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既然你一天無所事事,這抗旱的任務就交給你了!”李世民一臉嚴肅道。
“父皇,這抗災之事任務重大,孩兒怕是應付不了,如果耽誤了朝廷的大事,孩兒萬死莫辭!”李恪急忙推遲道。
“是啊!陛下,漢王雖然文采斐然,斂財有道,但畢竟太過年輕,也並沒有這方麵的經驗,這抗旱可是關乎民生的大事,一個不好就容易引起民變,為了安全起見,微臣還是認為應該派一位穩重之人來負責此事!”
岑文本見長孫無忌又在給李恪使絆子,立馬開口為其解圍。
“岑大人太小看漢王殿下了,漢王殿下心思細膩,能處人所不能處之事,大家都忘記了嗎,前幾年漢王處理災民之事就辦得非常完美,相信這次也不例外!”長孫無忌道。
李恪氣得牙癢癢,冷聲道:“長孫大人太過譽了,小王少不更事,不學無術,怎能擔得起如此重任,倒是長孫大人老成持重,是主持抗旱之事的最佳人選!“
“王爺太過自謙了,你的能耐天下之人有目共睹,區區抗旱還不是手到擒來…”長孫無忌不願意放過李恪,繼續下套道。
“長孫大人…”
李世民見李恪還要推遲,立馬打斷道:“好了,李恪你不必再多言了,身為皇子必須得有擔當,抗旱之事就交給你,朕會下旨讓各個部門配合你,你以皇子的身份全麵主持抗旱工作,如果出現什麽紕漏,朕唯你是問!”
李恪欲言又止,最後在李世民那凶狠的眼神下妥協了。
見李恪屈服,李世民便領下一行人便離開了,隻留下李恪一個人在風中罵娘。
……
漢王府。
春光明媚,柳綠花紅。
李恪卻坐在書房唉聲歎氣,這叫特麽的什麽事?開開心心去踏個青,卻領會這樣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本王招誰惹誰了?
既然差事已經落在了自己的頭上,他就得盡心盡力的辦好,再說,關中大旱,受苦的是百姓,他前世再怎麽說也是一位市長,為民請命的覺悟還是有的。
抗寒這樣繁瑣之事,對於別人來說千難萬難,但對於李恪這樣的重生者來說卻很簡單。
因為他多了幾千年的知識與見識,可以最大程度的做到麵麵俱到,知道抗旱救災朝廷該有什麽樣的政策,也知道什麽樣的政策有什麽樣的優勢,同時又有什麽樣的弊端,如何揚長避短,如何資源優化。
這就是重生者的優勢…
千百年的經驗告訴他,抗旱最重要的是找水。
水從哪裏來,兩條途徑,地下水和河水,離河近的可以挑水或者用水車運水…
離河遠的就得打井,就地取地下水,為了提高效率,李恪決定把壓井搞出來。
隨著李恪一聲令下,漢王府便開始忙碌了,叮叮當當的聲音不絕於耳。
漢王府這麽大的動靜,自然引起了有心人的關注,這裏麵就包括李世民。
雖然他賭氣把抗旱之事交給了李恪,但不表示他不擔心李恪是否能做好,畢竟抗旱之事是朝廷目前的頭等大事。
見已經過去三天了,李恪卻沒有任何行動,連王府都沒有出過一步,也不知道在府裏叮叮當當的搗鼓什麽…
李世民再也坐不住了,於是便帶著房玄齡、岑文本來到了漢王府。
李世民一行人進入王府,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架架奇奇怪怪的車子。
漢王府裏的人見當今皇帝來了,立馬跪地行禮,李世民讓大家不必多禮,繼續手中的事情。
“恪兒,你這是水車嗎?”李世民問道。
“父皇好眼力,這是兒臣改裝的新式水車,簡化了很多環節,結實耐用,適用於各種水文環境…”李恪指著水車解釋道。
這新式水車其實是一種水轉翻車,是後世元明時期發明的,讓水車不但可以使用人力,也可以使用畜力水力。出水效果要比傳統的筒車要強得多。
“王爺,這個水車效果真有你所說的那麽好?”房玄齡疑惑道。
他並不是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的政客反而很是精通農事,而且房家也有封地,對於水車並不陌生。
“房相放心,這個水車本王已經實踐過了,而且得到了百姓們的認可。”李恪微笑道。
“這新式水車的造價應該不低吧!”房玄齡想到了另外一種情況,這水車既然這麽好,那造價肯定會昂貴,到時候很多百姓用不了那也是白搭。
“房相你就有所不知,這新式水車價格隻是堪堪平於傳統水車,而且本王對有田產的農戶有優惠,可以先付半價,等到秋收之後,再付剩下的錢可以了,甚至可以短期租賃水車。”李恪昂聲道。
“不錯!”房玄齡讚賞的點了點頭,水車價格不貴,而且銷售方式靈活,的確是關中百姓之福。
李世民聞言卻大為不滿道:“什麽,你還要收錢?”
“當然要收錢,木材不要嗎?人工不要錢嗎?”李恪振振有詞道。
“朕是你父皇,你的錢便是朕的…”李世民道。
“親兄弟還明算賬呢?再說,孩兒已經獨立出來了,也就是和父皇你分家了,孩兒也有一大批人要養活,沒錢喝西北風啊…”李恪據理力爭道。
“咳咳…錢的事待會再談,我們還是先說說這水車的事!”房玄齡急忙打斷父子二人的爭吵。
“王爺,這水車隻使用於離河近的土地,那如果有的土地遠離河流呢?”岑文本忽然開口道。
岑文本不愧是心思細膩之人,問出了問題的關鍵。
距離河流近,有條件灌溉的田地最多占十分之一,而沒有水利條件的土地比比皆是。哪些才是曆來旱災的重中之重。
在這個官本位的時代,靠近河流的大都是便於灌溉的上等田,絕大部分都被世家和地主掌控,這些人家世深厚,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也強。
而每一次受災的則是普通的百姓,他們的土地大都是遠離河流,不利於灌溉,或者是地勢低窪,不利於排水,旱澇都能造成田地大規模的減產,隻能靠天吃飯,他們才是每一次天災再大的受害者。
“父皇,這抗災之事任務重大,孩兒怕是應付不了,如果耽誤了朝廷的大事,孩兒萬死莫辭!”李恪急忙推遲道。
“是啊!陛下,漢王雖然文采斐然,斂財有道,但畢竟太過年輕,也並沒有這方麵的經驗,這抗旱可是關乎民生的大事,一個不好就容易引起民變,為了安全起見,微臣還是認為應該派一位穩重之人來負責此事!”
岑文本見長孫無忌又在給李恪使絆子,立馬開口為其解圍。
“岑大人太小看漢王殿下了,漢王殿下心思細膩,能處人所不能處之事,大家都忘記了嗎,前幾年漢王處理災民之事就辦得非常完美,相信這次也不例外!”長孫無忌道。
李恪氣得牙癢癢,冷聲道:“長孫大人太過譽了,小王少不更事,不學無術,怎能擔得起如此重任,倒是長孫大人老成持重,是主持抗旱之事的最佳人選!“
“王爺太過自謙了,你的能耐天下之人有目共睹,區區抗旱還不是手到擒來…”長孫無忌不願意放過李恪,繼續下套道。
“長孫大人…”
李世民見李恪還要推遲,立馬打斷道:“好了,李恪你不必再多言了,身為皇子必須得有擔當,抗旱之事就交給你,朕會下旨讓各個部門配合你,你以皇子的身份全麵主持抗旱工作,如果出現什麽紕漏,朕唯你是問!”
李恪欲言又止,最後在李世民那凶狠的眼神下妥協了。
見李恪屈服,李世民便領下一行人便離開了,隻留下李恪一個人在風中罵娘。
……
漢王府。
春光明媚,柳綠花紅。
李恪卻坐在書房唉聲歎氣,這叫特麽的什麽事?開開心心去踏個青,卻領會這樣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本王招誰惹誰了?
既然差事已經落在了自己的頭上,他就得盡心盡力的辦好,再說,關中大旱,受苦的是百姓,他前世再怎麽說也是一位市長,為民請命的覺悟還是有的。
抗寒這樣繁瑣之事,對於別人來說千難萬難,但對於李恪這樣的重生者來說卻很簡單。
因為他多了幾千年的知識與見識,可以最大程度的做到麵麵俱到,知道抗旱救災朝廷該有什麽樣的政策,也知道什麽樣的政策有什麽樣的優勢,同時又有什麽樣的弊端,如何揚長避短,如何資源優化。
這就是重生者的優勢…
千百年的經驗告訴他,抗旱最重要的是找水。
水從哪裏來,兩條途徑,地下水和河水,離河近的可以挑水或者用水車運水…
離河遠的就得打井,就地取地下水,為了提高效率,李恪決定把壓井搞出來。
隨著李恪一聲令下,漢王府便開始忙碌了,叮叮當當的聲音不絕於耳。
漢王府這麽大的動靜,自然引起了有心人的關注,這裏麵就包括李世民。
雖然他賭氣把抗旱之事交給了李恪,但不表示他不擔心李恪是否能做好,畢竟抗旱之事是朝廷目前的頭等大事。
見已經過去三天了,李恪卻沒有任何行動,連王府都沒有出過一步,也不知道在府裏叮叮當當的搗鼓什麽…
李世民再也坐不住了,於是便帶著房玄齡、岑文本來到了漢王府。
李世民一行人進入王府,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架架奇奇怪怪的車子。
漢王府裏的人見當今皇帝來了,立馬跪地行禮,李世民讓大家不必多禮,繼續手中的事情。
“恪兒,你這是水車嗎?”李世民問道。
“父皇好眼力,這是兒臣改裝的新式水車,簡化了很多環節,結實耐用,適用於各種水文環境…”李恪指著水車解釋道。
這新式水車其實是一種水轉翻車,是後世元明時期發明的,讓水車不但可以使用人力,也可以使用畜力水力。出水效果要比傳統的筒車要強得多。
“王爺,這個水車效果真有你所說的那麽好?”房玄齡疑惑道。
他並不是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的政客反而很是精通農事,而且房家也有封地,對於水車並不陌生。
“房相放心,這個水車本王已經實踐過了,而且得到了百姓們的認可。”李恪微笑道。
“這新式水車的造價應該不低吧!”房玄齡想到了另外一種情況,這水車既然這麽好,那造價肯定會昂貴,到時候很多百姓用不了那也是白搭。
“房相你就有所不知,這新式水車價格隻是堪堪平於傳統水車,而且本王對有田產的農戶有優惠,可以先付半價,等到秋收之後,再付剩下的錢可以了,甚至可以短期租賃水車。”李恪昂聲道。
“不錯!”房玄齡讚賞的點了點頭,水車價格不貴,而且銷售方式靈活,的確是關中百姓之福。
李世民聞言卻大為不滿道:“什麽,你還要收錢?”
“當然要收錢,木材不要嗎?人工不要錢嗎?”李恪振振有詞道。
“朕是你父皇,你的錢便是朕的…”李世民道。
“親兄弟還明算賬呢?再說,孩兒已經獨立出來了,也就是和父皇你分家了,孩兒也有一大批人要養活,沒錢喝西北風啊…”李恪據理力爭道。
“咳咳…錢的事待會再談,我們還是先說說這水車的事!”房玄齡急忙打斷父子二人的爭吵。
“王爺,這水車隻使用於離河近的土地,那如果有的土地遠離河流呢?”岑文本忽然開口道。
岑文本不愧是心思細膩之人,問出了問題的關鍵。
距離河流近,有條件灌溉的田地最多占十分之一,而沒有水利條件的土地比比皆是。哪些才是曆來旱災的重中之重。
在這個官本位的時代,靠近河流的大都是便於灌溉的上等田,絕大部分都被世家和地主掌控,這些人家世深厚,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也強。
而每一次受災的則是普通的百姓,他們的土地大都是遠離河流,不利於灌溉,或者是地勢低窪,不利於排水,旱澇都能造成田地大規模的減產,隻能靠天吃飯,他們才是每一次天災再大的受害者。