la" id="wzsy">2kxs.la</a>
可明兒有否想過,你立下如此大功,將來如何麵對吳王。
若為父依你之計,那麽為父這一生領兵生涯也到了極致,而這一次奇兵突襲越都也會千古名揚。
可為父為何不這麽做,這就是為父等你來要與你講的事情。”
孫明一聽,不敢再言了,他的這點小謀略,對於他的父親來說隻是雕蟲小計而已,自然不會不明白了。
可孫武後麵所說,這才是讓孫明不理解的,為何孫武明知可以輕易拿下越都,卻並不實施,反而擺出一副圍城的姿態。
孫武見孫明在深思,擺了擺手中的古書道:“這本書是鬼穀先生留與為父的,這幾日為父一直在讀,正是易理之書。
三年前鬼穀先生曾與為父說過一句話,講過一個卦。
他所言的是:“位不可極”,就是說作為人臣,不可功高蓋主,位極而尊。
越都是越國命脈所在,若越都陷落,越國也就滅國了。
這是何待卓著的功勳呀!
若為父率五萬人攻陷了越都,必然名滿天下,受列國傳頌,那麽又置吳王於何地,吳王可是帶著吳國十數萬精銳之師的。
世人若隻知我孫武,而不知吳王,那麽就是功高蓋主,位極而招損之理,會給為父以及你兄弟三人帶不無窮的禍害。
所以為父並不急於攻下越都就是不想位極而已。
而且依列國之勢,鬼穀先生想來此時已收拾了巢邑城的白公勝餘孽,那麽此時巢邑三城就不會隻有四萬人,而至少該有八、九萬人以上駐守,兩倍於原來的兵力。
鬼穀先生並不想吳國滅了越國,若吳國有滅越之勢,鬼穀先生巢邑三城的精兵必然會趁勢攻吳都,牽製吳國。
那麽你可想過最後的結局,或許是吳國與越國同時被鬼穀先生所滅。
這是鬼穀先生用一個看似機會,又不是良機來試探考量吳王、越王以及我們這些作為臣子的野心與欲望。
此次陣兵巢邑,鬼穀先生說過,這是他送與吳王之禮,同時也是送與越王之禮,誰能看清這其中的局勢,那麽就會對誰有利。
若看不透,那麽就會因此反而受重創。
所以為父在吳都之時,力阻王上全兵攻越,反而讓他采取退讓的辦法,這就是要讓越國深陷吳國之境,無力顧及越都。
而此時越都已是囊中之物,為父為何要取。
若此城依然是越國都城,那麽越王知道為父圍城,必然會拚命回防保護,而越都就是越王無形的牽製。
若越都淪陷,那麽越王必然已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無所顧忌,他會全力攻打吳都。
若那時楚國也出兵攻吳,那麽為父得到越都又有何益。
最後越都反而會為父的累贅,費盡心思來保越都,甚至整個越國。
縱然拚死保住越國,可吳都那時也會淪陷,孫武我可能會成為新的越國之主,卻也會成為被世人恥笑的不臣之子,我孫氏一族世代榮耀也會國為父而毀於一旦,世代子孫也會被人恥笑辱罵。
明兒,剛才為父與你所講,你可明白,現在你應該知道為父為何不立馬攻下越都,而隻是給越都仍致造成一種危局了。
把此攻克越都的機會留給吳王,看他如何來處理吳、越、楚的關係,這才是為臣之道,不奪君王之威。”
孫明一聽,此時頭上冒出冷汗,也是倒吸一口冷氣。
他聽孫武的分析,超出所有人的想法。
而且處處都為將來著想,透著大聰慧與大謀略。
首先,若攻下楚都,那麽越王勾踐所帶的越軍就會沒有任何顧忌,隻有滅國之仇,越王隻能破斧沉舟,拚死一戰,在如此仇怨之下,吳都勢必難保,會有更多人因此而喪命,而沿路的城池也逃脫不了屠城的命運。
可越都不失,就會是越王勾踐此時最大的顧忌,也讓越王還有希望,讓他欲前還退,不得不撤兵回援,這是兵法上的謀略。
從另一方麵講,從楚國與吳與越國的關係來說,楚國並不願失去吳國或是失去越國,這樣會造就另外一個強大的對手,這是鬼穀王禪不願麵對的。
所以他把葉公的五萬大軍留在巢邑,其實就是警告吳國,不可過分,若是越過了王禪所能承受的極限,那以這九萬大軍就會反攻吳都。
這樣一來,越王勾踐會因楚國出兵相助而攻陷吳都,而孫武得了越都,越王變成吳王,而孫武則可以取而代之成為自立為王,成為越國新王。
這看起來十分誘人,可對於孫武來說,忠字不可費,他不想當什麽王上,隻想做一個臣子,而且是不被世人所恥笑的忠臣。
再者,若從為人臣子來說,功高蓋主也是禍事之一。
王禪之所以把平叛楚都的好事留給楚王,而不是葉公還有他自己,其實也是在有意避諱這一點。
若葉公揮師入楚都,那麽平叛的功勞就是葉公的,那麽葉公北抗晉國,又平叛有功,就會讓楚王忌憚,最後引來殺身之禍。
而王禪自己就更不願意了,更不會圖此虛名了,所以王禪的想法,與現在孫武的想法其實也是異曲同工。
“父親謀算之遠,非明兒可比,明兒有愧,竟然誤解父親,還請父親責罰。”
孫明此時明白了孫武的良苦用心,才知道攻越都,隻能施與威脅,不能真的攻下此城,若攻下此城,會讓整個局勢扭轉,變得無法控製。
“為父給你取名日月,就是要讓你明白天地之道,懂得進與退。
現在為父再與你講易理之卦,也就是乾卦,是一年前鬼穀先生講與為父聽的。
到現在為父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一切都是為為父著想,為我孫家著想,不願因吳越之爭而讓我孫氏一族受累,更不想為父晚節不保,成為被世人所唾罵之人。”
孫武說完,對於孫明也十分滿意,通過攻與不攻越都,讓孫明明白其中的道理,現在再來與他講易理,就會容易得多了。
而且孫武對於王禪更是心存感激,若不是王禪提前與他講了為臣之道,那以說不定此時的孫武已攻下越都,反而陷入左右為難之際了。
孫武用過晚飯一人呆在大帳之中獨坐,一邊看著古書,一邊喝著茶,一點也沒有與越國大戰的緊迫之感,到像是帶著五萬大軍來越都作客一樣,十分悠閑。
軍中的部將雖然疑惑,可自跟孫武以後,大家知道孫武兵法無敵,既然主帥沒有安排,那他們也不會著急,正是休養安息之時。
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這些部將都知道此時無事,那就要養好精神,若是用時跟不上孫武的謀略,那麽就會受嚴厲的處罰。
而孫明則辦完事之後,十分匆忙的來到大帳之前,看了看護衛,卻也不敢問,隻好輕咳一聲。
“進來吧,既然都回來了,又有何懼,難道是怕為父嗎?”
孫武知道是孫明,也隻有孫明親自去執地了任務需要這個時候來匯報,所以孫武算是一直在等著孫明,可他也知道必不會有什麽不妥之處。
“父親還沒有休息。”
孫明進了大帳,站在孫武一邊,卻也不敢打擾。
“說吧,越都派了多少人出去傳訊。”
“其三組,一共有千人,孩兒都是堵在越都十裏之外進行伏擊,到也有幾十人逃了出去。”
孫武放下古書,看了一眼孫明。
“無妨,既然有人為越王勾踐傳訊了,為父也放心了。
你坐吧,為父正好有些事要與你說。”
孫明在邊上坐下,孫武親自為他斟好茶,到讓孫明有些不好意思。
“明兒,你跟隨為父出征攻伐也有許多年了,大大小小的戰事也經曆不少,比旁人更是見多識廣。
而且自小也受為父傳教一些兵法的常識,在你兄弟三人之中,你算是有自知之明之人,相對而言對於兵法也略有見識。
所以你二個哥哥現在已經在齊國成家立業,過著普通人的日子,而你卻隻能跟著父親縱橫沙場,而為父也沒有為你請功邀爵,依然隻是一個副將之身,你會不會有什麽怨言?”
孫武說起三個兒子,還是先問詢著孫明,若說起來他還是羨慕兩個哥哥,可從另一方麵講,那兩個哥哥同樣羨慕他。
“回父親,孩兒能陪父親在吳國征戰沙場,是孩兒的幸運。
兩個哥哥雖然成家立業,可也常來信叮囑我要照顧好父親,孩兒於此並無怨氣。
想來不論任何一個兵士,能跟隨父親叱詫沙場,該是一種幸運之事,至於以能不能有高官厚?,領兵作戰,孩兒並不計較,父親也該知道,隻是不知父親為何忽然間會有此問。”
“為父之所以把你留在身邊,確實也是沒有辦法,也得你這麽多年陪著為父,至少還不寂寞,身邊有一個念頭。
你能有些想,為父很高興,若是在其它列國,為父已是吳國中將軍而你也立了不少功勞,升作一般的將軍,統領一方,或是治理一城,都不會有什麽問題,這一點為父還是相信你有此能耐的。
隻是有的事,卻並非如此來想,這也正是為父今夜要與你所說的為臣之道。
聽說你把家眷也一起帶出來了,是不是覺得把她們放在吳都也不安全,還是覺得此次攻伐越國會有危險?”
“還請父親罰處,孩兒把夫人帶在身邊,是因為她已有了身孕,待產之期,所以孩兒不想讓她一人留在吳都。
再者父親說過,鬼穀先生之謀深遠,而巢邑的兵甲隨時可能攻擊吳都,所以孩兒想還是把她帶在身邊,雖然行軍奔勞,可卻也放心。”
孫明原來此次行軍把他的夫人帶在身邊,而且聽他的話,他的夫人已快產子,這確實已經違背了孫武的軍規。
此時孫明跪在地上,不敢抬頭看孫武。
“起來吧,我隻是問問而已,你不必如此恐懼為父。
為父一直軍令如山,從不循私,這一次卻並不怪你,反而覺得你做得不錯,若是為父就不會體貼,如此做了。
她既然已懷了身孕,那你更要多加照管才是,不要讓他受到傷害。
為父之所以留你在身邊,也是因為你於事並不強求,也並不奢求高官厚?,對權勢不是那麽強烈願望。
這是你有別於你兩位哥哥的地方,或計也是你自保的命數。
一個人如果不能知己,欲望超過了自身的能力,而不能識得實務,就會招來禍端,世間之人大體如此。
而從戎都更是無可避免,在沙場之上,不是敵死就是我亡,學術不精,終會遇到禍事,到是不僅自己難保性命,而且還會禍及其它將士。
一場大戰,家破人亡者眾,罪孽深,想想也讓人心寒心懼之。”
孫武對於孫明應該還是十分滿意,先讓孫明坐下,把剛才的話再作解釋,說明為什麽不為孫明謀得更高的官職,就因為不想孫明害了自己,也害了自己的部下將士,特別是孫武如此家世,子孫都會有一種比其它人更多的榮耀背負。
此時再看了看孫明,孫明臉上依然布滿疑惑。
他知道孫明對於他忽然之間在戰場之上談起家事十分不習慣,而且對於此圍攻越都也是疑惑重重。
“明兒,你知道父親曾寫過一本兵法,可你知不知道父親為何不把此兵法傳與你,而隻是教你一些簡單的帶兵之法嗎?”
“是明兒不夠聰慧,無法領會父親的兵法要略,所以父親也不會為難孩兒。”
孫武一聽,淡淡一笑道:“你隻說對了一半,你有自知,知道要學習精妙的兵法,需要天賦,還需要有緣,若與兵家無緣,多學無益。
可你卻不知道,兵者凶也,列國之爭,戰伐不斷,一個人若不能學透,一知半解,不能理解兵法精要,不能洞察戰場變化,那麽將來反而會害了所學之人。
你若學我的兵法,卻不能通透為父兵法裏的道理,可此又會讓你覺得自得而大意,將來在戰場之上這些兵法就會成為殺死你的匕首。
自古許多名將皆是如此,習得簡單的兵法,經曆一兩場勝利,就自以為是,可若是遇上更高明者,遇上更詭異的對手,那麽就會被所學所害。
為父不想讓你學習為父的兵法是覺得你與此無緣,也是不想你將來戰死沙場,被為父的兵法所害。”
孫武還是再次為何不傳與孫明兵法的原因說得更清一些,一切都是在為孫明好。
孫明一聽,也不敢反駁,畢竟孫武所說他也能體會。
在戰場之上,就像兩人對戰一樣,若是學藝不精,必然會死於對方劍下,更何況兵法最忌於傲,忌輕視對手,這是不知己與不知彼,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可知彼容易,知己難。
“明兒,若此次依你來帶兵襲擊越都,你會如何來做,說來父親聽一聽。”
孫武還是十分悠然,並不急著告訴孫明自己的想法,而是試著讓孫明自己來判斷,自己來指揮。
“回父親,若依昨夜我軍的行程,完全可以在夜裏三更時分直接襲擊越都。
越都有我方探子,知道此時越都全部守城兵甲不足五千人,城內空虛。
若昨夜攻城,那麽正是敵人不防之時,出奇不預,會毫不費力把越都拿下,更不必在這城內安營紮寨。
而父親上午與越國景成公主會麵之後,我吳國大軍按兵不動,到給城內足夠的時間來布防。
雖然此時越都最多隻剩四千人,可若給他們準備充足,那再想攻城,就會比奇兵襲城更難,也會徒添傷亡。
父親此次出兵之策並無不妥,隻是到了越都反而無所作為,與父親向來以奇兵攻其不預有背,所以孩兒也不明白父親之意。”
孫武一聽,嘿嘿一笑,也是十分欣慰。
“不錯,明兒還是有所進步,若依你之計,此城現在當可兵不血刃的成為吳國大軍的駐地,越王勾踐若是無法攻克吳都,那麽越國也會因此而滅國。
<a href="http://m.2kxs.la" id="wzsy">2kxs.la</a>
可明兒有否想過,你立下如此大功,將來如何麵對吳王。
若為父依你之計,那麽為父這一生領兵生涯也到了極致,而這一次奇兵突襲越都也會千古名揚。
可為父為何不這麽做,這就是為父等你來要與你講的事情。”
孫明一聽,不敢再言了,他的這點小謀略,對於他的父親來說隻是雕蟲小計而已,自然不會不明白了。
可孫武後麵所說,這才是讓孫明不理解的,為何孫武明知可以輕易拿下越都,卻並不實施,反而擺出一副圍城的姿態。
孫武見孫明在深思,擺了擺手中的古書道:“這本書是鬼穀先生留與為父的,這幾日為父一直在讀,正是易理之書。
三年前鬼穀先生曾與為父說過一句話,講過一個卦。
他所言的是:“位不可極”,就是說作為人臣,不可功高蓋主,位極而尊。
越都是越國命脈所在,若越都陷落,越國也就滅國了。
這是何待卓著的功勳呀!
若為父率五萬人攻陷了越都,必然名滿天下,受列國傳頌,那麽又置吳王於何地,吳王可是帶著吳國十數萬精銳之師的。
世人若隻知我孫武,而不知吳王,那麽就是功高蓋主,位極而招損之理,會給為父以及你兄弟三人帶不無窮的禍害。
所以為父並不急於攻下越都就是不想位極而已。
而且依列國之勢,鬼穀先生想來此時已收拾了巢邑城的白公勝餘孽,那麽此時巢邑三城就不會隻有四萬人,而至少該有八、九萬人以上駐守,兩倍於原來的兵力。
鬼穀先生並不想吳國滅了越國,若吳國有滅越之勢,鬼穀先生巢邑三城的精兵必然會趁勢攻吳都,牽製吳國。
那麽你可想過最後的結局,或許是吳國與越國同時被鬼穀先生所滅。
這是鬼穀先生用一個看似機會,又不是良機來試探考量吳王、越王以及我們這些作為臣子的野心與欲望。
此次陣兵巢邑,鬼穀先生說過,這是他送與吳王之禮,同時也是送與越王之禮,誰能看清這其中的局勢,那麽就會對誰有利。
若看不透,那麽就會因此反而受重創。
所以為父在吳都之時,力阻王上全兵攻越,反而讓他采取退讓的辦法,這就是要讓越國深陷吳國之境,無力顧及越都。
而此時越都已是囊中之物,為父為何要取。
若此城依然是越國都城,那麽越王知道為父圍城,必然會拚命回防保護,而越都就是越王無形的牽製。
若越都淪陷,那麽越王必然已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無所顧忌,他會全力攻打吳都。
若那時楚國也出兵攻吳,那麽為父得到越都又有何益。
最後越都反而會為父的累贅,費盡心思來保越都,甚至整個越國。
縱然拚死保住越國,可吳都那時也會淪陷,孫武我可能會成為新的越國之主,卻也會成為被世人恥笑的不臣之子,我孫氏一族世代榮耀也會國為父而毀於一旦,世代子孫也會被人恥笑辱罵。
明兒,剛才為父與你所講,你可明白,現在你應該知道為父為何不立馬攻下越都,而隻是給越都仍致造成一種危局了。
把此攻克越都的機會留給吳王,看他如何來處理吳、越、楚的關係,這才是為臣之道,不奪君王之威。”
孫明一聽,此時頭上冒出冷汗,也是倒吸一口冷氣。
他聽孫武的分析,超出所有人的想法。
而且處處都為將來著想,透著大聰慧與大謀略。
首先,若攻下楚都,那麽越王勾踐所帶的越軍就會沒有任何顧忌,隻有滅國之仇,越王隻能破斧沉舟,拚死一戰,在如此仇怨之下,吳都勢必難保,會有更多人因此而喪命,而沿路的城池也逃脫不了屠城的命運。
可越都不失,就會是越王勾踐此時最大的顧忌,也讓越王還有希望,讓他欲前還退,不得不撤兵回援,這是兵法上的謀略。
從另一方麵講,從楚國與吳與越國的關係來說,楚國並不願失去吳國或是失去越國,這樣會造就另外一個強大的對手,這是鬼穀王禪不願麵對的。
所以他把葉公的五萬大軍留在巢邑,其實就是警告吳國,不可過分,若是越過了王禪所能承受的極限,那以這九萬大軍就會反攻吳都。
這樣一來,越王勾踐會因楚國出兵相助而攻陷吳都,而孫武得了越都,越王變成吳王,而孫武則可以取而代之成為自立為王,成為越國新王。
這看起來十分誘人,可對於孫武來說,忠字不可費,他不想當什麽王上,隻想做一個臣子,而且是不被世人所恥笑的忠臣。
再者,若從為人臣子來說,功高蓋主也是禍事之一。
王禪之所以把平叛楚都的好事留給楚王,而不是葉公還有他自己,其實也是在有意避諱這一點。
若葉公揮師入楚都,那麽平叛的功勞就是葉公的,那麽葉公北抗晉國,又平叛有功,就會讓楚王忌憚,最後引來殺身之禍。
而王禪自己就更不願意了,更不會圖此虛名了,所以王禪的想法,與現在孫武的想法其實也是異曲同工。
“父親謀算之遠,非明兒可比,明兒有愧,竟然誤解父親,還請父親責罰。”
孫明此時明白了孫武的良苦用心,才知道攻越都,隻能施與威脅,不能真的攻下此城,若攻下此城,會讓整個局勢扭轉,變得無法控製。
“為父給你取名日月,就是要讓你明白天地之道,懂得進與退。
現在為父再與你講易理之卦,也就是乾卦,是一年前鬼穀先生講與為父聽的。
到現在為父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一切都是為為父著想,為我孫家著想,不願因吳越之爭而讓我孫氏一族受累,更不想為父晚節不保,成為被世人所唾罵之人。”
孫武說完,對於孫明也十分滿意,通過攻與不攻越都,讓孫明明白其中的道理,現在再來與他講易理,就會容易得多了。
而且孫武對於王禪更是心存感激,若不是王禪提前與他講了為臣之道,那以說不定此時的孫武已攻下越都,反而陷入左右為難之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