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不知不覺,時間已邁進了貞觀十五年。
一天,李恪、席君買、駱賓王三人騎著高頭大馬從驪山踏春回長安,忽然一陣嘈雜聲吸引了二人的注意。
“滴滴答答!”
“咚咚咚!”
“當當當!”
一陣敲鑼打鼓的聲音從遠處傳來,李恪抬眼一看,隻見官道上一個長長的隊伍正在緩緩的走來。
“這是什麽?”
李恪好奇的看著漸漸走進的隊伍,這麽熱鬧很像是娶親,可是現在已經是臨近中午了,沒有哪家的娶親人士會在中午接親。
隊伍越走越近,鑼鼓聲越來越響,吸引了不少的前來買水車的百姓圍觀,隻見隊伍彩旗招展,一個樂器班子走在隊伍前麵,嗩呐聲,鑼鼓聲,震耳欲聾,十分賣力的吹奏著。
在樂器班子身後,七個小女孩披頭赤腳,扛著一個三角黃龍旗,八個壯漢抬著一個巨大的龍王泥塑跟在身後,大批的百姓跟著後麵。
“王爺,關中已經一個半月沒有下雨了,這應該是在祭天求雨!”駱賓王沉聲道。
前麵七個小女孩寓意著七女祈雨法,而後麵的龍王雕塑則是意味著祭龍求雨法。
李恪看著眼前的求雨的隊伍,臉色一陣難堪,他是知道今年光中大旱,沒有想到旱災竟然達到了如此嚴重,很多百姓已經開始祭天求雨了。
而這些旱情根本沒有縣令上報,他們恐怕還不知道事態已經嚴重到這個地步。
每當龍王泥塑停下的時候,所有的百姓紛紛跪倒在地,大把的檀香燃起,空氣中彌漫著好聞的香味,顯然價值不菲。
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跪在最前方,向著泥塑龍王三叩首,高呼:“小民平常怠慢了龍王,現特意奉上祭品,還請涇河龍王開恩,請賜我等一場雨吧。”
“請涇河龍王開恩。”所有的百姓紛紛高呼。
“那他們為什麽要求涇河龍王呀!”李恪不解道。
席君買低聲解釋道:“今年大旱,最嚴重的的就是涇河兩岸,涇河水位直接露出了河床,關中的百姓傳言,今年的旱災一定是得罪了涇河龍王。”
旱災最嚴重的地方就是靠近涇河兩岸的郡縣,有的地方已經長達一個半月滴雨未下,涇河水位直接下降到曆史最低點。
“哦!”
李恪這才恍然大悟,他平常不是窩在在漢王府,便是宅在驪山別院,哪裏見到過求雨的場麵,不由得好奇的看著那些百姓奇怪的舉動。
焚香,叩拜,送上祭品,七女跪天求雨,除此之外,這個求雨隊伍竟然還請了一個道士在那跳大神,幾乎把能夠想到的祈雨手段用上個遍。
“哎!王爺,你說說涇河龍王寬恕他們下雨麽?”駱賓王喟然長歎的問道。
“可憐日半求龍王,不問蒼天問鬼神。”
李恪冷笑一聲,如果求神有用,那這個神也太廉價了,輕易被幾個豬頭羊頭就收買了。
駱賓王無語的看著眼前的李恪,知道你文采斐然,詩詞雙絕,但能不能不要一言不合就飆詩啊,你還讓不讓別人活了!
“好一個不問蒼天問鬼神!”
一聲爆喝從李恪身後傳來,將李恪嚇了一跳,連忙回頭看去,隻見李世民一臉陰霾的看著眼前的求雨隊伍,旱災來臨…
這些百姓不但不想著怎樣澆灌田地,反而在這祭拜龍神求雨,如果拜神能夠求來雨水,那貞觀四年的大旱就不會發生了。
“鬼神!”
李世民痛苦的閉上眼睛,早在貞觀四年就已經對其絕望了。
“父皇!”
李恪低聲驚呼。他沒有想到自己父皇竟然微服私訪也來到了這裏。
席君買和駱賓王也大吃一驚,沒有想到李世民就在他們的身後,駱賓王心中大喜,投靠漢王果然是正確的選擇,不僅能與漢王這位詩詞聖手朝夕相處吟詩賦詞,就連平時難得一見的皇上說碰上就能碰上。
三人想要行禮,卻見李世民微微擺手,阻止了眾人,顯然不想暴露身份。
李恪等人隻好作罷,微微拱手一示禮節。
“父皇千金之軀,怎能魚龍白服,以身犯險。”李恪低聲勸誡道,雖然這是長安城外,但要是李世民在這裏出了問題,誰也承擔不起責任。
“恪兒放心,父皇早有安排!”李世民沉聲道。
李恪四周看了看,果然發現周圍多了不少喬裝打扮的之人,這些人雖然看上去和其他百姓無異,但是總是將目光若有如無的飄向李世民這邊,而為首的正是一個熟悉的臉孔——李君羨,後麵還有房玄齡、長孫無忌、岑文本、馬周等人,這才放下心來,不再勸諫。
“再說這祭天求雨,是長安難得一見的盛世,朕怎麽能不來看看呢?”李世民冷聲道。
他原本正在長安城外,考察民情,查看旱災的情況,卻無意中聽見敲鑼打鼓之聲,好奇之下才跟上來,好巧不巧遇見了李恪一行人踏青歸來。
“恪兒,你又在哪裏遊山玩水回來啊?”李世民冷哼一聲,眼神不善的看著李恪。
李恪頓時感覺一陣後背涼颼颼,不由得心虛的低下頭,怯聲道:“驪山!”
李世民聞言大怒道:“眼見就要春耕了,關中快兩個月滴雨未下,你身為皇子,不思為父分憂,卻還有心情去城外踏青,簡直混賬之極…”
“兒臣知錯!”李恪低頭認錯道。
李恪也是一陣無語,好不容易去踏一次青,卻被父皇抓個現行。
再說這抗旱救災是朝廷官員的事情,關本王這個閑散王爺什麽事?
但他還不能抱怨不能反駁,隻能低頭認錯,沒看見對方正處於暴怒之中嗎?
你去硬剛試試?活得不耐煩了吧!李恪才沒那麽傻呢…
“陛下息怒,漢王生性灑脫,酷愛縱情山水也是人之常情!”長孫無忌開口道。
李恪聽聞大怒,長孫無忌,你確定你這是在勸說,不是挑撥離間,火上澆油。
李恪見李世民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心中不由得大罵道:殺千刀的長孫陰人,本王與你勢不兩立。
不知不覺,時間已邁進了貞觀十五年。
一天,李恪、席君買、駱賓王三人騎著高頭大馬從驪山踏春回長安,忽然一陣嘈雜聲吸引了二人的注意。
“滴滴答答!”
“咚咚咚!”
“當當當!”
一陣敲鑼打鼓的聲音從遠處傳來,李恪抬眼一看,隻見官道上一個長長的隊伍正在緩緩的走來。
“這是什麽?”
李恪好奇的看著漸漸走進的隊伍,這麽熱鬧很像是娶親,可是現在已經是臨近中午了,沒有哪家的娶親人士會在中午接親。
隊伍越走越近,鑼鼓聲越來越響,吸引了不少的前來買水車的百姓圍觀,隻見隊伍彩旗招展,一個樂器班子走在隊伍前麵,嗩呐聲,鑼鼓聲,震耳欲聾,十分賣力的吹奏著。
在樂器班子身後,七個小女孩披頭赤腳,扛著一個三角黃龍旗,八個壯漢抬著一個巨大的龍王泥塑跟在身後,大批的百姓跟著後麵。
“王爺,關中已經一個半月沒有下雨了,這應該是在祭天求雨!”駱賓王沉聲道。
前麵七個小女孩寓意著七女祈雨法,而後麵的龍王雕塑則是意味著祭龍求雨法。
李恪看著眼前的求雨的隊伍,臉色一陣難堪,他是知道今年光中大旱,沒有想到旱災竟然達到了如此嚴重,很多百姓已經開始祭天求雨了。
而這些旱情根本沒有縣令上報,他們恐怕還不知道事態已經嚴重到這個地步。
每當龍王泥塑停下的時候,所有的百姓紛紛跪倒在地,大把的檀香燃起,空氣中彌漫著好聞的香味,顯然價值不菲。
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跪在最前方,向著泥塑龍王三叩首,高呼:“小民平常怠慢了龍王,現特意奉上祭品,還請涇河龍王開恩,請賜我等一場雨吧。”
“請涇河龍王開恩。”所有的百姓紛紛高呼。
“那他們為什麽要求涇河龍王呀!”李恪不解道。
席君買低聲解釋道:“今年大旱,最嚴重的的就是涇河兩岸,涇河水位直接露出了河床,關中的百姓傳言,今年的旱災一定是得罪了涇河龍王。”
旱災最嚴重的地方就是靠近涇河兩岸的郡縣,有的地方已經長達一個半月滴雨未下,涇河水位直接下降到曆史最低點。
“哦!”
李恪這才恍然大悟,他平常不是窩在在漢王府,便是宅在驪山別院,哪裏見到過求雨的場麵,不由得好奇的看著那些百姓奇怪的舉動。
焚香,叩拜,送上祭品,七女跪天求雨,除此之外,這個求雨隊伍竟然還請了一個道士在那跳大神,幾乎把能夠想到的祈雨手段用上個遍。
“哎!王爺,你說說涇河龍王寬恕他們下雨麽?”駱賓王喟然長歎的問道。
“可憐日半求龍王,不問蒼天問鬼神。”
李恪冷笑一聲,如果求神有用,那這個神也太廉價了,輕易被幾個豬頭羊頭就收買了。
駱賓王無語的看著眼前的李恪,知道你文采斐然,詩詞雙絕,但能不能不要一言不合就飆詩啊,你還讓不讓別人活了!
“好一個不問蒼天問鬼神!”
一聲爆喝從李恪身後傳來,將李恪嚇了一跳,連忙回頭看去,隻見李世民一臉陰霾的看著眼前的求雨隊伍,旱災來臨…
這些百姓不但不想著怎樣澆灌田地,反而在這祭拜龍神求雨,如果拜神能夠求來雨水,那貞觀四年的大旱就不會發生了。
“鬼神!”
李世民痛苦的閉上眼睛,早在貞觀四年就已經對其絕望了。
“父皇!”
李恪低聲驚呼。他沒有想到自己父皇竟然微服私訪也來到了這裏。
席君買和駱賓王也大吃一驚,沒有想到李世民就在他們的身後,駱賓王心中大喜,投靠漢王果然是正確的選擇,不僅能與漢王這位詩詞聖手朝夕相處吟詩賦詞,就連平時難得一見的皇上說碰上就能碰上。
三人想要行禮,卻見李世民微微擺手,阻止了眾人,顯然不想暴露身份。
李恪等人隻好作罷,微微拱手一示禮節。
“父皇千金之軀,怎能魚龍白服,以身犯險。”李恪低聲勸誡道,雖然這是長安城外,但要是李世民在這裏出了問題,誰也承擔不起責任。
“恪兒放心,父皇早有安排!”李世民沉聲道。
李恪四周看了看,果然發現周圍多了不少喬裝打扮的之人,這些人雖然看上去和其他百姓無異,但是總是將目光若有如無的飄向李世民這邊,而為首的正是一個熟悉的臉孔——李君羨,後麵還有房玄齡、長孫無忌、岑文本、馬周等人,這才放下心來,不再勸諫。
“再說這祭天求雨,是長安難得一見的盛世,朕怎麽能不來看看呢?”李世民冷聲道。
他原本正在長安城外,考察民情,查看旱災的情況,卻無意中聽見敲鑼打鼓之聲,好奇之下才跟上來,好巧不巧遇見了李恪一行人踏青歸來。
“恪兒,你又在哪裏遊山玩水回來啊?”李世民冷哼一聲,眼神不善的看著李恪。
李恪頓時感覺一陣後背涼颼颼,不由得心虛的低下頭,怯聲道:“驪山!”
李世民聞言大怒道:“眼見就要春耕了,關中快兩個月滴雨未下,你身為皇子,不思為父分憂,卻還有心情去城外踏青,簡直混賬之極…”
“兒臣知錯!”李恪低頭認錯道。
李恪也是一陣無語,好不容易去踏一次青,卻被父皇抓個現行。
再說這抗旱救災是朝廷官員的事情,關本王這個閑散王爺什麽事?
但他還不能抱怨不能反駁,隻能低頭認錯,沒看見對方正處於暴怒之中嗎?
你去硬剛試試?活得不耐煩了吧!李恪才沒那麽傻呢…
“陛下息怒,漢王生性灑脫,酷愛縱情山水也是人之常情!”長孫無忌開口道。
李恪聽聞大怒,長孫無忌,你確定你這是在勸說,不是挑撥離間,火上澆油。
李恪見李世民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心中不由得大罵道:殺千刀的長孫陰人,本王與你勢不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