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萬的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老子此時坐在守藏室中書桌後,而王禪就像一個學徒一樣坐在前麵,時而記錄,時而思索。


    這已經是王禪來此的第二個春來之時,王禪每日除了把自己的事做完,其它時間就是翻閱古書,而時不時有惑之時,老子就會十分神奇的為他講道解惑,今天就是如此。


    此時老子說完,王禪此時腦中盡是矛盾之情。


    他曾習天問九劍,而天問九劍的本意就是以劍問天,而所問之事卻都是人間之惑,比如問天是否有情,問天之極,問天之壽,問天之憂等等。


    有的所問,王禪已經基本上能明了,包天地之壽,包括天之極等,王禪知道天與道齊,道生天地,所以若說天地之壽,那當與道相同,亦是無極之壽。


    至於天地之限,也是如此,無邊無際,並沒有什麽疑慮之處。


    可天地是否有感情,這卻是王禪一直所想的。


    若說天地無情,那麽又為何會生出這萬千世界來呢?


    “師傅,天地不仁,為何卻要世間之人以仁為善呢,難道天地生萬物之後,並無感情,為何又以萬物為芻狗。”


    “禪兒,若天地有仁,就不會生出萬物了。


    天地之所以無仁,正是要世間萬物有仁。


    天地雖生萬物,卻不以萬物自居,萬的於天地隻是依道而為,並沒有私心,何來有仁。


    天地對萬物一視同仁,是謂無仁。


    在天地的眼中,人與獸無異,火與水無情,風與雷相交,晝與夜相替,陰與缺變化,這都是依道而為,不可有仁,有仁就會有私,有私必然成就不了世間萬物。


    誰生誰死,誰為祭祀之品實在人不在天。


    我知道你習過一門劍法,叫天問九劍,實則是人之惑,問天天亦不告訴你的。


    問天不如問己,問己不如問道。


    天地之間時有禍災,人有戰火之亂,天有陰晴之缺,所以不仁,也才成就幻化無窮的世間萬物。”


    “不錯,不錯,師傅所說正可解徒弟之惑,問天不如問己,問已不如問道。


    天地之間人如螻蟻,螻蟻如人,在天地眼中並無區別。


    適道而生,明道而脫,這一切都在萬物之中,給予萬物同樣的機會,所以人才會從萬之的中脫穎而出。


    就有如自然之道一般,弱肉強食,虎吃羊非是天地有仁,羊吃草也非天地有仁。


    反而是因天地無仁,這才真的有仁。


    仁義隻在同類之間,於天地而言芸芸眾生皆是一般,所以不需要仁。


    而仁字為人,也隻有人與人交才會有仁之說。


    可為何聖人又不仁呢?


    難道?”


    “禪兒,你既已知聖人即是明道之人,而聖人之無為,既是以道為本,所以聖人自當與天地看齊,以天地為尊,依天地之行而行,所以既然天地不仁,為何聖人卻要有仁呢?


    既然明道既知天地萬物皆由道生,所以在聖人眼中,天下百姓皆是一般,一視同仁,這才也就是聖人不仁,若聖人有仁,就不可稱之為聖人了。”


    王禪一聽,拍著腦袋恍然大悟。


    “對對對,像師傅這種已通天地之道的聖賢之人,對於天下百姓都是一般看待,無所謂仁與不仁。


    所以縱然師傅有通天徹地之能,卻也無視天下百姓之苦,就是因為師傅已達不仁之境,以天下為公,自然不會有所偏私,百姓於師傅,也就如同萬物及天地一般。


    如此境界實可比天地了!”


    王禪此時的話也是十分中肯,許多人不明白為何真正的聖賢之人不會過多的參與世間的糾紛與爭鬥,反而像沒有仁善之心一樣,可正是這種所謂的不仁之心,才是聖人至高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公道,真正的無私之舉。


    而王禪如此一想,這才覺得自己的覺悟,自己的想法與老子的想法境界相比,實是天差地別,不可相比。


    “可聖人不仁,卻也非什麽事也不會去做,這世間除了修身明道之人,師傅也說過還有一些逆道而行之人,這些邪魔之人若是欲逆改天道,那麽聖人自然也有除魔衛道之責。


    若世間隻是遵循道之分合,那就依世間之人來定,不必過多糾結。


    世間自有道法,而道法自有人明,而這些明道之人也會維護著世間道之運轉。”


    王禪若有所思的看了看老子,心裏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


    明白的是,若是如此那他將來也就不必再行走什麽列國,求什麽縱橫之道了。


    不明白的是,這世間還需要一些明道之人指引,就好比他的母親受化蝶指引,而他才能投得良胎,這些說來又與剛才的有些矛盾,那什麽時候才是真的良機呢?


    “禪兒,萬千年前,中原大地亦是一盤散沙,正是萬千年前的分之道形,而你的師姐受命化入世間,傳軒轅黃帝以河圖洛書以及陰符之術,這才成就一統之道形。


    夏末之時天下又成紛爭之態,而商再一統,又成合之態。


    商之末天下無道,而天下紛爭再起,得太公之助,天下又回歸大周一統。


    如今天下分之勢即成,將來也會回歸一統,本也是道之使然。”


    “師傅,師姐是如何去了那萬千年前,她不是才習得陰符之術嗎?”


    王禪還是在這方麵有些糾結。


    “你看這太極圖,世人能看的,隻是一個麵而已,可若你把此圖化之天地四海,既可知無邊也無際,無歸也無向。


    道既無壽,又何來年月時間之說,也無前後之分。


    明道之人自然能與道同存,也就沒有前後之分,她此時拜我為師,難道就不能解萬千年前之劫嗎?


    你此時還不知你來自何處,為何會投為一顆稻穀,若是你知道就不會有如此疑惑了。


    再言之,你現在尚未真的明道,所以還不能超脫時空,就像你雖然可以進入道之虛空之境,遨遊太虛,可卻依然受自身所限,依然會有生死之顧。


    它日你明道之後,就不會有此疑惑了,此時到也不急。”


    (王禪從二千多年的現代社會而來,已學會了鬼穀子的大部分留傳的本事,隻是這種本事並不適合於現代社會,所以可說是生不蓬時。


    而男主第一章就被那幾本古書燒死而轉世投在二千年前,再次拜師學藝,而他也將會學得他所固有的本事,再留傳於世。


    而化蝶就是九天玄女,她也於此時此緣劫之點,同拜老子為師,學會陰符之術,同樣去了萬千年前的洪荒時代。


    這看似矛盾,卻並不矛盾,一個看似向前,一個看似向後。


    前兩章講過道之無極,所以於道而言既開始,也無結束。


    所以時空這個概念是不存在的,縱然在人的腦海裏不可消除,但大家再看太極圖就知道,其實太極圖並非隻是平麵,它其實是整個宇宙蒼穹的平麵展示而已,有無限個極,也有無限相。


    明道之人,可以超脫時空之外,所以無生亦無死視之為永生。


    這一點其實古人一直明白,所以自古至今但凡修道之人都追求永生,並非是沒有根據的。


    隻是真正能明道的人卻又少之又少,而這些能明道之人也就具備人之不能的神通,被曆古世人稱之為仙,在人世卻稱為聖人。


    所以聖人無為也和道之無為一樣,也和天之不仁一樣,也就能與天地一樣,看待世間變化,卻並沒有時空之限。)


    “師傅的意思,徒弟雖然一時不明,可卻也不敢再問,隻是依師傅此意,師姐習了陰符之術,當然是有大任在身,萬千年前,世間無道,師姐受命前去,促一統之機。


    那麽徒弟雖然比師姐愚鈍,卻也非無用之才,師傅是不是也有什麽好事在等在徒弟去做?


    難道是像當年太公一樣,促新朝一統嗎?”


    “你這小子到了機靈,這世間萬物非是無用之物,既然有生,自然有用,你本好辨,又通易理之識,而且善長智謀之術,所以既然來此時此地,當然是有機緣所在。


    隻是此時大周氣數未盡,紛亂有序,還未有一統之機,而你卻是一個適合的搗亂之人,時機到時,你自可以再行走列國,師傅當然不會阻止。


    你之所任卻非是促統而是促分,易理有複卦,七日來複,隻要你善加揣摸自然能明白,世間紛亂也是如此。


    <a href="https://m.yyxs.la" id="wzsy">yyxs.la</a>


    隻是世間紛亂,魔邪必出,這也是天道之理,你除了促分之外,還兼之要除魔衛道。


    再者依世間之人,一些賢才固執之人來看,你之所為未必能讓人理解,除了那些魔邪之人,尚有更多修道之人,甚至於得道之人都會成為你的對手,說不定你的師姐將來也會成為你的對手。


    所以你此行之途,未必比一統之途容易,你可要做好準備。”


    王禪一聽,臉冒熱汗,呆呆的看著老子,有些不敢相信。


    若說除魔衛道,王禪並不會有什麽可懼的,可聽老子一說,那麽他將來所做之事必定是有違世間常理。


    普通百姓都會想著解除紛爭回歸一統,列國之中但凡有些見識的人也會以一統為責,就連他的好友墨翟也提倡止戰非攻。


    可現在老子告訴王禪他的責任是分,而非統,這就勢必引出更多魔邪之徒,而他在正道之人眼中也會變成一個魔邪之徒,到是他就會成為人神魔的敵人,如此大任,也讓王禪有些懼意。


    而且最後說化蝶也會成為他的對手,這就讓他更難理解了。


    當然他知道若化蝶真的修成陰符之術,真的明道之後,自然會明白老子的意思,也會像老子一樣超脫時空。


    可就是在此道明而不明之時,王禪卻要憑自己的本事去列國這間“搗亂”,如此凶險,他此時真的不敢想像。


    “怎麽,師傅如此一說,你就害怕了,你鬼穀王禪向來不怕天不怕地,不敬神不懼魔,為何會如此氣虛。”


    “師傅,你看太公促一統,成就功業,受萬人敬仰,可徒弟卻要去做這分裂之事,受萬人唾罵心裏自然有些不平,況且若是將來師姐與我為敵,我不知如何麵對。”


    王禪還是實話實說,人都有那麽一點小私心,也有那麽一點好虛名之心,也十分正常,畢竟王禪還未真的明道。


    “你之所惑,到也不奇,師傅自會為你解惑,至於你與蝶兒,也未必要鬥勇鬥狠,你向來權謀於無形,為何現在又不自信了。


    至於促統與促分,其實你隻是未擺脫名利之好而已,師傅現在就傳你另一明道法門,你也不必著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穀神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蟲月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蟲月二並收藏鬼穀神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