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衝娶長樂公主乃是長孫無忌籌劃已久之事,事關他百年之後長孫家的富貴,長孫無忌覺不容許出現半點岔子。
長孫無忌想起這些,竟不禁幽幽地歎了口氣,長孫衝若是能有李恪那般手段、心性和膽略,他又何至於為了後輩如此費心。
翌日,長孫無忌仍在為昨夜之事操心,而與此同時,李恪也沒有閑著。
正值午時,街道之上正是人稀之時,李恪身著便裝,悄悄自漢王府後門而出,策馬直望禦史台禦史大夫溫彥博的虞國公府而來。
“煩請閣下替我傳句話,告訴溫大夫,就說故人來此,還請一見。”李恪既著了便裝,便是不願透露身份,自然不會遞上名帖,李恪連姓名都未透露,私下求見。
虞國公府的門子雖不知李恪的身份,但看樣子卻不似常人,興許真的是溫彥博的故交,於是連忙入府稟告。
“老臣溫彥博拜見殿下。”溫彥博看著李恪,立馬上前拜道。
李恪上前道:“老大人快快請起。”
溫彥博看著李恪的一身便裝,問道:“殿下如此打扮,不知來尋老臣何事?”
李恪道:“李恪有一事相求,還需借老大人禦史台之威。”
溫彥博聽了李恪的話,不解地問道:“殿下乃當朝親王,身份金貴,何必去招惹那些台臣。”
台臣難纏,滿朝皆知,溫彥博雖為禦史台首官,但在李恪麵前也毫不避諱。
李恪道:“若非要事,我也不願麻煩老大人,不過此事對李恪而言幹係重大,還望老大人相助。”
溫彥博問道:“不知殿下口中之事關係何人?”
李恪回道:“長孫無忌。”
溫彥博聽了李恪的話,臉上倒也沒有太多的訝異之色,反而苦口婆心地對李恪勸道:“老臣早勸殿下需謹慎行事,殿下一直不以為意,如今可是遇到為難之處了?”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人必非之。
此事溫彥博早便勸過李恪,隻是李恪未聽而已。
不過李恪搖了搖頭卻道:“老大人誤會了,李恪相求並非是為了彈劾旁人,而是為了彈劾自己。”
溫彥博官拜禦史大夫,掌禦史台,麾下數十如狼似虎的禦史台臣,可謂朝中巨擘。
而聞風奏事,本就是監察禦史之責,故監察禦史雖隻為八品末官,但清貴非常,行事百無禁忌,隻要其奏本一遞,朝中百官,無論高低,無論貴賤,均可列其中,就連皇子也不例外。
對於溫彥博來說,要想安排一個心腹台臣參了李恪一本,不過是手到擒來之事。
公主擅自離宮,此事可小可大,若小,不過是公主年幼貪玩,混出了宮去,長樂、城陽和晉陽都極得李世民寵愛,責罰兩句便是,可若往大了說去,此事或有礙公主名節,不利於朝野風評。
李恪離開虞國公府不到半個時辰,禦史台彈劾李恪私帶公主出宮的折子已經進了宮,李世民閱之生怒,當即召見李恪,而又過了半個時辰,李恪方才回府更衣畢,李世民傳見李恪的口諭已經送到了漢王府。
當李恪備馬進宮,到了李世民召見的甘露殿時,李世民正端坐書房之內。
“兒臣李恪拜見父皇。”李恪上前拜道。
李世民見李恪來了,放下的手中的奏折,對李恪問道:“恪兒來了,你可知朕傳你所謂何事?”
參劾之事本就是李恪自己一手策劃,他自然知道李世民傳他入宮的目的,不過李恪為防李世民起疑,還是故作一副全然不知的模樣。
李恪道:“父王恕恪兒愚鈍,恪兒不知。”
李世民眼睛瞟了一眼李恪,拍了拍手中的奏折,問道:“昨夜上元燈會,可還熱鬧。”
李恪自知李世民的意思,不過還是回道:“如今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上元佳節的燈會自是熱鬧非常。”
李世民問道:“你也去了?”
李恪聽了李世民的話,臉上似乎有一絲忐忑,回道:“恪兒去了。”
李世民看著李恪的模樣,接著問道:“與你同去的可還有旁人?”
李恪似乎在思慮著什麽,頓了頓,這才道:“隻有恪兒,還有隨身帶著伺候的府內侍婢。”
李世民又看了李恪一眼,問道:“真的隻有王府侍婢嗎?”
李恪的反應有些驚慌,但隨即還是堅持道:“隻有兒臣和府內侍婢。”
李世民聽了李恪的話回答,臉色突然一變,指著李恪道:“你還要為她們回護到幾時?”
李恪的身子微微一顫,眼中流露出驚慌之色,硬著頭皮道:“父王問的突然,恪兒不知父王之意。”
李恪把手中的奏折丟到了李恪的手中,對李恪道:“你私帶長樂、城陽、晉陽出宮,真當朕便一無所知,任由你欺瞞嗎?”
李恪接過李世民扔過來的奏折,不安地緩緩打開,隻一眼,臉色便一片煞白,突然跪地請罪道:“兒臣有罪,兒臣不該欺瞞父皇,然此事皆因兒臣一人而起,與兩位妹子無關,還望父皇隻責罰兒臣一人,勿要怒及長樂她們。”
李世民聽得李恪自己攬下的所有的罪責,不願李世民觸怒小妹,李世民原本的怒火反倒消了許多。
“哼!”
李世民輕哼了一聲,對李恪道:“你好大的膽子,公主出宮有違宮規,你若是帶著他們出宮叫旁人知道了,旁人如何看待他們?晉陽、城陽年幼些還好,長樂已經快到嫁人的年紀了,豈能兒戲。”
李恪道:“父皇息怒,兒臣絕無他意,隻是見長樂妹妹他們每日在宮中苦悶,這才帶她出宮散散心。”
李世民對於長樂的偏愛自毋庸置疑,光是從她的封號便能看出。
可隨著長樂慢慢長大,本該是活潑的年紀,卻因為久在宮中而便得越發地沉悶,長樂不樂,李世民也是不願看到的,而李恪的用意本也是友愛兄妹。
聽著李恪的話,李世民的怒火又消下去許多。
就在此時,長樂公主竟帶著長孫皇後也進了書房。
李世民見長孫皇後進了書房,忙道:“觀音婢,你有病在身,不在內殿養病,怎的到書房來了。”
長孫無忌想起這些,竟不禁幽幽地歎了口氣,長孫衝若是能有李恪那般手段、心性和膽略,他又何至於為了後輩如此費心。
翌日,長孫無忌仍在為昨夜之事操心,而與此同時,李恪也沒有閑著。
正值午時,街道之上正是人稀之時,李恪身著便裝,悄悄自漢王府後門而出,策馬直望禦史台禦史大夫溫彥博的虞國公府而來。
“煩請閣下替我傳句話,告訴溫大夫,就說故人來此,還請一見。”李恪既著了便裝,便是不願透露身份,自然不會遞上名帖,李恪連姓名都未透露,私下求見。
虞國公府的門子雖不知李恪的身份,但看樣子卻不似常人,興許真的是溫彥博的故交,於是連忙入府稟告。
“老臣溫彥博拜見殿下。”溫彥博看著李恪,立馬上前拜道。
李恪上前道:“老大人快快請起。”
溫彥博看著李恪的一身便裝,問道:“殿下如此打扮,不知來尋老臣何事?”
李恪道:“李恪有一事相求,還需借老大人禦史台之威。”
溫彥博聽了李恪的話,不解地問道:“殿下乃當朝親王,身份金貴,何必去招惹那些台臣。”
台臣難纏,滿朝皆知,溫彥博雖為禦史台首官,但在李恪麵前也毫不避諱。
李恪道:“若非要事,我也不願麻煩老大人,不過此事對李恪而言幹係重大,還望老大人相助。”
溫彥博問道:“不知殿下口中之事關係何人?”
李恪回道:“長孫無忌。”
溫彥博聽了李恪的話,臉上倒也沒有太多的訝異之色,反而苦口婆心地對李恪勸道:“老臣早勸殿下需謹慎行事,殿下一直不以為意,如今可是遇到為難之處了?”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人必非之。
此事溫彥博早便勸過李恪,隻是李恪未聽而已。
不過李恪搖了搖頭卻道:“老大人誤會了,李恪相求並非是為了彈劾旁人,而是為了彈劾自己。”
溫彥博官拜禦史大夫,掌禦史台,麾下數十如狼似虎的禦史台臣,可謂朝中巨擘。
而聞風奏事,本就是監察禦史之責,故監察禦史雖隻為八品末官,但清貴非常,行事百無禁忌,隻要其奏本一遞,朝中百官,無論高低,無論貴賤,均可列其中,就連皇子也不例外。
對於溫彥博來說,要想安排一個心腹台臣參了李恪一本,不過是手到擒來之事。
公主擅自離宮,此事可小可大,若小,不過是公主年幼貪玩,混出了宮去,長樂、城陽和晉陽都極得李世民寵愛,責罰兩句便是,可若往大了說去,此事或有礙公主名節,不利於朝野風評。
李恪離開虞國公府不到半個時辰,禦史台彈劾李恪私帶公主出宮的折子已經進了宮,李世民閱之生怒,當即召見李恪,而又過了半個時辰,李恪方才回府更衣畢,李世民傳見李恪的口諭已經送到了漢王府。
當李恪備馬進宮,到了李世民召見的甘露殿時,李世民正端坐書房之內。
“兒臣李恪拜見父皇。”李恪上前拜道。
李世民見李恪來了,放下的手中的奏折,對李恪問道:“恪兒來了,你可知朕傳你所謂何事?”
參劾之事本就是李恪自己一手策劃,他自然知道李世民傳他入宮的目的,不過李恪為防李世民起疑,還是故作一副全然不知的模樣。
李恪道:“父王恕恪兒愚鈍,恪兒不知。”
李世民眼睛瞟了一眼李恪,拍了拍手中的奏折,問道:“昨夜上元燈會,可還熱鬧。”
李恪自知李世民的意思,不過還是回道:“如今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上元佳節的燈會自是熱鬧非常。”
李世民問道:“你也去了?”
李恪聽了李世民的話,臉上似乎有一絲忐忑,回道:“恪兒去了。”
李世民看著李恪的模樣,接著問道:“與你同去的可還有旁人?”
李恪似乎在思慮著什麽,頓了頓,這才道:“隻有恪兒,還有隨身帶著伺候的府內侍婢。”
李世民又看了李恪一眼,問道:“真的隻有王府侍婢嗎?”
李恪的反應有些驚慌,但隨即還是堅持道:“隻有兒臣和府內侍婢。”
李世民聽了李恪的話回答,臉色突然一變,指著李恪道:“你還要為她們回護到幾時?”
李恪的身子微微一顫,眼中流露出驚慌之色,硬著頭皮道:“父王問的突然,恪兒不知父王之意。”
李恪把手中的奏折丟到了李恪的手中,對李恪道:“你私帶長樂、城陽、晉陽出宮,真當朕便一無所知,任由你欺瞞嗎?”
李恪接過李世民扔過來的奏折,不安地緩緩打開,隻一眼,臉色便一片煞白,突然跪地請罪道:“兒臣有罪,兒臣不該欺瞞父皇,然此事皆因兒臣一人而起,與兩位妹子無關,還望父皇隻責罰兒臣一人,勿要怒及長樂她們。”
李世民聽得李恪自己攬下的所有的罪責,不願李世民觸怒小妹,李世民原本的怒火反倒消了許多。
“哼!”
李世民輕哼了一聲,對李恪道:“你好大的膽子,公主出宮有違宮規,你若是帶著他們出宮叫旁人知道了,旁人如何看待他們?晉陽、城陽年幼些還好,長樂已經快到嫁人的年紀了,豈能兒戲。”
李恪道:“父皇息怒,兒臣絕無他意,隻是見長樂妹妹他們每日在宮中苦悶,這才帶她出宮散散心。”
李世民對於長樂的偏愛自毋庸置疑,光是從她的封號便能看出。
可隨著長樂慢慢長大,本該是活潑的年紀,卻因為久在宮中而便得越發地沉悶,長樂不樂,李世民也是不願看到的,而李恪的用意本也是友愛兄妹。
聽著李恪的話,李世民的怒火又消下去許多。
就在此時,長樂公主竟帶著長孫皇後也進了書房。
李世民見長孫皇後進了書房,忙道:“觀音婢,你有病在身,不在內殿養病,怎的到書房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